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声乐教学案例

声乐教学案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声乐教学课程中案例教学论文

一、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重要意义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下,“声乐教学法”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开始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其削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反而更加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的自学引领方向。案例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做好备课工作,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个性特点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方针。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授学生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快地适应日后的音乐工作。

二、现阶段“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案例教学应用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其问题主要存在于:首先,教师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仍然沿袭落后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对声乐教学的兴趣,缺乏活跃的教学气氛,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的教学状态中,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学生难以发现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并且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相应的问题;最后,教师并未充分掌握案例教学的实质内容,所选择的案例不够合理,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质量。

三、提高案例教学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效果的有效措施

(一)根据课堂教学要求,选择合适的案例

在“声乐教学法”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以发挥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和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可针对声音训练和演唱训练两个部分来进行案例教学。这种案例教学方法有利于明确教学目标,简化教学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来进行声乐课堂的模拟训练,以此培养学生的声乐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进行模拟教学的时候,要做好备课工作,可选出一个学生作为单人模拟教学的对象,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案例,在教学过程中药重视对学生声乐知识水平的提升,要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演唱机会,以使其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重视案例教学的教学评价

全文阅读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常用案例研究

摘 要 教学案例研究是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研究声乐教学案例的必要性,并以对声乐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的重唱课程和音乐审美课程为例,进行声乐教学案例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备课阶段的准备、课堂实施过程以及课后的感想和体会。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声乐专业 重唱课程 音乐审美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Common Case Studies on Vocal Teaching of College Music Education Majors

FAN Ping, LI Xiaoliang, SHENG Ruiqiang, HE Chunliang, LIU Lin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Xi'an, Shaanxi 710061)

Abstract Teaching case study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level.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majors to study vocal music education teaching case, and take vocal quartet and music aesthetic courses which is very important for vocal music teaching as teaching case, the study includes preparation stage of preparation, classroom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after-school feelings and experience.

Key words music education; vocal majors; quartet courses; music aesthetic

全文阅读

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案例及分析与推广

【摘要】 歌唱心理学认为,外界信息刺激和自身反应对歌唱者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艺术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及效果的检阅。熟练的歌唱技能和良好的歌唱心理状态是歌唱者获致最佳歌唱状态的必要条件。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强化学生歌唱技能训练和艺术实践活动,同时注重学生良好歌唱心理状态培养的教学理念进行了初浅的思考。

【关键词】 声乐教学;歌唱心理;艺术实践;案例分析;教学推广

1 案例

第一学期,J、Y等四位同学为一声乐小组。因J同学进步较快,笔者就对她的发声技能技巧加以强化训练,并希望她在期末考试中发挥出良好水平。可她在考试时,唱第一句就跑调,歌唱气息浅,手脚还紧张得微微颤抖,演唱表现与正常水平判若两人。第二学期,她由小组授课上升为个别授课,笔者在声乐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其歌唱心理的培养,强化技能训练和增加艺术实践活动,使她的发声技巧和作品演唱水平都有较大进步,在第三学期班级演唱中发挥很好的水平,重新找回了自信。笔者充分肯定了她音色好、高音爆发力强、音域宽、气息流畅,唱C3轻松等优点,鼓励她参加“珠江钢琴全国高校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省选拔赛,对她说:“你不是去拿奖,是去向别人学习。这是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一次好机会。”她终于鼓起勇气报名并被选拔参赛。比赛小组辅导教师们悉心指导,热情鼓励,经过紧张培训和训练,并针对怯场等毛病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该生终于在全省选拨赛中取得专科组“个人全能”第二名“综合素质”第二名和“歌唱与钢琴伴奏”第四名的好成绩。通过这次参赛,J增强了演唱自信心,心理状态更趋成熟,在之后的“珠江钢琴全国高校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获得了全国专科组“个人五项全能”三等奖和“自弹自唱”第三名,传为全校佳话。

2 分析与推广

笔者总结分析对学生J的声乐教学过程,意识到注重声乐知识的学习和歌唱技能技巧训练,弱化对学生歌唱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艺术实践,成为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亟待完善的课题。

