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路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指导思想
社会实践是一个艰辛复杂的过程,从最初的筹划、实施到最后的完成和总结会耗费大量的人力,需要较长的时间。当前有许多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存在盲目性和从众心理,仅仅凭着一股热情出发,没有做好充足的思想和心理准备,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有可能会半途而废,一无所获。除此之外,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齐头并进却又良莠不齐,如果大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没有科学正确的理想信念做指导,在实践中就很容易受到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这样一来社会实践不仅会失去意义,更不利于大学生树立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后继力量,要想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主旨贯穿融入到社会实践中,使之成为我们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不仅能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正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而且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大学生自觉主动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作为指导自身行为准则的教育效果。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
社会实践活动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途径,也是价值认知、认同的根本途径,对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基础性作用⑤。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是大学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步骤,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带动、宣传作用。十报告通过“三个倡导”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凝练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崇尚的基本价值取向。我们所主张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就是将十报告中的“三个倡导”与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为奋斗目标;以“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思想基础;以“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自身行为准则。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中实施环节的重要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更易于被当代大学生理解、接受并内化成为自身的价值信念,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总结环节
我们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实践的实施环节的同时,不应忽视实践的总结环节,只有通过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才能更好的发挥社会实践的效果。首先,在社会实践的总结中,大学生应该认真总结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科学性和指导性。通过这一思想总结的过程,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将由浅层的、表面的、感性的认识上升为深刻的、内部的、理性的认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自身的理想信念中,并通过行为活动实现这一价值观念的外化。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从社会实践的总结环节入手,通过总结,发现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和亟待改进的方面,努力实现社会实践的优化。
二、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展形式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河北金融学院“红色梦之队”团队(团队成员:邢艳霞、王茜茜、周佳伟、刘美萱、张林栋、叶新茹、余珊、郭肖晨、郗梓辰、张琪强)社会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大学生调研和实践宣讲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义,对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蕴。
【关键词】
十八届五中全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要义
党的十报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定义方面,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明确提出“三个倡导”价值理念,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制度取向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具有定向导航作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国家治理对公民个体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述三个方面为国家治理体系及其现代化起到了定向导航的作用。
一、研究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并提出要在全体人民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则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并提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
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在各种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由多种价值观念形成的综合性体系,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生产发展和社会劳动中不断创造与完善的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核心价值观必然是社会本质、人民根本意向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即根本上的重要价值观念,其根本反应到意识形态与思想道德等层面上,应该具有相互包容并且相互联系的特质,以此便可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也意味着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根本性的价值观念,是作为核心地位处之的价值观念,故而具有综合性与总体属性。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了解社会现状与本质,凝练与提聚根本价值观念,以求最终达成目标。核心价值观对于任何社会体系的国家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而深灰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我国的主导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处于其核心地位,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起着引导与规范的作用,它可以主导核心的价值体系发挥着积极地作用,而对于非主导、非核心的价值体系也能起到很好的限制作用,从综合管理的角度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协调积极发展。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关系着国家的兴衰繁盛,决定着社会的荣衰兴起,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的意义
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观育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有利于深化与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多种不同的类别。从简到繁,从浅到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大概可划分为以下几种:首先,从时间角度而言,有古代思想政治教育、资本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三种;其次,从具体内容来分,有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教育等;第三,从层次来分有哲学方法、具体方法、操作方法等;第四,从教育对象来分,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革命军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大众思想政治教育等。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分类而言,可以看出其举足轻重的教育地位,因此,建设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便势在必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体系可以从基本上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其内在含义,并可最终达到深化提升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引导与动力,并在具体学习内容上进行规范与引导,保证广大高校学生们可以得到持久的精神动力。需要重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工作,深入分析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新媒体与校园文化为载体,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进程,把控教育方式与过程,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民本”,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中国传统文化蕴含“和”,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以宽厚处世,创造和谐的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更新并进行新的探索,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到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断和战略任务。十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团建设
