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日常生活管理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精选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班级管理 日常生活 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2.13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表现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极易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中要注意方法和策略,做到与日常生活的相互融合,使学生在和谐、健康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此,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而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初中阶段是中学生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被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但却具有学习意识淡薄、意志不坚定、思想波动大、目标不确定等一系列的弊病。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定期进行学结、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规范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以及明确作业要求等内容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积极面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化解各种矛盾纠纷,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认识。要尊重每个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要尽量多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一起交谈、游戏、活动,使学生由喜欢老师延伸到喜欢学习,产生一种“爱屋及乌”的效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

欧文曾经说过:“环境决定着人们的语言、宗教、修养、习惯、意识形态和行为性质。”“孟母三迁”的典故也说明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人们的成长很重要。因此,在进行班级管理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环境,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首先,从学生的生活起居入手,如让学生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以及严格规定各种生活用品的摆放,并加强管理,积极为学生提供一个卫生的生活环境。其次,精心布置教室,如在黑板正上方展现“团结好学、诚信拼搏”字样的班风、学风,激烈学生积极好学;在教室的两旁装贴名人画像、名言及警句,给学生提供榜样和学习动力;有效利用教室黑板报,创建“争星表”、“光荣榜”、“优美作品”等专栏,记录学生助人为乐、勤奋学习、诚实守信、文明礼貌、热爱集体等方面的先进行为,形成强烈的贡献精神和竞争意识,或展示优秀作文、美术品等,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在这种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熏陶下,能促使学生勤奋好学,有利于班风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的茁壮成长。

3 调动和运用家庭和社会力量

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与家庭和社会息息相关。因此,充分调动和运用家庭和社会方面的力量,对提高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利用家庭力量方面,要与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来,鼓励家长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要做好家访,及时交换学生的信息,转变家长教育观念,引导家长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到留心观察孩子,平时多与孩子交流,发现孩子出现异常情况,要多询问,少责备、多鼓励孩子,让家长在尊重孩子、信任孩子、理解孩子的基础上与孩子沟通交流,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利用社会力量方面,可以结合日常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抗洪救灾、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先进事迹等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的事例,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激励学生的爱国和学习热情,最大限度地推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

4 组织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思想道德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是为人处事的根本。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在初中教育时期,如果不重视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那么这个班级将如同一盘散沙,很难形成良好的班风,也必然会降低学习任务完成的成效,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措施。在班级管理中,可利用每周的班会课、班级活动课,针对一件事各抒己见,通过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可创设与责任感相联系的活动,如身边的助残爱心活动、日常环保活动等,通过献爱心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行为意识;可创建一支班干部团队,鼓励学生积极策划、组织活动,采取民主竞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爱集体的责任心。

5 总结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既符合目前素质教育环境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律,可以带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独特性,实现工作中的创新,又能够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叶彩玲.中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班级功能小组构建[J].学周刊,2013,(31).

[2]普布卓玛.中学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工作方法探究[J].中学时代,2012,(2).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日常生活;协调融合

一、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集体主义感的重要作用

忽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会阻碍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使其工作停滞不前。初中学生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可具体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内在因素,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有着发展的特殊性;而另一方面则是外在因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共同发挥作用。这两方面共同造成了学生集体主义感的缺失。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鲜少组织班级活动,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对待问题以及处理的方式都从个人的角度看待,导致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开展不顺利甚至无法继续开展,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得不到良好的配合。

2.学生的自觉性、约束性较差

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同样自觉性、约束性也较差,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难以正常进行。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都需要教师及时督促他们学习,检查他们作业完成的情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的兴趣不高,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仍然是“教师说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自觉性较差。

3.学生青春期的叛逆心理较强

在这个阶段的学生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叛逆心理。这使得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更加难以继续,比如说对教师的态度持逆反心理,不服从教师的管教、顶撞教师等。这个阶段的学生虽然能够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心理发育不成熟,容易出现偏激的心理状态,特别容易影响到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质量。

二、将初中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有效结合

1.丰富学生的日常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做人的基础,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因素,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精神,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一种手段。要想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就需要教育他们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在初中教育时期,如果为了学生的学习而忽视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那么这个班级形同散沙,毫无凝聚力,在完成学习任务上也没有效果,让学生的发展受到极大影响,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极其不利的。教师可以通过组织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是培养学生责任感强有力的措施之一。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可以利用每周的班会以及其他一些活动课,让学生在课上对于某一件事情表达他们的想法,通过在课上的激烈讨论,可以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感情,让他们在思想和观念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得学生在日常活动中时刻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能够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活动,比如献爱心活动、全校组织的大扫除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2.创设班级文化氛围

