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溶解教案

溶解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溶解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

全文阅读

化学教案溶解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情感目标:

全文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溶解度(一)

溶解度教案(一)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3、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教学器材:胶片、幻灯机。

全文阅读

初中化学教案溶解度

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2.使学生对气体溶解度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关系,有一个大致的印象;

3.使学生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几种基本计算。

能力目标:

会利用溶解度曲线查找常见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全文阅读

高一化学教案溶解度(二)

溶解度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2.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3.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方法

边讲边实验。

三、教学用品

全文阅读

“物质的溶解性”探究教学案例与反思

[摘要]在“物质的溶解性”一课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物质溶解性有关问题的探究,可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质疑精神等。基于此,以此课为例实施了分类探究教学,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关键词]物质的溶解性溶解能力探究差异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101

一、教学内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四章第五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溶解性的初步知识。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溶解、加热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全文阅读

《溶解度》(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58-01

《化学课程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中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考试说明》规定:一级主题“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二级主题“溶液”中了解溶解度。教材中实验9-5和9-6是关于溶解性的实验,引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进一步研究,引出溶解度。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溶液的形成与饱和溶液,链接溶质质量分数。让化学研究的方向,由“质”向“量”过渡。为酸碱盐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加深对金属的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因此,如何用探究的形式来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也就成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价值所在。两个班的化学课,我做了两种教学设计,方法不同,效果各异。

第一种教法:

1.思考:什么是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如何相互转化?请设计实验来对这点性质进行探究。

2.因为问题较空泛,因此学生较难着手讨论。对于溶液的饱和性,学生作如下实验设计。方法一: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方法二:10g NaCl不能溶解在20 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

3.如何让杯底的少许固体NaCl溶解在水中?因为学生对这个反应还没有什么概念,因此无从下手,讨论很难展开。最后个别学生通过书上实验的启发,提出改变温度进行实验,观察杯底没溶的NaCl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4.教师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NaCl固体。再设疑问,此温下再加5gNaCl,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NaCl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确定不饱和溶液和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改变温度。

全文阅读

“沉淀溶解平衡”(一)教学案例

文章编号:1005-6629(2008)11-0038-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1教学思路

沉淀溶解平衡的知识是《化学反应原理》中继化学平衡,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之后的一块区别于老教材的新增内容,所以可以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总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此外,本课的知识又与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检验新知识落实的效果,教学中我以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载体,创设问题情景,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但理解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原理,而且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感受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体验到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学过程

2.1引入阶段

[引入]:展示一瓶PbI2悬浊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快速进入上课状态)

[师]介绍:PbI2是一种难溶性盐,颜色为黄色。

全文阅读

饱和溶液溶解度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

2.溶解度的概念

3.根据溶解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固体溶解度的变化情况

难点:运用溶解度解决日常现象

学情分析溶解度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本节课可充分利用生活中有关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培养学生学以至用的意识。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探究课时安排2

教学手段

全文阅读

《难溶电解质溶解平衡》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79-0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

(2)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实验探究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