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医院财务工作总结

社区医院财务工作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厦门大学第一医院论集团化财务管理

主要做法

1.采用集权型管理模式,实现财务管理“五统一”

面对相关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部门间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形成、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第一医院选择了集权型管理模式,即财务决策权高度集中,内部控制等重大财务事项均由集团统一管理。其运行优点在于:有利于集团决策的贯彻和实施,发挥集团总体财力;有利于严格财经纪律,控制各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部门的成本与费用,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办事效率,达到优势互补,保证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其不足在于:集团成员单位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总部比较熟悉,而对总部以外的成员单位往往不够熟悉,容易忽视其经济活动的差异性、管理手段的不同性等。第一医院集团化财务管理主要体现在“五个统一”:一是由集团统一制定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内控制度,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统一贯彻执行。二是统一资金管理。各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银行基本账户可以归集各种收入,但其支付各种费用时,必须加盖集团的一枚共管印鉴,并严格控制在预算内。医疗设备由集团统一组织招投标,统一采购、统一支付。三是统一记账。各分院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都由集团统一负责,使用集团财务核算软件。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基层医疗机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收集基础会计资料,交由集团统一审核后再进行会计核算,每月由集团编制合并报表。四是统一资产管理。集团统一管理资产的出入库、调拨、报废、清查等工作。五是统一薪酬管理。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集团内成员单位统一福利标准,按统一规定计提绩效工资,然后按各自经营情况进行分配。

2.应用集团信息系统,构建财务管理共享平台

为消除“信息孤岛”现象,第一医院2007年起致力于打造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开发了门诊急诊病人登记与收费、住院病人入出转管理与收费、电子病历、物资材料管理、设备管理系统、集团会计核算系统、成本核算系统、奖金二次分配系统等财务管理系统,将成员单位各自独立的系统集中到共享平台,减少了人工汇总、分析、汇报的工作量和产生的误差。集团化医院信息系统平台为归集和反映全院经济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需要的诸多数据可以从信息平台直接取数。同时,第一医院在全国三甲公立医院中率先启用“全预约”、“全自助”、“无线查房”等服务模式。

3.构建财务管理组织体系,实现集权型财务管理目标

第一医院采用相对集权的财务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严格控制成本费用。财务集中核算包括全面预算、财务核算、资金结算和综合管理四个部分。在构建财务管理组织架构方面,第一医院财务部设立会计核算、物价结算和经济管理三个处。会计核算处负责基础会计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物价结算处负责门诊、住院收费、票据管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经济管理处负责预算管理、经济分析、绩效管理、科室成本核算管理等。三个处工作起来既相对独立,又做到分工不分家,工作职责延伸分院及社区,在财务部统一领导下,实现高效统一的运转。集团统一设置财务管理流程和核算科目,使用统一的网络软件。分院设报账员,初审各种费用凭证,交由总部审核、核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行基层医疗机构会计制度,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处理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集团总部审核后才能入账。集团对所属分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人员、财务预算、会计记录、绩效评价等事项进行总体控制。

4.采用条形码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全文阅读

当前社区医院财务管理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社区医院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对提升社区卫生工作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社区医院的财务方面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其作用的更好发挥。因此,需要针对财务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其财务工作管理的规范性,以促进社区医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区医院 财务管理 对策

社区医院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服务社区民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人们的健康情况息息相关。但是,社区医院在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缺乏财务管理观念、相关工作人员职业素养较低以及财政支持有限等,不利于社区医院发挥其应有作用,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社区医院应该在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加强财务管理的相关工作,保证其能够稳定运行。

一、社区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财务机制不健全,缺乏财务管理理念

预算在财务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对财务工作实施控制和考核的依据。对于社区医院来说,有效的成本预算管理能够很好的控制和管理经营和财务活动,有利于优化内部财务管理。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医院在预算方面存在很大缺陷,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预算理念,导致社区医院的资金利用率不高。而且,社区医院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财务风险意识,没有明确的管理目标,日常的管理工作还是处于比较粗放的状态,影响了社区医院作用的发挥。

(二)财务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区医院面临的竞争压力也在逐渐增大,这就更突显了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以往社区医院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使得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将财务工作摆在一个不重要的位置。导致在社区医院里缺乏符合条件的工作人员来从事相关工作,尤其是中高级的专业性的财务人员更是缺乏。再加上信息化管理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原来的工作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实际的需求,就使得财务工作人员就更加应付不了。导致在社区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无法形成有效的管理流程,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利于财务工作在社区医院内部的展开。

