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期中乐理总结

期中乐理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

我们是有变化的,无论是思想上还上工作态度能力上,写工作总结恰好能把这些变化归纳起来。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音乐教师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欢迎阅读。更多资讯请继续关注年度工作总结栏目!

二年级音乐教师年度工作总结【一】

时光荏苒,在过去的一学期,作为音乐教师的我,忙碌着、辛苦着、奔波着同时也收获着,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成绩,也有一定的不足,下面我就把本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我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关心、热爱学生,做孩子们的好朋友。

二、课堂教学: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力量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感情。用功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舒畅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个人工作总结,辩论、联想、想象及律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想音乐、解析音乐、浮现音乐,并在肯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三、课堂管理:

全文阅读

架构中国流行音乐理论体系的尝试

当流行音乐已成为大众文化消费主体的今天,当各大艺术院校纷纷开设流行音乐专业的同时,中国却没有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可供给教学参考,从而造成了教学被实践所牵引的被动局面,同时也使很多具有音乐天赋而与音乐学院无缘的一大批有志青年,只能在茫茫的流行音乐中,绞尽脑汁地领悟着那些神秘的音乐符号与特殊的音乐现象。

基于此种现状,作为专业音乐出版机构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组织一批富有教学经验又有流行音乐研究底蕴的师资力量,策划出版了一套名为《流行音乐学院》的系列丛书以填补该项空白。

本丛书包括《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基础和声》、《流行歌曲写作》、《编曲》和《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从流行音乐的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再到音乐素养,为流行音乐学习者架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体系。

《基础乐理》在传统乐理的基础上,以流行音乐的普遍规律为参照,对学习流行音乐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所有谱例均采自流行音乐作品。

《视唱练耳》以视唱和练耳两大部分为基础,加强了节奏训练及风格的训练,尤其重视了对连音节奏以及Shuffle(爵士节奏)、说唱节奏的练习,不仅融入了流行音乐中所特有的音乐素材(如挂音和弦、加音和弦等),还加强对立体听辨的训练。

《流行歌曲写作》中,旋律写作部分以旋律、节奏、调式、曲式等内容为基础,对流行歌曲的一些特殊创作手法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歌词部分主要对流行歌词的普遍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如歌词的特性、种类、主题、结构、角度、韵律、表现手法等。

《流行音乐历史与风格》分为“西方流行音乐”和“中国流行音乐”两大部分。西方部分,主要以历史为纵线,风格为横线,分别对布鲁斯、爵士乐、乡村音乐、摇滚乐、索尔音乐、拉丁音乐等西方流行音乐的历史与风格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中国部分,以时期为划分,分别将中国流行音乐80年的历程分为“上海时期”、“香港时期”、“台湾时期”、“香港粤语歌曲时期”、“台湾民歌运动时期”、“内地流行音乐复兴时期”等,这是对中国流行音乐史80年历程的第一次完整梳理。

全文阅读

独具特色 不断探索

摘 要: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到2008年9月,已创办了25周年,共发行了100期。文章以2000―2007年的《音乐探索》为范本,从栏目设计、编辑方针、重点栏目的学术支撑等方面对其进行了一些编辑学上的分析,认为《音乐探索》有着独具特色、不断探索的办刊特征。

关键词:四川音乐学院;学报;《音乐探索》;编辑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3-0015-04

四川音乐学院学报取了个好名――《音乐探索》,它的名称立即会使人想到对音乐各种理论与实践的令人困惑的问题进行不懈地探究,给人以不断奋进的感觉。还是在1990年初,出于对《音乐探索》的敬仰(那时,我还刚刚成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师不久),我写了《对“百花潭铜壶”嵌错图像中乐舞文化的再认识》一文寄给《音乐探索》,在不长的等待与期盼之后,便收到了《音乐探索》的1990年第2期,其中就刊登出我的那篇所谓的论文。它的发表,极大地鼓舞了我对音乐学研究的热情,并一直激励着我在音乐学研究的稿纸里攀爬。

