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

少数民族舞蹈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少数民族舞蹈分析论文

在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期间举办的少数民族舞蹈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发言时提及次数多的是四川省代表团的《阿莫惹妞》(阿莫惹妞,彝语,意为"妈妈的儿子")。专家对它的评价是:将彝族自然的舞蹈语汇提升到表现人物性格的高度。虽然表现母子情深的题材不算新,但编导马琳能打破传统的写实技法,在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正是这种创新的意识,在参演舞蹈剧节目当中不同程度地有所表现,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自1980年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以来,我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有了质的飞跃和长足发展,突出表现就是培养出了一批高水平的各民族舞蹈创作和表演人才,产生出不少享誉国内外的优秀舞蹈和舞剧作品。从这次参加会演的舞蹈作品来看,绝大部分都以传统的、民族的舞蹈为基础,在保持原有韵味的前提下,既体现出编导的创新意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舞蹈理论家张苛谈到对几台节目的观后感时说,编导们的手法多种多样,传统型、元素型、状态型、抽象型、意念型等兼具,表现出创新的精神面貌。有的节目抓住细节,淋漓尽致地表现生活内涵;有的用肢体语言打开精神世界的大门;有的突出展示民族特色,具有鲜明的时代感。

民族舞蹈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然而创新不单指表现新的主题、运用新潮的动作,而重在拓展。同样,民族舞蹈的现代化也不是抛弃和改造民族性,而是强化和发展。一些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徐尔充认为,目前各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水平和速度不平衡,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各民族舞蹈家群体对自己生长的这块土地所产生的舞蹈语汇的驾驭和创造能力不同。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需要这个群体不断努力,一方面提高对传统的吸收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其他民族舞蹈的借鉴能力。

著名舞蹈家贾作光认为,民族舞蹈艺术要在挖掘、继承和积累的基础上创新,要注重在生活中捕捉舞蹈形象、完善技法,再以现代的观念对民族舞蹈加以关照。但是,即使是在发展过程中,创新也应万变不离其宗,创新的根本是民风、民俗、民情、民味、民神和民族语言。

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马盛德提出,民族舞蹈早已从简单的展示发展为体现人文关怀和各民族的多样风格。不足之处在于表现风格有余,而人文关怀不足,这主要是因为编导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他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研讨,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的民族舞蹈创作存在一个如何更深入地表现各民族新生活的问题。人民需要既具时代特色,又具鲜明民族风格的作品,这就需要创作者深入各民族生活,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从传统中吸取精华。随着时代的发展,舞蹈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走向舞蹈本体的主体化、诗化、内在心灵化、内涵意蕴的深刻化和形式的多元化。而这必然要求舞蹈家在进行舞蹈创作时极大地发挥个人的独创性,同时要求每个舞蹈团体要有和别的团体不同的艺术风采,每个舞蹈家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全文阅读

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功能

摘要:少数民族舞蹈在整个民族文化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功能。文章大致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和特征,进而阐述了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功能,并提出了创作优秀少数民族舞蹈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发扬和传承我国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 文化功能 方法 特点

我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少数民族的国家, 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慢慢沉淀和积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美妙神奇的多民族文化体系。在这一体系中,舞蹈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被看成是各民族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舞蹈所包涵的思想、精神和情感,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是这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与象征。受国情和其他因素的制约,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市场不容乐观,没有发挥其所具有的价值和功能,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发掘,从而发挥其潜能。

一、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现状

就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状况而言,长期以来,少数民族舞蹈的价值和功能被人们所低估。最初,受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政策以及文化环境的制约,少数民族舞蹈仅仅是为创作和教育需要而开展。直到21世纪才进入以保护、传承和研究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遗产的跃进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全球化的到来、人们观念的改变,一些偏远或不发达地区,除了主科教育外,也开始重视和普及舞蹈教育,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被逐渐确立起来。少数民族舞蹈越来越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各种文艺活动中,少数民族舞蹈的表演占据着主要的地位。但这类舞蹈没有更深层次地表现出各民族的新生活,其教育和传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这就对当代少数民族舞蹈的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具有时代特色与民族风格,又要反映当代生活。

