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计划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战略体系内部审计论文

一、企业内部审计战略规划

企业的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主要是指企业领导者在对企业的战略进行制定与管理过程中,将企业的战略管理应用在企业的内部审计实践管理工作。内部审计对于企业进行监督与管理,规范企业管理者的行为,维护企业的利益,促使企业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内部审计战略规划是对企业的内部审计的功能进行确定,推动企业更好地实现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另外,还可以为企业制定内部审计的发展战略以及内部审计的具体工作内容提供指导。

二、我国的企业在内部审计战略与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内部审计战略规划认识不足

我国的企业在内部审计战略规划与规划体系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尤其是企业战略的决策者在战略决策或者是企业管理中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战略规划认识不足,因此在实践管理工作中就会缺乏这种思维,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应用性不强,应用的范围也较窄,甚至很多的企业管理者或者是企业战略的决策者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是没有较强方向感的,综上原因主要是由于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战略与规划认识不够,导致在实践工作中也难以展开应用。另外,还有一些企业管理者只是简单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一种查错的方式,并没有将内部审计纳入企业的战略决策与战略规划中。存在这样的错误观念或者是认识的误区不利于我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更加不利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战略与规划体系的构建。

2.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的确立缺乏战略性与系统性

很多的企业虽然有内部审计工作,但是在实践工作中企业的管理者对自身企业的内部审计目标认识不足,目标确立不明确,或者企业虽然确立了目标,但是企业的目标设立缺乏战略性与系统性。这样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就难以将内部审计在企业全面推广与应用。例如,我国很多的企业在发展中实现合并或者兼并,有一些企业投资规模加大,逐渐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后,企业管理者设置的战略目标缺乏战略性以及系统性,这样就导致集团企业难以在实践工作中通过企业的内部审计来实现集团的管理与控制,这样集团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潜在风险就难以通过内部审计来预防控制风险,集团在经营中面临的市场风险就会加大,集团的很多人力资源或者是资金等审计资源在集团运行中难于获得有效的利用。

3.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在范围上以及领域上缺乏战略目标的指导

全文阅读

浅析内部审计在建筑企业会计风险管理

摘要:建筑企业的内审是综合应用风险管理和建筑会计的有效制度。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将企业的风控战略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并确保经营计划与审计计划的一致性。此项措施可以保证将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制度在内部审计得到实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 建筑会计 风险管理

一、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将内部财务审计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有效手段。通过风险管理,可以将所规定的审计原则与高层制定的风险战略结合起来,以确保审计原则与经营计划的一致性,从而可以在内部审计过程中贯彻风险控制机制的实施。具体方法为:以好财务收支平衡制度、内控制度、设计原则为前提,加入风险控制管理,从而引导建筑企业审查、评估相对重要的风险因素,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现代审计倡导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在整个内审过程中都应该关注风险因素,并根据评估的风险程度选择相应的项目,再对制度的符合性、切实性进行评测,并对其进行评价及再评测。

二、建筑企业的内部审计

(一)企业风险的识别、评测及完善

建筑企业的分布决定了企业的风险是广泛地存在的。因此,对企业风险的识别、评测和及后续的整改是审计的重要特征。目前,企业审计并不是通过比照历史数据和内控规范以提供建议和参考,而是利用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的控制权威,在充分了解企内部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高层制定的战略目标,分析企业目前的优势及特长,并对可能的风险进行评估的基础之上,将评估结果和解决方案报告给相关的管理者,从而能够有效的防范风险。

(二)内部审计工作重点由实施审计向计划审计的演进

全文阅读

企业管理审计内容及模式思考

一引言

1932年,英国管理协会、英国机械工程师协会和生产工程师协会会员罗斯在其《管理审计》一书中首先提出了“管理审计”一词,其内容主要是对业务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判。此后其内容不断得到充实和扩展,20世纪70年代,随着内部审计的职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管理审计已成为独立的崭新的审计领域,是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业绩和管理工作等全方面进行的审查和评价。目前,管理审计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审计方式,诸如管理导向审计、管理经营业绩审计、3E审计(Economy,Efficiency,Effectiveness)、5E审计“(3E”增加Equity,Environment)、货币价值审计、综合管理审计等都是管理审计的某种形式或某个侧面。管理审计自引入我国以来,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和企业的重视,然而,由于起步较晚,缺少现成的经验,方法体系及审计机构等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审计缺乏系统规划和方法体系、缺少全方位的审计领域、缺乏具体的评价标准、技术手段落后、缺乏相关人才等。[1]

