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基础

声乐基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声乐的基础训练方法

【摘 要】 声乐是一门歌唱艺术,同时也是一门抽象学科。它遵循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在学习演唱曲目之前必须进行发声训练。它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唱好歌曲的基础训练和前提条件。

【关键词】 发声练习;共鸣腔体;器官

【中图分类号】G6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1

以前听着别人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自己时刻就在想;要是自己也能唱得那么美,该多么好啊。后来才知道要唱好歌,除自己要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外,还必须经过系统的声乐训练。但是怎样学习声乐呢?经过多年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学习声乐的条件

要学好声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即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掌握相应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嗓音条件。

1、音乐素质就是人在音乐方面敏锐听觉、鲜明的节奏感和良好的音乐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音准、节奏、乐感。一个人的音乐素质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培养,而后天的因素是主要的。在音准、节奏和乐感方面有敏锐感觉的人,就具备了学习音乐的素质条件。2、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音乐素质的人要进一步学习音乐就必须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技能和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包括:视唱练耳、乐理知识、键盘乐器基础。视唱练耳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要准确的听辨和视唱出音阶、音程、节奏、旋律必须学习视唱练耳。乐理也是学音乐的基础,学好相应的乐理知识,才能唱准、唱好歌曲。键盘乐器基础:键盘乐器和乐理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有了一定的键盘基础才能进行听觉训练和视唱练习。而发声练习等都离不开键盘乐器。3、嗓音条件:一般人认为,学习歌唱必须要具有天然的好嗓子,这说法既有正确的一面,又有它的片面性、天然优美动听的嗓子是学习歌唱的有利条件,但有好嗓子不一定就能学好声乐,而许多成功的歌唱家在训练前并未显示天然优美的声音。歌唱同说话的生理条件是完全相同的,但若完全用说话的状态来进行歌唱就不能体现歌唱的艺术特征。

二、发声的基础训练方法

全文阅读

浅谈声乐基础教学

深厚的基础知识,结合扎实的基本功训练,是成功地打开歌唱之门的钥匙。声乐的学习和训练,最明智、最良好的方法就是认真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于歌唱来说,没有比切切实实地打好基础更重要的事了。

众多的声乐教师、声乐教育家对声乐基础教学做了系统的研究和探索。作为职高声乐教师,面临学生声乐起点低,或根本没有一点声乐基础的现状,除了借鉴前人的成果,还必须走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在十几年来的声乐教学中,随着学习与探索的不断深入,我对声乐基础教学的认识逐步提高,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正确对待声乐基础差的学生

声乐基础差或无基础是职高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大致可以

分为带有顽固发声毛病入学的,这类学生在入学前受过一定时间

的声乐训练,但是方法不够科学或是模仿别人唱。声音条件好但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对于如何科学发声一无所知。还有一类为声音条件一般且没有声乐基础的学生。这些现象,都是职高声乐教学中无法避免的现实。对于这些学生,不能轻视他们,更不能嫌弃他们,放任自流。首先,要在精神上支持他们,教学的对象是人,歌唱训练包含着思想感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活动。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意见,尽快缩短师生的距离,才有利于教与学的配合。其次,帮助他们树立学习声乐的信心,反复地对他们进行辅导,为他们精心设计训练方案,教会他们科学的发声方法,提高他们的声乐理论水平及识别能力。

二、准确、形象、通俗地教学

声乐教师必须以形象的、通俗的、准确的教学语言,针对学生歌唱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给予科学的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文阅读

浅析声乐基础教学

声乐,顾名思义用人的声音来表现音乐。声乐比器乐更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它原于声乐优美的行腔中含有鲜明而生动的语言,人们一听就意明情深。在声乐教学中努力使歌者的声音流畅、结实、统一、圆润的是声乐教学的灵魂。

声乐艺术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它只有通过正确的发声训练和歌曲演唱来逐步完成,每个歌者必须通过发声练习的途径,掌握科学的歌唱发声方法,才能使歌声优美动人。

