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绪心理学论文

情绪心理学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厌学情绪心理与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面对学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很多不利于学习的因素,而学生厌学的情况作为一种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本文旨在对这一现象作出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厌学情绪教育家庭社会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学生厌学比例不断上升,厌学情绪绝非个别,在一些学校相当普遍。正确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认真思考,采取有效措施,改变和杜绝这种现象,由厌学变为好学,应是当前教育界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

不管是初中生、高中生还是中职生与高职生厌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因素

1.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外出打工,无人管教,周边环境影响,不明是非,朋友造成厌学现象。当今社会一些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的家庭增多,这些家庭对子女教育问题处理不当,失去父爱或母爱,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加之一些父母本身不注意言传身教,也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由于物价上涨等原因,致使教育费用增加。加之有些学校收费项目过多,标准过高,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这样使学生压力过大,又难以达到,家庭经济又特别困难,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客观因素。

3.当今的学生中,几乎是独生子女一统天下。他们生活环境的优越是无与伦比的。首先是物质生活的优越,在物质生活优越的同时,他们享受到了祖辈父辈的百般呵护。他们从出生起,就俨然成为本家庭的小皇帝,从小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呼风唤雨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学生,首先是身体素质的低劣和生活能力的欠缺。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必要的意志品质和心理承受能力。他们往往因学习的一点小小困难而丧失信心,产生颓废情绪而导致厌学心理。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由于过分溺爱和隔代教育的负效应,又加剧了这种现象的蔓延。所以现在很多人一直心存疑虑,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但孩子却越来越难教,原因就在这里。

全文阅读

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下的心理学论文

一、发挥积极心理学功能作用,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不断兴起,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延伸,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重点也从以往对消极情绪、对人类的疾病和弱点的对比分析中转向更加关注人的健康情绪体验,关注人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培养与美好心灵的挖掘。

1.积极情绪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具体表现,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针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及由于缺乏情绪管理教育指导而导致大学生中出现的人格问题、道德问题、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就业问题等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现象的不断频发,积极开展以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积极情绪管理的策略研究,可以进一步发挥积极心理学引领下的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通过探寻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好地发挥积极情绪管理在解决大学生情绪问题中的主导作用,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充分体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在促进大学生为引领,以大学生情绪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托,以积极情绪汇聚的正能量为载体,以有效发挥积极心理学重要的功能作用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制高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预防和矫正心理问题和关注发展和幸福并存,因此,必须把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科学有效地心理健康模式,科学利用积极情绪会汇聚的正能量效用,助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更好地实现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教育的引领、指导、激励和升华的心理功能作用,对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才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二、明确目标任务,激发大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研究大学生情绪管理问题,其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因素。

1.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为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积极心理学的价值取向赋予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积极情绪管理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高校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明确而目标任务。它以全新的视角改变了以往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将关注心理问题消极方面产生的不良影响,转向关心大学生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的塑造,关注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加工、积极的情绪体验和积极的社会行为,并将如何培养积极健康的快乐的人才作为未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目标提出,为深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考。充分发挥积极情绪管理汇聚正能量的积极作用,让积极情绪管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助力正是本文开展研究的亮点所在。

2.培养大学生个体发掘自身的潜能与力量,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好学、乐学、勤学与积极乐观向上。运用保护性因素促进心理弹性的形成,增强大学生社会适应性,以充满快乐的希望和散发着青春活力的心灵状态,运用科学有效利用积极情绪管理策略对于大学生身心健康,不断增强大学生积极情绪的感受力,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力,挖掘潜力、培养调控情绪的能力,提升幸福指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发挥积极情绪管理作用,提高大学生情绪智商,让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挥积极情绪在情绪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势在必行。

全文阅读

中学生焦虑情绪心理教育论文

1目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当前,为培养人的全面素质,我国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是践行和实施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提升每个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社会大环境下以及强大的就业压力下,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压力也日益增大。适当的压力虽然可以产生一定的动力,但过大的压力过却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其中焦虑情绪问题尤为突出。

1.1学习焦虑

学习焦虑在最初表现在担心考试成绩不好,被其他同学会嘲笑、看不起,或者担心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当这种担心变成事实,学生长时间的压抑、自责等,便很容易产生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另外,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压力,如:中高考的压力、学校成绩的排名等都是学生产生焦虑的主要原因。