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都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习惯、宗教和行为等,“孟母三迁”这一典故也将环境对人们的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说明良好的环境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发展。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日常生活环境,有意识地创设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可以从生活环境入手,让学生保持宿舍的干净整洁以及规定学生摆放物品的位置等,为学生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第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在黑板的上方展示“团结好学、诚信拼搏”等字样,激励学生学习,可以在制作教室黑板报时创建有激励意义的专栏,同时还可以记录学生平时助人为乐、勤奋学习、文明礼貌等方面的行为小故事,让学生之间形成竞争意识,彼此之间互相激励,还可以展示一些优美的文章和绘画作品等。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能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中,要组织既能培养学生责任感又能丰富学生日常生活的活动,同时还要创设班级文化氛围,使其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下能够带动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独特性,使工作能更进一步。教师将班级管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交网站 管理信息系统 生活 影响

[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70-01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管理信息系统在政府、企业、个人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远。而依托于信息技术建立的社交网站对人们的影响也显而易见。虽然各种社交网站各有不同,但是他们所建立的管理信息系统却是大同小异的。

一、社交网站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输入与输出

(一)信息输入

对网站建设者来说,网站页面、举办的各种活动都是需要输入的信息,以及各种广告和公告。

对网站使用者来说在社交网站中我们输入自己的信息、感兴趣的事物、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事情。以豆瓣为例,我们可以在上面输入自己感兴趣的书、电影、话题,并且对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他人交流意见等。

(二)信息输出

我们每天在各种社交网站看到的他人的个人信息、心情状态、事件记录、照片分享等都是信息输出的一种模式。而这些信息输出的内容就是社交网站的差异化核心,不同的社交信息内容就是这些社交网站的特色所在。通过这些社交网站的信息输出,我们可以了解远在万里的陌生人身边发生的事情,见识世界各个角落的风景。通过这些输出的信息用户可以更好地接触各种新鲜事物和信息,从而了解社会中正在发生的事,和别人交流各种意见。

网站建设者也可以通过使用者输入的信息了解自己网站的用户爱好、习性以及各种应用的使用率,对网站的页面建设做出改进,适应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网站的发展。

二、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各种各样的社交网站占据了我们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逐渐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这更体现出管理信息系统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日益加深。而管理信息系统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是有好有坏的。

(一)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

随着各种信息的输入与输出,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各种新闻,与别人交流也不再局限于面对面谈话、电话沟通等。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可以在社交网站与他人随意交流,很多人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社交网站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用户,从而成为陌生的朋友。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之间的直接交流,造成关系冷漠等不好的现象。通过管理信息系统人们开创了新的社交方式,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新事物,促进了社会多样性的发展。

(二)拓展了人们的交际圈

社交网站通过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集合了很多用户的信息,使得人们的生活不再局限于自己有限的小圈子,可以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认识世界各地的人,大大地拓展了人们的交际圈。“世界上两个完全的陌生人最多可以通过五个人就可以认识”,虽然没有经过非常严密的考证,但是也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对我们的交际与认识人群的扩大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

社交网站不仅满足了获取信息的需求,满足了进行人际交往互动的需求,对于人们的其他需求也是能够满足的。依靠于管理信息系统社交网站可以满足人们追求潮流、享受服务、放松休息以及打发时间的需求。更加明显的是使用社交网站已经成为娱乐的首选,各种娱乐应用层出不穷,人们也更加依赖于社交网站。社交网站不仅可以使人们放松娱乐,同时也会提供很多资源供用户下载,满足学习与工作的需求。

(四)冲击了传统的生活方式

得益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社交网站越来越被人们所依赖,同时对传统的生活方式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人们通过各种网站就可以完成购物、看书、看电影、交友、订餐、旅游出行等各种活动。节假日时各种网站的优惠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改变了过节方式,不再选择出门会友,而是倾向于参加社交网站的各种活动。这一方面促进了互联网文化、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际关系冷漠、社会冷漠现象。而且新闻传播速度的提高也冲击了传统的传媒方式,人们从各种网站获取信息,不再单纯依赖于报纸、电视,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传统传媒造成了影响。

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及蓬勃发展确实促进了社会很多方面的进步,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管理信息系统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冲击及弊端。趋利避害才能更好地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任风清.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实施[M].教育出版社,1999年.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4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施行)》中,有关五大领域中的社会领域目标中就有一条“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就是要求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时期的自律性虽然还没有具体地展现出来,但正在孕育着,我们的教育要随时准备催发幼儿自律的幼芽,要在幼儿的认知领域里对幼儿进行培养。

在生活中一些孩子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现象不容忽视。在平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也常会发现开展活动时,一开始,幼儿会对提的要求有所响应,但实行一会后,就全乱套了,各自有各自的玩法,规则也就被幼儿们给淡化了。针对幼儿的这一表现,我开展了相关的教育活动。

二、研究目标

通过计划实施,加强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社区教育相结合,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自律能力的培养,让幼儿有更多的提高。

