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调研员述职报告

企业调研员述职报告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分析

摘要:文章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对其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上市银行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不一,一些上市银行对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各上市银行比较注重保障员工权益,促进员工职业发展和开展员工关怀,但在认可员工的价值方面做得不够;很多上市银行没有进行员工满意度的调查和员工流失率的统计,或者是进行了调查和统计,但是没有再社会责任报告中披露相关数据。

关键词:上市银行;员工;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报告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的美国。而英国人Sheldon(1923)是最早启用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学者。但Sheldon在其著作《管理哲学》中首次使用该概念之后,30多年间,学术界对该概念的研究并不多(Carroll,1999)。20世纪60年代,该领域的文献开始增多。到20世纪90年代末,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在学术界得到广泛关注,在企业界也受到普遍重视。在“财富500强”企业中,将社会责任作为企业目标核心组成部分的大约占90%(Boli & Hartsuiker,2001)。

近30年来,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领域,学术界主要有利益相关者、企业公民和契约论三大理论视角(刘学平、孙燕青,2014)。其中,我国学者比较认同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观点(张洁梅,2013)。该理论指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股东、员工、政府、消费者、供应商等广大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责任,是对他们利益要求的关注与维护(金建江,2007)。该理论观点修正了“股东至上”的价值思维,相对清晰地界定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持该理论观点的学者普遍认为,作为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员工对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应对员工履行社会责任(刁宇凡,2013)。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方面,国外研究者主要关注平等雇佣、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的意义性、工作与家庭平衡等,也有少数学者考察了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问题;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具体途径方面,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围绕民主管理、劳资协商、丰富工作内容、制定守则、实施管理项目等展开(黄蕾,2007)。而国内学者对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履责依据(欧阳润平、黄蕾,2009;陆玉梅等,2014)、保障员工权益(葛锦林,2007;赵涛等,2008)和提升员工素质(孙建华,2006;于欣,2007)等角度展开。从国内现有文献来看,在企业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方面,研究范围仍需进一步拓展,研究深度仍有待加强。因此,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全面深入地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问题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

同时,由于不同行业之间存在着盈利能力、经营环境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不同行业的企业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也必然存在明显差异。但现有文献在分行业的研究方面相对匮乏。银行业作为我国经济运行体系的核心参与者和行政垄断的受益者,承担着资源配置、经济调控以及风险管理等诸多职能,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引导、支持和带动作用。鉴于行业的特殊性,不少学者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考察。但现有文献大多着眼于社会责任的内涵、意义、作用、目的以及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萧松华、邵毅,2014)。而在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员工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成果还相当匮乏。2006年,浦发银行了我国银行业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此后,披露社会责任报告逐渐成为银行业的例行之举。本文基于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考察其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一、 研究方法

1. 研究样本。目前,我国共有16家上市银行。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等5家为国有控股银行,其余11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本文收集到这16家上市银行的201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并将其作为分析资料。同时,各上市银行截止2014年末的资产总额如表1所示,本文根据资产规模情况将16家上市银行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3个类别。

2. 研究方法与程序。本文主要用定性分析方法考察我国上市银行员工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首先,本文根据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16份社会责任报告的研读结果,将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归纳为履责意识、履责内容、履责效果等3个方面。其次,通过对16份社会责任报告的分析,分别从上述3个方面详细阐述我国上市银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履行状况。最后,总结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全文阅读

企业情报职业需求分析

[摘要]以招聘网上的企业职位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分析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需求特点。在实证统计基础上,对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分布、数量和分类以及企业情报/信息职位要求的特点分别进行分析。由于情报/信息职位的通用性和专用性两个特点,调研及分析分别从以企业整体为对象、以信息服务类企业为对象两个方面进行。

