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生物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七年级生物试卷分析

本次初一生物期中质量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题目比较灵活,突出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进行思维的能力,内容丰富,难易适中(知识与技能并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评价体系)。与生活联系:大多数题与生活紧密相连,试题共四个大题,现将试题、试卷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试题、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20小题,共20分。题型合理,既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从答题情况来看,出错率较高的是第7、11,13小题,尤其是第13小题出错率最高。学生获得的最高分是17分最低分是6分。初一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摆脱小学学习知识死记硬背的模式,不会自己去学习、分析问题,具体表现在: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较活的题应变能力较差;不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不会对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大题:非选择题,5个小题,共30分。题量、难易度合适,涉及面广。既有基础试题,又有灵活性强的试题。(1)小题知识的掌握较差。(主要是字写错)(5)题错的较多,综合性强,学生有的理解不透(13)题学生因没有记住而导致出错。实验题难度不大,85%的学生都掌握的不错、从整体来看,学生对试题中的知识掌握比较好,但同时试题也有一定的不足,如题量比较小,灵活性不强,希望以后注意。

二、教学反思

从学生试卷可看出,初中生物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值得研究与反思

1、加强教研。不要继续深入钻研课标,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狠抓基础。把书本知识与日常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教师认为学生会的学生不一定会,要用生活中鲜活的事例使书本知识常识化,寓教于乐。

全文阅读

浅析七年级生物下

[摘要]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这一循环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血液循环系统。

[关键词]血液循环 体循环 肺循环 心输出量

一、血液循环的发现

17世纪初,英国医生哈维(W.Harvey,1578~1657)哈维对蛇实验结果进行了周密的思考,最终得出结论:心脏里的血液被推出后,一定进入了动脉;而静脉里的血液,一定流回了心脏。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液是相通的,血液在体内是循环不息的。后来,意大利人马尔比基(Marcello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到了毛细血管的存在,正是这些细小的血管将动脉与静脉连在了一起,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二、血液循环慨念

血液循环是指心脏和血管组成机体的循环系统,血液在其中安一定方向流动,周而复始称血液循环。

三、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血液循环系统由血液、血管和心脏组成。

全文阅读

浅谈七年级生物新教材的理解与感悟

摘要:本世纪初期,教育部门公布了义务教育各科新的课程要求,以新课程要求为根据编排的各科新教材也已逐步在全国各个实验区使用。

关键词:七年级生物;新教材;理解;感悟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245-01

引言:义务教育阶段的初级年级、初级学科的教学全部按照课程要求的新教材执行,这标志着新一次义务教育课程革新已经开始。作为课程改革关键的载体——教材,注定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通过一学年来的应用,我们认为七年级生物新教材具备了以下特征:

一 教材名称从《生物》到《生物学》,体现了规范性

拿到七年级生物新教材,给教师带来的最初感受是教材名称的改变。使用了几十年的《生物》不见了,改由《生物学》代替。虽然只是多了一个字,却表现出新教材在语言文字上更加规范,这不但为生物学科正了名,还有利于学生从科学的角度来了解、理解和学习生物学理论。

二 形式活泼、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突出了教材的教育性

教材同一般的图书的区别在于,教材的编排及设计具有教育意义,是依照学生年龄的特点、心理特性及认知规律进行的。七年级生物新教材给学生带来了很多惊喜,首先是印装精美。封面的设计上运用了高雅的艺术风格,颜色鲜艳、精彩缤纷的彩板印刷,将图文相结合,彩图穿插的教学内容,宛如磁铁般地吸引着七年级的学生,并且充分发挥了图片提供信息和激发兴趣的功能。

全文阅读

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方法之分层提问

[摘要]分层提问是课堂教学方法之一。分层提问是根据一个班级学生的性格、气质、知识的个体差异,教师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中学生物课堂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正确把握提问的难度, 对不同层次学生恰到好处地提问。

[关键词]分层提问 中学生物 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174-01

七年级生物课堂分层提问实则是提问的难度适宜把握,对学生个体差异的正确对待,因材提问,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和权利,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因此中学生物的课堂分层提问非常重要,本文主要从分层提问的重要性和分层提问的策略进行论述。

一、分层提问的重要性

(一)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分层提问关注的是学生因基础和知识存在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不因学生的差异而放弃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分层提问体现了教育的公平。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主人翁意识

全文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特点浅析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为了适应各地教学实际情况,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各种不同的教材版本,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采用苏教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苏教版七年级生物教材的使用心得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新课改;教材版本;教学过程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苏教版生物教材的使用特定和困难进行了浅析。

1.教材涉及内容繁杂,学生接受难度大。对比以往教材,表面看来内容减少了许多,实际上分量、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学校课表安排时间紧张,每周课时没有增加,使教学进度变缓,加上部分偏僻、复杂的知识点,学生接受能力有限,使新课程未达到预期目的。生物教材若想降低难度,必须精简内容,对繁杂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一些老旧的内容在苏教版内容中又被引入了教材,但是含意表达不明,有时候只是简单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较好地把握重点,教材使用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也相应降低。

