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结合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多样性及实践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提升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的毕业设计质量并突出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摘要】结合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设计的多样性及实践性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提升农业院校环境工程的毕业设计质量并突出自身特点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毕业设计;农业院校;环境工程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农林经济管理是较早设置的专业,为国家的农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门人才。浙江农论文联盟林大学是浙江省唯一的农林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是浙江农林大学具有办学实力和办学特色的老专业。该专业成立于1985年,其前身是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1996年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招生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3年被评定为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7年批准为浙江省本科高校重点建设专业。近年来,对照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的指标体系,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在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建设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基本情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隶属于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自林业经济管理专科专业招生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25届1600余名本专科毕业生。毕业生就业选择余地较大,就业呈现多元化趋向,从单一的以农林业单位为主向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等多种类型转变。据不完全统计,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中已有100多人走上了科、局级以上领导岗位,体现了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注重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近年来,每年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60名左右,现有在校生247人。现有专任教师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2.4%,副高级职称20人,占总数的54.1%;54.1%的专业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4人。
二、近年来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1)多方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小组,开展多层次的调查研究,充分收集和分析全国农林院校及综合性大学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改革情况,对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召开了“农林经济管理省级重点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会议暨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家研讨会”等,最后邀请专家对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
1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必要性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等多门学科,因此,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各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但目前全国开设该专业的高等院校大多对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处于探索阶段,潍坊学院在2003年第一次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实施的情况下,经过2006年不断调整修订,但仍然存在课程设置相对不合理、实践环节与社会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原有专业课程模块需要重新调整等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势在必行。2010年,我们在走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基础上,借鉴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特色,根据潍坊学院实际,注重改革方案的地域特色和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构建了新的特色人才培养方案[2]。
2构建和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方案
课程是教学计划的最基本单元,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具体落脚点。依据学科、社会和学生需求,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采取“纵向压缩,横向拓宽”的措施,建立理论教学和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了“厚基础、宽课程、长实践”特色,从而拓宽了专业基础,强化了实践应用能力[3]。
2.1课程设置实施方案
将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有机结合,突出课程建设,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重新优化和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总体框架,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平台,由通知教育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平台(必修和选修)、专业选修课程(限选和任选)平台,加大选修课比例,推行套餐式服务,充分发挥学校学科齐全、文理渗透、农工结合的综合性优势,鼓励学生跨院、跨专业选课,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课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坚持外语教学四年不断线,实行分级教学,建设自主学习的网络环境;坚持计算机全程教学与应用,强化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与实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体育教学由竞技体育向健康体育转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重视艺术与人文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严格公共选修课程的审核准入制度,加强过程管理,提高课程质量。学科基础与专业课程:根据该专业涉及农学、工程、环境三个学科的特点,改变了原培养计划中农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较大,工程和环境类课程缺乏的局面,实现了农学、工程和环境三大学科的有机结合;精选课程,推行小课制,对农学类课程中与专业关系不够密切的课程进行了删减,对与学科专业关系密切必须保留课程的学时进行了压缩,使农学、工程、环境三类课程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比例。
