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才项目工作计划

人才项目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企业人才对标发展规划的实施及效果

山西大唐国际运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运城发电公司)于2003年3月28日在山西省运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一期2×600MW工程于2006年1月9日获国家发改委核准,2月28日奠基开工。1号机组于2007年9月28日投入商业运营,历时17个月,创全国同类型机组最短工期纪录。2号机组于2007年11月14日投入商业运营,并实现了一年双投的既定目标。

实施背景

运城发电公司一向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各级领导对人才队伍建设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因公司所处地域较为偏僻、环境闭塞,人员招聘存在一定困难。员工组成主要以系统外招聘和新毕业大学生为主,结构复杂、流动性较大。因此造成人员在学历、专业技能、基本素质等方面层次不齐。此外,以往员工的人才发展主要建立在个人自由选择的基础上,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这些都不利于机组的稳定运行和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再加之近年来政策性亏损的影响,公司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丰富员工日常生活出发,抓效益、保稳定,减少内耗,降低亏损。基于以上基本情况,公司适时开展了企业人才对标发展规划建设项目,通过为每位员工设定科学的成长规划和目标,将员工素质、技能的发展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轨迹化,建立具有明确标准、路径、目的的人才发展体系,既保障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解决了员工结构性差异所造成的人才使用瓶颈,同时使员工明确了自身成长的目标和方向,激励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有效稳定员工队伍,确保企业和员工的共同成长。

项目设计内涵

为达到企业人才对标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目标,运城发电公司主要进行了以下创新:通过充分调研,在全面掌握运城发电公司全员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论文、科技成果等信息的基础上,融合现有台账数据,搭建企业员工人才对标数据库,确定各项指标的标准目标线,并结合上级单位及内部取证、人才队伍建设等具体要求和公司五年人才发展规划、员工三年取证计划等内容,针对每名员工设计人才对标发展规划,明确未来三年内每一年在专业技术资格、职业技能鉴定、岗位资格考试、、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具体目标,并描绘出完成年度任务后可达到的各阶段人才、专家标准,使整体项目数据科学、覆盖全员、目标明确、过程可控。同时,结合明确的组织机构和职能、切实可行的过程监督机制和效果评估机制,使项目的可操作性强,员工的接受程度好,项目取得的效果易于量化和评估,项目所带来的人才成长效益明显。

项目实施过程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

为确保企业人才对标发展规划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运城发电公司设立了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公司副总经理赵亚维担任;副组长由公司总工程师乔红勇担任;成员为公司所属各部门正职。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主任由人力资源部主任柴林林担任;成员为教育培训主管刘杰。公司各部门设置了部门培训员负责完成工作办公室下达的各项任务。

全文阅读

辽宁省主体性计划课题培养人才情况

【摘 要】 随着科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人才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源动力。科技人才作为科学技术的核心载体,已经成为一国或地区综合竞争的主要体现。本文通过对2013年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人才培养从计划类别、活动类型、课题承担单位、学科、地域等方面的剖析,集中反应辽宁省通过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培养人才的情况,同时针对反映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加强人才培养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国家及科技计划 培养人才

为贯彻落实国家“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辽宁省科技厅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工作实施意见》。此举为大力推进培养创新人才提供了政策保证。科技计划项目作为政府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的基本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也积极鼓励培养人才,因此本文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来分析我省的课题培养人才情况。

2013年,主体性计划共313项,项目参加人员共10468人,其中高级职称3598人、中级职称2628人、初级职称1108人、其他3134人;博士2626人、硕士2886人。引进人才方面,留学归国人员213人、聘用国外专家44人。

1 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培养人才的比例相对较高,且培养博士,特别是中青年博士的比例很高

2013年辽宁省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的主体性计划共313项,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114项,占36.4%;863计划88项,占28.1%;科技支撑计划111项,占35.5%。主体性计划通过参加课题研究,共培养人才1684人。其中在2013年取得博士学位的有506人,主要以中青年为主,35岁以下的博士占89.1%。在2013年取得硕士学位的有1178人,占培养人才总量的70.0%。

