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全口径预算

全口径预算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口径预决算监督关键要“全”

审查和监督政府财政全口径预决算,是推进人大监督工作与时俱进的具体要求。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将全口径预决算监督落到实处,不仅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而且要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全过程。

首先,要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所谓全口径预决算监督,简言之就是要将政府所收的每一分钱和所花的每一分钱,都要统一纳入预决算管理,依法接受监督。实行全口径预算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基本前提,早在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强调。2015年实施的新预算法明确规定,“政府的全部收入和支出都应当纳入预算,”“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规范这四本预算的各自功能定位和治理原则,建立起“四本账”的预算体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依据预算法、监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变过去的只审查批准一般性公共预算为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口径,包括审查批准和持续监督政府性借贷、政府性资产变现、社保医保收支等各项政府性收支在内的“四本账”预决算。

其次,要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方位。政府方面要切实落实预算法定的原则,编制、执行全口径预算;人大方面要切实依法担当起对全口径预算编制及调整的审查之责,依法批准全口径的预决算;要充分发挥审计机关的法定审计监督职能,强化人大内设预决算监督机构建设,切实提升预决算监督的专业化水平;要依法落实预决算公开制度,预算、预算调整、决算、预算执行,财政转移支付,部门预算、决算等基本情况,都要依据预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公开、及时公开、规范公开,接受社会方方面面的监督。

再次,要依法强化预决算监督的全过程。从预决算监督的时序角度来看,要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各级人大常委会及相关机构事前要提前介入预算编制,事中抓住重点、难点跟踪监督预算执行,事后对预算结果与预算进行量化分析比较,测算预算执行的偏差度。从预决算监督的绩效目标角度来看,要强化制定目标、完成目标和目标评价的全过程监督。制定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绩效目标,对完成目标绩效进行动态监督,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从预决算监督的财政运转角度来看,要强化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决算形成的全过程监督。预算编制依据及来源要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的执行过程要确保预算实施的完整性,预算结果及决算的形成要确保财政运转全过程链的结果最优。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人大常委会)

全文阅读

关于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思考

摘 要:根据新修订的《预算法》,全口径预算作为预算制度的基础,深刻影响着预算制度的控制、政策、管理以及民主参与这四项基本功能的发挥。在全口径预算的要求下,政府需要将全部的收支纳入到预算管理中,以实现完整的政府预算。自全口径预算实施以来,我国政府预算已朝着这一方向发展,但从管理的现状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全口径预算管理的现状,然后为进一步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提出一系列的建议,以推进我国预算改革的进程,实现公开透明且规范完整的复式预算体系建设。

关键词:全口径预算;管理;加强;思考

一、前言

自中国实施放权让利政策后,我国的预算管理改革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的严峻性,我国政府提出了“全口径预算”这一概念。在全口径预算要求下,我国政府需要将全部的收支纳入到统一的预算中。全口径预算概念的提出对我国政府预算体系影响深远,在实施的过程中呈现出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二、我国当前全口径预算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政府收支纳入到全口径预算中的范围不够全面。全口径预算要求政府将其所有的收支纳入到全口径的统一管理中,而预算外的收支也要纳入管理的范围,而不是脱离于管辖的范围。我国当前的预算体系完整性相对较高,这就使预算口径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从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的现状看,由于地方性政府都拥有着一定比例的地方性财政收入,而这部分收入却没有被纳入到全口径预算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这部分收入占据了总收入的很大比重,而预算编制的盲区致使这部分收入逃离了全口径预算的管理。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预算体系的规定不够完善,致使地方政府的预算范围不够全面。[1]

(2)审查批准预算决算的管理力度低。审查批准预算决算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职责,并在预算法中已予以明确。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地方政府绝大多数都没有做到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职权。从审查与批准预算的时间上看,通常都是在人大会召开前半个月才会递交预算草案,而由于时间的紧迫性,人大财经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分析预算草案是否符合实际需求。人大代表通常只有一天的时间对出草案进行审核,而预算报告的复杂性在短时间内是无法分析透彻的。因此,这种审批只是存在于形式,根本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与此同时,这种审查方式也存在着弊端,即:其审查的内容都是地方政府递交上的内容,而地方政府所递交的预算草案又不全面,对于那些没有纳入全口径预算中的地方财政收支,人大以及常委会是无法实现对其的监督的。

