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复习提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政治课中考复习中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D412.62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培养与发展,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教学最早在西方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其《学记》中提出,课程改革以来我们学校在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有效教学,笔者在中考思想品德复习中对有效教学进行一些初浅的探究。

我在中考复习分三个步骤,第一轮复习依据考钢针对七年级至九年级基础知识复习;第二轮复习结合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进行时政热点复习;第三轮结合质检考试和其他县区质检考卷进行补缺、补漏。在这一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和学生中考成绩呢?

在常规教学中依据的是教学大纲,而中考复习则要依据考试大纲进行复习。考试大纲是中考复习的指挥棒。在第一轮复习中依据考试大纲将初中阶段所学思想品德学科内容进行整合,以便考生复习时条理清楚,从而达到基础知识进一步夯实的目的,思想品德开卷考试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甚至要理解或运用的。在考试中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广泛但答案最终更多的是通过教材的专业术语体现出来,所以第一轮复习中的基础知识的夯实是相当重要。

怎样让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有效?在复习的过程中,我是按照单元进行复习,先把考试大纲中的相关问题板述出来,让学生自习,归纳出相关的知识点,教师进行总结,再用多媒体把近年来在这单元在中考出现的题目进行练习。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时,在考纲中的知识点有"理解孝敬父母原因,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孝敬父母长辈",然后让学生自习5-10分钟,提问学生找出在这一单元中相关的问题与答案,对于在中考经常出现的问题重点点评,然后用多媒体把近年来在中考出现的题目以选择题和问答题的形式进行练习。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学复习教师归纳学生练习教师点评,用较少的时间、系统的复习,来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教学有效。

在第一轮基础知识复习完后,进行第二轮的时政热点复习。如果说第一轮复习要夯实学生基础知识,那么第二轮复习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阶段。时政热点复习是中考政治课复习的重点部分,通过这部分知识复习,对已有知识进行串联、穿插,把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与课本知识结合起来,达到全面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在这一轮复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读《时事政治》材料教师利用时政社会热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解读材料、分析材料和运用课本知识解决能力。例如在复习"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这一专题时,先让学生在《时事政治》中找出相关的时政材料,这是2011-2012年中考的时政重点,在《时事政治》第二、四、五都有相关材料,教师进行归纳,然后从七-九年级书本中找出相关知识点,八年级涉及文化内容,九年级涉及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这两部分内容都让学生翻书、查找,然后教师提问再归纳,再利用一些综合性的练习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巩固、提高。在第二轮复习中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材料和课本知识的查找,可以巩固已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加上教师对知识进行串联,利用练习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系统知识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在质量检测后,针对质量检测后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进行补缺补漏。质量检测后,对每期的考卷的每题得分做统计,这样哪个知识点得分情况心中有数,针对得分低的知识点,进行补缺补漏并反复强调,甚至对于有的时政热点还要重新展开复习,这样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使得教学效果更加明显,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有效教学的内涵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关注自身的教的效益也要关注学生学的效率,政治科中考前的三轮复习的效果如何更加有效率,还要求教师要做精心准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使学生全身心沉浸在课堂教学的情境之中,这也是有效教学的关键。今年中考前的复习我是大致按这种模式复习下来,取得了显著效果,成绩名列全县前矛。

全文阅读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摘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之一。教师只有让学生自己对历史课感兴趣,学会读书,学会学习,才能打开历史科信息之锁。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学生才能更轻松地步入攀登科学顶峰的阶梯,从而学会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较全面的认识。本文根据对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谈让学生轻松学习历史的方法。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法指导 兴趣培养 质量效果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从现代教学论来认识,“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是轻松学习、培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培养学习兴趣。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史论性的特点,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而言,小学基本没有接触过历史知识,历史是一门比较陌生的课程,他们会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此时,作为课程教学实施者的教师,需要有耐心,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活化。如在讲授“炎帝教民农耕,是农业的创始人”时,我先是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学校外有个通往百里新村的大门,大门上挂着的一块匾写着“神农门”三个大字,大家知道为什么这个大门叫“神农门”吗?“神农”又是什么?这样一问,学生兴趣就来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接着教师分析,得出结论。