三、研究对象与时间

研究对象:幼儿36人,男17 人,女19人

研究时间:2012年9月至2013年7月

四、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自我整理习惯的养成。

第二阶段:安全教育中的规则教育。

第三阶段:家园同步共同指导教育。

六、研究成果

总结的自律的几种训练方法如下:

(一)运用生活提炼,结合幼儿自身的知识水平让幼儿学会自我暗示、自我监督。

蒙台梭利曾对幼儿特别是3岁幼儿的心理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和准确的判断她认为“当3岁的儿童首次来到学校时,他还是一名处于被击败的边缘战士,对于掩盖其内在天性的事物,他已经采取了防御态度。他在笨拙的运动、模糊的观念和努力抵制避免成人的强制中,形成他的纪律和智慧。”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幼儿自律能力的培养需要的首先是一个能够任其内在天性得以驰骋的自由发展空间;其次才是教师的正确引导,给他们提供机会和消除障碍。

所以我们对幼儿的教育首先要考虑幼儿自身的学习,例如在公开课活动中,幼儿的情绪可能会受到影响。我们可以事先就告诉幼儿“今天,会有一些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要好好表现给他们看。”这样给了幼儿一定的提示,不会给幼儿太多的新奇,幼儿在活动中对自己的行为会有所控制,不太会过多受旁边其他老师的影响。

(二)让幼儿自己制定规则。

作为幼儿园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就是现在的幼儿越来越难管,“难管”的表现之一就是规则意识差,在活动中不能很好的约束自己,自律性差。而一般的规则都是老师,家长事先都定好的,幼儿只是实行者,很多规则是从成人的角度,有些幼儿根本不能很好理解,所以在实行会遇到困难,幼儿自律意识也不能很好培养。其实,不妨让幼儿自己试着让幼儿来制定规则。如幼儿抢着玩新玩具经常会碰到,以前常会是老师根据情况帮着解决,但这次我就让幼儿们来解决,就有人提出可以用石头、剪刀、布,谁赢谁玩,被所有小朋友认可,后来幼儿们碰到这事都会用这方式。

(三)树立榜样的作用。

榜样包括成人的榜样作用和同伴间的榜样作用。首先,教师的榜样作用。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幼儿自律行为形成有重大影响。在幼儿游戏、交往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往往只是等候幼儿的召唤,而不是对幼儿过多的干预。从我实际带班情况发现,在我心情烦躁时,特别是教师自律能力差,将自己的忧虑和缺乏冷静的烦恼传染给幼儿时,幼儿那天的表现往往也是烦躁不安的。他们会戏耍材料,不正确地使用玩具,交往时的行为也比较过激。教师烦躁地穿行于幼儿间指导时,幼儿往往也东张西望。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每天呈现给幼儿的都是最好的,那无疑也会促进幼儿自律意识的发展。其次,家长的表现,要与家长联系,共同指导幼儿。例如在整理玩具上,在家时家长也能让幼儿去尝试。再次,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对幼儿来说也是很好的教育,幼儿是很好的模仿者。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幼儿跑开了,会有好几个人跟随。所以我们应该为幼儿树立榜样,如在活动中对一些表现好的幼儿,及时向幼儿介绍,这样幼儿就会学习。

(四)发挥“游戏”教育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德国心理学家格罗斯认为:“游戏是为将来生活作准备”。美国心理学家霍尔认为“游戏是让个体不必需的本能动作,为当代的复杂的活动作准备。”英国哲学家洛克认为“儿童进行游戏不仅对身体有益,而且让幼儿试验自己的能力,知道他们能做些什么,不能做些什么。”这使我们了解到游戏不仅是幼儿的需要,也是促进幼儿健康、智能、道德品质、情感和良好性格形成、发展的条件。

我在实际工作中的观察也有了一些认识:游戏中的交往尤其能促进幼儿自律意识的发展。因为虽然在游戏没有外在的强加的目的,但为使游戏顺利进行,幼儿必须克服困难,约束自己,在与被人交往中调整自己并达到自己的游戏目的,这时教师给与正确的引导和及时的帮助,及时地提出问题促使幼儿主动思考,这样幼儿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反省自己的在交往中有什么不自律的地方会导致什么。如:幼儿们在完成一份作品或完成一个角色所承担的任务,特别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的活动,为了实现游戏的目的,幼儿心甘情愿地服从规则、迁就别人的想法、直至最终完成任务,在交往的过程中幼儿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幼儿的自律意识随之增强了。幼儿在自由安静的环境中,从事着一个又一个的游戏,他们专注投入,对他们来说希望的只是安静,这是幼儿自律行为渐渐形成的标志,相信幼儿有能力达到自律。

以上这些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的真实体会,幼儿自律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我们每天的坚持。自律是一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将有益于终生,要让孩子学会自律。作为幼儿教师都应该思考和探索着幼儿自律行为培养的方法。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自主管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8-0052-02

科学发展到了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什么跨世纪人才,创新性人才等等,凡此种种,世界各国对人才的观念有一个共性:要有高度的自主意识。只有如此,才能发挥人才的最佳潜能。

