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生爱情感言

人生爱情感言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八卦楼:12星座男的誓言情节

白羊座 爽快立下誓言

白羊在感情上的转变速度较快,想要有一生一世不变的爱情似乎并不容易,但是要他们立下爱的誓言却一点都不难哦!对白羊来说,情即是誓。所以,只要有情,他们立誓的时候就会非常地爽快!

金牛座 不可信的誓言

金牛在恋爱中喜欢掌握恋爱的主导权,发誓时,多数言不由衷必要时,他们会立下天打雷劈的爱情誓言。但是他们并不是藉以欺骗感情,只是把发假誓作为追求的手段或维系感情的方法。虽然他们不珍惜誓言,却会珍惜对方的一份感情。

双子座 亲热代替誓言

双子喜欢无拘无束、变化多端及有新鲜感的自由恋爱。谈恋爱时即使心意已决,也不会让誓言限制自己的恋爱自由。他们爱以热烈的身体接触代替爱的誓言,认为誓言只是空谈,身体接触才是实际的爱情行动。

巨蟹座 拒绝相信誓言

巨蟹深信爱情是由时间来印证的,誓言不能保证爱情,即使有法律效力的一纸婚书也不会被他们视为爱情契约。由于不相信誓言,要他们立下爱的誓言相当困难,要他们相信对方的誓言更难上加难。

全文阅读

融入文本细节 用心感受爱意

【摘要】让学生通过课文的“细节”描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感受平淡而又真切的“爱”。同时创设互动,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课堂经历一次“爱的教育”。

片段一:

师:同学们,当你细细研读课文的时候,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深深感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六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交流:

生1读:“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我被这里深深地感动了。

师:为什么?

生1:从轻轻、蹑手蹑脚这几个词,可以看出爸爸对妈妈是多么的关爱!他生怕惊醒了妈妈,让妈妈睡不好觉。这个动作虽然像小偷,可我真的好感动!这位妈妈好幸福!(同学们响起了掌声)

师:你真会读书,连这细微的动作都能捕捉,真不简单啊!还有哪位同学说一说?

全文阅读

情感沟通的艺术

艺术,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文字、绘画、音乐、舞蹈、雕塑、建筑、戏剧都是艺术,我们都可以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古代形容情感的恩爱甜蜜,也是用艺术来作比喻:“琴瑟和谐,鸾凤和鸣。”对于现代人来说,情感沟通也是一门艺术。

最能给人生带来幸福、满足和意义的,不是名利,而是人和人之间爱与情感的连接,包括恋人、夫妻、父母、子女之间的情感连接。

我们渴望幸福的情感关系,却又有多少人能很好地经营情感?很好地进行情感的沟通?情感沟通是一种能力,更是一门艺术,需要你用心去交流、体会,去感受,一点一滴用心珍惜,才能获得共鸣,如同弹奏优美的乐曲,带给我们艺术般的美好感受。

每天的生活忙忙碌碌,你有多久没有关注过对方的内心世界了?做一个小测试,让我们一起来问问自己吧。

1.说出你的爱人最好朋友的名字。

2.说出你的爱人目前所面临的压力。

3.最近哪些人让你的爱人生气?

4.你能说出你的爱人对生活的一些梦想吗?

全文阅读

在品味细节中感受真情

摘 要: 如何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来切身体验?作者就《爱如茉莉》一文的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真情需要学生倾心朗读,从一个个鲜活的字、词、句、段中生成;感受真情离不开学生充分民主的交流;感受真情需要教师在文本关键处的精心设计。

关键词: 《爱如茉莉》 “细节” “品字” “读文”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爱如茉莉》一文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我在执教时,紧扣“细节”不放松,引领学生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到文字的温度。

一、案例描述

师:同学们,当你细细研读课文的时候,文中的哪些地方让你深深感动?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六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二、交流

生1读:“他睡眼蒙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我被这里深深地感动了。

师:为什么?

