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软件测试实训总结

软件测试实训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谈高职院软件开发和测试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摘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具有技术更新快、产品附加值高、应用领域广、渗透能力强、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利用充分等突出特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人才需求最大、增长最快的是外包型软件企业,所以按就业为导向的思想,高职院校以培养外包型软件企业所需人才为目标的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非常必要。

关键词:软件开发;实训;外包;测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6-8332-02

1 背景

工信部近日印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二五”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确定了10项发展重点和8项重大工程。而据业界预计,到2015年,我国软件行业收入将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出口突破600亿美元。

2 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外包人才的缺口从结构层次来看,不是局部的人才短缺,而是全方位的供应不足。正规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但缺乏软件开发工作经验、项目交流和团队合作锻炼,需要经过相当的项目知识与技能培训。超过60%的高校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但是,适应外包企业需要的大学毕业生很少,大学毕业生常常需要企业花大力气培养,而企业希望招来就用,不愿自己培养人才增加成本。本软件开发、测试实训室应此目的设置,目标培养中低端软件人才。

3 建设实训中心项目的可行性

全文阅读

高校项目实训中的软件测试实践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外包产业的迅速发展,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高校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要求严重脱节。通过教师管理系统的具体测试实例,理论联系实际地阐述了软件测试的流程和人员管理,并在实践过程中归纳和总结了相关问题,对高校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软件测试;项目实训;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吴梦麟(1982-),男,江苏南京人,南京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26-02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需市场的增长和国内外外包企业的合作加深,我国的软件外包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软件测试作为软件外包的主营业务之一,是加快软件企业与国际接轨,实现产品国际化的重要手段。随着软件开发流程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我国软件企业对软件测试的需求逐步增大,因此高校计算机专业中的软件测试人才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由于软件测试工作的特殊性,需要从业者不仅掌握一定的软件技术,同时也要对软件测试的方法和流程具备相当的经验。通过高校教育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虽然能够掌握基本的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测试理论,但是缺乏实际的测试经验和相应的行业背景知识,离企业的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中软件测试教学仍以理论为主,实践动手能力和项目背景经验的培养相对不足,这些矛盾导致学生就业时很难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企业也必须对招入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培训,花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

项目实训是解决高校和企业之间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在日常教学计划中引入项目实训,以实际测试任务为驱动,按照企业规范进行流程管理,让学生掌握测试过程中各阶段的技能,理论联系实践地接受企业化的锻炼。通过实训课程,使学生不但能够学习到实际测试经验,而且能够增强团队意识,进一步缩小毕业生与职业测试工程师之间的差距。

一、软件测试项目实施

全文阅读

高职软件专业《软件测试》课程标准设计

【摘要】本文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对高职《软件测试》课程的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教学情境设计、教材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课程评价设计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软件测试;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1.课程的定位与教学设计

1.1 课程定位

《软件测试》课程作为软件专业二年级下学期的专业课,它的前导课程是《数据库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实施》,后续课程是课程实训及毕业实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软件测试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应用,能熟练使用常用软件测试工具,并能运用软件测试工具完成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提高学生对软件的测试与维护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的团队协作能力。

1.2 课程设计思路

软件测试是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要用到的核心技能。因此,本课程应该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所需的职业能力:白盒测试、黑盒测试、自动化功能测试与性能测试。

《软件测试》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转变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不再以知识传授为主,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企业培训体系,引入企业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项目中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从而储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发展职业能力。授课内容重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上不再单纯地只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围绕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取,这充分考虑了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理论知识薄弱的特点。

全文阅读

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

摘要:在分析软件测试行业现状和软件测试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兼具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以及相关的软件工程能力的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并且着重强调了软件开发能力的重要性,分析以软件开发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最后展望了新的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2

1 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背景

1.1 软件测试人才需求分析。全球信息化极大推动了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但目前与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软件测试领域。国内软件测试的现状是令人担忧的,在软件业中处于弱势地位[1]。由于一直以来,国内许多软件企业存在着“重开发、轻测试”的倾向,造成软件产品质量问题日渐突出,同时也突显了中国软件测试人才的极度匮乏[2]。从国内招聘网站搜索软件测试相关的职位来看,软件产业需要大量懂得测试理论和方法的专业软件测试工程师。