2.1 在声乐教学中融入歌唱心理素质培养的意义。

2.1.1 心理状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的心理活动的总的特征。歌唱心理状态则是歌唱者面对不同环境条件(观众的多少、类型和演唱场所等)和掌握歌唱内容与技能的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特征。这些心理活动和一定的生理功能相联系,最佳的歌唱状态是良好的身体状态、良好的技术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状态的统一,演唱者只有在最佳的状态下演唱,才能正常发挥演唱水平。

全文阅读

现代化教学观在音乐技能课的应用

在当今的高师音乐专业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成型及系统化还是落后于先进教育资源的配置。再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音乐类师范专业的学生所学相当广泛,但是衡量师范生的最有效的标尺还是其声乐的演唱能力和钢琴的演奏能力,因此在众多的课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教学新理念来提高技能课的上课效率逐步成为高校技能课教师所研究的对象。笔者在长期的高校师范类音乐类技能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如下的核心理念。 一、现代化教学新理念及其同实践课的结合。 (一)理念——“学生声乐乐感建设” 1.“学生声乐乐感建设”理念的阐释:目前的高校师范生在声乐课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是将学习的重点放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曲调的哼唱上,而忽视的二次创作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学生自体的声乐乐感建设,就可以使之成为声乐演唱中语音文字和语音发声相联系的纽带。具体来说,“声乐乐感建设”字面含义就是指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构建自己的声乐乐感世界,从而赋予白纸黑字的歌谱以一定的生命力与灵动性。 2.“声乐乐感建设”理念与声乐实践课结合的实际案例案例一:在声乐小课中培养浪漫主义“RUBATO”的乐感。“RUBATO”的中文含义是伸缩节奏,它是在浪漫主义时期的一种音乐处理的特定状态。如果演唱者不能掌握这种感觉技巧,那么对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最终都会以失败而告终。面对学生自我乐感的缺乏,高校的声乐教师可以在声乐小课中留出十分钟时间,选择具有典型“RUBATO”的乐感的乐曲与学生共同进行分析与欣赏。当然,在欣赏时必须阅读乐谱,因为只有当欣赏配合着乐谱并随音乐进行哼唱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体会“RUBATO”的特点。 案例二:在艺术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建立起声乐乐感。艺术指导就是钢琴伴奏老师,当前高师声乐小课的学生还没有建立起与艺术指导老师间的合作习惯,通常只是在自己的声乐小课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而艺术指导老师的作用就是就是乐感的培养和处理,因此在目前某些高校不设置此类伴奏的情况下,学生应该主动地找钢琴老师进行合作,请其为自己进行艺术乐感方面的指导,以达到对声乐曲目的一个完整的乐感培养。 (二)理念二——“钢琴研究性教学” 1.“钢琴研究性教学”理念的阐释:传统的钢琴小课授课模式是以一对一为显著特点的,我们高师的钢琴教学一定要在一对一的模式中注入新的生命基因,使我们的钢琴教学不再停留于培养“钢琴匠”,而是要培养出“能弹、能谈、能探、的音乐师资。 2.“钢琴研究性教学”理念与钢琴实践小课结合的实际案例:案例:我们进行的教学对象是大二的小课学生,在第二学期的第4—7课时中,教师给他布置的作业是巴赫《意大利协奏曲》BWV971以及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OP.14,钢琴教师在指导其演奏的过程中,同样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加入以下研究性的教学内容。首先,针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巴赫音乐语言的宗教性、世俗性、民间性,巴洛克音乐中的基础低音,巴洛克音乐中旋律运动的不间断性等等;针对巴赫《意大利协奏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钢琴演奏中如何进行句法的划分整体布局,连奏、断奏、跳音奏法的区别等等。其次,针对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艺术史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门德尔松浪漫主义情感中的古典性、明澈性、高雅性、质朴性,浪漫主义历史时期工业革命、社会民主化对浪漫主义音乐的影响等等;针对门德尔松《行板与回旋随想曲》,教师可穿插的钢琴教学法的研究性教学内容为:在演奏歌唱性旋律时的速度把握及自由节奏的运用,如何获得柔和、圆润的唱音音色等等。 (三)理念三——“多元智能理论”在高师声乐、钢琴技能小课中的传播与运用 1.“多元智能理论”理念的阐释: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不只是受一种认知形式的影响,人有八种智力。在我国,自90年代末期以来,已经出现了为数不少的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中小学课程方案。在我国师范类高校开设相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课程已经被许多教育研究者所重视,笔者认为,如果从各学科的自身条件出发,灵活合理地安排相关多元智能教学的传播推广和实践,是较为实际和可行的方法。 2.“多元智能理论”理念与声钢实践小课结合的实际案例: A、案例1:鼓励学生结合多元音乐智能,设计新的教学思路。高校的技能课教师可以在一学期的钢琴课程中,专门留2—3个课时,挑选在中小学音乐课程中所要欣赏的乐曲曲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利用多元智能中的音乐智能设计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方式。 B、案例2:设计合作性重唱、重奏曲目,传播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当涉及音乐智能领域,高校技能课教师拥有更多的理解与解释能力,但是遇到传播其他智能理论时,就会遇到一定的阻碍。此时,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途径进行间接的传播,例如,教师可以设计重唱、合唱、双钢琴、四手联弹这样的合作性曲目,在练习的过程中,向学生解释合作的重要性,并指出学会合作、学会就合作中的问题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就是掌握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人际交往智能;同时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就所弹的合作性曲目进行自我总结,并指出学会自我总结也是运用了多元智能中的自我认识智能。 二、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学术价值及社会效益。 (一)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学术价值#p#分页标题#e# 首先,上述这些教学新理念既可以独立开来又可以互相穿插联系,为高校音乐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论交流平台。其次,这些教学新理念的学术价值在于可以有很广远的延展性,它们既可以为现今的高校音乐课程提供直接学术指导,也可以为研究者进行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再次,这些新理念可以丰富单纯的音乐技巧理论,并为两者的结合提供条件。 (二)现代化教学新理念的社会效益 首先,高校音乐技能课中的现代化教育新理念直接针对的对象是未来的中小学音乐教师,通过我们的这些理论指导,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养,从而极大地提高我国基础阶段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次,本论文中涉及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同样可以使用于幼儿园、中小学的音乐素质教育,其社会适用度及其广泛。再次,这些新理念的提出及运用,其最终的最大受益者是广大的中小学生,在素质教育的话题成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家庭所日益关注的对象时,一个新理念的传播成功便会引发一定的社会关注,也会加大国家对教育的关注力度,相应的教育投入也会增多。总之,新理念在社会中的传播是一个连锁反应,它具备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作为一个高校教师,我们应该为某一种新理念的传播服务始终。