从计划类型来看,973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培养人才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占主体性计划培养人才的41.9%,且平均每个课题所培养的人才也相对较高为6.2人;其次是科技支撑计划占33.3%,平均每个课题所培养的人才为5.0人;863计划占24.9%,平均每个课题所培养的人才为4.8人。

从领域方面来看,973计划培养人才共649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与工程、材料、综合交叉这三个领域,分别为147人、124人和118人,各占22.7%、19.1%和18.2%;863计划培养人才419人,主要集中在先进制造技术、资源环境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分别为107人、62人和55人,各占25.5%、14.8%和13.1%;科技支撑计划共培养人才560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材料、农业、城镇化和城市发展,分别为129人、95人、85人和77人,各占23%、17%、15.2%和13.8%。

全文阅读

中科院回国为国服务项目总览(一)

编者按:作为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发展中心,多年来特别是自1998年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为鼓励海外留学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中国科学院先后启动了若干项目,为在外留学人员回国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舞台和渠道。多年来,许多海外留学人员通过这些项目实现了自己回国和为国服务的愿望,中科院也借此受益匪浅。眼下,中科院正全面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目标,在吸引海外人才参与方面也推出了一些新的举措。从本期起,我们将陆续给大家介绍这些项目,以方便更多有意通过这些项目回国发展及通过这些项目参与知识创新工程的留学人员。

“百人计划”

“百人计划”始于1994年。计划实施的初始阶段,提出到20世纪末从国内外吸引百名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因此称为“百人计划”。

1997年,“百人计划”做了部分调整,适当扩大了招聘规模,并把中科院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者纳入“百人计划”管理。

1998年,中科院启动了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百人计划”进行了较大调整,于1998年增加了“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的内容。

2001年,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工作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百人计划”又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百人计划”分为“国外杰出人才”、“海外知名学者”和“国内百人计划”三个部分。

2003年,“百人计划”的招聘方式进行了较大调整。在继续保持现有品牌效应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研究所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将人才引进的决策权交给研究所。

2006年,中科院全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三期工作。在创新三期,中科院将继续加强“百人计划”工作。为此,中科院先后制定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和招聘海外知名学者的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三期“百人计划”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这里我们侧重摘要刊登与海外留学人员相关的内容。

全文阅读

优秀科技人才申报项目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选拔培养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和推进*产业跨越发展的优秀科技人才,进一步加强*领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市科委启动*年度*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A、B类)项目的申报工作。请有关单位认真组织。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学科带头人计划(A类)面向在沪高校、科研院所(包括*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等科研单位的杰出科技人才,申请者须在*年1月1日前进入申报单位,一般应有主持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的经历。

二、学科带头人计划(B类)面向在沪企业(包括转制的科研院所)的科技领军人才,申请者所在企业须在*年1月1日前注册成立且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含)以上。

三、*年学科带头人计划将继续支持“联合”申请的“产学研”项目。“联合”申请中,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单位人员申请“A类”计划,围绕企业急需研发项目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对应企业科技人才申请“B类”计划,开展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研究。“联合”申请项目(包括A类和B类)须在项目申请可行性方案中“国内合作形式和合作单位意见”一栏中注明“联合申请”,并填写联合申请对方的项目名称、申请单位和申请人等信息。申请单位(区县)还须在“*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申请汇总表”备注一栏中注明“联合申请”项目。

四、*年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将强化与重大项目的联动,进一步推进项目、基地、人才相结合,支持的重点为:

1、国家和*市重大重点项目承担单位和团队中的杰出科技人才;

2、国家、各部委以及*市重点科研基地中的杰出科技人才;

全文阅读

关于公路工程项目变更的相关讨论

摘要:随着国家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公司的市场区域与产品领域进一部扩展,而各区域业主对工程投资的控制更加成熟严谨,项目原有的管理模式在变更开展、累积经营成果方面的瓶颈也愈加明显,如何做好项目变更策划工作是本文只要讨论的课题。

