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中国定制服装的品牌模式分类
为了更好地定义中国本土定制服装品牌,本文作了如下界定:定制是一种消费行为;定制服装指的是商品性质;定制服装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将中国定制服装品牌定义为:基于本土文化与消费特征的,以消费者需求为驱动因素与品牌导向的,以个体消费者的体型特征、气质类型、个人品味、生活方式、购买习惯为设计基础的文化现象,并形成包括产品、价格、促销、渠道、人员、销售过程、环境等相关营销组合要素在内的品牌运营与管理体系。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植根于本土环境与当代思潮。定制服装的品牌模式分类以经营模式、业务模式、服务模式、盈利模式为核心维度,对定制服装品牌在生产、设计、销售、服务等过程中所形成的组合关系的相关探讨[6]。通过对现有国内定制服装品牌官网资料的整理与针对广州、南京、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地区主流商场中的代表品牌展开为期3个月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定制服装品牌的市场份额、品牌运作方法与品牌类型。基于定制服装品牌模式的核心维度分析,将定制服装品牌模式划分为3类:基于作坊式运营并专注于高级定制业务的定制服装工作室或品牌;基于成衣品牌多元化发展与品牌上延的定制服装子品牌;基于数字技术与流水线生产的大规模定制服装品牌或团购定制品牌。为了进一步说明3类定制服装品牌模式的差异,以业务模式、经营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模式这4个核心维度为切入点进行逐一比对分析。表1示出定制服装的品牌模式分类及其核心维度分析。
2定制服装品牌的动态多维定位体系
2.1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特征
2.1.1系统性特征品牌价值链是指建立在品牌价值基础上的每个品牌运作环节的结合体,要求每个价值模块发挥最大的协同效应。整条价值链的无缝对接依赖于全部环节的合理规划,准确定位。因此,要建立系统定位的观念,从某个具体定位点切入,进行品牌运作的全盘规划[5]。服装品牌定位的内容与范围可以选自产品、价格、分销和沟通等全部营销组合要素中的任意一个,定位点的选择与实现均依赖于与其他营销组合要素的配合与所产生的协同效果。因此,借鉴品牌价值链理论的思想,形成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定制服装定位理论。2.1.2多层次特征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具有多层次特征。服装品牌的定位是展开营销战略战术的前提,服装品牌定位的内容包括:目标消费者、品牌文化、产品设计风格、品牌差异点、产品价格、品牌发展战略、产品功效、竞争优势、情感定位等多个方面。同时,由于世界的复杂性、环境的多变性和消费群体的多元性,很难用单一的市场组合满足所有的服装消费者。因此,基于统一定位对品牌不同层次要素的组合搭配才是确保品牌顺利实现溢价的基础。其中,处于多层次结构中核心层的各定制服装品牌要素成为品牌定位点选择的备选项。2.1.3动态性特征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具有动态性特征。在进行定制服装品牌定位时,一系列定位要素,如消费者、竞争品牌、品牌自身、行业环境、经济政治环境等都处于持续的变化发展中,因此品牌定位往往需要不断更新定制服装品牌要及时检查自身定位的准确性与时效性,因此定位又具有动态性结构特征。动态定位(DynamicPositioningModel),以品牌目标消费者、竞争品牌、品牌自身为定位的主维度,以宏观环境(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行业环境等内容为定位的辅维度,从多个内外维度收集动态信息实现对品牌的精准定位。图1示出DPM动态定位图。该模型以“变化”为前提假设,从5个维度实现品牌的定位与再定位过程[7]。
2.2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点分析
市场定位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基于品牌目标消费者的偏好和尚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到令竞争品牌处于劣势的营销要素组合。为了建立各营销组合要素间的协同关系,需进一步甄别出一个最能体现品牌差异化的点,即“定位点”的概念。定位点是目标消费者所关注的利益或价值点,也是品牌各项营销战略、战术制订的基点,准确有效的定位点识别还是品牌实现差异化的根本[8-9]。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识别的具体步骤为:1)目标市场定位(即目标消费群的准确识别,并了解其需求);2)定位点识别(通过竞争分析,选取相应的品牌利益、属性、价值定位点);3)品牌定位(通过各项营销要素的组合运用实现定位)。表2示出不同定制服装品牌的定位点选择。定制服装品牌定位点选择的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定制服装品牌的利益定位点大多集中在产品、体验、服务上。对于定制服装品牌而言,消费者更加关注的是产品属性带来的体验利益,因此利益定位点来源于购买动机或消费动机,诸如社会导向层面的炫耀、地位象征、独特、赠礼、精致等。
2.3定制服装品牌的需求特征
1工业设计平台的现状与设计思路
1.1传统工业设计平台现状
