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统计学论文

社会统计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析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的回顾与思考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学;问卷调查方法;统计分析;中国

论文摘要:以《体育科学》等4种期刊1990 } 1卿〕年10年间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论文为分析样本,从研究的主题及与问卷调查方法相匹配的抽样技术、统计技术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回溯,评述了近10年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中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的状况和特征,并对其在应用中所存在的某些不足进行了反思。

我国体育社会学发展滞后,建立较晚。从1990年后,分别由刘德佩、黄捷荣、徐隆瑞、吕树庭、卢元镇等人编写的5本《体育社会学》教材与专著才先后问世;1994年中国社会学学会体育社会学分委会在福州成立,这些标志着我国体育社会学独立发展阶段的开始。

作为体育社会学学科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不仅是探索社会中体育现象奥秘的工具,同时也是体育社会学自身发展的有力杠杆。问卷调查方法是随着实证研究技术—抽样方法和统计学方法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结构化的研究方法。由于问卷调查方法具有的调查范围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广泛性,及调查结果易于定量分析的特性,1990年这种方法引人我国后,就在我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占据了霸主的地位,成为我国社会学研究人员目前最为熟悉、应用最多的一种研究方法。然而,在运用问卷调查方法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研究的质量和效果,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由于我国没有专门的体育社会学学术刊物,笔者选择了《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报)和刊发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较多的《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福建体育科技卜种期刊,把这4种期刊中199()一199!)年发表的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体育社会学论文作为分析样本,就其研究的主题及与之匹配的抽样技术、统计技术运用的现状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对问卷调查方法运用的主要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界在问卷调查方法应用上的状况。通过对近10年问卷调查方法在体育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现状、特征和存在问题的回顾与评析,总结经验和不足,这对提高我们运用研究方法的水平,对问卷调查方法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乃至对体育社会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问卷调查方法应用现状

通过对《体育科学》、《天津体育学院学报》、《体育与科学》和《福建体育科技知种期刊中所发表的体育社会学研究论文的统计,在125篇论文中,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有64篇,占论文总量的51.2%,形成了我国体育社会学界的“问卷热”。

1.1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的主题

全文阅读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及相关问题

摘 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理论研究也不断发展。统计理论的研究,既是对当前经济的反映,更是作出重要决策的依据,要重视。本文将从明确统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起,对我国的研究现状加以分析和评价,从而正确引导和规划未来的统计理论研究。

关键词:统计理论研究 社会现状 注意要点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上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发展日趋走向全球化。这样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促进了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良性发展。中国论文联盟

一、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社会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优越性在于既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又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二者有机地统一。统计工作,是对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为经济的管理提供信息参考,这不仅仅直接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服务,还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因此,统计理论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科学合理的,依据有以下这样三点:

(一)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僵局已经被打破。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我国的统计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以往的那些教条主义、门户之见等等都已经不存在,统计理论的研究环境是好的。

(二)统计理论的研究范畴越来越广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资源、信息、文化等实现了有效地共享,对统计理论研究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当前国际社会对统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统计研究提供了许多借鉴。

(三)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我国统计调查模式、统计核算体系、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参与决策能力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文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

1研究方法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中的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在该学科专业硕士学位论文中展现,越是那些“习惯性”的问题越有可能在较多的学位论文样本中被发现;而某些存在弊端但得到“普遍认可”的写作模式只有通过与其他学科专业的比较才能甄别。鉴于近年来体育人文社会学在方法论和研究旨趣上与社会学趋同,而后者的积累要雄厚得多,所以我们选取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作为分析的参照。这一比较研究的思路在理论上面临的质疑主要有2个方面:1)社会学与体育人文社会学是2个不同层级的学科,按照目前的流行观点,社会学是法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而体育人文社会学是教育学门类下的体育学的二级学科,两者既然不在同一层次,当然也就没有可比性;2)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而体育人文社会学涉及了哲学、文学、艺术等诸多非社会科学的领域,两者的性质大不相同,放在一起比较不免有“鸡同鸭配”的味道。我们承认,这2种质疑从学科体系的角度而言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但是本文的关键着眼点不是“学科”,而是“专业”,要比较社会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2个不同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论文的写作范式,从而为提高体育人文社会学乃至体育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寻求依据。

