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生物教案

七年级生物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体现

青岛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数学(7~9年级)既体现数学的科学性和应用性,又体现数学科学中蕴涵的文化.在编写教科书时,把数学文化定位于让学生通过数学文化了解数学的文化价值,知道数学与人类文化息息相关;学习数学家的精神,为创造人类文明发愤学习;了解数学发展的历程,体会数学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数学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该套教科书结合课程内容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结合课程知识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数学及其理念、思想、方法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生感受丰富的数学文化熏陶.

1 以章头图为载体,彰显数学文化

青岛版数学教科书一改过去教科书抽象的味道,在每一章均配有“大器十足”的章头图,这些章头图和“情境导航”像一道绚丽的风景线,把教材点缀得格外柔美,在给人以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使人们感悟到画面蕴涵着数学与自然的关系,体会到数学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案例1 七年级上册“第8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章头图根据我国明代数学家吴敬算诗的画境,借助了杭州西湖及雷峰塔的夜景.配合章头图的“情境导航”提供了吴敬所著《九章算法比类大全》中的一首诗“巍巍宝塔高七层,点点红灯倍加增.灯共三百八十一,请问顶层几盏灯?”这是一个需要利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问题中蕴含的方程思想,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油然而生.

案例2 八年级上册“第1章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章头图有两部分组成,下方是我国六个民族的标志图案,背景是一幅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风景区桂林山水(漓江)图画.该章头图与“情境导航”体现出该章的主要内容――轴对称与镜面对称.学生在欣赏图片的同时,不仅能从中感悟到轴对称图形、关于一条直线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以及镜面对称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大量存在的,而且能得到数学美的享受,这正是本章章头图数学文化的价值所在.

案例3 八年级上册“第5章实数”的章头图选自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2002年8月在北京举行,作为第一个在发展中国家举行的会议而载入史册.这次大会的会标取材于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勾股圆方图”表现了我国古人对数学的钻研精神和聪明才智,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教学中结合章头图,向学生介绍有关“勾股圆方图”的史料以及我国数学家的成就,使学生领略到了数学的美妙和神奇,也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以数学史为素材,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其知识本身,还存在于它的历史之中.青岛版教科书中的数学史料非常丰富,内容涉及数学家的生平及其成就、数学事件和成果、重要数学方法的起源、经典的历史名题、数学家的轶闻趣事等,力求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传播过程.

全文阅读

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

摘 要 叙述了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投其所好”式的导入新课,“量体裁衣”式的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课堂小结,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性格特点等具有统一性、相容性。

关键词 细胞的生活 教学实践 教学策略 生物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合适”来评价一篇教学设计,从广义上讲都是对该教学设计的一种肯定。从狭义上讲,则是从不同的角度评价该教学设计,“好”更多的是站在评价者的角度,更侧重评价者的主观意向。“合适”则是评价者在评价时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更侧重学习者的情况进行的较为客观的评价。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设计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养成。因此,一篇好的教学设计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选择教学手段,选用教学媒体、,运用教学策略……即依学情而设计,依学情而实践,依学情而调整。

1 导入

俗话说的好: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本节课的新课导入中,笔者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展示尤溪县的特产――金桔、芦柑。

师问:同学们是否知道金桔和芦柑产自哪里?吃过吗?谈谈里边可能含有的物质,并说明你判断的依据,这些物质存在于金桔、芦柑的什么结构中?

全文阅读

黑龙江教育·中学版

封面人物简介

天堂与地狱的距离

让语文为孩子一生发展打好精神的底子

《杨修之死》教学设计、实录及评析

“反比例函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与反思

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平面图形的密铺”教学案例与评析

找准教与学的契合点——“有理数乘法(一)”课堂实录

自学自测 互学互助 导学导练——“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全文阅读

例谈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架设思维的连接线

摘 要: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过程中,科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从五个方面分析了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如何在学生的思维空间站之间架设思维的连接线。