[关键词]招聘 情报职业需求 情报职位

[分类号]G35

1 统计与分析方法、样本选取方法及统计描述

本调研以招聘网上的企业职位招聘信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统计和挖掘,分析总结企业情报/信息职位的需求特点。之所以选择招聘网为调研对象,是因为它最集中地聚集了企业对各类职位的需求,最真实地反映了企业职位的设置;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企业的招聘信息职责描述、职位要求中蕴含了大量信息,这些都是分析社会情报职业需求最真实的素材,也是最好的样本。

情报职业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通用性和专用性。通用性是指各类组织里都存在对情报职业的需求,情报职业广泛分布于各类社会组织;专用性是指一些专门化的信息机构里有大量的情报从业人员。因此,本次企业情报/信息职位招聘信息的统计和分析从两个角度进行:①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即不分行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对所有分布于企业中的情报/信息职位进行整体统计与分析,这样可以从整体上全面地分析企业对情报职位的需求信息;②以信息服务类企业为对象,进行重点采样,对其情报/信息职位的招聘需求进行统计和分析,深入了解情报职位的特征。

2 以企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统计分析

对企业整体的统计分析有两类样本来源:一是综合类企业招聘网,如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网等;二是情报行业的专项招聘网,如中国商业情报网。

全文阅读

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

一、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现状

(一)内部控制环境研究现状评述 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所有其它部分的基础,突显了内部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国外学者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相对比较充分。Inzerilh(1983)分析了社会文化因素对组织控制结构的影响,认为内部控制对社会文化因素较敏感。Hofstede(1991)主张良好的管理风格应与企业文化、员工价值观相匹配。Stringer.D.Carey(1995)认为,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各项控制要素的重要性也会发生变化。自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案发生后,国外学者开始关注内部控制环境对财务舞弊行为的影响。如Floch,Julie ; Olson,Chery L R(2003)发现,特定环境的改变,包括改变个人信念和观点,都会引起很大比例的舞弊行为。Roth 和 James(2004)认为防止财务欺诈的关键在于对控制环境有意义的评价。尽管如此,当前国外学者仅以线性方法提供内部控制环境单个因素对管理控制其它变量的影响,缺乏把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并运用结构化方法来研究其对其它变量如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当前我国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还处于概念解读、现状等理论层面的定性分析。如余绪缨(1992,1998,2001,2003)一直关注社会文化因素对管理控制与管理会计系统的影响, 把人们的价值观、道德风尚和行为准则与技术层面的研究相结合。阎达五、杨有红(2001)提出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应当抓住关键因素,包括健全管理机构、确立董事会在内部控制框架中的核心地位。刘明辉(2001)提出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包括企业文化。郑海英(2004)、刘静(2005)等分析了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也有学者从会计环境角度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分析,孙德凤、陈亚雯(2005)认为会计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会计人员自身环境三部分,其中的内部环境主要指内部控制环境。另有部分学者关注到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监督、会计信息质量等的影响,如卢维钧(2005)、宋春辉(2006)、王文(2010)等;任吉(2010)则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进行了研究,设计了内部控制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设计了评价模型,但并没有设计样本公司进行真正的实证检验。总之,我国对内部控制环境研究还只是描述性理论分析,缺乏对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分析和相应的实证研究。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现状评述 西方学者已对会计职业道德做了多层面的研究,也比较重视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研究和建设。Violet(1983)指出会计是一项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或技巧相互影响的社会技术活动,会计不可能脱离文化的影响。Cohen 等(1992)发现道德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间存在关系,并于1998年提出了多维道德标准模型。SILVIA LOPEZ PALAU(2001)也证明了文化对道德的影响。Tisha L. N. Emerson等(2007)研究了各类会计人员的道德态度及影响因素。Floch 等(2003)、 Roth 等(2004)则发现内部控制环境对财务舞弊行为有影响。 我国关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可分为两大阵营:第一阵营即主流派是从伦理法或社会学法角度来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如于增彪(1996)、李心合(2002)、韩传模(2002)、劳秦汉(2003)、冯卫东(2003)等。他们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是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并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自律机制,但也离不开他律机制;第二阵营即新生派则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会计职业道德问题,代表人物主要有韩洪灵、陈汉文。他们以契约理论为基础,从理论(逻辑)上将会计职业道德的性质界定为会计职业服务市场中的一份关于职业服务质量的隐性的公共合约,然后再按照公共合约的观点来解读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机制,认为会计职业道德的实施需要在自我履行和强制履行之间取得一种恰当的平衡,即认为会计职业道德是“自律”和“他律”的结合。但两大阵营现有的研究成果都局限于理论的分析,缺乏相应的实证结论。同时,在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中,都只重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构建,其关键又在于会计实践主体会计人的素质的提高,忽视了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构建,即使提及也主要侧重于外部环境分析,而对内部环境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则很少涉及,缺乏深入的专门的理论探究,更缺少实证研究的成果。实际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有效遵守和执行必然有赖于会计职业道德环境的改善,因而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包括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建设和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建设两个方面,前者是重心,后者是基础,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共同推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建立和完善。