(3)预算执行过于随意,并缺少相应的追查。预算的执行主要指的是对财政支出的管理,当前,在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预算支出信息普遍存在着不完整性。地方行政管理部门长期存在着没有编制的临时工,他们的工资福利标准都没有被纳入到预算编制系统中。因此,当前政府等行政部门都会将这一部分人的工资等待遇纳入到专项中,在年终决算时,将这一部分支出再转入到财政预算支出中,这就致使地方行政部门的预算与决算信息无法相平衡。与此同时,在我国的行政部门中,下级服从上级是正常的“工作需要”,致使将财政预算的空隙无限放大,加上我国相关部门的监控系统尚未得到完善,致使出现失控的现象,以至于和严重浪费现象层出不穷。

全文阅读

深化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的分析

摘要:审计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审计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工作方面,加强财政预决算审计可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和稳定。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审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审计全面加强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查监督,可以更好地利用财政资金,为社会谋福利,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就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关键词: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

在当代社会里,审计工作的中心就是管好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安全,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利用。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新《预算法》的实施,实现对财政资金全口径预决算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发展的方向。就目前来看,有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实现全口径预决算,部分资金仍游离于预算之外,对财政预决算还没有纳入统一的管理,从而造成了许多问题存在,如许多部门收了钱、花了钱却不受控制和监督,不利于财政资金的管理。而实行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就是对财政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为了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完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就应当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计。

一、深化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的必要性

所谓的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就是将政府的所有财政收支都纳入到统一的管理范围之中,确保政府的收支情况处在可控制范围内,保证政府所有的收支都不游离于政府预算。审计作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审计的目的就是对政府财政收支进行审查和监督。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财政预决算审计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的财政预决算审计工作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大财政预决算审计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在审计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当全面实行全口径预决算管理,在财政预决算审计工作中要健全相关管理体制,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对财政资金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实现财政资金、资源的审计全覆盖,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1]。

二、全口径财政预决算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

财政预算涵盖了多个方面,既有财务预算、结算,同时还包括成本核算。就目前来看,当前财务预算不能够全面的反映出政府所有的财务信息,政府预决算依然是停留在一些表面工作中,如政府的基本开支、进出账单等,没有涵盖所有类型的财政性资金,如政府地方债务、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没有将这些财政资金纳入到全口径预决算中来,影响到财政资金的稳定性。

全文阅读

“全口径预算决算”与权力机关财政监督的改进

党的十报告提出,“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首次在党代会的报告中如此具体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监督,严格对政府“钱袋子”的控制。

近年来,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和参政议政的主动性、积极性日益提升。面对现实中越来越复杂、难以治理的 “三公消费”以及多年审计中披露出的政府预算执行方面“习惯性”用钱失控和暗藏巨大隐患的地方政府债务,公众要求政府依法、科学、民主、透明地理财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全口径”预算决算的体系框架和审查监督机制,但是,实践中缺乏成熟的法制化运作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强化权力机关的政府财政预算监督势在必行。

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对人大行使财政预算监督权带来以下挑战:一是扩大了权力机关财政预算的监督范围。全口径预决算监督,改变以往人大仅将公共财政预算纳入监督,它要求今后还要把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这三项预算及各项决算都上报给各级人大审查和监督;它还要求监督主体必须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中。各级人大财政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必须加强。二是要求各级人大必须提高财政预算监督的能力。当前,人大在财政预算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预算审查偏重程序,流于形式;预算执行监督浮于表面,刚性不够;柔性的监督多而硬性的监督少,建议性的监督多而强制性的监督少。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人员和人大代表具备财经专业背景的人员比例低,对预算审议缺乏热情和知识,难以真正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预算报告不完整,缺乏细化,透明度低;人大预算的审议时间过短、务虚、走过场,缺乏审查问责和纠错机制。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地方人大监督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瓶颈与障碍。

强化权力机关的“全口径”财政监督权,就是使政府预算收支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且“取之有度,用之合理”,提高政府资金使用的效益,预防浪费和腐败。这要求权力机关监督的权威、职能、程序、机制、机能等方面全面强化和健全:一是要完善财政预算监督制度。我国预算法正在紧锣密鼓的修订中,将新形势下改进预算的编制、审查、批准、执行、调整、监督,以及决算和其他预算管理活动纳入法制化,是改进权力机关依法监督的立法保障。二是建立财政预算公开制度,实行“阳光”财政。各级财政机关要主动“推进财政预算信息公开”,预算报告和财政转移支付情况等都要向同级人大和社会主动、全面、细致地公开。预决算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才能取信于民。人大应当建立各种公众参与机制,要求编制预算的主体通过专家咨询、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等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预算草案提交人大审查批准时,允许公众旁听;每年的预算及其执行结果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的评议。三是改进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权力机关可以从社会中吸收一批具有非官方背景的财政、金融、财务、审计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建立财政预算审查监督的专家咨询机构,以增强权力机关预算监督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通过听证、调查、质询、辩论等方式对政府预算进行审查,以提高预算审查的质量和效果。四是依法开展对违法预决算行为的监督问责。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决定机关之一,人大要对预决算中的违法行为、政绩不佳或遭到社会批评、谴责的国家机关组成人员依法有权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行使人事任免权,依法决定对由其选举、决定任命的相关人员依法采取罢免、免职、撤职、接受辞职等问责方式,体现问责实效。