二、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鉴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阅历等方面的原因,在阅读课文时会很费劲,阅读不得法,抓不住重点。所以,作为教师可通过提问引路、审题启示、提纲导读等方法,教会学生阅读课本,学会编写学习提纲,培养阅读能力,把学生引到自觉阅读的轨道上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可让学生自己效仿教师编写提纲。如在教授七年级历史(上)《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老师用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写出这一课的提纲。大部分学生都对课文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而完成了这样一份提纲:一、北方人口南迁(原因、时间、影响)。二、江南经济的发展:1.南朝政权的更替;2.江南经济的发展(原因、表现、作用),然后再细化。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科能力。因为学生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只有真正理解了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它们所处的地位,才能把知识点有效排列起来,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学生在编写提纲时,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归纳、概括,通过思考使教材内容变得条理化、要点化,这无疑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教会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抓住学习重点。中学历史课本的特点是范围广、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较多,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是十分重要的。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中关键的词语,做到看准、看细,避免感知信息的片面性,然后理解并归纳其中的主要内容,得出结论。如有这样一则材料:卫鞅曰:“治国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兴,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只要学生抓住“孝公”这两个关键字,就能把孝公与商鞅联系起来,这样材料所要回答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四、教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学生在初读时容易遇到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包括对历史的时间、地点、人物、条件、过程、地位诸要素的记忆、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记忆方法。

方法一,可将课本的相关知识编为顺口溜的形式。如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全文阅读

搞好复习迎接高考

一、抓纲务本,回归教材

我们总结一下历年的高考英语试题,总会发现:高考试题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也就是说,不论高考如何命题,无论题型如何变化,它们都遵循一个规矩――范围不可越“纲”(教学大纲),内容不可愈“本”(课本)。所以我们在高考英语复习时,千万不要因为进行复习而让课本“坐冷板凳”。反之,我们应该把课本提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去加以重视。凡任高三毕业班英语课的教师都知道,教材的内容无一不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而布置设计的,它们都是大纲规定的蓝本。因此,我们复习时一定要把教材内容作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加学生词汇量的重要材料,切忌对教材“炒冷饭”。

二、构建网络,夯实基础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所学到的英语知识是十分零碎和孤立的,要想将这些零碎而孤立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网络化,让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首先,我们要认真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将《教学大纲》作为依据,将《考试说明》作为指导,将教材作为基础,按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包括词汇、句型、语法、交际功能、篇章结构等五个方面的内容的要点,逐一地进行分类整理,以点带面,以新带旧,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并从中摸索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便可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其次,我们在复习中必须要结合高考考点进行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样,学生就能用极短的时间复习完所有的基础知识,复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我们就能腾出时间去进行听力、完形填空、阅读等专项能力的训练和模拟训练,从而避免了在复习课本知识和培养能力之间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构建网络,夯实基础,才能全面提高成绩,进而事半功倍。

三、限时阅读,强化训练

在高考英语复习中,一定要对学生做限时阅读的训练,尤其是阅读理解类的题型。限时阅读训练一是为了克服学生朗读、指读、回读等不良阅读习惯,使其养成快速扫读的优良习惯;二是为了提高单位时间内答题的效率,并使思维的精细程度得以提高。鉴于以上两个重要的目的,所以,我们对限时阅读的材料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我通常是建议学生将历年高考英语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作为限时阅读的材料。因为高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题具有选材难度适中、题材覆盖面广、命题更为严谨的特点,它更能经得起推敲。在限时阅读时,所限时间要由长到短,刚开始时的速度以75词/分钟为宜,以后逐步加快,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高考英语试题中,阅读理解的分值是最高的,而完形填空等其他题型也常常和阅读能力息息相关。所以,即便在高考复习进入冲刺阶段,也必须坚持每天抽出一部分时间进行限时阅读不同体裁、不同题材文章,并熟悉其写作的思路,掌握一些答题技巧。此外,最好在每周都来一次课外阅读,并以此巩固和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提升自己的语感。

