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受诸多因素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承载压力愈来愈大,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心理矛盾与困惑,让学生学会自我心理保健与自我心理调节,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是现代教育必须面对的责任。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保健
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环境日趋复杂,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实,不良的社会习俗影响,对于当代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负面影响极大,致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本文结合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相关表现以及形成原因,阐述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自我保健的方法措施。
1青少年健康心理的正常表现
学生时期是青少年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正常的健康心理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心智正常、2)精力充沛、3)性格开朗、4)自控力强、5)应变力强、6)善于交际、7)人格完整。
2青少年心理问题类型分析
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智问题从心理学研究角度上来看,青少年学生的心智问题主要表现为多动症、学习技能障碍、智力异常、注意力涣散、厌学、创新能力不足、动手能力差等方面。2)情绪问题青少年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与攻击性心理等。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事情矛盾时心理焦虑严重,心理压力及情绪波动大。3)意志问题意志是个体由意识支配、调节个体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生的意志问题主要表现为意志薄弱,感情冲动时无法控制自己、经不住外界诱惑。4)人格问题青少年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控力差、为我世尊,骄奢淫逸,自卑自闭、不合群、不善于合作等心理缺失现象,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
近日,****区的各主要道路,特别是余姚火车站、乐客多超市以及华联商厦、太平洋商厦附近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到处活跃着绿色的身影,这是浙江工业大学“阳光心灵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在行动他们正在对当地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情况进行社会调研。
本次社会调研共设计两份问卷,通过对家长和学生分别进行调研的形式,了解掌握当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和受关注状况,为当地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和资料。
家长问卷主要调研家长对孩子的交流沟通情况以及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关注情况,共发放家长问卷2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3份。从问卷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的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关注程度不同,和孩子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和谈论的话题也不同,但主要集中在学习、生活这两方面。
从总体上看,75.2%的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中偶尔会存在障碍,16.6%的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中没有障碍,8.2%的家长认为自己和孩子交流沟通中存在障碍,而且对于家长和孩子经常谈论的话题(多项选择)统计显示,93.4%集中在学习问题,46.1%集中在生活问题,只有4%涉及情感问题;从家长的年龄上看,其中38岁及以下年龄的大部分家长对于社会上一些心理辅导教育持鼓励子女参与态度,38岁以上年龄的大部分家长则处于观望状态,问及原因大多认为自己子女心理很健康没有必要去参与这类活动;从家长的文化程度上看,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家长中有45%的家长对于孩子对他给予的教育的态度说不清楚,没有把握,40%的家长认为孩子对他给予的教育抱认真态度,15%的家长认为孩子抱不在乎的态度,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家长中有52.5%的家长认为孩子对他给予的教育抱认真态度,40.3%的家长认为对这一点说不清楚,没有把握,只有7.2%的家长认为孩子抱不在乎的态度。从家长职业上看,从事机关工作的大部分家长对为孩子营造较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方面关注程度较高,但从事个体经营的大部分家长对这方面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
调研中部分家长谈论到他们也非常希望能与孩子多交流沟通,但似乎时代不同了,他们很难琢磨自己的孩子在想些什么,有时也想找孩子聊聊,但老是一开口就起分歧,谈话很难持续。有位开百货店的老板告诉我们说:“我也很知道现在的孩子自己的想法很多,做大人的要尊重他们的意愿,但是都由着他怎么行啊,现在他在上初中马上要考高中了,现在竞争那么激烈,都由着他上不了好的高中怎么办,这辈子就没好前途了。”还有位当村委主任家长告诉我们说:“我也经常和孩子聊天,但是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比较好,每次一提到学习方面的事情,孩子就不吭声或者就很激动似的。其实我们作为家长的问关于学习方面的事情,无非是想多了解下他的学习情况,希望多给他点帮助和督促作用,但是孩子就是不能理解,我们也觉得很为难,感觉提也不是,不提也不是。”
学生问卷主要针对中学生成长中的烦恼、交流中的困惑、认识中的迷茫和人生旅途中的规划调查而设计,共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78份。从问卷统计结果中,我们发现63%的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他的学习成绩,36%的学生认为家长最关注他的身心健康,同时有87.4%的学生觉得他的烦恼是学习,家庭的压力、升学的压力使他没有自己的空间;在选择与父母沟通方式方面,有88%的学生选择面对面的交谈,但同时又有92%的学生表示这种方式没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在自我认识方面,82%的学生可以写出自己眼中的自己,可以勾勒自己的性格特点,但15%的学生认为自身很复杂,情绪情感不稳定,没有个人主见;对于自己将来的人生规划,48%的学生表示他有规划并一直坚持,46%的学生表示他曾经有过规划,只有6%的学生没有考虑过,但其中近75%的学生渴望成为旅行家去环游世界,近92%的学生渴望成为富翁,近80%的学生渴望成为明星。
通过本次社会调研和总结我们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非想象中那样受到家长、老师以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大部分学生、家长、学校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已经放松甚至忽视了对孩子们心理健康的教育,对孩子们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们人生规划的引导。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宣传教育活动有更多的人,更多的社会群体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同时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在其整个成长过程中的发挥重要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20年以前,全球儿童精神障碍会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5个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专家们呼吁,关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儿童和青少年面临的心理问题包括行为问题、情绪问题、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问题和精神疾病。其中,行为问题占到20%-30%,情绪问题占20%。儿童和青少年的情绪问题以焦虑、恐惧、抑郁、强迫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如平常常见的学校恐惧症,几乎每个孩子在一定阶段都会出现这种恐惧反应。
行为问题,是最轻的一类心理偏常,多发生在年龄较小的儿童身上;人格缺陷,比如自卑、冲动、敏感多疑、交往障碍、偏执等;心理障碍,主要是学校适应障碍、考试综合征、神经衰弱等;心理疾病,如儿童多动症、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儿童与青少年多发的心理疾病。