适当的学习焦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若是过强则会导致学生厌学、失眠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有的学生会害怕老师、害怕学校、害怕考试、甚至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每当考试来临,他们就会产生恐惧、不思饮食、睡眠质量严重下降、在梦中反复的做噩梦,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失眠。因此,作为中学老师的我们,除了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外,还要在学习上、生活上多鼓励、照顾学生;针对部分家长过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偏激思想,我们要进可能的降低孩子心理上、学习上的压力,从而全面培养孩子。

1.2对人焦虑

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某些心理障碍,例如,有些同学坐在大家面前往往会感觉害怕、坐立不安,性格羞涩腼腆,不敢在公众面前发言或是大声讲话,经常害怕受到批评,或者是在受到批评之后长时间的闷闷不乐、久久难以释怀。

通常情况下,造成对人焦虑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现在中学生很大一部分为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养尊处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为他人考虑、不懂与人沟通分享;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相处,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上网打游戏、聊天等。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孤僻、喜爱独处等不良习惯。

全文阅读

中小学情绪调节辅导中的几个现象与思考

〔摘要〕情绪调节辅导是情绪心理辅导中的重要内容。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开展这一主题的辅导时,一般都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个场景或故事的讨论,交流产生的情绪,并讨论、学习情绪调节的种种方法。笔者结合心理辅导活动实践中的部分现象进行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心理辅导;情绪调节;中小学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3)02-0019-03

情绪和情绪管理,是近来年心理学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帮助学生“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和压力”。在中小学,随着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心理教师设计和开展情绪辅导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情绪、察觉情绪并学习情绪调节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情绪调节辅导是情绪辅导中的重要内容。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绪体验和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开展这一主题的辅导时,一般都会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个场景或故事的讨论,交流产生的情绪,并讨论、学习情绪调节的种种方法。笔者在观课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讨论的现象,引发了一些思考。

一、调节,还是不调节?

现象:

全文阅读

中国心理学界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综述

摘 要 文章选取了与大学生情绪调节有关的183篇学术论文。从论文的发表时间、数量、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的基本情况,指出国内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存在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探讨深度不够等问题,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更加的强调研究方法多样性、内容丰富性、理论分析深刻性。

关键词 国内 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 现状与分析

1引言

Gross 认为情绪调节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什么时候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基础医学界、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学者先后将研究的兴趣放置到了大学生情绪调节研究上。医学界是最早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的学科,它侧重于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抑郁、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教育界学者则通过研究大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探讨在实际的教育生活中的调节干预研究。心理学界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仅始于21世纪初,其主要关注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及其与大学生情绪调节相关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各学科的研究均已取得了一些价值成果。

在知网中,以“大学生情绪调节”为关键词检索到3672篇文献。其中,基础医学149篇,占4%;教育学占1936篇,占53%;心理学1585篇,占43%。 由此可以看到心理学者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是比较多的。本文通过对检索到的大学生情绪调节的论文进行描述和分析,唤起心理学者对广大大学生的关注,加深他们对大学生群体情绪调节了解,激发其研究兴趣。

2文献的总体情况

中国知网显示,中国心理学界的第一篇大学生情绪调节的研究于2000年。在2000年-2014年间的183篇学术论文中,会议论文集16篇,占10%;学位论文56篇,占31%;期刊文章108 篇,占59%。各年份数量呈逐渐递增的趋势,可粗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0至2007年,此阶段的7年关注者甚少,平均每年仅有论文5.7篇;第二阶段为2008-2014年,平均每年16.7篇。

心理学专业杂志刊登大学生情绪调节文章情况如下。14年间发表在专业杂志文章共34篇。其中核心刊物《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总共刊登了19篇,且学会一级刊物《心理学报》没有刊登文章。由此可见,心理学者对大学生情绪调节问题的关注度不高。

全文阅读

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及其培养

摘要:情绪智力对民族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培养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应从这四方面入手,即民族院校大学生应主动培养,学校要重视并善于运用各种资源,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要注重于民族文化相结合。

关键词:民族院校 大学生 情绪智力 培养

长期以来,人们通过智力测验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未来是否成功,后来证明传统的智力测验并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情绪智力理论认为,情绪智力比用传统的智商测验测出的认知智力在预测人的成功时更有价值,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成功更多的与情绪智力有关。对于大学生而言,影响学生学习成绩、成功、心理健康的因素远远不止智力,还依赖其它因素[1],情绪智力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1.情绪智力的概念和内涵