关键词:相近;相关;相反;交叉;综合;有序化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是我们的天职。虽然目前初中生思维能力远不及成年人甚至是高中生,面对大量的信息,不会筛选、整理、剖析,抓不住有用的信息,把握不住问题的实质,这样就出现了一知半解、随意凑合、应付了事的情况。可见,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如何在学生的思维空间站之间架设思维的连接线是当务之急。

一、相近知识有序化

刚从小学升上来的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科学的热情高涨,但是他们犹如刚出生的羔羊,往往缺乏整理刚学过的一些科学知识的意识,更不用说能做到有序地整理相近的知识。而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材恰到好处地为师生提供了这样的平台。

案例一:七年级学生在学习到《日食和月食》这一节时,他们对这两个很相似的天文现象感到很神秘,尤其是日食现象,发生几率很少。巧的是2009年7月22日8时,千载难逢的日全食光临我国长江流域,在我们的省城杭州西湖就是一个很好的日全食观测点。许多学生在那年暑假与父母一起感受了日全食的整个过程,在我们上这节课时还记忆犹新。可是对月食现象的观测,学生很是陌生,也许是月食不如日食那么引人注目吧。于是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只有借用一段视频来填补学生这部分内容的背景空白。

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从比一比日食与月食现象中日地月的位置、发生时间(农历)、类型、亏损先于哪边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能让这两个相近的知识有序地呈现出来。这样既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来体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

此外,七年级上册第2章的许多相近的生物概念如“细菌与真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以及第4章的“溶解与熔化”“蒸发与沸腾”等一些学生易混淆的相近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仔细辨析,让知识有序化成为七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初步达成的标志。

全文阅读

从学生兴趣出发,抓好数学入门教学

伴随着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大量新奇的事物充斥在学生的四周.作为教师,如何快速抓住学生的兴趣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则成为今后教学的关键.同时,作为教师更应该注重实战,通过一定量的习题来检测、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自身对所遇问题的分析和总结能力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一、兴趣是关键

1.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兴趣

伴随着学习环境和学习课程的巨大变化,很多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会对周围的事物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一方面体现在大部分学生刚刚拿到新课本时都会认真地翻看较长时间,有些甚至会在放学后带上一两本回家仔细预习;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学生会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认识新朋友,积极地对校园环境进行观察等.这些都足够说明刚步入新环境的他们除了适应力很强之外,更突出的一点则是好奇心很强.

我们知道,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够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很大一部分原因和他狂热的好奇心有关. 好奇心作为人类的优点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和探索新事物的一大动力.在刚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时,是好奇心驱使学生翻开课本,开始学习新的课程,也是好奇心帮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难题,踏上新的学习历程.可以说,如果学生没有了好奇心和对事物的探索欲,那么无论多么伟大的教师,都不可能帮助他成才.所以只有充分认识好奇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才可能成功地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能力.

我们通过一些七年级学生在学期伊始所表现出的特点来对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讨.

(1)学习主动性强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在进入新的环境时好奇心很强,不论是对校园环境或是新同学还是新的课程内容来说都是如此.因此在一开始,他们的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纪律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但是时间一长,很多学生就会露出“马脚”,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教师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对所学课程的兴趣,也就造成了学生认为课程枯燥学习困难局面的出现.

全文阅读

拼搏进取教学申请

xxxx—xxxx学年是我们xx初中充实而又辉煌的一年。一年来,我们以“面向全体,注重过程,大面积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育局教学常规和校本教研要求为依据,以《xx初中07—08学年度工作目标》为纲领,以《xx初中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为指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狠抓常规,有效教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在全县期末统考中,七年级合格率82.4%,语文、数学、思品、生物四学科获奖;八年级合格率达57.64%,数学学科获得奖励;九年级继去年中考一举撂响后,再展新姿,又一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合格率达76.17%,优秀团队再次扩大,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反响。

连续几年的不断进步,是xx人团结一致、拼搏进取的有力证明,是xx初中步入快车道的根本原因。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明确奋斗目标,不断加强目标管理

