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任命通知

任命通知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严格操作是对制度理念的坚守

因故未参加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柳某拟任湖南省涟源市检察院检察员的事项在湖南省涟源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遭遇“红灯”,暂缓任命(2014年2月21日湖南人大网)。据报道,柳某原系湖南省双峰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员,于2013年7月调入涟源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依照法律,柳某需重新任命为涟源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员。2014年2月上旬,涟源市人民检察院向人大常委会选举联络工作委员会送交了提请任命的议案。根据涟源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人事任免工作的有关规定,“任命前,常委会对提拔使用或未参加常委会法律知识考试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核测评不合格或无故不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者,不得提请任命”。对此,该市人大常委会经过认真审议,决定对柳某暂缓任命,待其法律知识考试通过后,再在下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上任命。

一般来说,每两个月召开一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柳某的暂缓任命意味着其检察员资格要等两个月之后,才能得到任命。对此,有人认为涟源市人大常委会这种做法欠妥,理由有二:一是柳某本身就是一名检察员,只是调动了工作单位。二是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不是法定的必经程序,柳某通过了国家统一的司法考试,司法考试的难度远比人大任前法律知识的考试难度大。

任前法律知识考试是地方人大为了把好人事任命关在实践中探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目的是增强拟任人选的人大意识、法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它与任前考察、任前公示、任前经济责任审计、任前询问、任前承诺、审议、无记名投票表决等一起成为地方人大人事任免工作的一个重要程序。诚然,这些“地方发明”不是法定的必经程序,但却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监督拟任者的良好方法,同时,各级人大常委会都作出了相应的决议决定,因此,作为同级国家的工作人员在任免前必须严格遵守执行。

当然,人大组织的任前法律知识考试与国家司法考试不能相提并论,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检察院的工作人员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只是检察员任职的一个前置条件,也是人大任命的一个基本要件,但是否能够通过任命,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取决于拟任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操守、能力水平等主观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任前考核、法律知识考试、任前询问等是否过得了关,其履职能力是否能得到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半数以上的认可。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严格执行。制度一旦制定,就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和遵守。至于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只能通过合法程序予以弥补和修正。涟源人大不搞变通,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定操作,其实是一种对制度理念的坚守。“规章只不过是穹隆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隆顶上的不可动摇的拱心石。”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各级人大对每一项工作、每一个工作环节,都严格依法依规办事,恪守法度,加强监督,敢于担当,才会赢得人民的信赖,才会让人大制度真正深入人心,受到人民信仰。

(作者单位:湖南省娄底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全文阅读

从行政法视角审视行政命令

针对社会治安及应对价值观念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情势,现代法治国家往往以刑罚为贯彻行政目的之手段,扩大行政刑法之立法,将部分犯罪构成要件委由行政机关以命令或行政处分予以补充。〔1〕在这种情况下,刑法便不是作为认定犯罪成立与否的唯一因素,而要参见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这便是所谓的“行政从属性”。“行政从属性”是行政犯的构成特点之一,是指刑法条文本身不能自动地满足行为可罚性的全部要求,而是需要借助于行政法的某些规定。换言之,需要通过一定的解释技术和方法,将某些行政法的规定或判例解释进刑法条文的可罚性条件之中。〔2〕本文主要研究作为“行政从属性”内容的行政命令是如何阻却犯罪成立的,即行政命令的出罪功能。

按照适用的范围,行政命令分为一般性命令和个别性命令。一般性命令通常以书面形式,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都属于典型的一般性命令;个别性命令通常以口头形式,行政首长或部门主管针对具体人员或具体事件作出的口头指示或安排,均属于典型的个别性命令。〔3〕本文遵照这种分类,具体讨论作为行政犯罪正当化事由的一般性命令和作为行政犯罪正当化事由的个别性命令的若干问题。

一、作为正当化事由的个别性命令

在国外,命令行为被刑法明确规定为正当化行为。例如,《日本刑法》第35条规定:“依照法令或正当业务所实施的行为,不予处罚。”在我国,虽然刑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理论界和司法实务部门也通常将其视为正当化行为。(例如,高铭暄、马克昌主编的《刑法学》教材就将其列为“其他排除犯罪”。)就行政犯罪的认定而言,有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即违法的行政命令能否成为正当化事由。

