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体育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其现实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谬论与存在着很大的实践误区。我们必须分清是非,旗帜鲜明地确立正确的现代健康科学观与方法论,并运用它去更好地指导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实践。
关键词:体育;健康;竞技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9-0275-01
体育与健康,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但是,在其现实的实践中,却存在着许多的谬论与存在很大的实践误区。不指出这些谬论不解决这些错误的实践问题,体育与健康事业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并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歧途。
一、竞技有害论与现代大众竞技决定论
竞技从来就是体育与健康的重要来源地,竞技中的大众竞技,从来比一般的体育活动与锻炼具有更大的健康意义与作用。关于大众竞技的决定性与优越性,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法看到:
第一,大众竞技是公认的体育比赛项目,具有技术的标准化、国际化,具有游戏特殊自然之比学赶帮的组织与可比性质,因此,它决定了体育的项目文化价值,决定了体育的文化性、技术性与国际化、社会化程度,决定了体育的性质与效能。
第二,大众竞技比一般体育锻炼更具有竞技的要求性与练习的难度、强度、量,更具有社会综合能力的运用性,并且,众所周之,没有为健康体育拼命的,除非是重病患者;而大有为好玩、为比赛或竞技拼命与付出的,大有为全面发展拼命与付出的。因此,大众竞技或学生竞技,具有比单纯健康的体育,具有更加显著的锻炼价值或健康效能。
【摘要】 目的 探讨日常琐事应激与大学生健康的关系,检验日常琐事应激对健康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用自测健康量表和经修订的日常琐事应激量表对153名大学生施测,考察自测健康和日常琐事应激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频率对生理健康预测显著;认知评价和个体应对对心理健康预测显著;个体应对对社会健康预测显著;应激频率和个体应对对总体健康预测显著。结论 大学生日常琐事应激与健康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有效预测源。
【关键词】 日常琐事;应激;回归分析;大学生;健康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Xu Guoqing, Li Hui, Xie Guocai.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Tianj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Tianjin 300134,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xamine their interaction. Methods The SRHMS and the revised HASS/Col were used in measuring Health and stress of daily hassles of 153 college students. Results Frequency of daily hassles in college students significantly predict physical health; the person appraisal of intensity of the stressor and cop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mental health; cop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social health; frequency and coping processes significantly predict gross health scores.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daily hassles and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daily hassles can be an effective predictor to health of individuals.
【Key words】 Daily hassles; Stress; Regression analysis;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1 引 言
应激是由各种充满紧张性的刺激物引起的一类非特异性反应状态,包括应激源、个体对紧张的反应和应对过程[1]。应激发生频率高、范围广,对个体的工作或学习都有影响,甚至威胁到人的身心健康,引发机体疾病。根据引发应激的刺激事件强度,可将应激源分为:生活事件(生活中重大的变化)和日常琐事(常见的使人烦恼和气愤的“琐事”)[2]。重大生活事件很容易引发身心疾病[1]。而国外研究发现,日常琐事应激可显著预测心理压力与负性情绪[3,4]。国内也有研究认为,日常琐事应激与个体心理健康的关系密切[5]。Lazarus认为日常琐事与疾病的关系甚至比生活事件与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3]。因此,可以推测日常琐事应激很可能会成为预测个体身心健康的有效预测源。
国内研究集中于对在校大学生面临的应激性事件和生活压力感受的调查以及量化评定方法的探讨[6,7]。但较少有区分生活事件和日常琐事这两种应激源,并且所有的评定量表在评价应激对个体影响时多从应激频率、认知评价和个体应对等方面入手,但仅侧重其中的某些方面。例如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就缺乏对应激频率的评定[8]。若个体面对的应激频率较高,自身的认知评价也高,且个体应对较差,那么应激对个体所产生的影响就会累积增加。因此,结合上述三方面因素设计出的应激评定量表会更有效。根据WHO的定义,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据此,本文试图探讨日常琐事应激与个体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的关系,并检验日常琐事应激对不同层面健康的预测作用。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一般泛指儒释道三家学说及其综合体,在积极心理学盛行的今天,越发显示其旺盛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包括,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有利于群体责任感、利他行为等品质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君子人格教育,有利于善端、美德的培养;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和谐,有助于主观幸福感的激发。根据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为大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Abstract: Generally,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even their syntheses. With prevailing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ynamic.