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入校以来自我总结

入校以来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成本补偿对高教均等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在推行包括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在内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在规模扩大和单位成本增加所造成的财政压力面前,原来完全免费的高等教育系统使得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而在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的情况下,财政拨款的不足又致使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面临经费严重短缺的窘境,从而限制了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质量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界开始了多渠道筹措经费的努力,其中实行成本负担和成本补偿制度成为一个主要的努力方向。自1985年前后,一些高等学校已经开始了向部分学生收取学费的尝试。1989年,教育主管部门从政策上肯定了高等教育应该实行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制度。进入90年代以后,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改革速度逐渐加快,收费政策的普及范围逐年扩大,高校收费水平也不断提高。1997年全国范围内高等学校普遍“并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实行收费制度。随着大学学费水平的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也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人们担心越来越高的学费将使低收入家庭无法负担,因而使其子女丧失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种现象导致的结果将是知识、信息、能力以及社会财富更加向高收入者集中,从而导致社会公平状况的恶化。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使其成为制定教育政策和评价教育活动的效果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在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成本补偿政策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是关心高等教育成本补偿政策社会后果者集中关注的问题之一。由于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差距的存在和扩大,在居民支付高等学校学费的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学费水平的提高是否会使得更多的贫困家庭的子女因负担高等教育私人成本的困难而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或者被拒之于高等学校大门之外?

二、文献综述

根据经济学的理论,如果高等教育不具备必需品的特性,则高等学校学费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居民对其需求的下降。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受高等教育价格变化的影响也不同,在学费水平提高时低收入家庭有效需求的下降幅度最大。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在高等学校的在校生中,来自高收入家庭的学生所占的比重增大,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比重减少,使高等教育机会呈现出向高收入家庭倾斜的趋势。按照Berne和Stiefel对机会均等的定义,即客体与非合理因素之间不存在关联①,这种教育机会分布受家庭收入水平影响的现象就是一种机会不均等。但是实证研究的结果并不都支持这一理论框架。在有限的关于发展中国家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中,Chutikul的研究发现,在泰国,高等学校学费水平的变化对于已经进入高等教育系统的学生的需求影响很小,也就是说,泰国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愿意并且有能力支付更多的学费,学费的提高并不是人们进行高等教育决策时考虑的主要因素②。对秘鲁中等教育付费意愿的研究发现,1.从总体来看,教育需求对价格缺乏弹性;2.低收入家庭对教育价格的变化更敏感,收入最低的25%的人口教育需求的价格敏感程度大约是收入最高的25%人口的3倍;3.教育价格高时,居民的教育需求弹性增大③。智利自80年代以来也开始推行成本补偿制度,但是研究发现,从先前的完全免费到征收占教学成本60%的学费,高等学校学生的社会经济背景基本上没有发生变化,主要是因为80%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能够得到奖学金或贷款④。关于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对教育机会分布的影响,陈晓宇曾利用某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抽样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校存在教育机会向中高收入家庭倾斜的趋势。但是由于样本和资料的限制,所得结论的适用范围较窄。⑤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学费水平出于快速提高之中,这一情况客观上为研究学费水平变化与高等教育机会分布之间的关系创造了条件。本文将利用香港中文大学1998年组织进行的一项对分布于我国四城市的包括综合院校、师范院校、理工科院校在内的14所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抽样调查数据(在校生样本量13511),考察近几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和学费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成本补偿政策的推行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是否存在影响,以期有助于研究和解决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三、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程度变化的度量

在经济学中有多种度量均等程度的方法,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是常用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的一种方法。洛伦茨曲线表示的是按收入水平排序的人口所累计占有的收入占社会收入的总比重⑥。这里我们可以借用经济学的这一方法来衡量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类似地,定义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洛伦茨曲线。其x轴为按水平排序的社会人口的百分比,y轴为以在校生比重表示的占有高等教育机会的百分比,F(x)为最低收入一定比重的人口占有高等教育机会的比重。定义衡量机会均等的指标高等教育机会基尼系数e=1-2∫10F(x)。当来自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学生在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的比重与社会上该收入水平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完全一致时,e=0,表示高等教育机会在不同收入水平居民之间分配绝对均衡。相反地,设想在校生全部来自最高收入的家庭时,e=1,表示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绝对偏向于高收入家庭,显示出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绝对不均等。应当指出的是,此处定义的高等教育机会基尼系数与社会收入分布的基尼系数相比具有特殊之处。在经济学中的社会收入分布的洛伦茨曲线中,横轴是按收入排列的人口百分比,而纵轴是累计社会收入占社会总收入的百分比。由于分类的x轴和y轴之间通过“收入”这一因素直接关联,洛伦茨曲线是凸函数曲线,其基尼系数处于0和1之间的闭区间之内。而在高等教育机会洛伦茨曲线中由于x轴的排列与y轴的指标没有直接关联,因此其洛伦茨曲线不一定是凸函数曲线,其基尼系数有可能小于0,处于-1和1之间的闭区间之内。基尼系数越小,说明高等教育机会的分布越倾向于低收入家庭,相反基尼系数越大,说明高等教育机会的分布越倾向于高收入家庭。

