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

企业社会工作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和谐社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一、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严重脱节的现象。作为企业的领导,他们通常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企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生产经营,因此,大多数企业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生产经营这一块,而把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当成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与饭后谈资没有什么区别,而只有绝少部分的企业会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重要工作来抓。由于这种严重的脱节现象,使得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二、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及意义

(一)我国企业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共同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竞争也愈演愈烈,为了企业能够长远稳定地发展,经常需要根据管理、经营、生产等各种需求,改变原来的企业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推行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不断选拔优秀人才以化解企业竞争的危机。因此,为了不断加强企业职工的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职工的学习,不断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必须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实现。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问路,因此,使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系列的困难,迫使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转变原来的思路,以此促进企业职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二)和谐社会为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就我国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而言,根据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坚持以和谐社会的理论及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且,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那么,一定可以探寻到一条发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企业的规模也在不断地壮大,由于企业的职工数量在不断增多,使得企业职工队伍的构成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因为每位职工的背景以及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所不同,使得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而和谐社会的构建,打破了这一难题,它为复杂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就是要不断加强企业职工队伍的集体意识,企业职工之间的内部矛盾必须妥善处理,大家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企业。

三、基于和谐社会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形式转变的有效途径

全文阅读

社会工作企业人力资源论文

1.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可行性

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企业经营环境势必面临诸多变迁,就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同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势必受环境影响发生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正视环境变化给人力资源带来的变动,尽可能的消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压力,为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供需求空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创新全新的价值主张,如工作生活质量、人本管理理论、自我实现理论、员工协助计划等价值追求理论,以期在企业实现全面自由的人性发展价值导向,为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供理念背景。社会工作在社会实践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作为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实践,不断发展完善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如员工发展模式、员工帮助计划、生活辅导室、家庭-工作平衡计划等,将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为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提供方法优势。

2.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的领域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领域,是在考虑社会工作内容基础上,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探寻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交叉领域,具体应用如下:第一,合理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系统是有效分析职务工作的基础条件,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前提;第二,科学规划人力资源,社会工作介入企业想要获得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财务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平台提供支持;第三,完善的人力资源招聘和培训机制,在合理的社会工作系统下,坚持“三公”原则(公平、公开、公正),以完善的人力资源招聘机制,为企业招聘正确的人才;结合企业人力实践,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构建实践性高的培训体系;第四,制定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和社会工作者深度沟通,基于企业员工工作现状和职业发展前景,共同制定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将企业员工真正融入企业,增强员工的企业责任感,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奉献精神;第五,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企业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时,依据工作说明书,结合绩效考核标准,以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最终得出绩效考核结论;第六,人力资源薪酬激励,为更好地实现社会工作项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就需要结合人力资源不同特征,实行差异化的人力资源薪酬激励,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薪酬激励制度,动态激励员工,最大化激发人力资源创新性;第七,企业员工职业安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要求制定相关职业安全的法律法规,确保企业员工工作环境安全健康,做好企业员工劳动保护工作,保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

3.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困境的应对方法

3.1提升企业人力专业素养

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需要专业的人力资源素质,针对现有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笔者主要从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知识结构和加强践行企业人力资源变通能力两视角分析企业人力专业素养。第一,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知识结构。在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工作中,往往受企业人力资源素质不足影响介入契合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面对不同部门、环节的员工对象,还需要满足不同员工、家庭的诉求。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需要兼具专业的人力资源知识和专业社会工作知识,提高人力资源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这就需要强劲的人力资源作为工作的支撑,从教育源头做好对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知识输出,高校教育整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和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完善员工知识储备;同时企业可开展针对现有人力资源员工的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注入社会工作新的活力,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第二,加强践行企业人力资源变通能力。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是两大应用学科在企业实践中的整合,因此要注重对企业人力资源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工作中,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主要存在缺乏经验的问题。因此,企业应正确认清社会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重要性,创造社会工作介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机会,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应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探索社会工作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契合之路,提升企业人力资源解决问题的应变、变通能力,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融合社会工作方法提供空间。

3.2选择合理的介入方式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

摘 要:本文从员工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进行回顾,将文献分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两部分,在此基础上探讨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行为的关系。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离职倾向

引言:自企业社会责任引起各界关注以来,结合利润是企业存在的基础,所以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已有的大部分研究初步证实了两者的积极影响作用[1]。之后,伴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成熟,企业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关系研究开始步入学者们的视野。在利益相关者的构成中,员工是重要的一部分,其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必定存在感知,这种感知将会影响到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员工离职倾向作为员工行为的重要一环,有研究发现,员工感知到的组织对其的支持将会对离职倾向产生负相关影响。员工的离职倾向作为组织最为关注的员工行为之一,有学者已探讨论证了其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关系,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负相关,这是初步达成的一致的结论,不过也有其他学者存在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两者的相关作用并不显著,很大可能会存在一些中介变量产生作用,而以组织支持感为中介变量的研究尚属空白。