传统的工业设计平台还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3]。首先,网站内容缺乏实时性。作为工业设计产品的展示平台,很多网站只是把已经投入生产的旧产品进行展示,有些甚至是多年前的设计产品,无法跟随工业设计的潮流。其次,展示的工业设计产品实用性不高。这类网站经常展示概念性产品,却不考虑许多概念性产品只是处于理论阶段,很多方面是用现今已有手段无法实现的。一味地进行概念展示,非但无助于工业设计的进步,反而会钳制设计者的思想。最后,网站模式过于单一。现有的工业设计网站大多数都是产品展示网站,缺少学习、交易等功能,这也使得很多学习者、设计者只能望“站”兴叹。
1.2新型工业设计平台的设计思考
基于现阶段工业设计平台发展现状,从互联网知识创造和内容聚合的角度,根据各类用户的需求[4],开发了基于威客模式的工业设计平台。该平台是以威客模式为基础,在面向服务、用户参与、功能聚合的设计思想下开发出来的。与传统的工业设计平台不同,该平台是一个综合性的功能平台,能充分满足不同用户的要求。用户不仅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自己设计的作品,还可以进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交流,成为网站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除此之外,商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工业设计产品的需求任务;用户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进行竞标,获取设计产品的任务。商家可以在平台中进行个性定制,发现创意设计;用户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学习与交流,提升自身的创意思维和设计能力。
2威客模式的含义与特征
2.1威客模式的含义
威客,英文译为witkey,由wit(智慧)和key(钥匙)2个单词组成。威客通常指通过互联网把自己的智慧、知识、能力、经验转换成实际收益的人,他们在互联网上通过解决科学、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从而让知识、智慧体现经济价值[5]。威客模式则是威客们将自身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虚拟或者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理念。
目前,在我国骨干电网中,柔流输电系统[1](flexibleACtransmissionsystems,FACTS)装置,如晶闸管控制串联补偿电容器(thyristorcontrolledseriescapacitor,TCSC)、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varcompensator,SVC)、可控并联电抗器(controlledshuntreactor,CSR)等已广泛使用,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实现FACTS装置与站内其他设备之间无缝接入、实现信息的高速传递和共享,FACTS装置通信软件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传输,基于设计模式开发的通信软件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现代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原有的FACTS装置通信软件[2-3]面临升级,由此带来的异构性给应用软件的互操作性、兼容性和平滑性升级能力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采用设计模式开发的通信软件模块化程度高、扩展性强,能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1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4-5](designpatterns)是在设计面向对象软件的过程中记录的知识和经验,它是对被用来在特定场景下解决一般设计问题的类和相互通信的对象的描述。设计模式的目的就是复用这些面向对象软件设计[6-7]的解决方案以及便于这些抽象解决方案的积累和交流。软件设计有2种设计方法,分别是结构化设计方法和面向对象设计方法[8]。设计模式作为面向对象软件设计过程中知识和经验的总结成果,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设计者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了工厂模式,一个设计模式的描述一般包含模式名、意图、结构、参与者、协作等5个方面。本文结合这5个方面详细介绍工厂方法模式。1)模式名。工厂方法(factorymethod)模式,又称为虚构造器(virtualconstructor)模式。2)意图。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模式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子类。3)结构。工厂方法模式的结构图如图1所示。4)参与者。产品类定义工厂方法所创建的对象的接口,实际产品类实现产品类;接口创建者类声明工厂方法,该方法返回一个产品类型的对象。创建者类也可以定义一个工厂方法的默认实现,其返回一个默认的实际创建者对象。实际创建者类重定义工厂方法返回一个实际创建者类实例。5)协作。创建者类依赖于其子类来定义工厂方法,所以返回一个适当的实际创建者实例。一般地,工厂模式适用于类创建对象延迟到子类和类创建对象未知的时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厂方法模式的父类和子类分别用来定义创建对象的接口和负责生成具体的对象,实例化的过程在子类中实现。由于工厂方法模式隐藏了子类实例化不同对象的创建过程,降低了层次之间的耦合性,满足了软件扩展性的需求,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增加新子类时需要付出的代价。这个特性很好地满足了在规约转换软件中需要不断升级和开发新规约的特点。
