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融资需求

融资需求范文精选

融资需求范文第1篇

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我国的中小企业跟随中国经济一同成长,据《中国中小企业年鉴2011》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总数达到4300多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9%,对GDP的贡献超过了60%,创造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对外贸易总额的60%,对税收的贡献比例达到50%,这些成就足见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特殊地位。与此对应,安徽省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据2008-2011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底,安徽省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已达1178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15352.9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699.17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55%,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482.45亿元,占比达到58%。在对外贸易方面,2011年全年中小企业完成出货值540.57亿元,占比达到43%。在取得的成绩面前必须看到,受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后危机时代安徽省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会导致很多企业的衰亡。

1.1创新能力和动力不足

由于创新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需要承担较高的风险,很多中小企业往往望而却步,选择了仿制策略,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安徽省中小企业绝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产品附加值低,处在过度竞争的领域,随着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很多中小企业出现了生存危机。

1.2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安徽省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管理水平低、制度不健全、财务不规范等情况,很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在经过创业期之后,弊端开始显现。大多数企业缺乏科学的长远战略规划,都是抱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思想。

1.3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加上中小企业实力有限、经营的失败率相对较高、财务不规范、信用度不高等原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远高于国有大型企业,融资成本高,渠道狭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分析

2.1安徽省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

中小企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生力军的作用,但融资难的阴影一直没有散去,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尽管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诸如财政税收、信贷政策等,但融资难依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环境下,很多商业银行都对信贷规模进行了控制,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进行了严格控制,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存贷比已经逼近75%的监管红线,实际上无钱可贷。以铜陵市为例,据2011年人民银行铜陵中心支行调查显示:65.2%的企业认为从银行融资困难。贷款难度增加就会导致贷款周期的延长,在铜陵,金融机构贷款周期普遍从先前的1个月延长到3个月。随着贷款利率的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在实际操作中情况更加严重,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一般规定:对企业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不等,其中对中小企业上浮30%,铜陵市的地方金融机构如铜陵农商银行(原铜都农村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最高上浮达到60%,同时贷款的手续费名目繁多,这导致企业实际获取的贷款额的减少[1]。为了缩短贷款周期,很多中小企业开始向物华、鑫源、威斯达、海纳、上峰等17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仅2011全年就发放贷款30.5亿元,这些民间借贷年息达到40%,远超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融资成本加上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水涨船高,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从“微利时代”进入“无利时代”,经营难度增大。供应链上下游单位的融资压力普遍加大导致企业资金回收期变长,为了保证现金流的通畅而从民间融资,经营风险增加。

2.2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

(1)信贷需求普遍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主要是解决资金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从而保证企业资金链的通畅。中小企业的生产周期较短,对1年以上5年以下的中期和5年以上的长期贷款需求并不旺盛,需求主要集中在6-12个月的短期贷款,金额较小,贷款频率较高[2]。(2)中小企业要求贷款审批流程简化高效。安徽省中小企业贷款主要是解决资金的燃眉之急。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经营范围狭窄,受季节性等因素影响较大,业务量不稳定,生产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市场需求的分析和预测能力较弱,偶然性的一笔大订单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1年的经营业绩,因此它们对融资的及时性和高效性要求较高,希望审批周期在1个月以内,个别甚至要求1周内资金到位。目前银行机构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多,从申请到放款最少两三个月,长则达半年之久,实际贷到的资金往往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为了解决短期资金的缺口,企业被迫通过民间融资,但无异于饮鸩止渴。因此中小企业迫切期望银行业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简单高效的融资服务。(3)中小企业融资需求行业性和阶段性特征明显。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具有不同的融资特点,对融资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点,需要不同的融资渠道,这要求金融机构做好客户细分,不断进行产品创新。从融资角度可以把中小企业分为加工制造型、服务业型和科技型。加工制造型的中小企业对融资需求具有额度相对较大、周转率低、风险高等特点,贷款期限相对较长;服务业型企业对融资产品的额度要求低,主要是解决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周期较短,贷款频率较高,风险相对要小;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资金投入较多,对流动资金需求较大,具有“轻资产、高发展、重创意”的特点,缺乏有力的担保手段,很难受到传统融资产品的青睐,这类企业除了通过传统融资渠道外还需要通过风险投资基金来共同融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也具有不同的融资需求,在企业的初创期主要靠自筹资金和风险投资,只需要通过商业银行进行少量的短期融资;进入到成长期,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是生产成本和营销费用,当进入到规模化发展阶段,生产设备、土地和产品研发的资金需求陡然增加,自有资金很难满足需求,中长期的银行贷款需求迫切;进入到成熟期,主要以公开上市、大股东参股、员工认股和银行筹集等方式进行融资,融资的方式和渠道丰富多样。(4)中小企业对信贷产品的需求具有多样性特征。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信贷市场,随着其深入发展,对融资产品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90年代起步时期的信贷形式主要为存贷款、商业汇票等,如今信贷产品的形式丰富多样,如担保、承兑、信用支持、保函和信用证等。面对中小企业个性化的融资需求,现有的信贷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有的商业银行创新融资模式,陆续推出了“投联贷、供应链融资、信用贷、商标贷、专利贷”等一系列信贷产品迎合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3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的营销启示

3.1用细分策略解决同质化竞争现象

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两个方面:成本优势和差异化优势。从规模上看中小银行很难获得综合成本优势,所以差异化是中小银行的战略性选择。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生存环境造就中小银行的同质化发展现象,同质化的低效竞争使其缺乏核心竞争力,目前我国银行业在产品服务、客户群、战略选择上都存在同质化现象,很难满足顾客的独特利益。在大金融时代,恰当的市场定位是中小商业银行获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目标顾客群、竞争区域和核心业务是市场定位的核心要素,只有通过这些要素的传播才能使银行树立别具一格的形象。首先是目标顾客的差异化。中小银行不要盲目和银行巨头去抢大客户,可以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融资服务,从行业和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进行产品设计,进而多层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例如河北银行为中小企业推出了“成长阶梯金融服务方案”,从发展阶段分为“创业亨通、展业亨通、宏业亨通”,分别为资产规模较小的创业期客户、资产规模迅速扩张的成长期客户和金融需求较多的成熟期客户提供融资产品,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其次是服务区域的差异化。中小银行追求的不是在较大市场取得较低的市场占有率,而是在细分市场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作为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应该实行经营的专业化。中小银行多为地方金融机构,立足区域市场,熟悉区域人文环境,契合度较高,它们更容易了解客户信息,能有效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便于开展关系营销。中小银行更多的是服务地方经济,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人才等各种资源,在面临外来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这种地缘优势能够使其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国外的中小银行也都具有这种特定的市场功能,美国的社区银行和信用社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居民和企业,为他们提供融资、住房贷款和消费贷款等服务;德国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银行通过吸纳个人存款为当地居民、个体户和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日本的地方银行如相互银行主要为当地居民和小型企业开展银行的日常业务,服务于大银行的空白点[3]。再次是金融产品定位的差异化。中小银行受限于自身的实力不应该像大银行那样开展“大卖场”般的综合业务,而应该有自己突出的特色业务。

3.2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已是大势所趋,银行业客户下沉不可避免,中小企业客户将是未来银行业市场的蓝海,这一目标客户群的融资需求特点是抵押不足、担保缺失、存款少、贷款多、融资急,行业内谁能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额度、速度、便利度”并为特定融资需求量身设计产品,谁就能占领这块细分市场。由于历史问题的积累,我国银行业存在内在的脆弱性,不利于产品创新,加上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和现行金融监管制度抑制了银行的创新动力,高存贷利差使银行利润丰厚,长此以往,形成创新惰性。随着银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对中小银行形成了一定的生存压力,使其意识到需要细分市场,进行金融产品创新,但是目前市场细分不到位,产品特色不明显,普遍存在定位不鲜明、产品设计粗线条等问题,很难满足目标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对“二八定律”认识教条化,认为“关键客户”是“大客户”而非“最有价值客户”,于是把眼光紧盯那些垄断行业和大型国有企业,与大型银行展开直接的竞争,却忽视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在银行客户下沉的新环境下,加快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将是大势所趋,需要为客户特定的融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除了通过完善行业法律法规、放松金融管制、提高社会信用度等措施外,更主要还是需要银行内部建立起完善的产品创新体系。中小商业银行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构建产品创新体系。首先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做到产权清晰、治理结构合理,重塑创新主体,强化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当然政府部门也要杜绝“越殂代疱”的现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其次要做好企业创新战略规划。创新和营销是现代企业的两大核心职能,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金融产品的生命周期日趋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将是企业经营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小银行应该成立新产品开发部门,专门负责金融产品创新,根据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和发展定位来制定具体的实施步骤,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创新效率。再次就是可以引入模块化理论来创新管理模式,加快金融产品创新。为此可以引入产品平台管理,建立金融产品库,便于管理者对每一项产品的盈利状况、市场反馈、营销服务、未来发展态势进行深入了解、分析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构建模块化产品创新体系,将金融产品按不同类别划分为多级标准化模块,在需要时从中抽取适用的模块进行组装设计,推动产品快速上市,减少产品的复杂性,减少开发层次的相互依赖,提升产品质量,节省开发资源,最终提高产品创新的效率[4]。例如,民生银行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凸显差异化,2012年初推出了资源整合型业务“投联贷”和“撮合投”。“投联贷”是以信用、股权质押、VC/PE保证或类保证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撮合投”是为中小企业客户和股权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投融资交易提供的居间财务顾问服务。民生银行改变传统的业务思路和贷款条件,深入分析客户用资需求及关联资源,理解乃至唤起客户的现实及潜在诉求,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