二、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征

(一)具有群众性、娱乐性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植根于民族的兴衰。在远古时代,舞蹈便作为一种肢体语言而存在,作为对人类生活方式、、民情民风、道德规范等产生重要影响的活动形式,它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少数民族舞蹈经过长久的沉淀和积累,已由最初的抒发、表达个人的情感而具有了群众性和娱乐性。在民族节日、婚庆、祭祀等活动中,人们赖以民族舞蹈而表达情感,并在跳舞中陶冶情操、传播文化。因此,群众性和娱乐性就必然地成为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特征之一。

全文阅读

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特点论文

【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旨在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这种珍贵的、体现人性光辉的舞蹈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原生态舞蹈;生命;艺术特点

随着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推广,人们被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舞蹈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在这些舞蹈中蕴涵着原始的生命态度,舞者为生命而歌,为生命而舞。这些舞蹈表达的人性的光辉与众不同,散发着一种巨大的自然能量。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人类学家认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舞蹈同人类一样古老。舞蹈的这些最原始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的舞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怀着对这些珍贵的原生态舞蹈的敬仰,笔者对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体现生命的自然性

西南少数民族自古就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这种观念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自然秩序的服从,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所谓的“天”就是自然,是指大自然及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人就成了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的本性与人的本性是内在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绝对依赖而和谐。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生态舞蹈。这种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惟一方式。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舞蹈的服装、舞具都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远古含义。例如,基诺族太阳鼓舞中象征神灵的太阳鼓,藏族拜山神舞蹈中的玛尼石等。所以,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完全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性。

二、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内容极其生活化

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大众之中的,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对原始民族的舞蹈艺术进行了考察后认为:“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原始人类无疑已经在舞蹈中发现了那种他们能普遍地感受的最强烈的审美享乐。多数的原始舞蹈运动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只要一追溯我们的童年时代,就会记起这样的用力和迅速的运动,倘使持续的时间和所用的力气不超过某一种限度是会带来如何的快乐。因这种运动促成之情绪的紧张愈强,则快乐也愈大。人们的内心有忧动。而外表还须维持平静的态度总是苦的:而能籍外表的动作来发泄内心的郁积,却总是乐的。”

比如打歌(跳土风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最常见的方式。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屋里屋外,只要一把芦笙或一把三弦,人们就能欢乐起舞。歌舞者白发而成,边歌边舞,舞步时而激烈时而舒缓。歌舞者的情绪随着山歌的变化而变化。有打歌调称:“蚂蝗叮着鹭鸶脚,生生死死扯不脱”,姑娘们又喜欢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说:“为人不跳乐,白在世上活”;他们还有许多生动的说法:“太阳出山来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湿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脚”;“打歌打到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起了黄灰做得药”;“采花来来采呀采花来,一家一个采呀采花来,阿娃花下说给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来挂是挂,不想不挂咋在着……”;“想你不能搭你去,爱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鸡么吃了针穿线,牵肠挂肚挂心肝,啊苏噻呢么哟嘿”……

全文阅读

探求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征论文

【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对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旨在更进一步地了解和认识这种珍贵的、体现人性光辉的舞蹈的艺术内涵。

【关键词】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原生态舞蹈;生命;艺术特点

随着大型原生态舞蹈《云南印象》的推广,人们被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原汁原味的原生态舞蹈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在这些舞蹈中蕴涵着原始的生命态度,舞者为生命而歌,为生命而舞。这些舞蹈表达的人性的光辉与众不同,散发着一种巨大的自然能量。英国哲学家科林伍德认为:舞蹈不仅是一切艺术之母,而且是一切语言之母。而人类学家认为: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舞蹈同人类一样古老。舞蹈的这些最原始的特质在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的舞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怀着对这些珍贵的原生态舞蹈的敬仰,笔者对其特殊的艺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体现生命的自然性

西南少数民族自古就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他们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是“天人合一”。这种观念反映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对自然秩序的服从,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他们所谓的“天”就是自然,是指大自然及自然界的演化规律。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所以人就成了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的本性与人的本性是内在统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自然绝对依赖而和谐。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生态舞蹈。这种原生态舞蹈,不是简单的原始舞蹈或民族舞蹈,也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堆加或形式上的传习,而是一种整体生命状态的呈现方式。他们认为万物有灵,人需要同天地、万物及神灵沟通,而舞蹈就是人与万物沟通的惟一方式。舞蹈不是表演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这些生活中的舞蹈不是为了舞台表演而人为创编的,它因为其深厚的渊源已经成为社会生活内容,其中的某些仪式性的含义已经成为当地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舞蹈的服装、舞具都有鲜明的地域民族特色,并具有一定的远古含义。例如,基诺族太阳鼓舞中象征神灵的太阳鼓,藏族拜山神舞蹈中的玛尼石等。所以,这种原生态的舞蹈完全体现了生命的自然性。