行政命令在我国不同类型的行政犯罪构成中有不同的体现,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犯罪的主体为行政相对人,刑法明文规定“拒绝执行行政命令”为其构成要素。例如,刑法第139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拒绝执行消防监督机构关于改正措施的通知”这一“拒绝执行行政命令”的行为,同时还是消防责任事故罪成立的必备构成要素。类似的犯罪还有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第288条)、非法采矿罪(第343条第1款),等等。另一类犯罪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拒绝执行行政命令”为其构成要素,但由于这类犯罪都是由于行政主体违法行政导致的,因此,当行政主体的该违法行政是由于执行上级命令时,能否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由于这两种类型在面对“违法的行政命令能否成为犯罪阻却事由”这一问题时涉及不同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二者予以分开讨论。

1.在“拒绝执行行政命令”为其构成要素的犯罪中,行政相对人能否拒绝执行违法的行政命令?由此导致法定的危害后果时,能否阻却刑事责任?例如,根据前述消防责任事故罪的法律规定,如果行为人在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的前提下,认为消防监督机构提出的改正措施违法,从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能否阻却刑事责任?笔者以为,如果行为人本身违反消防管理法规,而消防监督机构进而发给其《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通知其改正的,不论该《改正通知书》内容是否存在瑕疵,也不论该《改正通知书》是否违反法定程序,行政相对人都必须遵守,这是行政行为公定力的内在要求。也就是说,行政相对人不能以行政行为存在程序上或内容上的瑕疵为由拒绝执行。如果因拒绝执行而导致法定危害后果的,不能阻却行政相对人的刑事责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行政相对人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一味地盲从。如果行政相对人本身不存在违法行为,而消防监督机构提出违法的改正建议的,行政相对人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即使执行该违法建议造成法定危害后果的,也不承担刑事责任。

同样,根据我国刑法第288条关于扰乱无线电通讯管理秩序罪的规定,以及第343条第1款关于非法采矿罪的规定,行为人构成犯罪都是以其违反国家规定为前提的,因此,“经责令停止使用后拒不停止使用”或者“经责令停止开采后拒不停止开采”的,不管该行政命令是否违法,行为人都要执行,改正其违法行为。否则,因不改正造成法定危害后果的,不能以行政命令违法为由阻却其刑事责任。

2.当上级命令违法时,行政主体能否以执行上级命令为由,免除自己的刑事责任?公务人员在执行职务的过程中,既要遵守法律,又要服从上级的命令。因此,依法行政与服从命令通常被认为是公务人员的两种基本义务。在现代法治国家,这两项基本义务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因为上级命令的作出也不得违反法律,这是依法行政的内在要求。但是,等级制度的存在,使得命令的者与执行者产生分离,于是产生了这样一个矛盾:当上级命令违反法律时,执行人员是依法办事还是依照命令办事?换言之,因执行违法命令而构成犯罪时,公务人员能否以“上级命令”为理由来免责。

全文阅读

基于任务驱动下CAD制图课程中编辑命令的教学实践

【摘 要】具体介绍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CAD制图课程中编辑命令的教学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CAD制图 任务驱动 编辑命令

如何提高AutoCAD的教学效果,进而培养高职学生的能力,已经引起了教育界广泛的思考和探索。对于CAD教学的探索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比较空泛、缺乏新意、缺少实践性等。笔者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实际教学经验,举例演示如何利用任务驱动法进行CAD教学,具体讲述任务驱动下CAD制图中编辑命令的教学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提高高职学生自己探索学习CAD以及其他软件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为学生成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一、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一)设计任务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中,设计明确而合理的任务是关键环节。任务的实施直接影响着知识和能力的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的形成。因此,任务设计以激发兴趣为前提,以真实性为依据创设情境,所设计的任务要明确,具有层次性、递进性、代表性、探究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在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强化,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活化创新思维。

(二)分析任务

分析任务就是教师对任务进行有效的示范讲解,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分析任务就是对完成本任务的解析,包括作图步骤、作图方法、知识要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全文阅读