在今年4月份的一天,突然接到《音乐探索》编辑部主任陈达波先生的电话,告知这份对我产生极大帮助的刊物到2008年9月,已创办了25周年,发行100期了。陈老师嘱咐我为此写点什么。由于目前我也在从事音乐编辑的工作,出于对《音乐探索》的热爱,便找来2000年至2007年的《音乐探索》,看着那些制作精良的刊物,不禁感慨万千。

说实话,尽管我必读每期的《音乐探索》,但也只是阅读书中大意,看看其选题与我们刊物《黄钟》有无撞车,从来未以音乐编辑学的角度来对其进行过认真地审视。如今,当这8年共32期刊物摆在眼前,仔细揣摩着《音乐探索》的办刊方针,不禁从心头涌出:“独具特色、不断探索”的评价思绪来。

本文虽说是要对《音乐探索》进行“编辑学分析”,但由于自己学术水平有限,无法对其100期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只能对近8年来的《音乐探索》作初步的探索,以发现其办刊特征,而有利于我今后主持《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工作时学习借鉴。

一、独特的栏目设计

全文阅读

戏曲中音乐成分的概述

根据有关规定,艺术硕士学位论文必须与自己的学位作品创作有密切关联,论文选题是在导师徐孟东教授的指导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由理论研究到创作实践,再由创作实践到理论研究而成。因此,本论文通过较为详尽的分析阐述,对戏曲音乐元素在本人学位作品创作中的运用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研究论述;同时,也在论文中体现了本人对这一问题的理论性思考与思辨。

第一节作品概述

管弦乐《游子吟》——小提琴与乐队,是我在上海音乐学院攻读艺术硕士作曲研究生期间,继混合室内乐《古琴、损与电声乐队》、弹拨乐四重奏《西部咏叹》、混声合唱《我爱上海》、《中国,这个名字》、《石库门的灯光》、男女声四重唱《古镇音画》、女声组合《古镇风情》等20多部(首)作品后,完成的一部中等规模的管弦乐作品。作为学位作品,首先以《游子吟》为题,试想在作品内容方面,回顾自己为了学习音乐背井离乡,远离父母,以音乐为己任,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孜孜不倦,锐意进取的漫漫宰路;其次在作曲技法方面,汇集总结了多年音乐学习的感悟和思考,也是攻读艺术硕士作曲研究生期间由理论到实践的总结与汇报;再次是在音乐风格方面,表露了作为一个中国音乐家,对于民族音乐现代化、中国音乐国际化这样重大课题的初步思考与探索。现在,管弦乐《游子吟》——小提琴与乐队这部作品将作为我艺术硕士作曲研究生毕业作品呈交,我更愿以之作为自己音乐创作道路的新驿站,力求在音乐创作领域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而莘宰起步。

《游子吟》属于本人硕士学位作品,应通过这次创作,对自己在校期间接受西方传统及现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教育,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总结与汇报,实践与运用。对于这部作品,就体裁而言,应属于独奏乐器与交响乐队写作中的单乐章随想曲;在音乐语言上,主要学习借鉴了西方晚期浪漫派,同时兼具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中的多调性写法;在技术手段上,则是多触角地吸取了晚期浪漫派、新古典主义、新民族主义等潮流的创作特征与技术元素。总而言之,这部作品从大格局上说,应视为是自己专业学习的阶段性践行与思考。在“戏曲”音乐元素的运用与思考——《游子吟——小提琴与乐队》作曲札记中,通过总结和梳理《游子吟》这部作品的创作,我想要重点论述的内容并不落在有关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或技术操作层面;而是着眼于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在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西方体裁的交响乐作品时,必须要思考和面对如何釆用中国音乐的元素,中国文化的风骨,中国思维的方式来创作中国风格的交响乐队作品。现在,不论我遇到了几多困惑,发现了几多难点,解决了几多问题,留下了几多缺憾;我想,通过撰写这篇作曲札记,在回顾、总结、思考和发现的基础上,这些困惑、难点、问题、缺憾都会成为我今后音乐创作和音乐生活中的滋养。