新学年,我们根据校情确定了总的奋斗目标,即把xx初中建设成xx一流初中,逐步向市一流初中迈进。确定了各年级的奋斗目标:即九年级争第一夺三冠;八年级争第一夺两冠,防止两级分化;七年级争第一夺两冠,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我们依据各班人数情况,结合县评估要求,制定了《07—08学年度各班级目标》,确定了班级评价人数,保底目标,奋斗目标和希望目标,并依此为依据明确了合格边缘生承包要求。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07—08学年度教学质量评估与奖励方案》,作为教学过程奖励和学年度评估的依据。目标的科学确定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学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落实教学常规,努力提高课堂效益

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在课堂,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什么地方入手?怎样做?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我们出台了《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意见》,从“管理、教法、学法、模式、细节、评教”六方面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同落实常规有机结合起来。一年来,除日常工作外,我们完成了“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物理、地理、历史、生物九门学科的教学设计基本模式”的校级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了备课环节中的常规问题。第二,推动评教工作,凸现学校特色。听评课活动自学期初开始到学期末结束,全校三个年级周周有课听,课课有人评。听评课直指问题,重在改进。在听评课活动中,我们极力提倡“五”关注——关注教师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活动的组织,关注达标测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听评课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成长,提高了课堂效益,形成一定时期内教师的研究专题,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学生的需要发展。

三、进行科学评估,有力发挥团队作用

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总成绩的合格率。这既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也是学校的评估主项。在工作中,我们注意发挥年级组和班级这两个团队的作用。向年级、向班级、向每位教师要总成绩的合格率成为我们工作的导向。团体协作,互相帮扶,努力解决拉腿班级、薄弱学科问题,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成为我们评估方案的出发点:

全文阅读

对初中写作教材“二次开发”的构想

摘 要:教材是课程标准的物化形态,它连接着课程、学生与教师,是重要的媒介。然而教材所追求的普适性和真实教学情境的独特性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写作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的具体构想,使得写作教材更适应现实情境,从而填补两者之间的空缺。

关键词:写作教材 二次开发 构想策略

初中写作教材的“二次开发”,主要是指初中语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依据课程标准对初中写作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创造性地开发,以及个性化使用现有的各类教学资源,从而使之更好地适应初中生的学习需求。它既以教材为依托,又超越教材,是当前形势下推进初中作文教学改革的积极实践与探索,是初中作文素质教育努力的方向。

初中写作教材的“二次开发”是基于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展开的。其具体构想分为两部分,一是大作文系列,二是小作文系列及其他。大作文系列安排了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共四册,每册七次大作文练习。其中,九年级上册安排七次大作文,作巩固复习用;九年级下册留作教师自主安排,主要是对中考的适应性训练。小作文部分两周四次。其中,包含一次应用文练习,一次读书笔记,其余两次配合大作片段练习。以下是“二次开发”理念的具体构想。

一、优化、整合教材资源,构建写作训练网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要达到的阶段性目标,并不强调知识要点的先后顺序;只要能达到规定的目标,先学什么,后学什么,没有严格的要求。这就给作文教材的“二次开发”提供了创作的空间和设计的弹性。基于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对三个年级六册书中的写作教材做出如下调整。

1.或删或留

删去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作文训练“简单地说明小制作”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写简单的说明文”。因为根据新课标要求,只需会“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而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和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事理说明,相对抽象,没有一篇文章能成为说明简单小制作的范文,所以决定删去。九年级上册因复习巩固的需要,删去第三、四、五单元“综合学习与探究”内的作文训练题。此外其余大部分内容均保留了下来。应用文序列全部保留,其中一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的如介绍信、契约等作为了解内容,不要求掌握。修改专题序列较为完整,全部保留。

全文阅读

初中语文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训练框架的构建分析

摘 要:本文主要以现状与论题探讨作为出发点,分析了初中阶段写人记事同步片断作文设计依据以及相关例文解析,并探讨了同步片断作文设计,以期为提高初中学生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人记事;现代文写作;框架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373-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老师开始通过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并通过实践生活与教材内容不断丰富学生习作素材,以此达到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的目的。但是写作类型又分为许多种,其中写人记事现代文类型的写作,却是许多初中学生都难以写出较高水平的作为类型。因此初中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的写作训练需要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框架,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现状与论题探讨