(三)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职业道德关系研究评述 文献表明,自安然、世通、银广厦等财务舞弊案发后,国内外学者已经关注到了内部控制环境单个因素对财务舞弊行为、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监督的影响,但缺乏把内部控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且财务舞弊、会计信息的提供和会计监督等的实际执行者都是企业的会计人员,财务舞弊、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是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直接结果。因而,内部控制环境对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决定了财务舞弊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和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然而当前还没有专门的文献对两者进行全面、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鉴于此,本文将对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两者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系统分析。

二、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理论基础与研究目标

(一)内部控制环境与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主要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包括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的相互关系。一方面,生物个体要顺应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以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生物个体也应根据自身的结构而影响和选择环境。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的遵守虽然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自觉,但相当一部分的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受到了会计环境尤其是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无疑会对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而消极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必然对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产生消极的影响。因为企业会计人员工作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之中,根据生态学的观点可知会计人员会计行为无时无刻不受内部控制环境各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其职业压力、晋升压力甚至生存压力都严重地受制于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特别是管理层的影响时这种影响更加严重。当然,从生态理论的角度来看,企业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也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各因素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在当前企业会计人员从属于企业及企业受“内部人控制”的现实状况下,企业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产生影响的作用几乎为零。

(二)内部控制环境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研究目标: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自内部控制思想产生以来就一直成为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十字军东侵 ( 1096~1291) 促成了地中海贸易的繁荣和后期的商业革命。商业革命导致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产权所有者面临经营权分离后的财务报告风险。为了避免财务报告风险,产生了复式记账法,形成了内部会计控制,使财务报告系统更加严密和可靠。内部会计控制的思想自此一直延续下来。1936年,AICPA把内部控制定义为: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的安全、检查账簿记录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各种手段和方法。1949年,AICPA修订了内部控制的定义,指出: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企业为了保护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率,以及促使遵循既定的管理方针等所采用的所有方法和措施。1988年,AICPA的第55号审计准则公告,对内部控制进行了新的阐述,认为内部控制结构是为合理保证达到特定目标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这一理论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了内部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COSO报告认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三个方面。《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则在COSO报告的基础上把内部控制目标扩展为战略目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目标、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目标、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目标。可见,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始终都是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而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影响内部控制其它要素的实施和实施效果,内部控制环境的目标也必然是内部控制的目标,因而,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也即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研究目标。同样,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首要目标也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自律机制。自律按其动因可划分为“外律”和“内律”两类(陈长寿等,2002)。根据“外律”和“内律”的关系,借鉴客观诚信与主观诚信(徐国栋,2001),吴水澎等(2005)将会计职业道德分为客观职业道德和主观职业道德。客观职业道德是一种课加给会计职业人员的行为义务,而主观职业道德则是主体对其行为符合会计职业道德内容的个人确信。当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突出表现为“不做假账”。“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是由会计职业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可靠,才能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才能立足于社会。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与单位有关各方面经济利益关系,有效达成财务会计目标和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手段。