第二节音乐元素

通过《游子吟》的创作实践,怎样在一部遵循西方交响乐理念的作品中植入中国音乐元素和中国音乐的精髓这是贯穿整个创作过程中的核心问题。由于自己生长在我国甘肃,并曾长期生活及工作在西北地区,在音乐元素的选择中,首先选择了我自己最为熟悉并深深热爱的中国西北地方戏曲——秦腔音乐作为基本素材,用一首脍炙人口、影响深远的、表现凄凉伤愁情感的曲牌《苦音永寿庵》(见谱例1)作为作品旋律生成的“细胞核”,并将之演化发展成“游子”主题(见谱例2)。这样,就使整部作品拥有了中国西北音乐基调。

第三节几点思考

这实际上就是“西学为体,中学为用"思想在音乐创作中的一种实践。之所以作出这样的选择,有以下几点思考:第一,《游子吟》属于本人艺术硕士学位作品,尝试通过这次创作,对自己在校期间接受的西方传统及现代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的教育,作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总结与实践。以此为将来的音乐创作与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至于个性的写作乃至个人风格的形成,这是长期而艰巨的人生使命。现今之验“学”,正是为他日之有“成”。所以,我愿意把这次毕业创作视为几年来所学所达、所思所悟的综合考核。第二,在悉心研读了一些中国作曲家半个多世纪以来,硕果累累之诸多作品之后,钦敬之余,想尝试吸收借鉴综合运用的方式,来继续他们艰难探索不断开拓出的中国风格交响音乐的创作之路。第三,就我目前的功力和水准而言,我的尝试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很不成熟,但我愿意以此为契机,开始我的探索和不解努力。所以,我的选择不是简单地采用中国音乐的某些外在的元素,诸如曲调、音色、表现形式、结构模式等等来表现中国音乐的特征。而是用“化民族”的思路,尝试能否用西方交响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中国音乐的内在特质;能否用西方交响乐队的载体,来盛载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也许,这只是我用“化民族”的思路,在创作实践中向前迈出的不尽成熟的一小步,但我希冀它最终能成为我音乐创作之路走向更加开阔之地。

全文阅读

大学生学习乐观及其对学业情绪影响的探索

[摘要]本文以长春某高校229名大一到大三的学生为被试,课题组采用最为常用的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深入探索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大学生其学习乐观与学业情绪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课题组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正确归因判断、积极策略应对和自我效能提高三项策略来提升大学生学习乐观感。

[关键词]大学生 学习乐观 学习效能

[中图分类号]G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6-0134-01

一、学习乐观和学业情绪的概述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乐观作为人的一种积极主观体验被越来越多心理学家所重视。学习乐观可以说是学习者个体对他学习生活的一种乐观、豁达、积极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总是相信、期望能发生较好的结果,同时可以对不好的结果做出相对较好的适应和积极的解释。[1]学习乐观的学习者,其乐观的学习态度不仅会直接影响到目前短期的学习成绩,而且会逐渐提高其今后独立进取、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影响显著。学习者在学习中发生的与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属于学业情绪范畴,其中包括焦虑、气愤、厌倦、失望、生气、高兴等情绪。

二、学习乐观与学业情绪的关系研究

教育工作应该如何培养学生乐观学习。课题组就此项问题抽取某高校学生中山东省106人,吉林省123人;农村学生108人,城市学生121人;男生121人,女生108人进行研究。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参考植凤英老师等早期所编制的有关学习乐观调查问卷。调查从三个维度[2]:学习期望乐观、学习效能乐观和失败态度乐观,总共有14个子项。问卷基本采用五分计分法,结合spss独立样本t检验等数据分析,验证问卷的真实性。

三、大学生的学习乐观性及对学业情绪影响综合分析

全文阅读

关于建立博乐市土地资产运作体系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日趋增强,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产也在迅速发展。博乐市的土地资产尚处于初级阶段,土地资产运作体系还不健全,本文主要阐述了博乐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当前博乐市土地利用及资产运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博乐市土地资产运作体系总体框架和近期实施项目规划。