1.2 软件测试专业岗位分析。软件测试行业主要岗位为软件开发测试、网络开发测试、测试管理等6个就业方向以及初、中级软件测试工程师、Web测试员、文档测试员等23个岗位。综合来说,软件测试专业相关的岗位主要有软件开发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以及软件工程相关的岗位。1.3 国内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现状。国内高校软件测试教学总体属于起步阶段,开设软件测试专业的院校不多,一些院校仅开设了软件测试的课程。当前,一些软件企业与行业的培训机构在积极开展测试人才的培训工作,但培训内容较单一且完全实用化,对软件开发能力要求不高。这种培训属于非专门化、专业性的培养和教育[3]。因此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复合型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丰明聪提出了高职软件测试专业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张丽景等提出了基于倒推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这些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对软件开发能力要求不高,这可能导致软件测试人才欠缺良好的软件开发能力,较难站在软件工程的高层次角度对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实施。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复合型”是指能力更全面的高级软件测试人才,兼具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测试能力以及相关的软件工程能力。这样就能够站在高层次的角度对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有了扎实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以从源头上避免软件缺陷的产生,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从而对软件产品的质量进行更好的控制。

全文阅读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探讨

文章编号:1672-5913(2009)01-0062-03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的经验和体会,介绍了独立学院的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实施过程,以毕业设计为例指出软件测试职业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软件测试;独立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大多数公司已经将软件测试看作是技术工程专业工作,有意识地在项目组中培训软件测试人员[1]。但由于IT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软件测试人员需求的缺口依然很大。应用型本科学院加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既可以缓解社会上软件测试人才不足的现状,又有助于毕业生迅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均设立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我院针对学生来源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需求等特点,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修订专业培养方案,确立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培养方向,开设职业能力辅导课128学时(4学分),分别占总教学学时和总学分的5.3%、2.1%。自2006年,我院在软件工程方向开展软件测试职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一定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全文阅读

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摘要]文章从社会培训模式、高校专业教育等方面分析了国内软件测试专业教育现状,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等方面介绍了高校软件测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最后阐述了面向从业需求的教学改革:注重面向市场应用的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等。

[关键词]软件测试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静(1969- ),女,陕西兴平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操作系统与软件测试;赵志升(1965- ),女,河北张北人,河北北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软件工程、数据挖掘。(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2-0135-02

软件测试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与软件开发齐头并进的专业技术。软件测试工程师承担产品功能、性能、可靠性、易用性等全方位测试,保证产品质量,满足用户需求,保证企业信誉,是当前IT业界需求量骤升的热门人才。目前我国软件产业在产品功能和性能测试领域仍然存在着严重不足,软件测试的广度和深度已成为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培养大量的具备专业素养和高层次技能的测试人才,更好地推进我国测试行业和测试技术的长足发展,是高等院校必须担负的职责。

一、国内软件测试专业教育现状

自2000年软件测试技术在我国兴起至今十余年,软件测试人才随着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专业的软件测试机构、测试网站及测试技术培训机构等迅速发展起来。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已经逐步设有本科阶段软件测试方向的专业。2011年11月,由教育部主办的“2011年高等学校软件测试课程教学论坛”在上海同济大学召开,对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及测试领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1.社会培训模式与现状。当前国内业界一些知名网站主要承担起测试人才的培养职责,如51testing、达内科技、北大青鸟等,为测试行业输送了大批动手能力较强的测试人才。针对性很强的短期教育模式是社会培训的特色。培训机构通常按照助理级、初级、中级和高级测试人员安排培训内容。诸如北大青鸟等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引进欧美的混合教学模式,采用“理论知识+分模块项目实践+全真项目实训+职业素质训练”的模式,形成一个科学并且实用的培训体系。培训机构通常设立自己专用的教学平台,通过网络远程授课与集中化分期分班授课方式,在半年到一年的较短时期,培训出上岗快、操作熟练、针对性强的应用人才,而且很多学员直接通过测试工程师面试,并在后期工作中累积了较深厚的测试经验,成为测试领域的支撑力量。培训课程主要内容涵盖操作系统管理、网络应用与Web编程、数据库管理等专业课程,实训环节应用主流的测试工具,如Winrunner,Loadrunner,Rational Robot等。着重于实用性的项目实践和开发是培训机构与高校教育的最大区别。参加这些培训班已成为目前大学生岗前培训的主要途径。

全文阅读

两年制软件测试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软件企业也逐渐规范,软件测试人才也逐渐成为一种专门的技术人才,我国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但专门的软件测试人才的培养却很少,通常是在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开设一门“软件测试技术”课程,作为对测试技术的基本了解来讲授。2003年以来,随着35所全国示范性软件学院的建立,以及各地两年制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兴起,一些软件学院开始培养专门的软件测试人才。由于教育部没有设置软件测试专业,所以一般是作为软件技术或软件工程专业中的软件测试方向来设置,我院是作为软件技术专业(软件测试方向)来开设。作为一个新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方向,无论是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面,都处于探索中,还没有成熟、完善的培养模式。