3.3基于企业价值链视角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中小银行可以运用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来审视自身的运营体系,构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重构内部价值链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不断优化产品组合,推陈出新。营销部门要准确掌握客户信息和需求状况,增强客户的满意度,为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与员工以契约形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适时把产品竞争提升到品牌竞争,推行CIS战略并进行整合营销传播。其次要重构买方价值链,增强满足目标客户需求的能力,通过数学模型并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深入分析客户信息,挖掘客户价值,以此找到供需双方的利益契合点,尤其是客户索求的价值点,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方案。再次要重构上下游价值链,尤其是渠道价值链,拓展基层网点和业务范围,在网络时代尤其要完善电子渠道,渠道是市场扩张的基础,是赢得市场份额的基石。波特的价值链理论在银行业的典型应用就是“供应链融资”。供应链理论是价值链理论的演变和发展,是由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最终用户共同构成的网络结构系统,每个成员都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中小企业往往是作为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配套而存在,由于实力、经营的不确定性和信息不对称造成融资困难。例如,邮储银行经过对中小企业客户调研发现:“缺乏有效信用纪录、自有资金不足、抵押资产缺乏”等是它们融资时遇到最多的问题。为此于2012年推出“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入核心企业、仓储监管机构等主体,对供应链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等综合性的金融服务,创建“1+N”或“M+1+N”的金融服务模式,具体开设了“动产质押业务、应收账款质押业务和保兑仓业务”,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2年华夏银行也推出了供应链金融品牌“融资共赢链”。可见,价值链理论能为中小商业银行打造核心竞争力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3.4建立中小商业银行战略联盟

为了更好地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特点,中小银行可以建立战略联盟。首先通过联盟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不规则性所带来的暂时资金短缺。小银行一个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的10%,通过“联网”也可以参与到一些大项目当中;其次是可以分散经营风险。通过联盟有助于达到财务、经营和管理的协同效应,提高资金实力,不同机构之间资金可以调剂余缺,资金配置更加合理,同时提高联盟整体的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实现规模经济效应;再次可以构建新的竞争秩序。组建战略联盟增强资金实力,可以重塑公众信心,打造自己的品牌,为自己的客户所认知、依赖和喜好,提高市场占有率,从过去相互挖客户的恶性竞争中走出来,专心培育自己的忠诚客户,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态势;第四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和交叉销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具有阶段性和行业性特征,战略联盟的建立可以实现跨地区中小商业银行之间的地区性互补和业务互补,更好地为原来不熟悉的行业、地区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更重要的是可以共享联盟内的客户资源和渠道资源,通过交叉销售扩大市场份额[5]。

4结语

融资需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微企业;融资次序理论;融资规模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2.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2-39-02

小微企业对于我国经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学者的研究,中小企业对我国GDP 的贡献超过50%,创造税收占总体比值接近60%,提供就业岗位超过了70%,在解决城镇新增就业中提供了超过80%的岗位。然而,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中,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受到的冲击却是最为严重的,以浙江省为例,从2010 年下半年一直到2011年全年,企业的出口订单普遍减少,直接外贸企业的订单数减少了大约50%,同时,银行等资金主要被借入了大中型企业,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小企业,其贷款额占企业贷款总额的比例不足5%,揭示了小微企业重要性与生存的艰难性。

对于小微企业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集中在其资金需求领域,即其通过外部融资困难的时候,政府或者是行业组织如何制定相关对策度过难关。这些研究显然只是针对事实出发,忽视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因此提出的相关对策以及研究结论都只是权益之策,为了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本文将从三个部分来安排论述,第一部分是融资次序理论的揭示,第二部分是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个体分析,第三部分是对于融资理论的完善。本文主要是侧重理论分析,理论的完善才有利于更好的实证研究。

一、融资次序理论简述

从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划分,企业的融资方式有两种,即内源性融资(资本积累)和外源性融资(资本集中)。

(一)内源性融资(资本积累)

根据《资本论》中的叙述,内源性融资是指企业资金来源于企业的内部积累,通过内部剩余价值的积累转化为资本,比如包括企业公积金、留存收益等。因此,内源性融资能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水平以及剩余价值率等因素。

(二)外源性融资(资本集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加自身的负债来取得资金,如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或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一般而言,按照获得资金的方式,外源性融资还可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主要是企业通过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直接融资是指企业自行通过发行股票或者是企业债券等获得融资的方式。

虽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了这两种融资方式的区别,并特别强调了资本集中的重要性,但是他并没有对于二者的次序进行深入的分析,因此这个难题也就交给了后来的学者形成了“融资次序理论”。

融资次序理论(POH)是Myers(1984)在Jenson &Meckling(1976)、Myers& Majluf(1984)和Ross(1977)等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即企业融资选择总是先内源、后外源,在外源当中,通常是先债务、后权益。虽然,Myers关于POH的基础假定却不被经验数据所支持,如有发债能力的企业却选择发行权益(Helwege & Liang, 1996)等,但是企业融资先内源后外源却是得到了广泛论证。

二、小微企业的规模成长与融资次序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的产品能够帮助企业根据行业是否处于成长、成熟、衰退或其他状态来制定适当的战略,同时企业的发展属于具有相同的历程。如图1:

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分别探讨企业进行融资次序的安排,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个阶段是投入期,也可以称之为企业产生期,对于此处的企业资本的需求,学者的研究较多,但是争议也较大。大体有三种来源,第一种是资本的原始积累,这种方式受到了马克思的强烈抨击,并称“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第二种方式是借入资本,一般而言这种资本筹集是现阶段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种是创业者的自我积累,显然依靠这种方式产生的企业速度和规模都有一定的限制。

以上三种融资方式在企业产生发展过程之中的角色是相互补充,也并不存在先后之分,对于处于企业成长期来说,其资金需求比较多,而其来源主要是资本集中和资本集聚,当前学者对于此阶段融资需求研究十分丰富,但是就融资次序来说该理论存在一定的作用。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小微企业在此阶段产生资本需求的原因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学者仅仅是以此作为假设,回答了“如何克服小微企业融资困难”,因此开展对于此课题的研究有待期待。

三、小微企业的经验论证及结论

对于小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主担心控制权的丧失,很多小企业不太愿意完全遵循通常所说的经典的融资次序。换句话说,小企业的融资即在任何供给条件下都会采取拒绝考虑某些特定类型的融资方式的一种特殊模式,如多数被调查小企业不会考虑大规模的使用外源性权益融资,甚至部分小企业不会使用任何形式的长期债务融资,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即成本、独立性和控制权(Howorth, 2001) 。

关于修正的小微企业的融资模式,较为经典的是Davidsson( 1989)的研究,作者在对瑞典小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样本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表明企业的独立性最为重要。在影响小企业增长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动因是预期金融回报和独立性的增长,当预期增长可能导致所有者控制权的损失时,净的效应为延缓增长。也就是,当小企业的扩张与独立发展发生矛盾时,小企业主会放弃企业的扩张而是以保持企业的独立性为重。这反映出控制权方面的考虑在小企业融资决策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此外,针对小企业主由于担心控制权被稀释而排斥外部权益融资的分析还发现,小企业主是否为创始人又会有不同的表现,创始人通常较一般所有者更看重对企业的控制权。

显然通过上面的分析,修正的融资次序理论应该为:小企业将首先选择内源融资也就是未分配股息,然后是所有者的贡献或者说所有者进一步的资金注入,最后才是外源债务融资。虽然修正的融资次序理论适合小微企业的实际。至此,本文将要论证的是根据生命周期理论以及融资次序理论,小微企业的融资路径与其发展的轨迹息息相关,但是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比较困难的问题,不如应该把政策的扶持力度放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通过分析具体企业,从而为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金融支持。

参考文献:

[1] 田晓霞.中小企业融资理论及实证研究综述[J].经济研究,2004,(04):107-114.

[2] 朱琦.浅析浙江小微企业融资新模式[J].资本运营,2012,(11):26-27.

[3] 崔静静.小微企业融资行为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

[4] 李乐.中国小微企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2.

融资需求范文第3篇

购轿车,银行可分期付车款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购买卡车其实也可通过融资方式实现分期付款。在国内运输行业,购车做货运是门槛非常低的行当,低成本运作,只要一两个人就可开业。但是,卡车作为他们的运营工具是必须要有的,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卡车,曾经是运输企业一大困惑。近年来,国内外卡车不断推出卡车金融服务,运输企业只需支付部分首期款就可以将卡车开走。在国内,购买一辆20-30万元的国产重卡对车主来讲压力不大,但购买价值达上百万的进口卡车时,金融服务对减轻车主的资金压力就非常有效。

国际卡车市场消费表示,卡车金融服务一方面大大减轻运输企业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卡车消费市场的增长。梅赛德斯-奔驰汽车金融有限公司(简称奔驰金融),作为戴姆勒金融服务集团的一部分,是国内第一家为卡车提供金融服务的汽车金融公司。戴姆勒金融服务集团在全球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金融公司之一。奔驰金融是戴姆勒集团在华的全资子公司,为戴姆勒旗下包括奔驰品牌轿车和商用车提供专业和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奔驰金融商用车区域金融经理杨会青介绍,奔驰金融自2005年年底在中国开业以来,每年都以惊人的速度实现着销售目标,卡车业务更是突飞猛进。在中国的物流运输行业中,每年有绝大多数的客户向奔驰金融公司申请贷款,2009年更是有90%以上的客户贷款得到批准。中国经济领涨全球势头势必会极大提高奔驰卡车在中国的需求量。与此同时,奔驰金融5年的业务经验告诉我们,奔驰金融的贷款支持已经越来越受到青睐奔驰品牌的客户的欢迎和喜爱。

从杨会青先生处我们了解到,奔驰金融主要从还贷能力、还贷意愿、抵押资产3个主要方面来评估客户的还贷能力。具体要参考的因素包括:客户的历史信贷纪录、客户的运输收入情况、客户的经营管理、地区竞争力,资产情况等。在奔驰金融灵活贷款方案下,奔驰卡车客户的首付款最低为购车价格的30%,有1年至3年的贷款期限可根据需要选择。奔驰金融的信贷分析师还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金融解决方案。