一、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

利益相关者的思想早已蕴含在企业社会责任早期的研究当中,但是两者相结合的研究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是在1984年Freeman在其著作《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角度》中正式提出利益相关者理论之后。20世纪90年代,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现了全面结合。Freeman(1993)认为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描述公司在企业社会责任定位中所要考虑的特定群体或个人,从而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化,使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更为清晰。Wood&Jones(1995)提出了利益相关者的三个角色定位以证明其在CSR中的重要性:(1)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是CSR的动力来源;(2)利益相关者体验CSR的影响作用;(3)利益相关者对CSR行为作出评价[2]。Clarkson明确提出了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用利益相关者框架替代企业社会绩效框架,并指出,企业应该对六个主要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顾客、员工、供应商、投资商、社区和环境,并提出企业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不仅要关注,更要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进行落实。

二、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

伴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继续深化,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兴起并逐渐引起关注,企业社会责任与员工离职倾向的研究才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不过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尚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过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对两者影响关系的结论是趋于一致的,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降低员工离职倾向有积极的影响作用。Maignan(1999)研究发现企业应该与法律、营销和慈善事业相结合,把自己建立为一个人文主义取向的组织,从而吸引包括员工和股东等利益相关者的注意。企业如果能始终如一的这样做下去,可能会减少员工的流动率,可获得更高的工作满意度和更好的业绩及创新水平。KoyS(2001)研究发现外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反应会影响到该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倾向;Jamarillo(2006)论证了工作满意度对于企业社会责任和离职倾向的中介作用,Bap

tiste Bourdeau(2006)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离职倾向有直接影响并呈现负相关关系,并得到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有间接影响;S. Duane Hansen(2011)论证了组织信任在企业社会责任和离职倾向中的中介作用;Ting

全文阅读

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作者简介:陈晓芳(1967-),女,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后,博导。

孔繁国(1970―),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黄文才(1987-),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

摘 要:当代经济社会中,人们在衡量一个企业价值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企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更多的是企业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企业价值不仅包括价值的创造,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创造的价值。影响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的因素很多,作为内部影响因素之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本文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组成一部分,研究了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与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企业价值的具体影响,进而通过企业文化的完善来提升企业价值。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

1、引言

作为社会资源运营和存在的一种方式,企业价值从根本上来讲是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是企业存在的根本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企业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从股东角度追求的经济利益,逐渐演变到相关方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即从追求企业的经济价值逐渐演变到企业的社会价值。这一认识是企业价值理念上的进步,要求人们在关注企业时,不仅仅关注其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还包括其社会价值,表现为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如何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的唯一途径。从企业角度而言,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企业的内部因素和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本文将从影响企业价值的内部因素-企业文化的角度,引入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五层结构,分别从企业文化的五个层次来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价值创造和实现之间的关系及影响,进而提出有效的企业文化完善途径来提升企业价值,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2、理论基础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构建

[摘要]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为指导,深入企业文化,研究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出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值,进而确定评价企业的优劣顺序,客观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构建的差距,起到鼓励企业改善社会责任状况的目的。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评价体系 利益相关者理论 SA8000 层次分析法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守法律法规、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等。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可有可无、对社会的恩赐的行为,而是与其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而且是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企业应当将社会责任绩效作为战略性资产来经营,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上升到企业战略的角度来重视和经营。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偷税漏税、忽视社会利益、破坏和污染环境等等。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管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且国外的评估标准中的很多指标和内容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因此,本文将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以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完善。

一、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理论依据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为指导,深入企业文化研究来探讨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进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1.SA8000与企业社会责任

SA8000是国际民间组织于1997年,基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等公约中的原则,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SA8000涉及了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自由结社及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管理体系九大领域,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框架出版企业发展研究

[摘要]与一般企业生产的商品不同,出版企业生产的出版物可以影响或改变读者的思想,这就决定了出版企业的责任是要实现经济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声誉和形象,是保持企业生命力的动力和源泉。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起源于西方,后在我国逐步引进与发展。中国的学术机构、政府部门开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广泛地研究,但目前关于出版企业社会责任的探讨还相对较少,文章结合出版企业的产业特点构建了出版企业利益相关者框架,并结合我社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益相关者服务发展策略,希望给正在转型中突围的出版企业以不同的视角与启示。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中国出版企业;竞争力