本文分析的基本单位是硕士学位论文,这些论文的写作范式毫无疑问会受到学科领域划分的限制,但没有理由认为它们也遵循着学科层级化、属地化的主观逻辑。一篇“典型”的硕士学位论文,在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上要符合该学科、专业认可的“模式”,在研究主题上受“学科”的影响更大;而在研究方法上,跨学科的联系和共性凸显已被大量的研究证实。比如,在“学科性质”上被视为截然不同的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在各自的硕士研究生专业的学位论文中运用频数最高的前3种研究方法趋同:体育教育训练学论文是调查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是调查法、文献法和数理统计法;运动人体科学论文是文献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民族传统体育学论文是调查法、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社会调查方法在所有4个专业中均占据了基础性的地位。本文分析的主要内容正是写作风格、研究方法等,这些内容完全具有跨专业的可比性。另外,比较研究对象的选取首先要服从的是研究主题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而非对象自身“标签化”的属性,那些选取了在“学科性质”上看似“不合适”对象的比较研究在学界并非个案,单从中国期刊网检索的结果看,就有成百上千篇。本文从提升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学位论文质量和培养水平的实际工作角度出发,本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想法,以学术积累相对雄厚、研究方法较为成熟的社会学作为参照,对社会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进行抽样分析,以揭示后者中的问题和不足,这种研究设计有较充分的、合理性依据。

资料搜集方法如下:以中国知网“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为资料来源,检索“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2009—2011年的论文,每年的检索结果按照“下载频次”排序,然后搜集下载频次最高的前100篇论文(下载频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篇论文的受关注程度和影响力,下载频次越高的论文写作模式越有可能在学界流传),3年共搜集300篇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再按照相同方法搜集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300篇,共计搜集600篇硕士学位论文。笔者制定了一份包含30个变量的编码表,在经过反复讨论和试用之后开始正式编码,编码后的信息用SPSS19.0统计软件录入和处理。资料搜集、编码、审核和分析的时间是2012年6月15日—10月15日。在搜集论文中,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来自41家培养单位,社会学论文来自52家培养单位。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指导教师为教授的170篇、副教授的58篇、未标注职称的72篇;社会学论文指导教师为教授的200篇、副教授的61篇、未标注职称的39篇。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平均下载频次是337.92次,社会学论文的平均下载频次是358.31次,t检验显示无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分析

2.1论文篇幅比较就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论文而言,篇幅代表了资料的丰富程度和作者的工作量。一定的篇幅是高质量论文的必要条件。在不考虑装订、排版等细节的情况下,用论文正文(从前言到结尾,不包括摘要、目录、致谢、参考文献以及各种附件)页数代表篇幅大小。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篇幅的平均值是39.72页,而社会学论文是43.56页,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中还发现大量用文献述评和重复琐碎的数据图表“填充”篇幅的现象:有些论文不是从主题出发有针对性地与前人研究对话,而是划分几个小专题,将前人文献(通常是摘要)简单地罗列在文献述评当中,这样就会占据大量篇幅;有些论文提供了数据表后,再附上用相同数据绘出的图,又用文字将有关数据叙述一遍,导致重复。“研究结果与分析”部分应当是论文经验研究资料最为集中的地方,但是有不少体育人文社会学的论文该部分在全文中所占篇幅过少。