总之,要通过以上制度的完善和措施的落实,确保权力机关发挥监督政府“管好钱、用好钱”的目标。

(作者系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教授)

全文阅读

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下的财政审计研究

面对越做越大的财政“蛋糕”,近年来我国加快推进预算管理改革,要求纳入预算管理的资金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以实现对于财政收支的精细化管理。与之相应,加强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也逐步提上议事日程。开展全口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下的财政审计研究,正是在这一形势和背景下进行的一些探索与思考。

一、财政审计与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广义的预算决算审查监督是一个综合的体系,它由人大监督、纪检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公众监督等相互关联又相对独立的监督系统组成。

(一)财政审计监督与人大监督相关性分析

在我国,财政审计与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的相关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受托关系的特殊性。国家审计机关具有相对独立性,受政府委托直接向人大报告;二是监督目标的一致性。财政审计受人大的委托监督公共财政收支,并通过向人大报告工作来实现人大监督的目标;三是监督对象的承接性。审计监督凭借其专业于人大监督,人大凭借其权威性提升财政监督的效果。

(二)财政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相关性分析

财政审计监督和纪检监察监督都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担负重要责任,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一是监督对象的同一性。监督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既是审计监督的重点,也是纪检监察监督的重点;二是监督主体的相关性。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和案件查处协作配合机制,在案件查处中协作配合;三是监督手段的互补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审计线索及时查处腐败问题,而纪检监察部门又为审计机关提供线索。

(三)财政审计监督与财政监察相关性分析

全文阅读

审计视角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探析

【摘要】社会各界对于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高度关注,如能够推进审计在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当今社会一个崭新的话题。本文首先向读者介绍了全口径预算管理的涵义及内容,并提出了政府实施合口径预算存的观点;其次,进一步让读者了解审计视角下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的重点,即财政收入、四大预算、部门预算;最后,笔者站在审计角度分析了如何加强政府全口径预算管理,以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审计;政府;预算管理

一、全口径预算管理概述

1.全口径预算管理涵义

所谓全口径预算管理是指政府部门发生的所有收入与支出都应该一并纳入预算管理体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政府最高权力机构能够以立法形式控制所有财政资金收支。

2.全口径预算管理内容

政府部门的全口预算管理内容一般包括公共财政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等所有与财政资金有关的收支。这此收支一般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行政层面,另一个是立法层面。前者是由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实行预算编制管理,实现了对我国政府收支的统一管理与监督;后者则将政府的全部收支都按立法部门要求的进行授权。

但在实际操作中,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财政体制会适时的发生变化,理论上的全口径预算很难完全贯彻落实。

全文阅读

如何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党的十以来,中央对各级人大加强对财政预决算监督提出的新要求。县区人大作为地方权力机关,如何发挥人大职能,切实加强对财政预决算的有效监督,尤其是替人民掌管好“钱袋子”,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确保公共财政在阳光下运行,是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结合多年财政监督的工作实践,笔者谈一点粗浅认识。

一、应进一步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目前,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基本格局由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和其他预算组成。公共财政预算指的是一般预算,它是财政部门最常见的预算形式,划分为中央政府预算和地方政府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为了支持某项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无偿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财政资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是指国家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给,以便实现国家社会保障职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而编制的预算。这四大预算有机衔接组成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所谓“全口径”,指的是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全口径财政支出,它包括预算内收支与预算外收支。而“全口径预算决算”,即监督主体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将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纳入预算和决算的法制化运行机制。全口径预算决算是财政预算管理的一种模式,预算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监管,而且包括政府性债务和或有负债的监管,是防范财政风险的一项重要措施。这里说的全口径预决算,就是在预算决算管理上不能有例外,该纳入财政预决算的收支项目都应纳入,不能让一些政府公共财政资金游离于预决算之外,搞“体外循环”,不受监督。也就是说,按照“全口径监督”的原则,政府各项收入和支出预算全部纳入部门预算,预算外资金以及预算超收收入的支配也应纳入预算范畴。包括党政机关依法取得的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产收益和处置等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国库,纳入预算。以往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备、体系不健全,加之编制手段、技术以及条件的限制,在地方政府预决算管理中,一些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债务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利税减免未能全额纳入预算,一些重点项目建设资金仍在预算外循环。突出反映是数量较大的土地出让金、政府性基金等财政收支,均没有纳入全口径预算决算管理,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精准度不高,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项目支出缺乏追踪问效和绩效评价,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