同时这一反映高等教育机会分布均等程度的基尼系数在实际计算中也存在困难。因为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体系里,城镇和农村居民收支数据的取得和处理分别是通过两个相对独立的系统进行的,城镇和农村人口的收入数据不完全可比,因此也就没有一个能够代表全国整体的分组数据。而高等学校学生来源既有城镇也有农村,如果利用城镇人口收入等级划分的话,计算出的基尼系数将会相当小,反之如果利用农村人口收入等级划分的话,得到的基尼系数就会很大。利用这个数据来评价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均等程度显然会有误导的效果。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被考察的样本不包含于用于分类的总体。为了消除样本不同给基尼系数大小带来的影响,可以把所考察的总体本身当作分类的总体,定义一个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相对基尼系数。其洛伦茨曲线的x轴为按家庭收入水平排序的在校生的百分比,y轴为以在校生比重表示的占有高等教育机会的百分比,F(x)为最低收入一定比重的人口占有高等教育机会的比重。这一相对基尼系数排除了样本不同给基尼系数数值大小带来的影响,能够直接反映样本总体的各子集之间公平性程度的比较。样本总体的基尼系数为0,如果某一子集的基尼系数大于0,则说明该子集在高等教育机会分布方面比样本总体更倾向于高收入家庭,相反如果某一子集的基尼系数小于0,则说明该子集在高等教育机会分布方面比样本总体更倾向于低收入家庭。子集的基尼系数越大说明该子集中机会分布越倾向于高收入家庭,基尼系数越小说明该子集中机会分布越倾向于低收入家庭。

按照学生家庭人均年收入的多少,按小于等于500元、小于等于1000元、小于等于1500元、小于等于2000元、小于等于3000元、小于等于4000元、小于等于5000元、小于等于6000元、小于等于7000元、小于等于8000元、小于等于9000元、小于等于10000元及大于10000元分为13个组,表1是样本各年级及样本总体来自不同收入组别的学生所占的比重。分析以上对相对基尼系数的计算结果,发现最早入学的四年级的相对基尼系数最小,为-0.0457,最晚入学的一年级的最大,为0.0284,说明与样本总体相比,较早入学者中的高等教育机会比较倾向于低收入家庭子女,而最晚入学者中高等教育机会分布最倾向于高收入家庭子女。四个年级随入学年份的推移呈现出了相对基尼系数逐年增大的趋势。虽然现有资料尚不能对我国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均等程度做出度量,但可以显示出近几年高等教育机会分布的变化趋势。对抽样数据的这一分析结果显示,人们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关注或担忧并不是没有根据的。该结果表明至少从样本所能代表的范围内看,近年来入学的学生中来自较低收入家庭者所占的比重逐渐降低,来自较高收入家庭所占比重有所提高的趋势。高等教育机会分布越来越倾向于高收入家庭,或者说越来越不倾向于低收入家庭,存在着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程度逐渐降低的现象。

全文阅读

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来源结构分析

摘要:要实现建设高职教育强省的目标,经费投入是最主要的保障。本文介绍了近年来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增长及来源结构状况,对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来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分析,提出来完善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来源结构的建议。

关键词:教育经费 来源结构

2010年12月,河北省召开的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了努力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强省的目标。然而,高职院校经费投入总量不足、来源结构不合理已日益成为制约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

