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设计心理学教学探讨

摘要:设计心理学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围绕教学方法对此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提出改进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计心理学 教学方法 理论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2-0094-002

1 前言

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属于应用心理学范畴,是应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解决设计艺术领域与人的“行为”和“意识”有关的设计问题。在当前设计领域,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成为设计界的主流,对于设计学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掌握产品设计的相应技能外,还要在对用户了解的基础上,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满足人们需要的产品。因此,设计心理学的教学要能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原理解读设计中的现象,更好地认识与设计相关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从而改善和辅助设计,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然而,从以往的教学效果来看,如何让学生较为形象地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相关概念、理论、并应用于设计过程中还存在各种问题,因此,只有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案,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和数学成果。

2 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工业设计专业设计心理学教学现况

【摘要】笔者对设计心理学课程进行了研究,根据我国当前工业设计现状,论述了设计心理学教学现状,提出了与此对应的改革策略,希望有利于推动设计心理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设计心理学;改革;新探讨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不再只关注产品的使用功能,而重视产品能够带给人的心理与精神感受。当前产品设计要求做到“以人为本”,表明产品设计要与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相适应。设计心理学就是在充分研究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为消费者设计真正需求的产品,达到顾客的满意。

1.设计心理学的重要性

工业设计就是利用现代化手段为用户提供设计服务的过程,设计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知识,将人们的需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中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人们的设计心理,以及用户在使用产品中的心理反应,再推动设计的创新,最终使产品设计与用户心理相适应。工业设计力求达到消费者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满意,要求关注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为人民服务的效果。

2.设计心理学课程教学现状

2.1不重视

主要有下面这些表现:第一,设计学院没有重视此门课程的设置,虽然设计心理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但学时设置过少,导致设计心理学教学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第二,授课教师没有认识到设计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很多教师认为此门课程需要讲解过多内容,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大量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工作热情。第三,很多学生认为设计心理学课程对自己以后的学习工作没有帮助,过于强调实用性课程的学习,在电脑制图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导致设计心理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

全文阅读

设计心理学教学研究

1.教学目标的转变

早期的心理学课程教学内容全部是理论讲授部分,在新的心理学教学系统中,三分之一学时是实训操作内容,这是教学目标的根本性转变。实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将设计心理学的相关课程内容付诸实践,积极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完成实训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了解消费者心理情绪变化,培养实际动手创新能力,使学生在进行相关艺术设计的同时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市场营销和广告心理方面的知识。

2.教学内容的实施

在设计心理学的讲授过程中,教师结合具体的理论内容,可以布置相关的实际操作项目,在学生实践中给予理论性的指导。如,在讲到消费者的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具体到实体店或大卖场中实际观察消费者的消费活动,通过消费活动的时间和频率判断哪些是种子消费者、哪些是准消费者等。还可以结合社会上某些公司或企业的具体设计项目,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热情,在后期与企业负责人进行方案沟通时,都可以让学生进行现场旁听,以此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

3.教学方法的更新

在教学内容变化的同时,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进行更新,尤其是在理论讲授的同时,由于不少心理学方面的理论较为枯燥,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中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视频的方式,既能有效地利用教学时间,又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除此之外,在讲授理论的同时可以穿行案例法的现场讲解和课堂的集体讨论,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教学方法的更新是为了让学生群体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摆脱被动接受知识的束缚。

4.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整个心理学教学过程中,考核方式的改革是整个教学系统中必不可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以前的考核方式都是试卷考试,这种考核方式只能考查学生的瞬间记忆能力,却无法考查学生能否深入理解并自行运用知识点。所以除了试卷考试以外,还有课堂讨论、市场考察、角色扮演等考核方式,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综合题目的考核,如给出一些灵活性的案例分析之类的题目,主要是为了考核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思考和解决能力。

全文阅读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目前,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导致培养人才的设计能力体现诸多不足。而介入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是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需要。在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中,加大设计心理学的应用性教学,重视研究培养对象、设计受众等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效果,逐步建立起培养对象的逻辑和推理的思维模式。这需要广大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设计艺术教学 改革研究

1.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

就教育当前的状况来说,设计艺术教育理论支撑点的运用,更多的还处在感性阶段。尽管我们一直把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动态设计要素对人心理及生理的影响程度、视觉感受都视为需认真研究和对待的价值层面,但完善的科学理论的缺乏与客观实验条件的限制,导致现状并没有改变,只不过教育教学中的方法和思维模式,由具象感受思维变成抽象感受思维而已,这种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很难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内容得出理性的分析结果。

