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人本管理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和确立阶段。人本管理不是管理的又一项工作,而是将人本管理的理念和方法渗透到管理的各项工作中,让人本管理统领整个组织的管理。
[关键词]人本管理;管理理论;发展
管理科学是人类社会和管理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在社会和管理实践对管理理论的需要日益迫切的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随着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人本管理理论也与之共同前行。迄今为止,人本管理的发展共经历了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发展阶段、完善阶段和确立阶段。与之相对应的是管理理论的四个发展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管理理论丛林阶段和当代管理理论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于20世纪初开始的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在这一阶段,以泰罗所倡导的科学管理思想和以法约尔为代表的组织理论学派为主。1911年美国人泰勒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科学管理”,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他本人也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尽管“科学管理”学派意识到了人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对待工作中的人,因而也没有出现泰勒所说的“完全的心理革命”来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人发展的需要。法约尔对组织管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管理过程的职能划分理论,他在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中阐述了管理职能的划分,认为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古典管理理论是把人看作“经济人”来管理的,过分地强调物质刺激,忽视了人在情感方面的需求,是对人的一种“物化”。“经济人”又称“唯利人”和“实利人”,指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人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是为了经济报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心理学教授麦格雷戈把传统管理对人的看法及“经济人”假设称作X理论。X理论中将人看作是天生懒惰、愚蠢、胸无大志的,因此,管理者必须对这样的员工实施强制管束,以惩罚为主要手段。
虽然古典管理理论把人假设为“经济人”,就是已经开始重视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管理中的作用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人本管理思想的萌芽,但是,该理论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存在着客体至上的偏颇,本质上是以“物”为中心的管理。
2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管理理论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行为科学理论阶段。1924—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梅奥教授等通过著名的“霍桑实验”,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一书,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奠定了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这是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行为科学理论侧重于研究人的本性和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和对人的激励,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但仍把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在这个阶段,管理理论是建立在把人假设为“社会人”的基础上的,梅奥是“社会人”假设说的代表人物,他的“人际关系理论”便是“社会人”假设的基本理论。“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工作的动机不在于经济利益,而是工作中的社会关系;物质刺激对调动人的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而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才是激发工作的动力。他们把这种重视社会需要和尊重需要,而看轻物质利益或经济利益的人称之为“社会人”。后来,人际关系和行为科学的几乎所有的理论,都是顺延着“社会人”,或对“经济人”的批驳展开的。
摘要:人本管理理念是酒店业的经营灵魂和发展基础。酒店中只有拥有了主人翁意识强的员工才能做到“宾客至上”。因此酒店管理者要给予员工以爱护、信任,理解和尊重,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要建立柔性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实施服务授权,重视交叉培训,融入情感管理,培养酒店文化,努力实施人本管理,做到以人为本。
关键词:人本管理;情感管理;酒店文化
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酒店企业经营管理者关注的一个焦点和热点,如何稳定员工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如何保证酒店的服务质量水平?如何提升酒店的整体竞争力?如何在淡季与旺季时增加经营管理的弹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对酒店现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新的挑战。为政之要惟在用人,企业兴旺人才为本。只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才能使酒店永葆竞争活力。
在酒店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本管理因素释放出越来越多的能量,成为酒店业成功的奥秘。人本管理理念在促进酒店整体运作与管理、实现经济效益、构建酒店文化特异性和成就品牌优势等方面也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人本管理的酒店管理内涵
人本管理理念于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管理学界兴起,它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这种管理理论的思想基础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人本管理是以人为根本只有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才可以发挥出他的最大潜能。1957年麦格雷格提出两类人性观:X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有惰性、缺乏理智等,Y理论对人性的假设是人有工作的本能、勇于承担责任等,管理者应当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的现代管理理论学派林立,但日益显露出一个共同的趋势,那就是管理的人性化。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在人性探讨上有独到见解,提出用“管理人”代替“经济人”;以卢桑斯为代表的权变学派以超Y理论为基础,首次提出“人性化管理”概念。人本管理的核心因素是人,其理论基础或者说理论支点,是对人的科学认识[1]。而有效地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总之,在人本管理理念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科学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可以实现酒店、顾客和员工的和谐发展的管理,是指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以组织的共同愿望为引导的一整套管理理论。
