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认识数字教案

认识数字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电子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最早开创,特点是运用案例这个个别来说明、展示一般,从实际案例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和水平的教学方法。它很早就应用在法学和医学专业的教学,现在广泛运用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教学中,但在工科教学中运用甚少。

一、案例教学法与传统工科专业教学比较

传统的工科专业教学往往采用讲授法教学,以“教”为中心,即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提供教学资料,组织和控制教学过程,“教法”制约了“学法”,造成学生只能“照葫芦画瓢”,完全被动,使的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大大下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则通过教师采用案例引导来说明理论知识,学生通过案例的研究分析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深入讨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加了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所以传统工科专业教学与案例教学法有着如下区别

二、工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一)传统工科专业教学都是由理论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等教学环节组成,各个环节依次进行,相辅相成,课程实验验证理论,课程设计综合运用理论,但往往造成学生对教学内容感性认识被延时,以致对学习内容起初产生的兴趣随时间推移而消失。如果在工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实例进行理论分析后,不通过实验验证,又往往会造成学生感性认识不深刻。但如果课程中穿插实验,又会使教学时间安排过紧,造成满堂灌,不利于学生接受。对于这个问题可以在通过EDA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对实例进行仿真验证,使理论与案例紧密结合,加强感性认识,深化理性认识。

(二)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学生积极性不高,难于适应勤于思考,勇跃发言探讨的案例教学模式,所以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牢牢把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宗旨,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避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冷场。

全文阅读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教学法探讨

摘要: 笔者就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应用作了初步的探讨,同时,简要介绍了在尝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案例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 案例教学法 分析

1.引言

随着数码技术应用日益普及和深化,数码设备及其产生的数字图像信息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急剧膨胀,而且对数字图像信息的要求与日俱增,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其重要地位。数字图像信息的处理涉及多方面的知识,仅仅掌握理论知识不足以指导实践,通过案例教学法,将实践中的实际案例引入课堂,可以很好地衔接教学与实践,具有极好的指导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以对案例的分析解决为主线,通过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案例,掌握原理和方法,实行科学的教育思想观念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启发式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它更是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可实施的途径。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将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软件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校教育培养的目标。

有鉴于此,本文有对案例教学法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讨,以期对教育同行和广大学习者有所启发和借鉴。

2.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 of teaching)可简单地界定为一种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是美国当今教育行业中非常盛行而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我国正在慢慢推广开来。191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先使用案例教学,开创了案例教学的先河。案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兄弟档案核心期刊文摘九则

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性发展之探析

李颖在《档案学通讯》2011年第6期撰文,通过对我国数字档案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比较分析,探讨了我国数字档案馆的理性发展之路。作者认为:

第一,对数字档案馆的理性认识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基础。这中间,包括对数字档案馆概念的认知和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认可度、接受度、根本目标以及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范围、层次、标准规范与模式的“共识”,等等。第二,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关键。这中间,包括馆藏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处理、对数字化档案的直接接收和对二次、三次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集成。第三,先进的信息技术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必要手段。这中间,应注意:一是摆正技术的位置,既不能“唯技术”又要合理利用技术;二是对技术的利用要符合自身的特色,不能忽视档案信息传输与利用中的安全;三是信息技术的应用要始终以实现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最终目标为导向,规避其对用户带来的“伤害”,避免因信息技术产生信息鸿沟的扩大化。第四,以人为本的服务是数字档案馆价值实现的保障。这中间,包括树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明确用户范围与重点、判断用户需求、以合适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等等。

关于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建设与发展

问题思考

王英玮、陆红在《中国档案》2011年第12期撰文,就以下三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社会转型期我国档案文化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作者认为: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提升整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国家竞争力服务,为增强国家的“软实力”和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服务,为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服务等作为战略性的档案文化建设目标;政府档案部门应在公益性社会化服务方面努力作出贡献,并通过提升档案资源品质、完善制度保障力、拓展服务空间和路径等方式和手段,不断增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能力;企业档案部门应在业务支持、证据维护、数据与信息保障等方面,努力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服务,为营造先进的企业文化服务。

第二,社会转型期的政府档案部门文化建设的优势与劣势。其优势在于:党和政府的支持;不断增强的社会化服务能力;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日益提升的社会档案意识。其劣势在于:思想观念的“开放度”尚需提高;档案资源的整体规模、结构和品质尚需扩大、完善和提高;主动服务能力尚需加强;与社会档案用户的沟通较狭窄等。

全文阅读

数字星球系统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一、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成果

1.新课程理念。

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海陆变迁一节中,数字星球把真实世界的问题带入课堂,让教学贴近生活实际,便于学生将所学内容迁移到生活中去。第二,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数字星球能够化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通过有效融合地理学科的教学过程,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新型教学环境。第三,强调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按照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要求,借助数字星球系统提供的图像资源,组内分析讨论,形成结论。笔者认为数字星球在体现以上三种理念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为它能够在开展立体、抽象知识教学时,进行模拟演示,进而实现学生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能够提供给学生系统本身自带的资源包,也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自动获取网络资源,还可以将自己制作的PPT课件与数字星球关联进行展示,并且在学生探索、自助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的便利,产生学习的欲望。