就初中语文人教版教材体系而言,有关于写人记事的现代文文章大于占据教材体系的40%。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训练过程中,写人记事不仅是教师展开写作指导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扩展后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教材中有关于写人记事的范本,并根据范本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制定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教学方案和写作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现代文写作训练和阅读教学,是有效提高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目标解析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初中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和要求比较笼统,不够细分。根据相关调查报告研究表明,初中每个阶段的写作教学目标和写作教学思路都不够明确。一旦教师在进行语文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没有详细化和明确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进行指导,学生听起来也是一头雾水。比如对初中人教版语文写人记事教材安排和写作训练目标内容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得知: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写作训练总目标是对写人基本技巧的训练。训练目标工作主要是围绕人物和事物描写而展开。就人物写作训练内容而言,主要包括人物外貌、人物动作、人物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人物心理活动和和神态基本技巧训练、综合性描述人物性格特征和语言神态写人训练等;就事物描述写作内容主要包括其:一件事情或者多件事情的写作训练、事物描述与人物特征相结合的描述、在记叙事情的同时加入景物描述的写作训练、在描述事情的同时加入人物或者一两件事情充当线索的写作训练、插叙记事写作训练方法、倒叙记事写作训练方法、叙事写作与抒情写作向结合的写作训练。就八年级现代文写作总目标而言,主要是以写人记事综合技巧训练为主。训练目标工作主要是围绕景物、人物或者事情而展开。其训练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场面写作训练、主旨提升写作训练、凸显个性的人物写作训练、以小见大的叙事写作训练、写物喻人的写作训练、正面描述和侧面描述的写作训练等。就九年级现代文写作总目标而言,主要是以写人记事升格训练为主。其训练目标内容主要包括:在原来基础写作上面加以各种修饰手法和语言表达技巧、写人记事与故事叙事文相结合的训练、站在细节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和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凸显文章内涵等方面的训练。从初中语文人教版不同年级的教材结构安排来看,七年级是基础写作训练,八年级和九年级是升级版的写作训练。采用这种结构安排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感知文章内涵的理解能力。

全文阅读

数学文化教育典例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在数学教学行为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在数学文化的观念下,数学教育就是一种数学文化的教育,它不仅强调数学文化知识性成分的学习,更注重其观念性成分的感悟和熏陶。与传统数学教育相比,数学文化教育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它扩大了数学教育的范 围,延展了数学教育的时空,从而使得数学教育更加完整而和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材要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历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使其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如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史料,特别是中国传统的七巧板构图,使学生感受到几何构图的优美和我们祖先的智慧。而在第一至第三学段中,教材对有关七巧板的内容、性质、文化都有所渗透,教学极易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采用螺旋上升的方式,对有关七巧板内容的教学进行有效性学习的探索,使学生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历史内涵与文化价值。

一、第一学段的教学

七巧板的初次教学是在一年级学习“有趣的图形”时,学生虽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但空间观念仍十分薄弱,他们对几何的学习主要是以直观思维为主。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直观物体的操作经验,来支持他们认识对象的形体特征。通过七巧板的教学,学生可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件简单而通俗地介绍七巧板的有关历史,让学生感受到祖先留下的优秀数学成果。

参考案例: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2~43页动手做(二)

教师给每位学生发一套七巧板学具(如下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和探究。

问题设计:

1.七巧板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其中有几个正方形、三角形?