一、歌唱的基本常识

声乐艺术重在声,声音的感染力是对声乐作品生动传递给听众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歌唱声音必须是人体相关器官的全面参与并积极配合协调的统一体,歌唱发声练习是歌者获得歌唱技能的的重要环节。

歌唱器官主要由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吐字器官及听觉器官构成。(1)呼吸器官:也可称为动力器官。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两肋和横膈膜。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必经之路;横膈膜、肺、两肋在歌唱发声中是起重要的风箱作用的。吸气呼气的动作主要是靠膈肌和胸、腹部许多肌肉的协同收缩来完成的。(2)共鸣器官:是扩大与美化声音的器官。鼻腔、胸腔、头腔(包括额窦、蝶窦、上中下鼻窦、筛窦等)是固定的、不能随意改变形状的共鸣腔。喉腔、口腔是可变的共鸣腔。(3)发声器官:喉头声带这是声源。喉头中间是两条由前向后、左右并列的薄薄的肌肉薄膜形成的韧带,这就是产生声音的振动体――声带。(4)咬字、吐字器官:包括唇、齿、牙、舌、喉,从喉发出的声音只有在口腔里,通过咬字、吐字器官的积极协作,使之成字(5)听觉器官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通过耳朵鉴别声音的好坏及音准、节奏等等。

声乐界有句常用语:“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形象地说明了姿势对歌唱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正确的歌唱姿势要达到以下几个要求:(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前后或左右稍分开,身体重心平稳落在双脚上。(2)头部端正两眼平视,胸部自然挺起,脊柱向上延伸,沉两肩略向后展,小腹微收,两臂自然下垂。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叉叠起。

歌唱发声的基本原理就是气息由肺部经支气管、气管呼出,振动喉头的声带,发出声音,然后通过各共鸣腔体得到共鸣,使声音扩大,形成优美、悦耳的歌声。这就要求声乐教学必须遵循规律,科学地系统地进行训练。

二、歌唱的发声训练

全文阅读

谈谈声乐基础教学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从气息训练、真假声训练、歌唱状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以提高学生声乐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气息训练,真假声训练与共鸣;歌唱状态

我是一名中学音乐教师,在一线工作十多年了,近几年教音乐特长班,辅导高三音乐类学生声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有学生这样问我:“老师,我现在唱的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呢?”每当我遇到这一疑问,我总会笑答:“你现在唱得什么都不是,我只是帮助你们训练一些声乐基础,至于你们以后唱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等你们上大学由你们的声乐老师帮你们选择吧!”

那么为什么不帮学生定方向呢?首先,是他们学唱的时间太短,最长的也只有一年多一点,这么短的时间,也只能练练基本功;其次,我认为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也没有不可跨越的分界线,两者都是注重音色的一种歌唱方法,如: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歌唱家,她的演唱虽然也十分讲究传统民族唱法的表演程式,但她在发声、用气、共鸣等方面都明显地带有“美声”成分。她演唱的曲目内容更为丰富,风格更为多样,我们称之为“带有美声色彩的民族新唱法”。在初学阶段,气息控制、真假声的运用与共鸣、歌唱状态都应因材施教,顺其自然。

一、气息训练

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中,有“唱一辈子戏,练一辈子气”的精辟说法。学声乐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首先,要学生了解呼吸器官是由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控制呼吸的器官主要是指胸、腹部的呼吸肌肉群,我们训练的是胸膜联合式呼吸法。第一,要帮助学生找到作用于横膈膜沙锅内的对抗力。然后把呼吸分为四个步骤,有意识地、周而复始地进行练习。即:吸气、保持、呼气和恢复原状。吸气要求口、鼻同时将气体吸入气管到肺,要吸得低而深。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扩展胸廓,感到整个身体的松弛和舒展,保持气息时,横膈膜、胸腔及两肋自然撑开的状态,也叫“憋气”,静静地体会这时身体的感觉。呼气即发音,用气息去控制发声和歌唱,此时,腰围开始感到对抗力量,并一直保持到音发完。恢复原状,歌唱发音时,呼气、吸气肌肉群之间形成对抗,当一句唱完,气息消耗尽时,为了吸入新的气息,再一次产生新的对抗,就必须使呼吸器官的各部位完全恢复到吸气之前的状态。这样,收缩、扩张不断循环往复,才能保证歌唱流畅自如地进行下去。