四、每周练笔、坚持不懈

俗话说:“刀不磨要生锈,功不练就落后”。写作也是功夫,这功夫是要天天练的,否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这就是所谓的“三天不练手生”。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无论在高考复习中哪个阶段都不能忘了练笔,最好一周有两次,每次用时25―30分钟。高考英语写作也讲究技巧,这个技巧就是1.内容要点齐全;2.有一定的较高级的词汇;3.讲究较高级的语法结构。这三点绝对能帮你高考英语得高分。练笔的题目可参照近年来各地高考或联考的英语作文。在写作中,学生可以有意识地大胆地使用一些比较高级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把犯错的顾虑抛之脑后。完成后,将自己的习作比照一下优秀的范文,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单词拼写的错误、词语搭配的错误、时态的错误等,并将这些错误用红笔加以修改。还要切记的一点就是,如果参考范文中有好的表达方式的话,一定要加以借鉴。当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习作主动地拿给老师去看,让老师当面指点。在平时的写作练习中,学生要想整体提高自己的书面表达的水平,不妨尝试采用一下我的“七步法”。这“七步法”的具体操作步骤是:第一步曰“审”。它的具体所指为审定题目、审定人称、审定主体时态、审定格式。第二步曰“定”。它的具体所指为确定文章等的主题、确定文章的结构。第三步曰“列”。它的具体所指为列出文章简明的要点。第四步曰“连”。它的具体所指为连词成句,连句成文。第五步“美”。它的具体所指为综合运用过度语句、长短句搭配、倒装句、非谓语动词、强调句型、独立主格、复合句、高级词汇等手段进行美化,使文章的语言表达更加地道、更加流畅,一气呵成。第六步曰“查”。它的具体所指为检查大小写、检查标点、检查时态、检查语态、检查主谓一致等。第七步曰“抄”。它的具体所指为将草稿规范、快速、工整地誊写在试卷上。上述做法是高考英语写作取得高分的真谛,望高三的考生和教师能共同分享。

全文阅读

基于考纲的计算机专业高职复习教学的尝试

摘 要: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高职考试的复习效率,这是笔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找寻一种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有效指导途径是当务之急。这需要熟知考试大纲,把握考纲要求、考试说明、命题规律。本文围绕考纲,就提高复习课教学效率所作的有效尝试作一介绍。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 高职高考 考试大纲

中职学校的高职考试已越来越多地被社会、学生和学生家长认可,并成为各职校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深造的平台,成为推进学校快速发展的“风火轮”。就计算机高职考试的复习而言,它是一道不小的槛儿,知识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使许多同学感到畏惧且无从下手。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高职考复习效率?笔者结合考纲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有效教学尝试。

一、研究考纲,潜心分析发展趋势

面对每年的计算机专业高职考试,笔者有两方面的困惑:一是教学经验,二是缺少针对性的复习资料。鉴于此,笔者从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入手。

首先,从考纲的源头入手。计算机专业课的考试大纲是参照“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和“计算机软件专业水平考试(初级程序员)”大纲,结合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点而制定的。近几年的高职考试从题型、试题内容和难度把握等方面都紧扣大纲,并重考核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能力。考试大纲规定参考教材是:一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职计算机专业高级教程》(上、下册)。

其次,从考纲的内容入手。2012年计算机专业新的考试大纲对内容作了很大调整。知识点调整为七大模块。删除了“DOS命令”部分内容,将第五模块“操作系统”内容合并到第一模块计算机基础知识中,第二模块内容合并到第一模块,另增加了硬件组装与维护的内容并独立成章,第六模块增加了网页设计的内容,第五模块则增加了图形图像处理技术、二维动画与数字媒体制作流程等内容,第四模块数据库知识则增加了一个建库建表语句。而第七模块VB部分则有所删减。

再次,从考纲的发展趋势入手。随着考纲的变化,对教师而言,无论是在教学的内容上,还是在教学的形式上都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多动脑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紧跟考纲的变化,潜心分析发展趋势,不断进行研究。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掌握和利用教材,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依纲据本,准确把握中年级教学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教材阅读教学问答 一、怎样才算正确地理解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 二、确定阅读教学目标要注意什么确定阅读教学目标是具体实施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节课的成与败、得与失,是否省时高效,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关键是正确处理教材。第八册教材的课文共分七组。其中有四项重点训练项目,分编在第二、三、四、七组内。另外三组中的基础训练“阅读题”分别提出了一些巩固性训练要求。这些训练都体现了“大纲”的精神。