2.建构了多样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2篇文章主要涉及三种教学模式。第一种是探究模式。利用数字星球动态、立体展示教学内容、自带资源包及联网补充资料的优势,通过设计一系列有目的、分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看、分析数字星球,实现对地理问题的探究。但是,在教学思路、提问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种是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是徐宝芳教授在2003年提出的,“双动”指的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与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两案”指的是学习方案(简称学案)与教学方案(简称教案)。目前在该模式的指导下完成了系列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案、学案、课件、story动画、球面动画。完成了基于数字星球系统地理微课程设计。第三种是支架式教学模式。支架原来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叫脚手架。其作用是在建筑房屋时起暂时支撑作用。该术语运用在教育领域,用来描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该学生给予的有效支持(支架),当学生的能力得到增长以后,就可以撤去该支架。如在地球的自转运动一节,用数字星球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和地转偏向力,并引导学生画出来,为学生学习建立“支架”。地理教学设计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抓手,指导教师有效、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学的宗旨是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这就需要建立学生学习的抓手———学案,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配合教学方案实施,而目前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缺乏学案的设计。因此,笔者认为三种教学模式中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它具有完整的教学思想、设计环节,有教案和学案两大“抓手”支撑教学,目前在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设计已经开发出相应的案例且提出了在教案、学案、课件等制作中的注意事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以此为基础对开展基于数字星球系统的地理教学大有裨益。

3.多种媒体配合使用。

每种教学媒体都有它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多种教学媒体的配合使用,数字星球也不例外。12篇文章中有10篇文章将数字星球系统和其他的教学媒体结合使用。第一,与PPT结合。由于我国班级学生的容量比较大,小小的数字星球照顾不到所有的学生,如何扩大数字星球系统的传播面需要深入研究。在教学中可以将数字星球系统与PPT等结合使用,发挥数字星球的优势,利用PPT来弥补其不足。第二,与实物媒体相结合。如,在讲述大陆漂移一节时用带文字的硬纸板制成非洲和南美洲轮廓,演示大陆凹凸吻合现象,再用系统平台引导学生寻找大陆漂移化石证据、冰川擦痕证据。第三,与录播系统相结合。利用数字星球系统呈现仿真模式的功能制作微课,对适合用数字星球系统演示的专题内容进行长约5分钟的教学设计,并录制微视频,最终开发一系列“数字星球系统技术与地理专题内容整合”的地理微课程资源[11]。辅助教师课中教学,也有利于学生课前和课后的自主学习。但是在各个媒体的配合使用中,我们也要注意到,一个媒体可以解决的问题,就不要运用其他媒体进行演示,否则会造成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4.充分发挥数字星球系统的多种功能。

全文阅读

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资源优化配置探析

加强档案数字化建设与优化,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和活动的有效载体之一。随着的全面快速发展,档案工作必然客观、真实、准确地记录着在各个发展时期的轨迹,对于加强日常管理具很大的参考价值和利用价值。笔者结合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实际,认真分析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档案数字化建设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措施。

1 当前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档案管理资料,主要来源于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等工作,人们可以通过这些档案资料及信息,进而了解整个的发展情况,是全面展示教育教学成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向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内容。

1.2 领导决策的参考依据

我们清楚,完整的档案资料,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一是在档案数字化建设实践中,由于领导在工作中往往需要了解掌握的具体情况,而档案数字化建设则可以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二是如果领导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动态等,也可通过参考档案资料来获取相应的信息。三是新上任的领导则都可通过查阅档案资料,很快熟悉的基本情况,进而为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还可以针对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不断优化档案数字化建设与资源配置。

1.3 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档案作为文化建设的历史和记忆,必然成为了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数字化建设不仅是展示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而且也是知识、信息和技术的集散中枢。所以,档案数字化建设和资源配置的优化,对于建设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全文阅读

数字鉴别与认证课程教学的几点看法

摘要:从数字鉴别与认证教学的实际出发,阐述数字鉴别与认证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并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教学实践表明本文采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信息安全;数字鉴别与认证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已成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而任何事物总有它的两面性,信息时代在给我们带来了开放、自由、便利的同时,也打开了“潘多拉之盒”。遍布全球的黑客,利用网络和系统漏洞,肆意攻击各种业务应用系统和网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机密信息在网络上被泄漏、篡改和假冒,计算机病毒和垃圾邮件肆意传播,不良信息传播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计算机犯罪呈上升趋势。可以说,信息的安全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加强对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我国教育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把“信息安全”作为优先发展的领域。2001年以来国内已有70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信息安全本科专业,部分院校还设立了信息安全相关的硕士点、博士点。2007年底,教育部批准了15个学校的信息安全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数字鉴别与认证是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只有通过有效的数字鉴别与认证,才能核实用户身份的真实性、数据的完整性,有效地防止发送方对数据的抵赖、抵御网络犯罪分子的入侵,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电子政务等业务才能有效地展开。因而数字鉴别与认证课程成为继密码学之后信息安全专业的又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1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及内容

