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哲理

人生哲理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生哲学观管理

前言

有人認為一部哲學史便是人類自我覺醒、自我發現與成長歷程的紀錄,當人類在自己存活的自然環境中覺醒,發現到人與自然的區別之後,便開始嘗試去瞭解自然、瞭解自己,發掘自然與人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人類幡然醒悟到認識人自身、解開生命之謎、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生命在自然中奮鬥、存活的真正目的,也就是說認識人本身,追求生命的意義,才是人終極關懷的首務。從剛開始素樸的理解到現在多學科的發展,例如,醫學、心理學、社會學、文化人類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一言以蔽之,無不是在探究與解釋人類生命過程中的各種現象而已。

然而由於近代以來,學術的分工,專門化、部門化的發展,固然深化了各個層面的理解,相對的,也造成各個學科都只偏重研究人類的某一個面向;再則由於受到實證主義的影響,各學科對人的研究也都傾向於把人當作一個客觀事實來研究,並嘗試經由經驗歸納去表述和證明「人這一客觀事實。長期以來,造成人被當作一個客觀的存在物來觀察,並且被割裂地去研究。相較於這種割裂分析的研究,哲學則採取較為宏觀、整體的觀點去思索人的問題,哲學不是將人割裂地、當作一個客觀對象而已,哲學所要研究的是做為一個整全的人是什麼;主要探究的不只是當下的人,而是探索人始終是什麼的問題。主要問題有:人開始時是什麼?什麼力量賦與人去改變所遭遇到的環境?在主體性的意義上,屬於人自身的東西是什麼?人可以相信些什麼,能運思些什麼?人應當在什麼範圍內懷疑自身所要求的對象的確定性?人能對其自身所遭遇而又參與其中的日常生活和活動指望什麼?在艱難的人生過程中,人繼續生活的勇氣從何而來?超越自身、超越自身所接納的對象的人本身是什麼?人生命終止於何處?此種種便是哲學所探究人類生命問題的主要課題(赫爾曼。施密茨,1997,頁IX)。換句話說,從哲學立場整體地去探索生命,可以避免把人當作對象物、割裂的研究傾向;而且透過哲學性的探索,不僅只是知道現實上的「人是什麼、「人能知道什麼而已;更可以瞭解到作為一個理想的人,「應當做什麼,「可以期望什麼。如此哲學性探索的方向,可以作為人類謀劃未來,應當如何行事的參考,更是有關人的生命教育課程中所不可或缺的學科。有關探索生命的課題相當多,無法一一陳述,在此僅嘗試就哲學的立場擇要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問題。對其他生命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則可進一步閱讀有關生命哲學的相關著作。

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在探討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之前,首先必須要澄清的是究竟什麼是「生命的意義問題。這個問題不是在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也不是在問「生命是什麼。「生命是什麼是有關「生命的本質是什麼的詢問;而「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是在追問「生命本身有什麼意義。本文所要探討則是「生命的意義本身是什麼。人的「生命從人類受胎開始就已經存在了,但是「生命的意義並不是始於人的受胎成形,也不是天生現成的,而是人在有所自覺之後才開始自己構畫賦與的。誠如諾齊克(Nozick)所說的:「生命的意義:一個人根據某種總體計畫來構畫他的生命,就是賦與生命意義的方式;只有有能力這樣構畫他的生命的人,才能具有或力求有意義的生命。(尼古拉斯.布寧、余紀元,2001,頁596)「生命的意義是人類自我所賦與的,是在人們根據某個總體計畫,或者說是依照某個總體的生命藍圖來構畫自己的生命方向時才賦加上去的,也就是說隨著每個人所選擇總魯生命藍圖的不同,所構畫出的「生命的意義也有所差異。在這層理解之下,當我們面對生命,或許不必先急著問:「生命的意義是什麼,而要先問:「人應該如何賦與生命意義,或者說:「人應該如何去構畫出生命的意義,只有人們開創了自己生命的意義,而後才能去追問我們生命的意義是什麼,去對人所建構出來的生命意義進行肯認。因此不必惋歎生命沒有意義,畢竟「生命的意義是在每一個人如何去構畫自己「生命的活動中賦與的,責任在每一個賦與生命意義的人,只有人們去構畫自己的生命,並努力成就自己的生命,生命才活出了意義。