让孩子远离心理疾病培养良好人际交往能力
帮助孩子在与人交往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需求,避免误解和猜疑,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结交到更多的朋友,也使他们懂得和睦相处、克己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流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采取宽容、公平、有理有节的处理方式。尊重他人、相信他人,在人与人的彼此支持和鼓励中健康成长。
认识情绪培养缓解压力的能力
儿童和青少年由于生活经验不足、承受能力有限,对情绪有时难以把握,在遇到困难和矛盾的时候可能不会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造成许多的烦恼和冲突,而长期的情绪压抑更是精神疾病的基础。因此,要培养他们学会缓解精神压力,尤其是对一些情绪压抑的事,要教育他们懂得和学会宣泄和放松,保持心理平衡和良好的心态,心情愉快,遇到困难时有能力做出冷静的处理。
理解支持他人培养换位思考能力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各方的诱惑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注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实行良好的身心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 特殊家庭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0-0093-01
随着社会整体环境的变革,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当代青少年心理普遍存在以下特点: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上进心,却不能专心学习;独立意识强,不愿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对抗心理;心理早熟,有一定的是非观念,但自控能力差;逆反心理重,不接受压制和说教,渴望向他人倾诉,但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帮助等。此外,来自离异、单亲、特困家庭的孩子以及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加令人担忧,更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关注与帮助。
一 特殊家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
1.离异家庭
据调查,73.5%的离异家庭的孩子心理不够健康,具体表现为:自卑、敏感、抑郁、憎恨。
2.留守儿童
摘 要:本文就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青少年宫教育帮助解决类似心理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宫;心理健康;作用
近年来。学生因压力过大导致的心理问题已日益被社会关注,教育方针不断调整,如何利用校外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是每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健康标准
1.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在学习中能够理解学习是为自己而学,将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体,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不畏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想办法解决困难同时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2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健康。在与同学和老师的相处中,能够真诚的赞美别人,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不足和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日常生活中关心别人,在遇到矛盾和争吵时应客观的分析及时的沟通,妥善处理矛盾,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健康的人格。
1.3自我方面的心理健康。能够给予自己正确的评价,不会因为别人的话语迷失自己,尽可能地通过日常生活拓展自己的生活能力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要有足够的自制力,有远大的理想。
2.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成长为这样的人才,正做着不懈的努力,而且愿意为此投入大量的资金。特别是青少年的家长,他们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龙成凤。但是,这样的情况会使孩子倍感压力,再加上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青少年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正逐渐受到侵蚀。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为一体,以有氧练习为基础,以健、力、美为特征的体育运动,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并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健美操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的独特调试功能。从而让健美操运动更好地在青少年当中传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前言
健美操是一项融体操、舞蹈、音乐,集健身与娱乐为一体的身体练习,它不仅具有锻炼身体的作用,同时还有美育的作用。在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对于正处学校的青少年来说,他们也身处压力的漩涡之中,升学压力无所不在,不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不敢掉以轻心。但是我们的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和心理逐渐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一旦没有进行正确地引导,在心理和身体上都很容易出现问题。对于青少年来说,他们需要一项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都有促进作用的运动,在给他们排解压力的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还能锻炼身体素质。健美操不仅有助于青少年的身体成长,促进青少年的整体形体美,而且还有助于提升内在的素质和气质,让学生从内心强大起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健美操运动的价值
对于青少年来说,进行健美操练习是非常好地选择,适量的运动是这个时代的学生都需要的,他们待在书桌前、电脑前的时间太长,进行身体训练的时间非常有限,对于处在身体发育期的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现在让学生进行健美操的学习一方面迎合了时代感,同时对于塑造学生形体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也是一种很好地选择。对于很多青少年来说,由于之前一直缺乏锻炼,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身体姿态,比如由于保持长期不良坐姿而形成的驼背和各种姿态,而如今的健美操练习,则可以改善这种状况,可以纠正之前形成的不良身体姿态,从而塑造出完美的形体。在青少年时期进行健美操练习,可以为以后的身体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发育阶段的完美形体的形成,一旦成型,是伴随一生的,一生都拥有完美的形体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全身的整体协调和美观是每一个人都追求的,健美操练习能让青少年实现这个目标。
三、健美操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健美操运动能提高青少年表现能力、增强自信心的影响
健美操运动属于技能性的身体活动,它与其他学科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区别在于,学习者应该有强烈地积极地表现欲望,因为只有通过表现才能加强健美操技能的掌握。在健美操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健美操的基本动作、步伐,而且要使学生在健美操动作中展现出活力和热情。学生就是处在这样一种状态,完全的自我陶醉,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和热情来感染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一直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不断地向观众展现出自己的形体美、层次美和流动美,欣赏到充满自信的表演,观众也是会陶醉其中的。学生在完成了表演之后,他们能很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观众的认可,自信心又一次得到提高。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障碍 青少年 有效对策