2.2研究类型比较若按照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划分研究类型,则300篇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有297篇属于后者,相比之下,社会学论文中只有140篇属于后者(P<0.01)。体育人文社会学过于偏重应用对策研究的倾向十分明显。这一点与学界已有研究结果一致。有研究认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不仅“现状调查”研究过多、缺乏深度分析,而且证明研究多、反驳性研究少,总结研究多、预测研究少。重应用对策、轻基础理论的问题不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常见,在博士学位论文中也不少见,导致“对理论的重视不足”“多学科理论选取无原则”“学科隶属不清”“理论引述不合理”“忽视基本理论假设”“不重视理论概念的界定”“缺乏理论框架”“理论回归不足”“欠缺理论升华能力”等问题。在应用对策研究上的热衷表现了对现实和社会需求的重视,这是值得肯定的;但轻视基础理论研究是不可取的。学位论文研究不同于社会相关部门的课题,后者通常是实用取向的、关注实践操作,而前者必须建立在“学理”的探讨之上,而学理探讨不可能绕开理论“关怀”。200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在规定的学士、硕士、博士3个级别学位的学术水平要求中,“基础理论”都被置于首位,而且随着学位级别的提升,对基础理论掌握的要求也从“较好”提升到“坚实”和“坚实宽广”。如果将学位论文作为考核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依据,应用对策研究则很难体现基础理论掌握情况,特别是体育人文社会学中的很多应用对策研究只不过是调查报告而已,理论基础十分薄弱。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偏好相适应的是论文中对策内容的突出:在300篇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有241篇有着独立的“对策(或建议)”部分,而社会学论文中只有139篇(P<0.01)。许多所谓的“对策或建议”就是“引起重视、加强管理、搞好宣传教育、提升自觉性”等空话、套话,并未经过深思熟虑,更未进行任何实践探索和检验,甚至与论文中研究结果严重脱节。

2.3论文结构比较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最流行的结构由如下几个“标准”模块构成:1)前言(用来导入研究问题,说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等);2)文献综述(用来述评前人相关研究);3)研究对象与方法(用来介绍研究设计和研究过程,有时被硬性地分成“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个独立部分);4)研究结果与分析(用来描述研究的主要发现,并进行一定的分析探讨);5)结论(对研究发现进行概括);6)对策与建议(针对研究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设想和措施,时常和结论并为一个部分);7)声明与致谢(用来向那些对本研究提供帮助的人表示谢意);8)参考文献(有的论文还分成“引用文献”和“参考文献”);9)附件(可能附加一些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访谈记录、数据统计结果和重要文件等)。我们将这种论文结构称为“常规结构”,它明显模仿了自然科学的实验报告等文体,具有格式统一、思路明了等优势;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思维自由、理论创造和文学造诣,消解了学科的“人文”特性。在300篇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有295篇是常规结构,社会学论文中则有247篇是常规结构,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全文阅读

引证分析与评价

摘 要:文章利用《中国引文数据库》,以《中国社会科学》为统计对象,从载文量、作者发文、篇均引文、基金论文比例、作者机构论文比例等方面对《中国社会科学》进行较系统的统计分析,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地位及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中国社会科学》 引文分析 期刊评价

中图分类号: G250.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3)04-0118-06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信息的组织、存贮、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其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1]。科学文献间的引用说明了研究的继承性和对知识信息的利用,反映着科学发展的循序渐进。学术论著之间的引证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揭示出研究活动的继承与发展,显示研究课题甚至学科的发展历程。美国著名情报学家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创立了引文索引系统和引文分析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作为科学文献计量学的主要理论基石,深刻地影响了科学研究成果评价领域。通过对一种期刊引用和被引数据的具体分析,可得到许多有关评价该期刊研究成果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如发现核心作者、核心机构、核心期刊及刊物的学术影响面。引文分析以后的被引用信息作为数据来源,奠定了其客观反馈性基础。论文被引用,说明它包含的信息或知识被人利用了,被引用的多少则可看作是对论文学术价值和水平的测度。对于学术期刊来说,被引用的多寡可以反映刊物论文的总体质量,因此,引文定量分析也给期刊评价一个客观尺度。当然,引文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引文具有不确定性,即作者有时并非将所有参阅过的文献全部列出,出现漏引;有时还会列出未参阅的文献,出现伪引。尽管如此,但它毕竟是客观、科学的国际通用的文献计量评价方法,其客观反馈性和定量分析弥补了人为定性评价的缺陷,成为评价期刊的多种方法中极为重要的评价方法之一。