三、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的影响及改善

全文阅读

企业管理层是否使用财务报告的探索

【摘 要】 关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一般都有规定,但对于报告单位的管理层是否是财务报告使用者,存在重大争议。有专家提出:各国的概念框架都认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不包括管理层;而美国、IASB、加拿大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CF都明确规定企业管理层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文章认为:误识源于“财务报告是对外的”、“财务会计是对外的”。由于上述误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在这方面有不足,最后论证了单位决策管理层使用财务报告的必要性。

【关键词】 概念框架; 目标; 财务报告; 使用者

王鹏先生在《会计研究》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各国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CF)“都认为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是指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的其他利益相关者”。①是这样吗?财务报表,本单位决策管理层不使用吗?不敢苟同。这是涉及对会计改革认识和实践的重大问题。

一、国外主要概念框架(CF)对使用者的论述

“各国”的概念很宽,未见其根据。下面以有代表性的FASB、IASB和加拿大CF为例,按发表时间顺序,足以证明主要CF都明确规定企业管理层是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一)美国CF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1978年发表的《论财务会计概念》(SFAC)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CF,其第一辑《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第24段指出:“许多人根据他们对企业的关系,根据他们所了解的企业情况作出经济决策,所以他们都是编制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的潜在用户,其中有业主、贷款者、供应者、潜在的投资人和贷款者、职工、管理人员、董事、客户、财务分析和咨询人员、经纪人……”上述职工、管理人员都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企业内部人员,董事、财务分析和咨询人员,可以是内部人员或外部人员。说明企业财务报告在为投资者、债权人服务的同时,也为本企业决策管理层和职工服务。

(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框架的表述

全文阅读

软件工程师述职报告

作为刚从学校出来的应届毕业生,第一份工作就落在智通,来到智通,深深地被这个企业的文化所感染,我很认同智通的企业文化,智通的企业精神“统一,专一,事业第一”体现出了这一行业优秀企业文化的特点。在这三个月的学习与亲身感受之下,我更加坚定地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并争取优秀的智通人,我对自己有信心,对智通更有信心。

作为一名在技术岗位的职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不断的工作学习与研究中成长,要有很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有很强的执行力,能真正为企业做实事。在智通上班的三个月里,我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项目:

一、 刚来的两个星期,由于目前网站工作的需要,师傅指导一边熟悉工作职位环境一边学习asp,用了两个星期系统地学习了这门从未接触过的asp语言,为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二、 接下来的时间,主要配合网站先前asp的后台管理系统进行某些功能优化与系统维护工作。先后完成了销售管理模块的最新注册企业查询、职业推荐给求职者、把求职者推荐给企业、会员职位刷新、职位刷新统计等几个模块的功能修改与优化,解决了业务员带权限控制的查询、推荐时间的控制与查询速度优化、企业职位刷新时的权限控制与企业职位时效性的控制以及完成对各销售组成员的职位数统计,职位刷新数统计的功能设计。在完成这些各种功能需求的时候,对后台管理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对销售管理模块非常熟悉,给目前网站新版开发的后台设计提了不少建设性的想法。之后还完成了logo管理模块中的投票项目添加优化与投票结果统计查询修正、logo、banner的管理与文本文件的生成。还完成了客服管理模块中后台开通资料查询的改进,企业管理、个人管理模块查询功能的改进。期间还完成了部分功能错误的修正,如校园招聘管理图片不能上传、文章类别不能修改、文章不能删除等。

三、 目前新版是用jsp开发的,在这三个月里,我进一步对java,jsp的深入学习,了解了mvc模式开发,在这阶段的学习期间,我以一个小商务系统的开发作为学习任务。还对当前流行的jive代码与开发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学习研究。

四、 作为一名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者,当然不能忽视对数据库知识的学习,在这段时间我也进一步对sql语句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对sql语句的查询进行了分析,比较重视数据库性能分析与调整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通过这阶段的学习,把这些知识与方法运用到了对后台管理系统会员查询的速度优化功能上,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实践运用。

