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励志格言

人生励志格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困生励志教育的选择

《辞海》中是这样解释励志:“激励心志,集中心力干某种事业。”针对义务阶段学生的志向淡薄、处于没目标状态的现状,应运用励志教育,因为这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在榜样的力量中传承励志教育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种无穷的力量一方面指的是这样的示范力量是直观的、形象的、鲜活生动的,他对人的教育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甚至可以延续到终身。另一方面,站在旁观者的立场审视这些榜样,可以获得更多的反思和警醒。对学困生来说,可以通过采用一些名人事迹,如范仲淹满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袁隆平“就是豁出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的人生信仰,“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励志宣言等加以激发、引导学生,也可以就地取材,用实实在在的,以发生在身边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励志感人故事诠释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教育他们。使学困生在榜样的氛围中不自觉地形成优秀的人格品质,励志心智、完善自我,照亮人生,感染和引领青少年奋发向上,励志成才。

二、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深化励志教育

环境的潜移默化对人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同样,自强不息、友爱互助的校园文化环境会使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大氛围。在这种环境的推动下,学困生的内心会自觉趋向于构建一种健康的人格与和谐的品质。因此,促进和谐校风、班风的形成,能很好地作用于学生的内在教育系统,自觉杜绝歪斜行为,使他们将自立自强化为内心的驱动力,并使之投身在自身的努力上。

教师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促成班级文化环境的形成,为励志教育积极造势,如每日名言警句的抄写、激励,让学困生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沉淀积累,并通过每日诵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人格魅力。还可以利用主题班会的形式,或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激励学困生,让他们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或是以励志教育专题讲座的形式,让他们知晓每一个成功的人的背后都经过“一番寒彻苦”。还可以让学困生自己组织选定某一个主题畅所欲言, 诸多班级舞台的搭建,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励志教育形式多样,需要全员参与、共同打造和谐的班级励志氛围,引导在校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让他们相信“有梦想就有奇迹”。

同样,校园环境的布置也要始终围绕励志教育的主题来设计,如学校推行的校园“励志之星”的评选,利用身边的励志素材来发挥感化作用,既在有形中美化了校园环境,又在无形中起到了引领校园良好风气的作用。再如我校班级布置的励志格言也是独树一帜的励志素材,有“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的坚韧,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迈,有“态度决定一切,努力才能成功”的立志,有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人间亲情,有“知识改变命运,勤奋创造未来”的坚守等格言,这些都是能够引导学生找到奋斗的信心,并从中产生上进的精神源泉的力量。

三、在积极的活动锻炼中实现励志教育

全文阅读

打造“励志教育”校本研究,开创德育阵地新天地

传统德育和现代德育的根本区别在于:传统德育是改造式德育,现代德育是建构式德育。在青少年德育教育工作中,学校担负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的重担责任,责无旁贷。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德育对我们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年来打造“励志教育”校本课程研究,与时俱进、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工作。

一、建设富于“励志”气息的校园文化,营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为了达到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目的,我校大刀阔斧地改造了校园环境,重点在校道两旁开辟了励志文化墙,名人传记、名人故事、名言警句都罗列其中(特别以当地名人为主);并在校园正中树立了巨型校徽和学校名人塑像。教学楼内凡是墙、柱、楼道等显眼之处都悬挂着励志标语或名人画像。中厅更设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展、手工制作、报刊宣传、课改前沿、班队活动等宣传板块。各班教室的板报、壁报、读书角一应俱全。图书室特别设立了励志书刊专柜,方便师生共同借阅。

除了硬件建设外,学校还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快乐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励志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力争实现融道德文化、科学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六位一体”校园文化建设,为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搭建起一个又一个发展平台。如“感恩教育”“创建平安校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的南坑人”“弘扬台山人精神”“我的理想征文比赛”“红色文化展示节”“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大赛”“学法、懂法、守法――法治进校园”等。通过广泛开展各种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净化了校园文化,抵制了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抑制了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倾向,引导了校园文化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也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开辟了德育新天地。