[关键词]博乐市;土地利用;土地资产运作体系;规划

中图分类号: U412.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博乐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博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是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首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师部所在地,是中国西部的重要沿边开放城市。博乐市全市总面积7956平方公里,辖三镇两乡两个国营牧场和四个街道, 2010年底博乐市市域总人口26.37万人,市区总人口10.4万人,现状建成区总面积33.0平方公里。

“十一五”期间,博乐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牧业保持稳定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客观来看,博乐市现阶段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经济实力仍然相对落后,农业产业化步伐较慢,工业经济规模较小,旅游业、物流业等服务业发展缓慢,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较小。

二、当前博乐市土地利用及资产运作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博乐市土地市场发展起步晚,土地资产运作尚处于初级阶段。博乐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作为土地资产运作的主体,受博乐市国土局的指导进行土地征用、存量土地收购等土地储备工作。2011年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共入库土地30公顷。2011年1月至10月,共出让62宗土地,总面积168.16公顷,总成交价3.82亿元。其中:挂牌出让55宗,土地面积136.89公顷,成交价款2.27亿元。拍卖7宗,土地面积31.27公顷,拍卖成交价1.55亿元。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了一定发挥,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水平得到提高。但从土地资产运作的角度来看,博乐市全局性的土地资产运作体系尚未建立,对支撑土地管理工作所需的基础研究缺乏统筹和长远目标规划,也未对土地资产运行各环节进行系统性规划。此外,由于没有建立土地资产运作基础数据库和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对土地资产运作及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动态监管。

全文阅读

2016-2017学年度音乐室活动计划

音乐室工作的有效开展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制定好计划,以助各项工作的顺利有序地开展。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2016-2017学年度音乐室活动计划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16-2017学年度音乐室活动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音乐课程标准》为理念指导,全面实施以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的艺术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科教学品味,坚持积极进取,改革创新,不断转变观念,进一步提高我校音乐教育质量,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切实抓好器乐进课堂。 2、转好老师的音乐基本功训练。 3、音乐学科成绩合格率100%,优秀率达到65%以上。 4、教师能按要求完成教师六个一 5、面发展学生发现美,创造美德能力。 6、注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多方面发展,学会协调平衡。

三、工作重点

(一)课程与教学 进一步实施和推广《音乐课程标准》,鼓励老师积极探索,改革方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 加强理论学习和音乐素养的培养。重点培养青年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2、 抓好每一堂音乐课常规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 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全文阅读

乐观对弱势大学生心理韧性和抑郁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在弱势大学生群体中,本土化乐观各成分对心理韧性和抑郁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问卷调查法,对2011名本科大学生集体施测乐观、心理韧性和抑郁问卷。根据10个危险/压力因素得分,确定弱势大学生521人,采用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探索乐观、心理韧性和抑郁之间的关系,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结果:乐观转换、努力、积极预期三个子维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心理韧性;乐观积极预期、消极预期和接纳三个维度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抑郁;抑郁能部分中介乐观积极预期、接纳、消极预期对心理韧性的作用。

关键词 乐观 弱势大学生 心理韧性

分类号 B849

1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扩招,收费和毕业分配等改革措施的普遍实行,高等教育由精英化转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其中弱势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原因,在经济状况、社会位置、权益实现、教育资源占有、教育机会获得、竞争能力、自身素质等方面处于相对不利或比较劣势境况,在教育资源分配和社会竞争中弱于其他学生群体的学生群体。有调查报告表明,弱势大学生群体在适应、学业、就业、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水平均不如其他大学生群体。因此,从促进弱势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乃至和谐社会建设的角度来看,应当加强对弱势大学生群体的研究。

国内已有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研究大多从经验主义角度进行理论探讨,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界定、成因、表现、教育及对策、帮扶救助措施和方法等进行论述。总体而言,经验总结多,实证研究少。使用“大学生弱势群体”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摘要”中进行检索,共检索到2011—2013年间相关文献111篇,其中仅有3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方法。