2通信软件的开发方案
传统的FACTS装置通信软件针对具体的通信规约,每个软件只能处理单个的通信规约,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并且效率低下。本软件采用通用型通信软件方案[9],如图2所示。在该方案中,变电站内FACTS装置可只有一个通信软件,该通信软件能接入系统中所有FACTS装置,并且完成与变电站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使用这种通信软件将大大减少开发通信模块的工作,提高了代码的复用率。根据软件需求分析[10]得出通信软件应分为3部分开发。1)系统配置。此部分主要用来配置系统中FACTS装置信息、接入设备信息、通道信息和规约信息。FACTS装置信息主要包括装置地址、数据传输通道信息和装置本身具体的遥测、遥信等运行信息;接入设备信息主要包括接入设备地址、数据传输通道和接入的具体遥测、遥信等信息;通道信息主要配置数据传输通道使用的规约以及辅助的通道地址、端口号等;规约信息用来配置具体的使用的规约库。2)数据采集与处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是通信过程上行和下行的数据按照具体的数据格式采集和发送出去。这是通信软件实际进行数据交换的地方。3)数据转换。数据转换就是根据系统配置,FACTS装置与接入设备之间进行数据通信,完成信息的无缝传输。这是通信软件的核心处理部分。
3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接入的实现示例
3.1工厂模式在通信软件中的应用在进行通信软件的设计时,FACTS装置通信软件使用的通信规约不尽相同。因此,本软件开发了一些常用的通信规约,使得其之间能够相互转换。下面结合工厂方法模式说明IEC60850-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转换的过程。在进行通信软件的设计时,不同的规约采用的物理通道不同,也就是通信方式的不同,而实际的通信方式的种类远小于规约的种类,如果把具体的通信方式写在具体的规约中,当不同的规约使用相同的通信方式时,就会出现大量重复劳动的现象。此时把不同的通信方式抽象成一个基类,由具体的规约在使用时去实例化自己的通信方式。因此在抽象工厂中定义了创建通道和创建规约的接口,使得规约的创建和通道的创建分开。这样使用工厂模式可以很方便地开发新的规约,而不需要更改原来已经完成的系统,每增加一个规约只需要增加自己的工厂方法和实现类即可。工厂模式应用如图3所示。1)抽象工厂类。将抽象工厂类命名为IFactory,主要是定义了抽象的创建通道和规约的方法。分别是createProtocol()和createChannel()。2)具体工厂类。将IEC61850工厂类命名为IEC61850Factory,继承于IFactory类。实现了具体的规约和通道的创建过程。3)抽象通道类命名为IChannel,定义了通道的打开、关闭、读和写的方法以及通道状态判别的方法。4)TCP通道类命名为TCP,继承于IChannel类,实现了TCP通信的具体工作。5)抽象规约类命名为IProtocol。主要是定义了通用规约的通用数据变量和处理方法。6)103规约类命名为IEC103,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采集到的数据局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的方法,以及将ICtrlData中的数据下发的方法。7)IEC61850标准类命名为IEC61850,继承于IProtocol类。主要工作是定义了将IDevData中的数据进行解析的方法和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ICtrlData中间数据的方法。
3.2数据结构介绍在103规约向IEC61850转换的过程中,103规约作为设备侧使用的规约,IEC61850作为转出侧的规约。转换的实际过程要借助于中间数据来完成,数据的流向为双向,即103规约可以向IEC61850上送数据,IEC61850也可以向103规约下发命令。具体的转换过程为:103规约将自己采集到的数据转换为中间数据IDevData格式,IEC61850从IDevData中获取自己需要的数据,与此相反,IEC61850将需要下发的命令转换为中间数据ICtrlData格式,103规约从ICtrlData中获得下发的命令并下发到自己的装置上去。至此,103规约向IEC61850标准的转换工作完成。同时,由于IDevData和ICtrlData为中间数据格式,因此当别的规约需要这些数据的时候也可以获取,这样103就可以不需要针对其他的规约另行开发,直接就可以完成和其他规约转换的工作。在FACTS装置通信软件中存在2种意义上规约,分别是装置侧规约和转出侧规约,而设备侧和转出侧并不进行直接的通信,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分别和两者进行数据交换的中间数据结构,就是IDevData和ICtrlData两个数据类。
一、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必要性
