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保险管理

社会保险管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社会保险保障管理意见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实现省委七届三次全会提出的经过两三年努力,使全省城乡居民低保水平、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现就进一步提高我省社保对象保障水平提出如下意见。

一、分类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各地要从今年10月1日起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参照*年激励性财政体制地区分类情况,将各市、县(市、区)分为三类地区,即困难地区、一般地区和较好地区,分别确定城乡居民指导性保障标准(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标准附后),各市、县(市、区)要认真落实。同时,要严格按照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适当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有关问题的通知》(冀民〔*〕90号)和《关于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有关资金问题的通知》(冀财社〔*〕74号)的有关要求足额落实地方配套资金。

二、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从*年开始,全国连续三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各地要督促各类企业严格执行《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企业职工收入的意见》(冀政〔*〕60号),提高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带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提高。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基金征缴力度,增加基金收入,以满足养老金调标需要,为提高养老金标准提供资金保障。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逐年调整我省养老保险发放标准,使我省养老保险待遇继续保持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水准。

三、适时调整我省失业保险待遇。省劳动保障厅要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密切关注全国失业人员标准调整情况,根据我省物价指数、最低工资调整情况,及时研究确定失业保险金标准的具体水平,确保我省失业保险待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切实保障供养对象正常生活。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建立稳定的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筹集渠道。省级通过专项分配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落实资金。财政困难县要从省级给予的以上两项转移支付资金中严格按照省规定标准落实对五保人员的生活保障资金。财力较好的县(市、区)除了从省给予的以上两项转移支付中落实保障资金外,还要通过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确保行政区域内五保人员生活保障标准不低于当地群众平均生活水平。县级保障有困难时,所在设区市要帮助解决。通过各级努力,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将分散供养对象年人均最低保障水平提高到1300元,使全省五保供养对象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要大力推进五保人员集中供养工作,2009年底集中供养率达到50%。

五、保障重点优抚对象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生活水平。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规定,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及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足额落实优抚配套资金,切实保证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标准。

六、建立社保对象保障水平定期调整制度。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物价指数等因素,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适时调整社保对象保障水平,确保我省社保对象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协调。

全文阅读

试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

1管理较为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

政出多门、管理分散是我国社会保险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在以往的社会保险管理过程中,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管理部门都按照自己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进行管理,不同性质的社会保险的管理体制也是纷繁复杂,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管理体制,个管理主体间相互掣肘的实际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没有对有关的社会保险政策和社会保险项目进行必要的、仔细的梳理,仍处于混乱状态中,不便于进行统一管理。

2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在以往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中,没有对其关键作用的监督机制进行建设,及时有少部分的监督系统存在,但也没能真正的起到监督作用。监督是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监督机制的缺乏,就会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的掌握社会保险的实施现状,影响管理部门及时的采取管理措施,从而导致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得不到明显的成效,很难帮助人民解决实际问题。

3.对社会会保险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和建设的建议

3.1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方面的法制建设

法律的明文规定往往是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一种最有效的强制性保障,加强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商讨和成立一些与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款,使其成为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共同约束,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有效性。当然,相关法律在对社会保险管理体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以后,有关法律部门和管理部门还应该做好一些后续工作,即做好法律的宣传普及工作,这是法制化建设的关键步骤。只有做好了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法制宣传工作,让参与保险的所有人都明确了解法律对社会保险的管理规定,在发展社会保险的过程中才能严格遵守,实现社会保险管理体制的法律意义。

3.2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进行集中管理

全文阅读

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论文

一、社会医疗保险概述

社会医疗保险从设立到推广,再到不断深化,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生命安全,提高我国医疗体系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显著实绩。然而毫不晦涩地说,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以来逐渐表现出多方面的局限和不足。首先,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者的身份由多个主体共同承担,造成管理工作的过于复杂和人力、物力的严重浪费。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扮演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者角色的有关部门包含了民政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等。其次,社会医疗保险管理者数量过多,加之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内容很难做到泾渭分明式的严格划分,所以,造成工作内容与管理者之间角色的冲突和信息的难以及时送达。最后,传统社会医疗保险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各个险种之间为了争夺更大的客户资源,完成既定的参保率,而放松关键的审核环节,造成重复享受医疗保险的情况发生,并导致医疗保险资源的分配不公和严重浪费。