全文阅读

让语文教学充满爱

(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刘田各庄镇柳河北山小学)

[摘要]教育是充满情感、充满爱的事业,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发挥语言优势,要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用感人的事例去教育学生;我们要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用优美的意境去感染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以情感人,让学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美好的情操。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必须使语文教学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努力让语文教学充满爱。

[关键词]语文教学 爱 心灵对话

一、利用生动的教材内容,品读课文,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教育专家们经过精心挑选精心编排的,课文或文质兼美或蕴意深刻,折射出作者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的深度思考。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文章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悟情悟道,努力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个人情感的顿悟和升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品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精神世界。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心最真实的体验,潜移默化地进行爱的情感教育,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定位。教材中一篇篇课文都是生动的例子。如三年级上册《小摄影师》一课,记叙了一名少先队员给高尔基照相时发现没带胶卷,尽管高尔基在后面连连呼喊,小男孩仍然哭着跑开了,当晚上杂志社的记者来拍照时高尔基并不接待,他心中依然牵挂着那个可爱的小男孩。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抓住描写高尔基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细细品味,从而让学生体会到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当学生带着某种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细腻的心理变化,从而产生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情感升华。

文章有情,朗读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揣摩课文的内在蕴味。教师要指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必须加强朗读训练。如《再见了,亲人》描写的是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分离时的情景,课文的思想感情强烈,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借助朗读来理解其意,感知其情。在朗读描写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吃的这几句时,要求重音突出,语气恰当,要读出大娘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一心挂念志愿军战士的慈母之情。只有充分利用朗读,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情感基调,以达到升华情感陶冶情操的目的。

二、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彰显爱的教育

我们要如何运用评价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呢?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客观公正的、激励性的评价,对学生思维中突然迸发的闪光点更要给予积极肯定,用诸如“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你的回答很有新意”等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接受赞美,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互评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欣赏他人,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还可以利用宣传栏、小红花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只有充分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爱,让语文教学成为情感交流的阵地。

全文阅读

由《但愿我是,你的夏季》解读艾米莉.迪金森诗中的爱情

摘 要: 本文对美国女诗人的艾米莉·迪金森的《但愿我是,你的夏季》进行文本细读,揭示这首诗歌体现的爱情观,内容与形式的良好结合,带给读者“从匮乏中生出丰裕”的体验,以及领略到的迪金森简单生活孕育出的瑰丽的诗歌想象。

关键词: 艾米莉·迪金森 《但愿我是,你的夏季》 爱情

一、引言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生活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生前默默无闻,鲜有人知,死后随着美国现代诗歌的兴起而声名鹊起,尤其是近些年来她成为了美国与世界文学史上愈来愈受人关注的女诗人,获得了非常高的声誉。迪金森一生深居简出,仅作过一次外出旅行,28岁之后未曾出过家门,以至于她的生活囿于居住的庭院之内,几乎没有平常的生活琐事和太多交往的朋友。由此,她被称为“阿默斯特的女尼”,至今研究者们也未找出她离群索居的原因。

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孤独的女诗人,创作出多达1775首诗歌。除了当时的时政之外,这些诗歌涉及生活所见所闻的方方面面——自然美景、世间万物、人神爱恨、生死永生、悲欢离合、等等。诗歌对于迪金森有着特殊的含义,她曾在信中说:“如果有一部书能使我读过之后浑身发冷,而且没有任何火能把我暖和过来时,我知道那一定是诗。如果我有一种天灵盖(top of my head)被人拿掉的感觉,我知道那一定是诗。这是我对诗的唯一理解,除此之外,还会有其他的理解吗?”①无疑,在迪金森眼中,诗歌是能够带来强烈内在感受的语言文字的组合,而这也许正是她的诗歌想要实现的目标:给读者的内心带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让他们领略到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尽管生前仅有7首诗经过编者修改后发表,也没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但迪金森一生笔耕不辍,便笺上、卡片上,甚至小纸片都留下了她的文字,表达着她时时刻刻的思想与想象,诗歌是她表达自我,以及与世界沟通的方式。同样,尽管没有经历过爱情,爱情却是迪金森诗歌中的一大主题。阅读她的爱情诗,读者会体会到爱情的甜美与痛苦,爱人的执著与忘我。迪金森正是这样一个矛盾体,贫乏的生活体验与丰富的诗歌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也许正是“匮乏中生出的丰裕”。本文主要探讨《但愿我是,你的夏季》(Summer for Thee,Grant I May be)所展现的爱情,其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以及它带给读者的“从匮乏中生出丰裕(Sumptuous Destitution)”②的强烈体验。