(一)传统的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设计专长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中毕业设计主题由专业统一制定,每一年的设计主题重复率较高,缺乏创新性、时代性和真实性。无法进一步把握学生实际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桎梏了学生的设计专长,出现了毕业设计作品千人一面的现象。
(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多是学院派,缺乏企业实战经验,指导方法局限
目前承担毕业设计指导的教师全部来自于专业教师。一方面,由于教师之间存在教学经验、治学态度、实践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导致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指导教师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设计指导工作;另一方面,即使老师们都非常负责,也因长期从事课堂教学与实际服装市场设计相脱节,反映在指导学生时存在设计理念的滞后、使用设计素材的单一、设计工艺的局限等突出问题。
(三)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过分追求艺术展示与舞台效果,不能与市场的需求相接轨,缺少商业价值
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下产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大多属于前卫设计,宽大的廓型、烦琐的堆砌,学生们似乎走进了一个炫耀与卖弄的怪圈,简单追求视觉的刺激而忽视了服装原有的内涵。归根结底,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与市场实用价值的背道而驰。学生们只求通过夸张的艺术造型、炫目的舞台效果来征服大家的眼球,殊不知这样既轻视了服装商业价值的检验,又违背了毕业设计的初衷,因此这种局面的扭转刻不容缓。
二、构建多元化毕业设计模式的原则
一、模式语言思想简评
(一)结构主义的思想基础
亚氏认为,真实的环境世界本身是复杂和多样化的,但复杂混沌背后的空间组织方式又是有章可循的,局部环境之所以能够恰如其分地存在于特定的时空中,与其所在的整体环境的组织关系密切。虽然环境由众多层级和不同尺度的要素构成,但当我们提炼出要素“原子”和“分子”的组织经验时,曾经发生在不同尺度中的美好环境才有可能再度出现。历经多年,在基于大量环境行为的调查研究后,亚力山大在《一种模式语言》一书中提出了从城镇、社区、邻里、建筑直至细部构造的253条模式,这些模式一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伴,代表着有活力的、自下而上的、适度合理的环境单元,并用通俗易通的图解和文字加以表达。同时,每一模式也可看作构成环境语言系统中的语汇,语汇之间可以依据设计条件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每一模式在尺度上都有助于完善它前面的“较大的”模式,同时也为后面“较小的”模式所补充,从而有助于设计者利用这些模式及其组织关系,在模式语言的语构网络中重构美好环境,实现建筑的“永恒之道”。不过,相比亚历山大早期的《形式综合论》和《环境结构的原子》等偏重数理分析的论著而言,模式语言理论除了延续结构主义思想外,也重视从现象学的真实体验中把握环境的意义,以达到“结构—人文”合一的理想研究范式。
(二)重视临场体验、回归质朴本真
作为模式语言思想的基础,《建筑的永恒之道》不但在源头上奠定了《一种模式语言》及其后来学术论著的思想基础,更重要地是指出了人们认知和践行“精神家园”的思考方式,那就是重拾曾经淡忘的现场感受、地方建造过程以及根植于场地和内心的历史情怀。在亚历山大看来,工业文明之前的城市环境似乎具有更多的“精神特质”,人们自发地、循序渐进地、相互协作地建造着他们的家园,为物质环境注入归属感和亲和力。而现代主义则倡导设计分工、图纸替代现场、技术精英主宰设计,导致设计者与使用者、环境与用户、物质环境与精神家园割裂。亚氏也在其所著《住宅制造》一书中揭示了现代主义生产体系下产生这些隔阂的必然性,并认为,只有对现行生产方式进行根本变革,才能重归自古以来便存在的设计“永恒之道”。之后,亚历山大强调设计应始终立足于现场感悟,分析及日常建造经验的积累,摈弃学院派的抽象说教和功能主义的金科玉律。虽说这些理念在当下看似乌托邦,但其间蕴含的人性关怀,对环境存在本真意义的追求都是难能可贵的。
(三)“彻底”的公众参与
从制度上改良现行生产方式的有效途径便是引入公众参与,《俄勒冈实验》和《林滋小吃店》等成果试图从实践上论证公众参与对塑造有活力环境的重要性,影响了“社区建筑学”和“社区设计”理念的推广,形成了“使用优先”的设计方法和以建立设计导则为目标的“任务书设计”模式。而亚历山大提出的253种模式正是以其通俗易懂的图解语言,以设计导则的方式帮助民众参与设计和建造。因此,以用户和使用优先为准则的参与机制不只停留在调研、分析和设计阶段,更在于实地的建造阶段,公众参与的彻底性也并非排斥设计师的指导,而是强调公众参与建造的全程性。唯有此,才有可能协调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和用户的多方利益,才有可能保证模式语言思想付诸实施。
(四)具有应变性的模式
【摘要】教育部“质量工程”指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而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探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培养模式,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达到本科生培养目的。
【关键字】毕业设计(论文) 培养模式 环节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73-01
