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技术方案

软件技术方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技术学院软件技术方案研究

1课程群建设规划

1.1指导思想。

以2014版应用技术学院培养方案为政策方针,坚持“国际化视野,职业化教育,专业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的职业能力,并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围绕软件技术课程建设的需要,探索软件技术课程群建设的新途径。

1.2课程群建设目标。

1.2.1发展目标。根据应用技术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以应用技术学院2014版培养方案方针,根据软件行业对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建设课程群为重心,应能够充分的体现出软件测试和软件开发的特点,注重素质教育,并显示出各个专业的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探索“CDIO”工程式的教学方法。以6年为期,将软件技术专业打造成在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职示范性专业,将软件专业课程群建设成优秀课程群。1.2.2教学团队建设目标。根据课程群建设需要,培养出一批注重师德、动手能力强、工程化思维的专职兼职教师,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优化教师的学缘结构,争取在三年内,建立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专业教师的总数应超过10人,在教师的总数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应超过9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也应超过90%,而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应超过40%。1.2.3课程体系建设目标。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应设置课程建设的核心地位,以软件技术行业的职业要求为指引,将能力、素质和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出一个合理的课程体系;规范课堂教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突出校企合作,编订出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教材,做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纳入劳动保障部颁发的相关证书以及职业资格证,同时做好事思想基本教学的建设工作。突出实践教学的环节,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拟建设2门院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1门省级精品课程(C#程序设计)。1.2.4教材建设目标。应将课程的建设工作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的结合起来,优先选用一批国家级软件技术规划教材,积极组织教师根据自己教学经验和专业特色自编教材体系。在选择教材时,建议应优先选择国家和省部级评选出的优秀教材或是能满足新时代具体要求的教材。在2年的时间内所编写的教材应达到3部,教材的内容应能够反映出专业的实际特色,以项目驱动组织课程体系结构,编写出有特色的工学结合的实训教材。1.2.5实训基地建设目标。根据课程群建设目标,积极建设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为不断的提升课程群的实践性,应设置具有足够特色的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身的参与到实践课程中来,提升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课程的开出率以及校外顶岗实习的学生数比例都应达到100%。同时,应建立3个较为稳定的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和4个校内实训基地。

2建设对策

2.1发展对策。

2.1.1做好教学团队的建设工作,积极探索针对现有教师和新任教师的培养,不断吸取兄弟院校的先进人才培养经验;2.1.2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的优化课程体系,在建设课程群的过程中,应重点做好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2.1.3在每一个课程群中应选好带头人,以社会和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原则,所选择的课程带头应是一批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和较强专业能力的骨干教师,定期召开课程研讨会议,对课程群建设实施计划进行调整;2.1.4狠抓实践课程教学,从实践环节上加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2.1.5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以建设课程群的具体要求为基础,规范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保证建设的有效实施。

全文阅读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方案探究

摘 要: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以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为指引,建立全程职业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型,阐述我国软件技术专业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基于全程职业化的培养模型,创建软件技术课程体系设计方案;探讨我国软件技术专业课程开发的方法,并对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型 课程体系 软件技术课程设计 学习领域 学习情境 课程开发

赴德国考察学习,通过课程观摩、企业参观、职教人士访谈,对德国的职业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过近2年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学习、思考与研究,本文试图借鉴德国的职业教育、探讨我国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立和课程开发的方法。

一、软件技术课程设计思路

德国没有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专业有信息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专业以及通信专业等,但是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1.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教学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是按工作过程的实际工作顺序组织教学,是教师主导与学生参与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根据学生将来面向的岗位群和企业的实际需求来确定学习的内容和应掌握的技能,在职业教育中这种课程教学方法比较贴近于实际,缩短了学校和企业在职业方面的距离;并且有企业参与的教学,在职业教育当中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中,专业劳动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宗旨是向学生传授工作过程知识,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工作过程知识涉及企业整个的工作过程,它不仅包含工作经验,而且也包括有关生产目的与生产进程方面的知识。工作过程知识是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起来的,不只是关于具体操作的知识,而且是有关不同的劳动怎样与企业整体联系在一起的知识。因此工作过程知识不是从学科知识中引导出来的第二手知识,它具有自己的品质,隐含在具体的实际职业工作中的。

全文阅读

软件建模技术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探索

摘 要: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方法中出现的弊端,本文提出一种教学改革方法,即案例驱动教学方法。通过结合软件建模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探索出一些在案例驱动教学中具有的可操作性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传统教学方法;案例驱动教学方法;软件建模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科技水平的发展,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对培养新时代下的优秀人才已经出现了很多弊端,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的发展速度和应用范围的扩大。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的实际用人要求,往往要花费很多人力和物力再次进行培训。这说明高校的教学与社会实际应用产生了严重脱节,提高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一些改革建议,结合具体的课程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弊端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教学往往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并非如此,教学还存在多种互动形式,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等,因此,将教学活动界定为师生双边活动,难以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的问题。