但是一方面现行的教育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育仍占主流;封闭的教育管理体制严重制约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在中学时代,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他们自己操心,家务事,父母大包大揽;学习上,老师精心辅导;课余时间,老师全权安排。进入中职学校后,班级是学生们主要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宿舍是生活区,日常生活全靠自己。教室、宿舍、图书馆三点一线构成每天的活动轨迹。这种生活环境的突变会使他们无所适从。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现在的中学生普遍都存在盲目攀比的心理、沉迷网络的封闭心理、不满现状的逆反心理。而中职生没有升学压力,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行为更易接近社会,以上特征表现更加明显,在加上社会各种行为的诱惑性、金钱消费的误导性、某些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难以适应当前环境,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低下的状况不容乐观。

一、调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与教育从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率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为了落实好对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教育,我们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个案调查,这又是新课程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当前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调查,旨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找出“病因”,探求中职生日常生活自主管理能力的策略提供参考。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被试概述

调查随机抽查了东华理工大学行知分院的2009级、2010级、2011级的部分在校生近400人为样本,有效问卷398份,涉及的专业包括初等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中文教育专业等,有效问卷分布如下:

(二)调查结果

1.内因方面

(1)消费水平较低,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结果表明:首先,学生消费水平偏低。近一半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350到550元,还有19%的学生一个月生活费在250-350元,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是来自于农村的不富裕家庭。其次,学生的伙食开支是主要部分,占50%。用于学习和娱乐只占13%.用于吃零食和打扮占30%.这说明学生的娱乐活动较简单,学习基本限在课堂,校外实践活动不多,平时用于学习的投入太少,学习方法单调。

(2)用钱方面缺乏合理规划

调查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学生的消费行为令人欣慰,没有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做到先计划后消费,消费较理智,27%的学生能兼顾实惠和高标准消费。但是,也有值得担心的一面,近30%的学生在消费时缺乏规划,近27%的学生限制消费,能省就省,有24%的学生在消费时“看心情”,心情好就消费,或者多消费,心情不好就不消费,或者少消费,表现出消费的盲目性。

(3)缺乏自信

调查结果表明:中职生普遍缺乏自信,对自我生活管理能力产生怀疑。很多学生自认为正是因为成绩差,考不上高中,才不得不上职校,好像“低人一等”。在相对保守、封闭、落后的农村环境中成长的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对学习缺乏自信心,生活消极被动,自我生活管理能力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退缩。

2.外因方面

(1)缺乏教师有益的引导

调查结果表明:班主任对学生关心,是作为一个班主任的职责所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任课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多多关心学生,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40%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他们在学校渴望得到父母般的爱,这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提出又一严峻的任务。

(2) 老师缺乏和家长的合理沟通

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缺乏和家长的合理沟通,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有3名班主任一学期一次家访也没有,这样就不能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要搞好学生管理工作,和家长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教育是理性的行为,与家长的沟通更需要互相尊重、理性和智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3)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调查结果表明: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该校,“艰苦奋斗,从严治校”是该校的校训,学校对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机制主要通过寝室、卫生区检评的各项检评进行评估,评估是以班为单位,反映的是整个班的情况,缺乏对个体的评估,教师对提高学生日常生活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还在一个尝试的阶段,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6篇

下面,介绍一些家庭数学启蒙的方式和途径。

一、交谈活动

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逻辑性等特点,而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形象性的特点,呆板地向他们灌输数学知识,不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不仅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反会引起他们对数学的反感和厌烦。家长可在平日与幼儿的随机交谈中寓教于乐,将孩子轻松地引入数学领域。如节假日,家长带着孩子外出,乘公共汽车,可和他一起数车站,若要乘8站才能到达目的地,那么,可让孩子说说现在乘过了几站,还要乘几站才能到达目的地,如是熟悉的路还可让孩子逐一将每站的站名报出来。若乘客不多,还可以数到站时上下车的人数,比比是上车的人多呢,还是下车的人多;前门上来了几人,中门上来了几人,合起来是几人……仅这一个话题,幼儿就可以学习数数、比多少、加减法等。家长与孩子一起数数、算算中不就对他进行了数学启蒙了吗?又如,茶余饭后,家长可和孩子一起玩手指游戏,边玩边数边比: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好朋友,花样变不完。伸出大拇指,我俩一样粗;伸出小拇指,你俩一样小:伸出一只手,中指最最高;伸出两只手,十指排排队。再如,喝饮料时,可以问孩子,易拉罐是什么形状的?这时,家长就可以与孩子比赛,说出像圆柱体的东西,看谁说得多。假如经常喝饮料的话,不妨每次把空罐收起来,积少成多,以后还可让孩子按罐的大小、高矮、粗细、颜色、品种等玩分类游戏。