二、真假声训练与共鸣

为了使我们发出的声音洪亮、结实、音域宽广、具有丰富的色彩,除了依靠正确的呼吸控制外,更重要的是发挥人体对声音的共鸣作用。共鸣腔体主要有胸腔、口鼻腔、头腔,我们要运用混合共鸣,特别是真假声区的贯通混合。在一般情况下,在低音区练唱时,胸腔共鸣的成分要多一些,口鼻腔共鸣稍少,头腔共鸣更少;在中音区练唱时,口鼻腔共鸣多一些,而胸腔、头腔共鸣较少;而唱高音时,头腔共鸣多一些,口鼻腔共鸣其次,胸腔共鸣最少。我们练声或练唱歌曲,都应该从中音区开始,先要打开口腔,打开喉咙,也就是从口鼻腔共鸣多一些开始。中音区的声音基本半真半假,在这一阶段我认为用“u,a”母音练唱最好。要反复练习,然后向高、低音区扩大音域,在整个歌唱过程中,口鼻腔共鸣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的同学刚学时假声成分太多,声音又小又虚,可以教他(她)大声读一句歌词,唱一句歌词,以真带假;也有的同学不会用假声,大本嗓子猛唱,声音又真又难听,可以叫他(她)学习轻声地用气息控制地读歌词,在轻声唱。在练习低音区时,真声多于假声,可放松喉咙,嘴巴不用开过大,声音要求自然。它主要运用胸腔和咽腔共鸣,在这一阶段,我认为用“ai”母音练唱最好。在从中音区逐渐向高音区过渡的过程中,假声成分渐渐增多,而真声成分渐渐减少,头腔共鸣占主导地位。在三个共鸣区中,以获得头腔共鸣为最难。初学者可以用“哼鸣”练习来逐渐体会头腔共鸣的感觉,也可以发一个“i”母音,从低到高,同样可以感觉到声音从喉咙一直上滑到头腔部位。我们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练习高音。

全文阅读

儿童声乐教学基础训练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的音乐教育。社会上也开设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特长班,其中童声训练倍受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喜爱,而儿童声乐是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较学习器乐而言,儿童歌曲的篇幅相对短小精悍,儿童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一首简单的歌曲,而学习一首器乐曲就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这也是很多家长选择让孩子学习儿童声乐的缘由之一,因为不会耽误儿童将大部分精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

孩子们纯净美妙的歌声总是让人难以忘怀,然而不经过科学的发声训练,光凭自然的声音喊唱,势必会影响歌曲的准确性,毫无美感而言。虽然因为儿童年龄和生理的原因,儿童的音域不宽,但很多童声作品的音域是超过一个八度的,所以用喊唱的方法音高必然会上不去,自然就破坏了歌曲的完整性,也影响了歌曲的情感表达。

在儿童声乐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站姿

儿童在学唱歌之前应先学会如何站,因为正确的站姿不仅可以锻炼孩子在演唱时的大方体态,培养良好台风,更重要的是保证良好音色的发挥和呼吸的通畅。站立时,身体自然挺胸收腹,两脚左右或前后分开,两眼平视前方,面部表情自然放松,下颌内收。因为儿童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远远达不到理解声乐理论的程度,在启发儿童站姿、要求视野开阔时,我们可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启发孩子就好像眼前放了一盘最爱吃的菜肴的时候,眼睛是什么样的感觉,记住那个时候的状态,并用到歌唱中去。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老师要反复提醒孩子注意站立姿势。