一、近年来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增长及来源结构状况

21世纪以来,河北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从1999年的25所发展至现在的58所,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达到55万人,年招生数19万人,分别占全省普通高校总数、在校生总数、招生总数的55.2%、59.6%、54.2%。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得益于近年来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投入的大幅增加。2011年,河北省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达到45.65亿元,比2007年增加19.9亿元,年增长率达15.38%。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等,二是学住费收入,两者之和约占高职学校教育经费来源的90%。另外,高职院校经费来源还有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等。以2011年为例,河北省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经费总投入45.65亿元,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20.42亿元,约占44.73%;学杂费收入20.53亿元,约占44.97%;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0.38亿元,约占0.82%;社会捐赠200万元,约占0.04%;学校除学住宿费外收入1.64亿元,约占3.58%;其他经费2.67亿元,约占5.86%。

二、河北省高等职业学校经费来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财政投入相对不足

2007-2011年河北省高职高专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大幅增加,2011年达到18.85亿元,比2007年增加11.32亿元,年均增长25.77%,但是,较河北省本科学校预算内教育拨款26.6%的年均增长率,低近1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越约低4个百分点;2011年,河北省高职高专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投入的比例为41.3%,较2007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但是,相比河北省本科学校预算内教育经费占总投入48.11%,低约7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越低8个百分点。

全文阅读

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摘要】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校财务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高校财务风险特征的研究,以及根据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原则及要求,提出从总体失衡能力,偿债能力,现金流动能力,运营绩效能力,成长能力等五方面来构建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以反映高校总体的财务风险状况,为高校防范财务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偿债能力;运营绩效;现金流动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涵义

财务风险通常有两种理解: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经济实体各类风险的货币化表现;狭义的财务风险特指经济实体在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中因资金筹措、投资和日常运营所面临的风险。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从其性质看,更接近于狭义的财务风险概念,即高校的财务风险是指高校在事业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高校的财务风险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类似之处,因都是指经济实体在发展过程中因资金运动所导致的某种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因此在分析财务风险时都应基于各自资金流转环节进行考察。但因为高校与企业性质上的差异,所以与企业的财务风险比较而言,高校财务风险有自己独特的特征:第一,在筹资方面有较强的政策性;第二,在开支方面不具备补偿性;第三,在产品方面没有营利性;第四,在周转方面缺乏再生能力。

二、高校财务风险的特征

1.高校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决定了高校不以盈利为目标,所以高校的偿债能力(无论短期还是长期)均不能用盈利能力评价,只能用支付能力评价,因此对于长期偿债能力只能进行近似评价。高校负债投资的初衷是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所贷资金一般都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资金数目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根据负债经营能够产生杠杆效应的基本原理,当负债投入项目的增量收益率高于负债资金利息率时,学校使用一部分负债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学校办学的整体经济效益,加速学校发展,反之负债资金会降低其经济效益。由于贷款建设项目建设工期长,对未来的经济效益把握不准,还贷政策不健全,所贷资金超过实际偿还能力,影响整个学校的健康发展。又因为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高校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不能完全在总账中反映,这种没有进入账薄体系的隐性负债容易掩盖财务支付危机,使得高校的财务风险普遍具有一定的潜伏期。

2.高校财务风险的高破坏性

全文阅读

构建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之探讨

在我国,独立学院属于一种创新性的办学模式,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新的突破,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实现独立学院的成功改革关键在于高质量的管理,其中财务管理又尤为重要。

一、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概述

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般是以对财务管理工作全面分析为基础,主要着眼于财务实力、教学科研成绩、校产指标以及能够反映学校信贷价值的指标等的详细分析。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财务实力、教学科研成绩、校产指标属于定量化指标,反映信贷价值的指标则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形式。其中,定量化指标中的财务实力是反映独立学院实力的重要标志,教学业绩则属于反映学校业绩的核心指标,能够反映教学绩效的指标则不外乎科研成绩和校产指标。教学业绩是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核心指标,是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指标。以上是独立学院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大致情况,下面文章将对财务评价指标的内涵进行剖析,并进一步对应采取何种措施完善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二、 独立学院各财务评价指标的内涵解析

类似于公立学校的财务评价指标,为了增强评价结果的可比性,规范指标的口径范围,独立学院的财务评价各指标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定量指标、定性定量结合的指标。