笔者主要从管理审计的内容和方法着手,探寻企业管理审计的新思路。管理审计是一种内向型的审计,属于企业的内部审计,以改善企业的管理素质和提高管理水平为目的,从企业战略、组织结构、计划及内部控制等方面入手,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目标的实现程度、管理各职能的发挥程度以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建议,从系统整体的高度充分挖掘企业生产力诸要素的潜在能力,优化整体结构,改进企业管理。管理审计是一种面向未来的,以改造管理为先导向,有别于传统财务审计的审计类型,它在改善经营管理,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方面发挥其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二、管理审计的主要内容

管理审计在内容上不以财务资料为基础,而是主要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等管理职能上的表现。

(一)审查企业战略

1.审查企业有无战略。[2]审查企业是否制定出了明确的战略方案。企业的战略是一个企业的愿景、使命,是企业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责任,是企业为什么而存在的宣言。所以战略是企业价值的宏观表现。

2.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在确定企业已制定出明确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企业所处的行业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而企业应明白自己所处的产品和行业的生命周期,这样才能制定相适应的竞争策略、财务策略。如处在分散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横向合并等战略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缩减产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等战略来保持原有的竞争地位或采用创新、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战略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全文阅读

高科技企业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思考

作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的支柱型产业,高科技企业发展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的进行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市场与企业财务风险的不断增加,如何在风险控制视角下做好高科技企业内部审计,就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者的主要研究内容。在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以企业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工作要点,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帮助。

一、高科技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在现阶段高科技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内部审计过程中受到管理意识、组织机构、管理方法等因素影响,依然存在着影响审计质量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风险意识淡薄,内部审计计划制定不够完善。

在企业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计划的制定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现阶段的计划制定中,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依然淡薄,没有在审计计划中充分体现风险因素的重要作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的两点:一是审计计划中缺乏风险评估、控制内容。部分企业在审计计划制定中缺乏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等工作内容,造成了审计计划不完善的问题。二是计划内容过多,影响了风险管理的进行。在现阶段企业审计计划的制定中,有些企业过于追求审计内容的详细与全面,在计划内容中罗列了过多的内容。这就影响审计中对风险因素审计工作的质量,会造成审计风险的提高。

(二)审计机构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的工作结果有待提高。

在现阶段的企业内部审计中,审计工作应该有独立的审计机构进行,这是审计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的。但是在高技术企业中,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依然较差。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审计机构受到企业高层领导者、财务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制约与影响较大,没有实现真正独立审计作用。二是审计人员的组成中缺乏独立审计人员,或是独立审计人员受到的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三是部分企业甚至将审计机构设置为财务或监察部门的下属部门,严重的干扰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这些审计机构问题的存在,会造成审计工作结果中出现审计数据错误、结果误差大等问题,严重的影响审计工作质量,甚至造成审计失败的情况出现。

(三)企业审计管理缺乏整体概念,审计方法相对滞后。

全文阅读

经济危机内部审计战略构建

【摘要】

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经营规模和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资金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经营发展中涉及众多产业和生产经营单位。想要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维护经济秩序,降低经营风险,构建内部审计体系和战略非常重要。从经济危机角度来看,企业在经济危机中倒闭,并非“一日之寒”,和企业自身风险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有着直接关系。内部审计缺失导致企业容易遭遇财务风险,而陷入经营危机,无法抵御市场风险,所以经济危机中极易倒闭。本文将针对基于经济危机下的内部审计战略构建展开研究。