二、西南少数民族原生态舞蹈的内容极其生活化

西南少数民族的舞蹈是民间生活与生产活动的一个部分,它作为人类活动的内容存在于大众之中的,它以民间生活为基础,用舞蹈的方式表达生活的需求。格罗塞在《艺术的起源》中对原始民族的舞蹈艺术进行了考察后认为:“再没有别的艺术行为,能像舞蹈那样的转移和激动一切人类。原始人类无疑已经在舞蹈中发现了那种他们能普遍地感受的最强烈的审美享乐。多数的原始舞蹈运动是非常激烈的。我们只要一追溯我们的童年时代,就会记起这样的用力和迅速的运动,倘使持续的时间和所用的力气不超过某一种限度是会带来如何的快乐。因这种运动促成之情绪的紧张愈强,则快乐也愈大。人们的内心有忧动。而外表还须维持平静的态度总是苦的:而能籍外表的动作来发泄内心的郁积,却总是乐的。”

比如打歌(跳土风舞)是云南很多民族的青年男女交友择偶的最常见的方式。无论在田间地头还是屋里屋外,只要一把芦笙或一把三弦,人们就能欢乐起舞。歌舞者白发而成,边歌边舞,舞步时而激烈时而舒缓。歌舞者的情绪随着山歌的变化而变化。有打歌调称:“蚂蝗叮着鹭鸶脚,生生死死扯不脱”,姑娘们又喜欢又害羞。豪爽的彝族人说:“为人不跳乐,白在世上活”;他们还有许多生动的说法:“太阳出山来打歌,踏平草地跳平坡;汗水不湿羊皮褂,阿哥阿妹莫歇脚”;“打歌打到太阳落,只见黄灰不见脚,打起了黄灰做得药”;“采花来来采呀采花来,一家一个采呀采花来,阿娃花下说给你呀,好是好玩呢,就是害呀害羞羞……”;“想是想来挂是挂,不想不挂咋在着……”;“想你不能搭你去,爱你不能搭你在,就象小鸡么吃了针穿线,牵肠挂肚挂心肝,啊苏噻呢么哟嘿”……再比如烟盒舞,这种舞是云南石屏、建水、峨山、通海一带彝族尼苏支系(俗称“三道红彝”)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一种活动。以传统的装烟丝盒为道具,左右手各持一面,以手指弹响作节拍,舞蹈形式有双人舞、三人舞、集体舞,舞蹈随着清脆悦耳的烟盒节拍,铿锵的四弦声、笛子声翩翩而起,善舞者,套路形象生动,妙趣无穷。夜晚,彝族男女青年围在篝火边,弹着四弦,唱着“海菜腔”等曲子;之后,男女青年在“正弦”的伴奏下,开始斗“蹄壳”(鞋子),互相用脚去碰对方的脚,进行试探;聚会的高潮是跳一种摹仿各种动物交尾、男女青年身体亲密接触的舞蹈,有“扭麻花”、“蜻蜒点水”、“鸽子渡食”、“蚂蚁走路”、“银瓶倒水”、“鹭鸶拿鱼”、“虾蚂虫扭腰”等;接着小伙子开始“抢姑娘”,到密林中幽会……“踩谷种”、“踩茨菇”等,则为反映农耕的舞蹈,彝族人极为喜爱烟盒舞。