全文阅读

运用多种方法才能解决教学中的困难

教学案例1:音乐课是一门多元化的学科,很多学生会在音乐课中发挥出好动的特点。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是需要学生静下心来倾听。如在欣赏音乐,体会音乐特点等活动中。三(2)班是一个好动的班级,老师引导学生欣赏音乐后回答问题,总会发现一些学生刚开始听就开始私下交流起对音乐的看法,导致影响其他学生的倾听,影响整个教学的效果。

案例分析:小学音乐课是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一门学科,一味只传授专业知识而不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快乐是违背音乐课本质的一种教学方式。所以老师让学生感受音乐快乐的同时还需要让他们接收音乐知识。教师的把握和控制尤为重要,适当的引导和鼓励并不可少。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让学生适应老师上课方式并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来上课。

教学措施:

1、强调欣赏习惯。在欣赏音乐前,教师要给学生制定规矩:在音乐声没有停止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然也包括老师在内。老师和学生用比赛的形式听音乐,比一比谁能先找出答案并能保持安静,并举手的示意。

2、教师引导。在欣赏音乐前,教师适当引导,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去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听完之后才能举手回答问题或相互讨论。

3.循序渐进。刚开始训练时,很多学生对音乐专注的时间不是很长,甚至才听了一小段就开始有些按捺不住。教师可以适当把一首作品适当分成几小段,从时间短的片段欣赏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专注的时间。

4、音乐律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感觉进行一定的身体律动,在不影响欣赏的前提下,适当的律动有助于学生对所听音乐的理解。既达到了欣赏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