美国仲裁协会商事仲裁规则

规则

第一条 〔当事人的协议〕 当事人在美国仲裁协会或者按照它的规则进行仲裁时,就被认为将本规则作为他们的仲裁协议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规则与其任何修正条款应该按其在提起仲裁时的形式适用之。

第二条 〔仲裁庭的名称〕 任何由当事人为解决它们的纠纷根据本规则而设置的仲裁庭应称为商事仲裁庭。

第三条 〔行政管理人〕 当事人同意按照本规则进行仲裁,或者准备由美国仲裁协会进行仲裁,从而向之提起仲裁后,当事人即以美国仲裁协会为仲裁的行政管理人。行政管理人的职权和义务规定在当事人的协议和本规则中。

第四条 〔义务的委托〕 美国仲裁协会按照本规定应有的义务可以由仲裁庭执行人去执行,美国仲裁协会也可以指派其他人员或委员会执行之。

第五条 〔全国性的仲裁员名单〕 美国仲裁协会要制定并保有一份全国性的仲裁员名单并且按照下面的规定从名单中任命仲裁员。

第六条 〔仲裁庭的办公处〕 仲裁庭的总办公处在美国仲裁协会的总部,但仲裁协会可以把仲裁案件交给它的地区办公处办理。

第七条 〔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提起仲裁〕 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而进行的仲裁可以依下列方式提出:

全文阅读

数学归纳法在中学数学不等式证明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给出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及其运用数学归纳法解题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数学归纳法;表现形式;解题技巧;常见错误

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中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公式、定理及很多命题,通过数学归纳法导出和证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人们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但是,数学归纳法应用于证明不等式,应该怎样去用,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这一直困扰着我们中学生。

事实上,数学归纳法只能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且该命题中所讨论的对象必须属于Cantor集(通常意义上的集合),而Cantor集具备三条基本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在适用范围内,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就是将一个无穷验证或很难穷尽验证的命题转化为证明两个普通命题:

①当时,命题成立。

②假设当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从而达到证明的目的。

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看似呆板,但却有多种表现形式,我们对此做一个简要的阐述。

全文阅读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AutoCAD》教学中的实践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AutoCAD》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注意解决好任务设计、实施及评价这三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AutoCAD教学 任务驱动法 任务设计 实施过程设计 任务评价

《AutoCAD》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该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中基本命令外,关键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这些命令快速、精确地绘制机械图样。

在《AutoCAD》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系统的讲解命令,然后由学生上机操作。这样的教学方法,尽管也可以使学生系统学习各个命令,但学生往往对繁多、复杂的命令目不暇接,很难对命令进行综合使用,更谈不上灵活运用,教学效率低,效果差。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寻求一种适合于他们学习的方法,既能使他们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又能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作为学习的起点,把完成任务作为学习的线索,使学生在其中不断地自我评价、自我调节,将完成学习任务作为学习效果的指标。

一、任务设计

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每项教学目标的实现都要从分析某一“任务”开始,“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同时,任务也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活动内容的核心,是教学中各知识点的串连点。通过完成任务,可使教师与学生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因此,要仔细推敲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统筹兼顾,循序渐进为学生设计一系列典型的、可操作、可成功、可评价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关系到任务驱动法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

1.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任务――设计阶段任务

全文阅读

论我国当代高校教师的责任

摘要:当前我国一些高校教师的形象受到社会各界的质疑,主要原因在于一些高校教师放弃了其应承担的神圣使命,沦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德国哲学家、教育家费希特提出,学者除应承担普通人的使命外,还应承担3项主要使命:一是献身科学知识的追求;二是传承科学文化;三是提升社会道德。我国高校教师尤其是一些重点大学的教授无疑包含在他所说的学者之内。他的思想有利于我们全面理解高校教师的责任,为我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费希特;高校教师;道德责任:职业责任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028-04

德国19世纪著名伦理学家和教育家费希特认为,学者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起到引导社会的责任。他在《论学者的本质及其在自由领域内的表现》中指出:“任何一个受过学术教育的人,任何一个曾在大学里学习过、或者还在大学里学习的人,都必须被看作是学者。”[1]我国高校教师无疑属于他说的学者,他的思想对我国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学者应承担的责任

