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高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
1.高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分析
消防联动控制系统是消防专业核心课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与施工中的一部分内容,是把消防风、水、电、气四大核心系统连接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消防专业学生未来从事消防系统项目施工管理、检测、运行维护岗位所必须掌握的核心技能,但课程知识内容抽象,操作过程复杂、效果难以观测,给教学工作带来诸多难点。为此,本文将教材内容与信息技术加以融合,构建了一个可观测、可体验、可交流的学习环境。
2.消防联动控制系统信息化教学实施
通过对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并运用虚拟场景、拼图游戏、远程视频会议和web等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以学习情境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案例导入、创设情境、确定任务、实施任务、总结评价、案例再现六个环节展开教学。教学课时2学时,共90分钟。
(1)案例导入。播放20秒火灾视频案例,主要内容是着火后无法联动相关消防设备引发群死群伤,突出学习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的重要性。
(2)创设情境。运用3DMax技术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将火灾自动报警、喷淋、防排烟等系统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通过鼠标点击设备上的热点区域,则弹出该设备的说明窗口,激活学生已储备的知识。同时,配以工程图样作为电子导航,随着光标的移动,虚拟场景随之变换,帮助学生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学生在此场景中可以任意漫游,而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问号标记,可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点击之后则引出发生火灾后各个消防系统是如何实现联动控制的。
(3)确定任务。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总的任务分解为有一定层次和梯度的子任务。
摘 要: 平南大鹏镇是广西典型的山地小城镇,地质条件特殊,生态资源丰富。其总体规划编制通过对集镇现状全方位的调研,综合分析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人口、经济、人文等特点,提出“生态、人文、个性构建”的规划理念,针对空间的近期发展,综合近远期的发展布局,确定镇区的总体规划结构采用“一心一轴三片区”的形式,力求将大鹏镇打造成以旅游业为主,集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于一体的生态宜居型文化名镇。
关键词: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大鹏镇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规划背景
随着全国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山地小城镇迎来了建设发展的契机,新区规划、旧城改造、用地扩建等频频出现于集镇重点建设的项目清单中,城镇面貌也焕然一新。但大多数山地小城镇建设不注重地域特色及建设条件,采取平原城镇式的建设,大挖大填,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与此同时,决策者过分追求形式,地域文化、民俗特色被现代风格所取代,城市风貌变得支离破碎,甚至消亡。山地城镇的特点是地域特色突出、生态资源丰富、地域景观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为了延续这些特点,面对形势日益严峻的山地小城镇建设,作为具有指导作用的总体规划,应充分挖掘并利用其地域资源,在尊重现状的基础上,把城镇建设引向以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凸显地域特色、促进经济增长为重点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本文以大鹏镇为实例,探讨山地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以期对山地小城镇的建设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大鹏镇作为典型的山地城镇,地处大瑶山南麓,位于平南县最北端,与金秀县、桂平市相接,四面环山。其建设条件有着典型的山地城镇特性:①耕地、林地较多,生态资源丰富,景观条件好,具有营造生态景观的良好条件;②平坦的可建设用地较少,且分布较为分散,人地矛盾突出;③集镇被山水阻隔,各集镇之间缺乏区域协作、经济交流和交通联系;④地域特色明显,建筑依山而建;⑤地质条件敏感,易发生地质灾害,使集镇总体用地布局受到限制。为了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方针,满足城镇建设的更高要求,大鹏镇在充分考虑以上建设现状和山地城镇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了总体规划编制(规划年限为2012年~2030年),明确了发展方向,力求实现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生态景观健康的目标。
2.规划理念
通过综合分析大鹏镇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等现状基础资料,总体规划修编提出了以下理念。
作者简介:桑杰(1975.12-),男,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医疗卫生、学校卫生
【摘要】 目的:通过托幼机构环境细菌总数检测,了解辖区托幼机构环境消毒效果,提出监督意见,确保消毒效果,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方法:以《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GB15982-2012为依据,对托幼机构空气动态、皮肤粘膜消毒液、手、玩具、物体表面采样进行细菌总数检测。结果:空气动态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83%,皮肤粘膜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100%,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40%,玩具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55%,物体表面细菌总数合格率为76.19%。结论:托幼机构消毒工作落实不够完善,尤其是托幼机构工作人员手、物体表面,细菌污染率较高,存在较大隐患,必须加强托幼机构消毒管理。
【关键词】托幼机构;环境卫生;细菌;检测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74-02
消毒与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搞好学校和托幼机构消毒卫生工作对于防控青少年和儿童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托幼机构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对托幼机构环境进行细菌总数检测是了解托幼机构环境消毒效果,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解深圳市南山区西丽片区托幼机构环境消毒现状,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4年6月对西丽片区7所幼儿园开展了环境细菌总数检测和卫生评价,现分析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检测地点和对象
随机在托幼机构教室对托幼机构室内空气、皮肤粘膜消毒液、手、玩具、物体表面进行采样。
摘 要:贺州市某森林公园自然遗产地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加大自然遗产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对我国环境保护和自然多样性保护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建设规模、工程技术及环保设施等。
关键词:保护设施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TU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7-160-02
1 基本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西贺州市。本项目为自然遗产地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自然生态环境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该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遗产资源丰富,且相当具有特色。同时,建设单位的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能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 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
*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紧紧围绕节能减排这条主线,按照国务院《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要求,强化组织领导与机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提高节能减排监测能力和执法水平,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年,随着全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和“一圈两翼”战略的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创新思路、明确重点、谋划措施,促使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顺利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情况