二、开发“励志”校本课程,提高师生励志素养

1. 开发校本课程的背景。2014年学校正式确立“励志教育”为德育教育特色,紧扣“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多元化教育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立足校情,以“励志树人,文化立校”这一办学理念为统领,经过反复研讨、斟酌、听取多方意见,自主开发了《以人为本,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并纳入课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三级体系,为落实素质教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理念、体现学校品牌特色,做了充分的诠释。

2. 对“励志”校本课程的解读。“励志教育”这一校本课程立足于学校开展的榜样育人活动,用教材搜集、挖掘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榜样人物资源(包括本地名人),“励志教育”既是对学校榜样育人精神文化的传承,又是将榜样文化渗透于课堂的一种探索与实践,实现了办学理念在课程中的进一步深化与融合,便于教育启迪学生心灵,实现了教学相长。“励志教育”校本课程内容包括“文学天地”“数学广角”“艺术长廊”“体坛精英”“科学前沿”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又分“阅读感悟”“与你分享”“励志名言”“实践园地”等四个板块,立足于不同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各个学科本学段所学习的榜样人物,进行挖掘、提炼,使榜样资源既来源于各学科课堂,又能在校本课程中得以深化、延伸和拓展。教材遴选了趣味故事和精美的插图,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中理解,在学习中感悟,在学习中成长。

3. 各年级校本教材的特点。“励志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培养“有心人”“有志者”,培养能为自己设立目标并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创造自我的人。因此本套教材共分为6册,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认知特点和个性差异,按不同年级,循序渐进地确立了各学段相应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触动学生的心灵,促其内省。中级阶段:激发学生的自信,鼓舞其自强;疏导学生的内心,助其自我调整;使学生学会自制、学会自助、学会学习、学会交往。高级阶段:学生在自我“励志”的基础上,助人“励志”,达到“励”人,“励”己,“助”人,自“助”。

全文阅读

励志教育的几点做法

摘 要:当前的中小学生缺乏励志教育,对此谈了五种做法。

关键词:中小学生;励志;励志教育

“对人不尊重,对物不珍惜,对事不认真,对己不负责”,这是网友对“90后”的评价。确实,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一些家长的过分溺爱或者弃之不管,再加上某些不健康的环境影响和非法出版物、黑网吧的影响,导致部分中小学生缺乏责任感、意志脆弱、独立生活能力差、固执、偏激、不合群、想问题单纯,甚至崇尚暴力、漠视社会等不健康的心理、性格和意志品质,如果不及时地引导教育,就很难保证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健康茁壮成长。

实践证明,只有通过励志教育,才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唤起他们对社会、对家庭的爱心和责任感,不断锤炼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使他们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光明、健康的未来,成为优秀的下一代。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我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利用班会课、班训等有效载体,采用一系列的励志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系列活动之一:我的誓言活动。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郑重写下自己的远期目标、近期目标和我的誓言,由学生签名后张贴于墙,接受老师与同学的监督。然后,我又趁机组织他们学习《北大(清华)状元谈高考》《走进北大》《走进清华》,让他们明白只要自己努力,尽管现在有差距,但是愿望是可以实现的,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有了勇于克服困难的勇气、为了实现理想坚持不懈的品质,从而优化了本班的班风。

系列活动之二:格言・座右铭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对人生观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很好地把握今天,开拓明天,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一句格言、一个座右铭”活动。我先以短信形式与家长沟通,请家长分析与思考,针对自己孩子的一贯表现,构思一句最适合自己孩子健康成长的格言,并亲笔将格言写到统一的表格内。

在家长写好格言的基础上,我再组织本班学生构思对自己有针对性的座右铭,以指导和激励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也把座右铭填入统一的表格内。

全文阅读

我喜欢的一句格言作文700字

我们学校的校园里张贴着许多格言警句,我最喜欢的是其中的一句“有志者,事竟成”了。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耿?m列传》,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事情终究能够成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我总是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日记本的扉页上,作为我的座右铭……