【关键词】

经济危机;内部审计;战略构建

内部审计是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确保利润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管理手段。新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持续发展,增强自身竞争优势,把财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必须强化内部审计,积极发挥内部审计职能。然而,当前很多企业不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开展质量差,缺少相应的审计计划与战略,这严重制约了内部审计效能的发挥,加强内部审计势在必行。

一、内部审计的发展和基本职能

内部审计发挥着评价及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确保企业效益、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职能,是促进经营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且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弥补企业管理方面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遏制虚假财务信息的产生。但内部审计不当将增加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给企业造成损失,带来风险。为了规范企业内部审计行为,美国出台了SOX法案,以此明确内部审计职能,确定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随后不久,英国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欧盟更是了《欧盟内部审计声明书》。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内部审计制度起步较晚。从我国内部审计发展来看,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二零零三年才正式《内部审计准则》,来规范国内企业的内部审计,并对其进行了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二、经济危机下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中的不足

全文阅读

准市场经济中企业集团内部审计的构建

摘要:集团企业是企业联合体,由多级与多位法人组成。要想管理好集团企业就必须要加强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工作,切实保障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保证内部审计从根本上的自主性;加强对企业集团的各级下设公司的内部审计,优化企业集团整体管理服务意识;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培训教育,健全奖惩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机构同集团内各企业之间关系,把市场营销审计作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准市场经济;企业集团;内部审计;构建

随着深化社会改革和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建设的推动,国内市场化经济程度所占国内经济建设的比例逐年提升,但还不是很高,说明国内仍处于转轨后准市场经济发展阶段。企业集团的总公司作为管理总部,能以集团整体名义对内行使行政权,对外行使外交权。因此,必须加强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明确总公司的领导地位,加强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一、保障企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落实,保证内部审计从根本上的自主性、内向性

自主性是保证审计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制度已经决定了其内向性。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首先要充分了解集团企业整体的发展情况,直接同企业集团领导进行接洽,及时获取领导的决策目标和计划方向,减少不必要的牵绊和虚假信息,便于有效发挥内部审计的监控作用。在社会实际中,企业集团下设的一些企业领导层把企业视为自己的“领地”,为了保证企业利益时常损害企业集团的利益。加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对内性能够有效地行使对内的监察职能,规范企业行为,从而确保企业集团的良性发展。内部审计必须依附于企业集团而生存,与企业集团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受企业集团生产发展状况的直接影响。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明确内部审计的定位,为企业集团的经营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当前国内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都缺乏有效的模式,因此,要加强对企业法治的大力宣传,促进企业合法经营。强调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并不是要与企业灵活经营对立起来,而是要明确内部审计的位置,具有一定的超前思维和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使企业集团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变化具备基本一致的思想观念,实事求是,凝聚推动企业发展的正能量。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正确处理内部审计机构同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

想要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就要进一步改善外部条件,提高从事内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定期加强对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充实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有效地了解与掌握国家政策、法规,从而指导企业集团的发展建设。企业集团的内部审计机构同部门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内部审计作为监控机构,难免会影响到一些人或某些部门公司不正当的利益。因此,内审人员要加强同那些部门、企业的交流与沟通,多利用集团企业内部媒体对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宣传,使企业所有人员明白内部审计工作是日常事务性的工作事务。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客观公正公平,就事论事,以事实说话,不能落人口实。因此,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内审人员要学会运用艺术化的审计语言说事,弄清事实。在审计报告书写时,应多使用中性词句,公正、公平、客观地描述事实情况,利用内部媒体进行公开,使集团企业人员对内部审计信服,让人人参与到监督内部审计工作是否公正、客观中来。

三、把市场营销审计作为集团企业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

全文阅读

试论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逐渐开始使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其中,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是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它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内部审计仍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的具体思路和对策,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健康有序的保证,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审计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内部审计 管理 现状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内部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它主要包括内部审计行政管理和内部审计业务管理两方面内容。内部审计管理可以有效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充分体现审计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独立性,使得审计的职能作用得以很好的发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企业已经逐步转变为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法人主体,同时也成为市场环境中的市场竞争主体,在此过程中,单纯的依靠外部审计控制已经难以应对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内部审计管理就变得愈加重要。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相关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制定机制不够科学严密,缺乏可行性分析