学生社团是高校青年学生为群体自发组建而成立相对独立的群体性团体,学生社团的特殊属性,使得其在国家层面、高校层面、自身层面的这个三个层面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数量众多,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既贴合学生思想实际,同时,凝聚青年学生青春活力。高校学生社团对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更是有效的传承,利用好这一阵地充分发挥作用,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
1高校社团发展现状
在高校学生社团在个人资源中能够充分补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人才所需,通过活动实践,及时了解青年学生的基本诉求。学生社团营造氛围,加强青年学生对价值观的认知,并能够运用自身优势,在实践中实现当今青年学生的情感认同以及理性认同。同时学生社团也能够提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组织优势,引领校园活动文化建设就是要使校园文化活动突出核心价值观践行核心价值观内容。目前虽然高校社团发展多样,内容广泛,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但是高校社团发展中同样存在普遍问题,包括指导力度不够,定位不清,社团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团文化和社团精神有待提高,社团缺少品牌性活动且质量有待提高。所以加强学生社团指导,落实学生社团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团建设,加强引导,使社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推进学生社团发展为更优更全面的的问题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社团的内部管理、学生社团制度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几个方面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便于发挥社团的优势。让学生社团充分实现其功能。第一,在社团建设上重视社团组织的构建,并加强制度化建设;第二,在社团发展中提高社团成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推优数模;第三,团委在推优学生社团上促进其健康发展;第四,学生社团活动内容将核心价值观与青年学生好恶联系起来,内容多样化,而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激发青年学生积极性与创造性。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团建设途径
近几年随着共青团改革不断深入,加强青年学生的了解,思想引领就越发的重要,占领阵地,建设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必要性迫在眉睫,学生社团本身就是学生自发组织而成,没有年级专业的限制,充分学生三自作用,依靠学生兴趣来吸引力需求个性化发展的学生,青年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可以交流、学习并提升综合素质,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社团建设就更有现实意义。共青团工作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大局,也是青年学生自身发展需要,而共青团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引领青年学生。(1)加强思政引导教育阵地,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青年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便是这个重要渠道,提升社团成员综合素质,这样能够全面提升社团整体实力;(2)加强实践活动,促进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功效,将核心价值观融为青年学生日常行为准则,以青年学生喜爱的方式和方向潜移默化转化为实践和宣传,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形成专业性高,针对性强的社会实践项目,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学生社团中的作用;(3)加强对学生社团干部、骨干的培养教育,培养社团骨干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回影响学生社团活动水平和发展,所以这也是社团建设的关键,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身心素质,营造氛围,学生社团得到长期发展;(4)加强对学生社团指导,施行导师指导方式,提升社团活动层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团的发展在青年学生知识架构上起着完善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完善第二课堂,促进精品社团与活动的形成。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重点难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团纳入到共青团引领工作中,开展指导、监督,确保落实,推进学生社团工作开展形成长效机制。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社团建设措施在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制度建设是推进关键,以制度保证,规范化、合理化、达到受益群体覆盖率高,激发青年学生的活跃度。主要分为以下五种制度建设:(1)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有好的制度保证,才能有高效的管理,并完善考核制度,健全规章制度,以社团活动为载体,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提升社团成员综合素质;(2)建立学生社团导师制度,根据社团性质和专业性配备导师指导,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锻炼才能、彰显个性的平台,也是青年学生兴趣爱好的方向,现有高校学生社团已经呈现出由过去的兴趣型为主向兴趣型和实用型并重,由人文型为主向人文型和科研技术型并重转变,更注重科技精神以及学术研究充实到学生社团活动当中,聘请有专长的导师对学生社团进行定期指导,促进了学生社团和学业的协调发展;(3)完善第二课堂评价机制,开展理论学习,加强学生社团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强化自我教育功能,明确学习内容,培训青年骨干,以社团活动为实践;(4)完善学生社团基层临时团支部建设,使社团凝聚在党团组织周围,强化社团临时团支部的思想引领作用,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5)转变学生社团发展思路,全面提升社团发展层次和质量,对有发展价值和提升的学生社团进行精准帮扶,尤其科创技能和公益类社团,注重精品培养,凝练社团文化,社团精神,推进学生社团发展。
作者:臧晓辉
[摘要]《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价值观念。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培育《诗经》中优秀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其中的联系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其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 优秀传统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2-0013-02
《诗经》是儒家经典之一,蕴含了儒家的政治和伦理哲学,有着真诚执着、知耻有节、乐观进取、明善负责等优秀传统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而在党的十中则提出了“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而《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培育和研究《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诗经》中优秀的传统价值观
“《诗经》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原典。每一个民族在它的文化特征形成时期都会出现一部分原典。这些原典体现着一个民族文化基本的价值观,基本的人生态度。”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生存根源和精神灵魂。《诗经》中真善美的传统价值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诗经》中优秀传统价值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之一。
首先是真诚与执着的价值观。《诗经》中我们耳熟能详的诗歌是爱情诗,而爱情诗绝大部分是描写了男女之间对爱情真诚与执着的追求。《蒹葭》描绘的是主人公追求“伊人”的画面,表现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诗经》中绝大部分爱情诗常常与婚姻联系在一起,即追求一个女孩子就是想与她组建一个温暖的家庭。从中可以看出,在中国社会中自古传承下来的对于恋爱、家庭婚姻的观念,其中的情感因素与家庭与道德三者合为一体,具有极大的关联性。孔子对《关雎》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体现了《关雎》所表现的情感具备了道德方面的纯洁和崇高的情怀,诗中表达的情感受到了理性的节制,感情适度、平和,不过于放纵、任其泛滥。《桃夭》是一首祝贺姑娘出嫁的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诗中带有一种喜庆、快乐的气氛,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美满家庭的真诚与执着。