(一)生态环境保护
*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主城区大气污染防治、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四大行动”,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局部地区有所好转。
1。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一是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年,“三江”水质总体保持稳定,22个监测断面均满足III类水质标准,满足Ⅱ类水质断面比例与去年基本持平,长江干流巫山培石出境断面稳定达到Ⅱ类水质要求。库区一级支流回水区上游和中段满足III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90%和93%。全市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6%,顺利完成目标任务。我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明显。
二是主城区空气质量有所提高。*年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提前1个月完成目标任务(274天),预计全年满足优良天数比例超过目标任务(75%)2个百分点。
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年森林植被状况持续趋好,预计森林覆盖率达到33%,比2006年提高1个百分点;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继续推进,全年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14平方公里。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决策,是实施绿色行动计划、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内容。坚持实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重点是要按照控制总量、调整存量、注重长效、社会参与的要求,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建设。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绿色发展,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双赢。
未来经济话语权的制高点就是绿色、就是低碳、就是循环经济。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谁能率先建立完善绿色科技经济政策体系,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建立绿色经济统计、跟踪和评价机制,谁就能占领决定未来的话语权和制高点。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围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二五”时期要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强化责任考核,执行最严格的能耗和环保标准,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重点抓好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节能减排,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加大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力度。要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逐步实施阶梯水价、电价和热计量。要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积极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推广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完善环保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环保产业。要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积极推动节水型城市建设,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发展节水产业,加快中水利用管网配套建设,提高水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快节约型机关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加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和建设,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强对区域土地利用的统筹和管控,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水平。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首先,要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域。强化生态功能区管理。积极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强森林固碳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强化污染源头控制,注重环境协同治理,确保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要加强环境管理和制度创新,强化环保责任制和执法监督,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完善环保违法信息披露、排污权交易和抵押制度。完善环境保护科技和经济政策,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及处罚制度,建立多元环保投融资机制。加强流域、区域环境合作和污染联防联控。
其次,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推动企业加强废物循环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促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建设低碳技术试验区,建立促进低碳技术发展政策机制,形成低碳产业新的增长点。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发展的税收、价格、信贷和政府采购政策体系。着力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强化用地节地责任和考核,健全节约土地标准,分类设定不同领域用地控制线,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积极盘活利用存量土地资源,科学开发利用滩涂资源,加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利用和保护,加快推进轨道交通站点综合开发。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促进原材料节约集约利用。推广各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倡导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提高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利用水平,进一步优化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划布局,确保危险废物、医疗废物等全面安全处置。
提高应对灾害能力
“十二五”时期,要注重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完善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高物资保障水平。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要加大保护和修复生态力度。按照生态建设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人工建设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加大对林地、湿地、风景名胜区及生态脆弱地区的保护和修复力度。积极探索生态环境补偿和生态保护设施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能力,保护生物多样性。同时要加大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快建立防灾减灾体系。
一年来,在省生态办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建设生态市和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主线,强化措施,狠抓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较好的完成了生态市建设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态市建设工作情况
(一)不断完善生态市建设工作体系
3月24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环境保护暨生态市建设大会,对生态市建设第一阶段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部署了第二阶段建设任务,原市长张秋波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2007年度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新一轮责任书在总局制定的生态县指标体系上增加了辐射环境安全、环境应急系统的建立健全、河流水质出境断面考核、燃煤电厂脱硫等内容,使责任书内容更加的完善和具有可操作性。市政府在*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加快生态市建设列入要着力抓好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制定下发了《生态市建设县(市、区)长目标责任书年度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考核体系、奖惩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认真实施《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