随着智力理论的发展,实践智力、社会智力等逐渐出现,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更为智力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90 年 Salovey 和Mayer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2],经过几次修正之后,Salovey 、Mayer等人在2004年提出了新的情绪智力模型,将情绪智力分为感知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使用情绪以更好的做出决定的能力、理解情绪的能力、管理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四个方面[3],这一概念理论较为严谨,概念相对清晰,为更多研究者所采用。1995年,Goleman发表《情绪智力》一书,认为情绪智力应包括了解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五个方面[4],这一概念因其所涵盖的内容太多又太过宽泛而受到了批判。Bar-on于1988年首次提出“情商”的概念,他编写了《情绪智力手册》,在该书中他认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对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情绪智力不仅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并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身心健康[5]。到目前为止,虽然许多研究者对情绪智力进行了定义,阐述了它的内涵,但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不可否认的是,情绪智力在决定人们是否成功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据对情绪智力的梳理和分析,从能力范畴来界定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大学生情绪智力是指能合理地认识自己、他人及社会的情绪,并正确评价这些情绪和理性调控自己的情绪,影响或改变他人及环境的情绪,使自己的身心更健康,生活更幸福,学习和工作更有效并最终指向成功的一种能力[6]。情绪智力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结构体系,它包括对情绪的觉知能力、评价能力、适应能力、调控能力和表现能力。

2.民族院校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点和现状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存在群体性和独立性的特点。群体性是指大学生一般主要居住在学校宿舍,过着集体生活;独立性是指多数大学生远离父母和亲人,要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二是存在过渡性的特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是一个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真正成熟的时期。上面的这些特点,说明大学生的心理复杂多变,缺乏稳定性。这一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容易激动、急躁,情绪表达不太适当,不能很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较弱的情绪调节能力,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及活动效率[7]。所以,大学生容易出现懒惰、消极、退缩、孤独、依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

对于民族院校而言,生源更加多样化,学生面临更多的情绪问题。一是民族院校很大一部分学生来自少数民族地区,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进入大学后,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负担过重,经济上的困难和艰难的生活环境使走进学校的农家子弟难以安心读书,使他们心理压力增大,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二是有些少数民族大学生需要改变过去的习惯来适应新的学校人文环境,如果适应能力有缺陷,长期处在不适应的状态下,心情压抑、情绪低落,不懂也不会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逐渐会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的产生[8]。三是有些少数民族学生有自己的语言,进入学校后需要学习汉语、英语等课程,这从客观上增加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学习上的不适应让他们产生学习焦虑,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全文阅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摘 要]:情绪人人都有,好的情绪令人心情开朗,做事事半功倍,坏的情绪使人心情低落,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成年人能够对情绪有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赶走坏情绪,尽量做到不让坏情绪影响工作和学习。但小学生的心智发展并不成熟,他们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差,甚至不知道采用什么方法来调节情绪。如果小学生在遇到情绪问题却得不到解决的话,很容易影响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新课标的改革使很多教师意识到,不光要进行课程的改革提高学习效率,还要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情绪 语文教学 情绪调节

一、前言

情绪是指人对客体是否和自身需求相一致而产生的体验,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1]。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不但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加强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学习成绩,还能培养出学生的心理素养,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不断调整自己的心理素质来适应学校生活和未来的社会生活。因此,对语文老师来说就要不断创新思想,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调节控制情绪的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情绪的原则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因而语文教师需要创新思路,采取各种新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绪,在语文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盲目的进行而要循序渐进的开展。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小学生的各项心理素质随没有发育成熟,但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也会产生积极与负面情绪。教师应该改变观念,树立起老师与学生平等的观念。在很大程度上老师的情绪会影响到学生情绪的变化,因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情感感染学生,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更好的引起学生对课文认识的共鸣。其次,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或者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营造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感意境,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从对课文语境声音的感受中联系到对现实生活各种场景的感知上。使学生自身的情绪和情感得到升华。再次,小学生对待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的感情真挚而单纯。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热情的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针对不同课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情感,以自己的情绪引导、带动学生的情绪,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乐趣。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必要性

全文阅读

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与教学模式

【摘 要】 绘本也就是图画书,凭借其独特性质和特点走进幼儿园,成为幼儿获取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幼儿的情绪教育对于幼儿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情绪主体绘本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符合幼儿心理特征与发展要求,能够充分发挥情绪主题绘本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利用情绪主体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教学模式。