通过交谈进行数学启蒙,不需要家长们花很多时间去精心准备,只要做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找机会,便可自然而然地进行,从中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家务劳动

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不少家长为了保证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智力,承包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其实,在家务劳动中也能渗透数学启蒙。如,整理衣服时,可让孩子将衣服按爸爸的、妈妈的和自己的进行折叠整理;或按上衣、裤子和袜子进行折叠整理。整理鞋子时,可让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或按鞋子的特征:房里穿的、出门穿的;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穿的和不是冬天穿的等来排放。这些劳动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渗透了分类、排序能力的培养。又如,吃饭前,请孩子给每位吃饭的人分发一份餐具(包括碗筷、勺子、碟子、餐巾纸),这就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方法。假设有一样餐具少了一件,还可让幼儿比多少,说说哪个多,哪个少;想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它们一样多呢。这些活动均能提高幼儿的分类和数数能力。

可见,简单的家务劳动不仅不会累了孩子,反而能使他们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三、操作活动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7篇

[关键词] 综合康复护理;老年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

[中图分类号] R749.1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6(a)-0152-04

随着近年来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病的发生率也逐年攀升,其中以心脑血管事件最为多见,已经成为影响老年患者生命安全的常见病之一[1]。而老年患者在长期反复发作的脑卒中事件的基础上,会出现获得性、渐进性智力功能障碍,最终引发血管性痴呆(脑卒中后痴呆,ascular dementia,VD)。在国外,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是第二常见的老年痴呆症;在我国,老年人的痴呆发生率为3.9%,而VD则以68.5%的比例占据首位[2-3]。VD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目前尚未出现有效的治疗手段,这无疑给患者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还会增加社会的经济负担。目前,VD的治疗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的极大关注,针对此类人群,给予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显得意义重大[4]。据有关文献报道,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故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引进了该护理方案,分析了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可观的临床疗效,现给予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56例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龄(56.7±1.3)岁。所有患者均经MRI、CT及脑血管造影,确诊患者曾存在脑血管病变,其诊断符合人民卫生出版社版《内科学》教材中关于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标准。本次筛选标准为:患者脑血管病变时间确定,且经影像学检查明确其存在脑出血或脑梗死情况,在脑卒中发生的3个月内出现痴呆,且痴呆持续时间达3个月;符合由美国精神病协会所制订的《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修订版中关于血管性痴呆的标准,且患者的痴呆程度为轻、中度;在接受本次治疗前1周,未服用任何促智力药物;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痴呆,比如老年性痴呆、谵妄状态和假性痴呆等;不存在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患;不存在完全型失语、偏瘫等影响认知功能检测的因素;患者能够配合本次调研的全部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CDR评分及合并基础疾病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处理和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给予降低血压、吸氧、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微循环、脑细胞营养治疗等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功能、心理及认知障碍,制定功能康复训练、心理及认知康复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VD患者存在情绪不稳,表现出冷漠不语、强哭、强笑、多疑等复杂情感,而伴随着自身状况的下降,会逐渐形成抑郁、焦虑及恐惧等负性情绪。所以,针对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护士不应该对患者存在歧视心理,注意沟通的方式与技巧,通常可以采取诱导式发问,鼓励患者进行自身情感的表达,这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在交谈中,护士进行劝导及安慰,必要时可通过柔和的肢体语言比如一个眼神或者一个拥抱来表达自己对患者的认同感与支持。在进行健康宣教时,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由于患者的记忆力不佳,护士需多次向患者做好解释,并通过患者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知晓情况,通过反复多次的交谈,以深化患者的记忆力。

1.2.2 智能认知训练

智能认知训练包括对患者的定向力、计算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一定强度的智能训练,可以使患者保持联想状态,促进思维的活跃性,以防止智力的减退,尽可能地维持在原先智力水平,并提高患者自理能力。根据不同智能认知障碍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手段:

1.2.2.1 记忆力障碍患者 ①视觉成像术:将多张图片呈现给患者,并讲述其中所蕴含的内容,让患者进行复述;②数字记忆:将较长的数字首先采取分段记忆的方式,通过多次反复的强化训练,最后让患者进行全程回顾;③日记辅助记忆:可指导患者将每日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记录,进行事件回顾的方式进行记忆;④标签记忆:在室内各个物品上贴上标签,让患者通过每日的阅读记忆来熟悉日常物品。

1.2.2.2 失认失用患者 ①对失用侧肢体采取理疗的方式包括冷热刺激、敲打及按摩的方式进行局部刺激;②将颜色特别鲜艳的物体在患者的失认侧移动,以刺激患者的视觉;③训练患者忽视侧的物品位置的感知能力,健手越过中线,反复拿取忽视侧的物品;④对结构失用患者可采取搭积木、绘图的方法进行康复训练。