全文阅读

少数民族舞蹈教学论文

1全面在幼儿园舞蹈教学生活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

(1)在幼儿园相关活动版块融入民族舞蹈文化。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帮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舞蹈文化及风俗习惯等等,提高孩子们的知识面,为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以傣族孔雀舞为例,傣族以孔雀舞最为闻名,孔雀舞主要以对孔雀的拟态为主,孔雀在傣族人民的心中是勤劳、善良和幸福生活的吉祥鸟,因而在傣族人的生活中,常常与孔雀一起,欢快的起舞。又以壮族对山歌时的舞蹈为例,壮族人对生活充满向往,一边欢快的对歌,一边奔放的进行舞蹈,壮族由狩猎到农耕生活的进步,以及壮族丰富的民族文化,都在壮族舞蹈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还有维吾尔族、佤族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其舞蹈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充满了民族文化气息。少数民族舞蹈手工区:这一区域主要由幼儿园的日常手工课环节演变而来。在这一环节中,通过舞蹈老师引导孩子们收集少数民族乐器、风俗照片、舞蹈服饰资料等众多方面,通过孩子们对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知识的充分了解,进一步制作相应的少数民族舞蹈服装和视频。同样以傣族的孔雀舞为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制作漂亮精美的孔雀头饰,还有孔雀裙子等,结合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促进孩子们学习少数民族舞蹈时的成就感。又以维吾尔族的民族舞蹈为例,可以引导孩子们制作简单的维吾尔族方帽,还有常见的维吾尔族小马甲等等,以男生小朋友和女生小朋友一组的方式,学习舞蹈《掀起了你的盖头来》。

(2)加强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提高民族舞蹈乐趣。

家长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另外一名重要老师,因而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充分融合少数民族舞蹈,必须要加强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可以在幼儿园舞蹈教学过程中,引导家长的参与,促进家长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从而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充分提高教学质量。可以通过设置半个月一次亲子互动日的方式,以家长带着孩子共同进行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表演,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制作等方法,营造良好的亲子互动氛围的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少数民族舞蹈教学环境,提高了幼儿学习少数民族舞蹈的积极性。此外,还可以选取部分在民族文化博物馆、艺术团等地方工作的家长,为其他家长和孩子们介绍相关少数民族舞蹈的风俗文化、风土人情等具体内容,并带领台下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表演少数民族舞蹈,从而提高孩子们对少数民族舞蹈的认知。总而言之,需要促进家长对少数民族舞蹈教学重要性的认知,从而赢得家长的充分支持,幼儿园和家庭两方协作,为孩子们提供愉快的少数民族舞蹈学习氛围。

2在实际的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合少数民族舞蹈时应注意的内容

少数民族舞蹈的种类较多,需要根据幼儿园舞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筛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考虑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尽可能先选取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舞蹈进行教学活动,结合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从而为少数民族舞蹈教学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还应当选择特点较为明显,简单易记的舞蹈音乐,如维吾尔族的《掀起了你的盖头来》,傣族《孔雀舞》等等代表性音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除以上两个方面之外,还应当选择题材较为多样化的音乐,从而保证孩子们在体验不同少数民族舞蹈的同时,丰富对少数民族舞蹈的情感,提高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3结束语

全文阅读

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理论发展状况及前沿

摘 要: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形成了一定的文化格局,而中华文化是由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结合产生的。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和联合国都颁布了有关保护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政策,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的继承和保护更加重视。本文对目前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情况作出了阐述,同时对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传统文化;发展趋势

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是各个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当中所共同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人们可以按照各个民族的传统舞蹈文化,对各个民族自身的文化传统进行比较深层次的了解,因此其属于十分重要的非物质遗产。而世界各国和文化艺术界对于民族传统舞蹈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相比之前越来越重视。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不仅对于各个民族之间的团结有着很好的影响,还能够使人们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民族精神的传承。

一、少数民族舞蹈对于中国舞蹈发展的重要性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少数民族舞蹈,体现了各个地区和各个民族的特色。在中国早期,少数民族舞蹈就已经传入内地,也改变了中原王朝宫廷乐舞的具体形式,对于汉族文化来说,少数民族的舞蹈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比较有普遍性。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文化针对自身所处的地位,对中原宫廷乐舞产生了很好的影响,同时还帮助了乐舞文化对中外的传播,也使民族的团结加强了不少,对于祖国的统一也起了促进的作用[1]。在中华舞蹈史中,少数民族舞蹈的历史地位不仅比较高,还比较重要。

