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研究目的
随着我校教学三项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传统的考试内容、方式、方法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课题通过对临床医学专科《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水平,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一次性考试的压力。进一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引导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授课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授课方法,多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边学习,边复习,对重点内容强化掌握,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成绩,降低不及格率,让学生真正听得懂、学得会、考得过。
二、研究意义和价值
通过加强学习过程的考核,客观完整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避免一张考试卷定成绩的现状,减轻学生最终考试的负担,把期末的考试压力转化为平时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努力学习和积累,相应降低学生作弊动机,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通过增加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一是弥补《内科学》成绩无实训考核的缺陷,总成绩中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成绩占一部分;二是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改变以往学生不重视培训过程,培训成绩用不上的状况,使学生认真对待整个实习前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促进学习实践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在整个实践技能强化培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严谨、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为第三年的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以2011级临床医学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专业的《内科学》课程考试模式进行改革。将课堂提问、出勤、作业批改、期末考试、病历书写、实践技能考核等按一定比例纳入总成绩,变总结式考核为过程考核,改变原有一纸定成绩的考核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体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水平。
四、研究内容
(一)编写《内科学习题集》
摘 要: 信息技术期待进入高考,高考也期待信息技术的介入,构建一个合理可行、多方面认可的高考结构。但事实告诉我们,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课程本身还待成熟,课程专家队伍还待壮大,命题方法还待提高,人们固有的高考观念还需慢慢适应……这些都是原因,所以我们还要期待。不过在期待的同时,我们也要为信息技术课程大厦的建设尽一份自己的力量,特别是一线的信息技术老师,这是我们毕生追求的事业。作者就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和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的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考结构 构建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没有必要,不就是一些傻瓜的操作吗?如果你细细读过《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相信你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有人说,信息技术笔试进入高考荒唐之极,实践科目哪能一纸了事?如果你细细读过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相信就不会草率地说出这样的话。
一、信息技术高考具备的条件
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进入高考,不是为了给学生增负,不是为了给某些人谋取私利,而是为了符合新课标的理念,促进学生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地发展。李艺教授主持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总结性评价研究报告》为我们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其次,在新课改的方案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地位应该已经确立,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如果信息技术能成为高考科目,无疑会为信息技术教学带来强劲动力,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朝着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教研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高考允许具有语言属性的语文和外语存在,允许具有实验属性的物理、化学、生物存在,也理所应当允许具有实践属性的信息技术存在。最后,海南、山东等省已经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科目,大部分省也将信息技术纳入会考要求。比如,江苏省在2008年高考宣讲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会考不通过者不能参加2008年高考。这说明上级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信息技术这门课的重要性,也为信息技术进入高考做了重要的铺垫。
二、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
在已经出台的信息技术高考方案中,信息技术在高考总分中所的比例却不尽如人意,有些只在总分750中占5分,而考试形式仅仅是单一的笔试形式。当信息技术有一天真的进入高考,那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将是如何考和分值为多少合适?下面我就如何构建合理可行的信息技术高考结构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国内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
(一)时间分析
2013年5月29日,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以“本科课程考试改革”为关键词,对2003~2012年10年间的本科课程考试改革研究文献进行逐年检索,获得了每年相关研究文献数量以及10年研究文献的总量,进而得到相关研究文献的发展趋势(见图1)。从总体上来讲,各年文献量呈上升趋势。2003年文献量是136篇,从2004年起每年总量按一定的比例增加,2008~2010年涨幅较小,2012年相关研究文献量达556篇,大约是2003年文献量的4倍。可见,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二)核心期刊载文分析