关键词:公路工程;项目变更

一、项目变更策划的涵义及内容

项目变更策划,是指通过研究、分析招标文件、合同通用条款,补遗书、澄清函、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等主合同文件资料和标价分析,在不降低技术指标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在有利于我承包人提高经济效益上寻找突破口,梳理出可能的能提高我承包商经济效益的变更、索赔项目,为项目变更工作提前进行谋划。

随着国家公路建设蓬勃发展,公司的市场区域与产品领域进一部扩展,而各区域业主对工程投资的控制更加成熟严谨,项目原有的管理模式在变更开展、累积经营成果方面的瓶颈也愈加明显,如何做好项目变更策划工作关系到公司的直接经济利益,它是公司实现经营效益的重要环节。

项目变更的一般性内容:①增加或减少本合同中的任何工程的数量;②取消合同中的任何单项工程;③改变合同中的任何工作的性质、质量和种类;④改变本工程任何部分的标高、线性、位置和尺寸;⑤完成本工程所必须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⑥改变本工程任何分项工程规定的施工顺序或时间安排。

二、项目变更策划一般性步骤和思路

1、依据合同文件,整理项目变更利弊分析清单。项目在签订合同后,迅速组织项目主要管理人员进行合同文件的会审,仔细推敲合同条款,从多方面提出会审意见,找出对承包人利弊影响较大的条款,汇总整理出一份变更利弊分析清单,以此为依据在以后的变更谈判中有的放矢,减少以往项目变更中盲目的人为“拍板”给承包人造成的被动局面和审计风险。

全文阅读

目标管理与工程管理论文

1目标管理的概述

1.1编制目标计划

编制切实、可行的目标计划是目标管理的第一步,编制的目标计划要符合实际情况,与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这样才能确保目标计划的顺利执行。在编制目标计划时,首先要编制总体目标,从而为整个工程项目的进展提供引导;其次要根据总体目标制定各个分目标,这些分目标对总体目标的实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编制目标计划过程中,要对人员、设备、资金等因素进行充分考虑,这样才能保证制定的目标计划符合实际情况。在编制目标计划时还要对目标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从而为目标计划的顺利执行提供保障。

1.2执行目标计划

编制好目标计划后,就要严格的执行目标计划,由于目标的执行程度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程度,因此,必须加强对目标计划执行程度的管理力度。在执行目标时,要根据各分目标的要求,组织人员、设备及其他资源完成目标,同时要将目标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从而确保目标的顺利实现。

1.3目标的控制

在执行目标过程中,要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这一阶段完成目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并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在评价目标完成情况时,要全面的考虑,不仅要评价目标完成度,还要评价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这样才能科学、客观的对目标进行控制,才能高效的完成目标。

2目标管理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

完善房地产的项目管理经验谈

【摘 要】房地产管理关系到建筑的整体质量、项目的投入以及开发商的收益。所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工作,并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来判断项目管理中应该重点管理的工程环节,这样才能使整个工程取得最大收益。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管理;经验

一、房地产项目管理的重要性

房地产项目管理是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只有做好房地产管理工作,才能使工程达到预期效果,使工程的利益达到最大化。优质高效的管理,能够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能够提高建筑的质量,能够使开发商获取最大的利益。我国有许多建筑由于没有进行科学的管理,导致工程项目出现返工甚至废弃的情况。所以说,为了使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收益,就要做好项目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

二、房地产项目管理的目的

(一)房地产项目管理不仅要保证建筑具备完整的使用功能,还要保证建筑结构的坚固和安全,并且符合国家相应的建筑标准。在保证建筑质量和使用安全的基础上,要尽量降低工程投入,缩减建设成本和工期,并确保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

(二)房地产项目的管理包含的范围较广,一般包括:项目规划、项目设计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工程施工中,需要工程设计单位、监理部门、施工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土地、消防、园林、环保等部门的积极配合。