二、案例驱动教学方法

案例驱动教学方法的出现,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弊端,实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种互动形式,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驱动中进行学习,避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案例驱动教学本质就是创建生动活泼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这里的学习情景将联系实际,让学生进行真实案例的分析与设计,通过自我思考,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全文阅读

基于CDIO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摘要:本文介绍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制定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软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包括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核心专业课程开发、模块化教学与学期项目的实施,最后提出该方案实施所必备的师资条件、实验实训条件等。

关键词: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CDIO

1 基于CDIO的软件项目驱动教学

软件项目驱动教学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把某一工程项目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目前,各高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但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总结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以将项目设计分为学习型、训练型两种类型。学习型项目规模较小,目的是通过项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要应用在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中。训练型为大中规模项目,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实现、测试部署的全过程,主要应用在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中。

CDIO教育模式的《标准2:CDIO教学大纲制定的需求分析》阐明CDIO方法论必须将教学大纲的设计与培养目标和产业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逐项具体挂钩[1]。这种素质能力要求不仅包括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类型1),而且包括学生自身能力(类型2:如认知与学习热情、工程推理和问题求解能力、试验和发现新知识能力、系统性批判性及创新性思维能力、职业道德等),团队合作能力(类型3:如团队工作能力、交流沟通互动能力、领导力等),产品和系统建造能力(类型4:如结合社会、企业和业务的需求来构思、设计、建造和运行系统)。这种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需求要经过专业化的工程师组织、已毕业的校友和产业界用人单位的审核与认可,并在具体要达到的水平、成绩标准方面得到他们的指点和帮助。

CDIO教育模式的《标准3:集成化课程设置》要求发展建立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多门课共同支持专业目标,要有具体计划将课程关联以针对标准2所要达到的4个类型素质和能力。通常各门课程都是按学科内容独立的,彼此之间很少关联,而CDIO方法按照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来组织教、学、做,应当能够将相关课程关联,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学生掌握各门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用于解决综合的问题。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依据上述原则制定了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取代传统的教学大纲,突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理念,强调了学习情境的设计。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本专业按照《苏园职院教科字[2008]第61号》文件的要求,在2008级开展了学期项目,要求如下:(1)学期项目必须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课程知识与技能,是本学期各学习领域课程能力的综合反映;(2)本学期项目重在方案的构思(c)与设计(D)两个环节,不能当作实训课施行;(3)学期项目鼓励来源于生活与企业生产,着力于解决现实生活与企业生产中的小问题;(4)学期项目鼓励具有创新性。

全文阅读

基于CDIO模式的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方案的探究

摘 要:本文在对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学习和研究的前提下,以CDIO模式为指导,以服务社会为目标,分别对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和教学模式进行规划和改革,构建了软件技术专业的培养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CDIO模式;培养方案;课程体系;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 ,是由麻省理工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等4所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团队获得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近2000万美元巨额资助,经过四年的探索研究,创立了 CDIO 工程教育理念,并成立了以 CDIO命名的国际合作组织。CDIO教学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的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标准。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1]。

1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需求、促进IT行业的稳步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IT人才培养的政策性文件。在文件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作为IT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专业,其目标主要致力于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需要,适应软件企业开发需求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 CDIO模式下软件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的构建

2.1 总体构思

全文阅读

基于CDIO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摘 要】软件技术专业培养学生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能解决在软件编写过程的出现问题,基于CDIO的项目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一种途径,文章根据CDIO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进行设计,传统元件技术专业人才已经不适合现在对软件人才的需求,培养出企业需要的高级软件应用人才。

【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CDIO

一、基于 CDIO 的软件项目驱动教学

软件项目驱动教学就是按照软件工程思想把某一工程项目展开并贯穿于整个教学,教学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学生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使学生明白所学知识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什么。目前,各高校相继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方法,但产生的效果不尽相同,究其原因也各不相同,总结问题主要存在于项目设计、项目实施两个环节中。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可以将项目设计分为学习型、训练型两种类型。学习型项目规模较小,目的是通过项目,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课程的重点与难点,其主要应用在实训课的课堂练习中。训练型为大中规模项目,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完成从项目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到编码实现、测试部署的全过程,主要应用在学期项目和毕业项目中。

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职业目标确定

院企双方共同组成的软件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课程开发组通过软件技术岗位分析其职业能力,确定了软件技术学员的职业目标。院企合作共同培养面向区域内软件及 IT 服务外包产业,从事软件产品开发、软件测试、软件产品管理、软件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岗位的一线技术及服务人员。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设计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2-0132-03

摘要: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项目/任务”实训模式,选取来源于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实训内容,让学生严格遵循业界主流的软件过程参与实际的项目开发,可实现教学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本文介绍了我院在此方面的探索经验。

关键词:综合实训;职业能力;实训模式;“项目/任务”实训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学生的知识结构与企业人才的需求之间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行业主流技术脱节;学生在校所学大部分为理论知识,缺少实际项目的开发经验和团队协作技巧。因此学生在毕业后进入企业必然要经过一个再培训的过程,造成人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方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以上的问题。通过毕业前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开发,并严格遵循业界主流的软件开发过程,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亲身体验项目开发过程中的编程技巧、团队协作技巧、项目理解的方法以及掌握项目实施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学生极大缩短与实际企业所需软件开发人员的距离,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软件开发人员。