五、 网站新版开发方面,主要还为新版做了几个数据库对照表。

六、 还参加了网站新版的第二轮测试工作,主要以后台管理系统为主做测试,还参与了前台个人管理与企业管理的流程测试,测出了不少关键性的bug。

全文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研究

提要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会计信息因为确定性、可验证性等质量特征,无疑能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贡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已成为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从微观利益目标向宏观利益目标的转移,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伴随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与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有着很大的联系。于是人们在关注企业盈利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情况,企业自身也采取了很多方式对社会责任信息进行披露。然而,缺乏规范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并不能传递给人们公正的信息,有时反成了企业用于标榜自我的工具。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会计信息因为确定性、可验证性等质量特征,无疑能为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做出贡献,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纳入会计核算和考核体系已经成为未来会计学发展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时,社会责任会计的出现也极大地推动了企业从微观利益目标向宏观利益目标的转移,这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很强的战略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美国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发祥地,一直走在研究和实践的前沿。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戴维・林诺维斯在《社会经济会计》一文中首创“社会责任会计”一词,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在社会学、政治科学和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之后,美国会计学教授Sylil Mobley对社会责任会计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整理、衡量和分析政府及企业行为所引起的社会和经济结果。南卡罗纳州立大学的杰佛里和瑞德堡教授1981年在他们合著的《国际会计与跨国公司》一书中,对社会责任会计的主要内容、计量问题、各国报告形式的差别等作了详细阐述。美国专业会计机构也一直致力于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70年专门成立了“生态环境委员会”和“社会计量委员会”着手社会责任会计方面的研究;1977年社会计量委员会发表了“企业社会业绩计量”的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建立一个具有实用性、可发展性的初步计量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对企业一些重大社会业绩的反映,如环境、非再生资源、人力资源、商品和劳务的提供和消费。美国会计学会为了加速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先后成立了社会方案绩效衡量委员会、组织行为环境影响委员会、社会成本计量委员会、社会成本委员会和社会业绩会计委员会五个专门组织对社会责任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各自的研究报告。

在法国,社会责任会计报告作为其主要会计报表之一,其规定是世界上最完整,也是最有特色的。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1977年法国政府正式颁布法律,要求雇员超过750人的组织(1982年扩大到300人)必须编报年度社会资产负债表,用货币金额揭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揭示的信息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工资、健康和安全保护、其他工作条件、职员培训、行业关系、雇员及其家庭的生活条件等内容,从1984年起,该表必须列示3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行业分别编制,以上各项内容还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报表指标,这在发达国家也处于领先地位。

全文阅读

论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上市公司财务重述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从财务重述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中所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财务重述 问题 对策

2014年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课题“股利政策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关系研究”,立项编号:142400410589;

2014年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研究”,项目编号SKL-2014-3586;两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财务报告重述是指在当年年报存在一定的会计差错,需要进一步进行补充更正而进行公告,其中,引发企业财务报告重述的可以是内部机制校核发现,也可以是借助外部会计事务所检查出不符实的信息,从而进行事后弥补。在近些年来,财务重述时有发生,并且发生的企业也有几十家上升到几百家,这种上升趋势在未来仍然由扩大的趋势。在这些企业中,有一定比例的企业属于ST公司,同时还有发生财务重述的企业不止一次的进行。

一、财务重述的概念

财务重述主要是针对在我国出现的企业公布完年报后,在一段时间后又进行年报财务新的修改、补充及更换,并且相应的公告。可以看出,企业的年报就会出现多次的变更,从而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引发这一现象的主要问题就是我国证券市场机制不规范。近些年来,我国政府认识到该问题的严重性,也积极参考国外证券市场的管理准则,出台了诸多管理方法和法规,从而在一定程度来遏制该问题的发生。其中,会计差错修改就是会计工作中存在失误,导致会计相关信息出现不符实的现象,企业在发现这种差错后就提出更改的要求,从而主动的修改先前公布的财务信息,并且根据所留存收益进行其他相关因素的修正,这一过程中不进行历史报表的重编。因此,在我国证券市场内将该类问题习惯性的称为 “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然而,该问题实际上就是财务重述行为的具体表现,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从国际相关管理机制可知,这两个问题同于一个领域,财务重述更具备学术规范。