教育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指出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达到本科生培养的目的,我系2008年对2004级两个专业方向52名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了培养模式的探索。
1 注重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的质量
毕业生论文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是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最终质量控制的关键,包括指导教师队伍、实验基地、选题、开题、查询文献、综述撰写、论文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评阅与答辩。
1.1 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对毕业生论文质量起着指导把关的重要作用,我系选用的指导教师具有研究经历、具有相当于讲师或以上职称。本年度指导教师共35名,其中,教授及研究员15名,副教授及副研究员15名,有研究经历的讲师5名。每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3名。
一、毕业论文
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又称学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是应届毕业生运用其在校学习期间所掌握的知识,针对自己所感兴趣的研究课题,独立完成的一篇总结性的学术论文。这里有几个要素:1、应届毕业生;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3、与所学专业和所申请的学位密切相关;4、总结性的。学校的学术委员会根据毕业论文来检查应届毕业生在学制所规定的学时内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处在什么水平。据此,确定是否达到该毕业生所申请学历和学位的等级水平。毕业论文与一般的学术论文有所不同。1、写作目的不同。学术论文的目的主要是提出和解决学术上的某些论点。就此而言,毕业论文也具有同样的作用,但它同时还担负着表明作者本人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已具备符合学位标准的学术水平的作用。2、评审的角度不同。学术论文是评文。而毕业论文主要是评人,是通过以评文来评人。因此,毕业论文比一般学术论文多了‘项内容:要求作者将其所从事的学科,特别是其所研究的课题的历史发展状况如数家珍一般地写出来(即在毕业论文中要有论文综述的章节)。以此表明自己是这一领域内的一个“行家里手”,同时说明自己的研究工作是承先启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两者的差别很明显。3、论文的形式和构成不同。学术论文可以与人合作撰写。主要发表在杂志或学术会议上。一般是根据会议或学术期刊的要求确定题目,阐明作者的学术观点,然后对所提论点进行论证,最终得出相应的结论。毕业论文有比较严格的字数和格式要求,内容相对丰富,尤其是其中的观点、论据逻辑层次也比一般学术论文复杂。这种论文需要导师审核,还需要专家答辩。代表的是作者个人的学位水平和学术素养。所以只能个人撰写,不能与他人合作。4、阅读对象不同。学术论文的阅读对象是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士。撰写过程中只需将自己所要论述的问题阐述清楚即可,一般经过会务组专家或期刊责任编辑审核后即可发表。它代表了作者的学术水平和研究深度。而毕业论文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导师和学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的教授,是写自己对所学专业或自己的研究方向的了解的程度,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己在该研究方向的创新贡献。
二、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砚状
自我国开始设立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育以来,其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考核形式卜直未变。随着大学招生规模扩大、学时缩短、选修课比重加大,学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时间越来越久各高校为了准时上报就业率的数据,毕业班的课程结束时间一再提前,有些高校已经提前至当年的5月中旬。为此,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开始时间已经移到大四上学期的后半段,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在大四上学期开始就进入毕业设沫毕业论文阶段。但即便如此,由于毕业生在大四下学期面临实习、找工作等原因,学生在完成毕业设沫毕业论文时仍倍感时间上的压力,对设计的课题和论文研究的方向无法深入研究,故完成的质量也大受影响。1、毕业设计的现状近年来,各校艺术设计学科本科学生的毕业作品展的目的与手段本末倒置。