沃尔沃金融服务提供品种齐全的保险产品,包括为沃尔沃的客户及其车辆提供责任险、人身伤害险、GAP和运输险等。在美国,沃尔沃金融服务成功与Volvo Action Service (VAS) 合作。VAS为卡车司机提供沃尔沃全球公路援助服务,当司机行驶在公路上出现故障求助时,VAS将迅速安排最近的修理服务站进行及时的维修。VAS与沃尔沃金融服务保险业务相结合获得了巨大成功,目前这个概念已经被推广到欧洲多个市场。

2006年7月,沃尔沃金融服务公司在亚洲开设了首家分支机构――沃尔沃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总部设在北京,注册资本达5亿人民币。向集团旗下的沃尔沃建筑设备(含路面设备)、沃尔沃卡车、雷诺卡车、山东临工等品牌提供客户融资服务。目前该公司已与国内大型汽车制造厂和改装厂合作,为同时购买沃尔沃卡车产品和上装厂产品的客户提供一站式融资服务,并且有超过30%的客户通过沃尔沃汽车金融购买沃尔沃卡车。

“西门子财务租赁帮助我们发挥所长,特别为我们量身定制了所需资产的融资方案并且提高了我们的效率。西门子财务租赁的专业团队提供的便捷融资方案满足了我们快速增长的业务需求。”去年一次购买6辆最新款曼(MAN)拖车头的陆宇运输公司总经理陈华荣先生对记者说,如果没有西门子财务租赁方案,他将无法一次性支付曼卡近1000万元的现金。

融资需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融资需求;融资约束;盈余管理

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下,证券法律法规得到了完善,证券市场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影响证券市场股价的重要因素――企业盈余信息,对企业盈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得到了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研究和关注。文章基于企业发展的成本收益,在分析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约束情况能够对企业盈余管理产生影响的基础上,应用上市中小企业数据对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论证分析。

一、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关系分析研究

(一)数据信息来源

中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比具有防范风险能力较差、发展规模较小、融资发展受各种限制的特点,因而在企业发展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更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文章以2008-2015年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融资和盈余管理关系问题展开研究,最终获得了703个公司数据信息,剔除了无效的数据信息之后总共获得了2260个年度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winsorize处理分析。(核对了是703家公司 中包含的2260种(个)年度数据信息)

(二)数据模型和变量说明

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关系数据分析模型具体如(1)所示。在考虑企业实际盈余管理各项活动在操作时候存在抵消的可能,将三种真实盈余信息管理手段进行计算合并,计算公式为:实际盈余管理 = 实际生产操控 - (实际销售操控+实际费用操控)。通过公式的应用有效解决了真实盈余管理问题。

EMi-t=a0+a1FCi-t+a2FNi-t+a3FC-FNi-t

+a4Inceni-t+a5Sizei-t+a6Growthi-t+a7Loani-t

+a8Agei-t+a9Big4i-t+∑ind+∑year+εi-t(1)

文章选择进行数据分析的控制变量有公司发展规模、公司发展成长、公司负债水平、公司的成立时间等。通过控制变量来控制融资能力对企业融资需求和融资约束之间的影响,进而加强对不同年份和行业的控制。

二、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关系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所选取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具体如表1所示。根据表1可以发现真实销售操控与真实生产操控的水平基本与此一致,但是真实费用应用操控水平比应计盈余管理的均值低。因此可以发现企业在采用应计和盈余管理的时候在工作的具体操作中有所区分。融资约束指数中位数是-13.9626,要比上市公司SA指数中位数小,可见我国非上市公司存在比较严重的融资约束问题。

(二)相关性分析

各个变量的 pearson相关系数具体如表2所示。根据表2可以发现应计盈余管理与各类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关联,应计盈余管理与各类真实盈余管理最小的相关系数是0.146。融资约束与其他各类盈余管理在 5% 水平上时候的表现更为显著。融资需求与融资约束的、各类盈余管理之间的相关性都较差,融资需求和应计盈余管理在10%的水平上显示出了较为明显的差距。

(三)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公式(1)得到的回归结果具体如表四所示。根据表四可以发现,融资约束和各个盈余管理之间的回归系数效果在1%水平上表现最为显著。因此可见,融资约束对于真实销售操控会产生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回归系数在-0.0461,在1%的时候回归效果显著。经过对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融资约束对于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比较小,回归系数仅仅有-0.0295,可以确定企业发展的应计盈余管理成本费用比较低。企业的真实盈余管理操控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发展,总体上的操控成本费用比较高。对于这种情况,企业在进行融资的时候需要选择放弃操控成本比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转而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根据表四可以发现企业融资需求对各类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影响显著,均为正,即融资需求越高越容易增加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融资需求和融资约束之间交乘项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回归系数是-0.0161,符号上和基本的预期保持了一致,但是t值只有-1.17,总体上的显著水平比较高。

三、融资需求、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发展建议

文章通过构建融资影响下的盈余管理决策函数,分析了不同融资环境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通过企业盈余管理决策函数可以发现,外部投资人能否发现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和融资治理作用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市场融资参与者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及时发现,并根据盈余管理行为予以相应的处罚是减少企业机会盈余管理的重要方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完善金融银行内部的控制制度,加强相应的风险评估机制。在企业融资发展的深化改革下,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信贷市场多元化。第二,建立权益融资监管体系。公司融资盈余管理需要加强必要的监督管理,通过监督管理的实现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第三,提升企业融资管理信息的市场透明度。企业融资管理活动的开展需要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进行。企业管理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和上市公司在市场发展的可信度,从而加强投资者对我国股票市场发展的信心。金融股票市场透明化发展的同时还需要相应监督机制的规划。为此,需要国家建立和融资发展相对应的惩戒机制,对于融资中通过增发、配股行为而达到融资目的的各种盈余操控管理行为进行相应的惩处。第四,从财务管理发展角度规范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在企业盈余发展管理中,需要对不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行为采取相应的治理方法。企业有关部门还需要协调配合完善会计准则,应用完善化的会计准则使企业融资管理和不断发展的经济相匹配。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多变,还需要制定一种新的会计准则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在最大限度上防止企业利用会准则中有疏漏的地方进行盈余管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盈余管理、外部融资需求分析构建了融资影响下的盈余管理决策函数。经过对函数的分析考察发现,融资治理作用和外部投资者能否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存在密切的关联。市场参与者在发现盈余管理行为并进行惩处之后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动机。为了更好的规范企业的融资管理,需要相关人员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建设,通过风险评估体系的应用及时发现和把控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提升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艳,李佳颖,李孟顺. 盈余管理、外部融资需求与公司投资不足――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J]. 宏观经济研究,2016(09):106-117.

[2]李胜楠,蒋敏,都琳. 盈余管理能否帮助公司摆脱融资约束困境[J].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6(08):79-90.

[3]徐朝辉,周宗放. 融资需求驱动下的盈余管理对公司信用风险的影响研究[J]. 管理评论,2016(07):12-21.

[4]周晓苏,陈沉,杜萌. 融资需求、企业生命周期与盈余管理――基于非金融行业A股的经验证据[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6(09):25-38.

[5]许乐媛,周轶英.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上市公司融资约束与盈余管理[J]. 商业经济研究,2016(04):192-194.

融资需求范文第5篇

在货币政策从紧的时代,信贷资源比任何时候都来得珍贵。开展“成长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调查”是该联盟首当其冲的任务。

中小企业贷款难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加入到中小企业贷款队伍,中小企业似乎迎来了一个温暖的春天。但这份温暖尚只属于中小企业中规模和行业优势较为突出的中型以上“小众”企业群体,绝大多数的小企业,依然在“融资难、担保难”的清冷境遇中期待阳光。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欧新黔也坦陈,贷款难的矛盾纠结在:“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无法通过股权和债权市场吸纳社会资金,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基本上有产无市,直接融资渠道窄,加剧了间接融资的难度。”

即将开展的“成长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调查”将在全国铺开。该调查预计每年举行一次,其最大意义在于为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个性化服务,掌控各地中小企业的各类财务数据信息,解读各地区、各行业、各种不同规模、各类不同发展时期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巡视员狄娜介绍,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共同研究清理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体制、制度和政策障碍,进一步修订完善符合实际的中小及微型企业划分标准,为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创造条件。

合力贷款银团

在最为重要的银行领域,贷款难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是,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金融产品推广渠道狭窄,推广力度不足。同时,金融机构在寻找适合自身投资方向的优质中小企业时也遇到信息不足、风险过大、成本过高等问题。

“我们几大银行在业务转型过程中已开始注意到从做大买卖开始学会做小买卖。”银监会政策法规部黄毅副主任发言。而这一事实根据是银监会的调研报告:从2005年下半年起,一些行业中下游的城市商业银行,开始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有意向中小企业贷款领域进军。各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也纷纷从业务转型出发,提出了加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战略。根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7年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35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5%。

世界银行中国局副局长刘晓云也是有备而来。由她主导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从2004年以来,已经在全国十来个城市通过向商业银行发放转贷款和提供技术援助,成功地向两万多个微小和小型企业发放的总额14亿元的贷款,期限平均为12个月,截止到2007年底不良贷款比例不超过1%。

刘晓云说,鼓励和倡导新联盟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第一,必须要赋予商业银行自由定价的权力,使他们有合理的利润;第二,商业银行要成功地发放微小贷款,需要对客户和员工实施正向的激励;第三,商业银行需要一套能够可靠判断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能力的信贷技术,这套技术依据的是借款人未来现金流,而不是抵押与担保之类的非本金因素;第四,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需要做的不是直接向微小企业发放贷款或者提供补贴,而是改善投资环境,理顺金融政策,建立和改善公共基础设计。