1.2.3 功能康复训练

针对患者的生理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由专门训练的护士进行床旁指导,每日持续30 min,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宜。①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主要根据患者的语言障碍类型进行训练,若患者为运动性失语,护士应面对面地教患者说话的口形,反复地进行训练以强化患者的记忆,若患者为命名性失语,护士应在与患者的沟通中,有意识地反复说出事物的命名,通过听、说、读、写并重的方式让患者做到记忆的深化。在整个语言的训练过程中,应当让患者多说,以避免发声器官因长期失用导致萎缩。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根据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个体化的训练,其中包括步态的训练、活动精细协调训练,帮助患者树立“我能行,我可以”的信心。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护士手把手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进行督察,主要是刷牙、拿筷、握勺、洗脸及穿脱衣服等活动,让患者反复多次进行练习,深化记忆,提高活动灵敏度,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渐帮助患者获得日常活动基本能力。

1.3 观察项目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周末给予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临床痴呆量表(CDR)、韦氏记忆量表(WMS-RC)、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及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进行评分,并做好记录对比。其中MMSE适用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筛查工具,MMSE共19项,MMSE总分和患者CT的脑萎缩程度呈正相关,其评分标准为:分值≤22分且>15分为痴呆,≤15分为严重痴呆;HDS用于检测患者的抑郁状况,总计11项,其中包括定向力(2题)、记忆功能(4题)、常识(2题)、计算(1题)、物体铭记命名回忆(2题),其评分标准为:HDS总分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经SPSS 20.0软件进行统一处理,数据的表达形式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取两样本均数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干预后的各量表评分与干预前相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在干预后,仅MMSE、CDR 、HDS和 FAQ评分相较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其余评分项目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在干预后的各项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脑卒中事件近年来的报道层出不穷,而在此基础上所引发的VD逐渐成为医务人员所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根治VD的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经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也为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功能的恢复提供理论性基础。鉴于这个理论,患者可通过一定强度的运动、记忆与学习使患者的脑区出现明显的结构可塑性变化,即可以促进突触的形成,又可以选择适合其行为需要的突触链途径,最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记忆力、思维力与行为[5]。

在西方国家中,对于老年VD患者的护理病房体系建立得相当完善,而我国对这方面的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所以护理措施的引进和改良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综合康复护理逐渐成为神经内科的护理新宠,故在我院中神经内科中也引进该方案对患者进行相关护理。VD患者由于人际沟通能力的减退,加上周围人群对其疾病的不理解性,难免会使患者感受到孤独感,在无形之中导致其负性情绪的出现。伴随着不良情绪的存在,不仅会影响其自身心理健康,更是会影响治疗依从性,对病情的好转起着极大的阻碍作用。所以,针对这类患者,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大,通过心理护理,在拉近护士与患者之间距离的同时,借助多次交谈的方式可使患者对事物的记忆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进一步完善了患者的心理功能和社会交际能力。由于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定向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计算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所以采取智能认知训练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护理措施,通过对记忆力障碍患者和失用、失认患者采取不同的方案加以反复训练,促进有利于其生活习惯的突触形成,最终提高其记忆力并训练认知能力。同样的,在患者的功能训练方面,通过具有一定强度的方法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使患者的行为功能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进一步深化其突触链的行为,并有效地改善行为功能。

在本次调研中,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待第4周末,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相较于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其预后效果更优,且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结果与国内外的文献报道大致相符[6]。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VD患者,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方案,能够明显地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并改善其认知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效益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秋敏,吴海珍,汤红,等.强化护理干预对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7):3243-3246.

[2] 杨丽红.综合康复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149-151.

[3] 于红静,陆新容,钟玉群.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6):12-14.

[4] 刘孟花.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录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6):69-71.

[5] 胡荣东,雷畅,胡泊.老年脑卒中患者后遗症期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9):88-89.

[6] 钟玉群,陆新容,于红静.3+1整体康复护理模式在老年痴呆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1,32(20):2754-2755.

[7] 江皋轩,崔梅,柴振芳,等.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05-106.

[8] 聂莎,伍洁云,谭焕君.3R强化护理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5):54-55.

[9] 钟瑾.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32-33.

[10] 潘敏,陈杏红.乙酰谷酰胺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0):119.

[11] 吴曙智,叶华,郑翔.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22-23.

