首页 > 文章中心 > 识别技术

识别技术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脸识别技术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人脸的自动识别是生物测定学研究的内容之一,是模式识别领域中的一个前沿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人脸识别正越来越成为当前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人脸识别现已成功应用到机场口岸检查、刑侦办案系统、门禁系统等许多领域。

与指纹识别技术相比,因为不需要直接的肢体接触,在应用中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很大的便利了人们的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研究虽然已有多年的历史,但因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受到光照、姿态、年龄、表情、尺寸、背景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其研究及改善仍然是个热门话题。

人脸识别过程:

1.建立人脸图片档案:可以先用相机或摄像头拍取头像或照片文件,生成头像编码。

2.获得当事人的现成头像,可以通过相机摄像头现拍,或者通过图像输入,生成其编码。

3.将刚获得的图像编码与之前建立的图库编码进行对比,并进行检索,看是否符合。

图片录入编码方法是通过当事人脸部的特征和开头工作的,它可以不受光线、表情、发型、姿态以及眼镜位置等其他外部因素变换的影响,从而可以从众多不同的人中辨别出来。

全文阅读

识别人脸的技术

很多人都知道,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是13亿中国人第一次与奥运近距离接触;很多人不知道,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是百年奥运第一次与人脸识别技术真正结缘。

其实我们对人脸识别技术并不陌生,在古装影视剧中,常常会看到城门口、衙门口张贴着画像,悬赏捉拿逃犯。这是人脸识别技术的古代版。

现代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视频采集设备获取识别对象的面部图像,再利用核心的算法对其脸部的五官位置、脸形和角度进行计算分析,进而和自身数据库里已有的范本进行比对,最后判断出用户的真实身份。这是一项高端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

在全球范围内,人脸识别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人脸识别的优势在于其自然性和不被被测个体察觉的特点。所谓自然性,是指该识别方式同人类(甚至其他生物)进行个体识别时所利用的生物特征相同。人脸识别就是通过观察比较人脸来区分和确认身份的。不被察觉的特点会使该识别方法不令人反感,并且因为不容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不易被欺骗。相对于指纹识别而言,人脸识别还具有非接触式(非侵犯式)的特点,因此更加友好、自然,更易被人们接受。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在公安刑侦领域,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机场或车站安装人脸识别系统,通过查询目标人像数据寻找数据库中是否存在重点人口基本信息,来抓捕在逃案犯;或者在商场、体育场、超市等公共场所对人群进行监视,以达到身份识别的目的。目前,一套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应用于奥运场馆工程的建设。这套系统不但可以把足球流氓拦于门外,而且可以在不到1秒的时间里,对参赛队员和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准确甄别。

目前,人脸识别技术还逐渐从法律、公安刑侦领域,推广到民用市场,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近。受安全保护的地区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系统,辨识试图进入者的身份。具有人脸识别功能的防盗门将被推向普通百姓家庭。人脸识别系统防盗门配有特殊的液晶显示屏。这个显示屏实际上是一台小型电脑,数据库就建在这里。厂家上门安装时,工作人员会用一个摄像头对主人的脸部骨骼进行扫描录入,再将主人的脸部骨骼生成几千位的密码,然后将密码数据存入防盗门的数据库中。当主人回家时,只要在门前一站,具有自动感应功能的液晶显示屏就会显示门前的人的脸部,防盗门立即开始识别。一旦确认来人是这家的主人,防盗门就会自动打开。此外,人脸识别技术还被应用到网络上,比如利用人脸识别辅助信用卡网络支付,以防止非信用卡的拥有者盗用信用卡等。

有关专家指出,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即将成为钥匙和密码卡的终结者,更加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从全球来看,人脸识别技术在出入境、机场安检、电子护照以及智能身份证等方面已有广泛应用。我国的第二代身份证也为人脸识别预留了空间。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随着我国向数字化、信息化社会的迈进,人们对人脸识别技术的了解和认识也将逐渐增进,人脸识别技术的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而人脸识别技术和识别系统的性能也将在不断发展中日益完善,更好地服务大众。