直接融资更开放

酝酿多时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也正在提速。

代表新平台的另一个主角证监会发行监管部王林副主任认为,首先要坚持发展中小企业板,中小企业板定位于为主业突出,具有成长性和科技含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渠道和发展平台。王林拿出中小板快速增长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中小企业上市公司有202家,中小企业板也是目前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

融资需求范文第6篇

中国证券公司资产存在形式主要是流动资产,其中客户保证金又占了不小的份额。在中国证券公司中,除了客户保证金和受托理财资金之外,其运营性资金基本上可以以公司的流动资产扣除代买卖证券款和受托资金来表示。证券公司营运资金大多为自有资金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

中国证券公司资金短缺及其需求主要表现在:股票承销业务中数次包销的需要将使证券公司无以为继;注册子公司的资金投入对券商来说压力很大;新设或收购证券营业部、证券经营机构所需资金与证券公司资金形成瓶颈;证券公司自营资金与各证券投资基金对比悬殊;与国外券商相比,国内券商的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明显不足。

一、证券公司融资制度创新与发展

(一)海外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

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的不同,以及社会经济制度和历史过程的差异,各国(地区)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的发展上并不相同,各自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适合自己市场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来协调令融市场的发展。但都有向银证合业经营制度发展的趋势。

1、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主要工业化国家实行的市场化融资融券制度。美国的市场化信用交易模式,是建立在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比较完整的自主性基础之上的。其最大特征就是高度的市场化。在美国的信用交易模式中,监管当局从活跃市场同时又要有效地防范风险的目标出发,制订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规则。在制度所限定的范围内,融资融券交易完全由市场的参与者自发完成。在融资融券的资格上,几乎没有特别的限定。这种信用交易主体的广泛性,源于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

2、以日本、中国台湾为代表的以专业化融资公司模式的融资融券制度。由于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往往与信用交易模式的专业化(或者市场化)程度密切相关,大凡金融市场越不发达、信用环境越薄弱,对专业化机构监控的依赖性就越大。在金融体系和信用环境的完善程度不够的国家和地区,就形成了这种专业化模式的融资融券制度。在这种专业化证券金融公司的模式中,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证券抵押和融券的转融通完全由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完成。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上被分隔开,由证券金融公司充当中介,证券金融公司居于相对的垄断地位,控制着资金和证券通过信用交易的倍增效应,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同时缓解了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间矛盾,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

(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可使券商扩大可支配资源、提高市场竞争力,解决现有融资渠道的不足;也有利于活跃交易市场,使市场能起到价格稳定器的作用;从长期来看,通过融资融券沟通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有利于释放两个市场供需矛盾和市场的割裂风险,从而缓解和释放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市场参与者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难以直接采用市场化的融资融券模式,而应吸取日本和台湾的经验和教训,建立过渡性专业化的证券金融公司模式,等时机成熟后再转为市场化模式。我国在建立融资融券制度时,从一开始就应明确市场化的融资融券制度才是最终的选择,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只是一个过渡的选择。在制度设计中,应使其尽量精干并易于调整和过渡,同时要满足现阶段监管部门对融资融券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控制。

建立证券金融公司是为了搭建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通道。我国在设定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时,可借鉴日本、中国台湾的经验,并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考虑规划。

1、证券融资公司的设立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现阶段发育程度较低,为有效控制风险,刚开始可以考虑暂时设立一家作为试点,以后成熟后可成立多家,引进竞争以促进证券金融公司的效率,但为有效控制信用交易的放大倍数,宜不超过3家为好。从股东结构上看,可由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其他有实力的投资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投资基金共同投资建立。设立的规模可随着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调整,新设的公司注册资本应不低于20亿。

2、对证券融资公司的监管

我国证券市场发育程度尚低,市场参与者自律性较差,因此更应事先制定较完备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明确各方的权限和职责。对证券金融公司监管的结构设计可以从两方面着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主管机构,制定有关银行向证券金融公司提供资金的渠道、方式和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作为中央证券监管机构,制定证券金融公司向证券公司或投资者提供资券转融通的管理办法,并由证券交易所对有关交易、存管、结算等方面制定出细则作为补充。证券金融公司成立后,再根据以上两个方面的总体法规制定出具体的操作规程,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制度氛围。整个监管体系如下:

附图

3、证券金融公司的职能、业务定位

由于建立证券金融公司只是建立健全融资融券制度的一个过渡,因此对其职能业务应是专营性的金融机构。其业务应制定在主要为资金和证券的拥有者融借证券和资金,收取附加一定比例的手续费,并且该项业务也只能由证券金融公司来做,具有垄断性。业务对象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投资基金等。其职能定位在主要暂时性融通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渠道,充当证券公司与银行在证券抵押融资等业务上的中介,并通过证券金融公司由政府部门(如:人大财经委或中国人民银行)严格控制着资金和证券通过信用交易的倍增效应,从而达到既缓解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矛盾,又控制金融风险的目的。其业务对象范围如下:

附图

4、金融公司业务部门的设立及融资融券通道的选择

公司应根据需要分别成立融资和融券两大业务部门,融资部门对资金的融入和融出进行管理,融券部门仅对各类证券的融入和融出进行分开管理;同时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监控部门对各类抵押物进行风险测评,适时调整,对业务对象进行信用分级,从而对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进行整体风险监控。

5、业务开展规划

根据我国证券市场发展不同阶段的实际情况及现行法律制度,对证券金融公司的业务开展可考虑制定分阶段的逐步开放的实施步骤。

在证券金融公司建立之初,对券商的融资融券资格设限,只有那些具备一定规模、资产质量良好、守法经营的券商才有资格申请融资业务;投资者可以委托有资格的证券公司向证券融资公司融资,或由证券公司直接向投资者融资,但不得融券;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放开证券金融公司直接向所有券商和投资者进行融资,但仍不得向券商或投资者从事融券业务,但须对融资者的资信及抵押物严格评估控制;在我国的做空机制建立起来后,放开证券金融公司向券商和投资者从事融券业务,同时券商也可以直接向投资者融券或受托向证券金融公司融券。

当融资融券制度最终建立起来后,证券公司的融券业务的运作机制如下图所示:

附图

证券公司通过证券金融公司融资融券的业务流程:

附图

(三)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风险控制探讨

由于融资融券交易有较强的乘数效应,能在短时内大规模增加交易额度,从而增加市场风险。因此,为防止交易信用的过度膨胀,应设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对其进行管制。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尚无办理证券抵押融资业务的经验而且自律程度低,与早期的台湾证券市场相仿,因此在设计证券公司融资融券制度时,应较多地参照台湾的管理办法,注重对各个级别的信用额度的控制,强调以保证金比率为基础控制因市价变动形成的市场风险,以及以资本金比率为基础控制证券公司的债务风险。

1、用作融资融券交易的证券控制。不同证券的质量和价格波动性差异很大,将直接影响到信用交易的风险水平,因此并不是所有的证券都适合作融资融券交易,而应对其进行资格认定。资格认定权可归属证券交易所。

2、对市场整体信用额度的控制。包括对融资保证金比率和融券保证金比率的动态管理。融资保证金比率包括最低初始保证金比率和常规维持率,借鉴台湾的经验,现阶段我国这两个比率可考虑设定在60%和30%。

3、对证券机构信用额度的控制。首先应考虑公司资本充足率的设定,考虑金融机构的性质及本着稳健的原则,我国证券金融公司的最低资本金充足率设定在8%比较适宜。另外公司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监控机构,对融通的证券和证券持有人进行风险评估,信用分级。对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进行监控。其次,规定证券金融公司从银行的融资不得超过其资本净值的6倍;第三,证券金融公司对任何一家证券公司的融资额度不能超过其净值的15%。

4、对个别股票的信用额度控制。可规定:当一只股票的融资融券额达到上市公司流通股本的30%时,交易所将停止融资买进或融券卖出,当比率下降到20%以下时再恢复交易;当对该只股票融券额已超过其融资额时,也应停止融券交易,直到恢复平衡后再重新开始交易。

5、抵押证券存管制度建立。其关键在于:一是将用于融资融券抵押的证券与自营账户中的其他证券分开管理;二是在法律上明确证券作为抵押物时,被抵押人何时具有清偿变现的权利;三是建立规范的融资融券合同。

二、证券公司融资产品和渠道的创新设计

一般说来,公开上市是国外许多知名证券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美国的十大券商都是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其中不少还在多个交易所同时上市。此外,国外券商的融资渠道还有发行金融债券、进行特种信用贷款、同业拆借、票据融资、国债回购和抵押债券等方式。

目前我国券商融资的主要方式有:增资扩股(包括配股、增发、定向募集、发行上市等)、同业拆借、国债回购、股票质押贷款。

总体面言,我国券商的融资业务存在渠道窄、数量少、比例小的特点。融券业务至今还没有开展,债务融资也只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只有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加强金融创新的研究、积极同国际接轨,以取得证券市场在广度及深度快速发展,才能有效地支持券商融资业务的发展。(一)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手段与方式创新设计

从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来看,券商融资业务的创新与发展除证券市场组织体系的创新外,还必须加强券商融资产品和融资渠道的研究开发,特别是债务融资产品的开发,以满足证券公司直接从货币市场融资的需要。

1、发行金融债券。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券商规模的扩大,发行金融债券将成为券商融入资金的一个有效途径。与其他尚在讨论之中的券商融资产品相比,发行金融债券有较强的优越性和可操作性。

