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比较分析北京、上海、长沙地区大学生社会创业环境状况,通过问卷法共调查265名被试。结果表明:第一,北京、上海
>> 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社会环境问卷调查分析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创业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美、中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比较分析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创业环境关系比较研究 河南省大学生创业环境实证分析 环境制约下的大学生创业模式分析 校园经济下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分析 大学生创业环境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大学生创业分析 国内外大学生创业的社会支持比较研究 浅析大学生创业的环境 浅析大学生创业环境 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业环境优化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环境研究 大学生创业环境影响要素 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环境调查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05-24.
[4]Gartner w.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thephenomenon of new Venture cre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rit Review,1985:695-705.
[5]Gnyawali,D.R.,Fogel,D.S.,Environments for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4):43-62.
[6]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中国创业活动评述――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J].中国人才,2003(8):4-6.
[7]张玉利,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J].经济界,2004(3):29-34.
[9]胡逢全.数据处理中常用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及重要概念[J].辐射防护通讯,1996(1):35-54.
[10][美]Arthur C.Brooks.社会创业:创造社会价值的现代方法[M].李华晶,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48.
【摘 要】 随着Web2.0时代的到来,社会性软件在个人学习环境的构建方面作用凸显。文章通过文献调研法和类比分析法,首先介绍了个人学习环境定义演变及特征,其次探讨了PLE的构建与社会性软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个人学习经验构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个人学习环境,最后通过使用体验分类简析了几种常用的社会性软件的功能特性并给出社会性软件应用于个人学习过程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个人学习环境;社会性软件;非正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 G4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9—0070—05
前 言
随着Web2.0 和社会性软件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人类的影响无处不在。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在哪里,只要有互联网,都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学习新知。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可以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Stanley Milgram的六度分隔理论),甚至可以坐在家里学习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名校的课程(公开课程)。在线学习像人类一样不断地进化,因此,个人学习环境(Personal Learning Environments,简称PLE)出现了。
个人学习环境诞生在Web2.0 时代,它与社会性软件是密不可分的。个人学习环境是一个倾向于网络化的学习环境,学习工具和环境都是基于Internet的。在当下的网络时代,对于学习者来说,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多种网络工具集成的学环境,只有构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小环境,合理地把一些社会性软件整合到个人学习环境中,才能有效地促进自己的知识建构。个人学习环境代表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定制,是非正式学习的一种潮流。
一、个人学习环境的概述
个人学习环境即是个性化学习环境,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01年由Olivier和Liber提出。[1]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使得个人学习环境逐渐成为时代的需要。然而,关于个人学习环境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的是FitzGerald 给出的定义:个人学习环境是自由收集和、基于网络工具,通常以 Blog 为中心,使用RSS阅读器和简单的HTML 组成自我引导学习方式的集合。[2]
【摘要】建筑的产生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象征,设计者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环境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更富有文化性。着手分析研究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可以有效了解我国建筑文化与社会环境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本文主要探讨在我国传统和现代进程中,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关系,提出笔者的思考和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装饰;社会文化;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8544(2015)07-0149-0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时候建筑装饰设计就应运而生。