二、上市公司财务重述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

内部控制环境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研究

摘要:我国学者在讨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大多强调制度的建设,强调会计人员道德的缺失,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的作用,没有将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联系起来。本文从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入手,探讨了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以期重塑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效率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信息质量

一、引言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控制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是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才能使内部控制得以顺利进行。会计信息系统置身于内部控制框架下,必然要受到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环境的影响。完善的内部控制环境,有效运行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导致内部控制失效是当前会计信息普遍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分析当前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状况,可以发现信息失真情况较严重的企业普遍存在治理结构失效,企业文化理念的缺失或误导,人员素质特别是管理者素质的恶劣等内部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内部控制环境缺陷所带来的问题己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难题。会计信息具有协调利益分配的功能,是利益分配、财富转移的信息基础,因而会计信息失真必然导致利益分配结果的不公平,破坏社会市场机制,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和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但是当前国内外普遍存在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堪忧。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己是刻不容缓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学者在讨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时,大多强调制度的建设,强调会计人员道德的缺失,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内部控制环境的作用,没有将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与会计信息质量联系起来。因此,笔者将从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入手,探讨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并通过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来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希望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塑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内部控制文献回顾与研究现状述评

( 一 )相关定义界定 (1)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美国的COSO委员会于1992年提出并于1994年修改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中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运营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律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是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要素构成的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构成。(2)内部控制环境的涵义。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及前提,是公司内部影响控制制度正常运作的环境因素,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是内部控制的首要因素,各权威机构对内部控制环境是这样定义的:美国审计准则委员会在1988年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首次定义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COSO报告中关于控制环境的定义:控制环境提供企业纪律与架构,塑造企业文化,并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是所有其他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我国关于控制环境的定义:所谓控制环境是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的统称。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其他控制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它既可增强也可削弱特定控制的有效性,反映了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关于控制对公司重要性的态度。(3)内部控制环境的要素。COSO报告及《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对控制环境的描述是: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实正直、道德价值观与所具备的完成组织承诺的能力、董事会与稽核委员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我国理论界对控制环境的描述包括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组织结构,董事会,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内部审计,人事政策和实务,外部影响等方面。比较以上两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COSO报告及《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更加重了“人”这个因素在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作用,而在其它几个方面没有重大差异。本研究认为,根据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相互之间的关系,可将控制环境分为五个亚环境,分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环境、公司组织结构环境、公司文化制度环境、人力资源环境和企业法律环境,这五个亚环境包含了控制环境的全部要素,即公司治理结构 (主要是董事会)、组织结构(包括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方式)、企业文化(涵盖了经营者的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组织中诚信原则和道德价值观等)、人力资源政策(影响员工的诚信、道德价值观和能力)和企业法律认知(企业内部法律环境建设)。