全文阅读

识别技术论文:花生外衣识别技术思考

本文作者:仇阿根、熊利荣、赵阳阳 单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花生仁的外衣完整性检测是一种模式识别。根据影响花生仁外衣完整性的颜色特征参数,对花生仁外衣完整性进行识别。在神经网络运用领域里,算法的确定无法用一个完全标准,主要是靠经验来选择的。基于以上原因,花生仁外衣完整性检测神经网络的设计算法选择BP算法[9],该算法能实现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对于样本数量有限的情况也同样适用。一个典型的BP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BP神经网络通常具有多个隐含层。本文中,隐层神经元采用Sigmoid型传递函数,输出层采用logsig型传递函数。花生仁的外衣完整性检测是一种模式识别。根据影响花生仁外衣完整性的颜色特征参数,对花生仁外衣完整性进行识别。在神经网络运用领域里算法的确定无法用一个完全标准的算法确定,主要是靠经验来选择的。基于以上原因,花生仁外衣完整性检测神经网络的设计算法选择BP算法。一个典型的BP网络结构(如图3所示)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隐层。其中,隐层神经元通常采用Sigmoid型传递函数,而输出层神经元则采用logsig型传递函数。

BP识别系统是以BP神经网络分类器[10]为核心的系统,系统设计如图4所示。BP神经网络分类器由一个BP网络训练子系统生成得到,图像由CCD摄像头获得后,由图像采集卡数字化输入计算机,提取特征区域获得颜色特征参数,这些参数输入BP网络即可得到分类结果。影响花生完整性的颜色特征参数为H,I和S,因此输入层节点数等于3;网络的输出有两种情况,即完好与破损,因此输出层有2个节点;对应于完整和破损这两种判断结果,分别用2位二进制编码为10和01。隐含层的节点数的确定非常重要,数目过少,网络将不能建立正确的判断界,使网络训练不出来或不能识别以前没有的样本,且容错性差;而节点数目过多,学习时间长,使网络的泛化能力降低。本文通过多次反复训练网络,确定隐含层节点数目为40。本研究采用Matlab软件及其神经网络工具箱来实现网络建模。在神经网络工具箱中,对神经网络的名称、类型、结构和训练函数等参数进行设置,如表1所示。

建立了BP神经网络并对网络进行初始化后,就可对网络进行训练了。将训练步数设为500步,将训练目标误差goal参数设置为0.01,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横坐标表示本网络的预置训练步数,纵向坐标表示本网络的预置训练误差,水平横线表示期望的目标误差,误差变化曲线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当网络训练到170步时,网络误差已经达到期望的目标值0.01,训练即可停止。

本文采用BP神经网络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建立了一个花生外衣完整性判别系统。实验证明,判别准确率达到87.1%。此系统很容易推广在其他农产品的检测中,只需要改变输入和输出样本数据,重新训练一下BP网络,即可投入使用。因此,将BP神经网络运用到农产品的品质检测过程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必须指出的是,此方法高效可行,整个训练过程只用了6s,且本研究建立在静态实验环境下,生产效率依然很低。如果要将此实验结果运用生产实际,必须设计出配套的硬件分级设备,这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全文阅读

指纹识别技术

一、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现状

网络游戏是互联网作为网民实用性娱乐工具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整体网络环境的改善,网络游戏市场的增长趋势明显。网络游戏是政府和业界都尤为关注的网络应用。网络游戏是一把双刃剑,在给网民提供更多的娱乐选择和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网民沉溺网络游戏,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负面问题。据我国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网络游戏在中国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七位。2008年6月的网民使用率为58.3%,用户规模达到1.47亿人。网络游戏的玩家,每周平均玩游戏时间是11.9个小时。中国的网络游戏用户众多,美国同期的网络游戏使用率为35%,远低于中国。因此迫切需要解决网络游戏中的沉迷问题。

二、现行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

我国在2007年8月27日由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开展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验证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网游运营企业配合公安部开展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验证。这个就是现行的网游防沉迷系统。具体的做法是实行实名身份认证,即通过实名认证来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从而对游戏时间进行限制。而实名认证主要是由玩家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来进行判断。

现行防沉迷系统还存在不少安全漏洞。一是未成年人如果冒用成年人帐号进入游戏(冒用成年人的身份证号),在现有条件下仍然难以鉴定;二是该系统解决不了换号的问题,玩家可以申请多个账号,即使在网游防沉迷系统监控下,这个号到时间了,可以换另一个号;三是如果玩家在合法运营商那里玩正版玩得不痛快的话,就会玩****,这不仅让防沉迷系统失去效用,还会给国家税收造成重大损失。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网游企业已意识到“在线时长”并非最好的盈利手段,且不利于网游用户的后续粘性,早就未雨绸缪地找到了绕开防沉迷系统束缚的新渠道。他们在增加网络游戏竞技趣味的同时,将赢利模式从在线时长逐渐转到免费模式上,将赢利重心转移到了装备交易上,让玩家不打装备也能长时间钉在网上。还有不少网络游戏公司已经研发、推广出大量的新型游戏。虽然谁都没有明说是针对防沉迷系统的,但从技术上看已经有这种苗头。