如何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一個人想要活出生命意義的人,首要的工作就是要自我立定志向、目標去找尋一個總體計畫或是總體生命藍圖,依照這個總體生命藍圖去構畫自己的生命,同時能夠貫徹實行自己的構畫,才能活出自我生命的意義。一個有的人可能會根據宗教的計畫來構畫自己的生命,並活出具宗教意義的生命;一個注重傳統的人,可能選擇根據傳統的計畫來構畫自己的生命,並活出承襲傳統的生命意義;一個凡事要求合理化的人,可能根據各種不同的理論模型來構畫自己的生命,過著他所認為的合理的生活;……。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選擇、找到了什麼樣的總體生命藍圖;然而依照該計畫來構畫生命,進一步活出有意義的生命,並不是件簡單的工作。因為總體生命藍圖不是現成的羅列在眼前,任由我們隨意去評比揀選,就可以對我們的生命活動產生影響力的;總體的生命藍圖必須要內化為自己堅固的世界觀、人生觀或人觀才能影響生命的方向。

一、總體生命藍圖的內化與建構--一種永恒的追求

全文阅读

中国哲学中的人生理想

作者简介:刘娓(1987.-),女,汉族,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人,哲学硕士,单位: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哲学专业,研究方向:先秦儒学。

摘要:人生理想,在古代称为人道。在《左传》中有这样的话:“天道远,人道迩。”在《论语》中的“道”也专指“人道”。在人生论上,“道”有应当的意思。人生的最高准则,就是人生理想。中国哲学对于人生的理想和修养的部分,确实有很大也很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哲学;人生理想论;仁

中国哲学和其他哲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人生的“道”,每一个中国哲学家的理论里都有教导人们怎么去提高自身的修养,怎么样去最求人生理想中的“道”。所以,中国哲学就像酒一样,在年份越来越古老的时候,味道也最甘醇。

一、中国哲学中的孔子人生理想论

人生理想论,是中国哲学的核心部分。关于人生的最高准则,中国哲学里是最为丰富渊博的。

1、孔子的“仁”的人生理想论。

在中国哲学中,第一个提出完整的人生理想的人是孔子,孔子的人生理想就是“仁”,孔子讲“仁”,他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已。”①在孔子的理论中,仁就是“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这是最神圣的境界,甚至比“仁”的境界还要高。“立”就是可以独立生活而不是依靠别人。“达”就是在一方面能有所精通,可以展示给大家,帮助到别人。一个人自己追求独立,也要使身边的人去独立,自己去追求腾达,也要帮助别人慢慢好起来。“能近去譬”,就是说我们要从自己身边入手,从我做起,由己推人。已之所欲,亦为人谋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是爱人的,这一点是肯定的。只是孔子说的爱人,他心中所认为的爱,是要爱那些有值得我们去爱的人,也就是有实益于人的人。仁者本来就是爱人的,他们爱惜的是品德高尚的、自己能够自强不息,也能够帮助别人渡过难过的君子。“仁”是成己成人的,并不是姑息的爱,这样的爱只能是耽误了。

全文阅读

物理现象 人生哲理

物体的形态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如果由此来看人生的经历变化,似乎可以作一番类比:童年性如气体,成年性如液体,老年性如固体。

小孩子任性、顽皮,像气体一样容易挥发,很不稳定;人到老年,生命开始衰退,变得如固体一般执拗不化。所以说,人生的最好状态是液体,如同水那样在不断地流动,永远年轻而富有活力。

水是生命的起源,也是生命的依赖;它无所不在,又能比拟万物;这是一种最具表现力的喻象。水可以描摹自然景色:“云淡碧天如水”(马致远);“月光如水照缁衣”(鲁迅);“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水可以形容人之常情:“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秦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铁骑无声望似水”(陆游);“君子之交淡如水”(庄子)。水可以阐述诸子学说: “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孟子);“上善若水”(老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夫兵形象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孙子);“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它有活力,不舍昼夜,一往无前;它有品性,动静平和,刚柔相济;它有气度,清洁自好,荡涤污浊;它有情怀,滋润万物,和谐共处……因此,两千年前孔子教诲弟子时,指着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他把一门生命的哲学传给了后人,让我们去细心地领悟。

