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研究

1引言

进入21世纪之后,新兴经济体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这些国家在全球事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而且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实力也有所下降,这种情况下,国际化体系正朝向有利于新兴国家的方向发展。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的多元化发展和建设,能够确保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就对人民币国际化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带动整个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

2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2.1人民币的国际使用现状。自从2009年以来,随着我国逐步接解除跨境交易中使用人民币的限制,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快速发展,在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交易中都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果。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七大外汇交易货币,由此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相对是比较稳定的,也是比较快速的,即使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形势不是很好,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依旧保持稳步发展状态。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也使得全球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提升,采用人民币交易可以使得交易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也带动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2.2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未来展望。就目前而言,人民币已经在东亚和东南亚以及中亚等各个国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体现在贸易交易方面,而且也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交易方面。国家央行行长曾经说过,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市场驱动的过程,相信在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会越来越快,能够改变现有的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在全球大多数国家都设立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并且资金池已经达到了800多个,涉及的企业就已经达到上万家,而且其他国家的人们所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也在稳步上升,这也就直接说明了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会越来越快,全球使用人民币交易的国家以及人口数量会越来越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带动人民币国际化未来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好,能够使得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得到有效的改进和完善,从而带动全球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3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3.1目前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现状。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主要有欧元货币体系和美元货币体系,但是后者的发展时间和发展规模是在全球内进行的,而欧元主要适用在欧洲大部分国家中。自从2008年经济危机开始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导致以美元为主导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趋势越来越差,以人民币为主要的国际货币体系正在以迅猛的发展速度追赶。主要就是因为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袭来的时候,涉及美元的国家经济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碍,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却相对比较稳定。由此可见,以美元为主体地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目前的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其体系内部存在很多矛盾体,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3.2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趋势。首先,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建设相对会比较稳定,会形成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未来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好,以其他新兴国家货币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其次,随着未来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其世界经济影响力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世界范围内的国际货币体系定将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由此可见,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将会趋于稳定,能够利用这些稳定发展的国际货币体系带动其他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全球化经济发展模式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4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基于目前新开放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综合考虑国际货币的供给和需求,结合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历史,可以发现国际货币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稳定性问题。首先,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得到了加快,人民币对国际经济市场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情况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发展趋势就会变得更加快速和稳定,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就会得到全面提升,带动经济全球化模式的高效发展和应用。其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会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时其他国家就可以购买我们国家的货币证券,使得其他国家的货币储备更加多元化,这样能够保证国家储备货币的偿付能力的提升,有助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最后,以美元、欧元、日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并不能保证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发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会使得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以及其他国家储备货币中不可获取的组成部分,使得人民币成为全球经济化发展中不可替代的货币。基于这几点可以发现人民币国际化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建设和稳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会促进国际货币体系的全面稳定建设和发展,从而带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建设。

全文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与国际货币体系重构

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且越演越烈,呼唤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全新的制度性安排。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挥亚洲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构建三足鼎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新格局显得非常急迫。