“有志者,事竟成”。那是去年参加奥数竞赛初赛前的一段日子,每天除了要完成作业,还要攻克许多题目。早晨,很早起来做数学题;白天,也有听不完的数学讲解;晚上,继续做题是很正常的。如此下来,三天以后,我感到十分疲劳,终于有一天,我忍耐不住了,便对妈妈发火:“参加什么奥数竞赛,累都累死人了。”妈妈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宝贝,你不是一直说‘有志者,事竟成’吗?你要想入围决赛,那就得吃苦、就得努力啊!”是啊,从那以后的几天里,每天我都认认真真地复习……参加初赛以后,不到三个星期,我就兴奋地得知自己入围了决赛,可接下来决赛前的集训也是很枯燥艰苦的。不过,由于我时常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来激励,最终我终于取得了决赛的一等奖……

现在,我信奉着自己最喜欢的这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它必将时时激励和鞭策我不断地努力和奋斗,并引导着我不断走向成功……

点评人:小月

1、这是一篇十分优秀的考场作文,小作者给我们娓娓讲述了自己喜欢的一句格言,并讲了在这句格言的不断激励下取得成功的故事,读来令人感动。

2、作文在构思上先是开篇点题,由“校园里有许多格言警句”,引出“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然后精心选择一件能突出主题的事件,生动地讲了这句格言对自己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最后通过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悟到“有志者,事竟成”对自己今后人生的引领。整篇文章可以说构思精巧,很值得一读。

全文阅读

文化娱乐图景中的励志情怀

自4月1日开赛以来,“蓝色经典·天之蓝杯”第十五届青歌赛便异常火爆。有评论家说,看青歌赛,不仅可以享受视听盛宴,还能激荡励志情怀。纵观历届青歌赛,不少选手多次参加比赛,意志愈战弥坚,如参加过四届比赛的张斌、刘和刚和姚贝娜,以及参加过五届比赛的曹芙嘉等。在本届比赛,教过曾轶可和江映蓉的“北漂老师”周鹏,“中国声乐金钟奖”金奖得主王庆爽,参加过五次青歌赛,在本届比赛终于登上决赛舞台的张楠……被观众亲切地冠之以“励志哥”和“励志姐”的头衔,他们的励志形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程度地点燃了受众内心蛰伏已久的励志火焰。

喧嚣尘上的《我是歌手》也是一档与励志相关的音乐栏目。在《我是歌手》的舞台上,无论名气大小的歌手,拼尽全力专心演绎,获胜的歌手,赢得留在舞台上继续唱歌的资格。被淘汰的歌手,虽然遗憾地离开舞台,同样赢得了受众的尊重,因为他们的自信和勇于挑战的励志品格。轰动一时的电视节目,大多与励志有关,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煽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男女嘉宾的励志情怀和励志经历。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环节中的亮点——选手的人生故事,其创新理念,来源于观众对励志的期待。励志影视早已是影视产业中较为成熟的类型。从早期的《一球成名》到《歌舞青春》,再到台湾的《海角七号》,无不弥散着青春励志的逼人气息,创造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票房奇迹。投资仅仅200多万的小成本励志电影《隐形的翅膀》,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一个双臂缺失的残疾少女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最终在游泳比赛中获得成功的故事,感动千万人的同时,创下2000万票房的骄人成绩。

不仅影视,励志也是图书市场的强大卖点。励志经典《平凡的世界》连续5年稳居北师大图书馆借阅排行榜前3名,2010年则跃居借阅排行榜首位。北师大学者王一川分析指出:“作家路遥在著作中推出了改革年代需要的苦难哲学,即在苦难中坚守人生追求。”这是逆境中的励志,力量强大,魅力十足。励志图书《哈佛女孩刘亦婷》畅销多年,165万册的销量成为出版界一大新闻。图书如此,期刊皆然,发行量最大的几个杂志,几乎清一色打的是励志牌。如发行量名列前茅的《读者》《知音》,以及《特别关注》《意林》《格言》等期刊。

从电视到电影,从期刊到图书,从影像到文字,励志元素已经渗透到大众娱乐的各个角落,受众心底暗含着对励志的期待与渴望——不计成败的淡定心态,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一道昂扬向上的励志图景,正在全民娱乐时代徐徐展开,令万众瞩目,备受青睐。