2.教材中相关知识点分散、表达不明,呈现一定的跳跃性,相当部分的授课内容需要生物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特点补充说明。在苏教版新教材使用的时候,几乎每次备课过程中,笔者都要借鉴老板教材内容,根据教材特点进行补充和研究整理,突出的部分是许多的概念和说法有了较大的变动,需要教师根据老版教材整理分析、准备把握。如,在生物教材中,编排顺序和以往有了明显变动,将“绿色植物的生活方式”放在了“生活史”的前面,单纯“根的相关结构”就被分解到三个部位进行介绍和讲解。这既造成了教师的重复备课,也让使用者感觉逻辑结构混乱。

3.相应的配套资源明显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反映苏教版生物教材内容单一、图片设置不合理,配套的教学和辅导资料匮乏,与教材相匹配的辅导系列书籍、图片、教学视频、教学光盘无处采购,相应的资料网上也明显不足。虽然根据教师的反馈意见,相继出版了部分配套资源,但是相比其他教材,这些资源仍显得缺乏和不足。

以上几点是笔者在使用苏教版生物教材过程中发现的几个不足之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但是随着教学实践的进行和发展,经过不断的总结经验,苏教版教材会不断地完善和完整,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新课标下的七年级生物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2013年的中考考试说明中指出,生物会考命题试题命制为,选择题30道题目,每题2分共60分,非选择题(分析说明题)40分。这说明,会考试题的题目命制形式和要求基本确定下来了。生物课教学应该紧紧围绕《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进行。会考考试也应该考查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就是我们教学和会考复习的指导性文件。

2013年会考试题中,七年级上册内容所占分值44分比2012年还多7分,而且10个一级主题在会考中都占有相应的分值。可见,现在的生物会考题目的命制,不是以哪一册课本为依据的,而是以课标的10个一级主题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复习时不能偏重哪一册课本,而是按课标10个一级主题进行复习。也要求学生全面复习,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知识点。

2.本次生物期中试题是以课标的10个一级主题为依据,共有两道大题组成,第一大题选择题(共40分),第二大题是非选择题(分析说明题,共60分)。基础题占了整个卷面70%,综合应用占30%。

3.命题考查的目的很明显,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与应用,命题量大,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紧紧围绕《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4.整张试卷将10个一级主题在会考中的主要考点进行了全

面的考查,如:对照试验;显微镜操作步骤;临时装片制作注意事项;动植物细胞结构差别;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人体及植物的基本组织等。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全文阅读

用好显微镜,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摘 要:谈到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可能很多老师会想到要用多媒体、精美的课件、精彩的课堂导入、面面俱到的导学案、科学探究等方式,但很少有老师会去思考用好显微镜也能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可能效果要比其他方式更好。

关键词:显微镜;七年级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但动手能力差、生活经验不足,缺乏对事物本质的细致探究精神。要想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用好显微镜、开好头显得尤为重要。

一、用好显微镜的意义

(一)激发七年级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需要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新教材一般在开学第二周即安排“显微镜的使用”相关教学内容,这正是培养七年级学生对生物学感兴趣的关键时期。

又到了新学年开学第二周,按照教学安排,我们进入了显微镜相关教学内容,为了能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显微镜有一些感性认识,我准备用一定的时间进行相关指导。我让班长到实验室领了一台显微镜放到班上以备上课用。上课的时候,我发现显微镜放到班上以后,学生没有对它“进行探究”,原来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上课的时候,我对同学们说:“这是什么箱子啊,里装的是什么呀?”大家一起说道“显微镜”,有一个女生却说:“百宝箱”,引得班上其他同学大笑,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但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是一个很好的“生成”教育机会,我略加思索,说道:“同学们,这里面装的是显微镜,但它也是一个“百宝箱”“万花筒”,也可以说是“魔术箱”,因为在我们打开这个箱子认识和学会了使用显微镜以后,它将为我们打开探究生物微观结构的大门,看到你所看不到的世界,在显微镜下你将看到神奇的生物世界,它会将我们领进一片神奇的世界。来,让我们用掌声感谢这位同学。老师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只是把显微镜当做教学的工具,一种没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实验器材,今天这位同学的想法让我对显微镜有了新认识,她的想法赋予了显微镜“生命”,她的想法激起了我们用显微镜探究生物世界的兴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魔术箱”,开始今天的探究之旅。

(二)提高全体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全文阅读

浅谈如何上好七年级生物这门课

摘 要:主动地学习生物学这门课程是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的前提条件,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学习生物学是人类为了更好、更深入地了解生物和认识生物,能有效地控制和防除对人类有害的生物,充分地发展和利用对人类有益的生物,让生物更好、更充分地服务于人类。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教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88-01

