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理论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关系

摘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有资本的投资性、生产性和增值性基本属性,两种资本之间既有积极的互动效应,又有消极的互动效应。人力资本理论是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二者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社会资本理论不仅是人力资本理论的补充,更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研究工具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都有其各自的理论假设和理论侧重点,二者对社会现象的解释都具有局限性。只有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探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辨证关系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后,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教育领域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和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相继提出社会资本理论,作为人力资本理论的补充和深化迅速运用于世界政治、经济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种资本理论的辩证关系,理论界多有分析和阐述。科尔曼认为在通常情况下,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相互补充。[1]356-357林南则认为社会资本有助于人力资本的生产,而人力资本也可以导致社会资本的增加。[2]95国内也有部分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与社会资本理论的关系做了研究。这些研究大多从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出发,探讨了人力资本理论到社会资本理论的发展轨迹,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对教育经济学中经济增长的新解释功能。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之间的辨证关系,本文在区分两种资本本身和两种资本理论解释工具的不同层面分别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一、具有资本性质的两种资本之间的关系

作为具有资本性质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可以从他们所具有的一般资本属性、二者的互动关系和功能上进行比较分析。

1.二者均具有资本的一般属性

人力资本概念出现以前,资本概念所指仅限于有形的物质资本。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所决定的,人们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物质资本上,具有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广义资本观的产生,撇开社会制度的差异,市场经济中资本可以定义为“凡可以获取利润之物都是资本”[3]。“凡是预期将来能获得一定的利润或收益,而在目前一定时期内付出代价获得的所有物,就是资本。”[4]因此,资本的一般属性具有投资性、生产性和增值性等特征。首先,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是一种投资,都需花费成本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强调通过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保持健康等过程的投入,需要通过对个体自身一定的投资形成。社会资本可能是个人后天获得,也可能是先天存在于社会结构之中。要获得嵌入于人与人之间关系中的社会资本,就得投资来维护这种关系。因此,“社会资本的生产不能够不花费成本,它也需要投资——即使不投资金钱,至少也要投资时间和精力。”[5]只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投资对象有所不同,人力资本投资于个体自身,而社会资本投资于个体或组织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次,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具有增值性。物质资本的使用过程本身是损耗的,而人力资本的使用过程是增值的。[6]人力资本会随着劳动者不断的学习和应用知识而积聚和增多,但如果人力资本长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人力资本便会逐渐退化而贬值。社会资本也一样,利用得越多,价值越大,不会由于使用而减少但会由于不使用而枯竭,具有再生性特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可以在使用和生产过程中增值。正如奥斯特罗姆所言,“如果不使用,社会资本就会迅速恶化。如果不经常锻炼自己的技能,个人也会迅速地丧失其人力资本。”[7]

2.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

全文阅读

社会资本理论管理

摘要:近年来,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在组织和管理研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首先,对社会资本理论在企业与组织管理领域中的发展做出回顾,就企业社会资本理论主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行述评,归纳社会资本理论在企业战略管理、知识管理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前瞻性的分析与展望,提出该研究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与未来研究趋势。

关键词:社会资本理论;企业社会资本;组织管理

1引言

社会资本作为一个当今最具潜质的概念,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领域,还是在政治学与教育学领域,学者们都在教育与健康问题、社区与家庭问题、民主政治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竞争优势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寻求社会资本视角的解释。

引入社会资本理论进行研究是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管理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发展之一,当它扩展到企业层次之后,企业管理领域对其显示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可以发现,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成员之间运行良好的社会关系网络,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社会资本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Coleman,1990;Burt,1992;Granovetter,1973等)现已成为管理和组织的主流理论;它的出现为包括管理在内的许多研究领域的学者反思以往理论研究的局限性,转换理论研究的视角,深化对原有研究议题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启示。由于社会资本本身所具有的特征是重视并综合反映社会行为方面的各种关系,管理研究有可能通过借用这一概念来超越传统的静态分析。因此,有理由相信,社会资本理论对当今一系列管理和组织领域的热点问题仍具有强大的解释能力,据此展开研究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重要的意义。

2文献回顾

2.1社会资本理论

全文阅读

社会资本理论综述

摘要:本文主要试图以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一书为线索对社会资本领域的重要理论进行回顾与整理,并将进一步联系中国本土的关系研究展开反思与探索。

关键词:社会资本;行动;结构;关系

中图分类号:C91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5.3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5-80-03