数字鉴别与认证是信息安全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信息安全专业都开设这类课程,

只不过课程名称不同,有的学校开设的名称是PKI原理与技术,有的学校开设的课程是认证理论与应用[1],有的学校开设的课程名称是数字签名理论[2]。我们在研究了信息安全专业的相关课程体系后,从全面性、理论性、科学性、系统性及发展性等方面考虑,将该课程定名为数字鉴别与认证,并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和北京市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重点课程(群)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支持。

本课程以信息论、密码学理论为基础,是一门理论及应用均很强的专业课程,学生通过对信息论、密码学的学习,掌握坚实的信息安全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数字鉴别和认证系统所采用的主流技术、基本原理,对数字签名、身份认证体系结构、基于身份的公钥认证技术、身份认证协议、生物认证技术、多媒体认证技术、量子身份认证技术等有基本的了解,能设计、实现及分析实用的数字鉴别及认证系统。

2课程的特点

全文阅读

把握数学知识本质创设有效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追求。在一次教研活动中,笔者听了小学数学教研组两位教师执教的人教版六上“倒数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两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教学情境的创设各不相同,教学效果也截然不同,由此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

【案例1】

师: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先玩个游戏,游戏的名称叫“倒着说”。比如我说“123”,你们就说“321”;我说“你和他”,你们就说……

生:他和你!

师(出示):我爱妈妈。

生:妈妈爱我。

……

学生的兴致很高。游戏结束后,教师继续围绕“倒”创设情境。

全文阅读

论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全文阅读

数字化校园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文章阐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的重心与主要内容,指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认识误区,提出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策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步骤。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阶段

1数字化校园建设服务重心与主要内容

1.1数字化校园的概念

数字化校园的说法来源于“数字地球”.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人们对数字化校园给予了不同的诠释,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系统为依托,支持学校教学和管理信息流,实现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应用,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网络化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特征。

1.2数字化校园服务重心

学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教学是学校的本质属性,是学校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它规定着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围绕着教学进行,一切技术与手段都应为“教学服务”而展开。据美国在l999年进行的一次“信息化校园计划”的研究成果表明.有39.0%的大学认为“科技与教学的有效结合是目前面临的一个最为重要的问题和挑战”。负责该项课题研究的凯尼斯·格林教授指出:“调查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意识到,对于大学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换言之。是那些使用信息技术的教师和学生……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逐渐认识到,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和充分地使用这些设备。”这充分说明了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为教学服务的。

1.3数字化校园建设主要内容

全文阅读

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计划在2020年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其中第19章第59条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随着规划纲要的推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快速升温,在很短时间内就成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热门话题。

为落实纲要精神,北京市教委将数字校园建设列入“十二五”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建立100所市级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全市50%的学校要进行数字校园建设。可以预见,在未来十年内,数字校园建设将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北京市首批29所数字校园实验学校建设方案的平均预算为400万左右。随着北京市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启动,各区县纷纷启动数字校园建设工作,部分区县已经确定了区级数字校园实验方案,这些区县第一批区级数字校园建设的经费预算也都在1000万左右。“十二五”期间,各区县的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将继续增长,预计所投入的数额将以亿为单位计算,而其中大部分经费将用于数字校园建设。

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机会与风险并存。如果数字校园实验成功,则会极大地促进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一旦失败,则损失巨大,无法弥补。数字校园建设经费主要用于购买软件和应用平台的开发设计,决定数字校园应用项目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无论哪一个因素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项目失败;项目失败,就意味着投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存在,认真地研究数字校园建设方案,制定科学有效的实施策略和管理办法。各区县教育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实验学校要承担起责任,统筹兼顾,统一规划,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

数字校园建设风险分析

综合分析,数字校园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风险:学校对数字校园的认识不足,不清楚数字校园到底是什么;学校对自己的需求不了解,缺少统一规划;好高骛远,一味追求高端应用,忽略基础应用;学校在应用项目设计和实施方面经验不足,对学校实际情况、需求定位、投资风险、维护成本等考虑不够充分,容易受产品提供商影响;缺少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使数字校园建设缺少方向性引领和指导;缺少有效的项目立项和经费管理办法,经费无可持续性,已到位的经费发到学校后无法有效控制;教师信息化意识和应用能力普遍不高,学校建立的应用项目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信息素养限制而无法发挥有效作用。

在分析了以上风险后,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有效地规避这些风险,使数字校园建设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降低投资风险,确保数字校园建设成功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