(一) 定量指标

如上文所述,在大多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中,定量化财务指标主要包括三种,即能够反映独立学院实力的指标、能够反映独立学院教学绩效的指标以及能够反映独立学院未来发展潜力的指标。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下面六项能够显示出独立学院的真正实力:一是生均总经费收入。生均总经费收入是当年学校总的经费收入与在校生总人数的商,即为学生每年均摊的总经费收入。从计算来看,生均总经费收入的高低是学校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象征,体现了学院招生筹资的能力与水准;二是教学活动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活动收入不仅包括学杂费,而且还包含教学服务活动收入等其他与教学有关的收入;三是捐款及赞助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例,用学院当年收到的捐款及赞助收入比上年总的经费收入。通常,独立学院能否获得社会各界的捐款和资助关键在于其社会影响力如何,因此该指标也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学院在社会上的声誉;四是自筹经费占总经费收入的比。自筹经费主要体现了学院多渠道筹资办学的能力和水平;五是经费总支出占总经费收入的比。通过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比例,可以看出学院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结余状况,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学院的发展潜力;六是自筹经费增长率,一般是指年增长率。此项指标反映了其对国家资金的依赖程度是学院自我积累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主要资金均源于学生交纳的学费。

全文阅读

初中团委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校共青团工作在上级团县委和学校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校团委全体委员和全校团员学生的共同努力,深入持久开展团员意识教育,并积极探索学校团建工作特点,走出了一条适合学校团建工作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2012年全年的共青团工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现将我校本年度共青团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团的自身建设,开创我校团委工作新特色。

本年度我校团委共有团支部15个,包括14个班级团支部和一个教工团支部,各团支部班子健全、制度完善。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团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团前教育,严把团员入口关,发展团员走上规范化轨道。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多,学生思想素质参差不齐,这要求我们的工作做实、做细,实行分层管理、分级管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团委决定实行分年级管理。由团委委员分别负责不同的年级工作,实行年级委员负责制,负责各个级的团支部具体工作,各年级可依据本级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进度不同,独立开展各类型的团主题活动。经过努力,团工作有了明显的突破,使团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分工明确、组织方便、管理加强,兼容了各级团工作的独立性和级与级之间的统一性。既保证了团委对学生的纵向管理,也加强了各级的横向管理。校团委严把新团员入口关,对于想入团的学生,需经个人自荐、班级团支部、班主任层层推荐,经团委审核后进入团校学习共青团知识,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确定为预备团员,接受全体师生的监督,合格者填写入团志愿书光荣加入共青团。全年共培训入团积极分子名。这样,通过坚持不懈的学政治理论、搞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广大团员青年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2、健全团委的规章制度。

设立团委、团支部工作规划,明确团委委员、支部委员的工作内容与范围,健全支部常规工作。以“党建带团建”为指导思想,深化团建创新工作,促进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挥阵地作用,不断提高共青团的影响力和战斗力。根据我校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规范制度,在组织设置,团干部配置,团队考评,团员奖惩,团的活动经费和阵地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并通过丰富团日主题活动,重温入团誓词,规范团的活动仪式等。建立了一整套增强团员先锋模范作用,使团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在制定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加强了学习,提高了理论水平,做到了制度上墙,严格遵守,使团组织的自身建设更加规范,达到制度科学化,管理规范化,效果显著化。

3、本年度学校团委在学校领导及上级团委的领导下,围绕学校教学中心工作,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开展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及上级团委交给的任务。规范学生团员团籍管理,做好团员民主评议工作,加大团员发展力度,壮大团员队伍,不断为团组织输入新鲜的血液。对全校新旧团员重新进行登记造册,查漏补缺,加强团籍管理,对在籍团员收取团费,充实团委活动经费,加强对团员的权利和义务教育,从细微处入手,提高团员的思想意识,增强团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举办团校学习班,通过团课学习教育培训,考试合格的同学吸收入团,真正做到“严把关、保质量、重规范”,切实做到推优入团,本年度发展品学兼优的学生加入团组织队伍,壮大团员队伍,真正发挥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展新团员工作是学校团委的一个重要工作,发展团员对搞好学校团的工作及学生自身思想的提高、升学等都十分重要。学校团委通过做好计划,入学开始,没有支部的成立支部。然后以各团支部为单位,发展新团员。

全文阅读

基于组织自我更新策略的学校文化发展路径

绿色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既可以理解为环保的、可持续的,又可理解为和谐的、开放的;既可以理解为自然的、环保的,又可理解为人文的、生命的。这些对绿色不同的解读形成了各自学校的文化旗帜、个性特质、发展方向,而最终这些特质将汇聚成为学校的品牌,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在倡导和建设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学校文化的发展和建设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发展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全校师生(包括员工,下同)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及其所创造的成果的总和。这里面同样包含了物质层面(校园建设)、制度层面(各种规章制度)、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师生的行为举止),而其核心是精神层面中的价值观念、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群体的心理意识等。[1]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引导学校形成各自独特文化的过程,是以独特文化为突破口最终促进学校发展的过程。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促进学校认同、增强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办学活力的根本途径,是凸显学校特色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途径,[2]也是建设品牌学校,提升学校品质的有效手段之一。[3]