一、经典理论综述

(一)资本理论回顾

1.古典资本理论

社会资本这个概念最早由马克思作为私人资本的对立面来使用,这和今天的社会资本概念不尽一致。马克思将资本定义为资本家或者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当关注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时,则资本是期望在市场中获得回报的投资。(林南,2005)该理论通过市场中动态的流动过程体悟资本的价值与意义。对于马克思来说,处于流通链中的人明确分为资本家与劳动者两大阵营,资本被牢牢掌握在剥削统治阶级的手中,而作为被剥削的劳动者则未曾体现出资本的生产与积累,林南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称为“古典资本理论”。

2.新资本理论

全文阅读

社会资本理论探研

内容摘要:本文从宏观的视角介绍了社会资本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先回顾了资本理论的发展并引导出了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兴起,随后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应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发展和丰富,最后介绍了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的争议。

关键词: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理论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理论,但由于其内容比较新且发展较快,国内学者在社会资本这一理论的使用上出现不少误区,因此,有必要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本文将从资本的发展历程入手,进而详细介绍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从资本到社会资本

所谓的资本最早指的是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的内涵是以机器、设备等实物形态和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生产性资源。在经济学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家对资本的理解大都仅指物质资本,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就一直强调财富是物质产品,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分工,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他们所说的资本就是指物质资本。使用了同样的资本内涵,并在李嘉图思想的基础上,凯恩斯创造了一个宏大的体系。而在人文社会研究的历史上,使用资本这个概念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马克思了,他(1849)认为,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生产以获得利润(或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料。显然,马克思的资本也是物质资本,它的资本理论是有关物质资本的资本理论,后来被林南(NanLin,2001)称为古典资本理论。

在研究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资本都是指与土地、劳动并列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以实物和货币(金融)形态出现,也被叫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统称物质资本。

随着资本研究的逐渐深入,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C•Schulz)、约翰逊(ChalmersJohnson)等发现人力也是种资本,资本可以存在于个体劳动者之中,它不是仅仅以实物和金融的形式出现的。舒尔茨在1960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humancapital)的观点,他认为人力资源应该被视为“一种资本形式,一种产品的生产手段和一种投资产品”(1960)。几乎是同时,约翰逊(1960)也提出,因为获得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劳动者已经变成了资本家,即持有了不同于物质资本又同属于资本类别的人力资本。贝克尔(1964)则对舒尔茨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个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建立起来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的能力、技术水平等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拥有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健康工人决定了传统的古典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人力资本的投资则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技能,这就是经济不断保持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贝克尔,1987;舒尔茨,1992)。

以上理论都在后来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全文阅读

社会资本形成的理论

摘要:社会资本的形成与人的精神活动过程相联系。社会资本形成是结构和认知的统一,符合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相容性及其变迁原则。组织及其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主体,人本组织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形成。人们生活的社会网络的特征,是各种不同社会资本的来源基础。实现从个人信任到一般信任的转变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社会资本;社会结构;组织;社会网络

中图分类号:F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0-0005-02

社会资本是人们在一定网络基础上产生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人们行动的社会结构由市场、社会、政府共同决定。社会资本形成首先有其认知基础,人们的行为动机和客观情境与社会影响一起决定其行为的方式。社会资本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统一,由结构和认知两方面组成,随时间和环境而变迁。组织及其企业家是制度变迁的推动者。社会资本形成与组织特征关系密切。人们生活的网络对不同的社会资本形成有决定作用。社会资本有生产性的和分配性的。民间参与和联系各种网络的桥,是更能带来一般信任的社会资本。本文较为全面地综合了国外关于社会资本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形成了系统的分析框架,对中国加速社会资本形成及推动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社会资本形成是结构和认知的统一

1.社会资本的结构方面。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博弈规则,是人为设计的型塑人们互动关系的约束。制度在社会中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建立一个人们互动的稳定结构减少不确定性,目的是抑制人们可能有的机会主义行为。制度是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及其实施机制的统一。国家制度、法律制度、产权制度、市场制度等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宏观基础。社会资本是建立在一定的网络基础上的信任与合作。这些网络和组织有的是生产性的,有的是分配性的,都呈现特定的结构,属于正式制度,我们称为结构社会资本。结构社会资本是外表上可见的,有明确的角色、规则、程序,根本原因是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不确定性,使合作的成果更可预见和更有益,促使成员形成相互有利的集体行动,使组织得以运转而实现一定的目的。社会组织形式,由相互性规范维持,由相互有益期望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组织中的每个人有一定的角色,规范人们以可预见的行为方式而行动。没有角色和作出决定的规则和资源动员,集体行动更困难。角色由期望创造,同时创造期望。角色和规则是客观的,由监管和期望而加强。支持角色和期望运行的是程序,可以是正式或非正式的。