( 二 )研究现状述评 内部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之一,对它的研究从来不是单独进行的,人们对控制环境的研究总是与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融合在一起。现有的文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文献:国外对内部控制环境的研究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N0.55)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结构”,认为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或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并把控制环境定义为“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与有效的控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与实施密切相关的管理当局和董事会对控制的态度。从而第一次正式将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控制环境的研究成为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1994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Treadway)下属组织参与的“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认为内部控制由五个相互影响的要素构成,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与SAS.N0.55对控制环境的研究成果相比,COSO报告对控制环境的作用和影响的认识进一步深入,更加强调“人”在控制环境及内部控制中的核心地位和“软控制”的作用。他的结论得到会计界、审计界、管理界和企业界极大关注。国内有关内部控制环境的专门研究比较少。黄世忠(2001)从强化公司治理角度探讨如何完善控制环境。郑海英(2004)从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的权利失衡问题入手,分析了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刘静等(2005)认为,我国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相互制约的法律环境;企业核心人员的个别属性无法考证,其所处的工作环境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经营管理的观念、方式和风格有待完善,上市公司中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网络环境下电子商务引发内部控制新难题。第二,内部控制环境和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研究文献:随着对内部控制环境的日益关注,人们发现内部控制环境也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原因。Treadway委员会(1987)指出,高级管理人员的状态、公司环境或财务报告编制的文化是影响财务报告诚实性的最重要因素。尽管有一套书面的规定和程序,如果管理人员的状态松散,则更有可能发生财务报告舞弊现象。1993年,COSO了一项对1987年至1997年200家涉及财务报告舞弊的美国上市公司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这些舞弊通常涉及高级管理人员,大多数审计委员会一年开一次会,或根本没有审计委员会;董事会内部人任命等控制环境方面的问题。国内相关文献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法。李明辉,唐予华等(2003)提出,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管理当局的诚实性和管理哲学,是充分披露、防止故意隐藏不利消息或进行盈余操纵的保证;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的关注是防止出现虚报、漏报错误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政策等环境因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也是十分明显。王萍等(2004)在界定内部控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分析我国内部控制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重塑内部控制环境入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国内外相关的内部控制环境文献,加深了我们队内部控制环境的理解和认识,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理论基础。国外已有不少文献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了研究,国内鲜有文献研究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仅有的一些也主要是简单叙述两者的关系或者是内部控制各要素间的关系,而没有进行深入地分析,对实际的指导作用有限。本文试图进行尝试以内部控制环境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了内部控制环境各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通过我国内部控制环境的现状来分析虚假信息产生的根源,希望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重塑内部控制环境,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三、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

全文阅读

国际会计研究之议

英国是第一个建立现代意义上会计职业团体的国家,在会计发展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鉴于殖民时期的广泛的商业贸易,英国的会计方法通过英联邦及其范例,对世界各国早期的会计实务有着深刻的影响。尽管随着大英帝国的衰落以及国际间剧烈的竞争,英国目前正面临新的挑战,但无可否认,英国有着丰富的会计思想。1973年,英国加入了欧洲共同体(EureopeanCommunity,1993年改称欧盟EuropeanUnion)。作为欧盟的成员国,必须遵守相应的法规。例如欧盟的第4、7、8号指令都是有关会计审计协调的专题规定。无疑地,欧盟在成员国会计协调问题上的积极举措将影响英国会计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其逐渐向大陆欧洲模式靠拢;同样,英国会计对欧洲其他国家的影响也会有所增加。

(一)会计的法律规范与监管

英国会计的立法依据主要是公司法。公司法的基本原则是适用于在管辖区内组建的所有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颁布的公司法为英国会计模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它不但规定了公司(包括公开招股和不公开招股)必须公布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关于财务报表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指导思想——真实与公允的观点。其后英国一直强调企业全部帐目应按“真实与公允”的观点予以提供。但“真实与公允”在英国并无官方的确切定义。一般认为,“真实与公允”是指以诚实的态度披露所有真实的、可信的重要信息,不抱偏见,不隐瞒或忽略重大事实;必要时可超出规定要求披露有关细节。

自1948年公司法颁布以来,英国立法经历了几次修订和补充,除1948年文本外,1967、1976、1980、1981年(实施欧盟第4号指令)历次修订的文本都作为单独的立法存在,公司在执行或引用时,必须相互参照才能决定取舍,很不方便。这种情况在《1985年公司法》中才得以统一。这次修订对历次公司法的有关内容加以删改和增补以后,使之合并为一部统一的公司法规。因为全文很长,正文共25目747节,另加附则,被形象地称为“庞然大法”。1989年,英国又对前述公司法作了进一步补充与完善,以实施欧盟第7号、第8号指令。

(二)会计职业界及会计准则的制订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会计实务完全是在法律的支配下由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因此,尽管职业会计师最早出现在英国,但英国会计职业界开展会计准则的制订活动却落后于美国。

