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识图形教案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认识图形》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129-01

一、画一画

1.课前准备: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套几何形体的积木或学具。

提问:你能把你们小组的积木介绍给大家吗?哪些是我们已经认识过的?(板书图片: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组织学生收起还没认识的积木,留下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2.激趣:想用这些积木创造一些美丽的图形吗?(想)我们先看看花园小学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出示主题图(课件演示画的过程)

提问:他们是怎么做的?你会用积木的面画一画吗?

学生动手画图形,教师行间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全文阅读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认识图形”案例及反思

新课改的清新气息吹到了我们这里.我沐浴着、进取着、感动着.翻阅教育教学杂志、聆听专家们精辟的点评、欣赏名特级教师充满人性化的课堂教学.羡慕他们开讲时“一语天然万古新”,导入处“未有曲调先有情”,点拨时“巧把金针度与人”,结尾处“能探风雅无穷意”……我心中也有一种浓浓的困惑,蠢蠢的欲动,期望我的课堂也能闪烁着思维灵动,人性真善美的光芒.终于,课堂上那只高高举起的手,他令我多了几分感触,我收获了……

一、“认识图形”案例描述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学生认真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还是一个三角形(如图1).

图1图2图3这是个学习认真,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想到先对折再剪,想得不错,很有方法.”

生2:教师,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斜着剪,发现剪出的是一个四边形……(如图2)

生3(急切地):我跟他剪的不一样,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剪去一个角,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有五个角,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如图3).

全文阅读

立体图形的认识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一些立体图形的特征,掌握不同立体图形之间的异同.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全文阅读

传统图案教学现代艺术论文

一、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中传统图案的应用

历史推进到现代,西方设计艺术走在了时尚前沿,在现代设计教育中,学生也有对西方设计的盲目追求,而对传统图案的学习的轻视、不理解、排斥。让学生认识到在现代设计中传统图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认识理解现代优秀设计作品,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很有必要,使其在赏析课中认知中国传统图形的巧妙应用是这些优秀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时让学生理解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发展过程中运动与沉睡交替的规律,在艺术设计中都发掘自身特色与区域精髓,创造自身的设计语言。在当代艺术设计中,如何借鉴传统纹样创造出现代艺术作品是设计师的课题,也是笔者传统图案教学中重要课题。怎样解决这一课题?

通过让学生收集运用传统元素设计的优秀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分析和讲解每件作品,使学生形成认知:中国优秀的原创性和民族性作品,一定是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设计的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以现代的表现手法改造、提炼传统造型中的元素,创造出“新”图形;或者在现代设计中运用传统的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强调民族个性。借鉴传统元素,绝非生搬硬套,而是以主题为切合点进行设计,借鉴传统纹样再生。如香港平面设计师靳埭强先生设计的“中国银行”标志是以中国古铜钱与‘中’字混合构成,呈现简洁、稳重、容易识别的印象,有超时代的形象。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是相当广泛和典型的,笔者不一一列举,读者可在生活中多加收集分析。当然,要达古典与传统融为一体,这种境界并不容易,它设计者必须同时具备传统、现代的文化素养,有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充分研究过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手法、造型观念,深入领悟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气质、文化内涵,接受过现代西方设计的思潮,融会贯通,才能创造出民族的、国际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

二、对现代艺术运用传统图案进行创新性设计的教学研究

学习传统图案的目的不仅在于认识前人的装饰规律,而且要在认识规律之后学会寻找素材,融入传统艺术灵魂,拓展图形设计的能力,进行再生性创造,最终实现古典与现代设计艺术的融合。在传统图案教学中,

第一,让学生认知传统图案的内涵与价值,

第二,培养学生造型表现与设计创造能力;