在祖国的舞蹈艺术界中,少数民族舞蹈是比较特殊且非常重要的。少数民族舞蹈可以很好地传达新颖的时代信息,例如城市的良好发展、祖国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的蒸蒸日上等,用热情、传神的舞蹈姿势在表演舞台上传达到每个人心中。少数民族舞蹈能够利用自己的艺术形象对人们进行鼓励,从而达到振奋人心的效果。

少数民族舞蹈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它将传统的民族文化一一传承下来,使它自身有着非常突出的民族气息和特色,其舞蹈语汇也具有十分明显的民族风格。例如北方的舞蹈传承了当地人的性格特点,比较刚健豪放,而南方舞蹈则是婀娜秀丽;在平原地区的舞蹈比较柔美细腻,而高山的舞蹈则是奇特潇洒,各个地区的民族舞蹈各有特色和光彩。

近几十年来,我国出现了一批少数民族舞蹈家,他们的舞蹈成就比较突出,不仅在舞蹈表演、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还在舞蹈创作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例如藏族的卓玛、白族的杨丽萍和维吾尔族的康巴尔汗等等,都是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族舞蹈家。

全文阅读

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深层文化内涵探究

摘要:在我国这样一个众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大家庭中,少数民族舞蹈独树一帜且神奇美妙;曼妙绝伦的少数民族舞蹈不仅是民族舞蹈艺术的骄傲与自豪,而且亦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揭示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深层文化内涵对于深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而言尤为重要。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文化内涵

引言

少数民族舞蹈曼妙绝伦,已经俨然成为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中最为直接亦最为直观的具象化体现。从文化内涵来看,少数民族舞蹈是民族文化内涵赋形于外的神奇且自然的文化艺术综合体。少数民族舞蹈肇始于远古初民崇拜自然的,由不自觉化进而仪式化的“祈吉、禳凶、祭祀”等的巫傩之舞。作为一种民族民间舞蹈形式,这种巫傩之舞亦是其他一切舞蹈之母,更是舞蹈研究与舞蹈创作的根基,其外化的艺术性充分显示了其内化的深层文化特色、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少数民族舞蹈在其深层次的文化性方面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艺术欣赏价值与文化研究价值。寓形于文化的舞蹈分外妖娆,寓形于舞蹈的文化更是有着不可言传的美妙,在少数民族舞蹈淋漓尽致的挥洒之外,飞扬着的是少数民族深层次文化的壮美的民族符号。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文化娱乐性

(一)少数民族舞蹈的舒缓心灵性

少数民族舞蹈多姿多彩,表达了我国各少数民族首先对于自然的顶礼膜拜,继而对于美好生活的无尽向往,最终对于幸福生活的翘首企盼以及无限憧憬。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先民思想、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既具有某种仪式象征性,同时,亦具有极其的娱乐性。作为一种舒展的肢体语言,少数民族舞蹈是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之中已经不可须臾离之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舞蹈的娱乐性表达非常地率真,无关历史,无关现实,只关乎自由的灵性。因此,少数民族舞蹈虽然来源于生活,但是在少数民族人民的心目中,舞蹈已经远远高于生活本身,甚至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食粮。少数民族的聚落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自然条件较为恶劣,自给自足的经济亦较为闭塞,少数民族间的交流亦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少数民族内部自然生发出的舞蹈承载了重要的无可替代的文化娱乐属性,舞蹈能够让人们在劳作之余得到肢体的最佳舒展与心灵的最好舒缓。少数民族舞蹈由最初的仪式性、礼仪性进而演化为个人情感的抒发性以及群众集体情感的抒发性,尤其是在节庆等活动中,舞蹈更是陶冶情操、舒缓心灵的当然之选,少数民族的载歌载舞的文化内涵亦是其之所以能够频频吸引现代文明不断地向少数民族区域投以欣赏目光的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

(二)少数民族舞蹈的舒缓精神压力性

全文阅读

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分析

【摘 要】少数民族舞蹈是舞蹈艺术中的瑰宝,所以少数民族舞蹈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论述了现今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并阐述了其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J72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7-0196-01

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存在形式,民族舞蹈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随着人们对民族舞蹈关注度的提升,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学也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就我国目前来说,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地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坚定地走好教育教学的规范化路线,才能确保少数民族舞蹈得以良性发展。