重构货币体系格局应强调亚洲因素

近30年来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开始的因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更是将当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深层次问题暴露无遗。当今全球的货币体系是因两次大的历史性制度安排(事件)形成的:一是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所构建的以美元为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的“二战”后全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简单的说就是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挂钩);二是1971年8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不再遵守布雷顿森林会议协议,放弃美元与黄金及各国货币间的固定汇率安排(从此,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货币与美元间自由浮动,全球进入浮动汇率时代)。在“二战”以后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的背景下,全球的货币金融体系在这两次大的历史性事件的推动下,形成了今天的独特格局:全球各国均放弃了金本位制,各国货币均与美元建立了基准关系(或固定或浮动),美元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占全球贸易结算量的70%,占全球外汇储备的60%以上),全球货币事实上建立在单一美元本位币的基础之上(尽管1999年1月诞生了欧元,但其稳定性、国际影响力还远无法与美元同日而语),美联储成为事实上的全球中央银行,美国在世界范围内享有铸币税的收益。无疑,这一货币金融格局存在一个重大缺陷,即美国自身的货币政策与全球的货币稳定间存在重大的内在冲突。当美国“全球争霸”的国家战略或其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战略需要资金时,美国自然会增发美元,形成全球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失衡,除了美国自身的道德约束力外,没有任何货币机制可以对其进行制衡。这一缺陷正是构成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历次大的金融危机,包括本次金融与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客观地说,各国政治家与经济学家对这一问题的本质都有较深的认识,并围绕着如何长久地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很多方案。但是应该看到,由于“二战”及“冷战”以后形成的美国“一国独大”的国际政治与经济格局,这一问题的解决将非常复杂:一是各国货币重新退回金本位时代,与单一黄金(或其他贵金属)挂钩非常不现实;二是当前国际上又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包括欧元)能替代美元,成为全球的基准货币;三是美国绝不会自动放弃金融霸权地位,自动放弃其成为世界单一超级大国的根基。因此,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构建必然是一个非常复杂而渐变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基于国家间力量相互消长的演进过程,并需要历史性事件作为其“突变”的契机。

鉴于此,对于世界各国,尤其是正在作为大国崛起的中国而言,现实的态度应该是:一方面不能幻想美国会自动放弃(或自我根本性变革)其金融霸权的地位,需要在现有金融框架下与其周旋(如道义上促进其调整自身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改进IMF决策机制等等);另一方面应加紧构建未来相对合理的新一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在理论上、在方案设计上加紧准备,并取得尽可能多的国家的共识,逐步推动与实施,积累量变,等待时机促成质变。

以目前国际间理论与实践积累的情况看,在构建“新一代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若干可选方案中,“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无疑是最优选择。一方面我们不能在放弃美元本位币的同时,又选择另外一种单一货币(如欧元)本位币,更不可能倒退回黄金(或其他贵金属或资源)本位币时代。另一方面,按现有的国际间强势货币(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演进的趋势看,很有可能形成美元与欧元平分天下的格局(英镑与日元正逐渐被边缘化),而这一格局对全球来说仍是不稳定的,除了由于美欧之间经济结构的高度相关性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亚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巨大的自身市场潜能未被充分考虑在内(目前亚洲已占全球GDP的1/3,占全球外汇储备的42%左右)。因此构建“多元化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将成为最优选择,而以当前格局来看,这一多元化体系当然应以美、欧、亚三足鼎立为主(长期来看,随着拉美、非洲的发展,多元化体系可以进一步涵盖五大洲)。

总书记在2008年11月华盛顿G20 会议上曾明确提出改革现有国际货币秩序的四点建议,最后一点就是“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这一建议既明确地表达了中国政府的立场,也为我们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发挥人民币在亚洲货币体系中的主导作用

全文阅读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下的人民币国际化

G20多伦多峰会闭幕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卡恩表示支持提高中国在IMF的发言权。纵观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美元、欧元等货币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汇率的波动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与投资,也反映出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和系统性风险。因此,准确把握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并根据新的形势规划人民币走向全面可兑换的路线图是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英镑和美元国际化的经验借鉴

货币的兴衰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政治实力的深刻变迁。英国和美国在它们各自最强盛的时期,牢牢地控制了全球的经济、贸易,决定了全球的政治和军事版图,而它们全球霸权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它们的货币在全世界享有不可撼动的话语权。

英镑

在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之后,英镑成为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英国独霸世界经济近百年之久。

在通往英镑国际化的路上,金本位制的确定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坐标。虽然金本位制的基础是黄金,但是实际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执行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使用英镑比使用黄金更加便利,所以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金本位。

事实上,英国的国力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落后于美国、德国甚至法国等西方列强,但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镑才最终被美元替代,在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英镑的霸权是让英国维持大国地位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就英镑历史而言,全球经济的平衡枢纽在英国,其平衡机制表现在贸易项目顺差与资本项目逆差的对应。英国通过贸易顺差造成世界对英国产品的依赖,吸收黄金,再通过资本项目逆差(资本输出)将黄金或黄金的代表物(英镑)贷放到附属国。经济依赖形成之后,货币依赖随之形成,通过对外输出资本,形成这些附属国家的购买力,以便其购买英国的商品。对现在的中国而言,产品走向世界,但依赖的是低成本,并未形成世界对中国产品的依赖,英国当时用高技术生产方式代替低技术生产方式,形成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替代,从这个角度来看,科技进步、提高效率对现行的中国尤为重要。