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s,Human relation that can be beneficial to responsibility for groups or to altruistic behaviors is very importan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haracters of gentleman that can be in favor of virtue are highlight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rmony that makes for motivat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is preach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will make some practical suggestions by the releva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onfucianism; Taoism; Positive psychology; education for positive mental health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绩卓著,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也逐渐趋于成熟。但是,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根植于西方文化价值体系之中,热衷于把人的心理现象理解成一种自然的现象,或者将之看成具有与自然现象相类似性质的客观实在。所以,主流心理学不得不强调其内容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重复检验性的重要,忽视甚至否认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坚持还原论和自然主义,把复杂的人的心理还原为物性和动物性,从而导致心理学的研究本体――人性的失落。
随着心理学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正在兴起的积极心理学,坚持以人的积极心理品质为研究目标,它不是简单地对消极心理学的完全否定,而是对消极心理学的扬弃,即在批判中继承。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性中的积极因素,强调个体的优点和人的价值,它利用更加科学、更加人文的思路和方法研究如何挖掘人的潜能和创造力,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蕴藏于人内心的活力,增强人们的自信心,正确树立人们的人生信念。变传统的“问题式”、“病理式”心理健康教育为以积极预防和发展为取向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我国学者孟万金教授创立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主张以培养积极心理品质作为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这一心理健康教育新理论为当代中国高等心理健康教育开辟出一片崭新的天地。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中图分类号】G682.13 【文献标识码】D【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000-00
本刊讯(记者通讯员:黄一万)2011年5月21日-23日,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原名:中华脊柱医学论坛)将在中国•北京盛大召开。届时将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脊柱医学专家和脊柱健康业界代表及病友代表1000余人,相聚北京•温都水城,从一个新的起点、新的观念、新的角度探讨和推动脊柱健康事业的发展未来。
作为脊柱健康行业一年一度的盛事,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又将以一个全新的理念和活动形式展示在脊柱医学及产业界的同仁乃至更广泛的健康学者面前。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大脊柱医学,大健康产业”。参会者不仅有医学学术界的专家,产业界的朋友及相关领导和学者,还有部分脊柱健康事业的推动者或病友代表。因而,无论在其规模、范围和影响力上都将超过往届。故本届论坛将在延续往届论坛特色的基础上,开创诸多跨越式的亮点。
1 重心转移――脊柱医学向脊柱健康方向转化
中华脊柱医学论坛自2004年至2010年已成功举办了六届。在业界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每一届均从不同的视角和观念对脊柱医学的学术理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究,最终完成了脊柱医学的学术理论探讨和学科基本构建。应发展之所需,2010年第六届论坛推出了“学术产业化,产业学术化”的主题,使脊柱医学学术化发展向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故自2011年5月21日的第七届论坛开始,正式更名为“中华脊柱健康论坛”。这预示着以脊柱医学学术探讨为主的重心将转移到围绕“脊柱健康”为中心,从学术、产业等多方面入手,将学术理论成果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和为人民的脊柱健康服务上,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探讨出更为全面的脊柱健康学术理论和产业发展模式及规律问题,旨在让脊柱医学更好的惠及人类健康。
同时,随着重心的转移和拓宽,本届论坛邀请到的不仅仅是脊柱医学学术界、脊柱健康产业界的专业人士,还将广泛的邀请部分投融资界、相关行业人士和脊柱病友代表等,让他们一同见证和推动脊柱医学、脊柱健康产业的生机及发展。
2 博纳百川――战略思想高屋建瓴,技术手段百花齐放
在百川的大力推动下,脊柱健康行业已初见端倪,全六届论坛从学术界的思想理论和技术应用到产业界的经营谋略和运作手段,无一不在彰显行业各类战略思想的高度和战术的百花齐放。第七届中华脊柱健康论坛将顺应行业的发展所需,以“博纳百川,和而三元”的组织理念,从大家最关注的争议性话题和最感兴趣的热门问题入手,以辩论会、百川论见、投融资洽谈会等多种新颖模式,开启多场“战略思想盛宴”的分场讨论或对话会议。比如,“治病卫生和保养养生哪个对健康更有利”、“技术应用模式和商业运作模式哪个更重要”的辩论;投融资商务洽谈会(资本方与技术方及咨询管理方三方对话现场);百川论见之“探寻颈肩腰腿痛的解决新思路”,还有类似如MBA的管理课程也将在论坛中呈现……。这些都将从更务实的角度去帮助大家解决技术应用和产业运作上的实际问题。
【摘要】目的了解甘肃省医院护理人员医院健康教育知信行现状,为制定医院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自制调查问卷对该省20家三级医院的护士进行医院健康教育知信行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945份,其中10个健康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知晓率最高为78.65%,最低为16.20%。不同职称、文化程度的被调查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6.59%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医院有必要开展健康教育、医院有必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和培训;医院有必要设立独立的健康咨询门诊;认为医院应该设立专门的科室负责全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59.89%的被调查者认为医护人员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时间应在5~10min。25.06%的被调查者1年内未接受过健康教育理论及技能培训;49.18%的被调查者缺乏烟草危害健康教育相关技能。20.12%的被调查者在日常工作中,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健康教育。结论甘肃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知晓率较低,护理人员对医院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医疗卫生机构在医院健康教育方面有待加强。