对于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自然课里虽然学习了部分生物知识,但是还不懂得什么生物,让学生弄清什么是生物,什么是生物学,为什么要学习生物学,这是七年级生物教师上好第一堂生物课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与要讲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比如我们讲呼吸作用时,可以把“短跑”、“长跑与有氧呼吸”结合起来。又如我们讲光合作用时可以与“大树底下好乘凉”结合起来。早晨做运动锻炼身体与傍晚做运动锻炼身体的比较结合起来,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解来理解解释书本知识,激发了对生物的兴趣,又学会用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碰到的问题现象,学以致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插入一两句与自然有关的诗词,既可丰富教学内容,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唐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慕此堂上烛,附炎尽何功,自取焚如酷。”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的维妙维肖。这样的诗词,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在课堂上巧借善用,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适当引用成语、谚语,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引用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引伸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学生听来有趣,简明易懂。课堂提问 教师课堂向学生提问题,要注意提问的难度和对象。提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这样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过难,这样课堂就会变得沉默。应该对某一问题的讨论有一个难度上的梯度,这样才会吸引学生,调动积极性,活跃气氛。

例如在讲鱼的呼吸时,教学中我把这部分的内容作了这样的设计:

活鱼的鳃是什么颜色的?

鳃的颜色为什么会是红的?

鱼用什么方式保证了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连续不断地从水中得到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全文阅读

七年级生物课堂教学心得

七年级生物学由植物学和动物学两大部分组成,第一学期主要是学习植物学,第二学期主要是学习组成人体的各个系统。由于这两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不同,因此,课堂教学的展开形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植物学课堂以理论和事例充分结合的形式展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趣味性和积极性;人体的各个系统知识理论性比较强。为了避免课堂出现枯燥乏味的氛围,课堂展开之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一、钻研教材与备课

反思过去的教学,自己在备课中只是做了一些皮毛工作―――对教学内容钻研的不够深入。由此,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强,自觉性不大和钻劲不足。那么,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呢?只有让学生重视了,需要了,他们才会主动自觉地去学。因此,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知识和事例是一个无形的引导学生重视学习的前提。教材是否钻研透彻和备课是否深入很大程度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在展开课堂教学之前,生物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搜集每节课的相关生活事例资料,设计教学过程,思索将要运用到课堂中的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对于授课的各个环节确定方法和时间,做到每节课都有备而战,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二、坚持抓好授课环节

授课环节一般包括:导入新课推进新课和小结新课。

导入是向学生传递课堂新知识的关键,富有疑问的导入会增加学生的求知欲望,授新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总结是一堂课的回放。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往往与枯燥无味并肩同行。因此,要想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收益,生物教师除了不断增强教学技能外,对课堂教学语言也要严格要求―――思路清晰,层次分明,简洁明了,深入浅出,还要将备课过程中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运用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更加情感化生动化。

三、利用教具与创设小话剧

刚着手生物学科教学的时候,我两手空空地走上三尺讲台,除了课本与教案。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课堂氛围逐步低沉了。

全文阅读

七年级生物学上册教学体会

自认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我,一直以来秉承这样的理念: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改革,熟读课本是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最有效方法。但本学期的教学,使我改变了这一看法。

我们现用的七年级上册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最新教材。新教材更加注重概念表述的准确性,例如实验本中对食物链的表述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food chain)(24页最后一段);而新书中则如下表述: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food chain)(21页最后一段)。这都让我感到了熟读课本的美妙。

然而,在阶段性测试时,我从今年各地的60套中考题中优选了相关题目对学生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答对率最低的题目却是来自山东枣庄的一道题目:(2012山东枣庄·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先转动

A.粗准焦螺旋B.转换器C.遮光器D.反光镜

正确答案是A。学生选得最多的却是B!

试卷课堂讲评时,学生更是认真的说,老师您看看课本38页“二、对光”下面的3、4两个步骤(课本38页“二、对光”下面的原话: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4、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我没有马上给孩子们解释,而是将有备而来的一台显微镜(已按课本39页“注意事项”整理好)放到了讲桌上,然后指定两名同学上来进行对光操作,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学生对小组合作已不陌生,同学甲负责宣读课本操作口令,同学乙则负责具体操作。只见两位同学很顺利的完成了第一步骤“取镜和安放”,我击掌表示暂停,并请同学注意下面的对光步骤操作。当甲宣读“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时,却见乙将低倍物镜撞到了载物台上。同学看到后大声喊了出来:镜筒太低了,转不过去的!同学们这才明白:得先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后才能转换镜头,看来课本上说的也不一定全对啊!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好在本教材在开篇“致同学们”中早就有言在先: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而不是背诵。

纸上得来终觉浅,教学实践再次丰富了我的教训。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