其次是乐观进取与知耻有节的价值观念。《箨兮》中“箨”有“枯叶”之意,这首诗鼓励我们要以一种生活中的美好情感冲淡来自时光流逝的悲伤。中华民族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意识,这对于生命具有很深的伤害,因此,便有了一种对及时享乐的期待,折射出古人乐观的态度,并且一部分古人还会通过建功立业来拓展自己的生命,对抗死亡的威胁,对生活积极进取。“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相鼠》通过以鼠为喻讽刺了无礼仪、不知耻辱的人。礼仪是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注重礼仪,行为举止自然得体。知耻有节是人的一种道德体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知耻有节。
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头兵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能否与时俱进,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在十报告中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段话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既有当代的价值,更有传统的价值。国家只有通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才能向着富强的目标迈进,全面建成民主、文明、和谐小康社会;自由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只有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不断推进自由的发展,才能让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出来。平等、公正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普遍自由的一种维护。法治是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保障;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是促使公民不断发展向前的不竭动力。
党员干部既是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又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和实施者,又是社会的引领者、管理者,这种社会角色决定了党员的道德操守和追求既要同于群众,又要高于群众。党员干部必须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必须要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价值观念,外化为行为规范。
一、要发挥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取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从这种意义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建设我们的灵魂工程、道德工程和精神家园。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倡导主流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干部思想面临多种观念的影响,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就必须加强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的教育,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
二、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船要走稳,舵要把准,水上行舟,人生进退,一个明确的方向才能引导出坚定有力的脚步。
党的十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上下求索、历经千辛万苦确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
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及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深深地影响着民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一种理想,一种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世界人类文明的伟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体现在方方面面,但是有一种精神,能使身处黑暗的人看见光明,使困于逆境的人看见希望;有一种力量,能给我们以无穷的动力,给我们美好的前景。这就是信念理想,如同心中的灯塔,不屈的脊梁。平凡的人因有理想而伟大,有理想者就有一个“大写的人”。夏明翰在他短暂的革命生涯中,抱着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为真理以身殉志,为理想视死如归,为我们后人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江姐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所展现出来的铮铮铁骨,再次证明信仰的力量多么伟大,人格的力量多么坚强。历史证明,信念理想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生存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宝贵因素,理想如同珍珠一样,一颗缀连着一颗,贯古今,串未来,莹莹光无尽。
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唯有民主法治,方能治理国家和管理社会。跨越千年,大道曾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当代的中国,民主是社会不懈追求的政治理想,法治是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最高权威,是作为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根本规范。“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引领我国的政党民主法制制度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光明。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爱国主义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培育了无数爱国志士,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从屈原忧虑的眼神中,我们能感受到他的正直和刚烈以及他对祖国的无比忠诚。从岳飞的戎马一生,我们能更深刻地理解他的爱国精神和“无愧”之心。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了他那“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民族气节。从钱学森“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伟大精神中,我们能看到他义无顾地回到祖国,开创航天事业的卓越贡献。从闵恩泽院士“国家需要”四字如明灯照耀着他的创新之路,他燃烧了自己,把才华和成就献给了祖国,照亮能源产业。新时代的爱国主义不需要那么多血与泪的牺牲,要的是更多的平凡的付出和奉献,是尽职尽责、克勤克俭的努力和奋斗。
谈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咱们军垦人是最好的践行者。军垦人始终以爱国主义坚守忠诚。1959年首批老军垦远离父母,来到远离内地的新疆,大漠戈壁,荒凉无垠,交通不畅,气候恶劣,生产和生活条件十分落后。在那个枯燥、落后的年代,老军垦们住的是自己搭建的帐篷、地窝子,吃的是咸菜、窝窝头,而他们却不畏艰难,把祖国利益放到首位,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无坚不摧的斗志,开拓了片片绿洲,建起了座座厂矿,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他们用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为党和国家承担苦难和重任,谱写了璀璨夺目的兵团精神文化篇章,这就是兵团精神培养和锤炼的兵团人。正是因为咱们兵团人才使得这片原本荒凉贫瘠的土地渗透着一种清纯而热烈、简朴而现代的浪漫气息,正是因为咱们兵团人才使得这片原本无人问津的土地,如今蕴含着生机和美丽、商机和富足。作为晚辈的我们向他们致敬。
我们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是早晨的阳光,朝气蓬勃;是奔涌的激浪,豪情万丈;是高飞的雄鹰,勇往直前。在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里,参加“西部计划”是明智的选择,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将自己的青春散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为祖国,为边疆发展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是每一位“西部计划”志愿者最崇高的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要不负祖国和人民的重托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任,在激扬青春、开拓人生、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摘 要:中国梦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也是中国人民对未来中国社会的美好期待。它是人民的梦,必须依靠的人民的力量来实现,并且造福于人民。而实现这个梦,关键就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导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更加顺畅,才能更好地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篇章。
关键词: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评价
引言:指出: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既深深体现了今天中国人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我们先人们不懈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无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我国的强国梦、强军梦,还是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最重要的就是必须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和引领。
