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摄影心得体会

摄影心得体会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摄影的心得体会

学摄影的心得体会

学摄影的心得体会

桂凌飞艺术设计系06级摄影班

通过一个月来对摄影基础及构图与用光的不断实践、不断学习,我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念和处理画面(事物)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认识水平略有提高。学习摄影以来,不断加强了自己对摄影的认识、认识水平,这主要体现在摄影的基础操作、构图与用光的实践练习、学习国内外摄影史。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发现、不断总结的过程,反复地学习和不断的总结会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认识事物的能力。通过摄影基础课程的学习,我熟悉了相机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的操作;通过构图与用光的专业课程学习,我们在脑海中就形成了一个很好的意识:谨慎构图、合理布光,力求使画面达到完美状态,使事物永远停留在最美丽的一瞬间;还有通过国内外摄影史的学习,我们对摄影的历史和前身有了比较好的认识,也对摄影的未来有着明确的方向性。这只有在学习中才能体会到的,是一个认识的过程,需要我们用心地学,用心去领悟。

质与量发生着变化。唯物主义辩正法告诉我们,只有当量达到一定的积累的时候才会有可能引起质的变化。所以我们要真正的想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要有个量化的过程,这正是我们教学所提倡的,因为这是一个提高认识的必要的途径。比如在洪江采风学习的两天,我拍了一些照片,在电脑上预览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那些都有点暴光过度,所以整个画面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暗色调,一片迷茫的感觉。虽然我当时是采用的准确的暴光,但对这相机来说还是暴光偏高,这是我没有对本相机的一些性能有个全面的了解,只是按照常规的来,忽略了一些由于相机本身所产生的误差的特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还一个是因为我平时没有过多的尝试,没有去总结在拍摄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也许是当时拍的时候根本没有发现问题,就没有了解决问题的可能。所以在今后的拍摄当中,我一定要勇于去拍、敢去尝试,并且发现问题之后及时总结出来,把弊端和好的方法也记载下来,以便下次的正确的操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不断地知道自己前进。

形成自身独特的思维方法和艺术风格。这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艰难的任务,但作为一名摄影专业生来说,我们要尽早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向着那个方向前进。因此,我们应当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待事物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通过摄影的渠道很好地表现出来。纵观国内外的各位摄影大师,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影响了世界摄影艺术的发展。如:罗伯特卡帕是以一名专职的战地记者而著名的,他拍摄了大量罕为人见的战争现场实况;(心得体会 )卡蒂埃布勒松是以抓拍现实生活的普通细节和感人场景而著称的摄影大师等等。我认为思维方法不只是摄影者选择的拍摄对象和角度等,还应该包含着摄影者的设计创意、设计元素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这方面,我们要多看下有名的摄影大师的一些代表作,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摄影师所要传递的思想,他的构图和取景方法,对光线的运用等。只有识多才能见广,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加上自己的领悟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所谓的世界观达到了一定的认识程度。

最近我下了许多有关摄影的论文,开始看的时候比较茫然,不知道要怎么去学习,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全是一些高见识者说的一些很专业的话,他们谈自己对摄影领域有关方面的自我认识,不过也谈的很客观,毕竟人家也是看了很多书籍杂志的,更何况还是比我们还专业的人士。看了一些以后,确实感觉到了这对自身的提高很有帮助,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很多知识,包括我们根本就不知道的还有那些模糊的,看多了以后,我觉得那是帮我们理清了思路,真正去读懂它、去理解它,那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积累,一种无形的量化积累。这样可以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虽然我现在看的不是很多,但是一天看一篇,只要坚持下去,那也是种自我学习的方式。

全文阅读

论人像摄影师的基本修养

摘 要:树立一个优秀摄影师的成功形象,它能给被摄者信心和信任,同时也能给与摄影师自身的鼓励和成功拍摄的动力。言行是拍摄与沟通中的重点,注重摄影师的言行,关注细节的表现,是最终获得成功人物照的关键。