通过进一步检索,发现近10年来的3482篇研究文献中有2653篇发表在期刊上,其中有777篇发表在2008版北大核心期刊上,我们统计了刊登20篇及以上的期刊,具体分布见表1。其中,百分比是指该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量占全部核心期刊发表文献量总和的比例。从表1不难看出,排名前15名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献总量占全部核心期刊载文量的62.03%,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些文献的专业水平。其中,刊载最多的是《中国电力教育》,共有56篇,占核心期刊发文总量的7.21%,其他核心期刊载文量占全部核心期刊文献总数的比例在2.70%~7.21%之间。由此可见,关于本科课程考试改革的研究成果刊发的期刊很多,反映了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高度的关注。
(三)论文作者统计分析
(1)论文合作情况分析。通过检索可知,2003~2012年相关文献总量达3482篇,本文通过分层抽样、系统抽样的方法对各年份的研究文献按5%的比例进行抽样,统计研究文献的合作情况。最后共得到174个样本,所抽取的每层研究文献数及合作情况如表2、图2所示。论文的合作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献研究的广度与深度。由图2可以看出,在所抽取的样本中,独著的文献总量为95篇,占抽样总数的55%;合著的文献总量为79篇,占抽样总数的45%。其中,2003年合著的文献量占抽样总数的42.86%,到2006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3.33%,2012年合著的文献量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为42.86%。从总体上看,合著的文献量与独著的文献量所占百分比相差不大。(2)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分析。2003~2012年,有关本科课程考试改革发表文献量在4篇以上的作者仅仅有13位,详见表3。不难看出,在这一领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不是很多,这13位作者的发文量之和占发文总量的1.75%。该领域的研究文献总量巨大,说明对该领域关注的学者很多。
(四)高频被引论文分布
摘 要: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近年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改革方案的出台必然要建立在对世界教育强国了解的基础之上。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高级阶段的研讨课为学生大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选课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能,评分体系避免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平时成绩计入总评能够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关键词: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理中学;课程设置;毕业会考
德国的教育由各联邦州负责,中学课程设置由各州设定操作细节,但一般大同小异。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州,其教育水平可以代表德国教育的最高水准。
德国基础教育①从五年级开始对学生进行分流,分流后学生会进入3种不同类型的学校,其中进入文理中学(Gymnasium)的学生在十二年级结束时需进行高中毕业会考(Abitur)。该考试类似于我国的高考,但与高考不同的是,它不是选拔性考试,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其成绩用来证明学生是否具有上大学的资质,只要通过即可。文章按照惯例将文理中学的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定义为高年级阶段,相当于我国的高二和高三年级。
一、课程设置与评分体系
(一)课程目标与重点
德国文理中学高年级阶段的课程目标与重点主要包含以下七个方面。第一,课程旨在使学生获得广泛、深入的普及教育,并以此为获得普通高校入学资格做准备。第二,在高中毕业会考中,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须包括基础学科(德语、数学)和一门长期学习的外语。第三,高中毕业会考共设5门考试科目,除德语和数学外,学生可自行安排考试科目。第四,在十一年级和十二年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天赋和兴趣从所在中学提供的课程范围中选课,并设置个人学习重点。第五,课程不仅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也教授一般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技能,致力于为学生的大学学习、自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第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自主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责任感。第七,课程特点体现在两类研讨课中,即科学导论类研讨课和针对大学学习及职业定位的研讨课。
(二)课程选择
摘 要:本文采取实际调查和意向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吉林大学部分院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有关高校本科课程考核方式的问卷调查,依据调查结果总结了目前高校本科课程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对考核方式改革的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次多方式全进程考核等考核模式的优化方法。试点研究表明,该考核优化方案实施效果较好,研究结果有助于高校优化课程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促进灵活运用,对于高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教育;考核模式;教学效果
本文以高校本科课程的考核模式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和试点研究等方法,以本科生的需求为导向,探寻优化课程考核方式的途径。
一、数据调查和统计分析
为了解本科生对现状课程考核方式的评价和相关意愿,采取对本科生进行调查的方式,结合应用实际调查RP(Revealed Preference)和意向调查SP(Stated Preference)的方法[1],对吉林大学交通规划与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机械设计及自动化四个专业,每个专业各抽取40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本科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各占25%。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各项结果。
1. 对目前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
关于被调查学生对目前课程采取的考核方式的满意程度,结果显示,44.23%的学生对目前的考核方式比较满意,只有11.54%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而19.23%的学生对目前的考核方式表示不满意。说明目前本科生的考核方式还有很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2. 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的占比情况
最近,各地学校都迎来期中考,对此,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教导处发言稿范文汇编,供各位阅读,希望内容对你有所启示和帮助。具体内容如下:
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教导处发言稿(800字):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下午好:
本学其在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位老师辛勤工作下,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已顺利结束,在这次考试中有许多同学,许多科目,许多班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实,期中考试是对每位同学半学期学习情况的检查和总结。也是对各位同学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的检查和总结。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与各位同学期中考试前各次月考成绩相比,绝大部同学达到了预期效果。但也有部分同学与自己人所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这次期中考试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与我们全体教师辛勤教育,严谨教学是分不开的,与大部份同学勤奋刻苦分不开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这次期中考试中,每个班级都涌现出成绩优秀、学习进步的学生,下面对这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提出表扬,他们是六(1)黄泉浇、一(1)胡子健等45名同学分别荣获班级前五名;五(1)班向宏扬、一(1)班张国伟等同学荣获成绩进步奖。这些成绩优秀同学,学校将在今天的表彰会上颁奖状、奖品予以表扬鼓励。
以上同学之所以能达到预期目标,是因为这些同学平时学习刻苦、方法正确、态度端正。同时与我们班主任、课任教师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有许多班主任、课任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找同学们谈话交流,耐心启发诱导,帮助同学们树立信心。如唐波兰老师、蔡丁老师、素素芬老师、文静老师、陈燕老师、欧阳昌珍老师、许晓葵老师、杨晶老师、周泽华老师、罗俊兰老师等,这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得很扎实,讲实效,所教学科,期中考试成绩优秀或成绩大幅度提高。这些优秀教师、同学值得我们在座所有教师、同学学习,平时,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力争在下次考试中能实现自己预定的目标。
同学们,期中考试是阶段性考试是对前半期各位同学学习的检测,考得好的同学要再接再厉,考得不好的同学不要灰心,应奋起直追,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关键就怕失败不去反思。期中考试成绩公布后,每个班级的课任老师都把试卷下发给了学生,并及时讲评了试卷,进行了试卷分析,帮助你学分析本学科失分原因及存在问题,以及在下阶段采取补救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各位同学,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
第二篇:期中考试总结表彰大会教导处发言稿 2500字
各位老师、同学,在座的学生家长大家上午好: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充分考虑到中等专业学校目前学生生源综合素质的情况、物理这门学科对各专业学生的具体要求的不同、以及物理学这门基础课本身的特点,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改变长期以来学科考试单一的传统闭卷模式。我在近几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引入一些考试改革,即:将传统闭卷考试改为半开卷考试模式。现就近三年来的教学、考试作如下介绍。
一、半开卷考试模式
即期终考试前一周,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一张16开印有“物理学复习考试专用纸(本专用纸可带入考场)”字样的白纸。“专用纸”使用规则为:①学生可将自己认为本期所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抄写在“专用纸”上,纸张两面均可使用(内容不限);②每位学生的“专用纸”上所写的内容必须是本人手抄体,考试时“专用纸”上所写内容若是复印、复写则视为舞弊处理;③考试时“专用纸”不得相互传递、借用,否则视为舞弊处理。
二、引入半开卷考试模式的目的
1.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环境:与十年前相比较,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物非人非”。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在计算机CPU的运算速度可达到每秒35.86万亿次,而存储器的容量也相当大,一个硬盘可达60G、80G,这为计算机的高速运行和大容量的存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电脑的存储功能是人脑记忆功能的延伸,现在在计算机内、国际互联网上搜索资料非常迅速、方便。另一方面,目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大幅下降,让学生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应该更新获得知识的观念: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应主要靠“搜索”(靠死记硬背的方式“积累”而获取知识的时代距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应该向学生传授更多更广的物理学知识,便于学生将来“搜索”更多的知识。
2.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来考虑:物理作为中专学生的一门基础课,其目的是为学生学习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作铺垫,需要一般掌握和了解的知识内容比较多,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大量死记硬背物理学概念、定理和定律(当然,有些知识死记活用是必不可少的)。
3.学生在考试前复习、抄写知识要点本身就是一次加深学习的过程,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归纳、总结和综合知识的能力,对学生自学知识的能力也会有所帮助。
4.减轻由于期终各门学科考试相对集中给学生带来的学习、考试压力。
摘 要: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作为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R悼纬蹋其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改革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课程定位与目标以及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以及考试考核方式的改革与探索,突出实践教学和实验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植物营养研究方法;教学改革;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与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7.05.026
Abstract: Plant nutrition research method as a main course for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s major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reforms of course system and teach method are very important for increasing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for teacher and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training for students. The scientific course orientation, aim,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n th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process, time arrangement, examination method and so on, can outstand the practic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lant nutrition research method; teaching reform; course system; practice teaching and experiment teaching