一方面,展出的设计作品的制作水平和展览效果犹如“嘉年华”,一年比一年“热闹”,制作费用逐年提高,用于毕业设计展作品制作费用超过五位数的已不是个别现象;而另一方面,学生本人制作的毕业设计模型(或首板)和经得起推敲的作品却逐年减久制作模型“首板”的过程是二次设计的过程,此阶段要仔细揣摩推敲,是做一个好设计不可或缺的过程。但绝大多数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将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等研究成果作为依据,在确定毕业设计的草绘方案后,直接在计算机上用Rhino(犀勺等三维设计软件建三维虚拟模型。该模型有两个用处:其一,加入材质和灯光后渲染成效果图,应用于毕业设计展板、设计说明等;其二,交给模型厂利用快速成型设备制作模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基本上对毕业设计不做深入研究。此外,受三维设计软件的功能和本人掌握熟练程度的制约,无法对产品的形态进行仔细推敲,造成用精湛的模型制作工艺制造出粗糙的、没有内涵的设计作品[2]。毕业设计的展览,只反映毕业设计的结果而未反映毕业设计的学习过程,仅展示了“怎样”,而忽略了为什么是“这样”。假如毕业设计的作品仅仅是做一个漂亮的模型(可能就连模型都是模型公司制作的),这种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模式与本科教育的目的和要求相距较远。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理论和实践的知识十分丰富:包括前期研究分析确定设计方向的过程;设计推进过程中,在每个节点做决策时的取舍依据;后期对整个毕业设计过程的反思和总结等。这些内容不是区区两平方米大小的一块毕业设计展板所能展示的。2、毕业论文的现状扩招带来的现状是学生的平均素质降低。尤其是艺术设计(包括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文化课功底普遍不够扎实,以致于“先天”缺乏做研究写论文的能力,再加上“后天”缺乏足够的研究手段和时间,无法做深入研究。导致毕业论文的格式不规范、没有严谨论文框架、逻辑混乱、没有创新点、抄袭现象严重等。从国内某艺术设计学科比较知名的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的字数要求“设计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一般不少于30co字,.二厂可以看出,对于工业设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对其毕业论文的考核也只是流于形式。
三、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桩方式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在具体实施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建议将设计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同时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具体方案如下:1、根据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高素质创新应用型人尔其培养应主要注重于两方面:其一是学术、技术、职业三者结合;其二是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职业技能【3]。因此,对毕业设计的考核权重,应要高于对毕业论文的权重。2、对毕业设计不要一味追求其观赏性,而应将考核重点转移到着眼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上来。应允许毕业设计作品的形式不太完善和简陋。要求学生加强设计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作品深层次的创新性而不是简单而花哨的创意。同时在要求作品的创新性基础之上,再考核其完善度和观赏性。并且依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毕业设计作品制作环节,应提倡学生立足自己动手制作模型或首板,以提高自己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3、在毕业论文的考核环节,可用毕业设计的设计报告或设计总结代替毕业设计论文。在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下列内容:毕业设计课题的甄选依据和过程;分析其现实意义;通过市场调研客户访谈的数据分析;确定毕业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即设计点),弄清楚哪些问题是自己能够掌控,哪些不能掌控,做到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在阐述构思设计结构功能方案时,所选用的功能原理和实现原理的结构方式及其依据;做造型方案时,对形式选择根据;在推进设计流程的每个节点,做出取舍时的依据;选用的材料的依据;制作模型或首板时应用的工艺等。在设计报告的最后,一定要有总结,其内容应包括:本科四年所学的知识的应用状况;反思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针对设计目标,是否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发展前景等。总结环节十分必要,能促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更快地提高。最后,在毕业设计的展场进行论文答辩,在答辩导师组的构成中,可邀请设计公司或生产厂家的资深设计人员参加。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能够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实质内容合二为一,不仅反映出毕业设计是“怎样”,而且还反映出为什么是“这样”。不仅展示了结果,还展示了整个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毕业设计更加丰满、更有内涵。同时,毕业论文的内容也不会显得空泛,提高了学生说明文的写作能力。总之,将毕业设计和设计报告相结合的这种考核方式更能满足对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