工程和环境类课程中增设了工程力学、画法几何、测量学、自动化控制原理等课程,生物类课程中压缩了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等的学时,将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课程由专业基础必修课调整为选修课。学科基础与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限选课中,密切结合潍坊特色农业,浓缩、精选核心课程,科学设置设施农业科学和设施农业工程两个模块方向。设施农业科学方向包括设施种植和设施养殖两大内容,主要设置设施园艺学、设施植物保护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等核心课程;设施农业工程方向包括设施工程设计建造和设施工程环境调控两大内容,主要设置农业设施设计基础、设施农业工程环境学、设施农业工程工艺学等核心课程。在任选课的设置上,以提高学生专业基本素养和个性发展能力为目标,力求体现专业特色,丰富和深化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鲜明个性,新增设设施专用品种选育、工厂化育苗、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绿色食品生产与检测等课程。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除军训和公益劳动外,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分为学科基础实践、专业基础实践、专业实践、专业综合实践和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五个部分因课程设置不同每个部分对应1~3门课程,学科基础实践重在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和认知能力,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重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专业综合实践重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重在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整后,集中进行的实践课程共达到33周,实验和实践课程在总学分的比重达到37.5%。经过调整,学科基础与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的比例达到5.2∶1.8∶1,这与我国试行学分制以来的各大著名高校的比例基本一致,既考虑了学科课程发展的需要,更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需要,促进了三元课程结构的形成,有利于具有较高技能和丰富个性人才的培养;实践课程学分得到提高,实验实践学分在总学分中比例增加,构建四学年“三四四”实验实践教学体系。
2.2课程设置实施特色
一、农学类本科毕业论文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重视不够
很多农学类高等学校对本科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对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的目的要求、组织管理、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等落实力度不够,并缺乏对管理文件的宣传、讨论和运行过程的反馈,论文答辩走过场,评委提问时间短,成绩评定方法不够科学。另外,高等学校普遍存在教学经费不足的情况,专门用于毕业论文的经费很少,这样往往会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如果指导教师没有科研课题和经费,就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某些专业的学生论文选题需要查找大量的文献资料,需要仪器设备和实验药品及材料,还要打印论文,很多毕业论文就是因为经费的原因,使得论文设计时不敢利用精度高的仪器和质量好的材料,从而影响了论文的创新性,造成新颖性的课题无法完全开展[6]。
(二)学生认识不足
学生对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态度消极,草率从事,甚至模仿、抄袭现象也时有发生。很多学生只是到网上搜索、拼凑、剪贴,敷衍了事。许多学生因为应试教育养成的习惯,缺少独立的研究能力,对导师存在过多的依赖心理,寄希望于导师的“点拨”和最后阶段的修改,马马虎虎地拼凑学位论文,其质量也可想而知。
(三)教师精力不足
由于高等学校短时间扩招,导致招生人数激增,在校生人数巨大。高等学校教师除完成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任务外,还要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论文,部分教师负担过重,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与学生的直接交流少,教师让研究生完全替代自己指导本科生论文写作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高等学校教师年轻化步伐加快,一些新建专业大胆启用刚毕业的研究生从事教学工作,部分年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对本科生论文指导方法简单,疏于管理。此外,也有一些教师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放任自流,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很少,这些都不利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四)理论知识不扎实
摘要 本文对当前涉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专业自身的特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实施方法》的规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四年来学生各项综合技能、素质的检验,也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综合的考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的高校合并浪潮产生了一批涉农类综合性大学,在这种新形势下,以前的涉农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涉农综合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 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时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大部分农业院校的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恰时学生正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复试,结果导致他们无心撰写毕业论文,只能敷衍了事。特别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由于气候的原因,这个时期很多病虫害很少,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多年来,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少。
1.2 重视程度的不够
关于高等农业院校环境工程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的思考
环境工程专业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作为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其发展目标是解决不断涌现的各种实际环境问题。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一门集自然、社会和技术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工程学科不仅研究水、气、固废、噪声等主要环境污染和公害的防治技术和措施,还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以及对区域环境进行系统规划和科学管理,以获得最优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设置有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已超过300所。由于各高校的基础和重点学科存在明显差别,其环境工程专业发展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大多数理工科类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都源于土木工程中的市政工程,其本科生培养方案注重于对学生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我校的资源环境学院准备新设环境工程专业,在环境工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不能照搬理工科类大学,一定要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并发挥现有优势,找准适合自己的立足点。
安排在第七学期末开始的毕业设计(论文)是环境工程专业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所学理论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检验,也是保证本科教学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毕业设计(论文)辅导环节对学生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决本学科领域的实际问题和初步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和研究观念,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传统;3.使学生在方案设计、材料调查与搜集、工程绘图、理论计算、实验研究、数据处理、外文阅读、使用计算机、查阅文献、经济分析、工具书的使用、文字表达等基本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鉴于毕业设计阶段对于本科生培养的特殊重要性,本文就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设置安排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为我校环境工程新专业的建设提供一些可供参考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的建议。