2.社会资本的认知方面。诺思认为,非正式约束普遍存在,而正式规则只是型塑选择的约束的很小部分。在我们与他人的日常互动中,不论是家庭内部,还是外部的社会交往,还是事业活动中,支配结构的绝大部分是由行事准则、行为规范以及惯例来界定的。非正式约束来自于社会传递的信息,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心智处理信息的方式依赖于大脑的学习能力,而这种能力通过一种或多种精心构造的自然语言程式,将感性的、态度的、道德的以及事实的信息转换为能被接受的符号。文化是由教育与模仿而代代相传,并能影响行为的知识、价值等因素。认知社会资本起源于精神过程和相应的观念,由文化和意识形态加强,特别是规范、价值、态度、信仰,创造人们将如何行动的期望,如是否合作、友好,促进合作行为和相互有利的集体行动,属于非正式制度。认知种类社会资本一旦被广泛共享,使合作更可能,是事前约束人们朝相互有利的集体行动。人的行为从外在约束到内在约束间存在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当合作行为由内在激励时效果更好。认知性社会资本是不可见的、内在的。认知社会资本投资更不明显,遵守他们需要成本。如果人们确信其他人团结、信任、正直,社会多数人才会相信这些规范、价值是有活力、好的和应该遵循的。

3.社会资本是结构和认知的统一。两种形式的社会资本不可分离而是内在联系的。尽管社会网络与角色、规则、程序一起是可观测的,最终来自于认知过程。“结构的和认知的领域由人们的主观期望相联系,客观因素有复杂的主观基础。在各种社会结构内,角色、规则、程序同规范、价值、态度、信仰一起,由人群共享、相互依赖、相互适应、相互加强,取决于人们如何评估其结果和利益,都通过期望机制影响行为。两种现象都有经验条件,由文化等加强,最终是精神的。制定的角色、规则可以客观存在,但甚至物质影响依赖认知过程的有效性。”(Norman Uphoff,1999)作为社会资本产生的价值、规范、态度、信仰随时间而建立,可创造内在的相互加强的合作期望,不是通过物质激励或强制行为取得合作。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网络,需要人们相互利益的贡献维持。多数社会资本的存在由于友好和利他而不完全是个人利益。

全文阅读

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的辩证关系

摘要: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都有资本的投资性、生产性和增值性基本属性,两种资本之间既有积极的互动效应,又有消极的互动效应。人力资本理论是社会资本理论的基础,二者之间具有逻辑上的关联性。社会资本理论不仅是人力资本理论的补充,更是人力资本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作为研究工具的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都有其各自的理论假设和理论侧重点,二者对社会现象的解释都具有局限性。只有把两种理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研究和探索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社会资本理论;辨证关系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0-04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Chen Fengzhi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 Economic;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Jiangxi;Ganzhou 341000)

Abstract: The investment, production and value added are the base attribute of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There a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interaction effects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with capital basic attributes. Human capital theory is the basis of social capital theory and there are logical relevances between them. Social capital theory is not only a complementary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but also a dee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capital theory. The natures of a theory decaide its validity as a research tool. As study theory tools, human capital theory and social capital theory have their different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theoretical focus. Both have their limitations on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social phenomena. In order to study and explore the complicated social phenomenon, we must combine the two theories.

Keywords: Human Capital Theory; Social Capital Theory;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全文阅读

社会资本理论演进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从宏观的视角介绍了社会资本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先回顾了资本理论的发展并引导出了社会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兴起,随后分析了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上的应用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发展和丰富,最后介绍了社会资本理论存在的争议。

关键词:资本社会资本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理论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门理论,但由于其内容比较新且发展较快,国内学者在社会资本这一理论的使用上出现不少误区,因此,有必要对该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本文将从资本的发展历程入手,进而详细介绍社会资本理论在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从资本到社会资本

所谓的资本最早指的是物质资本(physicalcapital),它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具体的内涵是以机器、设备等实物形态和以货币形态表现的生产性资源。在经济学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学家对资本的理解大都仅指物质资本,古典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就一直强调财富是物质产品,认为增加国民财富的途径是通过增加资本积累和分工,资本积累量的大小是经济增长率高低的关键,他们所说的资本就是指物质资本。使用了同样的资本内涵,并在李嘉图思想的基础上,凯恩斯创造了一个宏大的体系。而在人文社会研究的历史上,使用资本这个概念最为著名的莫过于马克思了,他(1849)认为,资本是指资本家用于生产以获得利润(或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料。显然,马克思的资本也是物质资本,它的资本理论是有关物质资本的资本理论,后来被林南(NanLin,2001)称为古典资本理论。