由此,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匮乏,导致培养人才的设计能力体现诸多不足。设计心理学课程的研究,及教育教学中的引进,在全国本科院校开设仅是这几年的事情。但部分授课方式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单向传授,缺乏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和衔接,往往割裂了设计学科的有机综合性。即便是开始了此课程的教育体系,其内容也是比较理论化,与实际的设计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由于高校设计艺术教育教学中,培养对象设计心理学知识的匮乏,导致培养对象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出诸多不足。其设计作品按照自认为合理的去做。在具体的设计方案中,没有从用户实际的心理感受与使用出发作设计,这样的设计方案是不符合实际应用的。

2.介入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是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发展需要

设计艺术已经进入知觉设计和情感化设计时代。人本主义的设计宗旨是满足使用对象的细微情感和更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设计心理学正是从人本主义设计的角度把人内心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进行系统性梳理,并将相关原理应用到当代设计艺术中,为其提供科学系统的理论支撑。

基于设计心理学的设计艺术教学改革核心是把设计心理学的知识和艺术设计的具体教学实践相结合,针对设计者、设计受众的心理特点,把握设计者、设计受众的心理反应,将其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运用于设计艺术教育中,从而培养出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设计人才。对于设计艺术教学来说,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都提出了各种需要解决的心理学问题。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设计艺术教育,我们不仅能教会培养对象理解设计艺术,而且能更好地帮助培养对象理解设计的最终受众的需求,从而使设计艺术更加合理、更加有效,同时,也使设计艺术教育更加科学化、系统化。因此,具备设计心理学知识的人才,将设计出更加实用合理、使人们更加愉悦、舒适、具备更高审美感受的艺术设计作品,以满足社会、市场对相关人才的需求。

全文阅读

环境心理学室内设计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全文阅读

室内设计与心理学

摘 要:在环境意识日益充斥着生活每一个角落的今天,建筑的室内环境设计已成为体现生活质量需求的基本要求之一。本文从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入手,对室内环境中的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及其指导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与研究了环境与心理的相互作用,并从色彩、光影、材料三个角度分析了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的应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环境;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69-01

一、前言

当前,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自己周围生存空间的环境品质,室内设计作为与人们生活、个性密不可分的设计领域早已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室内环境的质量问题也随之敏感起来,而如何把握人对环境的使用心理就成了室内设计领域的一大课题。

二、环境、室内空间与心理的概述

加拿大建筑师阿瑟・埃利克森曾经说过:“环境意识就是一种现代意识”。人既是环境的创造物,同时又是环境的创造者,人类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就对自然环境进行着选择、适应、调节和改造。“在各种环境中居住的人们为了生活的舒适和愉快而不断追求行为上的方便,于是可以见到的最朴素的形式就是人们在草地上踏出坚实的道路。”

环境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环境和行为的关系;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环境和空间的利用;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全文阅读

浅析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产品设计已经从“机器大生产”转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人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产品设计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当今设计界热议的话题。本文探讨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论述了设计心理学在造型设计、情感设计、个性化设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使设计心理学能够对产品设计的发展有更好地指导意义。

关键词:产品设计;造型设计;情感设计;个性化设计;设计心理学

0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完善和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对产品设计的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物理或者生理需求的层面上,而是提升到心理需求的层面上。此时的产品设计师也开始将目光投向另一方向: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进一步研究产品设计中设计心理学知识,对于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显得尤其重要。

1设计心理学的概述

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设计心理学是设计学科与心理学科交叉发展所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应用性边缘学科,意在研究设计与心理间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2设计心理学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1设计心理学与产品造型设计

全文阅读

设计艺术心理学浅析

摘要:设计艺术心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情感设计上来说它是从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包括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等层次。著名的青蛙设计公司有句口号:“设计追随激情”,该公司的设计师特穆斯说:“我相信顾客购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他们购买的是令人愉悦的形式、体验和自我认同”。所以这里说的情感设计不是以情感为目的,而主要是艺术设计师通过对目标受众的情感一般规律来进行研究与分析,使设计能够更加准确地有意识激发人们某种情感,让设计作品更好地实现自身目的性的一种设计。