和理工科类院校不同,农业院校的环境类专业一般都源于土壤学、生物化学、生态学等学科,其本科课程设置主要是帮助学生形成以土壤、农业化学和农业生态资源等专业的知识体系。因此,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在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安排上,也应与一般的工科院校有所不同。从目前来看,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比较单一,重实验轻设计。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专业本科生毕业只有毕业论文可做,而无毕业设计的内容供学生选择。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一般建设较晚,在师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方面和工科院校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在工程设计及应用的教学、科研方面,农业院校环境类专业的基础显得更加薄弱。因此,目前很多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的师资力量尚难以开展对学生进行毕业工程设计的指导;同时,由于学生们受专业课程设置所限,他们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与工科学生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很多学生也不愿意选择他们感觉更为吃力的毕业设计工作。然而,目前环境工程本科生就业的去向主要还是与环保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相关的公司和企业,而诸如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站等事业单位现在大多都呈人才饱和状态,可接受的本科毕业生非常有限。由于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工程设计能力方面的弱势,在就业时与工科院校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时就处于明显的劣势。因此,有必要通过毕业设计来加强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工程思维和设计能力,使他们能够具有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所需要的基本工程设计基础和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我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的不利局面。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的设置未能充分突出农业院校的特色,尚未充分体现农业院校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优势。与工科院校相比,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在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组成和行业特性上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因此,为了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竞争力,需要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一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上充分体现农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农业院校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照搬工科大学的方法,而应走有生态特色的办学之路,培养出可投身于农村环境污染防护的人才。农业院校一般都具有生物、生态学科的优势地位,毕业生相对于工科院校的学生具有更扎实的生态学知识。此外,当前环境工程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环境影响评价咨询工作,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又在其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可以考虑让一部分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时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的工作。这样一来可以发挥农业院校学生生态学基础扎实、生态知识结构较全面的优势,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二来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并适应市场需要,为从事生态环境评价特别是农村地区环境评价的单位输送可用人才。
3.毕业论文(设计)立题与实际联系还不够紧密,约束性题目难以调动学生的创新热情。由于教师设计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未能全部追逐科技前沿或来自于实际的工程项目,部分题目陈旧甚至经年不变,摆在学生面前的是一些旧知识旧问题,使得设计成果没有实用价值和科学意义。这在一方面打击了某些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使得某些本来就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认识不足的同学更加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工作应付了事。
为提高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质量,进一步加强农业环境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在毕业论文(设计)的设置和指导上可以考虑以下的一些改进措施:
摘要:以长江大学农科类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展开关于课程设置,教学实践活动安排,教学的内容、方法与手段,教材的建设与使用,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的掌握,学生学习风气的状况,教学改革的措施,办学指导思想,师资队伍状况,基本的教学设施条件以及毕业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声誉及影响等多方面的问卷调查,参考调查结果,总结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以探讨出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科类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长江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1)24-5289-03
A Report on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Graduates
――Based on Yangtze University for Example
GUO Qi-wei
(School of Animal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5,Hubei,China)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which was based on the agricultural graduates in Yangtze University to research into the curriculums setting, arrangements for teaching practice, the content, methods, and means of teaching, the improvement and use of teaching material, the professional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f mastery, the state of student learning ethos, the measures of teaching reform, the guiding ideology for college managerial, the state of faculty, basic conditions of teaching facilities, undergraduates students in social reputation and influence, and so on was mad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defects of present talent training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and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were work out.