发行金融债券的优越性表现在:由于债券投资者不参与利润的分配,因此发行金融债券有利于券商收益水平的提高;债券的发行及偿还手段灵活,发行人可以根据需要通过市场购回提前偿还债务;发行金融债券是调整券商资本结构,扩大资产规模的重要手段;发行金融债券主要是为了满足发行人中长期的资金需求,而这正是我国券商目前主要的融资需求;证券公司发行金融债券不仅可以借助自己专业化的证券职能进行债券包装及发行,而且融资所取得的资金可以根据债券期限灵活地使用;发行金融债券还将利于丰富我国现有的债券品种,活跃和繁荣我债券市场,扩大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证券公司发行金融债券的流程如下:

附图

2、设立会员式财务基金进行融资。会员式财务基金是指,一些证券公司之间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在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以契约协商的方式相互出资成立一个会员式基金,以少聚多,用来满足调节各证券公司短期资金短缺和富裕的问题,从而有效地利用资金,达到很好调节资金余缺的目的。这种设立财务基金进行融资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融资简便、快捷、融资成本低。其设立可参考投资基金和财务公司的设立及管理,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财务基金运作示意图如下:

附图

这种融资方式最大的优点是融资简便、快捷、融资成本低,也为证券公司短期资金的融出提供了通道。但其融资范围和对象相对狭窄;也不能满足证券公司大规模、长期融资的需要。不过,作为证券公司短期融资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很好办法,值得研究和探讨。

3、项目信用贷款融资。券商的各种业务其风险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银行完全可以在充分分析券商业务特点和强化贷款监管的基上,对那些收益相对稳定、需要大规模资金支持的业务项目发放证券业特种贷款,如证券承销贷款等。这种贷款没有抵押物,一般由主办银行提供。银行可以根据券商的资信状况确定循环信贷额度的数量、期限和利率,还可以对信贷额度安排中的未用部分或券商可获得的信贷额度的全部收取一定的贷款承诺费。

4、票据融资。票据融资不仅具有融资手段灵活、成本低、融资规模大等优点,同时作为货币市场的一种信用工具,它的发展还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灵活操作,有利于活跃货币市场、沟通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另外,券商通过票据融资所取得的资金在使用上较其他方式更为灵活,同时券商还可以在资金充裕时在市场上购进其他券商票据达到融出资金目的。

5、进行证券回购融资。证券回购协议融资是指在出售证券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行为,这是一种期限很短的融通资金方式。

6、融资租赁及固定资产出售回租。融资方式即资产租赁。承租人有意向通过出租人租赁由承租人选择需要购买的租赁物件,出租人通过对租赁项目风险评估后愿意出租租赁物件给承租人使用。为取得租赁物件,出租人首先全额融资购买承租人选定的租赁物件,按照固定的利率和租期,根据承租人占压出租人融资本金时间的长短计算租金,承租人按照租约支付每期租金,期满结束后以名义价格将租赁物件所有权卖给承租人。在整个租赁期间承租人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使用权,并负责维修和保养租赁物件。出租人对租赁物件的好坏不负任何的责任,设备折旧在承租人一方。这种融资方式不但解决了证券公司短期增加大量固定资产所造成的现金流短缺问题,且承租人将支付给出租人的款项算作100%的税前开支项,可合理地避税。

7、置换、出售营业部等经营机构。许多券商增资扩股成功,不但壮大了自身的资本势力,还由地方性券商向全国性综合性券商转变。由于地方性券商地方色彩很浓、网点过度集中于某个辖区,它们成为综合性券商后,急需向外地扩张。在新设网点很难申请到的情况下,通过置换营业部等经营机构可以令券商实现网点向全国快速扩张,填补其在其他地区的空白,同时也使自己过于集中的经营网点得以疏散。

8、分拆设立子公司进行融资。证券公司随业务发展,可根据业务类型等剥离一部分资产组成一家或几家独立子公司,形成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模式。并组建新的管理层,而原公司的股东结构在分拆公司中保持不变。通过分拆成立子公司后,根据不同的业务需要可以通过子公司进行融资(包括上市、借贷等)。

(二)证券公司融资方式的规划和分类

无论哪类融资手段或方式,从所属证券公司的资产上分,可以划分为权益类融资、债务类融资、资产置换或资产重组类融资。从融资的源头来划分主要可分为货币市场融资、资本市场融资。详细划分具体见下图:

附图

附图

三、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在我国目前阶段无论是从金融市场体系的建设需要,还是从各证券公司的业务拓展对资金的需求,都要求尽快建立适合中国证券公司和证券市场发展要求的融资融券体系,开拓各证券公司运营资金的通道,丰富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手段与方式。

第二,在我国建立起证券融资公司体系或融资机制后,整个金融市场结构也是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一个是以商业银行等为主体的,以货币存贷款业务及相关性中间业务为主要对象的货币市场;另一个是以证券公司及其他证券经营机构为主体的,以经营各类有价证券为业务对象的资本证券市场;再一个是以证券融资公司为主体的,以为证券公司及其他证券经营机构的资金融入融出为业务范围的金融机构融资市场。三个市场的有机联系与贯通,能够形成我国货币市场、资本市场或证券市场的对接,形成具有中国资本市场运行特色的金融市场体系。

第三,各金融机构的资金出口或通道,也就是说资金面向市场的形式发生着极大的变化。各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其资金不必以贷款、放款的形式进入证券资本市场。但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将资金变为证券融资公司的股本金,而最终成为证券公司的运营资金。这种方式的改变,主要是可以有效地化解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但同时又搭起了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的资金通道。与以往的银行资金直接或间接进入股市相比,银行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投资于证券金融公司,则由于它是投资企业的经营行为,从而替换了投机行为。

第四,在新的融资机制或融资体制下,政府对市场的监管面、监管通道、监管对象等也在发生着变化。政府不但要监管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同时还必须监管证券融资市场。传统的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主要是分业、分口的归类监管。而现在也许极为强调统一监管或联合监管。相应的监管机构或体制也许会形成联合监管的体制。

第五,创新的证券公司融资工具或手段,有的依赖于现有的市场机构及其安排就能够进行融资,而尚有某些产品还需要加强我国目前的市场建设。而对于那些证券公司通过自身行为就可达到融资目标的手段,往往还必须有着监管政策的支持与配合,孤立的应用某种手段而没有相应的制度背景与法律环境,不但难以实现融资的目标,同时也不会有长足发展的条件。

第六,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尽快责成归口单位,组织人员进一步研究在我国组建证券融资金融公司的可能性,在最为适当的时机推出我国证券融资金融机构,扶持证券公司的融资需求,拓展我国证券经营机构的融资业务。对于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证券公司融资创新手段或产品,是否考虑有条件的证券公司进行大胆的资金融通方式创新,待试点总结经验后,固定为我国证券市场中的经常性融资品种,以拓展我国证券公司资金融通的通道。

融资需求范文第7篇

一、融资供给现状分析

央行对5000户小企业进行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10年1月末,小企业贷款比年初新增1363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9.7%,低于大、中型企业新增贷款占比25.3%和15.7%,比年初下降5.2%;从余额看,小企业贷款占全部企业贷款的比重为22.1%,低于大、中型企业贷款占比23%和10.7%,比年初下降0.1%。

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主渠道是商业银行信贷,我国商业银行从机构数量上讲是金字塔造型,即大型银行数量少,小型银行数量多,中型银行居中;从资产规模上讲是倒金字塔造型,即大型银行规模大,小型银行规模小,中型银行居中。大型银行自身经营原则中的安全性、流动性要求尽量减少呆账、坏账,而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型企业一般难以向银行提供足以进行信用增级的抵押和质押物,其信用水平也就难以符合大型银行信贷标准。

此外,银行追求盈利性,基于大体相同的银行信贷成本,小企业融资规模小、融资需求不稳定,大型商业银行更青睐于信贷规模大、融资需求稳定的大中型企业。这导致大型银行缺乏服务小企业的主动性;中型银行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未来发展空间较大,但受地域限制较大,现阶段辐射能力有限;小型银行作为一种本土化、草根性很强的商业银行其自身特点是可以契合小企业融资需求的,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是制约小型银行深入拓展业务的主要原因。现阶段融资供给体系导致广大中小企业并没有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直接受益。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小企业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依然是资金短缺、融资难、贷款难。

纵观融资支持体系内的其他机构:证券市场上,发放企业债券即使是对大型企业而言也是困难重重;相当多的中小企业不具备通过主板上市获得融资的资格,而相对条件较低的中小企业板块,至今上市融资的企业也不过寥寥285家,万里挑一的标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更是望尘莫及;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以及私募也只在民间资本发展较成熟的区域获得一定发展;小额贷款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充裕,往往不能广泛展开市场业务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引入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进行外部信用增级的尝试也难以改善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水平。在通常的情况下,担保公司的担保费费率约为1% ~2%,即使在不考虑管理成本的情况下,担保公司也难以承受超过2%的担保风险。在不依靠财政补贴的情况下,对处于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要求其贷款本息安全回收率达到98%以上,实属不易。

事实表明,由于对客户需求区分不清,融资支持机构开展业务时不能针对企业不同信用特点,挖掘差异性需求。所以单纯以统一的服务思维看待所有的企业融资要求,必然造成融资供给体系的混乱。

二、以市场细分思想看待融资支持体系重构

中国有足够多的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但是尚未出现明晰的、可持续的企业融资支持制度体系安排。现代企业营销战略中的市场细分模式是划分现有客户群市场与发掘潜在客户群的常用市场分析方式。以市场细分思想看待融资支持体系重构,才能契合融资双方的供求特点。

市场细分的基本思想是各种类型、各种所有制的金融机构和融资工具都是不同类型、不同阶段企业所需要的。一个有针对性的融资支持体系向供给机构提供积极的金融政策,包括适当的利差和贷款定价自由,以及足够的市场基础设施(例如动产抵押登记查询体系和有效的征信体系),那么以市场细分思想划分出客户群后,各种融资支持机构就能够有的放矢,找准经营方向。金融机构在分析收益与风险的同时,考虑不同的竞争策略和服务策略,最终将使我国的融资支持市场多样化、有序化。