各个学校发展和提升自身的文化、形成系统的学校文化体系的过程,就是将绿色教育理念进行多元和个性化的理解的过程,也是将绿色教育理念落实到不同学校的过程。学校文化发展过程可以基于组织自我更新策略来进行。

一、组织自我更新策略

1.组织自我更新策略含义

组织自我更新策略也称规范―再教育策略,是由罗伯特•钦在总结美国教育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4]该策略是指组织自身通过将组织中人们的合作活动有意识地转变为更加有效的规范,以提高其内部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利用各种外界资源谋求自身更新和发展。该策略的目的最终是提高学校自身应对变化和发展中挑战的能力,真正调动学校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学校自主的发展和跨越。外部力量对于学校来说是工具性的或者支持性的,学校自身有明确发展的目标以及发展的策略。

2.组织自我更新策略提出的背景

罗伯特•钦在总结美国早期学校改革的基础上,认为最初学校的改革是基于验证-理性和权力-强制的策略。但是这两种策略在学校改革中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没有完全改变美国的教育状况。

全文阅读

我国高校投融资现状研究

摘 要:由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构想,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空前高涨,但是,高校教育经费的投入却在逐年减少,我国高校投融资问题不断凸显。完善高校多元化投融资途径有:建立完整的政府教育投资保障体系,增强立法,改善高校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健全大学生资助体系,完善高等教育成本个人分担制度;建立健全教育融资体系,通过多渠道方式筹措办学经费;拓宽社会融资渠道,提升高校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投资主体;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067-04

近年来,为了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和质量,激发大学的活力,提升学校竞争力,国家在提高经费使用效率、改变政府拨款方式的同时,开始逐步改变政府全部承担高等教育经费的财政模式,加大了家庭和个人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比例。因此,探讨高校投融资渠道与投资主体多元化现状,将为高等教育效益与效率的提高提供宝贵意见。

一、我国高校投融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但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教育规模的加大,无论从总量还是生均预算方面,高等教育投入都存在很多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经费不断增加,从2001年的4 637.7(亿元)到2010年19 561.8(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7.34%,比我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16.27%高出1.07个百分点。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从2001年的3 05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4 670(亿元),分别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65.9%和75%。从图1、2可知,虽然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一直在增加,但完全赶不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的脚步。如果要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公共教育支出至少要达到GDP比重下限4.07%~4.25%,但2000年以来的十年时间内,我国高等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始终徘徊在2%~3%之间[1]。

在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属于“卖方”市场,供给小于需求,高等教育的运行一直处在以高校(供给方)为主的短缺均衡状态,并且部分有效需求不断增长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矛盾。

全文阅读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基础研究是R&D活动的源头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科技工作的重点之一。本文收集了大量数据,从研发投入、科技和专利情况等几个方面对高校在我国基础研究工作中的现状和重要地位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给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础研究 自主创新 高校 R&D投入

基础研究是指认识自然现象,提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研究活动。作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的源头和基础,基础研究活动是新知识产生的源泉和新发明创造的先导,是国家长期科技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保证。而高校是我国基础研究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高校基础研究的现状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1 我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状况

1.1 高校成为R&D活动的主要执行主体之一,但基础研究投入相对不足

R&D活动是科技活动的核心。R&D经费投入的规模、强度及其结构特征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具有国际可比性的重要指标。自2000年以来,我国R&D活动经费呈逐年上升趋势。2007年,美国和日本的R&D经费与GDP的比值为2.62%和3.39%,但我国仅为1.49%。当年我国R&D经费总额分别为美国、日本的14.2%和32.9%,而基础研究经费总额分别仅为美国基础研究投入总量的3.6%、日本的12.2%。相比之下,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力度的不足显而易见,长期以来基础研究在整个研发经费中的比重一直徘徊在5%上下。

伴随着“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实施,自上世纪末期以来,国家对高等学校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导致最近几年高等学校R&D经费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年增速超过20%,已经成为主要的R&D活动执行部门。截至2007年,我国高校R&D活动经费已达314.7亿元,而当年高校的R&D经费占全国总量的8.5%,而基础研究经费则接近全国总量的50%。根据OECD的《主要科学与技术指标》数据,OECD国家1991~1995年高等学校R&D经费年均增长率为3.3%,1995~2000年升至4.2%,2000~2002年达5.5%。与之相比,我国是近十余年来世界上高等学校R&D经费支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2000~2002年达到惊人的29.8%。