全文阅读

尚武思战的不尽源泉

从旅史陈列馆到连队文化长廊,从橱窗石雕到文化沙龙,从荣誉战斗故事到身边英模典型……这里,到处弥漫着文化的气息,处处播撒着铸魂的种苗。某防空旅充分运用自身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着力培育官兵战斗精神,把铸魂育人的文化基因植入官兵践行的强军梦中,促进部队上战场“能打仗、打胜仗”。

“连史文化”砥砺精武豪情

连队官兵在野外训练休息之余席地而坐,指导员蒋涛从挎包拿出随身携带的“连史文化小册”,绘声绘色地给大家讲了一个振奋人心的英模小故事,官兵们听得聚精会神,休息后又以饱满的热情继续投入到接下来的训练当中。这是近日该旅一营三连运用连史文化,有效激发官兵训练热情的一幕。

在抗战时期,该旅战功卓著,在作战阶段经历过抗美援朝、东南沿海机动防空、抗美援越等战役以及和平时期重大军事任务,诞生了以“二级对空射击英雄”刘四为代表的一大批英模人物,组建了“一等功臣连”等十余个响当当的英雄连队。为了让英模事迹深入人心,激发官兵打赢能量,用连史文化形成人人谋打赢的“滚雪球”效应,该旅倡导基层各营连广泛开展“连史文化大观园”活动,运用多种形式见缝插针地开展连史文化教育,强化官兵的集体荣誉感,增进大家创先争优的热情。自从新兵下连起,一营三连就组织新兵认真学习荣誉连史,利用连史长廊、连史画册、连史荣誉室等文化载体砥砺官兵投身军营的壮志豪情;每周六下午,二营五连在会议室开展“连史英模故事讲堂”,由指导员为大家讲述抗战时期连队的英雄故事,官兵们可结合自身体会上台畅所欲言,在你一言我一语中传递正能量。该旅十余个“红色连队”还通过用DV对连史馆、荣誉室等内容进行录制,统一制作成“连史文化小背囊”随任务携带,并结合实际情况搞好连史文化熏陶活动,让官兵在感悟荣誉连史中激励自我。前不久,三连组织官兵夜间持续武装奔袭2小时,当官兵们汗流浃背快筋疲力尽时,指导员蒋涛挥着连旗,声情并茂地讲起了连史中的一个英模故事,让官兵们精神为之一振,迅速调整状态,硬是比规定时间提前13分钟完成了奔袭任务。

连史文化砺斗志,官兵感悟激豪情。二连指导员魏华磊说:“连史文化是激发官兵战斗豪情的一剂高效药,有效强化了官兵‘扛红旗夺第一’的意识。”据了解,在该旅开展的比技能、比体能、比智能和创纪录的“三比一创”活动中,一营官兵热情高涨,训练成绩不断攀高,连年被上级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励志文化”涤荡灵魂血脉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在深沉古典的雄浑军乐中,一身古装的孟子仿佛穿越千年,来到舞台上,慷慨激昂地吟诵着那流传千古的名篇《孟子・告子下》。这是该旅“励志诗词朗诵会”上,下士李文森激情朗诵的一幕,瞬即在官兵中涌起一股尚武思战谋打赢的练兵热潮。

该旅把弘扬励志文化作为挖掘官兵战斗潜力的重要着力点,通过旅政工网、黑板报、宣传橱窗、军营广播、文化长廊等,大力构设起培育官兵“抗挫力”、锻造意志品质的励志平台:建起了数字化旅史馆,在连队俱乐部建造了“英模励志墙”,举办军营励志格言创作大赛,每月开展“精武达人”电视访谈、年度评选“励志十大人物”等活动,引导和激励广大官兵在浓厚的励志文化中勇当先锋、勇站排头、勇创佳绩。