二、如夏日般美好的爱情

根据史料和学者考察,一生未嫁、鲜少出门的诗人,并没有可以考证的爱人或婚姻对象。在其与屈指可数的几位男性的书信中,也无法找到确凿的情爱表达的痕迹。然而,尽管如此,她的传记作家大致认同,迪金森内心有过对爱人的向往和憧憬,这也许是她内心世界的秘密与爱情诗歌的源泉。实际上,这样一位感情经历很少的诗人,写出了高达300多首爱情诗歌,超过了其诗歌总量的六分之一。在这些爱情诗中,迪金森展现了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与丰富想象,用独特的意象、真挚炽热的感情表达着对爱情的向往,以及为爱情献身的精神。阅读《但愿我是,你的夏日》,读者禁不住会受到强烈的感染,不断地回味感慨:这样一位出世的诗人,如何能够将世俗的感情表达的如此深刻熟稔、深入人心。

迪金森笔下的爱情是美妙的,值得献身与期待的。《但愿我是,你的夏季》诠释了这一切。在第一个诗节中,诗歌发言人如此说道:

全文阅读

情感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运用

情感是人的一种内心体验,在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情达则理通,凡是能激起学生情感的事物,往往能长久地保留在他们的头脑中,凡是学生有兴趣的、学得扎实的课,几乎都是倾注了教师强烈的情感所讲授的课。师生间融洽的情感是推动学生不断进步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亲其师,而信其道”的道理。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情感教学进行素质教育呢?

一.感染

情感不是靠书本“教”出来的,而是利用情感本身的感染力,使学生进入不自禁的境地。教师对本学科和学生都要充满热爱的情感,满腔热情地用自身的爱憎去感染和熏陶学生,激起他们对知识、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和炽热的爱。如果用“晓之以理”去描述教学过程的智力活动,那么“动之以情”则是老师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情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语言是传授知识、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必然是真情实感和发自脏腑的心声。在运用语言时,要有不同的语调、节奏、速度。语言要随着情感的跌宕起伏而变化,情感随语言流淌,例如教学《雷电颂》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更能感染学生,进而感知人物高大光辉的形象,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文章去,产生光明,一同呼唤风、雷、电来驱走黑暗。如冰心的《观舞记》,作者用优美的语言把姐妹俩柔媚的舞姿、艳丽的服饰、妩媚的神态描绘得淋漓尽致,思想感情也就流淌其间了。《湖心亭看雪》中张岱用白描手法,仅用了三十多个字就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壮美的雪景图。再如《水调歌头》中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也撩拨着多少人的思绪。在教学中抓住了对这些语言的欣赏,不仅品味了这些语言的无穷魅力,同时也受到了情感熏陶,更让学生得到了美的享受。

