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涉农专业论文

涉农专业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论文

一、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当前中职学校涉农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而不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知识为主。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忽视了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差异性,课程内容没有突出专业特色,没有突出侧重点。这样既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影响了学生的职业认识。据学生们反映,课程中的内容听起来都对,教师讲的头头是道。但是,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仍觉得用不上。这种与职业就业联系不紧密的课程,在各学校课程结构中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

2.教学模式单一

现在许多中职学校教学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的讲授法,有的虽然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但由于制作水平限制,变成了文字和图片的大量堆砌,反而导致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很少,学生以记笔记为主,基本无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程呈现方式呆板,无法使学生感兴趣。

3.教学评价落后而单一

长期以来,农业中职教育课程考核的形式是限时笔试,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真正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只能使教师面对考试成绩表上的一片“红灯”和逐年上升的不及格率,发出“学生一届不如一届”的叹息声,使学生在消极被动的应付考试过程中,对课程的恐惧与日俱增。由此可见改革中职教育考试办法,比较全面而又比较准确地进行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势在必行。要找到一种评价机制,光明正大地给学生发放毕业证书,让学生理直气壮地毕业,以成功者的姿态走向社会。

二、推进中职学校涉农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全文阅读

浅谈涉农本科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本文对当前涉农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本专业自身的特点,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毕业设计(论文)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四年教学成果的综合检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士学位条例实施方法》的规定,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必须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各项内容要求,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经审核准予毕业,才能授予学士学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既是对四年来学生各项综合技能、素质的检验,也是对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综合的考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到本世纪初的高校合并浪潮产生了一批涉农类综合性大学,在这种新形势下,以前的涉农毕业设计(论文)必须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针对目前涉农综合性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 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时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大部分农业院校的实习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恰时学生正忙于找工作,或忙于考研复试,结果导致他们无心撰写毕业论文,只能敷衍了事。特别是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由于气候的原因,这个时期很多病虫害很少,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多年来,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较少。

1.2 重视程度的不够

全文阅读

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

就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展开讨论,文章首先对职业规划与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理论进行了概述。接着,论文讨论了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必要性,能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提前做好职业发展准备,强化自我约束控制,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文章还提出了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的建议与对策。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对策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推进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优秀的职业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进入学生的内心中,成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自律的规范。职业规划也是一种学生自我精神激励的特殊形式,高校涉农专业学生们在职业规划的规范中,强化着自身的文化学习与技能掌握的能力,促进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自身素养的全面提升。本文围绕“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问题展开讨论,期待本文的探讨能对相关人士起到启示与借鉴的意义。一、职业规划与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概述我们要讨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有必要首先厘清“职业规划”“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的内涵。所谓“职业规划”,一般指的是个体对其自身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预期与计划。职业规划具有阶段性,随着个体的职业发展,个人会不断变化自己的职业定位,对自己职业的理解也不断地加深。而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主要指的是高等院校的农业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计划。高校涉农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将有不少继续从事于农业相关的职业,因而对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很有必要,可以让他们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坚定职业发展信心,剔除职业发展“偏见”,在农业相关专业领域取得成果。这将对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及其必要,对促进高校的农业人才培养工作也有促进的作用。二、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当前,涉农专业学生大多数都是调剂生,专业思想极其不稳定。因此,做好在校期间的职业规划对涉农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职业发展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职业规划具有指向功能,能够让高校涉农专业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发展准备。据相关调查显示,当前仅有23.7%的学生对自身即将从事的工作有明确规划,大多数学生的求职意向非常模糊,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自身适合职位缺乏必要的了解。制定职业规划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未来发展不断探索的过程,通过职业规划的制定,可以提高同学们规划意识,帮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让高校涉农专业学生提前做好职业发展准备。第二,职业规划的运作,能够让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强化自我约束控制,加强专业技能学习。良好的职业规划,能够激励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自我约束控制,加强专业技能学习。涉农专业的学生受家庭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学农不爱农等消极思想,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动力缺失,对学生职业成长极为不利。做好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让他们充分了解职业环境以及未来的发展空间,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专业信心,加强专业技能学习。三、高校涉农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规划的建议与对策1.加强对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关注度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促进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工作开展,就要进一步加大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关注度。我们从促进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高度,来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这也要求高校管理者以及学生辅导员对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心理、职业发展给予充分的关注,高校辅导员要积极推进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可以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展学生的职业规划。通过相关主题活动,或者是通过涉农学生职业规划比赛的形式,促进涉农高校学生的职业规划水准的提升,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到未雨绸缪,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计划推进工作。2.加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交流以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专注于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需要我们积极开展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交流工作。引导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我们也要打开视野,关注国内先进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的现状,不能“闭门造车”,要通过“拿来”与创新的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的效度。在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要树立一批专业过硬、职业发展良好的高校涉农专业学生模范,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提高职业发展水准树立新的标杆。当前,高校是培养高校涉农专业学生人员的“主战场”,我们在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中,也可以考虑校企合作的方式,通过相关职业规划的制定,并在落实中实行“订单化”培养模式,为提升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促进高校涉农学生的就业做好铺垫。3.重视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职业化培养模式高校涉农专业的学生的培养中,要走出只重视理论培养,忽视学生职业培养的误区,要学以致用,将理论学习融入到学生的职业规划当中。一方面,我们要狠抓学生的职业规划工作,制定好相应的规划后,我们要督促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当中。另一方面,我国的高校专业老师要在涉农专业学生学习阶段中的大一大二期间,即开展相应了农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培养活动,让涉农专业学生及早地进入职业培养当中,让他们做好职业准备,为今后的就业以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做好充分的技能培养准备工作。我们的高校教学活动要服务于的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发展,要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中心,不能偏离这个导向。我们要为高校涉农专业学生提供先进、有效的职业发展管理模式,引领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工作,稳步向前推进。四、结语综上所述,高校涉农专业学生职业规划工作的落实,能够激励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在专业学习之中,明确学习目标,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良好职业规划的落实,能够促使高校涉农专业学生乐于进行涉农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发挥各自的潜能,利于学生自身的就业,实现高校涉农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云飞,方绪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综述[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1,(01).