二、酒店业对人本管理的呼唤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如何在管理中体现人文性,体现“人本教育”理念,首先要明白“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本教育;走向
执教几年,越发觉得班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很多老师往往重教学研究,轻班级管理。他们似乎觉得教学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能力,教得好,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带班管学生,有什么可说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其实,这才是一门最复杂、最深奥的学问。
人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高级动物,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思想情操、喜怒哀乐各不相同,要把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的特点琢磨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家长一辈子连一个孩子都不一定能管好,一个老师要在三年内(甚至一年内)要将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吃透,非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教育专家不可为也。因此常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们,更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教育”运用。
一、何为人本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教育承担着开启人智能的责任。在这一方面,从最初对智能的单一理解(语言——逻辑智能),到20世纪中期加德纳等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往后数十年间进行实践,人类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在智能开发上探索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然而人之为人,除了智能的开发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灵魂的塑造。一个智能发达的“个体”能对世界有所裨益,然而灵魂重量的缺失,将使生命丧失其特有的灵动和丰盈,流于纯智能的寡淡和单薄。
在思想史上,人本的哲学取向其源可溯至普罗塔哥拉“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断。普罗塔哥拉的论断乃是基于认识论的,它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从“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本”,核心的理念就从“人是认识的主宰”转向“人是实践的目的”。因而,“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就演化为“人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席勒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认为:“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哲学不应该借助一开始便抽象……来脱离真实的生活问题。”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在其中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
人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最终极的目标应是培养“人”。这样的人,不仅在智能上得到全方位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属于他自己的灵魂。纵观中国当代教育。在智能的开发上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灵魂的唤醒”更似渺渺无期。然而诚如一位教育者所言。我们无力凭己之力改变这个教育体制,但我们可以宣扬一些合乎教育本质的理念,用以感染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获益。具体来说,人本教育就是要在一线的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智能开发的同时唤醒沉睡的灵魂。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问,如何在管理中体现人文性,体现“人本教育”理念,首先要明白“人本”理念强调具体的人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及其对人的价值,突出人的具体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生成性。
关键词:班级管理;人本教育;走向
执教几年,越发觉得班级管理是一门大学问。很多老师往往重教学研究,轻班级管理。他们似乎觉得教学才能显示出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能力,教得好,能开发学生的智力。而带班管学生,有什么可说的。有什么值得研究的?其实,这才是一门最复杂、最深奥的学问。
人是有感情的活生生的高级动物,他们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思想情操、喜怒哀乐各不相同,要把一个班五十多名学生的特点琢磨透,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一个家长一辈子连一个孩子都不一定能管好,一个老师要在三年内(甚至一年内)要将全班几十个学生都吃透,非心理学专家、社会学专家、教育专家不可为也。因此常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班主任们,更要注重在班级管理中的“人本教育”运用。
一、何为人本教育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教育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首先,教育承担着开启人智能的责任。在这一方面,从最初对智能的单一理解(语言——逻辑智能),到20世纪中期加德纳等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并在往后数十年间进行实践,人类已经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将在智能开发上探索得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入。然而人之为人,除了智能的开发外,还有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灵魂的塑造。一个智能发达的“个体”能对世界有所裨益,然而灵魂重量的缺失,将使生命丧失其特有的灵动和丰盈,流于纯智能的寡淡和单薄。