研究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贫困、来自农村、家庭关系不良、父母受教育水平低等因素均是造成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的重要原因。但在当前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中,研究者多选取贫困生、就业困难学生或自我评价为弱势大学生的群体进行研究,被试选择标准单一,与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存在不一致。

抑郁、焦虑、情绪化、冷漠、消极被动、自卑、幸福感低,这些词语常常被研究者用来描述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但从心理学角度,对弱势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机制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非常缺乏。心理韧性(resilience)也称心理弹性、抗逆力、压弹或复原力。是指个体面对丧失、困难或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困境”和“积极适应”作为韧性的两大核心特征,彰显了存在于个体内部,能在逆境中自然展现的自我保护能力,推动和协助个体克服困难,维持自我和谐。弱势大学生面临着共同的困境:如拥有有限的资源,适应变化较大的环境、竞争发展机会的能力不足,因此,心理韧性特征在更具挑战性的困境中可能是弱势群体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品质,代表着其良好的适应结果,因而对心理韧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深入了解弱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帮扶措施提供有益的视角。

全文阅读

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

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潮下,我国各个层次各个类别的教育和人才培养均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国家推进的教育系列改革中,音乐教育有幸进入改革计划项目之列,受到学界的关注和研究。但已有研究成果中,较多集中在基础音乐教育方面,较少涉及音乐教师培养问题,在音乐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实践等方面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有失师范音乐教育的特色;高校音乐教师培养速度与质量跟不上音乐教育的需求,和基础音乐教育改革明显脱节。顺应音乐教师培养教育改革的需要,《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杨瑞敏等,人民音乐出版社,2015年版)从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角度,通过对我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的不同发展状态进行调查、分析和比较研究,总结了我国高校音乐教师教育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为我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改革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翔实的资料,填补了我国在音乐教师培养领域的研究空白。

《中国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现状报告》内容丰富,涉及音乐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基本理念、指导思想、教育体制与政策法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招生制度与教育管理以及教育实践与艺术实践,等等。从内容来看,全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我国(大陆)近现代高等音乐教师培养发展的概述,第二部分是针对我国北京、河北、吉林、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广西、贵州、甘肃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高校音乐教师培养发展状况的概述。在第一部分,作者首先回顾了始自1897年上海南洋公学师范学院的我国师范教育百年发展史,接着介绍了我国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兴起与历史进程,并将其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音乐教师教育的初创期、音乐教师教育的成型器、音乐教师教育的逆转与重建期、音乐教师教育的探索发展期、现代音乐教师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期,同时详细描述并分析了各个发展阶段中对高等音乐师范教育影响深远的事件,比如各省市音乐学院、师范学院音乐系、艺术专修学院的建立和学制的设定,政府针对音乐教育颁布的相关文件,高等音乐师范教育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等等。从这些历史沿革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等音乐教师教育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我国高等音乐教师培养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第二部分多层次多角度地对我国具体省、市音乐教师培养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描述,介绍了各地音乐教师培养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现状,高校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培养结构和培养模式,部分还以本地区特色院校的音乐教师培养为案例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总结出了当下音乐教师培育存在的一些问题,对音乐教师培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探讨。

尤为难得的是,该书由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音乐学院(系)的具有音乐教育宏观视野和丰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老师共同完成。就相关领域的已有文献资料而言,该书是第一部较大规模地有计划、多维度、多层次对我国大陆十多个省市以及港澳台地区高师音乐教师培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概述的著作,为我国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该书的许多内容对高校音乐教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理论探究都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在每一章节中都有各地方特色音乐教育学院的专业培养方案介绍,例如在介绍江西省高校音乐教师培养发概况时,阐述了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结合培养目标的设置、课程结构的调整、培养模式的选取等方面探讨了师范音乐教师培养的改革历程,对改革过程中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关于浙江省高校音乐教师培养发展的概述,介绍了杭州师范大学性音乐学院音乐学(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如何设置、课时如何安排等教学实践探索,还介绍了包括“被审美”教学法、区域音乐教学法等在内的音乐教师培养理论研究成果。书中还总结归纳了全国音乐院校的多种培养模式,如五年制专科模式(安阳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五年制“3+2”?颇J剑ㄍ化师范学院)、专升本型本科培养模式(赣南师范学院)等等,这些为高素质音乐教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经验指导。