第三,强化学生的创作构思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力,避免因教学中偏重技术性训练,导致创造思维能力的贫乏。因此,笔者在教学中,以临摹为根基,从图案的造型、构图、色彩等方面拓展学生的创新性设计。一是让学生对传统图案的同一内容与形式进行多样性表现和创造。即运用现代电脑软件为载体,以电脑绘图技术手段和多样性材料及现代抽象艺术技法创造出多样性的视觉效果。如同学选用传统龙纹,运用拼帖、撒盐、蜡画、拓印、麻绳、熏烤以及电脑技法的运用等等,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艺术效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充分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应用材料的能力。二是借用色彩关系对传统图案进行再创造。即在临摹后归纳、提炼传统图案的色彩,并在新图案与装饰画面中运用其色彩关系,使传统的色彩融入到现代的装饰画面中。这种用色的方法,将为后续的艺术创作做好准备。三是图形符号中运用传统图案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即学生在收集传统图案并分析图案设计作品的基础上,运用分离、切割、简化、打散、错位、概括、正负形或者创造缺损等形式手段,做传统纹样的变形练习或设计标志,不断打破传统图案的原形,再造新的视觉形象。

全文阅读

“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分析

“图形与变换”作为“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四个内容板块(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之一,是《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实验稿)》)中新增加的内容,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一线教师常常感到比较困惑。下面笔者以北师大版的教材为例,谈一谈近年来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 “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内容、目标与课时

小学阶段“图形与变换”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对称、平移和旋转,以及从变换的角度(指图形对称、平移与旋转三种基本变换)欣赏图形、设计图形。教材分三段出现,具体安排见表1。

二、 “图形与变换”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对称、平移、旋转现象的认识与判断。“图形与变换”中最基本的三种现象是对称、平移和旋转,只有对这三种基本现象的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图形的设计与欣赏教学才有可能展开;二是画图形的对称轴和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后的图形。这是“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基本技能;三是说出基本图形经过平移、旋转与对称变化形成新图形的过程。把这个要求当做重点,是因为能说清楚图形的变化过程,说明学生就会欣赏图案,而设计与绘制图案必须建立在观察图案变化过程的基础之上。以上重点可以概括为“认”“画”“说”三个字。

根据几年的教学实践,“图形与变换”的教学难点主要有三个:一是数平移图形的单位数。学生容易把起点也当做平移的一个单位;二是表述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学生在表述时出现的现象主要是不完整、不严密和使用数学语言不规范。如“图形A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B”,说成“图形A绕O点旋转90°得到”,或“图形转动了90°”等;三是图案设计与绘制。特别是动手能力与美术功底较差的学生,在这一点上很难达到基本的教学要求。

三、 “图形与变换”的教材编写意图与特点

学生通过折纸、玩纸风车、照镜子等活动,较早地积累了平移、旋转、对称等生活经验。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如开门、开窗户、电风扇转动等,以及植物的叶子、动物的身体、建筑物的造型等为学生认识平移、旋转与对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由于现实生活中图形变换的现象随处可见,对图形平移、旋转和对称这三种现象的数学解读,有助于学生了解二维空间里图形变换现象的基本特征。从变换的角度欣赏图形、设计图案,体验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了解图形之间的联系,以及感受图案之美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以上思考,教材编写了这部分教学内容。

全文阅读

对初中数学课堂案例教学活动实施的认识和思考

摘 要: 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案例教学更关注学与教之间的互动、学生能力素养培养及情感情操培树。本文简要论述对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活动的认识及思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案例教学

案例是学科知识内容精髓的生动“代言”,是教材学习要求的有效“承载”,更是教师教学目标意图的重要“展现”。案例教学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案例教学看似对数学问题的讲解活动,实际需要综合多方面教学要素,结合学与教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施教,是一项系统性的教学工程。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案例教学的要求和标准随之发生与时俱进的变化。案例教学更关注学与教之间的互动,更关注学生能力素养的培养及情感情操的培树。笔者以为现行初中数学课堂之中的案例教学活动,将视野放置案例教学的整个全过程,渗透以生为本思想、体现能力培养是第一要务。鉴于上述感知,现简要论述对初中数学课堂实施案例教学活动的认识及思考。