[12] 范琳娜,赵雅军.血管性痴呆107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3):147.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8篇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脑血管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影响

脑血管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尤其是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致残率和致死率比较高[1]。我院在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早期康复治疗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脑血管病患者90例,根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9.6±3.5)岁;脑梗死患者31例,脑出血患者14例。实验组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63.2±4.1)岁;脑梗死患者33例,脑出血患者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脑出血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康复治疗。①早期床边康复治疗: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后3~5d,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2~3d),也就是在患者卧床期即可开始进行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例如肢体被动运动,变换,保持良好的肢体功能位,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同时对患者精神衰退和抑郁症进行有效预防;②关节活动度运动: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曲和腕伸的牵张练习;上肢主要进行外展外旋练习,下肢则主要进行曲张内收练习,进而避免出现关节变形、痉挛和挛缩;③平衡练习:指导患者进行站立位、窝坐、搭桥联系和翻身练习;④日常生活能力的练习:包括进餐、穿脱衣服、入厕、翻身、拧毛巾、洗头、洗浴等。上述训练为1次/d,30~40min/次;另外要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让其协助患者进行训练,2~3次/d。

1.3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于康复治疗前和康复治疗后6w,利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FMA)来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评分,同时利用Barthel指数来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进行评价。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治疗后6w,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而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主要是为了对脑血管病继发障碍的发生、发展进行有效预防,让脑血管病患者功能得以更好恢复,同时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提高[2]。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非常好,通过有效的康复训练能让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轴突再生,改变突触阈值,让树突侧支出芽,让处于休眠或者储备状态的神经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并对神经元兴奋性进行有效调整,对神经功能网络进行重建,最终达到功能重组、功能重塑的效果[3]。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时,针灸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段,在对肌力进行恢复时针灸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4]。在神经康复治疗时,应该重视早期康复治疗。临床相关报道称,康复治疗的开始时间直接决定脑卒中后神经受损引起的运动障碍的康复效果,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康复治疗的效果也就越好,而治疗的持续时间并不会对康复治疗的效果产生影响[5]。临床研究发现,通过早期康复治疗能对脑血管病患者的继发障碍进行有效预防,让功能障碍得以更快恢复,同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6-8]。

本研究结果提示,康复治疗的时间越早,康复治疗效果也就越好,而且继发损伤的发生率也越低;康复治疗一般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即可开始,脑出血患者一般在发病后3~5d开始康复治疗,脑梗死患者则常在发病后2~3d开始康复治疗[9]。本研究结果与相关临床研究报道结果一致[10]。

总之,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血管病患者的肢体功能,让其致残率降低,同时让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红艳.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90-91.

[2]刘少静.早期康复治疗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11):1455-1456.

[3]韩书琴.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1):278-278.

[4]李树兴.早期康复治疗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2):186-187.

[5]刘镜洪,施弘宇,陈文军.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治疗126例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6):24-25.

[6]陈炜,张之福,杨宝玲.早期康复治疗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效果[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5,10(1):43-45.

[7]张远莉.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5,6(3):41-42.

[8]赵海霞.系统康复治疗对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探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4,5(19):31-33.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班级常规管理;管理策略

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就必须先对该班级幼儿的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会利用一日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于使用激励策略,并且重视家园合作,逐步培养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以此促进良好的班级常规养成。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基本概念

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是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它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老师和幼儿共同努力来建立一定的规则,形成一套本班级所独有的管理方式。然而,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是否有效是可以通过该班级的整体状态和一日活动质量来体现的。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也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由此可见,班级常规管理必须回归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使得幼儿既积极投入又能够有序地参与活动。虽然常规教育往往是看似无形的,但它其实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环节,是保证幼儿在园一日活动有序进行的最基本条件。而且只有建立良好有序的班级常规才可以保障幼儿在园的健康成长,因此,班级的常规培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是绝对不可小视的。

2.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良好的常规管理有利于营造安宁、有序、温馨的生活氛围,可以促进幼儿在活动中保持和谐关系,也可以确保幼儿生活有序的同时又心情愉快。而在当前班级幼儿人数日益增加的今天,幼儿老师带班压力日增,良好的常规管理还可以减轻老师带班压力。

三、利用日常活动进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策略

要建立良好班级常规的关键是对本班幼儿的情况能有全面的了解与掌握。这是因为幼儿之间都会存在个体差异性,如果管理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家长沟通等手段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就能够制定出恰当的班级常规管理方法。

1.在班级日常活动的各环节进行常规教育

一个人的良好常规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养成的,而是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反复练习来习得的。比如说在一日生活中最基本最频繁的盥洗常规中,我从幼儿刚刚踏入小班开始就严格要求他们必须按照规范的洗手顺序将自己的小手洗干净,并且在洗完手后需要在水槽中甩干水渍再去用自己的小毛巾擦干小手。在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监督下基本遵守以上规则,但是有个别幼儿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趁机做些他想做而在当下不被允许的事情,甚至个别幼儿会出F以“钻空子”为一大乐趣的现象。而我每次都会利用契机及时让小朋友进行讨论,通过情境转化的方式,让他们设身处地地思考,以此来帮助他们内化自己的行为和逐步约束自己的不当做法。

在喝水或者饭后漱口的时候,我发现幼儿浪费水的现象非常严重。借此机会,我带着孩子们体验了一次实验活动,我将水龙头只打开一点点,在水龙头下面放置一个小桶,一个活动下来,小朋友们惊奇地发现水早就已溢出去了。通过这次随机教育,不仅帮助幼儿养成了节约很不起眼的几滴水的习惯,还从侧面提醒了幼儿注意小问题和防微杜渐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接水中,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遵守规则,甚至提醒他人,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觉性都有了明显的提高,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习惯。