1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与诠释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思想的起点是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企业尽可能高效率地使用资源以提供社会需要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销售它们,企业就尽到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但进入20世纪以后,工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1924年英国学者欧利文·谢尔顿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说法,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含有道德因素在内。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委员发文指出,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使公司经营者更加灵活地、建设性地、高效率地开展经营活动。经过数十年发展,企业社会责任思想逐步影响到了全球主要经济体。2004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修订了其《公司治理准则》,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定义范围,明确提出了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等公司社会责任的要求。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债权人、员工、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所在社区以及所在地政府等)的责任,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唯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要在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环境、消费者和社会的贡献。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大致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国际贸易中逐步重视起社会责任问题。到21世纪初期,企业社会责任才在我国开始得到广泛关注。

2中国出版企业利益相关者框架构建

目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日益深入,但关于出版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还甚少。笔者身处出版行业十余年,深感中国的出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其现实与内在发展的要求。首先,在我国,出版企业不仅具备一般企业的共性,生产自己的物质产品———出版物,而且还具有承担着传播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精神文明的责任。其次,承担社会责任是出版企业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健康转企的需要。最后,出版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有利于出版企业树立企业品牌形象,从而有利于自身的长远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综合第一部分的阐述,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服务方统称为利益相关者,要想使出版企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需要构建自身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构架,以便于有的放矢。基于对企业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分析,笔者结合期刊主要价值活动,归纳出了出版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即政府(包含国家出版管理部门)及协会、公众、作者、消费者(含读者)、合作伙伴和员工。具体见图1。图1出版企业利益相关。

3企业社会责任导向下中国出版企业发展策略

中国的出版企业目前都面临着转型。一方面新媒体的冲击,出版企业曾一度被称为“夕阳产业”;另一方面,一部分单位面临着从事业单位向市场化企业的转型。出版企业要想在困境中突围,除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发新媒体的发展外,更重要的是要拓展自己的视野,把发展思路从单纯的深挖消费者的单一的增长点,转变为利益相关者的多重视角,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企业的实际发展中去,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导向,以相关利益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部署自己企业的发展布局,才能谋得企业的长足发展。基于上述我国出版企业利益相关者构建框架的视角,中国出版企业的发展策略如下。

全文阅读

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

【摘 要】从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着手,阐述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责任;企业核心竞争力;转化途径

企业作为市场组成的重要部分,理论学界在对于企业发展动力一说上展开了很多的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提出以来,很多学者开始加入到研究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真正原因这一行列。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企业的发展已不是简单的单纯依靠物质资源的提升而提升的,社会关系对企业的发展却显得越来越重要,以往的文献中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侧重于物质资本,技术资本,人力资本,而忽略了社会责任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本文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着眼,力图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

1895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阿尔比恩·斯莫尔第一次在《社会学杂志》期刊上呼吁“不仅仅是公共办事处,私人企业也应该为公众所信任”,该文标志着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萌芽。1924年美国著名学者谢尔顿第一次提出了有关社会责任的概念,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道德伦理有关。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同时,能够遵守法律,讲伦理道德,多做对社会有益的公共活动。美国卡罗尔教授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某特定时期社会公众希望企业履行的义务,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之和。综上所述,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对股东、员工、社会公众与环境等所承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仅要创造社会财富,向股东负责,还要向主要利益相关者(员工、消费者、供应商)和间接利益相关者(社会环境、市民机构、压力集团)负责。尊重人权,维护工作人员和消费者的利益,同时还要对社会负责,遵守法律,践行道德伦理,保护自然环境,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在《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把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知识,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和优势的某种其他企业不可模仿的力量。核心竞争力包括三个特征:(1)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特有的,其他企业不具有的。(2)价值性。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能说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能给客带来好处和效用,是一种长期性的,关键性的效用。(3)延展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可持续的、能提高顾客满足度并能建立企业的竞争优势一种能力。通过这些认识,我们可以得出核心竞争力具有价值性、独特性、可持续性、延展性等基本特征。

三、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对员工满意度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 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和员工满意度的关系模型,以西北工业大学深圳地区和西安地区MBA班工程硕士学员为调研对象,欲探讨现阶段企业员工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状况。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声誉对员工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不直接对员工满意度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影响企业声誉后对员工满意度产生作用。

Abstract: Through surveying the MBA members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at Shenzhen and Xi'an area, we built a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CSR,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employee satisfaction to explore cognitive status of employee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our country. Through using SEM analysis, we find that CSR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corporate reputation, and corporate reputation positively influences employee satisfaction;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CSR indirectly influences employee satisfaction through corporate reputation.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员工满意度

Key word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reputation;employee satisfaction