关键词:人像;心理;摄影师;修养

一个成功的形象是外表与内在相结合的,形象设计的目的不是纯粹是为了追求外在美,而是为了更好获得被摄者的信任,便于更好的沟通,辅助拍摄的顺利进行,人像摄影沟通是关键,而沟通的智慧在于从别人那里去发现,而不是自己竭力表现。另外,为了成功的建立一个优秀摄影师的形象,你可以先办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你要相信不可能是可能的,你认为你能还是不能,你都是正确的。

一、摄影师的着装

作为一名优秀摄影师,你的着装在无声地帮助你交流、沟通和传递你的信息,影响着被摄者对待你的态度与信任感。一个人的外表有无魅力, 不但决定了别人对你的态度,也影响这个人他对自己的态度。

作为摄影师,你可以不修边幅,但不修边幅要记得让你的胡子有型,而不是一味的就像是从来不作任何修剪的感觉,包括发型也如此,那些看似蓬乱的发型,并不是真的乱,而是通过了造型师注入了时尚美感让其视觉上有种凌乱美。但普遍来讲,摄影师还是尽量修边幅,毕竟作为社会大流来讲,接受修边幅的人更多,纵然你是知名摄影师,修边幅也是不错的选择,这会使你的精神面貌也会更好。

商业和时尚两种着装是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着装为一名成功的优秀摄影师,着装可以按照时尚类进行搭配,这个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总而言之,时尚元素更为强烈的选择是没有多大问题的,一般而言,着休闲装更为普遍。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摄影师,他着装奇装异服,似乎在摄影界没有什么问题,或许很时尚,但面对被摄者的时候,可能难以给人亲和力与亲切感,对于沟通而言,奇装异服可能会给摄影师减分。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摄影师,其着装一般还是以休闲装为主,并且是给人容易接受同时又不失时尚的服饰。虽然个性化的打扮并没有错,但会给你的沟通带来不同程度的麻烦。

因此,成功的着装,能让你在拍摄各种场景时都能得到尊重和信任,穿着成功不一定保证你成功,但不成功的穿着可能会帮助你失败。优质的服装有强烈的暗示作用, 在心理上提示自己表现得要如同自己的服装一样出色,给自己自信。

全文阅读

摄影对群众文化的影响问题研究

【摘要】在社会大众物质文化生活与精神文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作用之下,摄影已成为了寻常百姓记录生活,感悟生活的最直接手段。摄影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最根本的定义在于“以光线绘图”。在现代社会中,摄影更多的倾向于以摄影艺术创作主体为基础,以日常生活行为实际为对象,将普通且短暂的事件刻画为永恒的视觉图像。正是由于摄影具有让欣赏受众及创作主体深化情感的功效,其在群众文化建设中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文章以摄影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历史在摄影下的真实还原分析、民间文化在摄影下的传播分析、大众审美角度在摄影下的开放分析以及群众生活在摄影下的艺术化发展分析这四个方面入手,围绕摄影对群众文化的影响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摄影;群众文化;社会历史;民间文化;审美角度

摄影作为新时期艺术体系中最独特的分支,其区别于传统意义上艺术表现方式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其针对生活实际事物及事件刻画、描述的真实性、全面性以及瞬时性。摄影艺术创作主体将那部分蕴含于生活实际中、能够发人深省或有所感悟的事件加以刻画,以照片的形式为人欣赏。在现阶段,摄影及摄影技术能够为社会大众所广泛应用,对于创作主体、创作对象、创作时间以及创作形式并没有明显的限制。结合群众文化来看,摄影艺术带动周边行业的建设与发展,使得围绕与群众文化的服务深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广泛的群众文化使得摄影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与后盾。具体而言,摄影对于群众文化的影响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历史在摄影下的真实还原分析