建筑的产生是人类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象征,设计者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往往会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环境来进行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建筑更富有文化性[1]。建筑是人类发展与劳动的主要产物之一,所以也是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怎么去了解富有我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装饰本质和所具有的内涵,达到人类对生存环境的全面、多元的要求,给我国建筑装饰带来现代化气息以及多彩的生命气息,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问题。本文探讨研究了在我国传统和现代进程中,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间的关系。
1我国传统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在我国当代建筑装饰设计中,人们更愿意从可以给人视觉享受的方面去进行理解,但仔细了解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的整个发展历程,建筑装饰设计的产生以及促进发展的因素气质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么单一,它的产生是我国古代人们最求物质生活与丰富精神文化的综合性结果。人们在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总习惯于将建筑外观的美好依附在建筑功能或者人类文化观念的铸成中[2]。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外观的美好总是依托于建筑的其他方面。除去建筑物的实用功能,建筑装饰设计的所有表达美的方式都富含有独特的意义和内涵。建筑装饰设计表达美的形式主要包含有:古代传统巫术思想的形体化、美好愿望的寄托体、人们社会地位的象征等,由于受到这些不同层次文化环境的熏陶,才形成了我国建筑装饰特有的传统美学特征和建造设计的原则[3]。由于受到我国不同时代的文化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文化特色的影响,传统建筑装饰的外观设计与美学表现形式及内容有这丰富多彩的变化以及表现效果。虽然建筑装饰设计的风格多变,但都遵从同一个设计理念,就是与当时当地独特的文化环境相融合。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过程中普遍用到象征的手法,这样就会使得建筑文化艺术可以在伦理和政治中发挥出作用。所以,建筑装饰设计也可以体现出那个时期的社会观念,社会观念影响建筑装饰的设计,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想法和观点都看以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得到表达,建筑装饰设计是当时社会文化环境的象征者。在我国古代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将社会等级观念以及相应的民间习俗融入建筑装饰设计中,建筑装饰以象征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最后形成了建筑装饰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体制。
2我国现代建筑装饰与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
建筑装饰设计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设计方式,这样只能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所以必须有所进步与创新。建筑装饰设计为整个建筑工程增添了人文艺术性,可是优秀的艺术是不能重复的,建筑装饰设计中的模仿借鉴行为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去了自身的个性与特色,也就失去了建筑设计艺术本质的意义,而对于建筑装饰设计中的社会文化环境也是这样。实际情况是,很多建筑装饰设计者认为传统社会文化环境是一成不变的,而自愿献身于这一成不变的死水中。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装饰设计者不能总是习惯于走前人所开创的蹊径,而应该在设计过程中勇于创新与冒险。通过研究分析传统社会文化环境,我们能够与古代设计者们进行精神文化的交流,同时也能从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中了解到古代社会文化环境丰富多彩的内容与内涵,现代建筑装饰设计者也可以从中获得设计灵感[4]。我国传统的建筑装饰设计并不是所有的都是具有学习价值的,我们应该取其中的精华进行学习与传承,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不能完全流传但也不可能全部流失,它的发展过程就是现代设计者合理进行扬弃的过程。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建筑工程所用的建筑技术和施工材料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社会观念和相应的情趣也发生了变化,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如果我们还是按照传统文化环境来进行现代化的建筑装饰设计,最终将会致使我国建筑装饰与时展格格不入,形成闭关自守的局面,更不用说设计创新与文化特色了[5]。虽然我国建筑装饰具有精细的工艺,适用性以及能够包含深远蕴意,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无休止的模仿与生硬的套用,只会让人感觉到与时展显得格格不入。优秀的建筑装饰设计可以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建筑装饰设计中要掌握特有的规律,现代生活特点,让建筑装饰设计与现代化相融合,这样才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能够被社会所用。比如,古代人们为了最求安静恬淡的生活而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寻求“幽幽南山”的意境,而现代化人们由于快节奏的生活规律,明显不能适应古代人们诗情画意的心态,可是我们能够在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中追寻一种简约的生活氛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传统建筑装饰设计体系显然不符合现代化的设计要求,但是如果将这一体系进行分解,某一元素和结构可以或许已经与现代建筑装饰设计相融合。传统设计中的视觉形象以及我国传统思想观念都可能融入到我国现代化设计中。从整个建筑装饰设计历程上来看,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与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状况,社会体制以及所追求的精神都有关系,而这一文化环境可以在建筑装饰设计中得到展现。我国传统的社会环境已经被现代化社会所代替,所以,我们的建筑装饰设计需要发展,而促进发展的因素之一就是创新,为了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就需要建筑装饰设计者设计出符合现代化社会文化环境的新建筑装饰。