一、教材要点要义融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针对性

案例教学是为数学教材教学服务,案例应是数学教材要义的深度概括体和集中展现体。数学案例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习对象巩固强化对所学数学知识、所获解析技能的认识和理解。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活动时,要将设计数学案例作为首要工程、基础性工作,把教学意图、教材内涵等融入数学案例之中,设计的数学案例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代表性,使初中生通过数学案例这一“镜子”窥探教材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及教学目标要求,从而让初中生获得更直观、更深刻的数学知识内容要义,感受更真切的数学教学目标要求。

如“等腰三角形”一节课案例教学时,教师在案例预设环节根据该节课“经历剪纸、折纸等活动,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能够探索、归纳、验证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学会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教学目标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知识点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以往初中生在该节课学习认知中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如图所示,在ABC中,AB=AD=DC,∠BAD=26°,求∠B和∠C的度数”等数学案例。该数学案例的意图是考查初中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利用情况。初中数学教师通过上述针对性数学案例的有效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初中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点内涵,并对其使用注意事项有较为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二、双向互动交流渗入其中,体现案例教学的互动性

案例教学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关键部分和重要环节,自然秉承数学课堂教学的双向互动特性。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或学生“独自为阵”的单边个体行动,而是相互贯通、相互配合的协作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只有深入其中,深刻互动、深度配合,才能实现学与教主体和主导特性的有效展现,才能使学与教活动效能的“最优化”。因此,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体现互动特征,双向特性,将案例讲解的过程转化为师生互动的过程,组织初中生参与案例探析活动,与教师或其他学生个体围绕案例的解题思路及解答方法等重点环节进行深入讨论、交流、沟通等,促使初中生更深入地思考、研析,提升案例教学的实效。