在思想史上,人本的哲学取向其源可溯至普罗塔哥拉“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论断。普罗塔哥拉的论断乃是基于认识论的,它的意义在于确定了人在认识中的中心地位。从“人本主义”到“以人为本”或者说“人本”,核心的理念就从“人是认识的主宰”转向“人是实践的目的”。因而,“人是万事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就演化为“人是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席勒发展了这一学说,他认为:“人本主义要求,人的整个本性应该被用来作为哲学必须全心全意以其为论证起点的整个前提,人的全面满足应该是哲学必须以其为目标的结论,哲学不应该借助一开始便抽象……来脱离真实的生活问题。”席勒的论述表明,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实践活动,人在其中的两个基本的规定性并没有发生变化。即人的本性作为出发点以及人的需要之满足作为归宿。
人本教育,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教育最终极的目标应是培养“人”。这样的人,不仅在智能上得到全方位的开发,更为重要的是拥有一颗属于他自己的灵魂。纵观中国当代教育。在智能的开发上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灵魂的唤醒”更似渺渺无期。然而诚如一位教育者所言。我们无力凭己之力改变这个教育体制,但我们可以宣扬一些合乎教育本质的理念,用以感染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者,从而使受教育者获益。具体来说,人本教育就是要在一线的教育实践中融入人文关怀,在进行智能开发的同时唤醒沉睡的灵魂。
1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
生理的成长成熟是心理成长成熟的基础,中职学生上述生理方面的生长特点,为他们的成熟、成才奠定基础。从心理方面的特点来看,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他们身心发展迅速,认知水平向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阶段发展,交际面不断扩大,接收的信息量日益俱增,但是他们情绪不稳定,常常感到莫名其妙的烦恼,变得多愁善感;对异性充满好奇,期望与异往等。除以上特点,中职学生在品德发展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应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中职学校的发展。
2中职学校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中职学校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关注的是应以中职学生作为主体,以中职学生为核心来开展各种教育管理活动。中职学校所应用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将人作为教育管理的出发点与根本点,其强调的是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所进行的尊重,目标是在张扬中职学生爱好以及兴趣等的基础上,促进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上文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分析来看,中职学校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通过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应用,来对中职学生实施正确的指导,用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来推动中职院校的发展,这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下,中职学校无论是在教学工作中还是行政管理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优化教育理念,改变原有的以中职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管理理念与教育管理方式,通过以人为本教育管理理念与管理模式的应用,将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中职学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与根本点,一切以学生为核心,推动中职学生在教育与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全面的发展。
3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结合上文对中职学校学生特点以及中职学校应用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的分析,本文确定以下中职学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对策。
3.1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要求中职学校首先应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这就要求中职学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应严格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在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中实现学生和教师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学校的决策中。强调的是中职院校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具有服务意识,把自身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点放在满足中职学生的需求方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尊重中职学生自然天性的基础上,推动中职学生能够自由个性的发展,进而优化中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水平。
【摘要】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越来越被企业所重视。文章主要就人力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人力资本;地位;作用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淮安市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已步入新进程。在国有企业的改制进程中,国有股份全部退出,由企业经营者及企业员工持股,认购国有股份,国有企业将逐步转化为民有民营。企业改制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中将从企业产权结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文化等三方面对企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人力资本作为一种新生事物,与人力资源相比较而言,是两个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其实二者是有区别的,人力资源,通常是指企业员工整体的劳动素质、生产技能和知识水平等,培养手段是不断招募优秀员工并对现有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而人力资本指的是劳动者投入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总称。具体来说,它仅包括企业中的两类人,一类是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人员,另一类是具有企业家素质的经营者。在改制后的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对企业的影响将越来越重要,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