一要建立全口径预算体系,规范预算编制。政府应建立以部门为反映主体的预算科目体系,以此为基础完善政府收支科目,建立按部门、经济性质和功能为衡量标准的政府收支指标体系,逐步缩小未纳入预算的政府性收支项目,合理界定公共财政事权范围,形成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以及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完整的政府预算体系,推动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政府预算管理,促进政府预算的统一和完整。

二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实行全口径预算。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内容,细化部门预算科目,扩大编制范围,力争将全部政府收入和支出都纳入预算管理,做到“横向到边”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即同一级政府所有部门的收支都要纳入预算管理;纵向到底即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要把所有政府资金分别纳入到各个预算来管理,并按收入性质建立各类预算,明确功能定位,划分收支范围,加大征管力度,将政府预算管理覆盖到政府全部公共服务活动。

三要加强预算绩效考评,推进预决算公开。绩效预算,是指政府部门先确定需要履行的以及为履行职能需要消耗的资源、资金,在此基础上制定绩效目标,并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每项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的情况,核心目标是通过建立绩效预算评价体系,通过推行绩效预算,有效控制行政成本、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对财政资金从“注重投入”转向“注重效果”的管理。这种新的预算理念要求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先明确追求的“结果”,根据“结果”来编制预算,投入资金。同时要建立规范的政府财政报告体系,全面反映政府各部门的财政状况和收支活动结果,全方位披露政府部门的资金收支活动信息。公开不仅要把经批准的预算、决算向社会公开,而且要贯穿于预算编制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

二、各级人大要替人民看好“钱袋子”

人大是国家和地方的权力机关,其拥有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法定职权。财政监督可以说既是政府监督的重要内容,又是监督政府的重要方式。对政府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尤其重要的方面。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对本级政府财政预算及其调整方案、决算进行审查、批准,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监督,是让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要纳入人大审查监督的范围。因此,加强全口径预决算审查和监督,必须替人民看好“钱袋子”。

全文阅读

发挥地方人大监督作用推动全口径预算管理体制建立

党的十决定提出,要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和监督。我们结合本区人大对区级财政预决算开展审查监督的实践,组织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如下报告。

一、黄浦区人大常委会推动全口径预算体制建立的实践

近年来,黄浦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开展预、决算审查监督的同时,积极探索全口径预算体系的建立,取得了一些成效。2011年区人大常委会修订了本区《加强本级预算审查监督的决定》,从制度上进一步明确了延伸财政预、决算监督的内容。

1、从一般预算监督向综合预算监督延伸。2011年后,在原有审查批准本级预算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预算执行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监督,迈出了对综合预算监督的第一步。明确超预算部分、实际收入超原总预算额5%(含5%)及支出调整方案须经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超原总预算额3%-5%(含3%),超收部分使用方案须向主任会议报告,并向人大常委会备案。对不同预算科目之间资金调剂,教育、科技等法定增长项目调减,须报常委会审查批准;其他科目年初预算与年底执行有差异的,也须报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备查。要求政府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纳入总体预算编报,财政部门在每年的人代会、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向常委会委员、代表报告相关执行情况。

2、从本级预算向部门预算全覆盖延伸。为推进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监督,延伸了对部门预算审查监督。变原来的一般审查部门预算拨款数为对部门综合预算和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并且将各预算单位动用历年沉淀资金、各条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情况列入检查监督范围,明确要求各预算单位,除财政拨款外,动用历年沉淀资金、条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等须统一纳入预算管理,没有批准的不得使用资金。同时,加大部门预算的公开力度,监督政府实行部门预算的全公开,包括“三公”经费在内,所有部门的预算都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公开,主动接受监督。