业内人士表示,未成年人进网吧摇身一变成年人,网游防沉迷系统的监管作用自然失效。

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加上多媒体与通讯条件的逐渐成熟,网络游戏飞速发展。随着网络游戏飞速发展,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许多青少年甚至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从而造成了诸多不良后果。

全文阅读

汽车的识别技术

当年,宝马工程师们选择了更富有创新意义的红外技术(FIR),也就是热感相机实现了夜视辅助系统,成功利用了在热感成像相机上的成像来提高黑夜中的驾驶安全。当在黑夜中驾驶时夜视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觉方式,在司机借助灯光系统看不清前方路况之前,热感成像相机在黑夜中可以探测到车辆前方的人、动物和一些物体。FIR让司机看得更远,涵盖范围最远到车辆前方300m。司机可以更早地注意到潜在的危险,在100km/h的时速时可以提前5s发现目标。

在之后,汽车技术中又出现了车辆可以自动识别路段限速标志的技术。欧宝首先在Insignia上安装了能够读懂限速交通标志并报警车道偏离的系统,交通标志识别功能能够读出路边限速并把具体数字反映在仪表上。交通标志大概在距离标志100m时就能够读到,不会错过任何一个限速标志,让驾驶员可以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驾驶上。

随着主动巡航控制系统的出现,使长途驾驶更加轻松,大大缓解了司机长途驾驶的疲劳强度,营造出了更轻松的驾驶气氛。主动巡航控制类似于传统的巡航控制,同样是保持设定的车速,不同的是新系y能够自动调节车速以保证与前车有足够的安全距离。系统通过雷达传感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控制模块。司机设定所希望的车速,系统利用低功率雷达或红外线光束得到前车的确切位置,如果发现前车减速或监测到新目标,系统就会发送执行信号给发动机或制动系统来降低车速。当道路前方没车时又会加速恢复到设定的车速,系统会自动监测下一个目标。当年TRW制造的77-GHz雷达能探测到150m范围,车速的调节范围从30km/ h到180km/h。德尔福76-GHz也能够监测到150m范围,最低控制车速是32km/h。

由驾驶员设定车速和车距,当系统监测到前方车速减慢时还会提醒驾驶员。当遇到前方车速很慢必须刹车时会发出声音和视觉报警以提醒驾驶员。好处是可以便利地管理车速和车距,使巡航适合于更多的路况,营造一种更轻松的驾驶气氛,可以在尘土飞扬、冰面、白天、夜晚、雨、雾、雪各种驾驶环境使用,很少出现错误报警。宝马的5系、7系,奔驰S级、奥迪A8、凯迪拉克XLR、无限Q45等车型都已经提供主动巡航系统。

博世于2013年实现量产的博世中距离雷达传感器(MRR)采用了在全球范围永久分配给汽车雷达的高容量77Ghz频段,适用于全球车辆平台。除此之外,博世第二代多功能摄像头(MPC2)可以实现多重安全性和舒适,包括行人警告、前方碰撞警告、车道保持支持、道路标志等,车辆制造商仅使用一个MPC2摄像头即可将一系列驾驶员辅助功能集成到自己生产的车辆中,有效满足立法者和行业组织所设立的不断增加的安全标准。

在2015年的博世科技日上,博世展示了新一代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作为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在环视传感器和ESP的集成系统之上,尽量减少车与车,或者车与任何弱势群体碰撞,并将危害降到最低。我们可以看看安装在梅斯德斯-奔驰A200上的“自动紧急制动―城市/城间”系统。当车速高于30km/h时,在预测性紧急制动系统中的雷达探测到与障碍物的距离非常接近时,系统会做好准备进入紧急制动程序。如果驾驶员未对危险情况作出反应,系统会通过一个听觉和/或视觉信号警告驾驶员,并随之产生一个短促但可感知的间歇制动。然后紧急制动系统执行部分制动,以降低车速并给驾驶员创造更多宝贵的反应时间,一旦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系统就会在制动时提供支持。为此,系统持续计算汽车为避免碰撞所需的减速度。如果系统识别到驾驶员的制动强度不够,则会增加制动压力使车辆尽可能在障碍物前停止,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碰撞。如果驾驶员未做出任何反应并且系统预估碰撞不可避免,则会触发完全制动,以尽可能地减轻碰撞伤害。