在1807~1808年法军占领柏林期间,国难当头,费希特作了14次“对德意志国民的讲演”。他在演讲中对国民大声疾呼要通过教育来振兴民族,同时呼吁每个德国人都承担起自己的神圣使命和职责,起来从事反对拿破仑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论学者的使命》系列演讲中,他通过对人的问题和自身职业的思考,回答了人的问题、人的使命问题、学者的使命问题。在他看来,使命即是指一种道德责任或一种职业责任,学者具有一个普通人的使命、对他人的使命,以及自己的特殊使命。费希特所强调的学者的使命:传播高深学问、扩大学问领域、运用其成果为公众服务,即已涉及当今大学普遍认可的职能: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

全文阅读

让信息技术理论课绽放精彩

【摘 要】人们普遍认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因而许多教师只重视让学生练习操作步骤,却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其实,学生只有在理解、掌握信息技术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他的操作技能才能得以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适用于符号、概念、命题三类理论知识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4-0046-03

综观宁波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有纯理论课、操作课和理论操作混合课三大类。其中,纯理论课主要包括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安全与使用道德、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图像处理和动画基础知识七节课,大约占整个课程的17%。有一部分课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但大多数以操作为主。为此,部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种误区:学习信息技术就是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课堂上只重视让学生练习操作步骤,却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并且对于理论课的知识,采用自学或是以语言传递为主的讲授法进行,教学效率很低。其实,学生如果不理解信息技术概念、操作原理等理论性知识,不明白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而只是机械地记住操作步骤,他们很容易遗忘。学生只有在理解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操作技能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高效地上好初中信息技术理论课呢?在知识的分类上,现代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将知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性知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将陈述性知识学习分为三类: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针对符号、概念、命题三类理论知识探讨相应的教学策略。

符号类知识教学策略

符号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即把符号和它们所代表的事物或观念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建立相应的等值关系。如等图标的学习、等一组符号的学习、CPU单词所表示的实物等都属于符号类理论知识学习。

全文阅读

如何使生命教育更“接地气”

小学阶段正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发展期,小学生的心理尚未成熟,生命教育作为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从小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正视生命价值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紧扣学生的成长进行生命教育,从而让生命教育更“接地气”。

一、当前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忽视生命教育,忽视对生命的尊重。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既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又要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而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生命教育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不管学生在学校里获得了多少知识,对生命的正确认识,热爱生命才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德育工作首先要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习的意义。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生命教育并不会出现在试卷上,甚至不少家长和教师也认为小学生年龄太小了,对生命没有多少感性理解,生命教育成为了边缘词。班主任在生命教育投入多少精力无法用尺寸去衡量,学校也没有专门对生命教育进行测评,家长奕是如此,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而很少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于是,一些小学生自杀的事件发生了,虽然概率比较低,但是对生命的漠视却在逐渐长大的学生中埋下了隐患的种子。对生命的尊重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了对生命的感性理解,德育工作就是空洞的理论说教。

2.忽视生命教育的创新,活动流于形式。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但生命教育并没有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案例,即使班主任有意识开展生命教育,也只是简单从网上找一些相关的生命教育资料,然后直接“套用”到本班的生命教育中。由于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无法从中感受到生命教育的真实温度,特别是偏向理论说教的形式对认知能力有限的小学生来说,生命教育变得非常枯涩和难懂。

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让生命教育更“接地气”

1.用心搭平台,丰富生命教育内涵。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生命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话题,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中会对生命有所感知,如亲人逝世、网上报道的意外死亡事件等都会触动学生幼小的心灵。班主任要构建生命教育大平台,结合早会教育、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堂、学科课堂等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中对生命多一份感性理解,进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如在小学科学的课程中,生命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班主任可以沟通科学教师,通过教材载体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巧妙渗透生命教育,使学生在讨论探究中逐步理解生命的意义、体会生命的来之不易。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班主任应避免过于严肃而失去教育的效果,“亲和化”的生命教育反而会让学生更感性的理解生命,珍惜生命。