一、少数民族舞蹈概述

(一)少数民族舞蹈。古往今来,舞蹈一直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舞蹈技能的展现和表演来传递一种情感,传承一种文化。舞蹈源于艺术又高于艺术,它的艺术美不仅仅体现在舞者优美的舞蹈动作以及娴熟的舞蹈技能上,还体现在其传递出来的丰富情感上。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国家,由于历史发展和风土人情的差异,少数民族的舞蹈种类也纷繁众多。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发展文化,不同的文化演变出不同的舞蹈类型,在进行相关的舞蹈学习时,除了要不断结合民族文化外,还应该引入国际舞蹈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技巧,发展多元化、全球化的舞蹈形式。只有在体验舞蹈所传递出来的美、精神以及信仰的同时,不断调整舞蹈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技巧,才能为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注入新的活力,丰富舞蹈的形式,开拓舞者的视野。至此才能不断地发扬我国的少数民族舞蹈文化,提高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国际关注度和认知度。

(二)提高对少数民族舞蹈的重视度。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家,民族舞蹈作为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在历史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少数民族舞蹈为作为珍贵的文化财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珍惜并发扬广大,只有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舞蹈价值观和文化观,才能不断地深化并加强少数民族舞蹈的艺术价值和表现形式。这就需要相关高校、机构或组织在提高重视度的基础之上不断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不断地发展并壮大少数民族舞蹈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

二、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探讨

全文阅读

民族舞蹈不能丢掉自己的“根”

近年来,“荷花奖”、“桃李杯”、“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舞蹈赛事活动中一批批新作佳品涌现出来。但比起芭蕾舞、现代舞类,近期以来有的少数民族舞蹈创作的情况却不甚理想。有血有肉有艺术水准的精品太少,有的作品动作虽然花样百出,但整个舞蹈却显得苍白无力,甚至把孔雀舞变成了“肚皮舞”、傣族舞变成了佤族舞……这种现象既脱离了民族的生活、失去了民族的特征,又有违民族的审美习惯,长此下去,少数民族舞蹈的前途令人担忧。

表面看来,当前少数民族舞蹈在各地方的大型文艺节目中的数量是很多的,但这些文艺节目大多是当地为了发展旅游事业、扩大知名度,以适应旅游者的口味为主,属于旅游歌舞类别,并不能代表民族舞蹈的繁荣发展。笔者曾在新疆的一个景点看歌舞表演,只见一位维族姑娘露着肚皮,小腹对着观众不停地转动。显然,这不是维族舞蹈美的特征,也不是可爱美丽的维族姑娘的形象。旅游歌舞出现这种情况并不鲜见,也无可厚非,但艺术舞台上也出现这种情形就非常令人担忧。比如最近看到一支傣族(花腰傣支系)女性舞蹈,出现一个突出的舞蹈动作,双脚大八字半蹲,两手臂在肩膀位置平伸,面对观众小腹部前后闪动,这个动作在舞蹈中反复出现,似乎是该舞蹈的主题动作。这个形象与傣族少女含蓄、优美的形象相去甚远,也看不到傣族舞蹈的风格韵味和体态特征,感受不到花腰傣的舞蹈美,最终失去了傣族舞蹈的精髓。

民族舞蹈的精品佳作应该是反映少数民族的精神风貌、思想感情,同时强化和突出该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味特征,而绝不是使风格特征淡化、削弱、歪曲以至消失。如果进行创作时,只抓一点外在的元素,忽视各个民族舞蹈自己独有的风格特征及其深邃的内涵,那么舞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价值,更不用说那些歪曲了民族的形象、违背民族的习惯和文化心理的“创作”了。

其实在我国民族舞蹈发展的过程中,产生过许多舞蹈精品,如蒙古族的《鄂尔多斯》、黎族的《三月三》、维族的《摘葡萄》、藏族的《洗衣歌》、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等。这些舞蹈有的是从群众自娱性舞蹈加工改编为舞台艺术节目,有的是从生活中获取素材,根据新的内容进行新的创作。不论是加工改编的还是创作的作品都充满了新意,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深刻地反映了这个民族的精神风貌,而极为可贵的是,这些舞台艺术作品更加突出和强化了该民族的舞蹈风格特征。这些舞蹈中创新的舞蹈步伐、舞姿、动作等为该民族和广大群众所接受和认可,成为了该民族舞蹈的一部分,丰富了该民族的舞蹈艺术宝库,并在该民族和全国广大群众中流传。