1软件技术专业综合实训的设计

全文阅读

关于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

[摘要]文章通过深入市场调研,研究软件行业新动向,挖掘新领域中适合高职学生的新岗位,提取岗位技能,由此构建适合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并提出一系列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行业升级岗位群课程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作者简介]俞淑燕(1980-),女,浙江诸暨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浙江绍兴312016)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0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互惠模式研究——从高职人才培养的视角”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CG26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12-02

一、软件技术专业就业状况及原因分析

目前国内软件行业平稳增长,软件人才需求继续增大,但是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相关就业率不高。就江浙沪地区来看,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比例不到30%。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高职软件技术“通才”缺乏竞争力。国内大专院校培养的大多是软件技术“通才”,学生往往具备较全面的软件开发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缺乏针对性很强的基于行业特定业务的软件开发能力。

全文阅读

工程造价管理中计算机软件技术方案的优化

摘 要:为了满足现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方案的更新是必要的。这是当下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通过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体系的健全,更利于当下工程造价模块的正常开展,实现其管理效益的提升。在当下计算机领域建设模块中,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是重要的模块,其对于工程造价管理有效开展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新型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提升工程造价的管理效益。

关键词:计算机;存在问题;总结应用;软件技术

1 关于工程造价管理模块中软件技术的分析

1.1 随着信息技术体系的不断健全,计算机软件应用技术范围不断得到扩大,其工程造价的管理参与方式越来越广泛,其经历的时间也比较长,信息需求量也比较大,其变动也比较频繁。通过对造价确定方法的控制,更有利于提升工程建设的应用效益,避免其传统的手工操作模式的应用,这是当下工程造价管理的应用趋势,就是进行计算机操作与工程造价管理相结合,进行传统的工程造价操作方式的更新,满足现阶段工程造价科学化、规范化、现代的需要,提升当下工作的质量及其效益。

在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过程中,工程项目建设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当下社会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对经营方式的转换,可以有效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应变能力,这对于日益竞争复杂的社会有着重要的启迪应用。这就需要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市场导向模块的优化,进行投资估算模块、设计概算模块、施工图预算模块等的协调控制,进行合同价的积极确定,保证现阶段竣工结算模块的优化,保证其整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管理环节的有效开展。实行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以此推动管理更加规范、高效。因此,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1.2 在当下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顺应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趋势,是符合市场经济需要的,这是当下时代的发展需要。一般来说,工程造价管理模式的开展,离不开其控制量、竞争费用、放开价等模块的开展,这就需要进行工程造价整体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其有效改革,保证定价权的积极优化,满足施工企业的工作需要。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应对材料品种及其材料价格展开分析,保证先进信息的获取,保证加工模块、处理模块等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根据工程造价管理的性质得知,其本身就具备比较大的工作强度,其应用效率也比较低,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工作差错。通过对计算机软件的应用,保证工程量的控制,进行工作强度的优化,从而有效应对其工作差错问题,加大程度的提升了工作的综合效益,这样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便于管理。因此,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提高工程造价工作水平的内在需要。

2 计算机软件技术体系的健全

全文阅读

一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解决方案

摘要:在分析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的多种实现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库技术的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语言的切换。维护方便。

关键词:数据库技术;多语言;用户界面;SQL;Unicode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全球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软件产品也正趋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软件产品支持多语言用户界面,能给不同国家和不同语言用户提供本地化的操作环境,有效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有多种实现技术:多独立应用程序技术、多语言的纯资源DLL技术、多独立单资源的纯资源DLL技术、引用外部语言包技术等。前面三种实现技术都要求更新源代码才能新添语言,用户在不同语言间切换缺少灵活性,语言信息的维护比较困难;第四种实现技术虽然可以自由添加新的语言,但语言信息的维护仍然比较困难。

本文提出的基于据数据库技术的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解决方案,以SQL Server为平台,建立语言方案数据库,将不同语言方案软件界面元素的显示信息存于指定数据库,应用程序从该数据库提取指定语言的显示信息,动态更新软件的用户显示界面。用户可以在不同语言方案间自由切换,而且系统自动即时更新显示界面;开发人员(其实从技术角度讲,并不要求一定是开发人员,任何有授权的用户都可以完成)不需要修改任何源代码就可以自由增删语言方案,轻松维护各语言方案的所有信息。考虑到不同语言的显示效果,在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时,一定要选择支撑Unicode字符编码的开发工具。

1 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分析

软件界面主要有数据信息和提示信息,数据信息一般直接来自数据库,用户可在系统数据录入时实现本地化,因此多语言软件用户界面本地化主要针对提示信息进行。根据提示信息与数据库的相关性提示信息可分为三类:数据库无关提示信息,如按钮标题,菜单标题、对话框信息等;字段相关提示信息,如数据绑定文本框前的标签提示信息;表(数据表、数据查询、数据视图)相关的提示信息,如DBgrid的列标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