全文阅读

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倒逼人民币国际化

一些机构和媒体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热捧”给人一种感觉,似乎人民币国际化就要挑战美元地位,实际并非如此,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也是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迫切需要,是现行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倒逼的结果。我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戴相龙,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党组书记、国际金融论坛理事长、中国人民银行前行长。《中国社保制度须引欧债前车之鉴》、《管好人民每一文“养命钱”》、《国际金融体制变革不可逆转》等论述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

美元不断贬值、美国政府债务率居高不下令人担忧导致了美元以外其他货币的广泛使用,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的原因之一。

人民币国际化路径

人民币要成为广泛使用的国际货币,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的、分阶段的过程,但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我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大体经历3个阶段。一是使人民币成为国际结算货币,使人民币的定价、交易、结算功能相应增强。二是使人民币成为投资货币。企业和个人可用人民币到境外投资。第三,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重要的储备货币,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总额中占有较大比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据此人民币国际化的途径,应坚持市场化推进,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人民币走出去,要根据外汇市场需要。首先,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始,再扩展到亚洲地区和“金砖”国家,最后发展到欧美发达国家。人民币国际化的市场推进,要通过离岸中心来实现,这里香港是天然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通过市场进行,但也要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可通过我国的中央银行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央行和货币当局通过本币互换来实现。

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

当前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最重要的措施是加快资本项目可兑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这是中国政府对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发出的最积极、最权威的信号。根据三中全会《决定》,建议从下列几个方面尽快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全文阅读

论人民币升值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7-000-02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经济地位也不断上升,人民币随之也面临着升值和国际化趋势,而这两大趋势各有利弊。明确二者的关系,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也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国际化 相互关系

一、人民币升值

何为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是相对于其他货币而言的,也就是在国际市场上,花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在国内市场上并不明显。

以上数据表明,自2005年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不断升值,尤其是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那么,是什么原因迫使人民币不断升值呢?

第一,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民币作为我国的法定货币,必然随着经济增长、综合国力的提高而成为坚挺货币。人民币的强势流通,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导致了人们对人民币的过度需求,人民币不得不面临升值压力。第二,国际“热钱”的不断流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国外投资者到国内投资办厂。全球金融危机后,西方国家面临着低增长和通货紧缩,而中国经受住了危机考验,经济发展呈现高增长、低通胀态势,这使外国投资把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国,追逐高利润,使得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第三,美元不断贬值带来的压力。布雷顿深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动摇,由强走弱;相反,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此为依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上升,日渐走强,促使人民币升值。第四,国际收支“双顺差”,外汇储备的长期高额增长,支持着人民币升值预期。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毫无疑问,升值对进出口的影响最直接也最重要。升值有利于扩大进口,同时也会抑制出口。由于升值对我过经济的影响普遍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比如,对我国证券市场投资、国际经济、本国财政收入等,这里就不再阐述。

全文阅读

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国际化论文

一、阻碍人民币走向国际化的现实问题

由上可见,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猛增长,带动了国际交易者对人民币的需求和信任,而人民币在泰国、越南、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及地区的全境或局部通用,更是为其成为国际通币奠定了基础。但是,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成为世界货币的道路依然漫长,许多现实问题无法回避。