1.2 高校R&D资金来源以政府资助和企业投资为主

全文阅读

加强校园文化内涵建设的思考

一、大力弘扬红岩精神,在深化教育上下功夫

进一步深化红岩精神研究。要进一步加强“红岩精神研究小组”工作,与时俱进,系统地进行凝炼总结、创新提高,把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全院思想建设的系列活动,设立“红岩教师”等以红岩为名的奖项,把红岩精神这首正气歌在学院唱得更响亮。

二、大力倡导核心价值观,在爱国爱校上下功夫

校园文化作为我院教育的一个环节,理应打造爱国爱校的良好氛围。近几年,学院在这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如在校园内立起了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名将雕像、标语柱,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等系列活动,但应当看到,爱国爱校需要价值观作支撑。因此,当前我们必须在内涵上下功夫。一是深化当代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论上的清醒是行动自觉的前提,所以必须加强对当代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武装。从我院现实可能性上讲,我们应结合思想品德与法律常识课程的教学,强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重大意义、对学生的基本要求等,使其入脑入耳入心,成为爱国爱校的理论基础。二是加强进行优良传统教育。我国的优良传统就是一部热爱人民、英勇善战的历史,学院要充分运用这一宝贵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增进他们我国历史传统的了解,并以此启迪和教育学生在为国为校中去实现自我价值。

三、搞好传统精神教育,在薪火相传下功夫

校园文化内涵并作非空穴来风,其精神内涵应根植于本单位、本部门的历史传统之中,体现在学院官兵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之中。我院建院已经半个世纪,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办校治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传统。最近,我们对“一训、二歌、三风、四种精神、五大传统”进行了梳理总结,从而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对此我们决不要束之高阁,而是要加以完善和利用。

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宣传教育。学校的创业、发展、壮大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这种可贵的精神是我们争创一流军事名校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我们一定加以发扬光大。为此,学院要在现有研究成果的教育上想点办法,发掘其丰富的内涵,并利用政治教育等时间,进行宣传教育,不断地使传统精神深入人心,并代代相传。

二是深入进行研究发掘工作,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虽然我院传统精神有了刍形,但总感觉结合学校行业自身特色等还不够紧,精品文化品牌还不够响亮,还存在着教职员工对传统精神的概括研究不太认可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要使学院现存对传统精神的概括与研究真正变为学院校园文化教育的内涵还是有一些困难的。因此,要进一步深入进行研究发掘,不断丰富具有我校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内涵。

全文阅读

*校长2004工作报告

再接再厉勇敢登攀 (校长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两校一中心行政,向大会做2004年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4 年度学校工作回顾

一年来,两校一中心全体员工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提高教育质量、办学效益为目标,依法治校、科学管理,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调整专业结构,拓宽办学渠道,加大对教学设施的投入。全校教职工充分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扎实开展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校党委的既定的工作目标与工作任务,取得了明显成就。主要体现在:

一、围绕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004年上半年学校在校班级35个,其中中专21个班,635人;教学中心4个班,140人;脱产成人大专班10个,424人;全日制在校生人数千1199人。下半年在校班级28个,在校生936人。其中专21个班673人,教学中心3个班113人,大专4个班150人。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规模基本保持原有水平。但由于学校近几年生源质量较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为保证教学质量,保证培养的学生能够合格,能够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教育系统在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外,进一步加强了教学督导管理工作,在开学初,由教务系统、校领导及各科室领导集中一周检查教师的教案、讲稿、授课计划,并将结果公布于众,教师们均能按要求进课堂,教学秩序得到进一步规范。根据学校安排,教师们坚持了每位教师听2-3位教师的课,达到了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在新生入校和毕业生离校之际,召开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对学校管理及教学工作中的意见,并在工作中加以改进。去年我校有2名班主任获得了自治区教委颁发的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1人获自治区招生就业指导先进工作者,1人被评为优秀学生管理工作者。

去年11月学校还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厅对我校两所函授站的教学评估。为做好此项工作,同时为函授站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学校提出了“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逐条对照评估条目体系,做了许多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得到了专家评估组的肯定。在今后的成人教育工作中,我们将严格按照评估条目认真落实,努力提升我校的办学层次。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