摘 要:青少年期是童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是青少年个体确立同一性以及产生同一性混乱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在该阶段生理和心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成功度过该阶段受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不同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等对青少年心理有重要的影响,必须优化以上四项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关键词:社会环境;青少年心理;群体社会化;同一性混乱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6-0087-03
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和过渡期,青少年在生理和心理上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生理的成熟使青少年在心理上产生成人感,渴望变换社会角色;另一方面,他们的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并不协调,由此,面临着同一性的确立和同一性混乱的矛盾。如何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社会环境,因此,本文将详细探讨不同社会环境如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同伴群体环境等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另一方面试图探讨如何优化社会环境以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正面的影响。
一、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环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环境是人们周围的客观世界和影响个人发展的一切条件,包括个人身体之外的客观现实,也包括身体内部的运动与变化[1]。车文博认为,从发生作用先后来看,环境可分为生前环境和生后环境;从发生部位来看,环境可分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从外部环境的性质来看,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我们身体和心理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但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从来没有一个公认的特定的定义,不同的学科对社会环境有着不同的定义。在心理学上,宏观上将社会环境定义为整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认为社会环境对于个体来说是纯粹客观的,不同的个体均处于同样的社会环境之中。按要素性质可将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生物社会环境以及心理社会环境;按功能可将社会环境分为聚落环境、工业环境、农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医疗休养环境。也有人认为社会环境包含五大子系统,即自然系统、人口系统、文化教育系统、经济政法系统以及社会风尚和社会方式系统[3]。由于社会环境的分类繁多,对社会环境的不同分类也是基于不同的学科基础和研究对象,故分析其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需选定一个特定的分类,这个分类要概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的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同的社会环境对青少年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对这些社会环境进行概括,可概括为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生活环境以及同伴群体环境四大类,全文将围绕这四类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展开分析。
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影响
一、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现象与社会转移型环境问题
近年来发生的多起环境案件,如云南的盗伐并出口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珍稀树种红豆杉案、国外有害废物屡次非法进入我国港口案、城市污染工业向农村和落后地区转移案等,都反复表明在我国存在着日益严重但却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现象。环境问题的社会转移,是指在经济不平等条件下,以抢占资源和转移污染为真实目的的贸易或投资行为所导致的环境问题的输出或空间转移现象,其中的“贸易或投资行为”,既包括国际领域的贸易和投资行为,也包括国内地区间发生的贸易与经济投资行为。日益增多的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现象逐渐导致一类新型环境问题,即社会转移型环境问题的产生。
社会转移型环境问题与非社会转移型环境问题,即单纯由于人类科学认识能力的局限或生产技术落后而引发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冲突,具有直接的对比意义。目前国内外关于环境法原则与制度的研究更多是以后者为对象的,而对明显具有“恶意”因素的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现象缺乏甄别和专门化研究。这种问题的“混同”不仅反映了环境法理论研究的疏漏,而且构成了实践中大量权利隐性受害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本文以权利的视角对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现象进行分析,尝试建构有助于预防和规制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的法律制度。
二、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现象中的权利隐性受害
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的实质是将一种“利益”或者风险在相关主体之间进行强制性分配。但这里所讲的“强制”,在行为外观上通常以招商引资、自由协商和缔约为内容,不具有强制的表象,但从利益交换的过程来看,由于利益的多样性和利益主体的多元性并没有完全反映在上述过程中,所以,对于非参与方而言,利益的损害,尤其是某些非经济性利益的剥夺构成了一种实质上的强制。尽管经济学上的外部性理论已对环境问题的产生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克服外部不经济性的种种对策。但从法学的观点来看,权利是法学最为重要的分析单元,而公正是权利的道德基础。如果换以权利的视角对环境问题的社会转移现象进行反思,不难发现环境问题社会转移过程中普遍存在权利隐性受害现象。