【关键词】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信行
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的主要阵地,既承担着患者及其家属健康教育工作,也承担着医疗机构员工自身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主力军[1]。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是医学模式转变和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易行的治疗手段[2]。加强医院健康教育工作,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也是医院治疗的重要手段[3]。为了解甘肃省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健康教育知信行,更有效的做好医院健康教育工作,课题组于2014年10—12月从全省37所三级医院[4]抽取20所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甘肃省三级甲等医院1945名护理人员。
1.2方法
1.2.1抽样方法
摘要:心理健康服务理论本土化是我国目前心理健康服务快捷发展而又经济的途径。对1978~2008年国内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本土化理论和方法有:认识领悟疗法、意象对话技术、辩证认知辅导。心理健康服务理论本土化措施包括:挖掘和传承、借鉴与创新、拓展与吸收。经过理论—实践—理论阶段后,我们将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体系。
关键词: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理论;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0-02
1 引言
心理健康服务理论是指在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中对已知的事实和经验所提出的一种一般原则或一组相互关联的原则。它既是心理健康服务经验的总结,也是心理健康服务的依据[1]。心理健康服务理论根据来源可分为3类:国外理论、本土化理论和本土理论。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国外心理健康服务理论在国内的应用存在着适应性等问题,加之目前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理论发展速度缓慢。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我们既要借鉴国外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中的优秀成果,又要结合中国本土的实际情况,构建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服务理论体系是快捷、经济发展心理健康服务的途径。本文拟通过对我国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理论的研究,阐释该领域目前研究发展概况,同时揭示我国心理健康服务理论研究的特点和规律,并进一步提出了心理健康服务本土化措施。
2 研究方法
2.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进行研究。
2.2文献取样本文选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西南大学节点(http://www1cnki1net/index1htm)作为数据源。选择“关键词”选项中,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心理健康服务”进行逻辑“或”的组配;同时对“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与“理论”进行逻辑“并且”的组配。检索中时间跨度为1978~2008年,按时间排序,在“精确”匹配方式下检索,取得全部统计数据。共获得相关文献1333篇。经过筛选,剔除部分不属于学术论文范畴的期刊年度目录、征文启事、年检报告、招生材料、人物介绍、会议报道、短篇新闻等。剔除之后尚余文献1197篇,对其进行文献发表时间分布统计。对1197篇文献逐篇阅读,删去介绍国外情况的文章、只叙述存在的问题、面临的困境等一些泛泛而谈却没有提及理论的文章,剩余556篇文章,对剩余的556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
弘扬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与实现高校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与自然环境的漫长斗争中,逐步建立起的对生命健康理论与方法的总结,无论是在国家政治、社会发展还是大众生活等各个层面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弘扬和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在科学继承的基础上,去伪存真,大力推进其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方法创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可以发现,十七大报告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了三个重要的途径:即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和推进文化的创新。[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奇葩,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必将促进我国健康文化事业和相关产业化的繁荣发展。所以说,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
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必然成为高校健康教育平台构建的重要支撑。“中央7号文件”对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明确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目标是积极推动面向全体学生的健康教育,建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方针。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健康教育平台除了建立现代竞技体育特点的培养体系外,还必须充分考虑到体现自然属性的生命健康与文化传递等方面的内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渗透于人们日常起居、学习生活、健身锻炼、健康饮食、人际交往和情绪调控等诸多方面,对促进和提高广大学生健康水平可以起到极佳的作用。在高校教育环境下,运用现代健身原理、教育理论和系统科学方法,不断的对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展开理论挖掘和方法创新,使其更具科学性和时代特点,继而实现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也实现了学校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与推动作用。将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引入到学校健康教育,必然对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备带来深远的影响,也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成为实现学校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高校健康教育引入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1.