还有一种“自动紧急制动-弱势道路使用者”,顾名思义,就是遭遇车辆前方突然出现行人时,实现自动紧急制动。就像眼前的这辆一汽大众高尔夫7,依靠立体摄像头来判别突然出现的行人。这项功能在国内也是很实用的,因为你很可能遭遇在街边停放车辆的后面突然跑出一位行人的情况,再采取人工制动可能就晚了。欧洲新车安全评价规则(EuroNCAP)规定自2014年起,没有配备相关驾驶员辅助系统的新车型就无法获得五星安全评定,其中就包括自动紧急制动系统。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则也同样强调安全的重视性――2018年新版CNCAP将会把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纳入到评分体系中。

紧急制动系统通常需要借助雷达传感器或是雷达与视频传感器相结合才能实现,而博世在2015年开发的立体摄像头仅靠视频数据便可实现紧急制动系统,这一系统已经安装在路虎全新发现运动版。借助于感光镜头和视频传感器,摄像头可以覆盖50°的水平视野,并能在超过50m的距离进行3D测量。一旦立体摄像头识别出道路前方有车辆阻碍,紧急制动系统便及时进入预备状态。如果司机没有做出反应,系统就会启动最大制动功能。紧急制动系统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汽车辅助系统之一。在德国,紧急制动可避免高达72%因追尾造成的人身伤害。

全文阅读

试述人脸识别新技术及编辑识别方法

摘 要:人脸识别特指利用分析比较人脸视觉特征信息进行身份鉴别的计算机技术。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文章分析了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及编辑本段人脸识别的基本方法及应用。

关键词:人脸识别;PCA算法;识别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指纹、手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人脸识别、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等。

一、几何特征的人脸识别方法

几何特征可以是眼、鼻、嘴等的形状和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如相互之间的距离)。这些算法识别速度快,需要的内存小,但识别率较低。

1、基于特征脸(PCA)的人脸识别方法

全文阅读

人工智能识别关键技术

摘要:本文在对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定义、研究现状以及其优点优势介绍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识别中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以及远程规划与自主控制技术的特点与原理进行的全面的分析,这对于推动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与应用价值。

关键词: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神经网络

0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1]-[2]。特别是在人工智能识别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生产的效率,同时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3]。针对此,本文在对人工智能识别技术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对其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分析,这对于提高人工智能识别技术应用水平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1人工智能识别技术

1.1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定义

智能识别技术是以计算机系统、扫描设备、照相设备为基础设施,对目标的数据信息进行智能识别。当前的人工智能识别技术是从语音识别技术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形成了人脸识别、图像检测、图像检索、目标跟踪、风格迁移等多项智能识别手段。这些智能识别技术的出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小了人们的工作量、提高了生产生活小效率,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研究现状

全文阅读

自动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提要] 近几十年,自动识别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条码识别、磁条磁卡识别、智能卡识别、光学字符识别、射频识别、声音识别及视觉识别等为主要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在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互联网技术等高新技术集成的基础上,已经发展成为改变人们生活品质,提高人们工作效率,获得便利服务的有利工具和手段。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体系;应用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2月8日

一、自动识别技术概述

1、自动识别技术的定义。自动识别技术是指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2、自动识别的对象。目前主要是对物和人进行自动识别。

3、自动识别技术的应用价值

全文阅读

自动识别技术概论

【摘 要】本文主要讲了几种常见的自动识别技术,论述了其优缺点及应用,重点讨论射频识别技术。

【关键词】自动识别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 优缺点 应用

前言:自动识别技术是一门集多学科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学科,近几年在全球飞速发展。目前,条形码的应用已普及,射频识别技术和生物识别等技术在中国也发展迅速,国家已把“大力发展RFID”列入“十一五”计划纲要。自动识别使数据处理速率大大提升,最终使成本大幅降低。