摄影作为针对社会历史进行刻画与描述的一种途径,较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刻画方式更加的详细与真实。历史事件在摄影影像与文字记录相结合的作用之下能够得到极为真实的还原与再现。并且借助摄影装置设备所制作的影像资源有着直观、简捷以及易保存等多个方面的优势,较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形式有着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摄影技术支持下的社会历史刻画留给了欣赏受众更为广泛的想象空间,在长时间的保存与备份之下,摄影影像本身也就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特性,其所展现出的文化内涵也就更加的深刻。

二、民间文化在摄影下的传播分析

摄影,特别是新闻摄影借助于影像技术,将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进程当中有关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的发展变迁完整且真实的记录下来。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摄影影像在对民间文化进行完整刻画的同时还融入了一定的思考性元素。摄影作品欣赏受众在浏览这些新闻图像的过程当中能够对富足民间文化的构成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值得注意的一点在于:摄影影响包罗万象,大至国家发展主旋律,小至社会大众日常生活,民间文化借助精神内涵的深化得到了有效传播。

三、大众审美角度在摄影下的开放分析

全文阅读

快门声优化晚年生活

摄影帮人们记录生活瞬间,保留生活乐趣,而这种乐趣如今已不只属于年轻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也加入到了摄影大军中。张大爷便是其中的一位。

两年前退休的张大爷喜欢上了摄影,不但与社区中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建了一个“夕阳红摄影小组”,大家还定期聚会交流拍摄心得、去郊外采风。他的作品多次在社区橱窗中展示,周围人的认可增添了张大爷的信心,让他在退休后重新找到了生活乐趣。

摄影让生活更美好

养生学告诉我们:精神健康是一个人生命健康的重要体现。要想精神健康,就必须少一些物质方面的索取,多一些精神层面的积累。而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欣赏,会使一个人的精神愉悦,精神状态好才能让人从心理到身体都处于健康的状态。

摄影就是一个发现美、捕捉美、创造美的过程。从广角镜头所表达的宏观到微观、照片的主题、主体、画面的构图,都要认真思考。作品完成后拿出来,大家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发现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和水平。在创作上得到启发和提高后,也会使人产生心情上的愉悦。

对于退休后拥有大量闲暇时光的老年人来说,摄影不仅能够极大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还能提高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保持愉悦心情,一扫晚年的孤寂和落寞。

摄影的全方位益处

摄影是一门艺术,可它又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还能陶冶情操、充实生活,甚至还可以锻炼身体……拥有众多好处的摄影,可谓是老年朋友欢度晚年的一种极佳的养生方式。

全文阅读

手机摄影艺术论文

一、视觉时代的手机摄

影海量的信息以图像的方式将我们的生活包围,今日的我们正身处于影像生产、流通和消费的膨胀时期。可视性成为我们认知信息、理解信息的要求,“世界被把握成图像”的视觉时代应运而生。当下的人们更习惯于接触图像信息,以图像来理解世界,与世界进行互动。哲学家柏格森把眼睛在瞬间摄入未加中介的全部光线和空气中的震颤现象称为“纯粹感知”,感知是人与世界交互的重要方式,也是人实现自我认知的路径。拍照手机的登场提供了新的认知世界的窗口。拇指按动触屏,“咔嚓”即可记录所看景观的时代升华了纯粹感知的获取方式。当下手机摄影成为了构筑视觉化社会的重要工具。拍照手机的出现丰富了图像生产的方式,人人皆可拍,全民摄影师的时代到来了。借助于技术的助力,手机摄影消除了传统摄影的严肃性与仪式性。影像制造与传播的便捷路径彻底消散了摄影技术垄断时代的阴霾,大众影像狂欢节随即到来。打开微博、微信等社会化交往工具,随处可见海量手机图像。手机摄影让影像成为语言文字之后最为普遍直观的交流互动方式。借助手机摄影呈现出的视觉奇观正是我们的生活本身。摄影批评家约翰•萨考夫斯基说过,“摄影最适合自由自在地、非公式化地探索千变万化的生活中有意义的方方面面”。笔者认为,手机摄影的出现和盛行更加深刻地印证了这句话。手机摄影打破了传统摄影对器材的高度依赖,未必人人都能拍出大师级的影像,但恰恰手机摄影的出现证明了摄影是“民主的艺术”之论断。