在资本市场日益成熟的今天,每个企业的经营者都有一定的营销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常识,但只有那些眼光锐利,分析判断准确的经营者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这种高素质的经营者就是企业家。企业家的对企业的巨大推动作用是毋庸质疑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很多企业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可能就靠一两个人的带领,人们通常贯之以“能人经济”(华西村的发展即是最好的例证)。假如在同一区域同一行业有相同规模的两个工厂,派两个能力差异很大的人分别担任厂长,其收益肯定不一样。那么对于多出来的那一部分收益,我们既不能归之于资本,也不能归之于劳动,而只能归之于企业家的个人才能,我们同样称之为人力资本。
一、人力资本对企业产权制度构造的影响
在传统企业形式中,企业的产权是以企业成立时法定货币资产的出资为标志和起点的,即出资方依各自出资多少拥有企业产权,而经理、技术人员等只是资方的雇佣劳动者。劳动者按工作量取得相应的报酬,并没有企业的产权,也就没有对企业的收益权和处分权。在这种产权构造中,货币资本是主动方,而劳动力处于一种被动的、受支配的地位。但在人力资本出现并且作用日益凸显以后,企业中已不再是货币资本一统天下,人力资本开始拥有了部分产权。而且,二者的关系正发生了某种逆转,货币资本逐渐变为被动资本,而人力资本逐渐变为主动资本。企业的产权构造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相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人力资本拥有产权的进程要慢得多。技术入股刚刚开始尝试,而且有很多的限制条件;而企业家以其经营才能折价入股还没有起步。这也是传统观念的偏见所致,我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向来重视具体劳动,轻视抽象劳动;重视体力劳动,轻视脑力劳动;重视生产性劳动,轻视经营性劳动。这些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相关政策的制定,阻碍了人力资本取得产权的进程。
摘要实行人本管理,把人作为企业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质的规定性。论述了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企业实施人本管理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企业人本管理人力资源
人本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把人作为组织管理的核心和组织最重要的资源,把组织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服务于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在企业中实行人本管理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根本保证。在国有企业中,企业职工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企业的劳动者、经营者,处于主人翁地位。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是办好国有企业的根本保证。
1我国企业人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行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我国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的。如果企业管理不以人为本,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失败。职工是企业之本,人本管理是管理科学的核心。企业内部管理秩序的建立与完善、实施与落实,无不取决于全体职工的团队意识和敬业精神。当前,尽管许多企业管理者都认识到了实施人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但在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
(1)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确立。在企业管理中,行政管理是组织指挥生产的一种常用手段,对于集中统一加强管理,确实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在企业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管理者过多地依赖于行政管理手段管理员工,长此以往,结果必然是逐渐抹杀员工的积极性和劳动热情,使其丧失主人翁责任感。如果过于依靠制度管理,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解决生产经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那么规章制度也不会得到自觉执行。同样,过于依赖物质激励进行管理,也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在企业管理中,运用物质刺激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实能够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通过勤奋劳动,获取相应的报酬是无可厚非的。但仅靠物质刺激,只能换来一时的劳动热情,缺乏长效性和持久性。特别是在现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的影响,容易在职工思想上产生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思想倾向,以至于偏离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方向,最终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只有树立人本管理的理念,把人看成具有思维和主观能动作用的人,才能激发和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中保持和发挥旺盛的竞争力。
(2)人本管理的理念没有落到实处。企业作为创造物质财富的经济型社会组织,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是企业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所决定的。应把人本管理看成是“有形”的,“有形”在人的头脑之中;看成是“硬”的,“硬”在使人具有坚定的信念、坚强的意志;看成是“实”的,“实”在扎实的工作和创造性的成果。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就是要尊重人的价值,实现人的价值、认同人的价值、使员工切实感受到自我存在价值的意义。以人为本,更重要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价值,并为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机会和条件。通过把巨大的精神动力转化成巨大的物质财富,去创造出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服务,根本问题是造就出一流的人才。
(3)缺少人本管理的个性。企业由以管理“物”为中心,转变到以管理“人”为中心,这是企业在管理方面实现的重大转变。只有高度重视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实现质的飞跃。否则,企业的素质很难提升。但是,目前一些企业在追求人本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对人本管理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出现了缺乏个性化的问题。即使是制定了一些人本管理方法和人本管理方案,依然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切实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自身活力的目的。这样的企业精神很难在职工的头脑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撼和共鸣,形成共同的认同感。
一、“人本化”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人本管理发展不足