欣喜忽至,有人会发狂,于是趾高气扬,变作“气态”;悲痛袭来,有人会失态,于是心灰意冷,成为“固态”。这就是人格的两种极端,并不可取。

在固体与气体之间,液体是一种“中庸”状态,可攻可守,能进能退。这样的人生必然是平和安宁的,决不会“大起大落”。 犹如一种“原生态”歌舞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多么平和的俗境,表里一体,形神和谐,淡朴,宁静,隽永。

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得意莫忘形,失意莫变形,平和是原形。”平和就是一种液态人生,我们需要好好保持。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速度有快有慢,这是相辅相成的。“快刀斩乱麻”,比喻的是做事要果敢、决断;“慢工出细活”,则用来说明做事要细致、持恒。

全文阅读

人生的哲理作文400字

在我生活中的六年里,我掌握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人生哲理。看似微不足道,却蕴含着生活的味道:有酸甜的,有苦辣的……美妙的生活却隐藏着种种道理。只有对生活充满细心的人,才能够发现其中的玄妙。

你一定很纳闷!为什么自己没有发现?因为你少了一颗细致的心,多了一颗马虎的心。当然这是说某些的人。开始我也是拥有一颗马虎的心,后来从一点一滴的积累成一颗细致的心。

没错生活中就是少积累,只有不停积累心、知识才会日月壮大。也只有当人领阅到积累的‘厉害’才能把它发挥到极限。

人生中会积累的人,总会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哲理。

人生看似没什么却有它独特之处,你想一想爱迪生不是从生活中积累才成为了杰出的伟大的科学家。你敢说着名的科学家、发明家……哪个不是从生活中将看到的、听到的等等积累下来在研究,在研究出来。这些不是要多强的毅力、多少的积累……吗?

每个人都可以发现、都可以积累、都可以……这些都取决于自己!

六年级:徐子豪

全文阅读

引向人生、现实、哲理

话题探讨

写作的一大忌讳是流于肤浅。肤浅可能表现为:就事论事,人云亦云,流于表面、片面、武断、主观等。那么,怎样才能将文章写得深刻?什么是深刻?深刻就是认识事物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什么是本质?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属性,如一种规律、特质等。那么,如何透过现象到达本质呢?方法有以小见大、比较鉴别、探究因果、由表及里等。另外,将思维引向人生、现实、哲理层面,可以让立意更为深刻。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写得深刻的片段是怎样做到的。

写法借鉴

论述对象1:门和窗 关键词:以小见大

原文回放

世界上的屋子全有门。而不开窗的屋子我们还看得到。这指示出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门是住屋子者的需要,窗多少是一种奢侈,屋子的本意,只像鸟窠兽窟,准备人回来过夜的,把门关上,算是保护。但是墙上开了窗子,收入光明和空气,使我们白天不必到户外去,关了门也可生活。(选自钱书《窗》)

评析:以小见大是将文章写得深刻的基本方法。典型的例子是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从自己的私事――妻、妾、客人都认为自己比徐公美,尽管事实并非如此――看到了一个人可能受到的蒙蔽,而这种蒙蔽对于国王是非常有害的。以小见大的方法很具体,很有说服力。钱书对于门、窗的讨论,通过引入人的需求(门是需要,窗是奢侈),从门、窗的小中见出了人生的大。

论述对象2:人生信条 关键词:以小见大

全文阅读

人生哲理作文700字

花,是自然界的宠儿,它绚丽多姿、亮丽可爱,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花,或许因为它的美丽,或许因为它的芳香,但是,人们在爱花的同时是否注意到了隐藏在花中的人生哲理?

曾记得有一次和母亲去花店买花,在闲聊中店主告诉我们:“愈是淡雅朴素的花就愈是芳香。”其实,人又何偿不是这样呢?越是平凡朴素的人,心灵也越纯洁,他们没有杂念欲望,只是默默生活,默默奉献,只是,自然界淡雅朴素的花太少了。

曾记得有一次和奶奶谈起屋前池塘里的莲花,奶奶说:“采莲就是采清晨那些开了的莲花。”我反对地说:“开得越早,放得也越快。”奶奶笑着说:“清晨若不开的莲,它到了晚上也不会开。”原来,开花要趁早,那是不是人们学习工作也要趁早?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也要好好把握住清晨美好的时光,加倍努力,好好学习啊!