总体而言,该书是一部顺应教育改革背景下音乐教育中新问题、新变化、新形势之现实需要的书,其基于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对教师培养实践与理论探究的总结分析,对推动我国音乐教师培养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价值,堪称业界填补空白之经典。

[作者系新疆昌吉学院讲师;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亚音乐文化研究中心招标课题“新疆音乐艺术院校复合型师资队伍策略研究”(XJE-DU040914C13)]

全文阅读

和声理论的应用与意义探索

一、和声在钢琴演奏的应用分析

1.不同时期的和声特点

①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音乐代表作的主要是复调音乐为基础,在音乐表现中不分主次,它主要是有平行线条组成,即便音符中有所突出,也使在保证声部之间独立的基础上进行的。②古典主义时期:古典主义音乐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和声的表现上它区别于其他时期的表现形式,在进行和声表现时它主要以严谨的功能逻辑作为音乐的支撑点,有主调与复调之分,它传达给人们的音乐感受多为简单,质朴。③浪漫主义时期:在浪漫主义时期,和声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它由一种简单纯粹的方式在音乐中传达,它主要和声方式有半音化和声、变音、远关系转调。总而言之,和声的多种形式在浪漫主义时期被充分的表现出来。④印象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的音乐具有严谨,规整的特点,在音乐中较为注重情感的表达。印象主义应用和声渲染的方式,使整个音乐更有内涵,变换和声的格调,使音乐富有多元化色彩。

2.和声与作品风格的关系

和声与作品风格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钢琴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和声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在聆听音乐的同时能够把握音乐的内涵,而非只听音乐的旋律。然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中融入不同的和声特色,可以增强音乐的旋律感,丰富音乐作品的内涵。掌握扎实的和声理论不仅能够在音乐作品中融汇贯通,还能够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力。

3.和声与作品结构布局

不论是钢琴教学还是钢琴演奏都可谓是一项较难把握的系统工程。它在音乐作品的表现上十分讲究,一个音调的运用错误可能就会破坏整个音乐的旋律。要提高钢琴教学水品,其中对作品结构的把握就是其中之关键,它是音乐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钢琴教学中必须探讨的重要话题,懂得把握音乐作品结构才能把握音乐整体的和谐与统一,才能使音乐更加完美的呈现于钢琴演奏中。调性布局:调性布局要求音乐创作者根据音乐所在的时期以及音乐发展的状况,从而在音乐作品调性安排中做出合理的符合某时段下的设计,音乐创作人在调性布局上总是通过和声因素来阐述调性布局的变化,在音乐创作中,加入诸多和声元素,改变调性布局,从而达到音乐的不同表现,呈现多元化色彩。和声是把握作品结构布局的关键,它能够快速改变音乐作品的调性,此外,在分析音乐作品时,要分析和声在音乐中的应用,把握音乐的特色及表现内涵,从而更好的把握音乐调性变化,使其与音乐作品本身特色相互交融,达到音乐作品的完美境界———和谐与统一。结构型式:和声在音乐中的应用是有一定讲究的,和声元素所放的位置不恰当,会造成整个音乐作品的不和谐,之所以强调和声与结构型式,主要是结构型式其构成需要和声的衬托与配合,所以音乐创作人在构思整体音乐作品的框架时首先要考虑和声的摆放位置,倘若和声元素的摆放与音乐作品结构相冲突,会大大影响音乐作品的质量。确定好和声元素的摆放位置,才能根据其所在位置进行结构型式的调整,从而达到音乐旋律的和谐,将音乐作品完美的呈现给欣赏者。

二、和声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