就一篇课文来讲,确定教学目标,首先要研究这篇课文都有哪些特点,根据教材的特点有计划地落实“大纲”的要求。例如《苦柚》一课,它是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对话比较多,要读懂课文,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学读人物的对话,注意课文在写人物对话的同时是怎样写人物的表情、动作,要把这些联系起来思考。这一组的训练重点是“一边读,一边想”。在教学时就要有针对性地把“一边读,一边想”和“体会人物的对话意思”作为教学的重点。另外,教学大纲对四年级的阅读教学要求中有“学习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能找出课文中重点的词语和句子”。《苦柚》中“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氨,“苦柚,那一袋苦柚,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像这样的句子,在教学中要由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细体会,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了解它与课文的联系。总之,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胸中有“大纲”,要钻研教材,把“大纲”的要求具体地落实到教学中。在落实重点训练目标的同时,还应按课文的内容,适当选择一些词、句等的一般训练项目,把重点内容和一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训练的量要适当。当前,有人提出“加大课堂训练密度”,但凡事“欲速则不达”,“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想法是不科学的。

三、分段干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或许使人感到奇怪。但从目前划分段落的教学实际看,目标不明确、训练不到位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说明确实还有不少老师真的不知道分段干什么。“大纲”在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中首次提出:学习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段落大意。“大纲”用了“学习”、“说说”来表述,说明这项训练仅是初步的。实际教学中,有的老师不分年段要求,从四年级(甚至有的从三年级)直至六年级一律要求: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几段?段意怎样概括?课堂上,多是几个学生发言,一但与教师(应该说是与教参)合拍,这项训练也即告结束。尽管有些教师也偶尔问问为什么这样分,由于参与的学生少,很难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这种超纲、越位或不到位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不清楚分段干什么。

划分段落是段的训练的重要内容,是篇章训练的基矗正确地划分段落标志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程度。第八册教材的“分段”教学怎样做才算是到位而不越位呢?首先,在初读课文中,要让学生大体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学生可以用尽量简要的复述概括自然段内容。然后尝试归并自然段。最后,在分段讲读后说说段落大意。“说说”的标准应该是用自己的话,描述该段的主要内容。教师可逐步要求学生说得尽量简略,学生做不到大可不必着急。训练形式可以采取:①先讲读后分段。(文章结构比较复杂的课文可以用此法)②初读后分段,通过解决有异议的问题,学习分段的方法。③初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思路,尝试分段,再说说理由。(这种方法可将讲读课分为两段进行,前一段为初读,后一段为精读。)④及时总结划分段落的思考方法、分析方法。说说段落大意,一般应在讲读过程中结合学习课文进行。

四、朗读训练怎样与讲读教学融为一体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取读一段,讲一段,讲一段,读一段,全文学完,再进行朗读指导的方式。这种把讲与读割成两块儿,讲、读分家的方法使阅读教学的效果打了折扣。究其原因,大体有二。一是这种方法易操作,备课时不必费神去考虑读的问题;二是认为课是讲出来的、问出来的,读只是摆摆样子,做个引子。我们说朗读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一般说朗读的水平与理解的程度是一致的。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朗读训练,把朗读这一环节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具体做法是:①在学习课文前进行初读,逐步做到读得正确、流利。②在分段教学中读段,深入理解段的内容。③在理解重点或复杂的句子、层次时,边读边研究,悉心体会含义。难理解的地方反复朗读。④把朗读和默读结合起来,一边读,一边想,尝试有感情地读,然后再分析再朗读。

五、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抓住词句进行理解能力的培养

全文阅读

明确认知路线图 上好开学第一课

摘 要 教学观察发现,很多生物学教师的开学第一课,既没有对课程学习概览的介绍,也没有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明确要求。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思路,阐述生物学教师开学第一课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第一课 生物学教学 认知路线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每当新学期的第一天,教师发展中心一般会组织检查性的教学视导。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物学的开学第一课的“良好开端”令学生期待。然而,几年来所听到的不同生物学教师的开学第一课,无一例外地就是直接讲授每册教材的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既没有对课程学习概览的介绍,也没有对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明确要求;再翻开教师的备课笔记的首页,只看到一个简单的进度安排表。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开学第一课花点时间“磨磨刀”,形成一个生物学课程学习的良好开局,或许会有“事半功倍”的惊喜发生。那么生物学教师如何设计这“开学第一课”呢?这引起了笔者的一些思考。

1 明_认知路线图从与学生分享“课程纲要”开始

1.1 “课程纲要”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

生物学课程是一种有计划的活动,“课程纲要”就是一种规定时间内的课程计划,具体地说,它是生物学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生物学课程各种元素的计划大纲。