全文阅读

公立医院综治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公立医院改革和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监管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促使公立医院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发展、改革和管理相结合,完善服务体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内部管理的原则;坚持党委、政府确定的改革方向,立足区情,大胆开拓创新,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公立医院整体服务水平的原则;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重点突破、系统总结的原则。

三、改革范围

市第三人民医院(区人民医院)、市区妇孺医院、市中医医院、区妇幼保健院。

四、主要改革任务

(一)完善公立医院结构体系

全文阅读

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意见精神,深入推进我区区域综合医改试点工作,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政府责任,健全制度体系,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公共卫生监管体制等综合改革,着力打好基础,提升质量,巩固成果。在巩固完善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药品(耗材)保障供应、医疗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使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2020年,全面持续深化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卫生行业特点和体现城市公立医院用人自的人事薪酬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全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秩序基本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治更加有效。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形成健全高效的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

(三)改革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全文阅读

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优化思考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立医院也在不断的进行市场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正在不断的改革以适应目前的经济大环境。本文针对区级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希望区级公立医院借鉴。

关键词:

公立医院财务绩效优化

一、区级公立医院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设计的不科学

区级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机构,它和企业不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公立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必须要建立在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感之上。然而,目前很多的区级公立医院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标准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其社会责任感上,它更多的关注了提高区级医院的经济效益上。区级公立医院过多的强调为医院带来的经济价值,绩效考核的指标一般都是资产的运营效果或者是资产净利率等一系列的经济指标。这种绩效评价体系严重忽视了医院作为公益性质的机构的社会责任,间接引导医院开始不断的追逐利益的最大化。过多的经济指标使得医院开始只关注自身的发展以及自身经济的效益,根本不重视医院的社会效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紧张,引发了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社会问题,让区级公立医院的社会信誉不断下降,去公立医院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少,这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二)区级公立医院财务评价体系的服务指标不能量化

全文阅读

完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的财政补助的思考

摘 要:宁波市海曙区医改方案已实施三年,财政投入机制基本建立,医疗卫生经费成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之一。从海曙区实际情况来看,财政补助逐年增加,基本保障了基层卫生机构的运转,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财政补助因政策性增资致总量大幅增加,财政补助重投入轻效果,财政补助难以兼顾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与积极性,对结余资金的安排出现分歧等问题开始出现,需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财政补助机制。

关键词: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财政补助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102-03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建立基层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是“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实现2020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基础。宁波市海曙区医改方案已实施三年,财政投入机制基本建立,医疗卫生经费成为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之一。鉴于宁波市级和其他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层次、数量,及层次均有较大差异,不具备横向比较条件,因此本文仅就宁波市海曙区实际情况做纵向比较。2012年海曙区财政安排医疗卫生经费①总共12 842万元,较2011年的10 922万元增加1 920万元,增幅为17.5%。财政资金主要用于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运行、服务站点标准化、医疗设备、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本文提及的财政投入,不含社保及城市补助。

一、海曙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

1.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新医改实施的五项重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海曙区已全面启动。其中,基本药物制度于2010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据测算,2012年财政在补偿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方面安排支出4 100万元,较2011年增加500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改革于同年12月31日正式启动,建立了基础性绩效工资与奖励性绩效工资结合的分配制度。县级公立医院(区口腔医院、区中医院、区妇保院)综合改革于2012年12月28日实施,药品(除中药饮片外)全面实行零差率、执行新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

2.“两卫”(社区卫生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海曙区作为宁波市的中心城区,医疗资源较为丰富,政府有更多的精力发展“两卫”,并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早在2005年就获得首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08年获“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2012年又获得“国家慢病防控示范区”和“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区”。近年来,根据辖区人口居住集中,商业经济繁荣等特征,推出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楼宇公共卫生、推广中医适宜技术等工作,其“十分钟”服务圈、“粉丝式”服务理念等均体现了较强的公益性和创新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按50元/人的标准进行补助,远高于全国25元/人的平均水平。全部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进行了标准化建设,2012年门诊量达到252.3万人次。

二、财政补助政策实施情况

全文阅读

区级医卫机制变革工作安排

根据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年度主要工作任务责任书要求,为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取得实效,现将全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

1、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责任单位:区人社局、卫生局、社保中心)