手机摄影的影像特点表现在:

(1)真实基础上的“超现实”。手机摄影的影像来源于日常生活本身,是对生活的镜像呈现。观看手机影像能发现其中的影像要素具有超现实的效果,亦如有鉴赏布列松“决定性瞬间”美学理念下创作出的作品时的审美体验。大量的手机影像展现出了“客观真实”的同时,也表达出了摄影者自身的“主观真实”。个人化的日常生活成为了目前摄影艺术表达的主旋律。

(2)随性拍摄,即时分享。手机摄影拍摄的心态是随意的,影像的获得依赖于拍摄者在日常生活中凭借细致观看和独到的眼力,利用轻巧的手机“妙手偶得之”。有了互联网和社会化的网络分享平台,影像可以即拍即传,更多人能第一时间观看,参与到评论中。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摄影的表达形态和叙述方式,此点在手机摄影的传播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大量App工具丰富了影像的表现力和趣味性。趣味性是我们解读摄影图片的路径之一,有趣味的影像往往能引起受众的注意力和思考,扩展影像表达效果。手机是一个集成了“拍摄+摄影App处理+社交网络”的终端,海量的应用软件可以对影像即时美化修饰渲染,让照片看起来更加具有趣味性和美感。

二、手机摄影与摄影艺术创作的关系

有学者提出,文化的多元发展,消弥了经典艺术的崇高性和通俗文化的媚俗性界限,传统的摄影“决定性瞬间”理论逐渐在多元现状和通俗化过程中被随时、随机获取的“机缘性瞬间”所取代。这体现了在新的文化语境之下,摄影作为艺术表达的媒介本身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下的摄影已经不只是一张照片,而是一种体验。现代摄影艺术已经出现了日常化转向,摄影正逐渐脱去高雅的外衣,艺术是生活,生活就是艺术已成为当下的潮流观念和不争的共识。摄影艺术创作在当下的文化中也已成为日常化表达的一部分。部分严肃摄影家批评手机摄影带来了摄影艺术的终结,笔者认为手机摄影恰恰为摄影艺术的创新与重塑带来了一股清新的甘泉。依托影像技术的进步,作为创作者的摄影师选择小巧轻便的手机为创作工具,将自身的气质与工具的特性结合起来,找寻到最适合自己的影像表述方式。手机影像中包含着作者个体化的情感与思维,实现了非常个性化的影像呈现。手机作为影像生产的新媒介,自身所拥有的特质将融入艺术创作中,成为未来影像艺术创作的重要武器。手机摄影创作能让摄影者放松心态,拿着轻便的手机和沉重的单反、大画幅机器创作时的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摄影是观看的艺术,相机不过是我们收集观看经验的工具。摄影艺术创作本身不该是繁琐的。轻松的装备加上轻松的心态更有利于创作者全力以赴投入到创作活动中。随拍随发现、随心所欲记录生活,能让创作者更加注重瞬间感和影像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手机摄影创作者把社交网络平台作为作品呈现的窗口,他们深谙接受美学的主张,即摄影作品最终被受众所接受才算真正实现了影像创作的全过程。因此,他们在拍摄时能寻找到自己的视觉体验表达与受众接受心理的平衡点,竭尽所能地期望自身的个体经验表达能引起更多受众的参与和共鸣。这也是手机摄影创作独特的创作心理。这种创作心理或许是对以往严肃摄影创作心态的拓展与解放。

全文阅读

漫谈摄影美学教育

巴塞罗那1936、西班牙战士之死1937、回家路上的拣煤者1937、那不勒斯的母亲们1943、印度大干旱1951、美国军人聚会1964、医院里的杰吉1984……这些图片。或愤怒或冷静,或忧伤或焦虑,它们静静地流淌在观者的心中,它们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一个看似简单却又极为重要的事实。这事实,正如阮义忠所说:侧重摄影的社会与道德立场:陈传兴的表述:把握摄影的文化涵义。于是,我有了这样一种设想,即如何通过摄影美学课程的讲授。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并将此种情感带入到摄影实践中去。