本文根据统计数据从文献增长、作者学术影响、引文信息、基金资助发文等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对《中国社会科学》的论文及引文进行较详细的研究,评价《中国社会科学》在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及学术影响力。

1 数据来源

《中国引文数据库》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引文检索数据库,是进行引文分析的主要情报源。来源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国图书数据库中的文献和书目,实现了与期刊、图书、论文、报纸的引用文献和被引用文献的链接。本文选取了《中国社会科学》2000~2009年的数据进行各项指标的统计分析,文中部分指标中的数据是通过纸本期刊手工统计的。

2 载文统计

全文阅读

以就业为导向的社会统计学教学方法探讨

摘要:随着高校扩招,人才培养越来越以就业为导向,大数据时代来临,企事业单位越来越重视员工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当前的高校社会统计学教学中还存在着教材的适用性不强,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不明确;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还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有待增强。需要社会统计学课程通过统计思维改进法、统计应用推动法、统计课程革新法来应对以面向社会、面向实践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社会统计;数理统计;社会现象;统计至上主义;PBL

社会统计学作为教育部规定的社会学等文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各高等院校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或者相关文科专业中开设。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和其他应用统计学相比,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特别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学、社会工作等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并不要求他们具有很强的数理分析能力,而更需要他们利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高校扩招使学生的就业压力空前的大,要求学校的办学方向和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主。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和社会调查的日趋成熟,很多用人单位也非常看重应聘者对统计分析和统计软件的掌握程度。

笔者长期担任《社会统计学》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为文科生,数学基础差,课程负担重,如何增强学生利用所学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尤其是走出校园参加工作后学以致用是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一、当前社会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

一本高质量的《社会统计学》教材,既需要像数理统计一样,讲清讲透基础统计学原理和知识,又要明晰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阐释清楚与其他应用统计学的区别。而当前的《社会统计学》主流教材,都存在侧重于其中一方,能够做到两方面兼顾得很好的教材几乎没有。如目前高校使用量较大的教材有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偏重于数理统计的理论推导,蒋萍的《社会统计学》尽管对研究对象有清晰的定位,但是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数理基础。目前的统计学教学中一般采用理论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主要依托教材,对与统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逐一进行介绍,对涉及到的公式和定理进行推导。因此,当前社会统计学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尽快编撰一本如何将统计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社会问题研究或者实践中去的优秀教材。

全文阅读

艺术设计理论对美学的重要意义

【摘 要】本文对艺术设计理论的实践性、多学科性、系统性特征加以描述,说明对美学的变革和建构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论 实践性 多学科性 系统性美学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015-02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范畴,是指“现代工业批量生产的条件下,把产品的功能、使用时的舒适和外观的美有机地、和谐地结合起来的设计。”艺术设计是与大工业的社会基本实践相关联的,艺术设计还借助于现代高科技手段电脑网络系统,设计理论综合了多学科的理论,其中不仅包括一般的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还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理论,在方法论层次上,不仅运用传统的哲学理论,还引进系统科学的最新成果,这一切都使艺术设计理论作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代表了美学发展的方向,对美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艺术设计理论的实践性对美学的意义