市场细分是现阶段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合理安排融资支持体系的迫切要求。融资支持体系的市场终端是企业,企业在成长和发展不同阶段表现出各异的融资需求。因此只有与企业所处阶段融资特性相适应的融资支持机构才能完全满足其特色需求。不依靠市场细分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的企业经营融资特点进行分析,就无法建立应对多元化需求的融资支持体系并保持机构竞争与合作的良性循环。

另外,经过市场细分可以全面了解众多企业之间在需求程度上的差异,而在需求市场中,往往未被满足的需求就是潜在市场机会,也是新的利润增长点。当各类融资支持机构可以选择一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的细分市场,优化内部资源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培育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以特色经营提升融资支持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当整个行业在采取市场细分的方式进入目标市场,安排各自的发展战略和竞争战略后,持续的良性竞争甚至是合作,将会大大改善我国当前融资支持体系竞争无序和金融支持政策执行不力局面。

企业融资需求会因自身规模和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借鉴市场细分思想,以企业规模所表现的信用状况差异进行市场细分,结合机构的风险承受与规避风险能力选择进入何种市场;以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信用状况差异进行市场细分,明确机构主要的利益提供者和利润供给的持续周期。具有持续利润增长的客户无疑是各融资支持机构的重点培养对象。结合企业规模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二维市场细分方式,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才能得以清晰划分,才能为匹配企业融资需求构建好的基本框架。

三、基于企业规模与生命周期的二维融资支持体系构建

企业的信用状况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特征,以此作为切入点来细分市场可以保持整个融资支持体系的动态延续。将不同规模的企业需求作为切入点细分市场,才能引导机构建立与企业匹配的信用标准,实施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和提供独特的金融服务。

一是初创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初创期小型企业需要资金投放于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同时又面临着巨大的行业竞争压力,经营风险高。该阶段小企业具有较强活力和发展潜力,最大的困难是资金需求的矛盾和融资渠道的狭窄,由于其特有的信用状况,如财务体系不健全,缺乏足额的财产抵押和优质担保,大中型商业银行很难对其提供足够融资支持。针对此类市场,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对达到信用标准的小企业直接提供融资支持。对信用相对较差的小企业,可以联合信用担保机构对小型企业进行信贷支持。这就可以明确小额贷款金融机构的独特市场及核心竞争力。小额贷款金融机构及信用担保机构的参与,将形成一种良性竞争,促进具有相似客户特征的机构进行更高效的差异化经营。

另外,具有特定的服务区域、主要服务对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享受国家优惠的税收政策和利率政策的新型融资支持性银行,有些学者称之为社区性银行,同样具有明显的地缘优势,能够全面了解企业信息,把握企业实际需求,也是该区域的主要竞争者。中型企业在初创期具有较完善的财务账务、由于具备良好的商业计划和清晰的发展战略往往受到风险投资与民间投资的欢迎。国内日渐发展壮大的中型商业银行通过实行独立的客户划分和评审体系、独立的信贷计划、独立的中小企业信贷评审系统、独立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队伍,简化审批流程和提供中小企业专有信贷产品。面对中型企业初创期的信用状况,拥有独特的服务优势。大型企业往往备受国家扶持,能够进行政策性融资也较容易获得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由于其较强势的企业实力,信用状况较好,往往成为银行哄抢的优质客户。

二是成长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处于成长期的企业,新技术不断成熟,新产品逐渐被市场接受,获利水平持续增长,预期的现金流持续流入。企业的信用状况大为改善,筹资能力有所提高,融资渠道呈现多元化特色。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间接融资,还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成长期的小型企业可能因其良好的发展势头,良性扩张的规模,较好的信用状况而获得中型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但社区性银行所提供的服务更具吸引力,社区性银行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收集小企业更多的信用状况信息,更快捷地分析出客户融资需求特点。因此,竞争将在中型商业银行与社区性银行机构之间有序展开。

初期的部分小额信贷由于不再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将逐渐退出。小型企业也开始有了新的融资场所,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可以利用创业板融资。还有一种新型的供给方式也极具优势,例如大中型商业银行通过与小额信贷机构合作,使小额信贷机构获得大中型商业银行的资金提供,并自主进行融资支持决策,这种方式也可以最大程度契合企业的信用状况。当然,一个切合实际的信贷标准的建立也是商业银行所需解决的难题。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型企业有机会获得中小板块融资的机会,私募基金也同样是可选途径。

从融资主渠道来看,中型商业银行以其自身资金充足,经营方式灵活的特点正逐步抢占此类目标市场,并借助与企业一同成长的过程中深入收集企业全方位信息,把握企业信用变化,不断降低业务成本,分享企业高速成长的果实。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在成长阶段会出现在主板市场,通过成功的上市来获得大量权益资本,满足融资需求。作为融资主渠道的航母,大型商业银行对该阶段的企业是有极大兴趣的,一方面银行可以在短期的信贷方面获得潜在市场利润;另一方面企业信用状况可以满足银行的信贷管理要求,通过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能进一步获取企业未来的融资需求份额。

三是成熟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成熟期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能力比较成熟,产品市场份额和盈利水平稳定,进而能为企业带来大量稳定的现金流。成熟期企业的显著特征是生产能力大,销售额高且利润稳定,产品市场相对比较稳定,企业经营风险逐步降低。该阶段的小型企业已经具备更优质的信用状况,除了获得社区性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的持续支持外,还可能符合创业板上市的相关条件。中型企业不仅能继续与中型银行合作,而且开始引起大型银行的重视,对于优质客户的竞争将在二者之间展开,可以提供更优质,更具吸引力服务的融资支持机构将获得目标客户。按照我国现有债券市场发展状况,中型及大型企业将有机会发行企业债券或其它债务融资来满足自身的独特需求。

四是衰退期企业融资支持设计。衰退期企业最显著的特征是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逐渐萎缩,产品供大于求的状况日趋严重,企业获利水平不断下降,财务风险加剧。金融机构资源逐渐撤出,企业并购、股票回购、清盘等较多展开。小型企业的信用状况开始恶化,已经很难获得中型商业银行的青睐。面对企业新的信用状况变化,社区性银行最先收集到必要信息并得出企业信用状况,并评价满足其融资需求的风险与收益,但这种信贷成本对于企业无疑是相当高的。此阶段的风险也可以由各种融资支持机构合作分担,共享收益,如大型商业银行通过中介机构银行进行初级信贷,而社区性银行接到资金后,按照其制定的资信评价标准自由选择服务对象。大中型企业通过合理转型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的服务对象。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基于企业规模和生命周期的融资支持体系二维矩阵图,如表1所示:

A:大型商业银行;B:主板上市融资;C:中小企业板块;D:企业债券;E:中型商业银行;G:社区性银行;H:风险投资与民间投资;I:私募;J:创业板;K:小额贷款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作为融资主渠道,有条件从根本上扭转中国企业融资格局。大型商业银行可以满足大中型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也可以选择批发业务,向正在兴起的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提供批发资金和专业技术。中型银行的目标客户以中型客户为主,兼顾大客户,惠及小客户,承上启下。小额贷款公司在小企业融资方面能起到巨大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应当撤出小型企业市场,毕竟他们的目标客户并不是单独的小企业个体。总之,对我国现有的融资支持体系进行重构,合理划分目标服务市场,就可能改变供需矛盾的尴尬,将融资支持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融资需求范文第8篇

[关键词]高速公路;融资需求;融资方式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70(2008)01-0036-04

作为公路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高速公路在各种运输方式中发挥着主导作用,高速公路的拥有量也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然而在现行的高速公路融资体制下,仅靠传统的政府筹资、国内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等,要想满足高速公路发展的融资需求,难度可谓异常之大。因此,在完善现有传统融资方式的基础上,拓宽适用市场机制的各种新型融资方式,满足未来高速公路建设资金需求,是当前山东省高速公路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要优先考虑解决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在国外,最有影响的经典融资结构理论当属MM理论,Franco Modigliani和Merton Miller(1956)深入考察了企业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的关系,提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的市值无关。后来,诸多学者对这一理论的假设条件进行了放松与修正。权衡理论、激励理论、不对称信息理论和控制理论的出现,使之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对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具有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我国,由于传统的高速公路建设主要依靠政府预算安排资金,一直以来对于新形势下如何通过市场化途径筹措高速公路建设资金的专题研究少有提及。进入新世纪以来,一些专家学者在高速公路产业投融资领域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李海东(2004)强调了宏观层面上政府在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和微观层面市场化配置资金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投融资体制创新改革的取向;张丽英(2001)提出,我国高速公路融资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是政府财政投资和政策性融资,然后再按“高速公路专业化、经营管理企业化”的思路依靠市场筹资;王国清(2000)则认为,高速公路融资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要求,瞄准国内外两个金融市场,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融资,同时健全高速公路融资机制,强化投资管理制度,促使高速公路有足够的融资吸纳力;唐涌(2006)具体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的融资市场,认为只有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和政府对公路融资市场的培育和导向,才能增强高速公路的融资能力,降低融资风险。具体到山东省的实际情况,郝晓慧(2002)论述了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规模和速度的合理性,但关于山东省高速公路融资需求分析和融资渠道拓展方面的问题还没有深入的研究。从整体上来看,国内对高速公路投融资市场化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全面、系统、科学且能指导改革实践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二、山东省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1993年12月,全长318公里的济青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标志着山东省高速公路零的突破。此后,山东省坚持把加快高速公路建设作为全省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条件,高速公路路网整体水平和通行能力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以通车里程长、路面等级高闻名全国。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1998年的914公里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3163公里,再到2006年的3281公里、2007年的4033公里,通车里程始终居于全国前列。