首先,权利体系的现实与应然之间的时间差距是导致在环境问题社会转移过程中发生权利隐性受害的关键因素。根据权利体系的发展史,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内容一直伴随着人类需求水平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丰富和深化,而法律对利益关系的确认和调整却在时间上存在滞后性。例如,现行法律并没有对有关基因的提取和使用行为,做出有利于基因资源丰富地区居民利益的相关规定,而另一方面,生物多样性的工具性价值和其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正日益被社会所了解,这就使得于未来的某个时间创设一种基于属地原则的基因权利成为可能;又如,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国或各地区在环境标准和环境管制方面存在许多具体差异,在这种情况下,法定权利状况也在客观上妨碍了人们提出相关的利益主张,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一些曾被视为奢求的主张渐渐会转化为法律的基本保障。所以权利的空白和权利保障范围在地域上的落差为环境问题社会转移提供了条件,从而使得具有明显恶意因素的资源强占和污染输出行为,以各种形式合法性掩盖其加害行为的实质,造成权利的隐性受害。
其次,在环境问题社会转移过程中,缺乏权利的自觉和必要的救济手段往往也促成了权利的隐性受害。与普通的环境侵权行为不同,导致环境问题社会转移的一些投资和贸易行为,因取得合法形式而具有更加隐蔽的特点,加之特定时期社会舆论的烘托,使受害主体往往难以察觉到加害的存在;即便能够意识到侵害的发生,但往往在强调利益衡量和忍受限度的环境政策和社会背景下,淡化或放弃了自己对环境利益的主张;此外环境诉讼的操作难度也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权利主体对相关权利的诉求。因此在法定权利体系内,处于休眠状态的权利也是权利隐性受害的一个主要原因。
最后,在环境问题社会转移过程中,造成权利隐性受害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更广泛的受害主体实际上是接受转移方的未来世代。所以一些资源的强占和污染的输出行为,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以侵害接受方环境权的方式,损害了接受方的发展权。在主体不在场的情况下,利益的格局已经被强行调整,对于未来世代而言,这无疑构成了一种权利的隐性受害。
(浙江省测绘大队 浙江)
摘要: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土地合理科学地规划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从目前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类型出发,分析土地规划对城乡区域环境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土地规划;社社会环境问题;影响;措施
我国是一个资源少、人口多的发展中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又是农业发展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土地规划不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也占有很大比重。土地是环境的一部分,与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土地得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有着重大的作用;但同时如果土地得不到合理充分的利用,也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影响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土地规划不科学合理造成的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的土地规划理论起步晚、基础薄弱,导致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土地主要分为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城乡居民点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生态用地等,而不科学合理地规划土地,会给社会环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剧人与自然的矛盾。
1、 制约农业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随着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蒸蒸日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下降,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增多。农业的基础地位一直薄弱,加之越来越多的土地规划不合理导致农业环境问题也逐渐突显。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的大幅增长,致使农业用地减少,农用地大量流失。农村大量人员进城务工,使大量土地荒废,土地遭到严重的浪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不仅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更长远的影响是致使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最终导致城乡差异更加扩大,“三农“问题更加严峻。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478.4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10-1248-03
【关键词】 精神卫生;社会环境;对比研究;学生;农村人口
世界卫生组织对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的定义为:在校园文化及学校组织结构的影响下,能够对学生未来健康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的校内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1]。因此,健康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应该能创造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关怀、信任和友好的环境,能够形成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使每个学生的个人优势或特长都得到充分发挥。
学校是儿童青少年的主要生活环境,是接受教育、掌握生活及工作技能的主要场所,积极的学校心理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行为,促进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本研究旨在了解农村中小学校心理社会环境现况,为制定措施改善农村中小学心理社会环境提供科学有效的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0年在陕西省榆林和佳县地区的4所农村小学和4所农村中学选取小学三~六年级及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小学人数较少,全年级学生均参与调查,初一、初二每年级选取2个班参与调查。共发放问卷1 081份,收回有效问卷1 035份,有效率95.7%,其中小学生353人,占34.1%,初中生682人,占65.9%。年龄为8~17岁,平均年龄为12.7岁。