(一)人民币贬值预期汇率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

其目的是为了维护本国利益(如保持本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维护本国经济内外部平衡等)。当全球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之时,2014年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美元兑人民币)从1月份的1∶6.0665下降到了10月份的1∶6.1168,这是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的首次大幅贬值,也预示着人民币单边升值走势结束。纵观整体,人民币汇率走低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第一,人口老龄化现状催生经济状况。我国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从而导致国内真实储蓄率边际递减。第二,涌入中国热钱过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强度增大。国外热钱涌入中国主要是对人民币抱持升值预期。一旦贬值苗头出现,热钱会迅速撤离,从而影响整个国内经济走势。虽然本次人民币汇率短期回落,但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经济利好走势中的发展隐患。例如,2013年外资银行在华债权共计1万亿美元,该数据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折射出两个信号:其一,目前涌入我国的热钱更多是国内经济实体的隐性外债;其二,我国信贷增长和经济稳定增长过分依赖热钱。由此可见,如果人民币贬值不可控,资金外流现象将会一发不可收拾,国内的公司债和地方债也会迎来兑付高峰,信用违约问题将会把我国经济推向一个更加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货币政策调节无法得到预期效果人民币

在国际市场的大量流通会影响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讲,央行上调基准利率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收紧市场,减少人民币在市场上的流动。但是这样也会直接导致为了追求更高回报,全球人民币流入中国,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加,预期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除此之外,央行在管理和监控海外人民币流通过程中问题很多,如贩毒、走私等利用人民币工具的非法活动等,不仅会阻挠我国相关部门对洗钱活动的追查,更会增加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对策及前景

(一)维护金融安全

全文阅读

人民币结算试点政策与人民币国际化

摘要:人民币的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我国也进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的搭建,笔者通过分析人民币贸易结算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提出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结算试点;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人民币要想成为世界性货币,首先应争取被用于国际结算。但国际结算业务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先稳固推进人民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是首要的,也是较易实现的。在这个范围内,一国货币使用频率增加,交易量扩大,形成一种交易惯性,才能逐步发展为国际货币。使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纵观货币史日元的国际化第一步也是先使日元成为结算货币的。

一、人民币贸易结算存在的阻力点

人民币并不被普遍接受,其原因是:

1.人民币的流通规模不够。要贸易伙伴接受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工具,首要的条件应当是人民币持有者能够用这种货币买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但是由于国际贸易中流通货币主要是美元,欧元,日元主导,其他国家或者贸易伙伴持有人民币买不到他们需要交易的商品。这一现象就导致人民币流通规模不够、人民币持有量减少、交易规模减少、人民币流通同规模减少的恶性循环。

2.人民币欧美等客户对人民币信任度不高。如果用人民币结算,就意味着汇率风险由客户承担。而欧美贸易伙伴选择何种货币结算,要考虑自己所承担的风险,这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多方面因素。经济层面,欧美国家仍然考虑中国的人民币自由汇率机制是否健全,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否可行,人民币的金融市场是否开放,都会影响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的信任。

全文阅读

“石油人民币”带动人民币国际化

近段时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呈现加速之势。无论是汇丰银行在伦敦发行首批人民币债券,开启了香港之外的“西方离岸中心”,还是世行与央行签订协议,并委托央行投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再或是央行调查统计司近日的题为《我国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报告中阐明的政策立场,种种迹象表明,央行已经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好了充足的准备。

推进石油贸易人民币计价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石油价格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的跌宕起伏。石油危机与金融危机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大大增强了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波。石油的金融属性表现得比以往更加突出。石油作为“黑金”已经成为继货币后一种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

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石油市场与货币市场、外汇市场、期货市场、衍生品市场的联动成为复合的金融体系,扩大了传统金融市场的外延和内涵,形成了石油能源金融一体化趋势。当前的石油危机与30多年前的石油危机最大的不同,就是今天国际石油金融属性正在不断得到强化。石油安全本质上已转变为“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这种“价格安全”模式的实质是一国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定价,对国际石油定价权的影响力问题。

理论上讲,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应该是石油价格上涨的最大受益者,然而,欧佩克国家虽然拥有石油垄断的供给权,却不具备石油垄断的定价权。上世纪70年代,美国与欧佩克达成协议,将美元作为石油的唯一结算货币。这不仅使美国经济在无形中受益,而且成了美国控制世界石油生产、运输和价格,进而主导国际经济秩序的一张独有王牌。因此,由于“石油—美元”的贸易结算机制,使得能源的所有权与定价权相分离,石油供给者却不能成为定价者。