呼吸训练

国际上的美声学派中一直有这样的说法“歌唱的基础是呼吸,要想懂得歌唱的奥秘,就要先懂得呼吸。”这句话用于儿童声乐的教学也不例外。离开了良好的呼吸支持,演唱童声作品时声音会听起来干涩发白,而且强行演唱音域宽的作品时,甚至会损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歌唱中的呼吸不同于生活中的呼吸,它比生活中的呼吸要深,而且富于变化。因为歌唱要有一定音量和力度的变化,所以要求吸入的气息根据歌曲需要有控制、均匀地呼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横膈膜的支持的力量。

全文阅读

浅析《声乐实用基础教程》

作者简介:钟小勇(1975.5-),男,重庆云阳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

【摘要】《声乐实用基础教程》目前作为德宏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教程之一。笔者试图通过对本教程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本教材的特点、优点、缺点,以期对提高我校声乐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以及对我校声乐教师的声乐教学带来更大的方便。

【关键词】教材特点;优点缺点;教学目的;结构与内容;建议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051-02

《声乐实用基础教程》是由胡钟刚、张友刚两人合作编著而成,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目前作为德宏师范专科学校艺术系五年制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主要教程之一。声乐艺术与人的听觉最为接近,是音乐与语言相结合的艺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声乐教学在音乐教育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按照声乐教学大纲,我校音乐教育专业以小组课形式进行教学,15-20个学生为一组,每周两节课。按照教学计划,音乐教育专业需四年半时间来完成本教材。

1 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

通过四年半的学习,最终的目标是让学生的声乐艺术表演及综合能力达到中高级以上水平。具体说,就是我们的学生通过对这本教材的学习,使他们最终达到两方面的目标:

1.1 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四年半对本教材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的了解声乐相关理论知识;了解学习声乐的必备条件、方法与原则;了解发声器官及机能状态、歌唱声音的分类、声区的划分;掌握发声技术练习的方法和要求,掌握必备的练习曲以及歌唱的咬字吐字等技巧。同时让学生了解我国声乐艺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声乐中不同风格流派相关知识、演唱特点和音乐风格。还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了解作品的词曲作者以及曲式结构等。

全文阅读

声乐基础学习初探

摘要:“声乐”是歌声与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结合,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进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本文强调了声乐学习中应遵循的几点原则,列举了在基础声乐教学中容易产生的几个问题,指出了不正确的训练方法给学生带来的危害。希望能为完善声乐教学理论做出一份微小的贡献。

关键词:声乐 形式 方法

“声乐”是歌声与音乐,以及文学语言的结合,是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进而表达其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针对声乐这门艺术来说,绝大部分声乐作品都是演唱者展示个人歌唱技巧的表演,而不是简单、抽象的模仿。因此,声乐作品中的歌词就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持续时间不长且有文字作为歌词的声乐作品被称作歌曲。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起初它并不要乐器为之伴奏,紧清唱即可。因此很容易被世人接受并得以传承,进而发扬光大。

而学习声乐也对我们有着诸多益处。事实证明,通过声乐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加深对诗或者散文的认识,改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能力。通过学习声乐,可以改善学习者的讲话能力,丰富言谈的音调并改善其读音,发展对声乐艺术的欣赏能力,促成好的身体姿势和形体动作的优美展示,进而有助于增强性格的沉着和自信,发展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也会有助于情感的通畅和理想的探索以及对个性的形成。下面针对声乐学习的几点看法,浅谈声乐学习中应遵循的几个方面:

一、歌唱原理及姿态

我们常用的声乐教学方法一般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在自己的额身体内建造歌唱的乐器,而对于初学者来说,笔者通常提倡使用非常简单的声乐理论来进行教学,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强调的发声原则为以下的三点:

(一)小腹支持。声乐上所说的小腹支持是支持是指将气息运足,感觉气从丹田用力,丹田是肚脐下三寸。吸气时要将手顶起,鼻子深吸口气,感觉腰部股起,然后坚持住。尤其在唱高音的时候,更是要懂得气息的运用。人们常说“懂得呼吸才懂得唱歌”。这虽然有夸张之处,但是却也说明了呼吸控制的重要意义。

初学者可以尝试尽可能地张大嘴,将两只手的食指放在耳朵后方接近耳垂处,嘴要张到食指处是空的,即你按进去是软的为止,然后保持姿势发声。每次唱的时候都要使哪儿张开。刚开始时很难保持的,但只要能坚持,会越来越熟练的。

全文阅读

声乐基础教学有感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感受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学生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自身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这一点,笔者认为在高考艺考声乐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一、先有歌唱状态后有歌唱位置

位置,即歌唱时声音的位置,就一般程度上的术语而言就是“高”位置,表现为呼喊时腔体的状态。这一说法,受过专业教育的教师都能提及到,但对高中学生来说,真正能够领悟并做到却有一定的难度。声音竖起来“说话”,涉及到各种腔体都要打开、团结协作。有的学生领会到了,也能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但只考虑各器官该怎样怎样,而缺乏整体腔体的状态,这样出来的声音发死、发僵,声音也没有色彩。这种现象严重抑制了学生的情感表达,演唱出的声乐作品没有感情交融的特效。基于这一点,我对学生进行分阶段教学。在学生没有声乐基础的情况下先不讲一些纯理论的东西,而是采用强制性、模仿式教学。例如,打开口腔,先让学生练习打哈欠,感觉气流通过,然后在此状态下自然说话,说得越自然越好,越到高音时,气息越下沉,就像生活中叫人名字一样,自然地说,不要想到唱高音,就喉咙卡死,气息上浮。在具体的练唱过程中,先要有兴奋的状态,包括身体的感觉,整个人像要往上飘似的,然后腰椎用力,脚踩住地,小腹有对抗的感觉,口盖打开,然后,大脑要有预判,先于旋律想出歌词,思考着要怎么“说”,做到这样,优美的声音自然流淌出来。我觉得,这样要比先对学生强调位置的效果好的多,如果先强调位置,学生就会死死的僵在那,出来的声音打不开,严重影响了情感的再现。

二、学生演唱声乐作品应情感大于技巧

现在的考生演唱都有了正规、系统的功底,但唱出的歌怎么就没有“味”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的确,一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味强调位置、气息和演唱作品的难度,却从未认真品读学生演唱曲目的真情实感,致使其在演唱时不能和作品本身的情感达成共鸣,这是基层教师在日常训练中容易忽略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抓住作品当中的音乐要素及对其的敏感反应,在分析处理歌曲的力度、速度和音色等表现要素上下功夫。例如,在力度处理上,演唱《七月的草原》时,歌中的“啊”字,就不适宜用太猛的气息,应在饱满的状态下控制气息弱唱,这样出来的高音轻盈、飘逸,听起来具有仿佛来自天籁的声音。反之,用力过猛,刻意强调音量,出来的声音会很冲,音色也就不美了。还有,在演唱《悲叹小夜曲》时,也不适宜用很猛的气息来演唱,但这首歌曲没有气息是万万不能演唱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运用好气息。经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考时,歌曲情感的再现有时比气息、位置等专业方面更重要。考生能正确地把歌曲的情感得以再现,技巧稍差一些,也会取得好成绩的,运用好娴熟的技巧可以为表达情感提供绝对的技术保证。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