一、自动识别技术简介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二、自动识别系统种类

自动识别系统可分为针对物(“无生命”)和针对人(“有生命”)的识别两类。

(一)“有生命”识别技术

全文阅读

识别技术的军事应用

北京奥运会中,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应用多种航天信息安全技术,自主研发、设计了北京奥运安保科技系统,成为构建“平安奥运”的重要保障之一。该系统中的射频识别技术首次成功运用于大型赛事。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率先实行实名制奥运门票,综合集成运用航天射频识别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光学成像技术等技术优势,每张门票都对应着持票人的详细信息。当这些信息显示在验票机后的电脑显示屏时,摄像设备瞬时拍摄照片并迅速进行人像识别和匹配检测,待完全通过验证后才亮绿灯通行。整个过程仅需两秒钟。电子票证在较短时间内解决了大规模数据收集、核对、检验、比对、识别、应用、处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成为确保平安奥运的坚实壁垒。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根据现实数据,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化数据自动采集的一种集计算机、光磁物理、机电、通信技术为一体的高新信息技术,条形码技术就是其中一种。但是近年来,由于条形码本身具有一些缺陷,人们一直在探求一种更新更完善的信息解决方案。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标签此时应运而生。射频识别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技术,它是在无线电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型技术分支。通过附着在被处理物品上的识别卡和阅读器之间的射频信号交换信息,可以对物体身份等各种属性进行识别,从而自动完成分检、统计和定位等各种处理工作,以提高物,品流通的自动化水平。射频识别不仅方便,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现在美国每年经国防物资利用与销售系统处理的物资价值在60亿美元以上。经估算,采用射频识别技术后,每年除可节约1亿美元以上的经费,另外大约有10亿美元的物资可在物资过剩单位和不足单位之间调剂使用,从而可大大节省采购费与维修费。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研制出适合各种应用途径的专用射频识别集成芯片,使射频识别技术在功能上大为增强的同时,应用成本大幅度降低。目前,这项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到自动化生产线、航空包裹识别、后勤供应链、公路收费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各种大流量、实时性要求高的领域,给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最早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及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率先应用于军事领域。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主要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数据库组成,阅读器对电子标签进行电子化的识别扫描并向数据库发送信息,数据库检索、储存或传递数据,并根据实际应用做出进一步的信息处理如远程传输、跟踪预警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美军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领域。如特定物品定位系统、运输途中物资可见性系统、单兵电子病历卡,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装置等,极大地改革了传统物流跟踪方式。

对军队来说,后勤物资调动是打赢战争最为重要的保障,特别是在战争进行时。但如何把这样庞大繁复的工作进行得迅速准确,却是目前困扰美军的一大难题。如在作战过程中在哪个方向投入了多少兵力、有多少装备、携带了多少物资给养、能维持多长时间、需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补充,通过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都可一目了然。这支部队所需的给养现在哪个集装箱内,是否需要向上领取或就近调配,目前物资已运到什么地方、有没有送错,都会尽收眼底。对于弹药消耗的数量,装备损坏了多少。现有多少伤员等这些战损情况,系统都能了如指掌,并迅速指挥后装保障分队实施快速、精确的保障。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向中东运送了约4万个集装箱,但由于标识不清,其中2万多个集装箱不得不重新打开、登记、封装并再次投入运输系统。当战争结束后,还有8000多个打开的集装箱未能加以利用。索马里维和、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实战行动中,美军使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最典型的应用案例是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将几十万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军用物资输送从原先的饱和供应转变成为当前的精确供应,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军事物流的可视化。在时间紧迫,路途遥远,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军事物流可视化解决方案可达到快速、准确、安全的作用。

当前,美军正在加快研制和装备“全物资可视系统”和“在运物资可视系统”。前者可以实现后方厂家到前方散兵坑物资发送的全程跟踪,包括物资装备的位置、状况及承运人等;后者则利用“射频装置、搜索装置和卫星联网的计算机系统、物资数据库”追踪补给物资的调运情况。这两个大系统将大大提高物资分发的快捷性、准确性和经济性,为实施精确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美国政府计划于2008年10月开始签发运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新版护照,这将涉及数百万美国公民。而信息安全专家则警告说,这种护照存在安全隐患。2008年8月3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最新一届“黑帽”安全大会上,研究人员现场展示了射频识别技术存在的安全隐患。他们利用一台价值仅200美元的射频识别技术读卡器和一台并不先进的智能卡刻录机,轻易复制了射频识别技术智能卡。一位来自德国的科学家,现场表演了“将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中的电子护照信息,拷贝到了另一张安装射频识别技术芯片的智能卡中”,从而直接证明了射频识别技术电子护照存在的巨大安全稳患。因此,安全专家开始担心,这种技术在护照上的应用有可能为提供新的袭击手段。因为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的标签可以作为触发器,即任何携带这种标签的人或物都可以被射频识别技术读取装置远程自动识别(也就是这种标签可以引起读取装置的一次电脑计算反应),也就可以把射频识别技术标签作为爆炸的触发装置。他们可以将炸弹安放在某处,并将它与射频识别技术护照射频识别技术相连,当护照被读取装置识别的时候炸弹就会自动引爆。当然,目前科学家尚未发现直接入侵电子护照的方法,能够做的只是将信息完全复制到其他卡片上。然而,这依然不能避免保密内容的泄露,例如通过读卡器,黑客和不法分子将可以轻易获取电子护照用户的个人信息,从而为进一步犯罪行为铺平道路。(文章代码:2031)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