二、新时期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模式的有益尝试

1.精简管理部门,实行权力集中的管理模式

为了避免由于社会医疗保险的管理层过于庞大而导致的医疗保险信息不对称,医疗保险资源浪费以及重复获取医疗保险补助等弊端的出现,新时期以来,我国改革了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级别的社会医疗保险区域,指定相应级别的卫生局或者其他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部门。伴随着这种管理权力的集中,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在险种上也实现了集中,将原先分散在不同管理部门之下的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归拢,统一安排在卫生局及其他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管辖范围之中。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及困难群体医疗救助是险种合一工作中的绝对主体性部分。通过这种权力集中的方式,实现了对社会医疗保险管理机构的“瘦身”。强化了对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整体性和宏观性,实现了对社会医疗保险资源的科学分配和结构的不断优化。

2.委托管理的管理模式

在进行简化管理部门,实行权利集中的过程中,各级卫生局以及其他卫生行政机关的角色往往面临着难以避免的尴尬和矛盾。作为我国医疗体系和行业的主要负责部门,其需要考虑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和繁荣,对医疗服务体系的水平和营收等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积极的促进。但由于其同时肩负社会医疗保险管理重任,为了保障公民获得切实的医疗保险服务,必须对医院的医疗服务收费水平进行全程监督和考核。为了避免这种角色的矛盾和冲突影响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实行了委托管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从当前较为成功的试点地区管理经验来看,这种委托管理模式的实行是通过签订保险合同、委托合同、医疗基金管理等方式来实现的。

3.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因素管理

全文阅读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思考

一、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

(一)从法律层面上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如果过多的使用行政干预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会丧失监管的规范性和权威性,弱化监管力度。因此必须建立操作性强、权威性强的监管法律法规。因此,要从法律层面上保障社会保险监管,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二)强化内部监控,对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进行完善要实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就必须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进行完善。因此我国必须对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基金和养老基金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完善。首先,要做到收支分离、各负其责。其次,要实行社会保险基金的专户管理,要设立社会保险基金财政的专户,并对用款计划进行审核。

(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中介服务制度和精算制度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险基金的精算制度,将社会保险基金维系在一个合理的规模,同时也能够保证社会保险基金合理的流动性、效益性和安全性。精算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微观监督价值,因此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的中介服务制度和精算制度。

(四)拓宽监督渠道,对社会监督制度进行完善为了减少和杜绝社会保险基金的流失,做好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必须发挥社会舆论、企业团体和工会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批评监督权,并且将批评监督权赋予广大的参保劳动者。当前我国的社会监督机构没有发挥出有效的监督功能,因此必须首先在法律层面上保障社会团体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经办机构享有批评监督权。而且还要具体的规定社会团体参与监督的途径和方式。其次还要规定参保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对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和征缴也享有控告、检举、批评、调查、查询的权利。与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银行业务的协作

通过对社会保险性质进行分析,政策性金融和社会保险基金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应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与银行业务的协作。

(一)政策性银行与社会保险有着相同的性质社会保险和政策银行都是由国家发起的,其基础是国家信用。社会保险和政策性银行都由财政来负担无偿拨付资金的责任,社会保险的资本金是由国家定期补充的。政府对财政赤字进行弥补的,首选对象就是社会保险基金,国家可以通过预算拨款、税收优惠的方式来复负担社会保险。企业的社会保险费用纳入成本之中,在税收方面对其进行减免。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探究

【摘要】

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逐渐提升了人们精神层面的追求,人们对于企业待遇的看法已经不仅仅是薪资那么简单,社会保险作为一项人们注重的福利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凸显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也体现着社会保险事业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当前社会保险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长期的职业发展问题,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深远。社会保险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问题,不仅是影响企业员工工作主观能动新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

社会保险;企业发展;保险管理;企业管理

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的管理与广大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内容,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不仅仅要对企业员工的切身想法了解清楚,更要从企业自身着手,做好社会保险的档案管理工作,社会保险档案的完整与否,关系着企业内部管理的完善性。不断的深化企业的社会保险改革问题,逐渐扩大社会保险的企业员工覆盖面,也是未来新形势下社会保险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科学化、规划化的企业社会保险档案管理是未来企业内部管理的重要基础。

1、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增强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度

企业的未来发展离不开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助推力,员工作为企业的主要发展动力,是企业运行的载体,能够让员工自身感受到企业为他们的切身利益所做出的工作,是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认同感的重要基础。社会保险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企业重要作用,关系着员工的切身利益,只有照顾好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福利,员工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切实的完成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目标,做好企业保险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得员工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认同感提升,更重要的也能够提升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

全文阅读

浅谈社会保险档案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保险业务覆盖面日益扩大,参保人数不断增多,社会保险档案的数量也日益增加,社保单位承担的管理职责加重。文中深入分析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介绍开展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要点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改善对策,以期为做好社保档案工作提供相应的指导。