根据山东省已经公布的“十一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规划,2010年将基本建成“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的高等级公路网。即由5条南北纵向线、4条东西横向线、1条环线和8条连接线组成,简称“5418”网,形成纵横网格与环连相结合的布局。届时,全省94%以上的县(市、区)将通达高速公路。依据这个规划,山东省高速公路总规模约为6240公里。照此发展,“十一五”期末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即可达到规划总里程的80%,可以说今后至2010年三年之间,山东省高速公路网建设重任在肩。

三、山东省高速公路的融资需求分析

山东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是山东省从事高速公路投资和经营收费路桥的主要公司,其现有的融资结构与方式难以满足山东省高速公路未来建设发展的资金需求。到目前为止,山东高速股份公司采用过的融资方式有:银行短期贷款、银行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融资券。从融资额度来看,截至2006年9月30日,高速股份融资余额为11.2亿元人民币,但与103个亿的资产和19个亿的货币资金余额相比,其融资能力还是较低的。从融资结构来看,在11.2亿元的融资余额中,银行短期贷款5000万元、银行长期贷款7000万元、短期融资券10亿元,短期融资占到了融资余额总额的93.75%。不难看出,仅凭山东高速公司目前的融资结构和融资额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其资金需要。

通过利用ARIMA模型对2006~2010年高速公路里程数进行预测,可以准确地估测出山东省高速公路拟建里程。ARIMA模型的基本思想是:将预测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形成的数据序列视为一个随机序列,用一定的数学模型来近似描述这个序列。这个模型一旦被识别后就可以从时间序列的过去值及现在值来预测未来值。由于数据存在长趋势,本文通过差分处理对非平稳序列进行平稳化处理。经检验,1997~2005年数据为ARIMA(1,0,1),建立模型,得到结果如表1。

利用该方程,对2008~2010年高速公路里程数进行预测,得到结果如表3。

截至2007年,山东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4033公里,如果按3500万元/公里的造价计算,到2010年,高速公路建设还需投入资金103.53亿元(静态投资)。再考虑到目前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区域重心正在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及不发达地区转移,而山东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也都是

山区和地形条件比较复杂的地区。随着高速公路建设逐步向丘陵、山区推进,隧道、桥梁明显增多,施工难度不断加大,工程造价也随之上升,比起之前大部分在平原地区修建的高速公路成本要提高不少,直接导致了建设成本的大幅度上升。以新建成的济青高速南线为例,该工程全线长307.8公里,概算总投资161.58亿元,平均每公里建设投资达到5250万元。因此山东高速公路若要保证资金及时到位,维持公司正常有序运营,就必须拓宽融资渠道,走出银行贷款的单一模式,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的基础上,积极拓展新型市场化融资方式。

四、山东高速公路融资方式选择与拓展

(一)充分利用现有融资渠道,视具体情况制定科学融资策略

山东高速股公路现有融资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股权融资,主要是再融资方式中的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另一种是债权融资,包括银行贷款、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以及通过信托方式进行的融资等。股权融资由于增加了股本数量,会摊薄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债权融资则会增加公司的财务负担,加大公司财务风险,从而进一步降低公司的融资能力,因此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之间在理论上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透过山东高速股份公司的财务报表可以发现,截至2006年9月30日,其资产负债率仅为27.7%,与同行业的上市公司相比,资产负债率是相当低的,因此事实上尚存在较大的债权融资空间。假设山东高速股份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达到高速公路上市公司40%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则目前拥有的债权融资空间为21亿元。如果采取更激进一点的财务策略,资产负债率为50%,则目前债权融资空间可以达到46亿元。概括地讲,如果公司在未来几年内的融资需求在50个亿以下,可以考虑采取债权融资的方式,因为这样可充分利用财务杆杠,不至于因股本的扩大而稀释公司的每股收益。但如果未来几年融资需求在50个亿以上,这时单一采用债权融资风险就比较大,就需要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之间进行合理的配置。

(二)大胆尝试市场机制下高速公路融资的创新方式

在传统融资方式继续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未来要选择切合实际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融资方式,例如BOT融资、资产证券化等。

第一,拓展BOT项目融资方式,为山东省高速公路提供充足的建设资金。

BOT(Build-Operate-Transfer)项目融资,原本是指私营机构参与国家基础设施或公共工程项目的开发和运营,并与政府形成一种伙伴关系,以此在互惠互利、商业化、社会化的基础上分配与项目的计划和实施有关的资源、风险和利益。其实质是一种债权与股权的混合产权。采用BOT方式融资具有以下优点:可吸引国内外非公有资本,缓解政府建设资金来源不足,免去政府借贷和还本付息的责任,从而减轻财政负担;私营机构承担项目运作会比政府部门效率更高,尤其是国外大公司参与项目,可以获得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的设计和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各种费用等。

BOT融资方式应用于山东高速公路建设领域具有充分的可行性。首先,从发展环境来看,目前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近年来山东省GDP一直位于全国前列,为高速公路BOT项目融资的成功运作创造了良好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先决条件。其次,BOT项目融资的关键是要建立专门高效的项目管理公司,以及一个设计完善的项目融资整体结构。山东高速股份公司可以选择资金实力强、经营管理水平高、专业技术先进,且与行业联系密切的公司或关联伙伴组建项目管理公司。同时,选择合理的资金来源,以及提供切实可行的担保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之一。作为山东省内最好的高速公路资产的拥有者,高速股份公司自成立之后就一直在省内的政府机构和银行中具备强大的影响力。自2002年公司上市后,更是以其优秀的经营业绩、雄厚的资金实力,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具有影响力的大盘蓝筹股,在资本市场上已树立起了“山东高速”的品牌,为筹集社会资本甚至是外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考虑到其具备良好的政府关系,可以由政府出面对项目进行部分担保,以保证BOT项目融资的顺利进行。

第二,拓展ABS融资方式,为山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提供新的融资空间。

ABS(Asset-backed securitization)融资,即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是指原始权益人将其特定资产产生的、未来一段时期内稳定的可预期收入转让给专业公司,专业公司将这部分可预期收入证券化后,在国际或国内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可以说资产证券化融资是通过发行使资产收益商品化的投资产品筹资,是以产权换资金、以存量换增量的一个重要融资技术和融资工具。其优点见图2。

融资需求范文第9篇

关键词:农户融资需求;贫困村;收入分层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7-0108-02

农户融资难问题,是农村金融领域长期存在但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难题。这一问题的解决也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我国政府在农村金融领域进行了若干次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深度、农户融资制度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农户对资金的需求。对于金融机构涉足更少的贫困地区,融资难的问题更为严重。

要解决农户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必须对农户的融资需求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才能够“对症下药”。不同收入层的农户融资需求有不同的特点。若能据此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则能够更好地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本文基于对湖北省罗田县两个贫困村的典型调查,将农户按照收入水平分为低收入层、中收入层、高收入层,分别分析各层农户融资需求的现状及特点,最后总结出农户融资需求面临的问题,以期对解决贫困村农户融资难问题提供启示。

1 调研地点简介

罗田县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面积2144平方公里,行政村412个,人口62.3万,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本次调查选取罗田县的两个贫困村——凤山镇上石源河村和白庙河乡刘氏祠村作为样本。调查中,每个样本村随机抽取35个农户,两村共70户。

2 贫困村不同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农户因其收入状况不同,融资需求也有所不同。为便于分析,本文将所有农户按收入进行分类:年收入2万以下定义为低收入农户,2-10万定义为中等收入农户,10万以上定义为高收入农户。低收入农户的收入来源一般为传统农业,农户数比较集中;而高收入农户一般为大型养殖业和规模化种植,所占比例极低。

2.1 低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低收入层农户主要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生产规模较小,对资金投入的需求较低,因此生产性融资需求较少。由于收入来源少、不稳定,生活水平低,这类农户的融资需求更多集中于生活性需求,如修建房屋、子女上学、婚丧嫁娶、医疗等。从融资途径来看,低收入层农户主要向亲朋好友借款,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比例较小。原因主要有: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程序较复杂、难度大;低收入层农户不愿承担或承担不起较高的利息成本。低收入层农户在农村中所占比例高,他们生活状况的改善对农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因此,这类农户的融资需求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2.2 中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中收入层农户除了从事简单农业生产外,还经营种植业或养殖业。中收入层农户需要资金投入较多的是用于扩大种植业或养殖业的规模。以养羊为例,一般情况下只有在需要扩大规模或生产调整时,如建设标准羊圈、更换羊的品种等,才会需要较大量的资金,此时自有资金的积累不足,需要借助信贷资金,以保障种植业或养殖业更好的发展。此外,一些经济林种植,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此时,中收入层农户会向亲朋好友借钱,同时也会争取向正规金融机构求助。但由于种植业或养殖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收入不够稳定,从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难度也不低。

2.3 高收入层农户融资需求状况

有部分农户通过经商或进行大规模种植业或养殖业获得较高的收入,成为高收入农户,但这类农户在农村的比例很低。高收入农户的生活基本不存在问题,融资需求主要为生产性,且所需金额较大。向亲朋好友借款已经很难满足他们的融资需求;而向正规金融机构筹资也存在困难,主要有:高收入层农户从事大规模种植业或养殖业或经商,对资金需求大,但缺乏商业银行苛刻的抵押担保要求,较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信贷资金;农村信用社的信贷额度限制,使得高收入层农户能筹集的贷款额度也只是杯水车薪。

3 贫困村农户融资需求存在的问题

3.1 生活性融资需求和生产性融资需求并存,资金供给难以瞄准

首先,从农村融资的宏观层面来看,在农户不同收入层次中,生活性融资需求和生产性融资需求并存,低收入农户以生活性融资需求为主,高收入农户以生产性融资需求为主。其次,从各个收入层次的微观层面来看,同一收入层次农户的融资目的也出现交织状况,生活性融资和生产性融资并存。在农业长产季节以生产性资金需求为主,例如购买机械、农药、化肥,在农闲季节以生活性资金需求为主,例如婚丧嫁娶。在生活性资金需求与生产性需求交织并存的情况下,农村资金供给难以专款专用,生产性资金供给被挪作生活性用途,难以达到发展农业生产的效果。