关键词:设计艺术心理学 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设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设计艺术心理学就是一门新兴的重要设计学科, 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设计艺术心理学是所有设计与消费心理学相互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研究物品预设用途的学问。”设计艺术心理学是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包括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活动,如何符合审美的规律,遵循消费行为规律,把握受众群心理,提升品牌凝聚力,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设计艺术心理具体在设计中的运用,有很多方法,但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分别是可用性设计与情感设计。可用性设计,是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作用核心理念的设计,它是一种“以用户为核心的设计”。包括在产品的功能、使用等方面。而在设计艺术心理学中运用方面的情感设计,是现今社会最为流行与认可的一种设计趋势。情感设计就是在设计、使用等过程中理解情感体验的一种设计。因为每个人情感因素的关系,设计物中的情感体验自始至终都脱离不了功利性的目的,它在表达设计者的情感同时,也要或多或少的迎合受众群体的情感取向。例如在一些工业设计中,造型的简练、刚硬,体现设计品的一种速度与效率;在一些平面设计中,警告性标志采用的黄、黑对比色彩,给人刺激、危险、警惕感;在一些环境设计中,利用墙纸的组合运用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体验等等。

在理解一项设计作品给人带来的情感体验时,主要从形的情感、色彩的情感、材料的情感三个层次入手,进行理解分析。

一、首先形的情感,形表现在很多方面,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有立体构成中的体、结构等。平面构成中的点、线、面,都是相对。相对孤立、小的点,对于面来说就显得独立、叛逆,所以一幅画面上的几点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而一定数量的点聚合起来,形成某种主观轮廓,这就变成了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理解。当点汇聚成线的时候,有几种形式,包括直线、折线和曲线。直线给人感觉紧张、有目的性,还给人带来一种指向性的心理暗示。寒冷和平坦是它的基调”,“表现无限的寒冷运动”是它给人们带来情感基调。直线交叉为折线,锐角的折线最紧张,但也表现出积极和主动,角度超过直角后,它表现的紧张程度慢慢缓解而趋向了平稳,还伴随着一种慵懒与被动。而当折线形成曲线时则表达了一种忍耐与城府,给人一种含蓄成熟的情感心理。在中国,对面的认识也有很多,比如中国人最爱的“圆”形,它给人带来的直接情感因素就是团圆、圆满,也表示一种中庸的、成熟的为人处事的态度。面合围形成体,体的情感体验是靠它的外部特征。具象的外部特征唤醒人们对于真实物体的情感,比如物体的拟人形态,迎合了孩子的天真、好奇的特点。而抽象的外部特征,就依靠它的线条来体现。流畅线条的体,给人带来动感、韵律的情感体验,直线条的体,更多的是科技、未来的感受。

二、然后色彩的情感,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这表明了人们对色彩的情感体验是最普遍与直接的。色彩有很多种分类,每种分类给人的情感体验却大不相同。比如冷色给人宁静或者消极的情感暗示,而暖色给人带来积极或者刺激的感受。还有在人们的印象中,某些物体的色彩还形成了固有的概念,在消费行为学中,人们经常根据他们对于物品色彩的常识经验来限定色彩的用途。例如红色在中国的文化中代表着吉祥与喜庆,金银色则显示一种高档感和尊贵性。此外,固有色还是色彩联想产生的原因之一,人们将物体的固有色与该物体本身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具象的思维,比如蓝色表示蓝天、海洋;橙色表示桔子、阳光等。色彩的概念会使人们在一定场合对色彩产生一定的好恶情感,瓦伦丁在《美的实验心理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认为她把绿色看成黄绿色的时候,便会讨厌绿色,而当她把绿色看成是秋天树叶上常见的褪了色的褐绿色时便会喜欢绿色。从这个例子可看出主体对于联想内容的记忆、所持的态度,对他们欣赏这些要素而产生的情感具有重要影响作用。

三、最后材料的情感,材料本身并没有情感,它的情感是来源于人们对它的材质所产生的感受,即质感。不同质感会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这种感受会引起一定的联想,人们就对材料产生了一种联想层面上的情感。

全文阅读

浅析基于设计心理学因素的UI设计

摘 要:阐述了设计心理学和UI设计的概念及发展状况,介绍了注意力、选择等心理学因素的基本原理,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现在一些UI设计中的不足,阐明了如何将设计心理学的相关规律应用于今后的UI设计中。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UI设计;注意力;选择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6-0167-01

一、UI设计的概念

UI即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的简称。UI设计通常是指对软件的界面美观、人机交互、操作逻辑的整体设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UI设计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广义上的UI设计又包括了GUI(图形用户界面设计)、WUI(网页界面设计)、MUI(移动设备界面设计)等等。

二、设计心理学的概念

设计心理学就是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产品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科学。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再作用于设计,让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设计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延伸到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心理学范畴。一方面设计心理学具有心理学的基本属性,即科学性、客观性和验证性;另一方面又包含设计艺术领域的艺术性、人文性。