摄影美学,是摄影学和艺术美学的重要分支。它是建立在摄影学和美学基础之上的、研究摄影艺术中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当摄影进入人们的生活,即与人类发生现实的审美关系时,摄影美学也就应运而生了。摄影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牵引着人类的视线去观看、去思考、去解读我们所生存的空间以及正在发生着的事件。运用摄影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文化行为,人的道德、价值、愿望、情感、智慧等人文特征都可以运用摄影语言体现出来。摄影美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人文”角度发散思考,引导学生关注摄影与人的情感、价值观、生存态度之间的关系,关心人类的文化现象,对各种人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的因素进行发掘提炼,并以摄影学科的直观形式展示出来。

摄影课堂上教授学生们摄影知识与技能的多少固然很重要。但更应该启迪他们对摄影的感觉,对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感受,对人类悲苦感同身受的大爱。我们可以看看一些摄影大师们关于自己作品的表述。法国摄影家迦克昂利・拉帝格有句名言:“我用爱来拍照,所以我试着使爱成为艺术的对象……”出生于沙皇时代俄国的摄影师罗曼・维希尼克是推动《关心摄影》最为有力的人之一,而《关心摄影》的主旨是:“摄影为人间目击者,是一种报告性及记录性的工作,它要传达人性的课题,了解和关心是照片所要表现的重点。”

如果我们观看了这些大师们的作品,我们会深深体味到只有拥有一颗挚诚挚爱能够感知宇宙之博大、生命之美丽的感恩的心,才能够创作出如此撼人心弦的画面:如果我们了解摄影作品及影像文化在西方社会中持续、广泛而深层的影响,我们更会深刻地意识到摄影美学中人文情怀教育的迫切性。

很明显,学生不可能仅凭掌握一点摄影技法就能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尤其是做人的根本。除了掌握技法外,还必须熟悉摄影艺术的发展历史,具有欣赏摄影艺术的趣味和评价摄影艺术的洞察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得,摄影美学教育是包含在其中的重要科目之一。我们无法想象一个没有美学指导的空荡荡的摄影教育,将会是怎样盲目的和不成熟的摄影教育,是与实际不相联系的空洞美学。

在理论课讲授过程中,注重技能培养以考虑学生的未来生存就业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关注他们现在的想象力和情感世界将同样重要。摄影作品应该囊括了人生和自然的灵魂。而这一理念,正是通过摄影美学教育所要首先提及的。

今天的摄影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大学生们充分享受着日新月异的摄影科技成果,但却忽略了摄影过程中情感和精神的内容。由于没有普遍形成科学认识世界的方式。许多学生的人文情怀日趋淡薄。这是摄影美学教育所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更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他们具有良好道德、美好感情,令他们真正意识到:获得哲学、文学、诗歌、绘画和建筑等多方面的知识是创作出优秀摄影作品的强有力的支持。

发掘学生的审美敏感度也同样是面对摄影美学教育时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拍摄实践中,引导学生静下心来去感受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经历。去体会自然的美丽与世事沧桑……也就是说,要鼓励他们运用摄影技术把内心创造出来的或唤出的充满情感的美感很好地表达出来。在摄影美学教育过程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体验到的东西进行反思或思考,他们就可以把握自己或其他人作品中的情感层次,进而,将其转变成新的刺激。激发出新一轮的创造过程,产生新的作品。

全文阅读

微距摄影真奇妙

奇妙的微距摄影展示出被摄体的丰富细节,让许多不起眼的东西呈现出意想不到的光辉。一般说来,微距摄影利于拍摄较小的物体,如昆虫、硬币、邮票、珠宝、手工艺术品、花草等,它们是广大影友特别钟爱的摄影题材。