人本管理在我国大多数企业管理中还仅存在初级阶段。虽然很多管理者一直在喊着“人本管理”的口号,但是大部分企业还仅仅存在管理员工的行为,而并没有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员工的心理和职业发展方面。从企业制度的内容上来看,企业过多地采用偏重于严格纪律、硬性制度、强制手段、采用严格的理念来管理员工,而且缺乏一定的平等性。在这些企业中所坚持的人本管理还仅仅局限注重对员工的物质奖励层面,而且激励的方式也仅仅是货币的一次性分配,对员工真正需要的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提供的比较少,而且根本不会涉及到期权、股权等真正能够将员工发展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经常出现的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者自认为已经给了员工在同行业内最优厚的工作报酬,而员工还是频繁跳槽,尤其是优秀员工的离职,给企业造成了不理的影响。企业经营者不能理解员工离职的理由,反而认为员工背叛了企业。
2.人本管理系统性不强导致管理效力减弱
我国还有很多企业对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缺乏一个系统性的认识,而且对人本管理的基本概念、重点内容以及管理运行情况缺乏一定的认识,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如何与人本管理结合也没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有些企业采用了人本管理,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这样的成就就开始淡化了。还有些企业所采取的人本管理措施非但没有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帮助,反而出现一些弊端,例如,企业对外勤工作人员采取弹性工作时间制度,允许员工按照自己的工作计划自由安排时间,但企业有些员工并不能严格遵守自己的工作计划,因为职业倦怠和自身的私事而拖延工作、造成企业经济利益受损。上述情况皆是由于人本管理与企业管理制度之间不存在相互支持、相互联系,而且整个管理理念也缺乏科学的转化,导致所有计划、措施都只能是暂时的,缺乏一定的可持续性。企业管理制度与人本管理理念之间衔接不良,不能互为助力,反而使企业管理松懈,使人本管理成为员工工作松懈的“理由”,直接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力,这是“人本化”企业管理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
3.个别员工自主性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存在冲突
“人本化”企业管理重视利用员工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达成企业管理的目的,这就意味着,企业管理中对员工主动性的依赖比较强,有些员工能够充分理解人本管理对自身发展的帮助,在企业的良好环境中努力工作,实现自身的发展;但有些员工介由“人本化”企业管理提供给员工的优势,将个人利益和个人发展意愿凌驾于企业发展之上,导致了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规划之间的冲突。例如,在企业与合作公司的项目谈判过程中,个别技术型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技术开发目的,不惜拖延项目时间,导致企业项目失利,使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受阻。这是“人本化”企业管理在实施过程当中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人本管理的“尊重人”、“依靠人”的管理思想,使个别员工过分重视个人发展,在工作中不能完全以企业利益为重,企业赋予员工的自主活动空间以及员工对工作的主动责任,使得企业员工对工作态度的出发点与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冲突,由此导致了企业管理失效的后果。
二、造成“人本化”企业管理弊端的原因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超越;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着力点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受长期形成的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人事部门表现出明显的行政性、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人力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质、将人力资源放在不如物力资源重要的地位、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要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终身就业能力、要注重员工职业发展,帮助员工实现工作意义和人生意义的高度和谐、合理分工、适当的能岗配置、重视工作环境的改善、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等,具体请详见。
由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管理史上的一场巨大的革命。但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仍被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对人的开发被视为达成组织目的的手段,这与人本管理以人为目的,从人出发、依靠人、为了人的价值取向相背离。为了保证企业人本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构建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的超越
早期的企业管理理论中,虽然有大量的对人管理的思想,但是却没有设立对人管理的专业部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用工数量与工种的迅速增多,在企业中才出现了人事管理部门,并逐步完善了今天所说的传统人事部门的主要功能。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受长期形成的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人事部门表现出明显的行政性,除了管理人事档案以外,主要就是办理诸如接受新职工,老职工退休或者内部人事调动等程式化的例行公事似的事务。
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开始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由传统人事管理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是管理史上的一场巨大的管理革命。它摆脱了传统人事管理执行僵化教条、程式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和对人的行为进行简单约束的缺陷,逐渐认识到人是企业的核心,是企业真正的资源,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中心。
但是,正如彼德·德鲁克(PeterDrucker)在《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的:人力资源拥有其他资源所不具备的特质:即协作的能力、综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和其他资源相比较,唯一的区别就是他是人,并且是经理人必需考虑的具有“特殊资产”的资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仍被看作是一种生产要素,一种活的主体性资源,而没有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主体,是一个可以自主决定自身投资方向的资本对象。对企业而言,人更多的是以劳动力的角色出现的。资本拥有者关心的是选择什么样的生产要素,如何充分利用他们,以便达到最佳的效益成本比例。至于这些要素自身的特点、需要以及发展,即使被资本拥有者考虑到了,也只是出于更好地满足追求经济利益的需要才不得已而为之的。对此,有学者这样评价:“如今的人力资源管理新观点,也无非是把人作为一种不能简单对等、潜力巨大而等待开发的一个‘资源库’来重新认识而已。一切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与技术,都是为了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和使之为企业的目标服务。”