全文阅读

在观察中领悟

摘 要:学生领会知识的最初阶段是从感觉和知觉开始的,观察对于发展学生智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教学中,观察尤其重要。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特点、区别、变化,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规律打下基础。 关键词:感觉;观察;自主学习;领悟 心理学家裴斯泰洛奇说过:“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因此,观察应成为教学的基础,儿童的学习过程是以对外界的观察为主。”在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教学中,观察尤其重要。下面,就以《花的变化》一课为例,在观察中领悟。 课题:花的变化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的花卉品种繁多、千变万化,是装饰图案最常见的题材。本课以丰富多样的植物花卉为题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会图案的装饰变化的方法和特点,从而学习装饰图案的基本技法。 本课以图片案例为欣赏主线,把花卉的基本特点、装饰变化等知识点,按认知的规律,清晰、有序地逐层呈现,让学生初步感受装饰图案的艺术魅力,实践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自然花卉进行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运用一定的装饰变化方法,使花卉的形态、色彩、式样更美观,并运用不同的式样,使其更符合装饰的需要,从而认识图案设计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来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 学情分析: 学生以前接触了一些平面构成的知识,也学习了写生,这是学习变化的基础。 教学构思: 1.欣赏,感受生活中的植物花卉的美。 2.拓展引导,感受生活中花卉图案的美。 3.启发讨论,花卉图案的变化方法。 4.尝试设计花卉图案。 教学目标: 了解自然花卉的生长结构与形态特征,学习图案的变化手法,纹样的构成,体验花卉图案的艺术美。运用一定的图案变化方法去设计式样,对花卉进行装饰变化,学习纹样设计的基本规律。发现生活的美,并能以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学会用图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创造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花卉的装饰变化、设计的构成规律。 教学难点:装饰变化的设计创意。 教学准备: 实物花卉,花卉图案资料,纸张,颜料,画笔,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室周围布置花卉图案的作品,多媒体循环播放花卉摄影作品,播放《茉莉花》的旋律,教室布置茉莉花香型的香氛。 师:来到这个教室,我想同学们应该就能够猜得到我们今天的课题和什么有关了吧? 生:花。 师:是的,我们的学习内容就是和花有关的。大家喜欢花卉吗?为什么? 生:喜欢。因为花卉很漂亮,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生:花卉有香气,带给我们好的氛围。 生:有的花卉还有着特别深刻的精神内涵,可以给我们以激励。 ……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的确,花卉可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也因为一些花卉有着美好的精神品质,所以自古以来很多诗人用朗朗上口的诗句来赞颂她:“接天……别样红”“唯有……京城”“梅需逊雪……一段香”……(师生同诵),还有歌唱家们来歌唱她:《茉莉花》、《鲁冰花》……那么,美术家们用什么方法来表达他们对花卉的喜爱之情呢? 生:用画笔来记录,比如梵高的《向日葵》、《出水芙蓉》…… 师:是的,画家们用画笔记录下了他们喜爱的花卉,而工艺美术家们,则可以通过自己的设计创作,让花卉美好的形象以图案的形式留在我们的生活里,美化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多媒体播放,生活器皿上、生活环境中的花卉图案作品欣赏) 生活中那些美丽的花卉图案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花卉的图案世界吧! (二)新授 1.欣赏一组花卉摄影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同时思考:花卉,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结构上看有什么区别?如果从花头的形状上来区分,又有哪些特点?(多媒体展示:单瓣、复瓣) 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总结:花一般由花蕊、花瓣、花托、叶子、枝干等几个部分组成。花卉的形态丰富多样,从结构上看:有单瓣花卉,复瓣花卉,比如牵牛花,就是典型的单瓣花;从形状上分:有球状、喇叭状,碗碟状等多样的基本形态。作为装饰艺术的图案,无论怎么变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掌握住花朵的特征,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是什么花。 2.花卉的装饰变化 师:花卉和花卉图案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来欣赏一组花卉装饰图案作品。 (多媒体展示) 生:图案更夸张更概括,特点更鲜明,有的用几何形来表现…… 师:是的,这就是图案的特点。大家再想想看,她们是用哪些方法进行变化形成花卉的装饰图案的呢? (多媒体展示结合图例) 生:夸张、删减、添加…… 师总结:花卉装饰变化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概括为:夸张变化、丰富变化和构成变化等基本的方法。(具体配合图例) (1)夸张变化=夸张+减化 前者是“强调”与“突出”;后者是“弱化”或“去除”。 (2)丰富变化=添加+组合 具体方法为添加和组合,可以是花中添花、花中添叶,也可以是添加组合点、线、面或其他的纹样。 (3)构成变化=重复+分解 “重复”就是运用构成的方式去重复变化,如形态的重复构成,色彩的渐变重复等;“分解”是用另一个形分割变化,如形与形的相互分割,形与点、线、面的分割等。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组花卉装饰图案,大家可以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个图案主要用的是哪种变化方式,也希望对同学们今天的设计作业有所启发。 (多媒体播放) (三)作业 师:今天学习了关于花卉装饰图案的知识,大家能为老师的花瓶设计一个花卉装饰纹样吗?请同学们从大屏幕上的六种花卉照片中选一个,仔细观察,运用合适的装饰方法,设计一个花卉装饰图案,给老师的花瓶也来个“瓶上添花”! (作业做在画好花瓶外框的作业纸上) (四)作业展评 展示在展示板上。 (五)课后拓展 师:同学们花瓶设计得都很好,有的秀美,有的大气,有的充满着节奏感和韵律感……可是,老师觉得还可以让她变得更美,比如,瓶口和底座是不是可以加上装饰性的条纹图案呢?可不可以把她设计成满瓶的,不断延伸的花卉图案呢?这些,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花的变化2――设计不同式样的花卉图案,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以课后了解一下。 (六)下课 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不断地观察,在老师的启发下一个个来主动思考花卉装饰图案的要点。按认知的规律,清晰、有序地逐层呈现知识点,让学生初步感受装饰图案的艺术魅力,实践装饰图案的设计方法。老师边讲边问,启发思考的教学模式使得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注意力得到长时间持续。通过观察,学生了解事物的具体形象、特点、区别、变化,为进一步认识事物的规律打下基础。我就是这样在教学中,从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入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欣赏美、观察美、讨论美从而懂得美的规律与真谛。编辑 杨 倩