大小更重要

“我可以离被摄体多近”是人们从事微距摄影时常问的一个问题。

镜头和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称为工作距离,但是放大倍率在微距摄影中显得更加重要,放大倍率涉及拍摄图像的大小和我们拍摄的真实物体的大小。如果我们比较广角镜头和长焦镜头在同一工作距离上拍摄的图像的话,我们可以看到,长焦镜头能够产生比广角镜头更大的倍率。因此,这个“靠多近”的问题有了很大的误导成分,使用微距镜头,也同样可以在较远的距离内,拍摄到较大的影像。在微距摄影实践中,最要紧的是我们最终获得图像的大小,而不是我们的工作距离。

近距离摄影和微距摄影

对于什么样的图片才算是微距摄影,人们有不同的看法。通常,近距离摄影指的是在非常近距离内拍摄照片,得到的图像接近真实物体的一半(1∶2)左右。一旦我们拍摄的图像大于(或等于)真实物体的大小(1∶1),我们就来到了微距世界。拍摄的图像比实体大,也就是大于1∶1的比例属于微距拍摄。利用一些特殊设备和配件的帮助,如皮腔、转接环、延长管或附加微距镜片等,我们可以获得接近35∶1的图像,达到了所谓微距摄影的极限。如果还想得到更大倍率的影像,就要使用显微镜了。

有不少镜头都适合微距摄影,从超广角镜头到长焦镜头,甚至有一些变焦镜头都可以从事近距离摄影工作,通常这些都被称为“微距镜头”。有很多便携式袖珍型数码相机可以在几厘米处对焦拍摄,可以得到效果非常出色的近距离摄影和微距摄影照片。

微距摄影应注意的问题

全文阅读

试析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

摘 要:众所周知,摄影是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摄影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摄影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将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转变为永恒的定格,化平凡为神奇,可见一个出色的摄影作品势必蕴含着丰厚的美学内涵。在新时期背景下研究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能够推进摄影艺术的持续发展,凸显这门艺术的表现力。

关键词:摄影艺术 美学视角 想象美 意境美 情感美

一、前言

如今,摄影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它是应用专门的机器设备来记录影像、传播图像信息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也日益提高,摄影在这种情况下日渐成了一门特殊的艺术形式。摄影师通过敏锐的观察力、高超的摄影技巧和独特的审美视角,将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画面转变为永恒的定格,化平凡为神奇,可见一个出色的摄影作品势必蕴含着丰厚的美学内涵。在新时期背景下研究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能够推进摄影艺术的持续发展,凸显这门艺术的表现力。

二、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的内涵

毫无疑问,摄影艺术有着丰厚的内涵,主要是通过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得以彰显。首先,摄影者的美学素养决定了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虽然摄影作品存在的价值是记录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物和场景,旨在真实体现现实情况,但是摄影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视角能够影响他对现实情况的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的创作灵感,挖掘美的视角,进而提升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由此可见,摄影者要在摄影创作中训练自己的观察力、感知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对美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不断发现现实生活存在的独特之美,并及时用摄影机记录下来,创作出更好的摄影作品;其次,摄影作品的审美价值也能反作用于人对美的认知和享受,能够促使人们在优秀的摄影作品中得到情感的升华和心灵的净化。由此可见,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存在双面作用的“力”,不仅可以记录客观现实,还能对人的心灵世界产生影响。这两方面的有机结合,能够激发欣赏者的共鸣,对他们的情感世界产生作用。

三、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体现

在美学视角下,摄影艺术有着深刻的内涵。那么,摄影艺术的美学视角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以下几点可见一斑:

全文阅读

传统构图原理的心理学探讨

[摘要]画面的构图可以以一种无声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对传统摄影构图的特点进行了阐述。从心理学感受的节奏和平衡两方面对构图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更加有效地把握和运用摄影创作手段,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艺术作品。