摘 要:社会组织作为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公益性和自治性的民间社团组织。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北京市社会组织依托于公民参与意识提高、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政府与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信息技术发展、经济发展等外部环境,取得显著的成绩。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挑战:法规体系尚未健全、政府和社会经济性支持不足、信息技术给社会组织管理带来难题等等。这就需要分类指导各类社会组织发展、建立有效的监管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以此来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组织;外部环境;公众参与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社会组织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目前,北京市社会组织已遍布城乡,涉及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其作用、社会地位、影响范围都不断提升。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北京市社会组织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具有政策环境、人才等优势。本文将对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所依赖的外部环境进行详细分析,为国内其他城市的社会组织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借鉴。为社会组织、社会建设领域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从而进一步推动公民社会、民主参与等相关领域的发展。
二、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的外部条件
(一)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
1、城镇化水平推动公民参与意识的提高
根据统计资料,北京城镇化水平相比国内其他城市要高得多,达到83.62%,按照学术上的观点,北京已经达到国际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城镇化有利于城乡之间的要素流动,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格局。城镇化正在改变中国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拓展社会组织发展根基和发展空间。[1]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推动着公民社会的群众基础和公民意识的提高。
[论文关键词]经营管理 诚信 建设 建议
[论文摘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思路:政府要在诚信建设中起带头作用;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与个人征信体系;加强法制建设、严厉打击社会诚信缺失行为;建立、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加强“重合同,守信用”为主要内容的诚信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本文就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现象,结合从事银行业日常监管的理论与实践,对如何加快福建省社会诚信环境建设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法制经济,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是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金融正常运行的根基。社会诚信,是一个地方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社会诚信混乱,不仅败坏社会风气,扭曲经济关系,增加交易成本,而且扰乱了金融秩序,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严重阻碍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一、当前社会诚信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拖欠货款、合同欺作、虚报注册资本、生产、加工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食品,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搞虚假报表、偷税漏税等问题也时有发生,失信行为屡禁不止,使得诚信成为社会稀缺的“资源”。诚信环境差,危害大,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据我省某市建设部门统计,该市施工企业累计被拖欠工程款高达24亿元,造成许多施工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此现状不改变,不仅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生产经营,而且增加交易成本,给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往蒙上阴影,造成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更严重的是败坏了社会风气,长此发展必然导致社会诚信危机,影响和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在税收方面,有的别有用心的人为了钻国家税收的空子。有的人搞到国外“绿卡”后“打道回府”,连自已的祖宗都忘记了,张口闭口“我们外国人”,用点小利搞所谓的“赞助”、“捐助”,骗取信任和荣誉,偷税漏税;有的中介机构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办法,设圈套钻国家法律的空子,在协议书上有意遗漏重要事项,骗了钱财后旧的公司不办理年检,摇身一变又成了另一家新的中介机构,使善良的百姓投诉无门。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日前抽样调查表明,有六成以上的企业家认为在商务交往中要小心提防,有九成的各类企业发生过合同纠纷,其中有10%以上的企业合同纠纷在10起以上,诚信问题已严重阻碍了商务经济活动的开展。