我们说,将人力资源放在不如物力资源重要的地位,或者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既不符合人本管理理念,也不符合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管理的历史一再证明,只要管理不能进入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境界,管理中的技术就具有诱骗和不道德的成分,就会很快被人们所识破,从而也就会很快地失效。以员工为目的、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为终极价值目标的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趋势。为了实现人本管理,必须构建一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使命的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即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帮助人们认同工作的意义与价值,从而实现工作动力的“内置化”和自我激励,最终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内涵
1人本管理和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
1.1人本管理模式人本管理模式的生成和发展包括前期和后期两方面。前期的人本管理模式主要是人际交往关系的管理,产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成长于五六十年代,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主要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体现人本管理,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特点出发,重视学生的个人品格、创新能力、专业学识,人格健全和自身素质的发展,以满足学生在学习上的要求,首先体现在人本管理的思维模式上,着重强调把学生作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中的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目标,把学生作为主要代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中的人本管理,侧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最后,体现在人本管理的价值观上,即重视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院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异等各方面因素。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主要是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目标,可以组成整体的、具备凝聚力的成人教育气氛,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生价值的满足。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善于激励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
1.2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特征首先,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有强烈的求学意识,可是由于大多数的成人教育学生都是就业工作者,而且大多数是基层的工作人员,大多数在工作中有许多的困惑,很多感觉到自已本身的知识不充足,就会形成强烈的求学意识。其次,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社会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的,可是文化理论知识匮乏,这些学生来自各个行业,很难保证上课的时间,而且大多数成人教育学生已经成婚,为生活所困,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新知识,学习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最后,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学生的思考能力虽然比普通的学生强,相反他们记忆力却较差,尽管他们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但是由于年龄大多偏大,记忆力又比普通的学生差,学到的知识内容也会很快忘记。
2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不注重人本管理一些普通高校不注重人本管理,现实教育工作中还是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社会效益。一些普通高校忽视了教学质量,大多数的高校都是只注重普通的高校学生而忽略了成人教育学生,对成人教育投放的教育资源非常少,只是简单地敷衍日常的教育教学。
2.2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大部分担任成人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多数是普通的专业教师,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去深入琢磨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征,而且也不会创新地参加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大部分都是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忽略了普通高等成人教育的特征和个性。成人教学模式单一化,会伤害到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他们的学习要求很难满足,使得教学模式倾向于僵化。
3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以学历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的一种新模式,让学生最后能取得学历是高校成人教育学生和学校的最终目标,在某些程度上成人教育模式已经远离了教育自身的宗旨。因而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的应用中应当设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管理体系,进一步使教育管理体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管是哪一门学科的教学模式,它的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学为主要核心,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管理体系创新的重要课程应当确立以学生为教育中心的教学模式。国际教育标准分类中的传统教育定义“教育是有组织和接连不断地传授知识的工作”修正为“教育被认为是造就学习有组织的和接连不断的交流活动”。依据这个定义,教职工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咨询者、引导者和交流者逐步替代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学组织工作者和领导者。这个角色的转化体现了人本管理在普通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