幼儿用餐也是班级常规管理中的一个大难题,如何才能够让幼儿干净、安静、快速地用餐呢?幼儿之前在用餐环节中会有吵闹、混乱的状况出现,现在我们每天都会进行餐前小知识讲解,不仅加深幼儿对食物营养的认识,还能够激发幼儿进食的兴趣。有时候,我们还会根据班内幼儿昨天的用餐情况进行鼓励表扬,帮助孩子理解为什么吃饭也需要遵守规矩。这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用餐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用餐质量。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通过点点滴滴来提醒教育幼儿,孩子们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甚至还可以自己提醒同伴,这在常规管理中是一个有趣又十分有意义的过程。

2.提高幼儿主动性,促进幼儿了解常规

到了中大班,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在班级中设置值日生,请每个幼儿有意识地轮流担任班级的小负责人。首先通过师幼共同讨论的方式来决定任务分配,帮助幼儿明确值日生的工作,引导每个幼儿都去关注班级中的一日活动,每个幼儿都可以承担起班级小主人的责任,提高幼儿的责任意识。其次,引导幼儿互相提醒,互相帮助。在做值日生工作的时候,值日生需要提醒他人如何遵守规则,在提醒他人的时候,自己是需要了解清楚相关规则事项的,这有利于幼儿自己先做到,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们自我管理和班级常规管理的效率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再次,利用“值日生总结”环节对于一日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及时排解并加以积极引导。最后,还可以开展“值日生”评比活动,通过一些激励措施,提高幼儿集体意识,增强幼儿为同伴服务的积极性。

3.家园配合强化幼儿常规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幼儿园的班级常规管理是必须确保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的。只有与家长共同协作,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才切实可行。我们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都会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常规管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能够在幼儿园中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是在自己家里却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比如说在园内自己大口吃饭,自己穿衣,而到了家中却是不喂不吃、不帮不动的状态。此类矛盾现象长时间保持后,也会影响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主动性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家长工作,家长和教师站在统一战线,引导家长注意幼儿在家良好常规的培养。将幼儿的一日常规教育真正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以此促进班级常规的良好管理。

四、总结

其实,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大学问,因为这项工作千头万绪,包含了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又渗透于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工作方法又是千差万别的,它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甚至它的形势与任务还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必须在重视、利用家园合作的背景下,回归到幼儿生活实践中,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总结经验,让自己的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日常生活管理范文第10篇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8例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F-36生活量表评估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质量。

结果:在SF-36生活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和总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值得关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健康人日常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515-02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多种因素导致的一种消化系统的动力异常性疾病,相关研究显示,抑酸治疗在不同亚型患者中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且均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本文旨在调查分析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2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28例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中男性68例,女性60例。年龄31岁-67岁,平均年龄42±6.8岁。其中糜烂性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52例。临床表现为反酸、反食、烧心、非心源性胸痛等,本组患者均符合胃食管反流病诊断标准。对照组中男性70例,女性58例。年龄32岁-65岁,平均年龄44±6.9岁。两组在数量、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内通用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标准:出现典型的反流、烧心等症状,并且RDQ的总分≥12分,即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排除功能性消化不良、食管源性胸痛、功能性烧心、器质性疾病、手术史患者。以胃镜检查区分非糜烂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内镜显示食管的远端出现糜烂破损即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参照三亚共识标准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参照洛杉矶分级标准分级[2]。

1.3调查方法。应用SF-36生活量表评估比较两组的日常生活质量,由专业护士发放调查问卷,在被调查者填写完毕后进行回收统计。SF-36生活量表具体包括8个维度即PF(生理功能)、RP(生理职能)、BP(躯体疼痛)、GH(总体健康)、VT(活力)、SF(社会功能)、RE(情感职能)、MH(精神健康)。

1.4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X2和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SF-36生活量表评估情况比较,详见表1。

由表1可知,在SF-36生活量表的8个维度评分和总分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胃食管反流病属于慢性疾病,且病情极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的效果不佳。因此,胃食管反流病也成为近年来消化疾病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问题。由于该病患者出现反酸、反食、烧心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研究也开始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临床广泛应用SF-36生活量表对各种慢性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该表能够直观、全面的反映出患者在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具体健康状况,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及总分越高,则说明患者的健康状况越好,日常生活质量越高,能够有效的评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和健康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存在的区别。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SF-36生活量表各维度的评分及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说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较低。SF-36生活量表能够反映出患者的生理、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下降,与其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存在联系,异常的精神、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提高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也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重点内容[3]。

综上所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明显低于健康人,值得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家庭关注。

参考文献

[1]陈仕武,朱娟,张晓,等.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情况及对药物疗效的影响[J].华北国防医药,2008,2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