【关键词】社会保险 档案 管理 工作 重要性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工作与社会和谐密切相关,是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

社保机构如何更好地开展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成为其重点关注的内容和任务。本文从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入手,分析社保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做好社会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社会保险档案是指根据参与社会保险业务的个人或企业参保及缴费情况建立档案,做好详细的记录,是日后参保人员享受相关待遇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保险制度的日益完善,保险范围和参保数量不断增多,档案管理变得更加重要。

(一)加强社保档案管理工作能推动社会保险改革

目前,随着社保改革工作的日益深入,单位人必然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保险机构不仅要担负起社会保障的职责,也要承担对离休人员的社会服务和管理职能。因此,社会保险属于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如果缺少完整、准确的个人信息资料,即缺乏有序的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社会保险机构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成效,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社会保险改革步伐。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浅析

1企业在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保险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组成,更是对于企业人才流失的保障,如何实行以及如何成功实施实实在在地关系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虽然现在国家对社会保险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及相关法律,但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以及社会保险的复杂程度,所以就目前来说,社会保险的实施还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1.1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社会保险越来越重视,所以政府为促进社会保险的发展先后制定出多个战略措施。但是每个企业对于社会保险的管理机制不同,政府不能因材施教,企业不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所以社会保险管理的各种问题也就随之而出了。一个企业的组成人员不是单一的,企业人员分布广,年龄差距大,导致退休人员数量的不统一,区域跨度大,很多死亡后的退休人员不能及时上报企业,并且仍在继续享受社会保险应有的福利,这样不仅对社会保险基金造成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对社会保险的顺利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所以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是社会保险的首要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1.2社会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匮乏

资金促进了社会保险的发展,相关的社会保险服务却不够。这就好比一个班级有了班主任,却没有其他老师的辅助,学生们的内在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是说社会保险不是单单只依靠资金就能取得全面的完善,还需要配套的相关机构进行内外辅助,才能让社会保险更好的实施和发展。就目前的社会保险发展情况来看,其相关配套服务已远远无法满足社会保险的需求量,很多问题不单单是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的原因,更是因其相关的服务机构所形成的诟病。如果社会保险的相关服务机构逐步完善,那么企业员工也就不存在看病难、住房难等一系列的问题了。

1.3社会保险宣传力度小

宣传力度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方式问题。21世纪是全面的网络时代,企业的宣传方式却还停留在原始的演讲、表演等方面,不能很好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宣传,这样既不能贴近员工生活,也就不能让员工们深刻地记住社会保险对自身的利害关系。二是宣传时效问题。一般的国企及各大企业对社会保险采取积极的态度,但是中小型企业对于社会保险意识往往采取忽视或不专注的态度,导致了企业员工无法及时地认知相关政策,也就不能积极地了解社会保险的重要性,更不能充分维护自身权益,使其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待工作不认真,不能深刻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也就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更有甚者私自挪用其相关经费,对企业的社会保险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全文阅读

铁路社会保险管理论文

一、铁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现状

1)传统的铁路管理方式导致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与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市场经济中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得一部分企业取得长足发展,也有一部分企业最终走向倒闭。这就使得企业对未来产生了强烈的忧患意识,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其重要作用也更加明显,地位逐渐上升。社会保险可以为员工解决后顾之忧,实现人心的凝聚,促使企业更快的发展。铁路行业长期被铁老大的思想所禁锢,阻碍了其参与竞争的观念,也影响了铁路行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与时俱进,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创新,做好对铁路行业离退休职工的服务工作,为铁路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在铁路社会保险管理的创新工作中,要明确认识社会保险与铁路社会保险之间的关系,以满足新阶段铁路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需求为目的。

随着铁路行业改革力度的加大,要将铁路社会保险工作发展到整个铁路领域,推动其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铁路保险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能够成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保障。同时,利用铁路社会保险的杠杆作用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奖励和鼓舞职工,推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大目标。

二、铁路行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显著问题

铁路行业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是随着整个社会的社会保险制度的深入和发展,铁路社会保险也暴露出其滞后性的问题,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加以改善。

(一)铁路部门的员工对社会保险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全文阅读

我国社会保险管理论文

一、河北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随着国家社保事业的快速发展和对于社保工作重视程度的提高,河北省的社保管理工作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完善,为促进本省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河北省虽然属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发展却相对落后,思想观念更是保守陈旧。在国家加快建设社会保险事业的大背景下,现行的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险组织机构设置分散。从河北省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各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历史遗留问题尚未解决,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的设置与中央部委的管理机构不一致,社会保险业务被分散到社会保障部门、卫生部门等多部门分别管理。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就归卫生部门管辖。由于机构不统一,必然造成组织机构的管理协调性差,这样,不仅很难统一社会保险决策的制定,延误国家社会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而且更直接导致社会保险机构重叠、业务交叉、人员浪费,加重了社保经办部门的工作难度,也增加了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成本。