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人体科学论”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其所著的《论人体科学》一书中提出了“人体是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和“人体科学”的观点;“人天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体科学的概括和指导。我国高校健康教育新平台的建立,其核心价值应是通过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来培养和提高全体学生的自然适应力和生存能力,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健康水平提高,科学的服务于人体这个“开放的巨系统”。因此,学校健康教育体系的完善,必然要遵循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形成的“人天观”思想,从人体自身、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来规划和设计具体的教育行为。那么,作为“人天观”思想重要组成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充分体现出人体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观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整体观。基于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高校健康教育体系完善的必要构成,为学校健康教育指导思想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根据,也极大的丰富了学校健康教育的方法、手段。
现实意义
(1)“贵人重生”体现了高校健康教育的根本夙愿
【摘 要】目的 探讨桑代克学习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将桑代克的三大学习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应用于健康教育中,对2组的健康教育达标率及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桑代克学习理论为主题的健康教育的实施,使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 桑代克学习理论的应用激发了护患双方的学习兴趣,使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护患沟通技巧,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达到了健康教育的目的,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桑代克学习理论;高血压脑出血;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588-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经颅脑CT确诊,为首次发病,格拉斯哥评分>8分,病情稳定者。共纳入研究236例,将2011年7月1日~2011年12月31日126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11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男70例、女56例,年龄39~76岁;小学及以下学历26例,初中43例,高中及中专35例,大专及以上22例;观察组男61例、女49例,年龄41~77岁;小学及以下学历23例,初中39例,高中及中专24例,大专及以上24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健康教育方法
1.2.1.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由责任护士按照病房制定的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口头宣教方法。
近年来,我国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成绩斐然,但还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应为学生、教师还是管理者?学校的物质文化如何与深层的核心价值文化有机结合?在升学的重压下,如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防止学校文化建设被实质性地边缘化?学校管理者和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行为方式如何体现学校符号文化的真实价值?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将积极心理的理念运用于学校文化建设,有利于充分挖掘和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内在积极力量、培育积极品质,有利于促使每一名师生乐观向上、快乐发展,有利于建设幸福和谐的学校文化,使学校真正走上“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建设之路。
为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与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将共同举办首期“积极心理与学校文化建设高级研修班”,现诚邀各单位相关人员参加,并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加人员
中小学校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以及班主任、心理教师等。
二、研修内容
模块一:理论篇
积极心理学原理及其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堂教学中渗透性健康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哲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相关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良好思想政治素养、道德品质的重要任务。相关老师可以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融进恋爱婚姻观、性价值观、性道德观教育,有效开展性价值观和性道德教育。该课程的授课对象都是大一新生,曾经被压抑的望会在大学这个较为自由与开放的环境中得到释放,如果恋爱婚姻、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没能跟上,势必会对大学生的恋爱、性心理发展、性道德成长造成影响。由于高校的哲学和人文社科课程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所以要在人文社科类和其他相关课程中渗透性教育,比如在“大学语文”和专业的文学课程中,面对描写“性”“爱”“婚”的文学作品,老师有责任和学生探讨写作背景和作品中隐藏的思想,讨论主人公的“性“”爱“”婚”与时代背景的紧密联系及其与社会生活条件和思想信念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与当今时代相适应的爱情、婚姻和性观念“;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专业的法律课程要涉入婚姻法的内容,教育学生运用法律的理性精神来讨论爱情和婚姻,让大学生懂得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是幸福的爱情和婚姻的前提和基础;在“伦理学”课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讨论、婚姻伦理的原则及规范,加强以及婚姻伦理教育,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性道德认知、高尚的性道德情感、崇高的性道德信仰、坚定的性道德意志,从而培养出有高尚情操、有高度责任感和义务感、能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的男人和女人;在专业心理学课程中融进性心理知识,进行性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学课程中融进性生理知识进行性生理健康教育等。