在研究史上,大部分时间里,资本都是指与土地、劳动并列推动经济增长的一种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以实物和货币(金融)形态出现,也被叫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统称物质资本。

随着资本研究的逐渐深入,在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C•Schulz)、约翰逊(ChalmersJohnson)等发现人力也是种资本,资本可以存在于个体劳动者之中,它不是仅仅以实物和金融的形式出现的。舒尔茨在1960年的美国经济学年会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本(humancapital)的观点,他认为人力资源应该被视为“一种资本形式,一种产品的生产手段和一种投资产品”(1960)。几乎是同时,约翰逊(1960)也提出,因为获得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劳动者已经变成了资本家,即持有了不同于物质资本又同属于资本类别的人力资本。贝克尔(1964)则对舒尔茨的理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个较为系统的人力资本理论建立起来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力的能力、技术水平等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拥有的受过教育和训练的健康工人决定了传统的古典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人力资本的投资则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技能,这就是经济不断保持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贝克尔,1987;舒尔茨,1992)。

以上理论都在后来的实证研究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全文阅读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

摘 要: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在没有国家干预的条件下,正常运行的或全部出清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一般条件,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破坏这些条件的制度原因。从马克思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解读来探讨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再生产理论

一、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理论从简单再生产开始,以商品资本循环公式为基础其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

首先,马克思分析社会再生产实现条件时,是从社会总产品地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入手的。从实物构成上看马克思把社会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从而社会生产部门相应地分为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地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地部类(Ⅱ),当然两个部类地内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更小地生产部门。从价值构成上看,社会产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c、v、m社会总产品按实物构成分为两大部类和按价值构成分为三个部分,是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地基本理论的前提。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和物质补偿,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要求所有生产部门做到两个方面,一是要卖得出去,把全部产品卖掉,收回价值,实现价值补偿。二是要买得进来,通过购买,把已消耗掉地各种物质资料买回来,实现物质补偿。

其次,马克思再生产理论采用总量分析和均衡分析方法,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进行了本质地分析,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地原理和分析方法对当前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仍然处于转轨时期,结构性问题是制约市场机制运行地直接因素。我国目前地产业结构特点是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体现在对投资品供给巨大和由此引起地消费品供给地连动扩大。生产资料地供给和需求要实现均衡,投资的结构要进行较大地调整,也就是说,要通过优化投资结构来实现。对一些出现过热势头的行业,应压缩投资规模。

最后,在两大部类的增长关系方面,列宁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其基本内容是: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资本有即构成将不断提高,这意味着社会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比例逐渐增长,可变资本的比例相对缩小,因而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的更快。从实物形式来看,就是生产资料的生产要比消费资料的生产要增长的更快。虽然生产资料要优先较快增长,但其增长最终必须依赖消费资料成产的增长。所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要科学处理几大产业的关系,合理促成产业的演变和转型。

全文阅读

《资本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问题探讨

一、货币理论概要

马克思从根本上回答了商品怎样、为什么和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等问题,提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全面地论证了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从而制定了科学的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流通规律的理论。

关于货币的起源和本质问题,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05页指出:“货币结晶是交换过程的必然产物。”商品交换是个人过程和社会过程的对立统一运动,只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运动达到统一,交换才能实现。正如马克思在104页指出:“同一过程不可能对于一切商品所有者只是个人的过程,同时又只是一般社会的过程。”这样,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分离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成了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固定在某种商品上,货币便产生了。在历史上,贝壳等都曾做过货币材料,但相比于贵金属,它们的属性优势相对较小。于是,货币形式就日益转到那些最适合的贵金属身上。金银终于成了执行货币职能特殊商品而成了货币。所以,货币是固定起一般作用的特殊商品。

货币的本质表现在它的职能上,而货币的职能体现在它的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个方面。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05页指出:“金的第一个职能是为商品世界提供表现价值的材料,或者说,是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的方面相同,在量的方面可以比较。”这就明确了价值尺度的功能是怎样产生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就是实现价格,通过实现价格,把商品所有权转让给买方,转让给提供交换手段的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二个基本职能,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正是这两个基本职能的统一。货币贮藏的对象的金银或者金银饰品,货币贮藏职能在货币流通中自发地起着一种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支付手段职能是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上产生的,它包括了二个方面:一是现金交易,一是赊账交易。最后,当商品流通领域越过国家的界限产生了世界贸易时,货币就执行了世界货币的职能。作为世界货币,它直接就是人类劳动的化身,是价值的绝对存在,是财富的绝对体现。