(二)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设置不足。目前,我国正在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参保对象由企业职工向各类人群扩展,区域由城镇向广大农牧区延伸,这就必然要求在农村建立乡一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满足广大农民参加社会保险,享受社保服务的需求。但是,河北省还没有建立乡一级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基层社保服务不健全。这种状况显然不利于社会保险工作在广大基层的开展,不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求。

(三)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配置不合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全国城乡居民五项社会保险的参保人数成逐年上升的状态。数据显示,2013年末,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人数为4548.8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为1674.51万人,失业保险的参保人数为503.94万人,工伤保险的参保人数为737.04万人,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为667.58万人。面对如此庞大的参保人员,社保经办机构的人员配置却没有相应地增加,这必然会影响社保服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阻碍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除了社保经办机构人员数量不足,经办人员素质不高也是阻碍社保管理工作高效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社会保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社保的经办工作也更加专业化、细致化,这就需要具有高素质的经办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要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经验,能够独立完成各项任务。然而由于以前的社保工作比较简单,信息化程度不高,所以目前全省的社保经办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不能满足社保工作发展的需要。

(四)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模式落后。目前,河北省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还在延续传统的模式,即按险种设置的“单险种”机构体制,每一个险种都要建立独立的数据系统,各险种之间的业务相互分割,而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由于社会保险五大险种都有基础信息等方面的一些共性业务,“单险种”管理模式必然会出现重复性的工作,这不仅降低社保经办管理工作的行政效率,还会加大业务管理和技术支持的难度。同时,“单险种”管理模式也会使各险种的社保基金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既不能集中运营,也不便于监督和管理。

(五)社会保险规定不完善。为保证国家社保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根据本省的实际情况,尽快出台相应的规章、规定,以及意见和办法,进一步细化相关的制度,保障广大居民的社保利益落到实处。目前,就河北省的情况来看,近几年,也出台过一些符合本省实际需求的规定,为国家社保政策的贯彻和执行提供了政策支持。比如,省人社厅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的《关于使用失业保险金援企稳岗的实施意见》,就对本省因化解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和治理大气污染、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经营受到影响的企业,自2014年4月份开始从失业保险基金中给予企业稳定岗位补贴,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暂时性困难,稳定就业岗位。该项意见的出台无疑对于特定时期受到影响的特定企业及职工从政策上给予了特殊保护,符合国家社会保险工作的要求。但是,从整体情况上看,河北省就贯彻国家社保政策出台的相关规定远不能满足社保发展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三地必将实现社会保险的互通,那么,河北省必须抓住机遇,尽快出台相关的意见,推动三地社会保险工作的协同发展。

二、完善河北省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建议

全文阅读

基金管理社会保险论文

一、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发展现状

1.稽核检查缺乏具体法规,参保单位欠缴社会保险费现象严重

目前,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并不规范,原因在于没有具体的法规作为依据。在社会保险费征收上,企业职工和事业单位职工是按照不同的标准缴纳的,这必然导致社保经办机构在实际收费过程中,无法对参保单位实施有效的制约和管理。这不仅加重了稽核单位的工作量,而且加重了社会不公平,造成人们对社会保险制度的不理解。社会保险费拖欠现象也较严重。一些参加了社会保险的企业由于经营困难,不能及时缴纳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另外,各险种各自征费,各自稽查,造成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和人力、财力浪费的现象也很严重。

2.社会保险基金增值保值不理想

社会保险基金被很多人称为“养老钱”甚至是“救命钱”,所以,社保基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受到千万人的密切关注。也正因为如此,社保基金的主要投资方式是银行,其次是国债。众所周知,这是目前社会上两种风险最低、回报率最低的理财产品。与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相比,社保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非常低的。因此,根本无法达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的目的。此外,由于社保基金的征收标准不一,各险种独立收费,导致社保基金总额分散,无法达到集中营运获利的目标。

3.社保基金监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基本监管要求,但缺少对操作环节中产生利益冲突时的有关禁止性规定。使得社会保险基金在收缴支付、管理运营、监督检查方面都由社保部门自己进行,根本起不到有效的监管作用。经过多年实践和不断完善,我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实现全国统一。但因为区域差异和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还没有实现全国覆盖。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养老基金积累较低,社会保障支撑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限,导致社会整体统筹层次不一,基金共济能力有限。

二、加强社保基金管理的建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