教学案例2: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孩子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最直接的桥梁。那么小学生良好歌唱发声习惯的培养,在音乐教学的初期显得尤为重要。一(4)班的孩子是比较的沉闷,在上课时总觉得他们提不起精神,有的孩子甚至有点昏昏欲睡,整个人都像被霜打过,耷拉下来。歌唱发声时,也没有声音,不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歌唱练习,连带着一些胆小的同学也一起不愿意加入到歌唱得教学中,这样就会导致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

全文阅读

《和声学》课程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探析

摘要:当前,《和声学》课程的考试方式是写作试题为主,这种标准答案的考试方式很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衡量评价。因此,改变传统标准答案的考核形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对《和声学》课程的性质、考试方式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和声学》采用非标准答案考试的改革思路,并从标准答案考试的内容与形式、具体实施步骤以及评分标准三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和声学》;非标准答案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215-02

一、《和声学》课程的性质

在多声部主调音乐中,和声是构建音乐作品的调式体系,体现作品的时代风格特征的重要要素之一。它对于音乐的发展,对于加深和丰富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和声使用,可以使即使相同的旋律也能获得不同的、多样的感调与色彩。《和声学》则是专门研究和声写作、和声应用的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是普通高校音乐专业继《乐理》之后的理论必修课程,是音乐专业课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最紧密,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课程。通过《和声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方大小调体系功能和声基础上的多声部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简易的乐曲的和声编配与创作,也为更深层次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和声学》课程的考核形式

《和声学》以18世纪―19世纪西方古典音乐至浪漫主义时期的和声理论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古典《和声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部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重在培养学生多声部分析能力,以及适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及校内外音乐活动所需的多声部音乐写作、运用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鉴赏、表现及创作能力。作为理论课程,《和声学》一般按照传统的考核方法进行卷面的闭卷考试,考试的主要题型是为旋律(低音)配四部和声,包括和弦排列、和弦连接、和声进行、和弦选配等内容,采用传统标准答案的考试方式很难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衡量评价。改变传统标准答案的考核形式,进行《和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采用非标准答案的考试是解决目前考试内容与评分等方面矛盾的重要途径。

三、《和声学》课程非标准答案考试

全文阅读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探索音乐技能课程培训新模式

摘 要:从开展职后培训工作以来,音乐学院技能课教师经过反复探索与实践,从教学的形式、内容到方法上逐步建立起由“理论+案例”“一对一个人课”“小组课”“集体课”“课程交汇”“院+基地”等构成的多种模式,融入到重庆市小学音乐教师“国培计划(2010)”培训教学中,收到了提升小学音乐教师“能唱、会弹、善用”能力之实效。

关键词:音乐;技能课程;培训模式

近年来,国家和重庆市在教师职后培训方面真抓实干,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重庆市中小学教师市级培训项目、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市级培训项目、农村短缺学科小学音乐教师集中培训项目、村小艺体教师市级培训项目等培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就2010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来看,音乐参培学员分别来自重庆的綦江、北部新区、长寿、丰都、武隆、云阳、万盛、北碚、江津、九龙坡、渝北、双桥、秀山、永川、南岸、潼南、梁平、璧山、江北、垫江、石柱、沙坪坝、开县、大渡口、彭水、巫溪、奉节、荣昌、城口、大足、合川等县(区);平均年龄30岁;教龄10年;职称为小学一级37人、二级3人、高级8人、3人未评;本科学历25人、大专25人、中专1人;专职音乐教师21人;过去参加过有组织的培训(研修)12人;有钢琴(电子琴)等常规教学设备的学校18所。

鉴于参培学员基础薄弱,背景差异大,加之培训的时间又短等多重因素,如果采用常规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可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要达到短期内提高学员的师德修养、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

力和教学研究能力的目的,必须在培训内容、模式和方法上进行必要的探索。

一、运用“理论+案例”提高学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改组、整合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