全文阅读

春风满帆再远航

安庆市乃"宜人之城",南临浩浩长江,北倚天柱山。宜城百姓常喜滋滋地提起安庆七中。它原是一所薄弱学校,创建于1958年。当地百姓说起这所学校现在的"四多",竟了如指掌:一是牌子多了,近几年七中获得省市及国家级表彰达20余次;二是捷报多了,学校中高考的喜报一年比一年振奋人心,不少学生没能进重点中学却也能在七中圆了重点大学梦,在各种竞赛、评展上,七中学生频频告捷;三是名师多了,七中有160多名教职工,有特级教师1名,高级教师42人,省市教坛新星4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全省教育系统惟一的"三五"普法先进个人,等等;四是学生多了,该校现有2600多名学生,去年夏天出现了数百位学生家长纷纷找教育主管部门和区、市政府,要求送孩子到七中上学的动人情景。2002年四月,安庆七中又一举通过评审,成为市级示范中学。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这所百姓叫好,政府称道,学生满意的市级示范中学。

走进七中便感受到一种读书求学的和谐气氛:廊檐垂古训,橱窗显新篇。与中学高级教师徐亮校长交谈,你自会感觉到他的那种儒雅、坦诚和干练;与他交谈,我们深刻而具体地领悟到,办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是一所学校的内在灵魂,是学校精神层面的深化和升华。

4年前,有着近20年丰富教学经验的徐校长到该校。一开始,就以其亲和力和人格魅力把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紧密团结起来,以"团结、务实、廉洁、高效"为目标,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成员不断学习,以身作则,形成"让名利、比贡献、讲自律、求创新"的良好作风。新的领导班子深感现代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所在。为此,学校制定了《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但是,在一所基础薄弱的学校推行素质教育,谈何容易!

欲强教,必先强师。学校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从加强师德、师能、师表入手,锐意加强骨干,名师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提高教师综合素质。难能可贵的是,他结合年轻教师较多的实际,走活了一盘培养青年教师的"五子"棋。即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找机会搭台子,指方向"引路子",给任务"压担子",请高手"结对子",促其成名师"创牌子"。目前,该校教师的论文、优质课、说课等获全国一等奖及省市级奖达120余次,有的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已发表或公开出版。

学校领导深知,现代教育缺少相应的硬件会事倍功半或纸上谈兵。为此,他们多方面筹措资金,公开招标,分期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突出环境育人。建成了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各功能室40余间,按一类标准设计的科教楼,理化生实验室配置已达省内先进水平,并设有设备良好的报告厅、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和生物标本室等,彻底改善了实验条件。电教设备、音体教学条件配置齐全,建成局域网,完成"校校通"工程,开通了校园无线广播,校园程控办公电话……所有这些都为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同时,学校对学生确定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育人"为中心,建立了学校、家庭、相结合的良好教育环境。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坚持"经常抓,抓后进",特别是狠抓后进生的转化,坚持"重点抓,抓重点",使学生学习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坚持抓普法,将其融入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成立普法讲演队,开展各种演讲、报告会、征文、竞赛演出等各种形式的活动,使德育和法制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线,精神文明创建及校园文化工程实施成果得到了省市有关的高度肯定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焕然一新,学校的各项工作更是一年上一个台阶,教学质量在市级中学中名列前茅。2001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本科达线66人,其中重点18人,达大专线301人,计划生达线率为100%,并获得城区普通中学惟一一块省级会考先进单位荣誉称号,中考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七中的学生闯进了城区中考前10名并考上理科实验班。2002年刚刚晋升为市级示范中学的安庆七中高考本科达线114人,其中达重点线31人,专科375人达线;中考有学生考出全市第二名的佳绩。在省九运会上,该校何欣同学在女子100米项目中一举夺得金牌,并破省纪录。此外,在全国性的知识竞赛,读书比赛,少儿书画摄影展等活动中,七中学生不乏摘金夺银。

安庆七中的巨变凝聚着全校教职工的智慧和汗水。"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当学校工作得到了各界肯定和好评的时候,以徐亮校长为首的学校领导班子显得很清醒。暑假的第一天,学校六届一次教代会如期召开。会上研究确定了该校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审议通过了《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工作的各项规章……安庆七中又吹响了进军省级名校的号角。

采访至此,我们真正理解了宜城百姓提起安庆七中的那股喜气和自豪。这是怎样的一个团体啊!他们遵循着教育发展规律,把握着时代的脉搏,不甘人后,昂扬奋发,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我想,这已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与期盼了。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