国家教委在《关于深化改革高等理科教育的意见》中指出:“高等理科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受到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初步训练的科技研究开发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1]。其涵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培养本科阶段学生基本的科研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植物营养研究方法作为农业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属于植物营养学和肥料科学与统计学的交叉领域,包含植物营养研究中的各个方面[2],承担着培养本科阶段学生基本科研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田间试验方法、培养试验方法、调查试验方法、描述统计、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回归与相关分析、科研总结的撰写等。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植物营养研究的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小区布置和数据获取、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等方法和技能,为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毕业设计及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准确进行课程定位,确定培养目标
摘要:本文以《土壤与土壤地理学》课程期末考试为例,对考试试卷从总体质量、试卷热荨⑹跃硖饽坷嘈偷确矫孀鲆桓鲎芙幔同时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引发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期末考试;总结;思考;试卷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214-02
大学期末考试是检验学生对一门课程结束后的学习效果,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对考试后情况的分析,不仅会对今后教学过程的改进完善有所帮助,而且对学校教学文件的制订和课程设置安排也会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1]。目前,期末考试后,多数教师把试卷改完,在学校网页教务处本科教学一体化平台登录成绩后就算完成任务了。虽然教师们做了试卷分析,但也只是按要求统计一下及格率、排一排分数段等,真正使教师们能静下心来,分析研究一下试卷、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等不多,这样考试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因此,有必要进行考试后的总结,总结一下经验与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将会对今后教学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2015级土地资源管理和地理信息科学两个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土壤与土壤地理学》的期末考试为例,对考试后进行了总结和对今后教学工作的进行了一点思考。
一、对期末考试后的总结
(一)对考试试卷的总结
1.对试题质量总结分析。试题质量分析是一项非常细致而耗时的工作,在期末考试后,教师对试卷质量做细致深入的分析与论证,并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实际情况,对试题难度不合适试题、区分度小的试题和语言描述不够准确的试题,要逐一加以修改完善,对有错误的试题要彻底改正,而对于容易引起歧义的试题则应坚决淘汰,杜绝在以后考试中再次出现。而对于试题的难度适宜、区分度较高和语言描述准确的试题,应该重点标注出来,作为今后命题及试题库的建设重点素材。科学的试卷质量分析结果,可为教师在改进教学工作(包括改进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命题组卷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因此,应把试题质量分析作为一项常规的教学工作认真做好。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试卷中较容易题比例为40%,适中题的比例为46%,较难题的比例仅为14%;表明试卷难易的比例搭配基本合理,试卷内容涵盖广、题目类型多样,因此试题整体质量基本适中,但试题的难度相对不大。在今后命题过程中要注意试题的难易比例分配。只有一个相对合适难度的试题,使得每个学生只要通过努力学习和正常发挥都能顺利过关,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和考试的兴趣。
2.对试题内容的总结。期末考试试题内容应当是一门课程核心内容的浓缩,是教学内容与教育目标的真实体现,不但能覆盖课程的全部内容,而且能反映各部分内容和各认知层次的相对比重,还能确定各部分内容的数量比率,以保证试卷的内容和结构的效度。本次《土壤与土壤地理学》期末考试,基础知识题目占80%,综合性题占10%,实际应用的题占10%,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但应用基础知识进行分析问题方面的题目较少。在今后的考试中,力求做到综合性题和实际应用题的比例占30%―40%,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 要】:组织体育高考生进行模拟测试是广大教师(教练员)在体育高考术科准备期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之一,通过模拟测试,一是检验学生冬训效果,从中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策略提供依据;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体育高考术科测试的程序及规则;三是增强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强化学生临场心理素质、磨练意志品质,从而为广大体育高考生在未来的体育高考术科测试中创造优异成绩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测试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使模拟测试达到较好的预期效果,笔者认为,在组织模拟测试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要营造浓厚的体育高考术科测试氛围
首先在测试现场的醒目处,悬挂条幅,上写诸如:2011年××省高考体育术科模拟测试等字样,然后张贴测试的时间和项目、考生须知、测试场地平面示意图、随机编排的测试分组、就医处、违反考试纪律的相关处理规定等,继而认真准备好模拟测试的场地、器械,并尽量达到高考体育术科测试的要求与标准。
二、要严格执行相关测试项目的程序及规则
测试前须由校主管体育的领导组织召开考务会,由考务组长对全体组考人员进行业务分工与培训,并强调每位裁判员必须熟悉相应测试项目的测试程序及规则,并熟练掌握各项技术操作,在测试中裁判员一定要本着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工作纪律,认真履行其岗位职责,且必须严格按照体育高考术科考试的测试程序及规则进行测试,对每一名测试学生,裁判员除必要的帮助与提醒外,绝不允许从技术层面上对其进行指导与点拨,真正做到判罚尺度一致、评分标准一致、所有考生一致,从而使每一位学生真正能达到“全真”模拟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