1.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中国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只有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实现了,才能保证人民富裕梦的实现,国家强军梦的实现。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的中国梦的精神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在当今社会,人民对平等自由公正法治层面的要求越来越突出,人民的自主意识增强,法治精神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依法治国作为重中之重。人民法治意识的提高,民主自由平等公正等方面越来越重视,意味着人民整体素质的大幅度上升,更有利于人民对于生活富裕的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梦,还需要中国人民作为主力军来实现。
最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人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在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和发展中,个人的价值观对于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产生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个人的诚信,友善等方面的因素不仅是个人素质的体现,更影响着个人的前途发展和整个社会国家的前途发展。公民的爱国程度,对个人工作的热爱,积少成多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中国梦实现时间的长短。倘若个人的价值准则能够更好的遵守,中国梦的实现时间和难度将会大大缩短。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中国梦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荣辱观;关系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事业追求的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突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继承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结合当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指明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基础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旗帜和主心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颈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迷失方向。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价值理想、价值评价、价值准则的集中体现。
一、荣辱观其本质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特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价值观包含着价值理想、价值评价与价值准则多个方面。其中,价值评价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价值观念形成与最后实践中间环节。而就人类社会伦理思想发展而言,荣辱问题其实就是一个价值问题。社会的荣辱判断、肯定与否定选择,反映着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们对发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各种行为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一)荣誉就是善,就是一种美德。荣誉是善的表现,而相反只能是不善的。荣誉与善是直接等同的存在。
(二)荣誉是人之所以为人的质的规定,荣誉体现了人的价值。人的价值的体现均最终实现,是一个现实的实践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思想家论证并传诵了这一内容。
(三)荣辱反映人的道德价值判断。荣誉感是对于善的肯定性把握,耻辱感则是对于善的否定性把握。前者从正面表达了人类对于善的完满追求,后者从反面体现了对于善的实现承诺。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也是思想教育的灵魂。准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梳理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特性,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升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特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明确提出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五个方面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流倡导的文化思想和行为方式,必然深刻地反映社会核心价值的培育取向。党的十报告进一步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平、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作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述,清晰地勾勒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目标取向和方式要求等方面的内容,也体现了当前我们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追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实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想的诉求,基于国家主体、反映国家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并制约和引领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人自身等发展方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实质上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秩序信念的表征,基于社会主体,反映社会主流价值观,主导社会各种思潮的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实质上就是对社会主义公民行为规范的要求,基于公民主体,反映公民价值追求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公民的实践方向,包括公民对自我身份、国家制度的认同和对道德的自觉。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倡导我们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全社会营造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导向,公民层面的核心价值观引领广大公民文明向上,三者互为一体,共同构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复杂的、深层次的心理现象,其教育也应严格遵循由表层结构、中层机构再到深层结构的灌输和教育顺序,通过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外在驱动状态,而是逐步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追求和保持。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同于世界观、人生观及一般价值观的教育,它具有特殊性。世界观、人生观及一般的价值观教育在各个社会群体可以是相通的甚至是相似的,而带有“社会主义”标签的且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观教育即是社会主义独有的且与“非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截然不同的。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民族特性。民族特性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在其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特征。世界上多民族国家众多,其国家核心价值观必定带有民族特色,但又各不相同。尽管我国由56个民族聚集而成,但我们传承的却是同一脉的民族精神,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采用包含民族精神的方式传递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民族精神融入到价值观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及其全过程。最后,在价值观教育实践中,要区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关系。从内容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和最高抽象,是其精神和灵魂,决定社会主义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前提,是其形成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会产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不会有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发展演进。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范畴,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概念,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时代性。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身内涵的延展性决定了其教育的特殊性。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特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受教育者的内心深处,并通过具体的实践促进其深化与发展,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文化精髓,在不断的教育传播中,发挥强大的社会效用,从而提高整体国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加快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7.
[2]陆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J].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