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发展现状和学员的实际需要,

我们安排了《做一个智慧型教师》《中小学教师师德修养》等专题

全文阅读

谈高校声乐教案的制定

摘 要: 制定声乐教案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在阐述制定声乐教案的重要作用的同时,还揭示和探讨了大学声乐教案的制定特点、内容与形式。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案 制定特点 制定内容 制定形式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书面成果,也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书写教案的过程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因此,制定声乐教案是声乐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很少有教师重视它并付诸实践,各大高校在进行教案评价的时候,往往用与其他学科、专业一样的统一标准来对其内容、形式进行衡量,而忽略声乐课的特殊性。究竟声乐课应该如何备案,才能更加符合声乐课的特点,从而改变目前声乐教案在教师授课时可有可无的局面,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帮手呢?下面我就如何制定高校声乐教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声乐教案的制定应符合声乐课的特点

声乐课与英语、语文等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英语、语文课可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器乐、舞蹈课的课堂内容相对来说也是固定地按照难度级别进行教学设计的,而声乐课的教学进度却是教师无法事先预设好的。声乐课虽然是一门技能课,但这项技能的掌握不仅要靠学生的身体体验,更重要的还要依靠学生的心理体验。由于在演唱过程中发声的“乐器”是人的肉眼看不见的,而需要通过依靠歌者的想象来调整自己的发声器官,使之相互协调配合形成人声的“乐器”。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本初教授在他十年笔耕的声乐论著《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中,将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的这种对发声器官及其运动状态的想象称为歌唱的“内视觉”。因此相对于器乐课和舞蹈课,声乐课更加抽象和难以掌握,这也是声乐课不能像器乐课、舞蹈课那样开大班授课而非得口传心授的原因。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嗓音条件、想象力、内部肌肉调节能力等不同,即我们平时所说的“天赋”不同,有的学生会超出教师的预料迅速地掌握发声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一个学期也唱不出一首令教师满意的作品;有的学生可能今天掌握了技术,明天却又忘了;而有的学生可能本来一直都在原地徘徊,却在某一天突然开窍,融会贯通……一堂声乐课的成功,需要师生双向的积极互动和共同努力,而更重要的是:有时候并不是努力过就会有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因此,声乐课具有不可预期性的特点,声乐教案的制定应该符合这个特点,才能对教师授课有实质性的帮助,否则只能成为应付检查的一堆废纸,真正到上课需要使用时却束之高阁,毫无用处。

声乐课还具有重复性的特点。首先,声乐课的程序一般来说都是先做几条发声练习,然后再唱一到两首歌曲,这种授课过程存在重复性。其次,教师所采用的发声练习存在阶段性的重复性。虽然发声练习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但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教师会根据学生当时的具体情况采用同样的发声练习曲进行教学,直到学生的演唱技能达到教师的要求为止。学生要想在发声中把有意识的肌肉控制逐渐转化成无意识的肌肉控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必须通过长时间的反复训练才能做到,有时候也可能本来已经掌握了某个技巧,但是后来又会因为各种原因而生疏。因此,发声练习曲不光在某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被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运用,还有可能在日后的训练过程中反复出现,而某些发声练习曲则是教师在每一堂课上都会运用到的。在书写声乐教案的时候,如果把大量时间花费在这些重复性的作业上是毫无必要的。因此,声乐教案应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课时不能像其他专业课一样事先规定好而不能改变。我认为有必要在编写的教案上补充随堂笔记:一个知识点或教学内容可由教师预先设定一个或几个课时来完成,随堂笔记可以根据学生上课的具体情况进行记录,并及时调整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只有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达到后,教师方可设定下一个教学目标。通过编写教案同时补充随堂笔记的方式,声乐教师就可以避免做一些重复、繁琐却又不一定有效果的工作了。

二、制定高校声乐教案的基本内容

目前各大高校书写声乐教案一般常用的项目和顺序是:

全文阅读

双向拓展法在案例设计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提出通用技术案例教学存在的误区,在此基础上引入双向拓展法,笔者认为,通过案例的双向拓展,可以达到一题多变、以点带面的效果。

关键词:双向拓展;案例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150-01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在教材处理上存在误区,案例分析的确是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但不少教师过分依赖教材,造成了负面的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在重点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较好,如果依然照本宣科,很容易适得其反。鉴于学情的需要,我们可以对案例设计加以拓展,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入手展开,提倡横向拓宽、纵向挖掘的拓展方式。