三、设计心理学在UI设计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心理学的家具安全设计

1基于心理学的家具安全设计

1.1空间知觉影响下的家具功能安全设计家具功能的安全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合理性和适度性。合理性指家具功能本身是不是使用者所需要的,是不是能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功能不合理不仅不能提供帮助,反而可能给人造成某些伤害。空间知觉是客观事物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多功能家具是一种在具备传统家具初始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其他新设功能的现代家具类产品。多功能家具区别于传统家具的4个显著特征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融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新材料的应用、精巧的可调式构造。一件家具至少具备其中一个特征,才可称为多功能家具,见表1。例如,多功能坐卧类家具的设计,往往在基本的坐卧功能基础上,结合按摩、变形、折叠等功能,在设计时使用遥控设备、机械结构。机械结构往往具有一定的疲劳系数,有一定的使用环境和次数要求。同时多种功能的并存,也影响了人的空间知觉,使人在方位知觉等容易产生错误判断的方面,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设计心理学指出:每当产品的功能种类超出控制器的数量时,就容易出现操作问题。从安全设计的角度出发,家具的功能设计不能盲目追求新奇。面向青年人的小户型可以适当使用多功能家具,年龄层次较多的家庭就不适合使用多功能家具了,即功能的安全设计应考虑适用人群以及人的知觉反应。

1.2知觉理解性影响下的结构安全设计结构是功能的物质载体,结构的安全设计涉及家具的使用周期、整体稳定性以及单体强度等问题,是家具可用、耐用的保障。对于结构的安全设计,稳定性是最基本的原则。家具的安全设计往往涉及到其结构的合理性,复杂的功能导致家具结构也极其复杂。在折叠结构里,除门、盖、推拉件及五金件外,家具内部不应在正常使用载荷下产生危险的挤压、剪切点。如果家具存在折叠机构或支架,应有安全止动或锁定装置,以防意外移动或折叠。翻门、翻板、移门、折门这些结构虽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丰富了橱柜类的界面形式,但是也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要注重家具中翻门或翻板的关闭力是否达到力学要求。人在知觉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从而标示出来的特性,称为知觉理解性。对于具有旋转结构的家具,应注重其承重限度,即在使用功能上应注意与其常用对象质量相配合。在家具的结构设计方面,核心结构应内置,根据知觉理解性,外置的结构容易在外观上带有指示性或暗示性的造型,一旦可移动性结构被拆解,就会发生安全事故。也有一些家具设计旨在趣味性,结构本身就会产生晃动。吊椅见图3,在入座过程中由于吊椅座面较高,很多人会觉得不安全,在特殊人群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成为安全隐患,因此,在家具的设计过程中应在材料、结构、功能、尺寸等各方面,全面考虑人的知觉理解性。

1.3发散式思维影响下的家具安全设计感觉和知觉只能使人们觉知当前的具体事物,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思维则不然。由于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人以感性材料和非感性材料为媒介,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种种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发展变化进程。借助于思维,人的认识能够从个别中看到一般,发散式思维使人们从现象中透视本质,从偶然中洞察必然,从现存的事物中推测过去,预见将来。多功能床见图4,很多床的设计出于对增加储物空间的需要,将床头设计为展示柜,但是由于思维定式的影响,在睡眠时人们很忌讳头顶或床上方有悬浮的实体,因此该设计存在心理安全隐患。

2心理学在家具安全设计中的早期应用

我国虽然没有较早提出心理学的学科概念,但是这方面的成功家具设计却很早就出现了。例如,在心理学上一般把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其种类包括长度错觉、大小(对比)错觉、形状错觉、形重错觉等,错觉虽然是不好的,但是如果在家具设计中善加利用错觉现象的表现形式,反倒可以提高人们的心理安全感。在传统明清家具中当圆柱直径与方材边长相等时,由于断面形状不同,对零件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其透视的大小效果也不同。方材往往比圆柱显得粗壮,这是一种透视错觉,采用方材柱形零件(如脚),易得到平实刚劲的视觉效果,而采用圆柱零件则更能显示圆润的美感效果。为了避免错觉,通常将方材的正方形断面直角改为圆角或带内凹线的多边形,以减少对角线的长度,改变透视形象,使其具有圆柱的圆润感,从而提高心理安全感。

3基于心理学的家具安全设计程序要点

3.1用户研究和设计调研心理学中思维被区分为直达思维与旁通思维。直达思维是指对思维问题的解决,始终不离问题的情境和要求。唐纳德•A•诺曼曾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在进行家具设计前,应先通过问卷调查、街访、场景影响因素,模拟分析用户使用的经验和心理,通过该步骤可以使设计者了解各种导致安全问题的因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