[关键词]心理学 节奏 平衡 构图

摄影是一门视觉艺术。摄影作品除了必须具有一定的主题和内涵以外,在表现形式上,它强调将三维空间较好地表现在二维平面上,要求的是整个画面对观赏者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而巧妙的摄影构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画面的构图可以以一种无声语言的方式表达思想。摄影自身的特性决定了摄影构图的独特特性,不管是传统的摄影构图还是反传统的不规则构图,都能体现出摄影自身的特点。

一、传统摄影构图的特点

1、摄影构图是通过照相机镜头进行的。照相机镜头的光学性能,使摄影的构图形象有别于其它的造型艺术形象。摄影画面构图与形象塑造是一次构成的,这与其它造型艺术表现形式都不相同,镜头的性能使得摄影构图具有科学准确的线条透彻效果。摄影构图的镜头性能还体现在虚实形象的构成,景深的变化,对摄影构图是有重要意义的。虚实的表现性在摄影艺术中很具有魅力,它有利于画面的变化,有利于建立视觉重点,有利于突出画面的主体。

2、摄影构图必须在现场直接面对被摄对象。摄影画面具有纪实性,纳入画面镜头的一切物体都要求为真人、真事、实物、实景。现场性并不是简单地陈列一般人所熟悉的题材和地点环境,真正关键的是,通过观察,发现选择那些有特征、有意义与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使它们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对摄影家的要求是很高的。摄影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特别是造型艺术修养,以及娴熟的摄影技能、技巧。

3、摄影构图的典型性、瞬间性再现瞬问状态是摄影反映客观对象的重要特性之一。摄影构图要获得美的形象,就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在摄影艺术创作中,时机对于摄影构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现实生活就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每时每刻都会有新的事物发生,要获得闪耀着美的火花的事物,就要靠机遇了。能不能敏锐地发现并及时地把握住时机,要求摄影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观察和善于发现。摄影艺术被称为瞬间的艺术,“瞬间”是摄影最具魅力的功能,谁能在把握瞬间上有超人的能力,谁就会多得到成功的机会。

4、摄影镜头就如同人们的眼睛,其视角范围是有一定的限度的,镜头视角之内的一切事物,必须存在于真实的空间里面。也就是说,镜头视角之内的一切事物,都必须是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之内的。摄影创作也必须在这样一个真实的空间里面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摄影画面形象的真实性,保持了摄影艺术的个性特征。

全文阅读

浅谈摄影创作的审美构成

摘要:摄影的创作是对生活美的艺术表现。摄影者要把生活美转化为艺术美,他的主观因素,他对生活美的感受和创造,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必须具有进步的审美观,高度发达的审美能力和富有灵性的的创造能力。由于摄影属于创作范畴,所以他的审美思维必须符合一切门类艺术家共同规律。同时,由于摄影属于二度空间造型艺术,具有反映事物的记录性、瞬间性以及一次成像的特征。因此又必然带来摄影者明显区别于其它门类艺术家的思维的特点。本文之所以要明确摄影者创作审美的特点,就是要从摄影者自觉认识摄影创作的基本规律出发,以便使自己清醒地顺其规律,磨砺思维,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艺术家。

关键词:摄影创作 摄影者 审美思维

一、摄影创作的观察与选择要素

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的反应的产物。艺术家要进行艺术创作,必须首先对社会生活进行观察和体验。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说它“特殊”,是因为他在思维参与下对客观事物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视知觉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动地感性认识形式。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种现象,你觉得自己非常熟悉,天天看见的东西,其实并不深知。举个例子,你可能说不出每天上学放学必经路上两边的树到底有多少棵,甚至不清楚它们是什么树,每年春天到来的时候是哪些树先发出嫩芽,秋天又是哪些树先发黄落叶……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我们自身认为这些每天都会“看到”,但其实我们并没有用心去“看见”----即观察留意,跟不用说去查阅资料了解他们的属性了。而那种一般的“观”而不“察”,没有对事物指向集中的“注意”,也缺少了对“注意”的记忆,才会造成这样的常见生活显现。这正是黑格尔所说的“熟知的东西并不是真正知道了的东西,正因为它是熟知的。”