本文以《控制的手段和应用》为例,来介绍双向拓展法在案例设计中的应用。

该课的案例必须体现控制的三要素,因此笔者引入了相关的实践案例。在实践中,要求学生敲打、吹奏相同的瓶子,由于瓶内的水量不同,就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该案例是教学设计的重点,围绕重点展开可以引出其它的知识点,这样的拓展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可以达到一题多变、以点带面的效果。

1、横向拓宽。拓展学生视野,引领思维发散,起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

“横向拓宽”是围绕案例的某个问题,沿横向发散研究。例如本案例就涉及到两种演奏的方式,它们对应着两类不同的乐器。在此我们就可以联系实际,分析音调控制的三要素。

全文阅读

小学音乐歌唱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对于歌唱教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试图通过“多维观察、准确及时、灵活运用”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关键词:歌唱教学;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

音乐课堂上,多声部教学的“有效介入”,是指教师适时、适度、适当的在单声部歌曲中加入和声;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发展。介入的好,能够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获得集体演唱的经验,从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成为精彩“点缀”;介入不当,只能流于形式,成为“累赘”。针对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不当的现象,笔者经过分析与实践,提出了“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三个角度来谈提高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的能力及学生通过教师多声部教学有效介入指导后提升的歌唱教学效果。

1多维观察———判断有效介入的需求

通过分析歌曲内容,在学生学唱的兴趣和情感需要的基础上再采取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才能避免走形式而破坏音乐课堂整体性和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案例1:二年级《音乐小屋》。歌曲旋律欢快,歌词朗朗上口,其中“叮咚叮咚”一句连续出现了两遍且节奏、音高都相同。在二年级已建立的轮唱经验基础上,本人将第一句设计成简单的二声部轮唱。需要介入:《音乐小屋》这首歌曲对于对于孩子们来说不难;基于新课标对二年级学生在合唱(合奏)上的要求,抓住歌曲相同节奏、音高多次重复出现的特点,及时、有效的让学生体验多声部的丰富音响效果是必要的。案例2:二年级《唢呐配喇叭》。教师借助木琴引导学生以恒拍持续演唱“6136”,老师则轻轻加入主旋律,形成一个二声部多声部的效果。但呆板的和声、缓慢的节奏让这首歌曲失去了原本活泼欢快的情绪,忽略了作品本身的音乐特点。无需介入:《唢呐配喇叭》这首作品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唢呐,让学生在欢快热烈的气氛中体验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特点,而多声部的加入支离了音乐课堂的整体性,让学生产生凌乱感。

2准确及时———把握有效介入的时机

小学歌唱教学中,多声部教学行为介入主要分为三个时机:歌唱教学开展前引入、歌唱教学时渗透、歌唱教学后拓展。2.1在歌唱教学开展前介入。通常以律动、节奏模仿、发声练习等形式表现,创设情境又为之后的多声部教学作铺垫,提高教学效率。案例:三年级《草原上》教学片段。本人提取前两小节旋律以轮唱形式编创成二声部旋律,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跟唱、合作等形式循序渐进得带着孩子们感受两个声部如同两只雄鹰在广阔的天空翱翔。编配Ⅱ声部:2.2歌唱教学时渗透。随着内容的递进,通过局部多声教学的介入,起到提醒学生、解决难点的作用,营造多声听觉环境。案例1:《数鸭子》这首歌曲学生在幼儿园就已经会唱了,小学阶段有必要作适当提升。学唱后,让一学生用低音木琴演奏“15”两个音伴奏,然后逐渐让学生加入高音木琴演奏“1565”,孩子们在玩音乐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累积形成多声部听觉。2.3歌唱教学后拓展。这是在学生对歌曲本身已经掌握的前提下提高学生多声部鉴赏能力,丰富歌唱经验为目的的。案例:六年级《赶圩归来啊哩哩》,老师在学唱之后先让学生欣赏不同版本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让学生体会不同版本在歌曲速度、力度、节奏、旋律等方面带来的不同感受,并进行创编合作。所编配的Ⅱ声部:

3灵活运用——选择有效介入的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