近些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严重起来。与此同时,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人才缺乏的重要问题。因此,指导大学生群体回乡进行创业,这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任务。新农村建设无法离开足够数量的人才,自然也就提供了更加多的创业创新机遇。大学毕业生在农村地区的创业应当趋向于种植业。这是因为与制造业比较起来,这一行业的实施可行性更高,而风险度则比较低,无须更多投入,极为符合如今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创业需求。
1新农村建设视野下推动大学生农村种植创业的迫切性
首先是能解决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缺乏人才的问题。我国一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之所以出现发展缓慢的情况,主要是因为高素质实践型人才相当欠缺,特别是高学历人才匮乏。许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相当多数量的大学生还是希望留在城市当中,以至于一部分毕业生只得降低身价委身服务性行业做最基层的服务工作。反之,那些农村特别是经济发展滞后农村地区的人才更为紧缺。因为农民群众的文化状况不佳,其对新知识、新观念的认可度也不够高,造成他们不仅非常渴求学到新知识,而且更为期望能够有种植理论知识丰富的人才对其加以指导。所以说,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开展种植业创业,就可为广大农民群众带去最为先进的创业思维和相关理论知识,让新农村建设当中的人才缺口得到较好的解决。其次是能够为当代农业科技的发展贡献力量。农业产业的发展已发展为中国新农村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而种植农业之发展难以离开科技人才以及智力的鼎力支持。所以说,我国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农业技术类专业的毕业生到农村开展种植业创业,就非常有利于推动先进的科技和管理形式在农村实现更好地推广,以期实现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全面发展。最后是能更好地打造新型农民。农民群众始终是中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种植业,一定要依靠不仅有文化,而且还懂技术、擅经营的广大新型农民。为了打造新型农民,就必须全面转变其固有的思想观,但在农村具有高学历的教育人才相当稀缺。所以,立足于推动广大高校毕业生们到农村地区开展种植创业,即可把将其具有的新理念、新知识带到广袤的农村中去,为我国农村经济的更好更快发展输入更大的活力,自然也就能够对新型农民群众的发展发挥正面积极的影响。
2基于新农村建设的大学生农村种植创业优劣势分析
2.1优势分析。一是入行门槛方面的优势。农村种植创业的要求相当低,主要体现在资金、场地上的要求比较低,只要有部分资金即可启动创业,加上国家对小微企业所给予的税费减免政策和小额贷款等相关优惠政策,即可极大地减低了大学毕业生群体的种植创业门槛。二是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学毕业生已经接受过系统化高等教育,具备了一定的科技知识,而且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还掌握了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等相关专业知识,因而也就能快速而有效地对市场形势之变化加以判断,并对各类信息资源实施整合。同时,高等院校所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所举办的创业技能竞赛等,均能够让大学生群体的团队合作与实际运用能力实现新的提高。三是产业支撑方面的优势。近年来,我国物流快速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我国的快递市场规模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而且已经基本上实现乡乡都有营业网点、村村都通快递业务。随着我国农村互联网产业以及物流行业的更快发展,必然能够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好地支撑,这也会为大学毕业生农村种植创业提供更大的便利。2.2劣势分析。一是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经验不够丰富。一旦从事种植业创业的意志不够坚定,就有可能没有对创业项目进行深入规划,未能谋划出系统化、科学化创业方案,所以在遭遇困难时只得被动地加以应对。从别的方面来看,大学毕业生们通常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社会进行接触相当少,因而常常是以理想型为主,因而在创业中往往是穷于应对。二是大学毕业生的创业理念过于薄弱。大学生们在实施创业之时,只限于个人经历与眼光,而难以做到合理地评价市场,以至于或者太高估了市场的未来预期,或者是低估了市场的未来预期。不管是什么状况,对企业发展而言均不大有利,甚至会导致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倍受限制,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易丧失应有的优势,从而被打击了创业之激情。三是大学毕业生创业缺乏相应的人脉与资金。因为缺乏人脉与资金,以至于企业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在新企业设立之时,缺乏足够的知名度,这就急需广告宣传,而有了人脉即可极大地节约该步骤需要的时间与资金,这就为实施宣传提供了极大地便利。同时,大学生们新成立的企业,其知名度不高,产品的市场销售遭遇限制,而创业人士具有的人脉正是企业的首批客户,其支持是企业能够生存与发展之根本。所以,一旦缺乏相应的人脉与资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也就很难取得成功。
3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强化大学生农村种植创业的路径选择
3.1创建浓郁的农村创业情境。如今,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而且与城市经济的差距不大的农村出现了一种非转农的新状况,其中就包含了诸多大学毕业生均心甘情愿地将本人户籍重迁至出生地所在农村,变为了所谓的新生代农民群众。因此,只要不断拉近城乡相互间的差别,以求更好地提升我国农村整体经济实力,让更加多的大学生到农村进行创业。在新农村建设新形势下,应当持续提升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的积极支持,全面打破城乡相互间的对立,完善农村的各类基础性设施,目标是吸引更多的高校毕业生群体到农村实施创业。3.2提升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政府部门可以说是我国高校学生到农村地区进行种植创业的指导者、引领者和执行者。政府部门应当按照大学毕业生人群到农村种植创业的具体情况,主动制定更具优惠性与实用性的政策,以求为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农村种植创业创设出更好地氛围。我国政府部门要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以求为高校学生群体的创业创新提供更大便利。在资金安排上,应当持续完善创业补贴等政策,而且还应当对具有突出贡献的大学生群体进行奖励。在落实待遇上一定要全面打破城乡间的彼此界限,建立健全面向创业者群体的社保机制,让大学毕业生们的农村种植创业无后顾之忧。3.3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一是要形成合理的就业观。在当前城市就业压力愈来愈多的状况下,大学毕业生们到农村从事种植创业是一个很好地选择,应当要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二是要精心挑选农村种植创业项目。应当对当地农村的总体环境、种植产业市场环境等实施全面而理性的分析,切实保障农村创业项目具有可行性与长期性。三是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高校学生们在校时就要主动参与到各类创业比赛与创业培训之中,并且充分运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下乡实践,在此过程之中不断培养与提高创业意识,增强综合素质。