全文阅读

格言杂说 第12期

在图书销售排行榜上,励志类书籍常常名列前茅,这似乎暗示读者对来自他人的忠告存在着严重饥渴,只要不是令人讨嫌地在耳边嚼舌,而是峨冠博带地端坐在书页里,那么聆听他的开导就不失为一桩美事。励志书大致有两种,格言类和故事类,虽然故事类的励志书通常更畅销一些,但格言类的励志书也只是稍逊一筹罢了。

相对而言,格言大多是思想的精华,语言的精粹,玩味格言对谁都不是一件可以指责的事。可以指责的是在格言面前放弃思考,以投诚的态度听任格言对自己的大脑施加蛊惑。

此话怎讲?笔者以为,自然生成的格言(区别于人为炮制的格言)形成时有它的环境,它是一条鲜活的鱼,生存在特定的水域里。以文本为例,格言无不栖息在一定的上下文关系和时代背景里,一旦脱离具体语境把它单独拿出来欣赏,人们就得留神确认,自己面对的到底是一个观念活物,还是一个丧失了生命力的美丽标本。比如,国人特别喜欢引用黑格尔的格言“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据我所见基本上都理解错了其大意,这类引用除了拿它来摆谱蒙人,别无用处。黑格尔当初说的是反话,目的是为了讥讽普鲁士当局。

格言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稍有不慎,格言还可能忽悠我们的头脑。由于格言是从原初语境中演绎而出的――继续那条鱼的比喻――凡是从原文中剥离而出的格言都存在一定的“脱水”现象,这便导致格言具有的所谓深刻性先天地具有片面性。极端地说,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万物生长靠太阳”这一貌似颠扑不破的真理也变得不再可靠了。生活中我们发现,盲信某些格言不仅不能升华自己,甚至还可能暴露出自己内心的卑微和渺小。比如,凡是喜好引用“好男不和女斗”的家伙,多半是衰男,理由很简单,他缺乏属于自身的优秀品质,只能寄望于混迹在一个庞大性别的团体里,窃取一点绵薄的自尊。

汉语里还存在一种结构魔术,似乎只要把文字按照某种因果式或对偶式原理摞起来,再借助和谐的音韵和铿锵的节奏,就会让人因为耳膜上的受用而不自觉地放弃思考,并诚心接受。例如,小说《三国演义》里开篇的那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一个范例,其实它只是形式上貌似有理而已,是否当真有理,我们还得借鉴老子的观点:“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虽然老子这两句高见同样有采用语言魔术的嫌疑,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势”里,天下被理解成只是“秦失其鹿”与“逐鹿中原”的过程,其中没有文明的演进、科学的进化和法制的昌明,历史只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着。这类字面上气魄宏大的历史观实质上散发着一股愚昧气息,不可不察。

喜欢在小本本上记录格言或许不失为一种好习惯,只是一旦不假思索地把格言奉为金针度人的金玉良言,就可能是坏事了。

广东省高要市文峰路明珠花苑19栋303室(526100)

全文阅读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作文600字

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2008、5、27

我收集了许多格言警句,它给我极大的启示,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给了我前进的动力,所以积累格言警句成为我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众多的格言中我最喜欢是“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它的意思是说,有志气的人,做事情终究能够取得成功。这句话也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做多么艰难的事,只要有雄心壮志,坚定不移、不懈努力,就能够成功……我总是把这句话工工整整地写在我的日记本的扉页上,作为我的座右铭,时刻激励我前进!

“有志者,事竟成”。我确实有比较深刻的体验,记得从四年级开始就要写作文了,起初我非常讨厌写作文,害怕写作文,每个星期最怕的就是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周记,总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后来妈妈告诉我写作文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聪明和能力,同时告诉我要多看书、多观察、多思考、多请教、多练笔就可以慢慢地提高写作水平。妈妈还专门给我定了“作文世界”,帮我到剑英图书馆办了借书证,我便坚持每个星期六、日去借书阅读,还到新华书店去看书,由于坚持了“五多”,加强了读书,知识也慢慢地增加,这时写起作文来就感到有话好说了,由于我时常用“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来激励自己,最终我比较好地攻克了作文难!妈妈和老师都认为我的作文有了进步。