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力尤为重要。每个人对音乐的感知力都是先天存在的,但也有些是后天环境培养和熏陶出来的。比如: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和音色分辨感等具体形态。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感知能力,学生学习时就要有灵感的萌动,从而激发二度创作。比如,我教授的一名女民歌学生,音色特别甜,但音域较窄,适合唱民歌,对一些老歌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珊瑚颂》等演绎得韵味十足,但唱不了常思思式的民歌。在演唱《枉凝眉》时她怎么也唱不好。我指导她读歌词、理解歌词,激发她的二度创作,然后我来范唱。几次下来,她深刻理解了歌曲的内涵,把情感融入歌曲当中,演唱得非常到位。教师对于想象的理解更多是生活的回放,具有一定的色彩性和画面感,而学生的二度创作更多是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和生活阅历,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参与到学生的二度创作当中。

四、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好作品

全文阅读

论声乐学习的基础

摘要:呼吸是生命的基础也是声乐的源泉。正确认识呼吸的重要性,了解呼吸的器官掌握呼吸方法是我们唱好歌曲的前提。有效的训练也是唱好歌曲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呼吸;重要性;教学;器官;呼吸方法;训练

一、呼吸的重要性

呼吸是生命的源泉,新生儿出生后的啼哭,就是呼吸运动,人们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睡梦中,都在进行着呼吸运动。而停止呼吸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了。呼吸是通过呼吸的各个器官一起工作的,但是人们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中的呼吸时不同的,歌唱中的呼吸是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通过专门专业的训练而形成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呼吸运动,是为了演唱歌曲而服务的。歌唱中呼吸是根本也是发生的控制器,人们常说:“唱歌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基础教程》:“呼吸时人类说话欲唱发音的原动力。呼吸器官主要由呼吸道,胸腔,擅膈膜等部分组成,是呼吸运动的联合体。气息从鼻腔和口腔吸入,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分不到左右肺气泡中,然后经过相反的过程,从口鼻呼出,这就是发声和维持生命的呼吸运动。

二、呼吸器官的组成:每位学习声乐的人都希望自己能发出既美妙动听又表达自然的声音,既洪亮圆润,吐字

清晰,同时又有丰富的共鸣,统一的声区,以便充分表达不同的情感。无论旋律音的速度如何变化都能做到在整个音域范围内,声音控制圆润自如,在不用扩音器的情况下能将音调及声音传到最远处。为实现这一目标,在生理上我们就要进行剖析,弄清楚发声器官的构成与运用。

发声器官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呼吸器官:包括肺及肌肉系统,起着风箱的作用。

全文阅读

浅谈声乐基础训练

音乐院校声乐学生,大都从高中选拔,高中因高考应试科目较多,文化课程学习压力大,故而很少有时间进行声乐学习训练,一些学生喜欢模仿某歌星哼哼唱唱,带着歌星们的那些发声“技巧”进入大学,声乐教师面对这些学生,教学难度可想而知,声乐教师用什么样的方法,使学生能听懂并能对自己的声音有所改善。下面就声乐教学基础训练浅谈一些看法。

一、学会用气息支持歌唱

学生初始发声往往是不完满的,大都有“挤、卡、压”或者“虚、空、暗”等毛病。这些问题应让学生明白发声必须要有气息支持。我们观察小孩睡觉时的呼吸,会发现吸气、呼气的时间长短几乎一样。但歌唱中的吸气时间较短,呼气的时间要长得多。因此,声乐教学吸气肌肉组织在短时间内吸入较多的气(吸入多少要根据乐句的需要)进行训练,也就是说有效的吸气并保持住,有控制地释放气的这部分肌肉组织进行训练。这一短一长的吸、呼动作,学生往往只注意后者,如果没有前者的吸入,后者的发声进行则不佳,或者困难较大,因此,学生踏实地练习“快吸――慢呼”是必不可少很有效果的练习,一当掌握运用,发声就变得很容易了。