《聊城生态市建设规划》于2005年6月通过了生态省建设领导小组组织的专家论证。该规划主要分为启动和推进阶段、发展和提高阶段、全面发展阶段,安排了工业结构调整,生态工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等9大类、152个、总投资为315.65亿元的生态市重点建设工程。确保在2018年前,把聊城基本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生态市和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商贸流通、交通枢纽为一体的现代化中国江北水城。围绕这一规划目标,我们对各项重点工程的进展开展了督查工作,有关责任单位也都采取有力措施,制订工程实施计划,倒排工期,加班加点,力争按期竣工。
(三)狠抓污染防治,完善环境污染应急反应机制
为改善环境质量,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点源治理为重点,组织编制实施了《四河一湖碧水行动计划》,努力抓好水污染防治。二是组织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治污情况进行了检查,要求所有二级以上医院必须经消毒和生化处理达标后排放。三是对各电厂完成脱硫任务作了计划安排,督促各火力发(热)电厂加快安装烟气在线监测装置,对进度慢的电厂下达了限期改正违法行为通知书。四是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化学品的监督管理,修改完善了《聊城市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和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提要]
按照生态县建设环境保护指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视角,以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创新为根本,提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具体包括县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噪声防控体系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县;生态环境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生态县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与保障,是促进生态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生态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但环境建设却经常被忽视,生态环境体系尚未构建,资源浪费与污染现象并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理论依据,不断探索。
一、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中尚没有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题研究,针对该问题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生态县建设措施、规划编制、路径探索等总体研究中或通过典型案例形式呈现出来,综述如下:部分学者认为,生态县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划定功能示范区以及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等;部分学者提出应当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使其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部分学者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优先进行重要环境工程项目,通过重要工程项目带动整体建设;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清洁能源来推动生态县环境建设;部分学者提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应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其他学者也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改善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国外研究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县(市)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1990年著名的“城市生态组织”阐述了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十项原则;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了框架;与此同时,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书,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其他研究也都集中在重新利用、循环回收、能源保护、能力修复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县(市)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大都结合现实问题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缺少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理论依据的研究,或相关理论探讨不深入、不全面,不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难以把握生态县环境建设问题的实质;(2)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门研究,即没有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不具体、不详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3)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单个问题解决的层面,欠缺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的阐述和论证。本文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并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专门研究生态县环境建设,同时将环境建设置于整个生态县建设中统筹规划与设计,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制度的创新;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将水环境建设、大气环境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县建设
提要:按照生态县建设环境保护指标,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视角,以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创新为根本,提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具体包括县域水生态环境体系、大气污染防治体系、固体废物处置体系、噪声防控体系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县;生态环境体系;构建
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是生态县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生态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支撑与保障,是促进生态县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自《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颁布实施以来,我国生态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但环境建设却经常被忽视,生态环境体系尚未构建,资源浪费与污染现象并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明确理论依据,不断探索。
一、研究综述