3.4健全大学创业教育机制。大学是高校学生们知识能力与素质提高的重要基地,实施创业教育对于高校学生创业素质之培养与提高显得十分重要。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科技类高校必须实地调研农村地区人才的实际需求,全面结合本校办学特点与优势,按照需求以切实调整专业结构,运用好现有教育资源为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所需人才。在此基础上,还应当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把创业教育列入到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生活之中,不断健全完善创业教育机制,形成更加富有特色的创业类课程,对大学生们实施全面创业教育。3.5改进农村地区的创业环境。当前,在部分经济发达农村,产生了非转农现象,大量大学生自愿把户籍回迁至农村,从而成为新生代农民的组成部门。所以说,只要注重持续拉近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改进农村地区环境,就能够吸引到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地区进行创业。基于新农村建设视野,提升对农村地区的资金与技术等支持强度,就能够切实打破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结构,健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更好地改进农村社保机制,吸引更加多数量的大学毕业生前往创业。3.6抓好农村地区的融资工作。高校毕业生农村创业中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是资金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创业资金以及周转金,就无法让大学毕业生的农村种植创业得到全面推行。所以,抓好大学生农村种植创业所需融资环境显得极为重要。当前高校学生农村种植创业的主要融资途径是政策性贷款,同时还可通过商业金融机构得到小额创业贷款。随着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民间闲散资金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有鉴于此,高校毕业生种植创业也可采取民间融资的形式来进行。一是争取政策性贷款。此类贷是为了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返乡投入创业,基于政策视角为大学生进行放贷,其利息完全由政府或其所指定的民间组织加以承担。在低成本的融资条件下,高校学生农村种植创业的资金负担会有所减少,而创业信心则会有所增加。二是争取商业贷款。此类贷款是商业金融机构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定向提供的小额贷款。商业金融机构通过降低门槛、提升额度、简化办理手续、下降贷款利率等措施,让刚开始创业的大学毕业生们不至于程度太重的负担。三是争取民间融资。大学毕业生们在创业过程中如果急需资金周转,即可运用民间融资的方式进行,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周转金,从而不至于耽误最佳投资时机。
4结束语
摘要: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类专业都是实践性强的工科专业,因此,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在人才培养中尤为重要。根据食品类专业的特色和珠江三角洲对食品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在毕业论文(设计)创新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践性环节;学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34-03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高低,是本科教学水平、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科研水平、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1-3]。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高教厅200[4]14号)中强调“要加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践环节”,《华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实践教学工作的实施办法》(华南农办〔2007〕71号)也提出了“要切实抓好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因此,加强本科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是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高校实践或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是教学与科研协调发展的学院,目前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和包装工程4个本科专业,都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社会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对食品类应用型人才需求质量的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对于食品类专业的学生显得更为重要。笔者现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类本科专业为例,针对目前毕业论文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毕业论文管理工作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对于提高毕业论文管理水平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将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一、农科院校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分析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在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且在指导毕业论文队伍的建设、毕业论文过程的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要求的提高,目前的食品类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仍有诸多问题,突出表现如下。
1.学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够。毕业论文时间安排一般集中在第7、8学期,时间比较紧张。而食品类的毕业论文工作是必须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完成的,只有通过实验,获得数据,整理分析,结合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才能做出具有创新性、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成果。少数学生认为毕业论文是专业课程学习的总结和归纳,个别学生甚至试图用一篇总结或调查报告替代毕业论文;加上近些年来存在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严重影响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实验不深入不细致,力求得出一个结果,完成任务[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