我院从2004年即开设了软件测试方向,在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作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和实践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也遇到了许多问题。本文对我院的软件测试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希望能抛砖引玉,与同行交流。

1两年制软件测试方向课程体系的特点

两年制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特点主要有:

(1) 学制短,只有两年;

(2) 目标是培养实用型软件测试技术人才;

(3) 要具备一定的编程能力。

上述特点决定了软件测试人才的课程体系的特点:

全文阅读

让软件测试实验和实训课程轻松地走进高校或培训机构

目前国内为软件测试理论课程配套的实验教程很少,即使有也大多是以商用软件测试工具使用介绍为主,很难普及到各个高校进行实践教学。针对这些问题,蔡建平教授以主流的开源软件测试工具作为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的基础,并在《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中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软件测试实践教学的方法、步骤和案例,很好地解决了软件测试实践教学面临的教材问题、案例问题和实践环境建设问题。

该书充分考虑了国内大多数院校办学条件不足,实验教学经费有限,无法全方位引进商用软件测试工具,无法开展软件测试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对国内外主流的开源软件测试工具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和优选,并经过北京工业大学软件学院5轮实践教学的检验,来设计该书的实验教学重点和实践能力要求。该书的实验内容之广,涉及的软件测试知识之多,以及开源软件测试工具介绍之全面,无论是对于教师进行实验指导,还是培训机构进行实战训练或者学生进行自学自练,都是不可多得的实验教材。

该书与国内常见的软件测试实践教材重点讲授某个或某几个商用软件测试工具的方法不同,它是以现代IT企业软件测试需求为背景,以主流的软件测试技术和方法为基础,以当前的软件测试应用为实例,全面介绍了支持各种软件测试类型的开源软件测试工具的主要功能、应用流程及实际案例。特别突出了软件测试工具在实际测试项目中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巩固所学软件测试知识,掌握软件测试方法和技术以及提高软件测试实战能力。

该书分为管理、静态分析、单元测试、GUI测试、性能测试以及软件综合评测等6大部分,共有12章。主要内容包括:软件缺陷管理、软件测试管理、程序理解、代码静态分析、xUnit单元测试框架、单元覆盖测试、Java GUI基础类库应用测试、Web页面测试、Gtk+用户界面测试、单元性能测试、Web应用性能测试以及软件综合评测工具等。在该书中,较大篇幅地介绍了如何使用主流开源软件测试工具建立测试环境,如何将它们用于实际软件项目的测试。这种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内容设计,对高校软件测试实践类课程的开设、培训机构软件测试的实战培训以及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自学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该书在最后一章特别强调了软件综合评测的意义,并以南京大学研制的Eastt工具为实例,全面介绍了软件评测的思想和过程,有助于学生全面掌握软件评测的方法和技术,提高实际的软件评测能力。

该书针对软件测试的实验内容全面,实验方案完整,实践环境建设可行,实验步骤及过程讲解清晰,实验案例丰富实用,可作为高等院校不同学历教育的软件工程专业及计算机相关专业的“软件测试实践课程”教材(如本科生、研究生、甚至高职/高专生等),也可作为社会软件测试实战培训教材,同时该书也是软件开发或管理人员、测试或质量保证人员等的自学参考书籍。

蔡建平教授以他多年在软件测试领域开展工作的经验和对软件测试能力培养如何满足IT企业要求的了解,设计了软件测试独特的实践教学方法,并收受学生认可和欢迎。作为蔡建平教授多年在软件测试实践教学上的经验和成果总结,《软件测试实验指导教程》的出版发行,将有益于国内软件测试人员和软件工程相关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培养,有益于推动我国高等高等院校软件测试实践教学方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我国软件测试业的发展和软件测试紧缺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全文阅读