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就是对审计资源进行配置的过程,对审计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内部审计计划的安全缺乏科学性和严密性,在计划的安排上缺乏长远性,往往带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审计计划过于主观,缺乏科学严谨的可行性分析,缺少科学严密的计划机制,这就造成了审计项目质量下降,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管理的职能定位模糊

全文阅读

关于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探讨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完善内部职能机构,以适应持续变化的市场环境。审计活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业务,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保证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提升、防范和解决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当前,企业应加强对审计业务的科学化管理,严格实施内部审计方案和程序,创新审计技术,转变审计理念,提升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本文通过分析目前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的完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内部审计 质量管理 措施 审计人员

一、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基本概述

1、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含义及内容

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也可称之为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由内部审计机构及内部审计人员构成的为规范企业审计过程、审计内容、审计报告等实现标准化,采取科学的计划、约束、监督、审核、分析及评价等措施来提高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活动。可以说,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是为内部审计机构服务的,其行为主体是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而客体则是内审机构和审计人员所从事的具体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组织责任制度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审计计划,严格规范执行内部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采用创新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合理配置审计部门资源等。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审计项目,还应针对审计对象的特点,确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控制的具体内容。

2、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必须遵守一定的审计原则,以引导和约束内部审计行为的目的。一是科学化原则。由于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所涉及的业务范围较为广泛,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而,有必要对审计质量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方法进行计划,明确审计质量管理的目标和方法,使得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措施更为科学化。二是规范化原则。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规范化,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持久高效地展开进行下去,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业务内容的各个环节的控制,通过对审计质量管理目标、标准、程序、方法、措施以及考核指标体系等规范化、标准化,以提高审计报告结果的可信度和防范审计风险。三是全面性原则。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应包括企业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是实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关键,全体审计人员的高度参与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的水平。审计人员应遵循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方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全文阅读

研究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论文

一、把握研究制定内部审计规划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对内部审计现状的分析要立足于查找管理短板。要通过对企业内部审计环境与发展状况的系统分析,从内部审计战略定位、组织体系与工作机制、业务广度与深度、制度与标准建设、信息化水平以及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等方面查找制约内部审计发展的主要问题或者管理短板,对标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实践,确定发展目标,落实管理提升措施。第二,内部审计规划要以业务与职能规划为基础。业务与职能是组织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价值体现。因此,内部审计业务与职能规划是内部审计规划的核心内容。要以业务及职能规划为基础确立内部审计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构建内部审计组织架构,配置内部审计资源,制定支撑业务规划发展的各项具体措施。第三,制定内部审计发展目标要切合实际。内部审计发展目标是内部审计规划的重要内容。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内部审计总体发展目标和各阶段发展目标,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要相互兼顾,有机结合。内部审计发展目标的制定应清晰、具体、可操作,能够量化的目标要素应尽可能量化。目标的制定切忌好高骛远,动辄“行业领先”、“国际一流”,看起来远大,实际上不着边际。第四,推动内部审计改革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企业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有可能涉及内部机构(岗位)职责、权力及利益的调整。内部审计规划实施过程中也可能会涉及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改革和人力资源的调整问题,有时牵一发而动全身。面对改革,我们不能知难而退,但内部审计改革不仅仅只是审计部门的事情,可能会涉及企业内部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需要有良好的组织环境及相关配套措施作为支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推动内部审计改革可先易后难,分阶段实施,确保平稳过渡。