编制生物学科“课程纲要”,需要对一个学期或一个模块(高中教学)、一个单元所要实施的教学进行整体设计,也就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对一定时期内的学习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研究和分析教与学中所涉及到的各方面因素。编制和使用生物学科的“课程纲要”,有利于教师整体把握课程实施的目标与内容,有利于教师审视、满足课程实施的所需条件,有利于学生明确所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与内容框架。

全文阅读

以卡巴列夫斯基理论为基础的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集艺术审美、教育、教学功能于一身的音乐艺术被看做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形成学生内心世界的强大力量。以卡巴列夫斯基理论为基础编写的教学大纲,从音乐出发又自然而然地将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同学校里的其他课程联系起来,也自然地联系着我们的生活。大纲要求将音乐教学过程与一般音乐文化发展过程紧密结合。卡巴列夫斯基提出目标:在学生对音乐艺术、其社会角色和社会使命有完整概念的基础上使他们具有音乐文化素养。该大纲中所述发展学生音乐素养的指导原则,是渐广渐深地将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的。

卡巴列夫斯基注意到音乐的强大力量首先在于可以影响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形成学生世界观方面音乐教育是无可取代的。因此一个大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世界,教他们爱音乐,了解杰出音乐作品的体裁、结构,使音乐文化成为他们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为此:大纲中不仅要包括艺术性强的、有助于提高学生艺术审美品位的音乐材料,还要加入吸引人的、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内容。

卡巴列夫斯基指出:“音乐教师要始终牢记,如果枯燥无味对于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不可容忍的,那么就艺术课而言,将是三倍的无法容忍!”为丰富这一观点,卡巴列夫斯基研究那些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的重要性,研究如何符合艺术规则地安排音乐课程,如何在音乐课上营造特别的交流氛围以吸引孩子们进行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组织他们开展音乐创作。

大纲的出发点是认识音乐。认识音乐是音乐文化教育的心理机制,是音乐思考能力的发展条件,是熟悉音乐的一种最积极的形式。认识音乐决不能被等同于是听音乐,它应该深入所有形式的学生活动之中。

大纲最主要的特点是它的极具系统性的主题建设,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攀登音乐文化的高峰。应该指出,最新的大纲方案中,卡巴列夫斯基的个人理论系统是从二年级开始使用的,一年级课程内容是卡多布诺娃、乌萨切娃、施科亚尔共同编写的(他们还编写了教学系列丛书《听艺术》)。

在一年级大纲中有一个整年的教学主题一怎样听音乐,突出了这一阶段音乐教育的承上启下的重要性。作为针对六七岁孩子的音乐教学,大纲中的即兴创作可以在师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音乐交流时发挥现实作用。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不仅要在课上创造音乐教学“结构”,还要善于对孩子们表达内心状态、印象感受的需求进行激发引导。音乐游戏、排演、改编戏剧等生动的游戏的方式,是使孩子们接近音乐的有效方法。大纲强调,在这个音乐教学阶段,对音乐的特殊知识、实际的能力技巧是在学习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在了解其精神内涵的过程中渐渐形成的。

以下卡巴列夫斯基大纲中的七个部分被视为攀登音乐高峰的七个步骤。

大纲第一阶段(二年级)的中心内容是认识音乐艺术――歌曲、舞蹈、器乐曲的体裁基础。在这三种音乐基础形式“转变”的过程中,发展出歌剧、芭蕾舞剧及交响曲。其次是“音乐中的表现性”,要了解音乐元素和音乐结构的普通形式的概念。

全文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讲、练、导”教学模式下“导”的艺术

摘 要:“导”的艺术,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关键;以趣导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问题导学,调动学生历史思维,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图示导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图表导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抽象的历史知识;纲要图示导学,能使线索清晰,便于学生记忆。

关键词:兴趣;问题导学;图示导学;图表导学;纲要图示导学

七年级学生刚由小学升入初中,面临着许多新的变化:学习课程增多、内容的专门化、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等,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往往会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意识十分薄弱。这个时候,历史教师如何发挥“导”的艺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课堂学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精彩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关键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精彩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诱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根据初中生感知方式向视觉型转变,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导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去。