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形势是,有“中国需求”却没有“中国价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进口国,但由于没有定价权,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要付出更多的进口外汇成本,就是所谓的“亚洲溢价”。2003年平均“亚洲溢价”为2.56美元/桶。根据测算,近两年“亚洲溢价”给我国GDP造成的损失达到0.08%~0.20%。

在当前金融全球化及国际货币体系不断变化整合的进程中,一些产油国政府已开始要求其石油买家用美元以外的货币与其结算,故而“石油欧元”、“石油日元”等陆续登场,国际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多样化趋势开始形成。这次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对传统的国际石油计价定价体系造成严重冲击,进一步推进了非美元化的石油交易发展。如今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都在寻求非美元化。

中国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消费国,人民币近几年来币值保持稳定,不少国家都表示愿意接受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与其他国家在石油交易中逐步寻求非美元化,以人民币结算。从严格意义上讲,面对国际上关于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争夺,中国有必要逐步尝试建立“石油人民币”体系。

全文阅读

论人民币的国际化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目前已成为海内外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进行分析,同时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关键字:人民币国际化 条件 路径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前迫切需要我们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为中国经济更大更快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目前人民币已在中国周边国家或地区广泛流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外汇管制逐步放松,金融制度不断健全,这些已为人民币走向国际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货币的国际化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集中表现。从历史上看,一国往往先是有其经济的国际化,然后才有其货币的国际化。货币的国际化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国际化起强大的推动作用。一国货币的国际化,从根本上说,是该国总体经济实力比较强大而在货币形式上的反映。

1、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国货币要成为国际货币,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货币国际化首先是经济国际化的产物,是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货币上的表现。其次,货币国际化还要求该国在国际政治中有较强的地位、稳定的政局,并且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国家。

2、该国必须拥有具备相当广度(即有大量的、种类繁多的金融交易工具)、深度(即发达的二级市场)和基本不受管制(如不受贸易限制与资本管制)的金融市场。此外,该国还必须拥有成熟的、在离岸金融中心具有竞争力的金融机构。

3、宏观金融管理部门具有强有力地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是人民币国际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人民币国际化后,国内经济金融领域时刻有可能受到外来的冲击,因此只有具备了强有力地宏观金融调控和监管能力,才能从容迅速地通过运用政策工具予以吸收。

全文阅读

人民币国际化文献综述

摘要:文章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收益与风险、条件与潜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径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最新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文献。作者期待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做较为全面与深入的概述。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文献综述

2004年2月香港银行获准试办个人人民币存款业务被视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随后,在国际收支经常及资本账户“双顺差”,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继续向前。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人民币国际化迅速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因为危机凸显“一币独大”国际货币体系的巨大风险,以及国际货币多元化的未来趋势。作为全球最大经济贸易体之一的中国,快速增长的经济及逐步放开的金融市场必将使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成为中国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成功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不仅可以给中国带来深远的政治利益,亦蕴含巨大的经济利益。最为关键的是,人民币国际化可以消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原罪”,降低国内金融危机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国际化研究不仅是重要的学术价值,还是紧迫的政治和经济问题。

本文从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收益与风险、条件与潜能、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路径等方面归纳总结了最新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以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研究现状做较为全面与深入的概述。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货币发行国以外的私人部门和官方机构使用该种货币(Cohen(1971))。Hartmann(1998)认为国际货币化是指一种货币:(1)作为交易媒介,在国际贸易和资本交易中被私人用于直接货币交换以及其他货币间的间接交换媒介,也被货币行政当局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和平衡国际收支;(2)作为记账单位,被用于商品贸易和金融交易的计价,也被货币行政当局用于确定本币汇率平价;(3)作为价值储藏手段,被私人部门选择为金融资产,被货币行政当局作为储备资产。

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计量标准包括3方面的测度指标:(1)人民币现金在境外有一定流通度;(2)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3)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达到一定比重(李稻葵(2008b))。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