[2]中国在线网:大学生在校期间,应早做职业规划[N].

[3]黄书丹,朱小爽,曹立.内隐与外显职业兴趣对大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12).

[4]魏洪秀.谈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J].中国成人教育,2008,(14).

[5]张辉.浅论如何加强高校就业指导[J].才智,2011,(18).

[6]曹银娣.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的现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5).

全文阅读

我校会计学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以所在学校为例探索了其会计学专业“五位一体”涉农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着重阐释了人才培养方案凸显“涉农特色”、教改和科学研究瞄准“涉农方向”、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拓宽“涉农视野”、学生创新能力彰显“涉农优势”和教材内容紧扣“涉农主题”等内容,必将提升高等农业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素质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会计学;涉农特色;人才培养;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13-03

会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的必然。审视会计教育改革30多年的发展轨迹,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会计专业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大批会计人才,极大地满足了市场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随着会计专业学生人数的快速增加,会计专业学生的就业越来越难。在这种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的会计专业应该实施与其他类型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差异化战略,着力解决扩招后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面临的学生就业难和农村会计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凸显“涉农特色”

多年来,我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研究实践上,体现立足农村、服务“三农”会计人才的能力和素质,形成了一套颇具“涉农特色”的培养措施和方法。具体来说,我校会计学专业结合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发展特色及时修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高等农业院校自身优势,面向农村和农业,培养涉农企业和农村基层部门会计与财务管理人员,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农业会计”作为专业主干课程,同时还开设了“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乡镇企业会计”、“畜牧业财务专题”、“农村社会学”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专题”共计6门涉农课程。二是在全球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下,国际会计人才需求旺盛,我们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国际会计”、“国际理财学”和“管理会计双语”等适应国际化要求的课程。三是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社会要求下,我们在会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提高了实践课程的比例,按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开设了以“会计学原理实验”为基础、“财务与会计综合模拟实验”为核心、“理财方案设计”和“审计案例操作分析”为补充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四个学年全覆盖,在实践教学中大量使用涉农企业案例。

二、教改和科学研究瞄准“涉农方向”