以七年级上册《三国鼎立》一课为例,在讲授新课前,我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展示歌词及主要人物照片,接着设问:“谁能说出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曲吗?谁又能说出照片上人物的姓名?你熟悉三国的故事吗?(学生抢答)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历史中的三国,学习《三国鼎立》。”通过这样的导入设计,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兴趣盎然。通过影视作品的直观性,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过来,为一节课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以趣导学,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孔子在教学中也十分强调“引其趣”。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兴趣是追求探索的倾向,良好的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前提条件。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

全文阅读

语文重点目标管理论文

[内容]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的作文训练已由中年级的片段训练过渡到高年级的篇的训练。根据本册作文训练的内容和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把握本册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大纲"和教材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的依据。根据"大纲"的总体要求和五年级第九册教材所安排的作文训练内容,我们可以将第九册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归纳为以下四点:

1观察事物能抓住特点,并适当展开想象。初步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能根据训练内容自拟作文题目。

3能写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学会写表扬稿。

4学习从字、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作文。以上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是从观察、表达要求、修改等几方面提出来的,我们在教学时,不仅要把这些目标要求贯穿于每个单元作文训练的全过程,还要贯穿于平时日常的小练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作文的目标教学真正落实到实处。

二、根据重点训练项目,确定本册作文训练的重点为了确保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新教材从第七册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读写例话",现将第七册至第九册侧重于"写"的"读写例话"归纳如下:从以上重点训练项目的安排来看:第七册第一个训练项目"留心周围的事物",这是从写作材料从哪里来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告诉学生要逐步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好习惯,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积累下来,作文就有写不完的材料。这也体现着作文教学必须从内容入手的思想。第七册第二个训练项目"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这是从表达方法的角度提出来的。它告诉学生要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段,必须做到三步:想好要写的东西根据要写的东西选择好内容根据所写内容考虑表达的顺序。第八册安排的"一要真实,二要具体"、"注意段与段的联?quot;两个训练项目,是在前面两个训练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在所写的内容上必须是真实的(即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在表达的要求上,必须有具体的内容,做到段落之间衔接紧密。这两个训练项目既是对第七册训练项目的巩固,也是向高年级篇的训练的过渡。再从第九册安排的"注意积累材料"、"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文章要有中心"三个训练项目来看,一是从内容的角度进一步强调积累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并告诉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发现,仔细观察,注意积累,作文就有取之不劲用之不竭的材料。二是从表达的角度对学生提出了"抓住事物的特点?quot;和"写文章要有中心"的要求,这说明学生的作文已进入了篇的训练阶段。根据以上重点训练项目的安排,我们在进行第九册的作文教学时,必须做到:凡安排重点训练项目的单元,一定要把训练落实到位。在进行作文训练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写作的知识转化为写作的能力。对于没有安排训练项目的单元,要复习巩固学过的训练项目,包括三年级时学过的训练项目(如:用词要准确、语句要通顺、把一段话写清楚)。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兼顾一般,充分体现"抓住不放,兼顾非重点不忘"的思想。

全文阅读

俄罗斯现行中小学(1—4年级)音乐教学大纲概述(下)

二、小学1—4年级音乐

教学大纲概况

俄罗斯小学音乐课总共135课时,其中一年级33课时,二至四年级分别是34课时。以下对《俄罗斯普通教育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的单元、主题及课时情况进行概述。

1.一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3课时)

第一单元:音乐围绕在我们身边(16课时)。包括:“缪斯永远跟我在一起”、“缪斯的环舞”、“乐声四处飘荡”、“旋律是音乐之魂”、“秋天的音乐”、“音乐基础知识”、“俄罗斯民间壮士歌选曲”、“音乐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圣诞节音乐”、“音乐剧”、“芭蕾舞剧”等内容。

第二单元:音乐与你(17课时)。包括:“生你养你的故乡”、“诗人、画家和作曲家”、“清晨之歌”、“傍晚之歌”、“作曲家人物谱”、“表演俄罗斯民间童话‘凶恶的老妖婆’”、“缪斯不曾沉默”、“各种不同的乐器”、“母亲的节日”、“根据阿尔及利亚童话改编的音画‘神奇的诗琴’”、“马戏团里的音乐”、“音乐童话:歌声荡漾的房屋”、“世上最美好的事物”、“期末音乐会”等内容。

2.二年级音乐教学大纲(34课时)

第一单元:我的祖国俄罗斯(3课时)。包括:“旋律”、“我的祖国,我的俄罗斯,你好!”、“俄罗斯国歌”等。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