二.激励

对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励使学生带着热情学习,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可以使学习者废寝忘食,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生动有趣的内容去激励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并在形象和情感上再润色,就会强烈地激励学生的情感。例如:历久不衰的中华五岳,四季各异的美丽景色,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钱塘潮涌、路南石材、黄果树瀑布、冰山雪峰、吉林雾淞等都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他们产生喜悦、赞美和崇敬之情,并激发对多彩多姿的地理事物的审美情趣和对环境的热爱。语文教材中很多感人的文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们塑造了许多丰满的人物形象,是真善美的化身,是生活的集中反映。学生感知了它们就能激荡自己的情感。如高尔基笔下的那种敢于与暴风雨搏击的海燕,它的勇敢、无畏、乐观、豪壮感染着学生。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那种高洁的品质无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如《背影》中父亲的形象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播种。如《木兰诗》中塑造的木兰这个巾帼女英雄的形象给学生留下深深的烙印。如《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挽救种群的延续所表现出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那份淡定从容震撼着学生的心,爱的情感在迸发…学生感知了他们,得到了美的体验,热血就因他们而奔流,情感就因他们而激荡。这样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在学生心中也播下了崇高的真、善、美的种子。

三.关爱

爱是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关爱中差生无疑是教育中永恒的主题。作为教师,我们的言行和举动,时时处处都会给学生造成很深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关爱学生,至关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习惯性地、自然而然地将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好学生每个老师都喜欢,但是,中差生更需要老师的关爱。正如常言所说:好学生人人爱,爱差学生才是真正的爱。现实中,所谓的“优生”毕竟是少数,“中差生”占大多数,我们的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由此看来,关爱中差生是实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和全面育人要求的关键所在。实践告诉我们,今天的好学生不一定明天还好,今天的差学生不一定永远就差,“高分低能”和“低分能干”的现象时常发生。这就说明:唯有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也就是说,把我们的爱洒在教育的每个角落。让爱的教育和教育的爱在素质教育中大放异彩。

全文阅读

用爱引导,生成爱的语言――中学生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一直是学生想说爱你不容易,因为没有真情实感,作文一直困扰着学生,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本文从分析作文现状入手,从加大阅读量、师生互动、感受生活、增加作文练习几个方面论述了以爱育爱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爱;语言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对中学生作文的目标要求是“中学生作文要能够用自己鲜活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描述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感受、体验。”能感动人的文章必然是充满了爱的文章,必然是充满真实情感的文章,只有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爱,把自己的心交给读者,才能打动自己和读者,引起读者的共鸣。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文的语言表现的是真实的自己。”但是,现在中学生作文更多的是语言苍白,情感匮乏,内容空洞。那么,如何使中学生的作文充满鲜活的生命力,蕴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呢?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及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作文,语言苍白干瘪,词语匮乏,表达直白枯燥,题材陈旧,不能发现美,表现美。造成中学生此种作文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略语言的积累。在课堂改革的浪潮中,一些中学语文教师过多地关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不够,尤其是对文本语言的分析不够,这就使得学生不能从课文文本中汲取语言营养,更不能把文本中精彩的语言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其次,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面对现在的网络和电视等多媒体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降,不但导致阅读兴趣低下,阅读量严重不足,还抑制了学生想象力的发展。中学语文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籍目录,甚至有些学校还为学生购置了这些阅读资料,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被无限压缩,甚至没有课外阅读时间,这些直接导致中学生作文语言的单调,情感的干瘪。

全文阅读

作文个性化 语言要先行

高尔基曾说过,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语言作为作文的构成元素,在准确、明晰和动听中传导着情感。好的文章要有鲜活的写作素材、丰富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构思,而这都要以语言为载体,没有语言就没有文章,没有好的语言,就没有好的文章。可见语言在作文写作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怎样的语言才是富有独特魅力、个性化的语言呢?