【关键词】 情绪主题绘本;幼儿情绪教育;理论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情绪能力是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以及健全人格具有直接的影响。幼儿情绪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理解、情绪的识别和表达以及情绪调节组成。情绪主题绘本主要是通过有关情绪的故事,促使幼儿认识与理解常见情绪状态,能够表达并调节自身情绪,以增长情绪相关知识,提高幼儿情绪能力的图画书。幼儿园是对幼儿进行情绪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与发展幼儿情绪能力的重要基地。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要利用情绪主题绘本,促进幼儿认识并理解常见情绪,以此提高幼儿了解情绪、学习管理情绪与调节自身情绪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一、以阅读治疗理论作为利用情绪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理论基础

阅读治疗,即读书治疗,起源于古希腊。现代对于阅读治疗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治疗性阅读治疗,另一种是预防发展性阅读治疗。治疗性阅读治疗主要用于医学与精神治疗,通常由医生选择阅读材料作为治疗材料,利用阅读解决病人的问题。预防发展阅读治疗主要用于教育领域,这种疗法注重阅读材料与读者之间在相互作用下个体改变与发展的发展状况,通过阅读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加强个体的自我了解与自我接纳,并利用阅读材料的作用,纠正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认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个体的生活适应能力。

二、运用情绪主题绘本开展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与实施步骤

(一)运用情绪主题绘本的幼儿情绪教育的教学模式

全文阅读

如何改善“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中学生的学业情绪

摘要:以激发学生学业情绪、改善教学效果为目的,该文分析了“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其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然后基于学业情绪理论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如何将学业情绪理论应用到“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改善学生学业情绪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业情绪;数据库应用基础;激发学业情绪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257-03

1 概述

Pekrun 等人(2002) 首次明确提出了学业情绪(academic emotions)概念,即学业情绪是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在课堂学习活动中和课外学习过程中以及考试期间的情绪体验[1],Efklides(2005) 提出学业情绪具有三个特征[1]。近几年来,学业情绪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将学业情绪应用到实际教学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徐先彩从个人、家庭和班级的角度探讨了环境对学业情绪的影响[1],王俪嘉研究教师课堂理答方式对学生学业情绪的影响[2],叶程成[5]在积极学业情绪:青少年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指出积极学业情绪有助于促进青少年学生认知策略的形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积极的学业情绪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过程、监控学习结果进而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已有研究对学业情绪在课堂教学中的理论研究较多,肯定了学业情绪对教学的意义和价值,但对学业情绪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并且学业情绪研究领域集中于文科课堂,尤其是英语课堂[3],没有针对理工科课程的专门研究,研究具体的教学方法研究较少。

本文将针对这一现状,对“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进行学业情绪研究。首先分析该课程的特点,然后总结该课程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指出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可以改进效果,最后提出了怎样将学业情绪理论应用到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中。

2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全文阅读

学业情绪研究及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

[摘要]学业情绪对研究生的学业成就、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阐述学业情绪的概念、理论及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探讨影响研究生学业情绪的因素,并得出其对研究生教育的启示:要培养研究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以知育情,以意育情;营造自由的科研氛围,以情育情,以境育情,有利于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学业情绪 研究生教育 社会认知模型 控制价值理论 因素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6-0125-04

[作者简介]陈绣霖,广西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广西南宁530004)

自国务院同意财政部、发改委、教育部提出的2014年将全面实行研究生收费制度意见后,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再度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也随之显现出来。文书锋、俞国良的研究指出,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最大来源是学业。研究生的学业情绪是反映其学习心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学业情绪的研究对提高研究生学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学业情绪概述

(一)学业情绪的界定

国外学者Reinhard・Pekrun最早提出了学业情绪这一概念,把其定义为“与学业进展、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愉快、焦虑等)的总称”。根据一系列质性和量化的研究,Pekrun等人得出学业情绪的结构要素,包括积极的情绪和消极的情绪,并根据任务相关性和个人相关性把其分为四种类型:过程的、预期的、过去的和社会的,开发了学业情绪问卷(Academic Emotions Questionnaire,简称AEQ)。我国学者俞国良等人指出,学业情绪是指在教学或学习过程中,与学生的学业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包括高兴、厌倦、失望、焦虑、气愤等。它不仅包括学生学业成功和失败体验到的情绪,也包括学生在与学习相关的具体活动过程中体验到的情绪,如课堂、作业、考试等环节。学者孙士梅认为学业情绪是在学习情境中体验到的与学业进程、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多种情绪。李磊、郭成认为,学业情绪是指学生在完成学业期间的情绪体验。马惠霞先把学业情绪界定为一般情绪,再根据课程和情境两个维度进行细分。概而言之,学业情绪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学习情境相关,二是综合性的情绪体验,三是具有情境特异性。学业情绪的代表性理论为社会认知模型和控制价值理论。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