摄影者想从生活中迅速捕捉到要加以表现的东西,并且同时必须具有高于常人的深刻观察能力,这就需要摄影者尽享长期艰苦的专业训练。画家石鲁在他的《学画录》中谈到他是怎样进行观察的:生活之主体为人,观察体会人以类万物之情,观察细才深,观物广才远。若蜂之采百花而酿蜜,蚕之吐千丝而吐丝也。这番话虽是对画家说的,却完全适用于摄影者本人。摄影者应该具有与普通人观察世界不同的视角和眼力,应该用全新的观察方式独特的观察视角重新观察你周围的一切;应该带着新奇感和陌生感去重新投入周围的一切;应该带着将他们作为可以拍摄的主体意识去进行观察。而不是走入“熟知了”而实际上并不深知的误区。

很多摄影者在最初观察生活时,都有这样的体会:生活中某人的一颦一笑,一回头一个招牌式的姿态,或者是某件事的一个微小的细节都会让人为之一动并记忆犹新,这种当时还模模糊糊甚至混沌的感觉,正是说明你对这些瞬间有一定的审美吸引,并符合你的创作意向。这时,如果你手边正好有可以利用的器材并且抓住了时机,很有可能你会创作出一张好的作品,至少在摄影者看来是十分满意和赏心悦目的。在这里,第一印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作用,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人们日后描述的最生动具体的举例对象,它直接关系到你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判断甚至对他人的描述,体现在摄影艺术中,就是摄影作品中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的指向。举个例子,当你第一次来到海边,大海的辽阔、蔚蓝深邃的色彩、海浪的拍打和海鸟的鸣叫,甚至沙滩上的贝壳会让你产生一种与以往大相径庭的审美知觉,这些富有情感的内容和审美知觉正是激励你进行创作的强大动力。

一个优秀的摄影家,深刻的观察能力和高度敏锐的发现能力是其进行作品创作的必备能力,这些能力或者素养可以让摄影家在纷繁复杂、稍纵即逝的拍摄环境中发现捕捉到美并迅速处理成一幅具有强烈摄影语言的摄影作品。法国雕塑大师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对于摄影者有着重要的意义,没有在生活中发现的眼睛和观察的眼力是很难拍出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的。作为摄影者在日常生活中药应当进行有意识的观察训练,养成处处留意时时观察的好习惯,比如日常生活中的场景和旅行途中相同却又不同的地方;观看展览、画册、网上浏览、看电影、电视的同时,应该调动自己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捕捉有意味的视觉形象加强记忆,认清优点和可取之处,这样,一旦日后“无意间”碰到或者发现类似的记忆中的视觉形象时,可以快而准确的引发创作冲动。例如,著名“决定性瞬间”理论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列松的的经典著作和理论深入人心,在他的理论形成后的百十年时间里,无数摄影家通过自身对于“决定性瞬间”理论的理解创作了一幅幅向大师致敬的纪实摄影作品,其中不乏佳作,作品中到处透露着大师的思想光辉和作品的影子。这也是摄影创作一条很重要的规律: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选择是摄影家审美活动并进行创作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拍摄过程中,面对一个场景,拍什么和不拍什么;如何取舍人物和景物;选取角度;构图;光线和影调的选择和处理……这么多的信息都需要在按下快门一瞬间进行选择处理,因此,相比其其它艺术门类的创作,选择对于摄影这门艺术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除了摆拍的摄影作品之外,大部分的即时摄影是无法依靠作者的想象和虚构来进行拍摄的,它必须面对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来进行创作,所以摄影者只能凭借快速的选择判断来达到提炼概括和突出主体表达思想的目的。即使是进行摆拍创作的摄影家,如何选择拍摄对象,地点以及必要的摄影拍摄要素也是拍摄前的重要课题,想拍摄出好的摄影作品也离不开日常的选择性训练,也就是说,选择是各种摄影拍摄手法的摄影家们的必修课程,选择对于摄影作品的成败是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所以说:“摄影是选择的艺术。”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