在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需求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其教学体系的深化改革和科学研究成果的支撑。长期以来,我校会计专业教师深入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公开发表教改论文23篇、科研论文200余篇,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案例教学和课程项目设计等视角探讨了本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另外,还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对当前会计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状态展开广泛调查,在剖析本专业大学生学习状态的基础上,推进教学体系改革。主要观点有:(1)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首先是合理设置课程体系,让学生们了解和熟悉农村经济的特点、重要性和发展前景,培养面向农村和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其次是利用“涉农企业家进课堂”授课方式,培养面向农村和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再次是积极拓展涉农企业和农村实习基地,培养适应农村和农业的创新创业人才。(2)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着重完善以涉农企业和农村其他经营主体为对象的会计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和加强会计创新性实验软硬件环境建设,通过模拟实验,有利于他们掌握会计操作技能,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3)在案例教学上,从教师、学生和案例视角分析其原因后,提出全面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业务水平、寻找涉农企业有针对性案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优化会计教学案例素材,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和某一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过程,学生在某些现实的约束条件下,运用智力和情感锻炼他们面对复杂问题做出科学决策的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4)在科学研究上,成果团队教师的科研课题和论文瞄准“涉农方向”,紧紧围绕农村企业财务、会计和金融展开研究。

全文阅读

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高职学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确定、综合素质的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rofessional training requirements of agriculture-related special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ake a discussion from professional settings,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determ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and study,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talents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agricultural higher occupation education.

关键词:能力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三农情怀

Key words: ability-oriented;talent training mode;feelings of the agriculture,countryside and peasants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3-0223-02

0 引言

自2004年开始,国家连续出台文件支持农业、农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三农”问题成为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而中国传统农业也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型,人们对农业生产的认知从“体力型”转向“知识型”,拥有农业技能的人才无疑是转型发展之必须。但是由于社会上涉农工作岗位单一,高校涉农专业的毕业生走向农业岗位后需要不断深入基层,不仅工作辛苦,社会地位也不高,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报考涉农专业,高校招生时也不得不降格以求,并且考生及家长对农业和农业院校认可度低,农村与城镇生源人数差距很大。除此以外,我国部分高校在涉农专业教育方面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考核和学历,轻技能应用”的问题。如何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业高职院校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高职学院涉农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的确定、综合素质的培养、产学结合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1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全文阅读

光、热、水、肥--育开涉农专业学生兴趣之花

摘要: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涉农专业日趋成为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而农村涉农专业学生多来自农村,对本专业的发展和个人前途有着有消极的思想意识,因此培养涉农专业学生兴趣已经成为提升专业教育质量的“瓶颈”问题。要育开涉农专业学生的兴趣之花,需要光、热、水、土的条件保障,本文从明确学习目标、创新教师教育理念、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丰富多彩的实践课教学形式等方面对提高涉农专业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涉农专业 兴趣 学习目标 教育理念 教学方法 实践课教学形式

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深入,国家对涉农专业建设越来越重视,中职涉农专业率先实现了减免学费,且给予每生每年1500元的助学政策;同时,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双带头人的送教下乡工作也已全面展开,这些都促使涉农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

我校现设有农、林、牧三个涉农专业,近几年,涉农专业共招生2148人,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虽然生源充足,但在教学中却存在两个普遍问题:一是学生素质偏低;二是大部分学生虽来自农村,对农业不感兴趣,对未来感到茫然,学习缺少积极性。所以,在现有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何提高涉农专业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实际问题。如果把涉农专业教学成绩比作果实的话,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结果之前的花朵,有花才有果。育开兴趣之花就需要有光、热、水、土做为生长的条件保障,即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全新的教育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实践课教学形式。

一、明确的学习目标是育开涉农专业学生兴趣之花的阳光

目标是指导行动的灯塔,只有目标明确了,才会确定前进的方向,增强前进的动力。使涉农专业学生有明确学习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意抓好学生入学初期的兴趣教学。在入学初期,学生对学校的学习活动、课程安排、教学内容都感到新奇。教学管理要紧紧把握这个契机,尽量安排一些有趣的教学内容,适当降低难度,放慢教学速度,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切忌在一年级只安排文化基础、理论课的做法。

(二)通过参观学习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近两年,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对附近的果园、花卉市场、果品蔬菜批发市场、畜牧养殖基地参观,邀请技术管理人员讲解花卉市场的种植品种、销售行情、以及果品蔬菜的种类、来源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感受到农业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改变他们对农业的看法,使学生看到学农的光明前途,增强对专业学习的信心。