艺术设计因为与大工业相联系,使其理论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现代艺术设计的诞生就表现出强烈的干预社会生活的愿望。其最早的理论代表人物英国的艺术理论家、画家、诗人和政论家罗斯金,就密切关注艺术和技术相互作用的伦理方面,从道德主义立场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罗斯金在牛津宣称,在各种艺术领域中,从高级的艺术到低级的艺术(指衣服、器皿、家具等产品的制造),艺术的健康方向首先取决于它在工业中的应用。他认为,工业艺术、日用艺术是艺术大厦的基石,而这些艺术的基础是天赋、美和效用三位一体。罗斯金的这些想法和做法对于美学的发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罗斯金的观点涉及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即美学、艺术和生活三者关系。传统的美学基本上是建立在纯艺术上的,由于在文明社会,社会的分工决定艺术与其他社会实践的距离和艺术家与其他社会成员的角色的不同,就使得传统美学非常强调审美意识的“非功利性”,康德对美学定义集中地反映了这一点,“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或不来对一个对象或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这样一种的对象就是美的。”康德美学的定义在美学史上往往被当作经典而制约着美学的发展,尤其对中国现代美学理论影响更大。西方分析思维的特征决定其思想家相互之间各执行一端相互补充,因此,康德的理论受到后世的不断置疑和否定。而国内理论界由于特定的学术背景,对马克思主义采取形而上学的态度,过分重视德国古代哲学,对康德美学的部分结论过分重视。

艺术设计理论与传统的艺术理论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种理论直接和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相结合。艺术设计理论的核心是明确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强调艺术的功能性特点,完全否认康德美学的“非功利性”原则。美学理论是对审美经验的总结,是对各种艺术理论的概括,但在特定的时期,往往以某一种艺术美类为基础,问题是这样以某一种艺术美类为基础的理论是否与其他艺术门类相矛盾,是否揭示美的本质,有没有普遍意义。从当代文化的角度看,康德美学的理论不仅内部结构不完整,甚至在阐释纯艺术时都不完全适合,更与艺术设计等当代审美经验相矛盾。而以明确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为本质特征的艺术设计理论却能够揭示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历史和逻辑是统一的,事物的本质在历史的过程中展开。

全文阅读

关于《社会统计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理论探讨

摘 要: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分支学科,是用统计学原理研究社会学问题的一门应用课程。本研究从《社会统计学》的课程定位、教学理念及教学目的入手,从宏观上给予《社会统计学》明确的界定,并建构其教学实施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社会统计学》 课程定位 教学理念 教学目的

一、导言

《社会统计学》是社会学专业的分支学科,也是社会学的基础课程之一,是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即用“统计学”为“社会学”服务的一门应用性课程。《社会统计学》可以为社会学专业学生的课题调查和研究提供基础和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可以为学生学好SPSS等统计软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以为社会上的许多行业培养合格的统计人才,扩大社会学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总之,在当今社会,社会统计教育的重要性正在不断凸显。但是,在我国,作为社会学方法课程的《社会统计学》起步较晚,发展尚不成熟,课程体系也不甚完善,因此,《社会统计学》教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性的改革,但作为其理论基础,教学实施的主导思想尤为重要,只有将主导思想进一步明确,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指导教学内容、手段等具体方面的改革。我通过对本课程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总结,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调查、研究,尝试性地完成这项研究,以期为我国的《社会统计学》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启迪。

二、当今《社会统计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的《社会统计学》教育存在着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理论内容“大而全”,不论是各高校的课程大纲还是教材都显示出:《社会统计学》的理论内容普遍偏多、偏难、主次不分。文科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若要求他们在有限的课时内,学大量庞杂、深奥的统计原理,学习会过于吃力,从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和学习质量。有学生说:作为文科生,潜意识中没有“理科自信心”,在学习上,稍微碰上一点难度较高的统计知识,积极性马上就没了,这门课的目标也成了“考试混及格就成”。翻翻几本常用的社会统计学教材也会发现,内容非常全面,无论是社会学学生能用到的还是不能用到的内容都有涉及,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理论如微积分、概率的运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占了一定的比重。教材的针对性还不甚清晰,这在我国的统计教育中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而国外已经比较重视这一问题,北大袁卫教授曾经在论文中说过,“我们翻译的15本国外优秀著作和教材中,绝大多数是为统计学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而编的。而刚刚影印的7本英文原版教材中,也都注明了教材的使用对象。为不同的对象编好不同的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1]。