曾记得一个花农对我说:“愈是娇贵的花愈容易调谢”。是啊,人生最娇贵的莫过于青春,而人生短暂,青春易逝,这就需要我们珍惜时光,热爱青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别等到年老体弱时才后悔虚度了青春年华啊!

曾记得一个朋友对我说:“我最喜欢玫瑰了,但是我很讨厌它的刺。”这正如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伟人也不例外,在褪去他头上耀眼的光圈后,他的缺点也会显现出来。我们爱玫瑰也要爱它的刺,要学会不被它的刺伤到自己。那么,我们对人也一样,要包容自己的缺点,要学会不让它伤到自己,伤到自己所爱的人。

花在自然界是形形的,它所隐藏的人生哲理也形形,只是看有没有人去发现它而已。所以说,花不光是用来欣赏的,很多时候,花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全文阅读

我的人生哲理作文700字

1人生就像一个长方形,人生的意义就是长和宽的乘积。生命是它的长,自我的奉献和价值是它的宽;生命的长我们不能改变,但人生的宽取决于我们自己。 2少说话多做事。 3别看外面的雨很猛烈,躲在屋子里,什么也不怕! 4命运是无形的,而我们是有形的。 5害怕吗?有什么值得你害怕?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那么你什么都不怕! 6没有了水,我们的身体就只剩下空气! 7说有什么用,真正做了,那才是无懈可击的。 8如果你对于水的态度是无关紧要的,那么,我会带你到沙漠,撒哈拉沙漠! 9千万别学迪拜,外面穿得显贵,里面窘得很! 10你如果决心去跳楼,“唉,我一无所有!”,那么你就跳吧。但跳之前,我要更正你的一个错误——你还有你自己。 11真正的灾难是不存在的,大自然不会狠心毁灭我们人类。而我们人类自己,就会狠心毁灭大自然。 12你讨厌学习吧,“学习烦死了,无聊死了!”,那就随你了——你如果狠心抛弃你的前途。 13为什么我们提倡孝敬?因为爸爸妈妈与我们血脉相连! 14忍一时,不一定就会风平浪静;但跟他拼了,你就别想摆脱泥潭。 15如果你抱怨夏天太热了,那么你就想想:冬天太冷了! 16我从不选择退缩,因为我根本无路可退,倒不如上去打败它! 17听信小报吧,那么你的世界是虚假的,你的思想是虚假的,你的认知也是虚假的——就像人们到了杰克逊逝世那天才发现他根本没有漂白皮肤——他只是患了白癜风! 18看看一个人好的一面吧,不要把他的一点瑕疵放大再放大,不然,世上就没有好人了。 19如果你胜利了,那么你可以暂作休息,但那并不叫安逸,谨记! 20人生的哲理,就在人生中领悟;人生的哲理,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铭记!

全文阅读

浅谈哲理诗在哲学与人生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表达了作者的丰富情感,反映了生活本质,其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原理。如果在哲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这些哲理诗,不仅会使抽象的哲学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更会增添哲学教学的艺术性,可谓锦上添花。

关键词:哲学与人生 哲理诗 应用

哲学与人生这一课程主要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告诉学生这个世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理论性强,不容易理解。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得枯燥乏味,而且常常一头雾水。因此,在这一领域的教学中,笔者把生活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哲理诗引入课堂,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以诗引题,先声夺人

在讲授对立统一规律时,为了讲清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笔者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臧克家的《有的人》作为开场白。当朗诵到最后“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得很高很高。”只见学生各个兴趣盎然,凝神深思。诗歌深刻的哲理,再加上饱含感情的朗诵,叩击着学生的心弦,点燃了思维的火焰,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笔者及时提问,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接着顺水推舟分析了生与死的对立统一关系,指出生与死的相对性和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从而揭示了矛盾的同一性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触发生与死对人生的意义,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对待生与死的矛盾,实现自己有意义的人生。这样学生在学习哲学道理的同时,也得到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二、通过哲理诗的层层剖析,把教学内容诗化