全文阅读

从找准起点开始有效教学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郝家镇中心小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但在实践时,我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而只是盲目地想当然,凭臆想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结果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师教得不顺畅,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因此,只有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寻找到教学的起点,从而实现有效教学。如何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把握教材的逻辑线

数学每一个新教学内容都有自己相应的逻辑学习起点。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理清小学阶段整套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每一册教材的编排体系,了解每一块知识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在本内容学习之前已经有了哪些知识积淀,又为后续什么内容作铺垫。教材的逻辑起点是教师准确寻找教学起点的前提。

案例一:“梯形的面积”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还记得三角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生:(思考片刻)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找到联系推出公式。

(在学生说的同时,课件演示图形的转化过程)

全文阅读

浅谈基础图案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摘要】基础图案教学大都是由临摹传统图案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变化最后再组织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形式,走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和误区,成了单一模式化的基础图案教学,这样势必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冲击。现代基础图案设计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想象设计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关键词】基础图案;传统图案;写生变化;创造性思维

基础图案课程在我国美术院校中一直是一门较为重要的设计基础课。在长时间的设计基础课教学中,基础图案课与三大构成课逐渐形成了平行的教学状况,而发展的趋势又是基础图案课越来越让位于三大构成课。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基础图案课教学缺乏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大多数的教学都是由临摹传统图案入手,然后进入写生变化最后再组成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等形式,走入了自我封闭的状态和误区,成了单一模式化的基础图案教学。在临摹中学生只是简单的模仿而没有真正理解传统图案中的妙处。写生变化也因缺乏多元想象的创造性思维,成了简单的再现和机械的变化。这样势必受到现代艺术设计的冲击。现代基础图案设计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以培养学生想象设计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艺术设计的需求。

在多年的基础图案教学实践中有很多的感受。我们的中学教育结果是让学生一想到美术就是素描、色彩进入高校后学生也很少接触到中国的传统图案,而我国的传统图案又是那么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由于课时所限又难以系统学习,就把重点集中在某一个时期,某一内容的学习上,再进行有目的的临摹。认识传统重在创新,这是基础图案乃至整个艺术学都应追寻的一个原则。比如学习唐代图案,先让学生了解唐代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经济鼎盛,对外交流频繁在大力发展国内文化的同时吸收了众多外来文化,形成了线条丰富、造型饱满、色彩富丽的唐代装饰纹样风格。让学生大量查找阅读有关唐代的知识,同时给他们办讲座,看光盘等方方面面来理解唐代的装饰形式和内涵,造型和色彩之间微妙的关系。然后再进行临习,感受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其中包含着无限的构思,造型的神似,抽象的造型,色彩的组织及形式美的规律……这些都在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图案艺术中展现了出来。对后面的基础图案的创造产生重要的启发。

我们对基础图案学习的目的不是掌握前人的知识,而是掌握其创造的规律。拓宽思维,认识形式美的规律,为以后的艺术设计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也就是说对传统的继承是实现创新发展传统而不是传统本身。在历史上看创新最终要实现的是与传统的融合而不是抛弃。正如唐代的装饰图案是在北魏、隋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各种退晕的手法加以运用朱红、曙红,又吸收了波斯、印度纹样使唐代的图案设计语言得到了丰富。

在基础图案教学中对传统图案的学习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开图案的写生变化课,“师法自然”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罗丹曾经说过“但愿‘自然’成为你唯一的女神”。这就告诉我们艺术的构思和灵感来源于我们对自然的学习。对自然观察越细,思考越深入,我们的设计思路就越活跃、越宽广、越丰富。