三、课程定位与教学理念的探讨

不论是授课内容的选择,还是案例教学的实施和实践的开展,其偏离社会及学生自身都需要的一个根本原因在于:许多学校和教师没有真正认清《社会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性质,其学科定位、理念、目的是什么?只有弄明白这一基础性的问题,课程实施具体环节的难题才能迎刃而解。以下我主要将主导思想分解为学科定位、教学理念与教学目三个理论方面来具体分析。

全文阅读

国家审计、审计“免疫系统”论与经济社会系统演化

摘要:国家审计作为经济社会系统的免疫系统,必须能够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系统中的安全隐患,确保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运行。本文以熵定律和耗散结构理论为理论分析工具,并借助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模型,以揭示在国家审计发挥免疫功能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系统更容易形成耗散结构,更容易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国家审计 审计“免疫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

在2007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刘家义审计长首次提出“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的观点。这一观点把经济社会系统比作人体系统,而国家审计则是这个人体系统的子系统——“免疫系统”。

一、耗散结构理论和Brusselator模型

( 一 )耗散结构理论 (1)熵与熵定律。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把“熵”的概念引入到热力学定理中,认为熵是物质系统中能量衰竭程度的量度,并指出对于任何的热力学过程,系统的熵值总趋于增大。后来,玻尔兹曼认为熵可以作为系统无序度的衡量,在一个不与外界发生任何联系的封闭系统中,系统的熵值总趋于增大,而使系统处于混乱和无序的状态,最后走向灭亡,这就是熵定理。(2)耗散结构理论。在热力学中,普利高津按照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开放系统存在着热力学平衡态、衡态和远离平衡态三种状态。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与外部环境不断的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引入负熵流,抑制系统内部的熵增,产生自组织现象,使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自发形成新的有序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作“耗散结构”。耗散结构形成需要四个条件:系统必须是开放的;系统必须远离平衡态;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演化是通过随机涨落来实现的。

( 二 )Brusselator模型的基本形式 “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是普利高津领导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研究发现的,用来研究耗散结构演化和系统自组织行为的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布鲁塞尔器”(Brusselator)模型的基本形式如下:A■x…(1);B+x■y+D…(2);2x+y■3x…(3);x■E(…4);其中,A、B为初始反应物,D,E为反应产物,他们保持不变,x,y为中间组分,他们浓度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考虑逆反应过程,建立求解模型的动力学方程:■=k1A-k2Bx+k3x2y-k4x■=k2Bx-k3x2y…(5);假定其动力学常数为1,且不考虑扩散现象,则(5)式可以转化为:■=A-Bx+x2y-x■=Bx-x2y…(6);另■=0,■=0,则式(6)的定态解为:x0=A,y=■…(7);普利高津发现,只要控制初始反应物A、B的浓度,如果满足条件B>1+A2,就能够使系统失稳,然后向耗散结构过渡。

二、审计“免疫系统”论概述

( 一 )审计“免疫系统”论与国家审计职能的转变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对公众利益直接产生影响的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作为受托方的社会公众,迫切希望政府能够采取措施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但是政府传统的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出现新的公共受托责任——公共受托社会责任。审计伴随着公共受托责任的产生而产生。公共受托社会责任的出现,要求国家审计必须转变观念,从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双重角度提出新的审计理念。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审计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审计本质上是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的理念。这一理念把国家审计看作是经济社会系统的“免疫系统”,通过及时预防、揭示和抵御经济社会系统中存在的各种障碍、矛盾和风险,发挥国家审计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的功能。公共受托责任的转变对国家审计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审计目标从评价政府公共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转变为识别经济社会运行中的各类风险,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审计“免疫系统”论要求审计机关把维护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行作为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国家审计不仅要关注财政安全、金融安全、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安全等传统经济安全问题,还要关注生态环境安全、民生安全等社会安全问题。国家审计系统要在其法定职责范围内及时关注经济社会系统的障碍、矛盾和风险,以此来确定审计工作的具体目标和任务,开展审计工作,维护经济社会系统的安全运行。由此,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把政府审计的职责从经济领域拓展到社会运行领域,国家审计的职能从经济监督拓展为维护经济社会系统安全运行。