2、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个人缴费水平相应提高,人均筹资不低于300元。(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3、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6倍以上、当地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当地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且均不低于10万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分别达到70%以上和75%左右,逐步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门诊统筹支付比例进一步提高。探索通过个人账户调整等方式逐步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4、开展按人头、按病种、按床日、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改革,逐步覆盖统筹区域内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全面加强付费总额控制,建立医疗保险对统筹区域内医疗费用增长的制约机制,制定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总体控制目标并分解到定点医疗机构,与付费标准相挂钩。积极推动建立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机制和购买服务的付费机制,通过谈判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结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对个人负担的控制办法。逐步将医疗机构总费用和次均(病种)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和个人负担控制情况,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列入医保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5、完善差别支付机制,支付比例进一步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倾斜,鼓励使用中医药服务,引导群众首诊到基层。将符合条件的私人诊所等非公立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纳入医保定点范围。(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6、加强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完善监控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医保对医疗服务的实时监控系统,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建立联合反欺诈机制,加大对骗保欺诈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责任单位:区卫生局、人社局、社保中心)

全文阅读

医改试点工作方案

一、市公立医院基本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97所。其中:综合医院35所;中藏医和其他专科医院22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23所;社会医疗机构343所;区办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医务室127所;乡镇卫生院(所)68所,村卫生室979所。全市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数为10495张,其中,省、市、区(县)、乡镇分别占66.89%、10.63%、14.20%、5.15%;每千人拥有床位4.77张,城市为7.5张,农村为1.49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4431人,其中:省级占40.93%;市级占10.63%:区、县级占11.23%;乡镇卫生院占7.0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占13.12%;村卫生室占17.03%;每千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数6.56人,城市为7.78人,农村为5.09人。

二、公立医院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资源分布不均衡,结构不合理,城乡差距大。城区内各级各类高端医疗机构集中,园区和农村医疗服务能力不强,专科医院发展不平衡、规模小,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二)医疗保障水平低、筹资标准不一。医疗保障水平对医疗机构的经营支撑能力有限,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乡(镇)、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药品占业务总收入的90%左右,以药养医依赖程度高。

(三)服务体系不完善、分工不明确,服务能力不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间未能形成竞争有序、合理分工、密切协作的运行机制,分级服务和双向转诊制度以及首诊在社区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人员编制不足,聘用人员较多,专业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缺乏,学科建设发展相对滞后。

(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不健全、投资渠道单一。公立医院投资渠道单一,补偿机制不健全。民营医疗机构数量虽有所增加,初步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但是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服务人员不稳定等问题。

三、公立医院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全文阅读

医卫机制革新年度工作安排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及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为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扎实推进改革,现提出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年度主要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按照国家和省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的基本路径,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强化便民惠民导向,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重点工作,力争在完善全民基本医保体系、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维护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快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步伐,让人民群众从深化医改中更多地得益受惠。

二、工作任务

(一)继续完善全民基本医保制度

1、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参合率稳定在100%。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领取失业金期间的失业人员及在宁就业的外国人等参加职工医保。建立大学生参加居民医保的长效机制,确保所有在校大学生全部参保。(市人社局、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负责)

2、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对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水平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40元,相应提高个人缴费水平,人均筹资标准不低于300元。(市财政局、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3、提高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稳定在80%以上;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稳定在70%以上,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22万元。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0倍以上,且不低于10万元。医保支付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倾斜,引导群众到基层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市人社局、卫生局负责)

全文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筹资、投入机制和规范的收支运行管理机制,提高财政资金投入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根据省财政厅和卫生厅关于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市财政和卫生部门通力协作、明确职责,切实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现将评价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背景

(一)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目的意义

在全省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贯彻落实省委、省人大确定的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要求和奋斗目标的需要,也是全面完成省政府重点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对各级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和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立完善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工作目标实现度的一次检验。

通过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了解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发展的状况,掌握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和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以及财政投入资金使用的效益和效率;推进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三方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居民健康、构建和谐社区,更好地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利和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情况

市建城区面积约209.1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玉山镇范围,下辖11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68.98万人,其中户籍人口31.35万人。截止底,已建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家,社区卫生服务站4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房屋面积17685.77平方米,有病房床位40张,观察床位157张,输液椅525张。有工作人员396人,其中卫技人员337人,卫技人员占比85.1%,卫技人员中有高级职称9名,中级职称56名,初级职称207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门急诊93.57万人次,住院3959床日,实现收入7832.7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收入2518.22万元,业务收入5314.54万元,业务收入中药品收入4104.06万元,药品收入占比77.22%。

二、过程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