作者:陈江 单位:广州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一、选址报告
选址是指为项目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具有固定性,选址一经确定很难变动。不同的项目其选址考虑的因素有所不同,但一般都会尽可能地为项目选择较好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等。选址指在项目建设之前对拟选地址进行论证及决策的过程。首先可在若干备选区域中确定选址的大致区域,然后具体确定选址的地点和方位。选址需要明确:一是不同的项目选址需要考虑的侧重点不同;二是选址可采用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三是选址是在多方案中筛查较优的方案。故选址报告的写作侧重于选,体现区位条件、产业门类等特点。毕业论文在此指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训练学生。论文写作是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应该掌握的最基本的写作技能。
二、毕业设计一题六体模式的实践
(一)一题六体模式的实施流程设计
一是计划阶段。计划的主旨在于设定目标及保障目标实现的措施。学校2003年依据社会需求提出一题六体模式的设想,将传统的本科毕业论文拓展为六种文体,并制定了实施措施。二是组织阶段。科研训练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导师制与阶段分包制相结合;实习则采取导师负责制;答辩按照文体分组,分为设计类组与论文组,由高级职称教师担任答辩组长,从组织措施上充分保障了模式的顺利实施。三是协调阶段。由于师资力量有限,需要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硕士研究生纳入教学资源中统筹安排,通过助学、助管、助教,参与到一题六体模式实施中。同时,采取分管院长负责制,调配全院教学资源,统领科研训练与经济写作课程等各个环节,保障了一题六体模式的顺利推进。四是控制阶段。立足过程控制、质量控制,保障目标实现。制定本科科研训练及毕业实习指导手册,用于程序化、规范化管理,如实记载科研训练、毕业实习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动态。
(二)一题六体模式的实践意义
1.构建经贸类专业的专业技能体系根据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各自的特点,经贸类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集中在分析、论辩、计算、规划、策划、评估等方面,从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专业技能体系。六种文体作为专业技能体系的载体,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化为对学生进行六种文体的训练。这种训练覆盖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使其在大学期间顺利实现了专业学科教育到专业工作实践的渐进式过渡。2.一题六体模式实施中对学生的引领对学生的引领分两个途径:课外科研训练与课内专业写作训练。一是课外科研训练。为使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获得基本的科研素养,2003年起坚持对本科生进行科研训练,科研训练采取阶段分包制。阶段各专业区分度均较小,对学生的科研训练由学院统领,旨在体现学科大类特色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习惯。阶段的科研训练交由各系分管,旨在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专业学习研究和思考习惯〔1〕。二是课内专业写作训练。在一题六体模式推进中,以师资为核心组成不同的指导教学团队。由承接相关文体社会服务并具备高级职称的骨干教师组成团队核心成员,核心成员对全院教师进行相关文体写作培训,为一题六体模式实施奠定了师资基础。
(三)实施一题六体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引言