横膈膜是呼吸训练的主要部件,许多声乐文献中有三种呼吸方法:锁骨式呼吸、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在教学实践证明,第一呼吸方法不能满足歌唱需要,后两种联合使用就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即横膈膜呼吸,它是隔肌(横膈膜)与两肋、小腹联合行动来完成的。赵伯梅先生曾经说过:横膈膜处于松弛状态时,是一个向上凸起的半圆式肌肉组织,吸气过程就是横膈膜逐渐拉紧、伸平、中部向下坠。当胸部涨起,肋骨也随之挺起,肺部就装满了空气,肋骨上的肌肉能帮助的移动,这样可以使下部周围扩大。在深吸气时,胸部可以扩张到极大。空气经过气管及支气管,最后才到达声门与声带。在呼出时,横膈膜松弛,腹部肌肉收缩,这些收缩的肌肉使腹肌向里与向上推动,将松弛的肌肉向上推入,是内中的气息被排出,松弛的横膈膜便回返到原来半圆形式。这种动作必须调节得非常圆滑、松弛与收缩,且徐缓地进行。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吸气是由横膈膜控制的,呼出则由腹部肌肉控制的。①横膈膜的运动是歌唱的需要,怎样进行训练呢?⑴快吸慢呼:在生活中我们看到小孩抽泣的吸气方式,就是快吸,在练习时,快速地吸一口气,稍做保持,然后慢慢呼出。此时回感到有一股外部的力量将小腹向后推压,感到小腹与这股外来力量的对抗,这时横膈膜起着支撑作用,发声练习以发较短音为主(四分音符、二分音符),一般在中声区内练习,让学生明白用气息支持歌唱发声的过程。⑵快吸快呼: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狗跑累了后的呼吸动作,吸气时腹部向后腿方向移动,呼气时向头部方向移动,这就是标准的快吸快呼,即“狗喘气”,发声练习以激起音为主,起音尽量简单、干脆、利索。让学生大胆地发声,即便是发出不满意的声音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敢大胆地唱出自己的声音。⑶慢吸慢呼:有了前面呼吸训练体会后,再做慢吸慢呼的练习就容易了,练习时心情愉快、安静,身体稍向后,两脚稍分开,全神贯注地慢慢地吸气,此时感到隔膜下移,随着吸入地空气增多腹部稍微突出,腰部周围也有向外扩张的感觉。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的状态,要让吸气肌肉组织有控制地、慢慢地放松,使气息通畅地呼出,练习是以发长音为主,音域也开始从中声区逐渐向两边发展。学生需要注意的是保持的力量是在横膈膜,呼出的力量是腹肌的收缩。练习呼吸需要有耐心,细心体会才能在一定时间内掌握吸气是横膈膜控制的,呼气是由腹部肌肉控制的方法。歌唱的呼吸训练是通过歌唱练习来发展的,在气息的保持与运用时应做到:让正确的方法成为习惯,再让习惯成为自然。

二、学会打开喉咙练习歌唱

歌唱需要将喉咙“打开”,即将喉咙做些细微的调整。打开喉咙主要是喉咽腔,使喉、口、鼻这些腔体形成一个适合于发声共鸣通道。为使达到歌唱要求,常用下列方法进行打开喉咙的训练。

1.“打哈欠”“叹气”打开喉咙

日常生活中,当人感到困倦时,伸个懒腰,打个“哈欠”紧接着说“我想睡觉”,此时会发现声音变得宽大了些,和平时讲话的声音有较大不同。在教学中用此法启发学生体会这种感觉,是较有效的方法,但须注意的是哈欠开得过头,因为开得过大,喉头有被向下挤压的感觉,发出的声音很靠后,声音黯淡,(有的学生这时听到自己的声音粗壮,以为这是喉咙打开,固执地在错误中徘徊,长此下去,引发声带病变)。所以教学中要准确把握分寸,如有此问题,要求学生发出轻声明亮些的声音亦可,也就是说保持“哈欠”的感觉,朗诵地、吐字清楚地练习,声音进步是很快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