英国关于会计准则的研究,最初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个称为“会计研究会”的民间团体。由于存在的时间较短,该委员会不曾留下引起后人重视的成果。其开拓性活动便由“英格兰和威尔士特许会计师协会”(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inEnglandandWales,简称ICAEW)继续进行。从1942年开始,ICAEW了一系列《会计原则建议书》(RecommendationonAccountingPrinciples)。60年代,英国公司间的兼并风潮使人们对财务报表的信心大降,加上新闻界对会计职业界持续不断的抨击等诸多压力,1969年,ICAEW发表了70年代会计准则设想的声明,并于1970年创立“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AccountingStandardsSteeringCommittee,简称ASSC)。同年,“苏格兰特许会计师协会”(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ofScotland)和“爱尔兰特许会计师协会”(TheInstituteofCharteredAccountantsinIreland)成为该委员会的成员;“注册会计师协会”(TheAssociationofCharteredCertifiedAccountants)、“成本与管理会计师协会”(TheInstituteofCostandManagementAccountants)以及“财政与会计特许协会”(TheCharteredInstitureofPublicFinanceandAccountancy)也先后加入该委员会。这样,1976年2月1日成立的“会计职业团体顾问委员会”(TheConsultationCommitteeofAccountancyBodies,简称CCAB)就成为上述六个主要会计团体采取共同行动的联合组织。随之,“会计准则筹划委员会”改称“会计准则理事会”(AccountingStandardsCommittee,简称ASC)。

不管ASSC还是ASC,制订会计准则都必须遵循特定的程序要求。制订的会计准则称之为《标准会计实务公告》(StatementsofStandardAccountingPractice,简称SSAP),于1971年开始。《标准会计实务公告》既反映了应当吸收的联合王国和爱尔兰共和国的法律规定,又考虑了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经ASC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通过后,还须经过前述六个会计职业团体分别批准才能生效,它们中的任何一个团体均拥有否决权。此外,由于英国公司法未曾提及《标准会计实务公告》,它实际上并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过人们一般认为,根据《标准会计实务公告》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真实和公允的,不这样编制的财务报表则可能被法院认为不真实或不公允(Arden和Hoffman,1983年)。曾引起人们对英国会计准则的不确定地位表示关切的高尔报告(GowerReport,1984年)认为,对会计准则给予法律承认的时刻终会来临,但必须承认这个时刻尚未到来。会计准则理事会(ASC)于1990年8月1日为会计准则委员会(AccountingStandardsBoard,简称ASB)所取代。

全文阅读

我国中高职衔接模型与实践研究

[摘要]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问题,当前国内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学制衔接、生源衔接等外延式衔接上,这些模式很难构建出能够支撑职业能力培养和课程教学组织的职教体系。文章拟以课程职业能力标准分级作为载体,将职业能力提升、教学组织与操作和行业的指导形式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行研究,以期能为我国中高职衔接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职业教育体系;中高职衔接;职业能力标准;工作过程

[DOI]10.13939/ki.zgsc.2016.23.223

1引言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指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在这里,高等不仅包括当前占据主导地位的高职大专层次的教育,也包括未来可能会构建的高等本科和高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此外,也应该把面向社会学员的继续教育包含进来。由此,本文述及的中高职教育衔接涵盖的范围更加宽泛。但为叙述方便,以下简称中高职衔接。

中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力量,承担着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中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面临着种种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有:①虽然中高职培养目标在培养方案里各有表述,但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区分依据,我们仍然无法明确理解二者培养目标的差异;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设计缺乏一体化考虑,导致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不清楚,不但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由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六部委联合推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①要系统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体系,打开职业院校学生的成长空间。到2015年,初步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中高等职业教育全面衔接。②坚持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③构建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体系,发挥行业在提供政策咨询服务、行业人才需求、推进校企合作、参与指导教育教学、开展质量评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中高职衔接时,还必须考虑到学制衔接、各类职业的统筹发展、行业企业的指导作用以及职业资格证书等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出满足当前和未来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