目前已有的国内文献中尚没有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题研究,针对该问题的论述大多集中在生态县建设措施、规划编制、路径探索等总体研究中或通过典型案例形式呈现出来,综述如下:部分学者认为,生态县环境建设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责、划定功能示范区以及选择合理的建设模式等;部分学者提出应当重视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使其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部分学者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优先进行重要环境工程项目,通过重要工程项目带动整体建设;部分学者认为应当通过控制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开发清洁能源来推动生态县环境建设;部分学者提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在生态县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应统筹规划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并以此作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突破口;其他学者也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应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改善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国外研究从不同方面和不同角度分析了生态县(市)环境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1990年著名的“城市生态组织”阐述了生态城市环境建设的十项原则;1997年,澳大利亚政府提出生态城市发展规划,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设计了框架;与此同时,生态城市国际会议也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计划书,为生态城市环境建设开辟了新思路;其他研究也都集中在重新利用、循环回收、能源保护、能力修复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县(市)环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国内外关于生态县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大都结合现实问题展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但这些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表现为:(1)缺少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理论依据的研究,或相关理论探讨不深入、不全面,不能够为生态县环境建设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因此难以把握生态县环境建设问题的实质;(2)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专门研究,即没有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和细化,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不具体、不详细、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3)缺少针对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研究,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单个问题解决的层面,欠缺系统性、整体性、规范性的阐述和论证。本文将生态县建设指标进行分解,并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视角专门研究生态县环境建设,同时将环境建设置于整个生态县建设中统筹规划与设计,提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根本在于建设制度的创新;生态县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体系构建,将水环境建设、大气环境建设、固体废物处置、噪声污染防治结合起来,突出生态县环境建设的全面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县建设
关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高兹、莱易斯和福斯特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生态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恶化虽表面可解释为人与自然相处的不和谐,在理念、方式与行动上存在缺陷,但实质原因则在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制度的偏差。因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技术层面分析生态环境问题,而且要从制度和人际关系角度来不断改革所有不完善之处,从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认为社会制度创新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而且其最值得深思之处在于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他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批判资本主义生态环境危机,阐述社会主义建立的必要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为社会主义增加新内容的同时,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通过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够顺利实现。生态县(含县级市)是在县级行政区域范围内实现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县级生态示范区和生态园区建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最终目标。基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县建设,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在县域范围内建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可持续的关系,即通过构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并符合县域实际的生态文明制度和生态县建设制度,加快生态县建设进程,实现生态县建设目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生态县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之成为我国生态县建设的理论支撑,构建全新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从而为生态县建设提供有益路径。反过来,生态县建设实践也极大地丰富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新的实践源泉。
三、生态县建设环境指标及其分类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需要现代化家庭电气设备,也需要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的服务设施。由于它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的成败,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就关于生活小区住宅电气设计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如设计范围、提高住宅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应用网络化管理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安全可靠性
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受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随着城乡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电的使用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增加,合理选用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对生活小区的环境质量将直接产生影响。这就要求在设计时必需考虑生活小区整体给排水生态化设计电气设计与住宅用户电气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设计。现代生活小区是集住宅、办公、商服等建筑组成的群体。
一.生活小区的给水生态整体设计
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是住宅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生活小区建筑的美观、实现住宅建筑的功能、降低住宅造价,均具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虽然日趋成熟,但设计实践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的管理及经济运行,采用什么样的排水等级对生活小区的整体构造有着重要的意义。
1.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安全管理系统
小区规划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应考虑今后的发展,对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应留有余量,以备将来发展的需要,避免今后东添西改,争取小区规划一次到位为佳。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安全管理系统包括防渗水系统和防压力系统,系统应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在小区的建筑群体中,有高层建筑,有多层建筑,对高层建筑中的一些生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和消防设备,应有安全管理系统以确保可靠性。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如果建在旧市区,周围管网纵横交错,应从建筑物顶端引入,设于某单元顶层楼梯间内。
建筑物如果是在新建区并已规划有闭路电视网,可以考虑从地下进户,前端箱设于地下室或一层楼梯间内。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计可以应用电脑抄表系统,由住户部件地址码和计算机系统、管道等组成。住户部件地址码分别装于各户电度表内,可定时检测各户用水和排水量,通过数码管显示出来,并予以打印纪录。住宅内部的生活小区给排水生态化设施应该分开保护和分线设计,选用带保护功能的高分断力的小型空气开关和选用有带高分压力的真空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