笔者走访了许多民族舞专家、学者和编导,不少人认为,少数民族舞蹈也需要不断地吸收借鉴,才能促成少数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问题是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不能忘记少数民族舞蹈的“根”,不能丢掉少数民族舞蹈风格韵味这个最根本的元素。而中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舞蹈都是有根的,那就是有着数千年积淀的民族人文文化底蕴。

要创作出一部好的民族舞蹈作品,涉及对民族舞蹈的认识问题,首先要认识产生这个民族舞蹈的民族,要深入了解这个民族的生活、社会、历史、、风俗习惯、地理气候等,要了解这个民族的舞蹈的产生、发展、特征(包括风格特征、体态特征、节奏特征、步伐特征、组合特征、情感表达特征等)及这些特征的形成与变异。一句话,只有了解了这个民族,从民族的生活和舞蹈中提取编舞的素材,并准确地把握它,满腔热诚地去表现它,才能创作出能较深刻地表现这个民族风貌、民族生活、民族精神,同时又具有鲜明的风格韵味特征的舞蹈。

少数民族舞蹈是伴随着各个民族从求生存求发展的历程中走过来的。它在各民族社会中发挥着传授知识、强身健体、道德教化等多种功能的作用,蕴含着地域、历史、宗教、民俗、审美等多元化特征。舞蹈与该民族生活紧密相连,是该民族极为宝贵的财富。

我们应该立即行动起来,通过总结建国以来一些少数民族舞蹈精品佳作的成功经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少数民族舞蹈特有的规律去发展提高,提出一套少数民族舞蹈的编导理论和编舞技法。现在,一批长期深入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舞蹈有较深入研究的老一辈舞蹈家还健在,应该及时对他们的经验进行认真总结,并吸收一些中青年编导的新鲜经验,促进少数民族舞蹈的编导理论及编舞技法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舞蹈的发展做一点实事。

全文阅读

云南彝族体育舞蹈浅论

摘要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从历史学、宗教学及民间故事与传说视野,对彝族体育舞蹈的界定依据、特点、发展趋势等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与传统文艺紧密结合、受原始宗教影响并在原始宗教祭祀活动与传统民俗中传承是彝族体育舞蹈的两大突出特点;彝族体育舞蹈已从原始宗教的功利中超脱出来,冲破娱神、祭祀的禁锢,重新回到自娱、娱人的正常轨道,未来必将向健身、竞技、艺术的更高层次演进;伴随着彝族体育舞蹈的良性发展,也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彝族 体育舞蹈 特点 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1 对“体育舞蹈”的概念诠释及彝族体育舞蹈界定

1.1 对“体育舞蹈”的概念诠释

工具书对体育舞蹈的定义为:“体育舞蹈是体育性较强的舞蹈。是融体育与舞蹈为一体,具有锻炼、竞技和审美作用的一种新的舞蹈体裁。体育舞蹈和其他舞蹈艺术一样,反映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只是它更侧重于动作的高难度技巧,用以表现人的健美、勇敢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体育舞蹈广义而言包括两类:一类是以体育生活为表现内容,能起到体育锻炼作用的舞蹈。如在我国民间长期流传的《剑舞》、《刀舞》、《钱铃双刀舞》等,这类舞蹈审美功能大于锻炼功能。另一类是极富舞蹈美感且有严格的竞赛规则和审美标准的体育项目或舞蹈样式,如我国传统的五禽戏、形意拳和健美操、花样游泳、艺术体操、冰上芭蕾、国际标准舞等。这类运动形式大多已被列为体育锻炼项目,其锻炼作用大于审美。”

从体育舞蹈的定义来看,一方面,我们可以从中认识体育舞蹈的本质,即体育舞蹈是体育运动与舞蹈艺术的高度结合,因此必将具有体育特有的力量等运动素质、技巧等运动技术的展现,其主要功能用于健身、锻炼或竞技,同时兼有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另一方面,定义并未对体育舞蹈与一般意义上的舞蹈的本质区别给出客观的界定标准,这就使从众多的舞蹈类型中准确区分出体育舞蹈的难度无形增加。

1.2 对彝族体育舞蹈的界定依据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