有时一个教学内容本身就可以凝练成一首小诗,而某些哲理诗恰好能比较完整地概括教学内容。笔者选取这种哲理诗,层层剖析,把深刻的哲理一步一步揭示出来。

袁牧曾写下过一首题为《苔》的小诗:

全文阅读

物理规律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一般运动规律及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的自然科学。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中物质的转变知识做出的规律性总结。物理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基础的学科之一。物理理论通常以数学形式表达出来。经过大量严格实验验证的物理学规律被称为物理定律。

由以上对物理学的描述能确定,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又属于哲学,因此物理规律并不是死板的定理定律,包含大量人生哲理。关键看学习的人或教学的人有没有悟到。如果感受到这种哲理,那么物理学的学习将是人生哲学的探究。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科学知识,更能丰富我们的阅历,创造美好的生活。下面从高中物理概念和规律中选择一些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质点

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时,可忽略它的大小、形状,看做一个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由质点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哲学理念。与我们平常做事的方式是一样的,俗话说“家有三件事,先从紧上来”,要紧的事一定是主要矛盾。同时主要矛盾体现的是问题的主干,因此做事前必须规划,搞清楚哪些是要紧的,哪些是次要的。分不清主次而做事,多数是失败的。更有甚者,做事不讲究,做的事情和自己要达到的目的完全不着边,闹出了很多笑话。抓主要、略次要是提高做事效率的有效途径。想要世界上的事情都完美,那是没有可能的,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00000

五、波粒二象性

微观粒子同时具有粒子属性和波动属性,称为波粒二象性。这里面微观粒子的波动性为概率波。即少量粒子的运动体现的是粒子性,而大量粒子的运动体现出波动性。单个粒子的运动无法明确其运动规律,体现的是一种偶然性。而大量粒子运动后的结果却是按照波动规律分布,体现出必然的特性。人生发展规律也是如此,不一定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能成就自己的理想。但是努力的人大多能实现个人的愿望,哪怕只是某一段时间的某个愿望。所以努力能够成功是一种必然规律。

通过以上物理规律总结和理解,可以看出物理学蕴含的丰富哲学理念。物理老师教授学生物理规律的同时,有必要告诉他们思考人生的重要性,高考固然重要,但是缺乏人生规划的奋斗,缺乏理想信念的努力,可能是徒劳的。尤其是年轻一代人,每天为了高考而奔波,家长为了孩子拼尽全力,做了自己所能做到的一切。但是这些努力、这些付出是否都是对孩子有利的?估计不是每个家长都清楚的,他们更多的是付出对孩子的爱,但是爱的方向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则缺乏思考。对孩子的爱要建立在对孩子的了解上,要建立在对孩子的启发上,让他们充满理想、信念,并且对自己的人生有所规划。缺乏理性的爱是一种溺爱。

全文阅读

忧患人生的卓越指南——《周易》与人生哲理

《周易》提出了一系列为人处世的原则,其中不少思想就是在今天依然有着指导意义。

一、处理天人关系的三大法则:识天、顺天、乐天

天人关系是《周易》哲学的主题。

《周易》关于吉凶祸福的判断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规律。

《周易》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它总是用自然现象来类比社会现象,用自然现象的己然性来论证社会现象的应然性。

这里,《周易》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周易》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比如蒙卦,上艮下坎,从卦象上看,是一座高山把泉水蒙盖住了。《象传》云:“山下出泉,蒙。”处在这种情况,就意味着,目前的局面较为蒙昧,但很有希望,只要能够启蒙、击蒙,让清泉流出来,就大吉了。再如晋卦上离下坤,离为火,为日,坤为大地,象征太阳出于地上,象征事业兴旺发达,君子贤人在位。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这些类比有些简单,失之牵强,但是这在几千年来的古人已经难能可贵的了。

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更奇妙的是,这种排列不仅概括了中国特有的太极思维的规律,而且符合二进位制。因而发明了二进位制的莱布尼兹不能不承认,早在他之前数千年的中国古人已经知道了二进位制。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