3.2 金融供给与农户资金需求不相适应

农村金融供给主体注重对经营性资金的支持,对农民生活消费需求明显支持不足,而在低收入农户中,主要以生活性需求为主;在期限上,偏重于短期临时资金需求,对于中长期资金需求则难以满足。另外,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手续复杂,所需时间较长,不能及时满足农户和个体私营户的资金需求。调研两村中低收入农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家庭收入完全依赖于传统农业,很难获得贷款;少量规模化生产的农户侧重于长期高额贷款,但由于缺乏等量的抵押以及农村金融服务的不完善,导致其需求也不能获得满足。

3.3 农户融资缺乏有效的制度引导,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由于正规农村金融产品不能再期限、金额、目的上满足农户的融资需求。很多农户将资金供给寄希望于民间借贷,虽然很多地方的民间借贷利率比较适中,有的直接通过帮工以及还对方人情的方式付息。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货币增值和投资意识也不断加强,很多民间借贷已经开始脱离亲戚朋友纽带的约束,开始以市场化方式运作农户手中的资金,表现为利率高于银行利率,甚至出现非法集资的现象。同时,我国在民间借贷的制度建设方面几乎是空白,导致民间借贷的风险急剧加大。根据在凤山镇的调查,很大部分的农户日常资金需求都是通过民间借贷来满足的,虽然目前并未因风险导致损失,但其风险依然危急着农户融资的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黎红梅,翟中伟,谢熹.不同收入层农户的借贷需求分析_基于湖南益阳市岳家桥镇农户的调查[J].海南金融,2010,(7).

[2]王凤芝.建议开设中长期贷款满足不同收入农民多样化融资需求黑龙江金融[J].2011,(6).

[3]刘卫锋.基于农户融资需求视角的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研究[J].经济纵横,2009,(2).

融资需求范文第10篇

电力行业向来带着垄断标签,行业融资的成本、效率和透明度受到质疑。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将在限制垄断环节、市场化定价和丰富电源结构等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结合金融行业自身改革发展需求,未来电力行业金融将呈现融资需求总量增加,融资成本有所降低,融资工具更加多样的局面。

一、电力行业间接融资比重偏高

我国电力行业民营企业占比出现过由高到低再回升的路径,目前民营企业办电占比仍十分有限。 从国有企业数据推断全部电力企业情况,电力行业目前融资规模约3万亿元,其中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约为1:3。电力和电网企业融资规模和结构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国有发电企业间接融资明显高于直接融资。五大央企发电集团和粤电集团合计,银行贷款和票据融资等占86%左右,债券融资只有14%(见下表)。间接融资中,绝大部分来自国有银行,仅国家开发银行就累计发放电力贷款2万亿元,支持建成水电、火电、核电装机容量3.84亿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1/3。 如果加上另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保守估计国有银行融资也将达80%左右。发电环节间接融资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发电企业利润水平决定,融资成本承受能力略高;国有企业对价格不敏感,加上国有银行经营考核机制决定其贷款更多投向国有企业。

二是输配售电企业融资结构相对均衡。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公司数据显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分别占43.5%和56.5%,直接融资比重比发电企业高近30个百分点(见下表)。主观上,电网相对较低的利润水平无法承担过高的融资成本,有拓展直接融资的需求;客观上,两大电网的寡头垄断地位和较好的信用评级,能帮助企业在债券市场获得相对较低成本的融资。同样,贷款等间接融资资金来源更是基本被国有商业银行垄断。

三是非国有和新能源企业更倾向直接融资。首先,非国有发电企业直接融资占比明显较高。主营水力发电的广东梅雁吉祥水电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首发以来累计募集资金26.2亿元,其中首发、股权再融资、发债等直接融资占比达84.2%。 其次,新能源行业普遍注重直接融资。以上海超日为例,截至2014年6月末,银行贷款22.2亿元,债券9.9亿元,股票募集资金22.9亿元,直接融资占60%。这与国际规律一致,2013年全球新能源股票融资12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2%,通过VC/PE融资43.2亿美元 。主要原因是,非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一定程度面临银行贷款的“麦克米伦缺口”,新能源投入大周期长有风险,银行贷款期限短和风险规避的业务特点难以满足需要;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复杂效率不高,进一步抬高民营企业和新能源行业融资门槛;资本市场和创投基金等则能较好满足新能源、市场化企业融资需求。最近6年我国创投资本在节能环保、新能源等行业投资金额是传统行业的4倍,既预示未来产业结构,也说明未来金融服务发展方向。

二、电力体制改革升级电力行业融资需求

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目前尚未出台。尽管在输配售分开与否、电网是否拆分、放开售电侧和电网定价次序等问题上的争论还存在。但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的顶层设计,中央新近提出能源革命的要求,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五号文件)确定的“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原则,以及最新传出的“四放开、一独立、一加强” 等信息分析,未来电力体制改革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向。

一是垄断最小化。2002年以来,厂网分开的改革进展较好,但输配分开没有实现,电网企业负责电网建设、配电、调度、交易等多环节,依然靠低买高卖的价差维持运营。电网的垄断影响上下游企业和居民利益,完全市场化又面临自然垄断行业规模不经济的制约。为此,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国有资本继续控股经营的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进一步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具体到电力行业,新一轮改革核心是如何将电网限制在自然垄断这一最小范围,尽管改革可能采取渐进方式,但输配环节引入竞争,甚至包括社会资本,原有电网企业利润水平受限是必然趋势。

二是定价市场化。出于防止垄断提价等原因,我国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均有明显的政府定价痕迹,带来发电企业不满、电价结构不合理工业用电成本高、电价调整不能及时反映供求关系等问题。三中全会要求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指出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以此为依据,电力行业的未来,保留政府定价的显然只有电网输电环节,以及用于基础设施等公用事业和医院、养老、学校等公益领域,其余的环节和领域都应该放开,让供求双方协商确定电价,如大用户直购电,或者建立电力交易市场平台,为市场交易提供参考。

三是电源多元化。长期以来我国电源结构以火电为主,火电占全部发电量在75%左右,比全球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我国火力发电占比高,有煤炭资源相对丰富的必然性和经济性,但同时面临排放严重,煤炭产销非对称分布提高电力运输成本等问题。

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面对国际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和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今年五月中央提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按规划,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比要从目前的9.8%提高到15%,其中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亿千瓦左右,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亿和1亿千瓦以上,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3000万千瓦。 电源多元化为社会资本进入电力行业提供了机遇,也客观上要求电网降低入网门槛,提供公平开放的电力输运环境。

电力体制改革带来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资本更多参与电力行业,市场机制资源配置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原有垄断企业的利润和运营模式面临调整,融资规模、期限和成本要求改变,发电端和配售电端的市场主体增加,对原有资产的整合和相应的融资需求增加,因而垄断和寡头垄断格局下的电力行业融资结构将发生变化。

三、电力行业融资发展方向

电力体制改革影响融资需求,金融环境变化影响金融服务供给,两者共同决定未来电力行业金融发展走向。综合判断,未来行业的融资特点是:融资需求增加,融资成本降低,融资工具多样化。

(一)发电企业金融需求增加。首先,水电、火电等重资产行业,以国有为主的电力生产业目前资产负债率在70%左右,社会资本进入上述行业面临资金制约,融资需求规模将增加。其次,风、光等新行业目前还处在技术待完善、制度不健全阶段,投入需求大且有一定风险,融资需求相应增加。再次,电力企业整合产业链增加融资需求,近几年电力企业盈利能力提高,煤炭市场低迷,电力企业迎来产业链整合的好时机,现金管理、资产管理及投资需求扩大。最后,由于电网垄断地位和电费结算方式,发电企业应收账款较高,2014年8月底,电力生产业应收账款2350亿元,接近电力供应业的3倍 ,大量应收账款影响企业正常运行,需要运用金融手段对其进行相应管理。综合上述因素预计,电力体制改革后发电企业融资需求即使年均增长5%,2020年也将达到2.5万亿元左右。

(二)输配售电企业要求降低融资成本。首先,目前电力供应业的平均毛利率略高于5%,比电力生产业低20个百分点左右。配售电环节引入竞争后,原有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电网企业或新成立的输配电企业在市场价格作用下,利润率回落要求降低融资成本。其次,分布式发电、智能电网建设运营等,处在产业发展初期,有风险高、周期长、利润不稳定的特点,需要低成本多形式的融资服务。再次,改革将需要对原有电网企业部分资产进行整合,并购重组在所难免,而且新设立的配售电企业需要利用股票、债券、股权投资基金等拓宽融资渠道,并整合优秀的技术和管理资源,银行有条件介入直接融资服务。这对现在金融服务机构而言,既是挑战,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和转型机会。初步预计,配售电环节融资需求增速将超过电力企业,假设年均增长10%,2020年融资规模约达1.5万亿元左右,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综合化市场化金融供给进一步满足电力行业需要。近年来我国金融市场向多层次、市场化改革发展,债券市场、场外资本市场、消费金融市场、互联网金融等多层次市场将不断完善,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及金融脱媒加快,民营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发展,大资管、跨界竞争、资本市场深化和金融监管转型,传统商业银行将加快向综合化、信息化方向转型。

首先,股票、债券等方式融资在未来电力行业融资中的比重将上升,保守预计,未来几年将实现15%以上的增长。

其次,随着电力行业对低成本高效率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加,能为企业创业、成长、上市前、并购、夹层、重振和上市后私募、不良债权处置等阶段提供融资需求的股权投资基金未来将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