周峰(2009)提出在该课程中引入完整的工作流程,并以实际工作带动学习。周宏敏(2010)根据市场调研工作流程设计了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李红强、马晓琨(2010)阐述了以行动导向教学为指导的课程教学改革理念和相应的课改措施。徐龙志、袁淑清(2011)探讨了基于真实项目的体验式课程设计与教学项目的教学流程设计,并指出了该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王晓娜(2012)认为该课程需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将调研知识和实践性教学有机相融,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陈学忠(2012)提出市场调研课程教学的“三大目标”和应培养的“四项专业技能”与“九方面社会能力”,并以市场调研工作过程为主线设计了相应的课程内容。目前市场调研的课程设计主要是从“基于行动导向”、“基于工作过程”、“基于能力培养”、“基于社会需求”等角度展开的。由于思考角度不一,导致很多研究都停留在理论层面,没能具体深入到实践深度,或者实践未能达到公司岗位职责要求和业务要求。因此,本文欲将公司运作模式应用到《市场调研》课程教学中,设计完整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可操作性较强,可应用于所有经管类院校。
二、市场调研公司运作模式与业务流程分析
本文讨论的公司运作模式是指市场调研公司在接收客户委托的市场调研项目后,为完成该项目所设置的公司结构,及业务运行方式。
(一)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分析
公司项目运作模式显示,市场调研公司中和项目运作相关的部分主要分为三块:研发部、访问部和数据部,这三个部门由项目管理部运筹管理。研发部主要负责在项目前期面对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调研意向,为客户设计完整的市场调研方案。访问部的工作主要是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资料,访问部人员需要根据研发部设计的抽样方式,寻找和选取合适的被访者,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或访问。数据部的主要职责是在收到问卷以后,将问卷答案录入数据库,然后对调研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市场调研报告。
(二)公司项目业务流程分析
根据对调研公司项目运作模式和部门职责的分析,结合教学过程的可行性,简化归纳项目业务流程如表1所示。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从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和培养模式两个方面进行改革,即通过教学模式的“项目化”改革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培养模式的“订单式”改革,一方面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适应社会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为室内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新的思考。
关键词:室内设计;教学模式;培养模式;项目化;订单式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12-2485(2008)06-087-026
一、室内设计专业的产生及发展
追溯室内装饰的历史,可以从原始萌芽状态的纯装饰形式开始,经历与构造结合的古希腊、罗马时期,为装饰而装饰的巴洛克、洛可可时期,一直到把装饰形式与功能相结合的现代室内装饰和空间概念的产生,这是一部漫长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代替“室内装饰”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时间。1931年,美国室内装饰者学会成立,成为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的前身,该时期内出现了专职室内设计师。到了五十年代,由于建筑用途、功能的复杂化,使室内设计更加专业化。如:大型商场空间的设计,办公空间的设计等促成了室内设计的独立。至此,“室内装饰”已演变为全方位的“室内设计”,“室内设计师”的称号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承认。1957年美国“室内设计师学会”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的最终独立,同年,我国也在中央工艺美院成立室内系。而我国“室内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得到真正的发展却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该时期由于我国的改革开放,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促使了建筑装修业的兴起,“室内设计”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也开始迅速发展起来。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据行业主管部门统计,我国的室内设计师人数至今已达六十万,设有室内设计专业的高等院校已有八百多所。
二、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室内设计师存在近50万的人才缺口,这对于高校室内设计专业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大好的信息。而另一方面的数据却显示,我国每年从事室内设计工作的的应届毕业生合格率却只占总量的10%-20%。[2]从客观上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