3、从公共财政预算向政府性基金、国资经营预算延伸。改变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游离于人大监督之外现状,区人大在做好公共财政预算监督的同时将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纳入预、决算管理,作为预算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向人代会、常委会报告收入、支出及收支平衡情况。一是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部分,要求政府在工作报告、计划报告中明示计划年度动迁地块量、收尾土地量及相应的情况,对土地的招、挂、拍全过程进行动态跟踪监督,对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实施有效的人大监督。二是督促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国资经营预算、收益收缴管理、预算支出管理三个试行管理办法,并在每年的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国资经营预算试编情况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常委会听取和审议此项工作做好充分准备。目前,本区的国有主体企业已全部实行国资经营预算,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接受人大监督。

二、加强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遇到的问题

从公共财政预算审查监督到全口径预算审查监督不仅是工作对象和范围的变化,更是观念和制度安排的变化,是预算制度方面一场深刻的改革。以下是在制度推进中遇到的问题。

全文阅读

三种口径评价我国宏观税负水平

【摘要】当前新一轮税制改革已拉开序幕,在增值税“扩围”和结构性减税的政策背景下,正确认识宏观税负问题关系着税制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规划与进程。一般来说,我国有大口径、中口径、小口径这三种宏观税负口径。结合我国国情,单纯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能说明问题,原因在于我国还未规范的收入形式,当前对大口径的宏观税负中“全口径”的政府收入的衡量是一大难点。本文利用田为民对政府收入的测算方法计算出我国的政府收入规模,在此基础上从三种口径对我国2000~2014年的宏观税负水平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关键词】现代税收 制度宏观税负政府收入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财税改革放在了重要位置: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由此可见一个合理税负水平在构建现代税收制度中的重要性。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要求,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随着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和经济关系呈现复杂化发展,要求政府从收入端介入和引导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支出端巨大的财政压力也会要求税收负担保持适度规模。另一方面原因则是与税收制度有关,由于税收制度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税收制度与经济活动的适应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制度、结构和经济行为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宏观税负水平的高低,比如预算口径的完整度、税收征管水平的高低都会对宏观税负水平产生影响。

一、三种口径的优劣评价

宏观税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税收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由于我国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只用税收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因此学术界将根据政府所取得收入的不同,划分为大、中、小三个口径;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税收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中口径的宏观税负是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这里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纳入预算的其他收入,即我国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而大口径的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它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还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不纳入财政预算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既没有在预算内,同时也没有在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还包括了其他未能在“财政收入”中体现的各项收入。虽然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能更为全方位反映政府从微观经济主体取得收入的情况,能更准确地反映政府的一种集中水平,但是预算外、制度外的资金实际上处于财政控制之外,对政府来说是“体外循环”,并没有形成可支配的财力,因此只有小口径的宏观税负水平能较准确说明政府财政能力的强弱。这样,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时,就需要将小口径宏观税负与大口径宏观税负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二、政府收入的测算方法

由于出自不同的目的而使用了不同的测算方法,众多测算宏观税负和政府收入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由此得出的结论和提出的建议相差较大。实际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了完整的政府收入统计口径和测算方法。田卫民依据这一方法测算出了1978~2008年政府收入规模完整的时间序列数据。具体来说,由于国外的政府将大部分收入都纳入了预算管理,税收成为政府收入的最大组成部分,其占比也很高。而我国由于还处于转型时期,很多制度现在还没有得到规范,政府收入预算制度同样存在不少问题。

全文阅读

我国宏观税负分析及政策选择初探

摘要:在近些年中国的财税收收入持续增长的背景下,虽然采用我国现行的宏观税负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显示我国宏观税负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在基于我国国情,必须对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进行分别测算分析,获得修正后的实际数据。

关键词:宏观税负;口径;配套性措施

一、宏观税负水平的定义和测量口径

一个国家的宏观税收负担体现了这个国家集中社会财富的能力和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并且影响社会各层应税主体的税负水平,宏观税负水平问题是税收学术界研究的关键问题。在学术上,宏观税负通常是通过一定时期内一国税收总量占同期GDP 的百分比来体现的。我国在政府收入的界定范围有所不同,除了预算内的税收收入外,还有大量的预算外、制度外以及收费,这些也同样构成纳税人的税收负担。

根据笔者查阅的相关资料得出,目前学术界界定的宏观税收负担衡量有三个口径,分别是小口径、中口径、大口径,对应的定义分别是税收占GDP比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政府收入占GDP比重。

二、我国宏观税负分析——基于口径角度分析

根据查询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资料,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得出不同口径的测算下我国2001~2010的税负率。

(一)小口径宏观税负的分析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