全文阅读

诠释统计理论研究的立足点及相关问题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统计理论研究也不断发展。统计理论的研究,既是对当前经济的反映,更是作出重要决策的依据,要重视。本文将从明确统计理论研究的出发点起,对我国的研究现状加以分析和评价,从而正确引导和规划未来的统计理论研究。

关键词:统计理论研究社会现状注意要点

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立足点是什么?笔者个人认为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上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经济发展日趋走向全球化。这样广阔的社会大环境,促进了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良性发展。

一、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社会现状

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优越性在于既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又能有效地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将二者有机地统一。统计工作,是对经济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为经济的管理提供信息参考,这不仅仅直接为各经济主体提供了服务,还为国家宏观调控服务。因此,统计理论的研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方向是科学合理的,依据有以下这样三点:

(一)我国统计理论研究的僵局已经被打破。现在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为我国的统计理论研究指明了方向,以往的那些教条主义、门户之见等等都已经不存在,统计理论的研究环境是好的。

(二)统计理论的研究范畴越来越广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让资源、信息、文化等实现了有效地共享,对统计理论研究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当前国际社会对统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为统计研究提供了许多借鉴。

(三)我国统计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基础。我国统计调查模式、统计核算体系、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统计参与决策能力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我国统计理论研究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全文阅读

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1.1.1数据源本文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为统计源,由于CSSCI收录了体育学10种优秀期刊,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主要优秀论文刊基本载于其中,选择这样的统计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可以以部分窥视全貌。CSSCI的著录数据为我们进行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角度统计分析提供了科学数据。2012年5月,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为提升CSSCI的系统检索、统计功能,研制开发了CSSCI新版平台。本着严谨的研究态度,笔者同时利用CSS-CI新版平台跟旧版平台来整合数据。

1.1.2检索方法通过对中图法分类号的分析,体育人文社会学内容分别属于中图类号G811.4、G812.4、G807、G812.7、G812.9、G89、G80-05,应该说,这些类号包含了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全部内容。但由于在论文的分类著录中有可能将一些交叉于体育人文社会学和其他学科的论文划分在体育人文社会学类所属上述分类以外,所以,我们又选取了与体育人文社会学密切相关的几个重点关键词:体育社会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大众体育、体育文化、体育消费、体育休闲、体育经济,以这几个关键词和上述的分类号同时检索,合并后去除重复者,得到最后的统计数据。

1.1.3数据处理我们编制了程序,以检索命中记录的ID号作为唯一标识,将重复命中者剔除。然后,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分别从体育人文社会学论文的刊载期刊类型、发文和引文概况、论文类型等方面对检出文献作统计,其中将论文刊载的期刊类型分为体育学期刊和非体育学期刊,分别统计体育人文社会学文章刊载在这两个类型期刊上的历年数量。为了分析其发文和引文概况,将历年的文献总量、引文总量进行统计,并把文献分为有引文文章和无引文文章来分别统计其数量。而论文类型则是根据源数据给出的类型来进行分类统计,分为研究论文、综述、评论、传记资料、报告、译文、其他等7种。

1.2研究方法

本文以体育人文社会学领域产出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的研究方法为文献计量法、比较分析法。文献计量法是从数量角度出发,利用数学、统计学工具揭示文献信息的数量关系、分布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本研究主要利用EXCEL作为统计工具,从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发文和引文概况、论文类型、及刊载期刊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研究,并使用折线图来生动展示统计结果。此外,还通过与体育学其他学科作横向对比来说明体育人文学研究的优势与不足。

2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概况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