全文阅读

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摘要:通过涉农专业“三阶段三对接,理实交替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学校进一步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认清了涉农专业发展的方向,提高了为学生就业服务的水平,对于培养实用型中职技术人才,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5.087

1加强中职涉农专业建设的现实需要

1.1加强涉农类专业建设,是为“农”服务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力度,为中职学校涉农专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重庆市经贸中等专业学校隶属重庆市供销合作社,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职业学校,为“农”服务是其宗旨,理应秉承供销社为“农”服务宗旨,为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重庆经贸中等专业学校坚持“依托行业,立足地方,服务三农”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与行业、企业的联合办学,进一步加强了涉农专业建设,深化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全文阅读

论有效提高涉农专业实习实践指导效果的对策

【摘 要】涉农专业的学习不是以取得文凭为目的,而是通过较系统的学习,从生产实践中感悟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掌握促产增收、实实在在的农业技术,促进自己的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我院实行涉农专业学习实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采取“理实结合”,以生产需求为导向,让广大农民学员边学习、边实践,最大化地解决农村产业增产增收的实际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涉农专业 实习 效果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4-0004-02

涉农专业作为一个中等职业教育的新生力量,是一项惠农惠民的民生工程、社会事业,它虽划归到学历教育序列,但又明显有别于在校生的职业教育模式。涉农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取得文凭,而是想通过较系统的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在实践中感悟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掌握促产增收的、实实在在的农业技术,促进自家产业上规模、上水平、出效益。

我们本着科技支农、科学富农的教学宗旨,针对涉农专业的特殊教学对象,充分考虑其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而且学为所用,学为所获,理论为实践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永恒真理。这无疑将“实践教学”确定为涉农专业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然而这也是涉农教学中最为困难的教学环节。如何有效地开展“实习教学”,最大程度培养农民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培养实用型新农民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作为我院涉农专业教学管理的负责人,两年来,在组织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总结,采取涉农专业实习实践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采取“理实结合”,使专业理论教学与农业实习实践有机结合的方式,以生产需求为导向,让广大农民学员边学习、边实践,最大化地解决农业产业增产增收的实际问题,有效地提高了涉农专业实习实践指导效果,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强化领导,组织保障

1.明确职责

全文阅读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

[摘要]梳理和分析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研究成果,揭示问题或不足。基于现状,从主题式学习理论视角,依托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教学,围绕农业人物、农业科技、农业典籍、农业政策、农业产品、农业谚语和农业民俗等七个涉农文化主题,研究和实践具有农科院校特色,以培养知农、爱农、为农及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英语专业人才为目的之英语课程思政模式。实践表明,本教学模式既能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又能实现课程思政特色化研究。本研究对英语课程思政特色化研究有参照价值。

[关键词]主题式学习理论;英语课程思政;家国情怀;涉农文化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20年5月28日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的发布标志着我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启动。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和模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纵观近年高等教育教学研究现状,“课程思政”已成该领域高频词,相关研究和实践如火如荼,成果颇丰。然而,问题和不足也客观存在,比如研究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实践性和指导性,特色缺失尤为突出。本着实践课程思政和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之目的,立足上述现状,结合农业院校办学背景,依据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依托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以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出版的专业基础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例,基于主题式学习理论(Theme-basedlearning)视角,围绕主题为“中国农业文明”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研究和实践农业院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模式,培养知农、爱农、为农,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优秀英语人才。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现状概述