探微软件工程综合实训教学

1以往实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肇庆学院软件学院从06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开始,与深圳某信息技术公司共同创建了软酷卓越实验室,在校内对学生进行实训,为期10天。2010年下半年与加拿大某IT培训集团、广州某计算机技术服务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07级、08级学生的项目实训活动。根据2006、2007、2008级学生的实训情况,本学院对公司实训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本院学生在实训后学习目的更明确,团队意识、就业能力、职业素质方面显著增强,视野更开阔,收获很大。但实训过程还暴露出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开发过程时间进度控制不当;前期团队成员交流不够;前期总体设计考虑不周,后期增加或修改数据结构;开发过程不重视文档工作,靠头脑记、口头约定,后期需要返工;团队精神缺乏,意见不统一,不会相互妥协;高估自身编程开发能力,测试时发现问题才不停修改;有些团队存在个人英雄主义,主要由一个人工作,其他成员在等结果。实训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工程能力[3]。而在实训前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基本上都是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机会较少。锻炼机会主要是理论课的实验,然而这种验证性的实验大多数是与市场需求和行业的发展有极大差距的。由于学院与主导实训的企业相互间沟通不足也导致一些问题,说明双方合作还有进一步改进之处,实训效果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结合前面所提到的学生自身所存在的问题,都迫切需要软件学院制订可行的的实训方案加以解决。

2实训方案

2.1实训方案体系结构

根据本校作为普通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特点以及在总结以往实训实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为基础、市场需求为导向,本文提出本院的实训方案,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2实训方案内容

从实训的体系结构可看到,整个实训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

(1)第1阶段是软件开发理论指导。为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开发流程和相关软件工程标准,在实训前期先进行理论指导。首先是复习《软件工程》方面的教材,理解软件工程的原理、可行性报告和软件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和测试、软件维护、面向对象技术与UML、软件开发环境、软件重用等过程和定义。同时还学习先进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了解国际通用的软件工程标准。其次强调软件开发过程不同于课程作业或实验,要遵守相关规范,不能一拿到题目就开始编码,需要先设计好数据结构和相应算法,并编写相关文档,才能开始编码和调试。还要选择合适的开发方法,如面向对象开发方法和面向过程开发方法;选择合适的开发模型,如增量模型、迭代模型、瀑布模型、螺旋模型、敏捷开发模型等;还要强调开发过程需要进行有效的软件开发过程控制,项目进度要得当,人力分配要合理,进行版本控制、项目质量管理等。最后强调测试,使用黑盒、白盒测试,运用Junit测试工具,自动生成测试文档,在小组内部进行内部测试和交叉测试,总结编程错误,提高编码质量。项目结束时,还要让每个学员发言,总结自身的得与失,感受自身的成长、成熟,责任心的提高,经验的积累。

全文阅读

国际软件人才基地瞄准“IT新型态”

软件正日益成为整个IT产业界的“重资产”。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市场,各大IT厂商向软件领域的转型和布局趋势十分明显。近日,惠普软件集团宣布分别与山东省济宁市政府、河南省洛阳市政府合作,共同打造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中国惠普副总裁、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于志伟表示:“随着地方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视和大力推进,各地区对优秀软件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软件技能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高端人才和高端产业的集聚成为发展的趋势。通过此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项目,惠普将把自身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技术、实践经验及融合云战略与各地区的优势紧密结合,培养面向国际的本土化高级软件技术人才,提高惠普软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据悉,惠普此次与地方政府合作的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由软件人才培训中心、软件测试外包服务中心以及IT资源服务中心三部分组成。软件人才培训中心将通过课堂授课和项目实训,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培训,内容涉及云、大数据、IT运营与维护管理、软件测试与开发等。培训后的软件人才将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其中优秀的高端人才还将有机会到国际平台上进行交流;软件测试外包服务中心将向当地和海外企业提供由惠普应用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支持的专业且高效的软件测试服务,如性能测试、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等;而IT资源服务中心将提供基于云的硬件和软件服务,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在帮助地方政府提高运维效率的同时,还能帮助当地中小型企业提升IT灵活性,从容应对市场变化。

“在惠普的软件人才培养计划中,‘实训’是非常重要的特点。这意味着软件人才的培养将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进行,学员将直接参与到项目的实践中来。这种方式能有效缩短学员的就业时间,使他们能够面向市场需求,成为高级IT人才。”于志伟告诉记者,“学员在学习期间还将大量参与相关专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学术交流活动。就整个产业基地的布局而言,将以人才为核心汇聚包含服务咨询、合作伙伴等在内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动当地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IT新型态”的业态意味着市场中急需大量高端的专业IT人才。以软件测试人才为例,在中国具有这一专业技能的人才缺口高达15万人,人才如何快速就位成了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高级技术人才在中国的不同区域都存在缺口,地方政府以信息技术产业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强烈。在前期细致调研的基础上,惠普与济宁市和洛阳市政府最终确定了国际软件人才基地的项目,这是合作双方共同的意愿和选择。”惠普全球高级副总裁、软件集团业务总裁Hans-Peter Klaey表示:“在全球各地,惠普将持续推动软件领域的投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惠普将整合内部资源并开展国际合作,将信息技术的行业知识、实施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