2.关心内心世界,让生命教育更有效。班主任要意识到学生既是生命教育的受众,又是生命教育的主体,他们对生命的认知就是鲜活的教育案例。教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有效让学生关注自我,关注内心世界,进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如挫折教育,它是伴随着学生个体的终身成长,适当的挫折可以提高学生的承受力,促使学生变得更加理性、坚强。特别是有些优秀生在小学阶段可能“一帆风顺”,备受教师和家长的关注,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却没有被发现。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在成长过程出现的挫折进行沟通,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还原学生的真实想法,化解学生心中的疑惑,使学生理性面对挫折。为了提升整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成长过程的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对挫折、生命有更强的理性理解,进而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3.注入人性因素,让生命教育真实有效。生命是一个复杂的话题,生命教育离不开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对生命的深切感受。在生命教育实践活动中,家庭是学生感知生命的重要单位,因为家庭赋予了生命最感性的色彩,它是学生成长最温暖的港湾。生命个体存在家庭结构中,每个都非常重要,班主任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并借助多媒体将家庭结构中的生命个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来。如借母亲节活动契机,设计活动让学生感受母亲的艰辛与不易,播放班级学生成长故事,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份爱将生命与亲情的纽带联系了起来,学生感受到了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家校互动、亲子互动为实践活动注入了人性因素,学生对生命会多一层理解,体会了生命的意义、价值。

全文阅读

知生命 行文化

“知生命,行文化”是交大附小在实践教育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的教育核心理念,是学校实践教育事业的全面总结和反思,也将指导学校实践教育事业的发展。“知生命”是理论基础,能让实践教育做到有的放矢;“行文化”是现实诉求,能让实践教育有章可循。交大附小的实践教育就是在“知生命”与“行文化”的互动共生中螺旋上升,最终实现成就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目标。

学校利用“知生命,行文化”核心教育理念,开展了实践性课堂学习、实践性社团尝试、实践性评价过程、实践性作业、实践性班主任研究和实践性德育等一系列的具体实践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实践性研究,是交大附小实践教育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实践性学习内容和方向的具体形式。在具体教学行为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寻找实践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探寻和发现生命成长规律,即“知生命”。此外,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形成预定的实践计划,明确实践策略与方法,指导其操作或实验,最终构建起相关知识文化体系,帮助学生体验和践行文化成果,即“行文化”。

实践性德育活动以特色活动育人,培养积极向上、乐于实践的小学生。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在德育实践活动中发展的,这就是“知”道德的生命,并通过道德行为表现出“行”道德的文化。在具体的德育活动中,“知生命”和“行文化”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学生在课堂听、说、读、写、思、辩的行为规范是一种“知生命”形式,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特色班级、中队的实践性德育活动,结合学校工作重点和班级学生特点,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行文化”。

班主任实践研究可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提升教育智慧,增长育人本领,这就是“知”教书育人的生命规律。班主任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走入社会,这就是“行”教育育人的文化。班主任实践研究实际上就是班主任对班级学生和教育教学规律的“知生命,行文化”的要求。

实践性作业包括调查性实践作业、探究性实践作业、应用性实践作业、设计操作性实践作业等多种形式,在实践性作业的设计方面,注重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发现和思考现实中的问题,感悟知识的价值,去动手尝试解决问题。实践性作业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性作业中获得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获得学习、了解和感受研究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获得对学科教学良好的情感体验,最终发展出应用意识、创新意识,这个过程就是“知生命”向“行文化”深入的过程。

实践性社团是实践性尝试方面的基本方式,符合“知生命,行文化”的核心教育理念要求。比如,学校每年向学生征集《“梦想成真”方案》,引领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并且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这就是知“梦想生命”,行“理想文化”。

实践性评价是以科学、数学为龙头,开展“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能力”的研究,注重能力的测量,探索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了解评价的价值、意义和方法就是“知”评价的生命规律,采用合适的评价方式和程序则是“行”评价的价值文化,这也是“知生命,行文化”实践教育课程评价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任务。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了解实践性评价的多元性和可发展性是“知生命”,在具体的实践性评价实施过程当中,也就是对相关评价方法和理念的一种有效践行,即为“行文化”。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