1.国内研究概述依据知网(CNKI)截至2020年5月底的检索结果,国内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主要特点如下:一是英语课程的思政价值或功能研究。夏文红和何芳认为,大学英语课程的思政价值或功能,是引导青年学子以批判的眼光学习西方文化,取其所长,为我们所用;应培养青年学子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二是关于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研究。陈雪贞立足于福建医科大学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从最优化理论视角,从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外部条件和评价导向等六个方面探讨英语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三是英语课程思政理据研究。杨修平以高职英语为例,从隐性与柔性教育环境的统一、英语课程系统性与思政教育协同性的统一、英语课程人文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等方面讨论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理论依据;四是英语课程思政模式研究。刘春雨、梁娜基于多模态视角,对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实践研究。再看关于《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的研究。《综合英语》又称作《基础英语》,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以“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和“基础英语课程思政”为模糊篇名,在知网平台检索到论文数分别为22和9。依据检索结果,《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总体情况如下:一是起步晚、数量少、质量低。最早的文献发表于2018年,文献总数仅31篇,无核心期刊文献。二是多理论探讨,少实践实证。理论讨论主要集中在策略和路径研究,如徐慧玲讨论了课程思政在《综合英语》中的融入策略;陈丽霞、陶芸等分析了《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现实路径。虽然欧洁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阐述了实践经验,但没有体现院校特色。三是研究缺乏理据;四是研究主体有商科院校(徐慧玲)、有高职院校(欧洁)和有金融院校(陈丽霞)等,但相关研究缺乏学校或地区特色。2.国外研究概述“课程思政”是我国实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而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或反映中国国情的教育理念。因此,根据WebofScience文献平台检索结果,国外暂无与课程思政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国外对应的是价值观或思想学科融入模式研究。Collier,K.G.讨论了思想教育的基本内涵,并从学术、经济、行为和共识等层面研究思想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影响;PerfLaursen则从学校组织、学科建设和课程教学讨论思想教育对教育的影响;Nucci指出,西方价值观教育常用独立学科或学科融入模式,但学科融入模式优于独立学科模式;McNeel认为,道德问题与各学科内容紧密相连,应把道德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将道德教育贯穿于高等教育所有课程。Berkowitz&Bier指出,许多将品格教育纳入课程教学的研究,少有涉及实施策略和路径;Arthur在综述英美当代品格教育实施现状时指出,品格教育学科融入模式和方法在英、美学校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为品格教育学科融入提供了参考,但案例大多局限于历史和艺术类教育。3.问题或不足从上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模式研究有几点问题或不足:一是尚未构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模式;二是尚无体现高等农业院校特色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模式;三是尚无基于主题式学习理论的课程思政研究;四是尚无基于外研社版《综合英语》教学内容主题的课程思政研究;五是尚未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鉴于此,本课题拟在网络环境下,从主题式学习理论出发,立足农业院校实际,依托外研社版《综合英语》教学内容主题,研究和实践具有农业院校特色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模式。

(二)意义和价值

全文阅读

高职涉农经贸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思考

摘要:实现高职教育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增强高职教育涉农的吸引力,出路不仅在于要实现高职涉农人才培养的不可替代性,需要从涉农人才培养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支持上着手。

关键词:高职;涉农经贸人才;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12-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也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具有辐射广大农村地区的区位特征和地域优势,其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全国涉农高职学校达到343所,占高职学校总数的27%,在服务“三农”、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引领作用。涉农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三类人才,即农业科技人才,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传承农村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的人才。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真正脱贫致富的核心是农产品能否顺利通过流通领域向消费领域过渡,因此,加大培养农村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是目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涉农经贸人才培养的现状

高职涉农经贸人才:本课题是指高职经贸类专业(市场营销、连锁经营管理、物流管理、商务经纪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按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要求培养的人才,指在农业与农村、农产品与农资,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单位中从事营销、对外贸易、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经济管理等工作及独立从事农产品经纪与活动。毕业后主要在农村流通领域就业的这一群体。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基于工学结合的新农村高职经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课题组于2011年就高职经贸类专业涉农人才培养的现状在全国的高职院校中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调查347所高职院校,在这347所被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只有31所开设了涉农经贸类专业,仅占了8.93%。而在这31所高职学院中,其专业又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大类。虽然开设财经大类专业的学校很多,所占比例高达77.5%,但开设涉农经贸类专业很少,所占比例不到1%。全国供销系统院校“浙江经贸职院”、“广西经贸职院”、“安徽财贸职院”等以及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这类以培养农村流通领域人才为主的院校来说,开设与农业有关知识课程的专业也就只有连锁经营管理(生鲜食品连锁方向)、商务经纪与(农产品经纪人方向)、市场营销(农产品营销方向)和物流管理(农产品物流方向)等寥寥几个专业,且年报考人数都不多。而在农林牧渔大类中开设了涉农经贸类专业的28所高职院校,每个专业通常也只开设了1-2门营销课程。涉农经贸类专业布点最多的是种子生产与经营、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和兽药生产与营销等三个专业,但也仅有4.03%、1.73%、1.15%。涉农专业大部分还是集中在农业生产技术与工艺上。

二、高职涉农经贸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