中图分类号:C9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007-04

0 引言

员工满意度(ES)是工作者从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对环境因素的一种主观感受,它直接影响到员工对待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对个人业绩和企业业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提高员工满意度,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员工离职率,增加员工对企业忠诚度,从而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员工满意度的前因变量范围较广,韩海录(2009)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他们归纳为四大类别,分别是工作本身满意度因素、工作回报满意度因素、工作环境满意度因素和工作单位满意度因素[1]。在工作单位满意度因素中,他认为主要由企业文化、企业战略和规章制度等构成,但是并没有包含企业的道德因素和企业声誉因素。然而,随着现代企业员工自我意识不断成熟,以及对工作价值追求的更高要求,员工会更多地关注企业的社会道德行为和企业的社会地位,研究结果也表明企业道德和企业声誉这些代表企业价值观的因素作为因变量会对员工满意度产生影响。如韩海录、王新宇等认为企业道德与企业声誉能够显著地影响到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对员工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2][3]。

全文阅读

加强保险企业文化建设促进保险事业发展

一、保险企业文化的含叟和内容

企业文化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化环境影响下,经过企业领导者的长期提倡和权益员工的积极认同、实践和创新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信仰追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的理论创始人是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那德,1938年巴那德对企业管理者的作用进行了论述,把价值现引进到企业管理中,并强调调动员工积极性的重要性,他的理论被视为最早的企业文化理论。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出版了《管理的实践》一书,提出了有关企业文化的基本原则,他的理论源于美国,但盛行干日本,使日本成为企业文化的发祥地。

保险企业文化是保险行业在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结合保险业的特点演化而来的一种以文化为视角的崭新的科学管理思想,是保险从业人员所共有的行业独特的价值观、行业精神以及以此为核心而形成的行为规范、道德准则、生活习惯和行业的风俗习惯等。保险文化不是简单的文体活动,而是通过各种文化手段形成内部凝聚力并向外展示形象的一种管理理念和思路,包括核心概念和核心概念外化两个层次。核心概念是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的价值观就是和谐、互惠、共存。核心概念外化包括企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形象。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有保险公司150多家,每家都有自己企业文化内容,但是不论是财产保险公司还是人寿保险公司,其企业文化内容都有交叉,大同小异。保险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包括: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积极向上、艰苦奋斗、诚信规范、合规经营、和谐发展、合作共赢。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中国保险发展论坛2006国际学术年会上提到“要提高保险业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能力”,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落实到保险业,就是要弘扬‘服务大局、勇担责任、团结协作、为民分忧’的行业精神;就是要发扬保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精神,就是要体现保险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使团结、互助、和谐、友爱的保险文化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险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关系到保险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相对于一般企业而言,保险文化建设对于保险企业来讲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保险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功能。

二、保险企业文化的功能

(一)保险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保险公司的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及从业人员,既有相同目标,也有不同目标,企业文化就是在一面旗帜下统一他们的行为方向,使大家深化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并且指明企业发展方向,为企业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引导员工为企业目标奋斗。与此同时,整个公司也会被引向特别的领域,引向一个特定的方向。这个方向就是根据国家和民众的需要,服务社会,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保险产品的需求,不断完善我国保障体系,促进垒社会安定、和谐地发展。

全文阅读

基于利益相关者角度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摘要:自1924年谢尔逊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这个概念,关于社会责任的话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文章基于国内外各位学者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理论,并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相关界定。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

过去我国经济的发展属于粗放式发展,各个企业只注重追求短暂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对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等问题弃之一边,这样不仅会使企业形象受损,还会影响企业的长远利益。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企业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尤其是一些发展迅速的上市公司,人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也有了更深的研究。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这个概念最初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谢尔逊在《The Philosophy Management》中提出的,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再是仅仅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是把道德责任考虑在内,并且社会利益高于企业盈利。这个概念的提出为后者界定社会责任做了一些早期探索性的工作。

Howard R.Bowen认为企业在履行相应政策法规的条件下,在不断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不断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提高社会价值。这也就说明无论任何企业在享有自身权利的同时都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之后,Archie B.Carroll结合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做了综合概括,这个概念被学术界广为接受。Carroll从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等四个方面具体定义企业社会责任,人们通常用一个四个层次的金字塔图形来说明Carroll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该金字塔的四个层次分别为:经济责任层次、法律责任层次、道德责任层次和慈善责任层。经济责任层次位于金字塔的最底端,其为企业应该履行的最基本的社会责任层次,要求企业只有不断经营发展创收效益,才能持续经营下去;其次是法律责任,企业只有自觉遵守国家的各项法规,不违法乱纪,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经营;第三层是道德责任,与前者相比道德责任具有一个特性,即道德责任具有强制性,但企业只有自觉遵守道德责任,才能为企业的发展铺平道路;慈善责任位于金字塔的最高层,慈善责任具有自愿性,如果企业更好的履行慈善责任,就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从而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社会责任理论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仍然有众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刘俊海(1999)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其认为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不断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益,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需求,但是企业还应该注意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不能损害其他组织的需求来满足股东的目的。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