二、加强组织领导,增强内部审计规划的认同度与约束力

企业内部审计规划的研究制定和具体实施不仅仅只是审计部门的事情,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企业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经理层、相关职能部门和子企业审计机构不同形式的参与。内部审计规划的研究制定如果只有审计部门参加,这样的规划很可能就是部门规划,其工作成果不可能得到企业的广泛认同,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实施。第一,内部审计规划的研究制定应该在企业最高管理层的领导下组织实施。由于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具有特殊地位,很多公司制企业内部审计章程明确,内部审计对董事会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或者内部审计对董事会和经理层双重负责并向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规划是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战略引领作用。因此,内部审计规划的研究制定应该在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或经理层的领导下组织,这样一方面可以准确反映管理当局意志,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协调各方面资源,强有力推动规划的研究制定工作。第二,参与规划研究制定的范围要有一定的广泛性。研究制定内部审计规划涉及面广,制约因素多,需要企业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支持、参与和协同。尤其是需要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管理、资产财务管理、纪检监察、子企业或区域性审计机构等部门和单位的实质性配合与参与。企业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广泛参与,有助于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各方面作用,凝聚广泛共识,提高内部审计规划研究成果的认同度,并最终确保发展规划的有效实施。第三,要严格内部审计规划评审与程序,确保内部审计规划的有效性与约束力。内部审计规划在提交正式审定前,可组织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以确保质量,其最终成果应由企业最高管理当局审定批准后作为正式文件实施。

三、实现内部审计规划与企业整体发展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的纵向和横向协同

从企业发展规划的体系架构来讲,内部审计规划是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战略发展规划的子规划,属于职能规划范畴。一方面,内部审计规划应服从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和整体发展规划来研究制定;另一方面,内部审计规划要与企业各项具体业务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规划、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规划、信息化工作规划、科技发展规划等其他专项职能规划相协同。内部审计规划不能脱离于企业大的发展环境而独立存在并推动实施,不能成为企业规划体系架构中的“孤岛”。内部审计规划的研究制定可以促进和推动企业内部环境的改善,但不能而且也无法颠覆企业现有的发展环境、管控体系与运行机制,不能偏离企业整体发展目标。如果偏离了企业整体发展目标,或者与企业其他专项规划不能协同甚至是发生冲突,内部审计规划将难以实施。

四、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量体裁衣,开拓创新

认真学习内部审计先进理念,借鉴内部审计行业最佳实践,是企业研究制定内部审计规划的有效途径。但学习借鉴内部审计先进经验不能照抄照搬。由于企业在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管理模式、工作机制、业务类型、工作重点、人力资源状况、内部审计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差异,决定了企业内部审计规划内容的不可复制。因此,研究制定内部审计规划一方面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内部审计环境条件、发展状况、发展需求与愿景等个性化特征,量体裁衣,开拓创新,构建适应企业自身实际的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管理模式与工作机制,明确与企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内部审计目标、主要业务形式、工作重点、工作措施以及相关资源配置。

全文阅读

企业发展的管理审计思考

(一)对企业战略的审查

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成为管理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企业战略的审查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审查企业有无战略。一般而言,业务单一、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不存在明确的战略方案,业务多元化、规模较大的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战略方案。企业规模越大,战略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就越重要,因此,战略审查的第一步就是审查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大的企业,是否制定出了明确的战略方案。

2、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在确定企业已制定出明确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行业性质相适应。如处在分散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连锁经营、特许经营和横向合并等战略来提高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又如,处于成熟行业中的企业常采用缩减产品系列、降低成本、提高现有顾客的购买量等战略来保持原有的竞争地位或采用创新、发展国际化经营等战略来寻找新的发展机会。

3、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在确定企业战略与行业性质相适应的基础上,审计人员还要审查企业战略是否与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相适应。

4、审查企业战略方案能否有效贯彻执行。通过上述三个步骤的审查,确定企业已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战略方案的基础上,审计人员需要审查企业战略能否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可重点审查以下几个方面:(1)审查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是否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制定出各事业部或各职能部门的战略方案,审查各事业部的战略方案是否详细说明了本事业部所确定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审查各职能部门能否把事业部或企业的经营战略转化成指挥与协调活动,以保证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2)审查是否存在资源分配与工作计划不衔接的风险;(3)审查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战略的具体形式是否适当;(4)审查企业为解决战略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确定的纠正措施和权变计划是否适当。

(二)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可从两个方面进行: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