(三)企业与个人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和违约施欠贷款履禁不止近儿年来社会诚信的缺失,借款人缺乏还款意愿,诚信道德水平低下,导致银行贷款出现不良,信贷员产生“惧贷”心理,企业资金有效需求不足,一方面导致金融机构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类的不良贷款大量出现,严重挫伤了银行业贷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使得那些善良的担保企业和个人蒙受巨大损失,对其它企业或个人担保贷款担保要负连带责任故而望而却步。社会诚信缺失,影响了银行与企业、银行与政府的关系,挤压了银行和企业的发展空间,恶化了经济、金融的运行环境
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的主要成因
一、问题的提出
2015年1月1日,新《环境保护法》实施。随后柴静自费所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于2015年2月28日在网络上线,引发了国人对雾霾甚至环境保护的深切关注。这两件环保史上的大事件聚焦对国内企业基于环保义务的整改。企业环境责任亦成为媒体学者热烈讨论的话题。企业社会责任(CSR)理念为现代化的公司法理念之一。企业环境责任属于CSR的一部分。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可避免地被吸纳进跨国公司一体化的国际战略体系,各种环境问题也纷至沓来。以在华IT行业为例,2010年至今对该行业重金属污染的调查报告中,众多知名跨国公司如,日本的松下、三洋、日立、索尼、佳能公司,美国Intel、苹果、Motorola公司,新加坡电信,韩国三星,欧洲诺基亚公司等均涉入其中;服装行业中,阿玛尼、梅西百货、CK、家乐福、迪士尼等世界知名品牌在中国的纺织原料供应商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跨国公司在其经营历史和现实中突出表现为“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对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的考察,国内外学者一般从两个角度进行考察。一是传统视角,在环境法和国际法的学科范围内分析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此种视角下的研究成功较为充分;二是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将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笔者较为赞同后种视角,但同时必须立足于国际法的视角来进行论述,因为跨国公司较一般环境责任有着诸多特殊之处。
二、跨国公司环境责任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环境责任内涵
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主要集中于人权、劳工和环境责任三个部分。企业环境责任作为是CSR子系统和组成部分,体现了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是基于公众的强烈要求、政府的大力倡导和企业追求可持续发展等各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到达这个发展阶段,公司开始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去考虑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要求,秉承公平、诚信和正义等价值观和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环境责任在具体内涵上也应当是包含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任意责任四个层次,这是解决了企业环境责任“是什么”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环境责任可分为经济、法律、道德和美德责任。因此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亦可以分为相应的四个层次。1.跨国企业环境经济责任。在利益关系者视域下,强调企业的经济责任就是强调企业对股东的责任。虽然企业的社会环境责任的强调,在直观上常常与企业的盈利活动相背离,但二者并非总是对立,也有一定的统一性。德国最著名的跨国企业之一西门子集团已转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绿色技术供应商,目前该企业建造的风力发电厂数量超过了燃煤电厂,咨询公司预计2025年环保技术和资源效能的全球市场将会翻番,2020年德国绿色技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达到14%。2.跨国企业环境法律责任。经合组织主导制定的《跨国公司准则》在第五章环境部分明确规定了环境法律责任:企业应当在它的业务所在国家的法律、规定和行政惯例框架内,并在考虑到相关的国际协定、原则、目标及标准的情况下适当考虑保护环境、公共健康和安全的需求。跨国公司在海外投资,就需要遵守东道国的法律。企业的环境损害具有影响范围广、因果关系复杂、非经济损失难以评估以及影响的长期性等特点,决定了环境保护必须贯彻预防为主原则,不能计算“效率”问题。3.跨国企业环境道德责任。环境道德责任是从经济伦理和环境伦理的层面考察企业的环境责任。跨国公司的道德问题则尤为复杂,因为跨国公司无可避免地面临“求助于谁的伦理”的问题,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环境问题成为最普遍的道德问题之一。尤其是在跨国公司的海外投资活动中,当东道国的环境立法和环境标准较之其母国更加宽松时,道德问题便凸显出来。4.跨国企业环境美德责任。美德是对道德的卓越追求,环境美德责任超越环境道德责任之上,体现出高于道德要求而主动采取的对环境有利的各种措施。OECD《国际投资与跨国企业宣言》提出“鼓励跨国企业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均是环境美德责任的表达。
(二)跨国公司环境责任的承担模式及障碍
1.在东道国提讼——“揭开公司面纱”理论的适用。关于跨国母公司与其子公司的环境责任承担的冲突与矛盾,一般有三种理论。第一种是传统的有限责任原则,认为跨国公司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是各自独立的法律实体,根据各国公司法上的法人有限责任原则,在公司内部关系上,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而公司则以全部资产承担责任。第二种是整体责任说,将母公司与子公司看成一个企业实体来承担责任。2.在母国提讼。美国针对外国被害人向国内的跨国公司提起的人权诉讼、环境责任承担的诉讼作出的相关规定,主要集中在1789年制定的《外国人侵权赔偿法》以及不方便法院原则。前者在Filartigav.Pena-Irala一案中得到重新复苏,巡回法院的这一判决使个人也可以根据《外国人侵权赔偿法》提起人权诉讼。“不方便法院原则”作为美国法院拒绝接受外国受害人的人权诉讼,但Jotav.Texaco,Inc.案中上诉法院了原审认定的以“不方便法院原则”而作出的美国法院无管辖权的认定。英国Cape公司案(原告主张由于Cape公司在南非石棉开采,使得当地环境及工人工作环境恶化,这种恶化使他们患有石棉病)中,法官们以“关键决策地”和“不方便法院原则”认为英国法院拥有管辖权。3.跨国公司承担环境责任的障碍。东道国基于其国家原则,对跨国公司驻东道国的子公司及其经济活动拥有属地管辖权。后者表现在跨国公司的一种奇怪环境责任现象上:即母子公司间是内部经济一体化的,子公司在经济上并非真正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但母公司作为指挥者和核心策划机构给子公司造成环境责任时,却要由子公司这一独立的法人主体独立承担。
三、跨国公司环境行为的规制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