现在,我信奉着自己最喜欢的这一句格言:“有志者,事竟成”。它必将时时激励和鞭策我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我要用这句格言引导自己攻克数学、英语,要用它引导自己不断走向成功,我坚信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

全文阅读

浅谈家庭中的励志教育

摘 要: 在目前的家庭教育中,励志教育已经越来越引起家长的关注与重视,但在实施方面还是比较薄弱。文章提出家长应该避免励志教育的误区,正确理解励志教育,通过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认知、赏识教育、榜样教育等措施完成励志教育。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励志教育 误区 措施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一样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四有人才”的培养教育中有突出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家庭教育是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重要一环。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还是个薄弱环节,由于传统因素的束缚,家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家庭教育,远远不能适应四有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进一步突出家庭教育中励志教育的地位,加速家庭教育科学化已势在必行。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和本质

追溯“励志”一词的本源,“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励志,指集中心智致力于某种事业。新时代的“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激发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青少年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成功品质,激发青少年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的本质,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志向,激发青少年的动力,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并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修养,从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传统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励志教育

古时候,励志传统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层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实现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就是一种成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人对成功的理解发生了曲解,对于目前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家庭励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带着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及综合竞争力的初衷接受励志教育,这无可指责。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们阅读各类励志图书,参加各种励志类的培训班,这已经成为一种培训模式,很多人都对此趋之若鹜。但是,这种不正确的家庭励志模式,让孩子只是盲目地参加所谓培训班,而忽视了励志教育的真正内涵。很明显,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励志教育是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在困境中的潜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拼搏。家长能够在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中真正认识这一点,并且努力改变现状,是家庭励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

全文阅读

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的当代价值

[摘要]感恩教育是一种完善人格的人文教育,励志教育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感恩励志教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作用在于唤醒人性的回归,在传承传统美德的同时实现教育的当代价值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感恩励志教育在探索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新方式,剖析德育教育中的感恩文化,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 感恩 励志 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2-0120-02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已深深地融入到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意识上,又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要有感恩社会、感恩父母的感恩之心。但在现实生活中,90后大学生个性较强,多以自我为中心,这源于从小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被父母宠爱的原因。这部分学生不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家庭,更不习惯主动孝敬老人。因此,培养大学生感恩意识,增强感恩教育效果,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只有懂得了对父母恩情的回馈,才能怀有感激之心,感恩他人、感恩社会,实现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发展。

一、励志感恩教育

励志这一词源自我国古代,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的意愿和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教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目标,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目标的教育。陶志琼博士认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1]这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格完善为目的的人性教育。进入新世纪,学校德育已摆脱了政治化教育模式,开始关注道德教育。以日常生活为导向,从普遍性问题入手,遵从道德形成客观规律,顺应知、情、意、行的发展,多方位、多途径实施感恩教育。使我们的学生有情感、有爱心、有灵性、有怜悯之心,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

二、大学生励志感恩教育现状及成因分析

普兰特在《简单生活》中描述这样的一个现状:“当今的年轻人正沉浸在经济增长所取得的财富中,享受着充分的自由。社会的急速发展使得传统‘观念’‘规范’以及‘认真’态度随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欲望的急剧膨胀。”[2]现在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由于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致使“90后”中的相当一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一些“95后”,他们从小的生活就很富足,有些做事方法和原则在我们看来都显得特别“自我”,遇事不管不顾,很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多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好的品质。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祖国遇到大灾大难的时候,如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时候,一部分“90后”前往现场赈灾,慷慨解囊,并且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留下,只为灾区的群众奉献一份自己的爱心;他们看到乞丐,会买一顿可口的饭菜亲自送给乞丐;看到流浪的小猫小狗,也会领回自己的家中;甚至看到狗贩子以不合理的价钱卖狗,来践踏爱狗人士的爱心,他们也不惜花天价将小狗从狗贩子手中救下……这些都说明了他们有最善良的成分。当然,导致他们对感恩的认识与正确的感恩存在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年代背景、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使他们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不一样的精神特质,这是我们道德教育需要改变的现状,也恰恰是我们所面临的困境。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