例如一学生以百合花为母题设计基础图案,但直至画完,他连百合花的产地、性情、科目、寓意、生长规律等一概不知其祥。只是在现成的图案书中移花接木、东拼西凑。结果设计的图案画面很热闹而心理却空的很。对这样的设计者来说自然界中的百合花怎能成为你的“女神”呢?没有想法就是对自然的无知。构思和想法是对某一自然事物多方面了解、比较、联想您才能分辨出典雅与高贵、古朴与恬淡、端庄与冷峻等诸多的美感细微差别。

我在上基础图案课时让学生临习完传统图案后就开始向自然学习,让学生们查找大量图片特别是摄影图片,观看电脑素材库里的图片和电视中表现自然界中的花卉、风景、动物、人物等短片。就是不能看图案作品集、范画之类,这样做有很多好处。

全文阅读

装饰图案与艺术设计基础教学

一、图案设计的历史演变

毫无疑问,以包豪斯为代表的机能主义,从单纯注重工艺制品的装饰到突出产品的功能,这种设计意识及批量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传统手工业向现代大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适应了现代生活节奏,宜于机械化、批量化的工业生产,符合时代机械美流。但是,过分机械地将造型与装饰对立起来,盲目地否定装饰图案的作用,过分强调功能与构造设计,使设计的产品过于简单化和机械化,在其后的艺术设计中,其弊端也充分暴露出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正如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奥地利的奥托华格纳曾总结的那样,“任何一种风格都是从传统中逐渐蜕变形成,新的结构形式、新的材料和新的人类问题等因素要求着形式的改变……从已有的形式里面去寻求改变”。以装饰图案为主的手工艺美术,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装饰图案的设计理念、意义和作用及形式风格均发生了巨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装饰图案已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单纯的装饰寓意的精神功能转化为审美、实用的多种功能;图案的形式风格也从一味地追求繁缛的装饰性转为简洁明快、平静理性,更具现代专业特色;图案的题材样态呈现出丰富的多样化,表现方法更趋现代意识。确定地说,现代工业设计大大地改变了图案设计的品质和面貌,呈现出全新的功能与风格,作为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基础的构成设计也给装饰图案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基础图案教学现状分析

如果我们将基础图案与构成设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加以比较,不难发现两者有许多近似之处,诸如形式规律、表现技法等。建立现代的设计基础教学体制,一方面要借鉴当代国外设计学科的基础教学新的理念,对现行的基础图案和构成设计进行科学的重组,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另一方面,在教学观念上要改变片面地追求装饰的倾向,在进行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中,需强调兼顾设计审美与实用的双重功能,考虑形态与功能的关系,以及形态与材料工艺的关系,要结合专业特点来进行,做到设计有的放矢。目前我国各大设计院校的设计基础教学普遍采用基础图案加上“三大构成”双轨式的教学模式,究其原因,主要是多数设计界人士认为构成设计多侧重于抽象思维造型要素、构成规律及原理的训练和研究,而以写生变化为主的基础图案则主要解决具象形态的创造与组织,以及表现技法的学习,两者既有不可替代性又有互补性。

三、基础图案教学体系建立设想

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笔者认为:现代基础图案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学生想象设计的创造能力为主,以培养学生的造型与表现能力为辅。因此,我们从视觉经验出发,结合设计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制订出一套适合当代文化语境的基础图案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由形态认知、形态构成、色彩基础、构图形式和表现技法五大部分构成。

1.“形态认知”:强调学生学习艺术设计要从观察身边的形态开始,分析形态的结构与功能,综合以前所积累的知识,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等各个角度,对自然形态、人化形态、抽象形态有一个认知度更高、更细致、更独到的理解,这些可以通过大量的写生创意作业训练来实现。

2.“形态构成”:在形态认知基础上,研究形态是由哪些系统要素构成的,包括对形态知觉与心理、偶然形态、纯粹形态、现实形态的构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