二、货币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是作为资本家的剥削工具,作为资本家发财致富的手段而存在的,货币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资本的存在形态。但是,货币属于商品经济范畴,是商品价值的一般表现形式。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112页指出:“因为一切商品作为价值都是物化的人类劳动,它们本身就可以通约,所以它们能共同用一个特殊的商品来计量自己的价值,这样,这个特殊的商品就成为它们共同的价值尺度或货币。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所以马克思的货币理论在一切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社会生产方式中都是适用的,在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也不例外。

在社会主义生产和流通领域中流通的货币是人民币,是社会主义资金。资金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流通和分配领域中财富的代表,资金量的增长速度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资金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根本利益一致的经济关系。货币转化为资金,因而是货币更高阶段的实现,是货币体现亲的经济关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所在。

三、运用货币理论发挥人民币的作用

全文阅读

浅析社会资本理论与企业管理困境

[论文关键词]社会资本 市场失灵 有限理性 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论文摘要]社会资本理论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很多学者也把该理论运用于企业问题研究。企业作为市场的备择组织形式,虽然可以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又面临企业内的组织失灵,又可称之为管理困境。本文旨在讨论管理困境的形成以及社会资本解决方案。

“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这个理论也被经济学家用来分析和解释经济和管理领域的问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在他的著作《普通社会学通论》中明确划分了经济学和社会学各自的研究领域,即经济学研究理,而社会学研究非理。这一划分使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局促,对很多现实中的经济管理活动缺乏解释力,一些非主流的经济学家发现,理性选择理论存在缺陷,现实中人类的很多决策行为,无法用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个人行为的目的不仅要满足自我的物质需求,还要获得社会的认同,其行为是在历史文化和制度的背景下做出的选择,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体系等的影响。人们偏离理性最优化的现象往往不是随机的,由于社会或心理方面的原因,这种偏离经常是系统的。这时需要一种新的分析工具或视角,而且这种新的分析工具或视角必须具备能够使社会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范式相融合的特点,即在一个行动者身上具有使理性选择假设与社会结构约束假设相容的功能。于是学术界把注意力投向社会资本。

一、社会资本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首次提出人力资本概念以后,使“资本”首次摆脱了具体的物质形态而向广义的、抽象的层次扩展,其他社会科学学科纷纷从自己研究领域出发引入资本范畴,于是,政治资本、文化资本、组织资本、体制资本、权力资本等概念应运而生,丰富了资本理论。法国社会学家皮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 ,1979)首次提出“社会资本”概念后,社会资本理论很快就成为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分析框架之一,关于社会资本的研究文献大量涌现,并引起广泛争议。

关于社会资本的概念,虽然争议很多,但其基本思路是统一的,即社会资本是基于信任、制度、规则、惯例、习俗或投资于社会关系的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可以为个人和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动力或方便,即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获取稀缺资源的能力。从宏观层面来看,社会资本能够改善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和政府政策的宏观经济绩效;从微观层面来看,社会资本能够减少经济运行中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

大量事实证明企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与它所嵌入的关系网络是相关联的。强大的企业社会资本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社会资本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资源。

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中,企业与市场都是管理非常相同的交易的备择组织形式。在新古典的完全竞争假定中,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的同时也促进了集体的福利,这是一个市场中的“看不见的手”博弈,在这种博弈中,纳什均衡是帕累托最优的。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诸如囚徒博弈的社会两难困境就会出现,个人的理性博弈恰恰降低了集体福利,而集体的利益只有在个人非理性的时候才能达到。在经典的囚徒困境博弈中,如果两个囚徒合作的话,他们的处境都会改善,但是由于每个人对私利的考虑,导致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帕累托最优的。个人对自己利益的追求只是一个陷阱,而不是能够达到有群体效率的机制。要达到有效率的群体结果,必须运用某种社会的交互作用而不是个人对自利的追逐。对这种社会两难困境经典的解决办法是建立科层(即企业),在科层中赋予某个人强制性的权威,由这个人去促使别人做本不会符合自身利益的事。也就是说,企业就是一个融合了经济、政权、法律三方制度形态。用权威、命令、强迫性调和甚至亲情、友情、爱部分取代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人的组合。因此人的自利倾向被部分限制了。所以企业组织对市场的取代有助于减少交易费用,然而,科层或企业的建立也不能彻底解决市场失灵所造成的问题。因为即使是企业也不能完全消除单个经济活动者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个人在企业中像在市场中一样,理性地运用各种策略行事,并不和企业融为一体,人们仍在其中讨价还价,这就造成了企业管理困境。企业管理困境与企业内部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垄断和外部息相关。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