一、个性化的语言是生活的语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媳妇虽巧,但无米怎能为炊,最后只好围着锅台干着急。看来即使是“巧妇”也得有米才行。这就好比学生作文,“没有内容可写”,即“无米为炊”,那我们的“小媳妇们”(学生),要尽显“厨艺”(写作),就应该先解决“米”的问题。“米”就是语言,语言来自生活,所以写好作文还是依靠生活。其实,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不一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是多姿多彩的。对于学生来说,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校园都可以是学生说写的内容;大自然中潺潺流动的溪水、一只惊慌飞离的小鸟、一株鲜绿动人的小草、山脚下一朵无名的小花……都可以是孩子描写的对象,只要有心,眼前处处是文章,身边时时是语言。但是怎样才能把其间能写的可写的语言提炼出来呢?关键在于我们要培养学生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感受生活的情趣,真正投入生活的怀抱中,提取生动的作文素材,对语言进行组合、创新,就一定能使学生从丰富的生活中、从作文语言的创新中获得思想的提升,在思想的成长中使作文语言充满生命的活力!如《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描写:“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这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口里说道:‘也罢,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如果吴敬梓没有对生活的具体体验,就不会给我们活灵活现地展现出胡屠户的市侩嘴脸。

二、个性化的语言是真实的语言

说起真实,实际上就是我们新课标里所要求的,让我们把作文的架子放下来,就是让学生知道“我口抒我心,我手书我口”,就是我怎么想就怎么写,我怎么说就怎么写。让语言成为你心灵的窗口,让语言表达你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不要去讲空话、套话、假活,虚假的终究是虚假的,它不是真实,没有了真实,语言就失去了它的灵魂。

莫泊桑的《项链》一文中,对马蒂尔德在舞会上的描写:“她用陶醉的姿态舞着,用兴奋的动作舞着,她沉醉在欢乐里,她满意于自己的容貌的胜利,满意于自己的成绩的光荣;满意于那一切阿谀赞叹和那场使得女性认为异常完备而且甜美的凯歌,一种幸福的祥云包围着她。”向我们活脱的展示出的是一个亢奋的,当项链丢失后,莫泊桑叉写道:“连睡觉的气力都没有,始终没有换下那套参加晚会的衣裳,就靠在一把围椅上面,屋子里没有生火,脑子里什么也不想。”虽然两次描写差别很大,但却十分真切地刻画出了马蒂尔德的形象。

三、个性化的语言是感情的语言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朱自清《背影》中最感人的情境,是作者感情的自然流露,正是在这种情感的支配下,才写出了如此感人至深的语言。作文教学的情境,就是让学生身临其境,增加学生对事物的感受,诱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在情境中,他们“发现事实、事理的真实”,获得“真经验真知识真感受”(叶圣陶语),进而写出有鲜明情感的语言。

全文阅读

《致橡树》与《我愿是急流》比较分析

摘 要:舒婷《致橡树》与裴多菲《我愿是急流》均是以爱情为题材,抒发如痴如醉的爱恋,以独特的意象勾勒令人惊赞的意境,耐人寻味。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多是以情感价值观念异同出发,本文则着眼于两者的表现形式、语言方式、意境构建上的相同之处,在情感观念、结构、写作技巧上存在的差异。

关键词:自由诗;抒情诗;意象;结构;语言

对于两首诗歌的比较研究多是从情感价值观念出发进行比较,本文将从诗歌表现形式、语言方式、意境构建、结构技巧上进行比较,分别论述其相同和不同之处。

一、两首诗相同之处比较分析

舒婷的《致橡树》与裴多菲的《我愿是急流》均是表达爱恋的爱情诗,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表现形式、语言方式及意象建构几个方面。

1、从表现形式上看,二者均为自由诗

自由诗作为表现形式的一类,其段数、每段的行数和每行的字数都没有固定规格,在句式音节上,比押韵诗歌自由得多,基本没有束缚和格律特征,虽然有节奏,但押什么韵,换韵的位置等都不强求一样,不受格律的限制,句子长短不拘,形式不论。

舒婷《致橡树》开头用“我如果爱你”引出“凌霄花”与“鸟儿”对爱人的依赖,从而引出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的爱人形象,以此抒发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念,段数、行数及字数都没有固定的格式,句式上没有限制,句式长短不一,是典型的自由诗。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