三、房地产项目的规划管理

全文阅读

高职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法、实践验证法,探索城镇规划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通过对高职高专院校城镇规划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研究,创建“项目为引领,主线为特征,规划为基础,作品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城镇建设提供会规划、能设计、懂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城镇规划专业 人才培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6-02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国家对城镇规划人才的需求日渐扩大,城镇规划专业得以快速发展。全国各地地方性院校均设立了城镇规划专业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而这些院校大都是地方本科类院校,主要为大中型城市的城镇建设输送专业人才。现阶段国家城镇建设的重点已经转向中小城镇,大部分的中小城镇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但是这些中小城镇中熟悉城镇规划业务的人才却非常缺乏,这就给高职城镇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市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深化,城镇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环节,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合理培养城镇规划专业人才成为当前众多地方院校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专业综合能力考核系统等方面,对城镇规划专业进行系统的探索,根据就业的需求特点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城镇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条件

(一)实训基地条件。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对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极为重视,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对基础课、专业课的改革,积极引导,创造条件。学院具有研究所需的实训基地,如城镇规划设计室、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室及园林系园林研究所、广西森态规划设计院等校办经济实体,学院的整体规划工作也可作为实习内容,同时与校外企事业单位进行项目合作,这些都为研究的实施打好了基础。

(二)教师专业能力条件。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视“双师”素质专职队伍的建设,在政策上落实“双师津贴”,并通过“以老带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的规划项目,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加快学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课题负责人和课题成员有专门从事本门课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过项目教学研究工作,有较好研究基础;有多年进行实践教学,具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的实验教师,可从事专题研究工作。

全文阅读

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的对策分析

摘 要: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计划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该项工作的实施,可有效的保证科研项目计划实施的质量。当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急需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以提升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的质量。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科研项目计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管理水平,提高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对策

在科研管理职能中,基本职能为计划管理,具有“龙头”作用,因此,科研管理创新中,关键即为科研计划工作的开展。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导致科研计划较易出现变动,影响管理的效果,降低科研计划的质量。目前,科研管理队伍首要的工作即为找出计划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妥善的解决。

1 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未充分重视计划管理

通过对实践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能够发现各个机构尚未建立独立的科室开展计划管理工作,且缺少专门人员从事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工作。其中很多机构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非自发性质,且忽略了对实际工作需求的考虑,最终导致质量管理体系构建后,科研项目实际情况与标准要求背道而驰,仅将其作为一种准入条件,导致具体工作缺乏相应的指导[1]。可见,机构领导对于计划管理工作中的重视度普遍偏低,缺少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且没有按照具体的计划管理要求开展科研工作,最终出现质量体系与计划管理两张皮情况的发生。

(二)缺乏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工作

一直以来,一些机构始终将基础科研、民口科研作为主要科研项目,但当前,对于民口科研项目方面尚未构建针对性、具体性的质量衡量标准。因此原有科研项目管理模式处于粗放状态当中,仅能够满足基本性能指标。通常来说,国家对于重大需求项目的质量管理要求非常高,会给予项目完成中涉及到的指标、经费等方面更多关注。但是科研机构作为实践主体,在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处于空白地带,不利于科研项目计划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一项科研项目顺利完成涉及实验室、人员及设备购置等多个方面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质量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因此加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迫在眉睫。

全文阅读

高校实践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模式探讨

【摘要】本文就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实践途径、校内外保障条件和配套政策展开讨论,认为在实践途径方面应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组织机构与管理体系的完善、计划的组织和实施等工作。

【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 训练计划解构 训练计划路径 基地整合

引言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精神,各高校纷纷制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训练计划”)工作方案。

一、学校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工作思路

实施“训练计划”有利于学院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大学生参与科研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机制,更好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一)开展形式:两级管理、立体化平台

训练计划的开展采取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校级管理的职能主要是组织开展“训练计划”,搭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和创业训练平台,出台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院级单位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创新创业“项目驱动式管理”,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落实训练计划的细节工作,确保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效实施。校、院二级在开展训练计划过程中,应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协调机制,搭建训练计划开展的立体化平台。创新创业项目训练的平台不仅需要资金支持、设备器材、基地建设等硬件支持,规章制度的及时出台、氛围的营造、多种形式的推广活动等软件建设同等重要,后者往往是平台搭建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内容。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