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进行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指导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依靠班主任、辅导员的力量,班主任和辅导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把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恋爱、择业与交友、生活与健康等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把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班主任和辅导员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较多,可以广泛深入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和实际行动,在与学生探讨“性”问题时要避免道德说教,“性”是非常隐秘的问题,在取得学生的充分信任之后也不能长时间地试探,学生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的时候才对其进行及时而有针对性的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要多涉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方面的专业知识,要善于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结构,结合大学生恋爱的实际状况,让大学生树立性别平等、互尊、互爱、理解、自律等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在选择时承受挫折、经受诱惑、勇于应变、善于担当的能力。高校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配足配强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心理咨询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性心理咨询辅导。当代大学生处于文化多样、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环境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性心理的冲突和困扰,如性生理成熟带来的冲动、冲动带来的性道德困惑等,这都会给大学生带来心理压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善于疏导学生的这些压力,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性心理。首先,辅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通过活动消耗精力,以合理释放性能量;其次,引导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通过专业的性健康辅导、性心理疏导和的指导,帮助学生走出性认识误区,缓解性心理压力,消除性心理障碍,克服偏差。
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性问题的探讨,营造良好的校园性文化氛围
首先,要促进高校“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学生社团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被定义为“本校学生自愿组织的群众性团体”,学生社团在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社团”(简称“SRH”相关社团)是指“社团活动的主要内容涉及态度和技能、文化、社会和人权、人体发育、、性与生殖健康六大关键主题,具体包括诸如预防艾滋病、生殖卫生保健、女性自护、性与性别、同伴教育等主题的活动和宣传的社团”。①比如浙江大学的红十字协会致力于开展性教育同伴教育活动,华中师范大学的性科学协会是由学生自发组织成立的全国高校中首个涉及性科学的学生社团,复旦大学知和社是全国第一个以社会性别为主题的学术类社团,成都大学性健康协会是四川省唯一一个由团体(四川省性教育师资发展研究中心)指导的性健康协会。这些丰富的社团活动确实在大学生性知识的增加、性观念的转变和行为影响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社团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曾遭遇困难,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要以更新的视角、更多的维度来促进“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社团”的建立和发展,并给予政策倾斜和相关引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提供更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当然,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引导原有社团开展爱情与性的研讨活动,可以在已有的学生社团活动中融进性教育的相关内容,比如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定期开展专题性知识讲座;利用文学社、辩论协会、法律协会等就文学作品、热点性话题、重大性道德事件开展专题讨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学生社团开展性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在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营造良好的性文化环境。其次,利用校园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性教育活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广播、网络和校报等校园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情人节”前后,校园广播或电视台播放系列爱情专题节目和情景剧,或让大学生就“我的情人节”为话题讨论爱情的真谛,以讲述“爱情经典故事”为契机讨论“爱与性”的关系等;再如设立“性健康教育宣传月”,校园网和校报在宣传月中选编性健康宣传资料,选载大学生创作的“爱情与性”方面的诗歌和小说等。笔者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性教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合理释放性能量,既接受了爱情教育和性审美教育,又在不知不觉中自觉抵制了“黄色性文化”,从而提升了自己的道德人格。高校还必须加强教师培训,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教师进行性教育素养培训。从目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能胜任性教育工作的教师还非常少,所以高校急需补充师资力量,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师资培训是当务之急。据相关研究,性健康教育的开展对大学生科学性知识的获取、健康性心理的培养和完善性人格的塑造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企图改变学生日益开放的性观念,进而减少或杜绝婚前的发生,似乎并不那么简单甚至是不可能的”。②这恰恰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性健康教育必须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今后探索的重要问题。
作者:曹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