摘 要:本文就针对二十一世纪是预防医学和自我保健医学的时代,心理健康、健康促进将成为卫生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的话题进行探讨与研究。把高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法,个人访谈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中了解到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活动状态,及一些心理的各种的形态,情绪倾向等等,为从事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去年本人所在的学校一名高三女生因承受不了思想压力而服毒自杀;邻近一中学的初三男生因无端猜疑他人而跳楼,这看似特殊的事件却反映了当今青少年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特别是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关注、研究与探讨。怎样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预防心理疾病,已成为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的对象、方法及结果
研究对象:本校2500名中学生
研究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水平测试的问卷调查(发出试卷2500份,收回2516份,收回率达96.64%,表明本次调查为有效调查)。
【摘要】青少年有无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真接关系到其能否健康成长,进而关系到社会能否稳定,国家能否强盛。青少年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养成,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努力。
【关键词】培养;教育;青少年;健康心理;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健康心理素质,能使人产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其选向正确地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健康的心理,就会产生不良的性格,虽具有一定的能力,也不可能为社会服务。因此,我们要重视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对现实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分数,忽视青少年健全人格养成的现象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应正确看待学生的分数,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否则,很可能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学生竟然在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而人格缺陷的人只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麻烦。
一、家庭、学校、社会都要重视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首先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其次才是知识的传授。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乎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合格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传统教育也历来主张学生学做人比学知识更重要,国学经典启蒙书《三字经》概括为:“首孝弟,次见闻”。现代教育方针和传统教育都把培养健全人格放在教育的首位。这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律。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作为家长,不仅要过问孩子的成绩,更要多关心孩子的人格形成;作为社会,评价和选择人才不要仅看学历,更要看重人格品行。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国家的栋梁之才。
影响人格养成的因素是比较复杂的,除先天遗传、传统观念等的影响外,更多的是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社会的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影响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三大重要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都要认识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强则国家强,民族强;青少年有希望则国家有希望,民族有希望,把抓好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培养当做份内大事,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互动。家庭要重视人生启蒙教育;学校要做好培养引导;社会要为青少年人格发展创造积极环境,防止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把关爱青少年成长作为一种共同的责任,家校携手,社会共建,形成合力。这样一定会培养出人格健全的青年。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不稳定的时期,期间有对未来最乐观的憧憬,但是也充满了发生各种不幸的可能。埃里克森认为青春期最主要的两个问题是:“我是谁?”“我将走向何方?”,即建立同一性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我们有必要提醒家长和青少年:他们需要立志,需要准备承担大任,经受艰苦磨练,需要学习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
青少年时期生理变化急剧,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第二性征出现,到青春期结束性发育基本趋于成熟,伴随生理变化的是青少年心理的转变。青少年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成长的烦恼、学校和家庭的期望不容易适应,所以很容易发生适应危机,特别是原先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青少年更易出现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焦虑障碍、适应障碍、情感障碍、睡眠障碍、自杀行为等。近些年,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虽然能够意识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少关注,甚至对明显的行为反常也熟视无睹,只是关注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躯体健康。其实青春期青少年有很大的发展潜能,行为有很大的可塑性,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他们就能消除烦恼,健康成长。家长、老师和社会各方面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帮助和支持青少年完成发展中的四大任务,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青少年面临的四大任务是:
1.独立性的增强:青少年伴随生理的成长,独立性也日益增强。青少年对父母依赖逐渐减少,准备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进入社会生活。为了获得独立的个性,他们必须摆脱父母,但又常常不能得体的割断父母的约束。他们既渴望以独立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同时又怀疑自己是否强大到足以独自前进,希望得到关怀和帮助。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卷入了爱恨交加的矛盾之中。此时青少年常常选择同龄人为伴,并经常成年人的权威进行反抗,加深了“代沟”。对父母过分依赖、人际交往训练不足、缺乏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青少年将感到困难,体验着焦虑、恐惧和失落的痛苦,可能产生任性,幼稚、自卑、不负责任的心理特征;父母过于严厉,动辄受父母等人训斥或贬低,为父母厌恶并且切断交流渠道的青少年,常常没有独立前进和面对难题的勇气,会形成恐惧、自卑、胆怯的心理特征;父母争吵不断,自幼担心失去父母或童年有亲人丧亡的体验者,易有焦虑、恐惧或情绪不稳,对人生抱悲观或虚无的态度。明智的父母和教师能根据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关心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时刻注意扶植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鼓励他们自立和自律,培养他们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态度,放手让他们去实践和锻炼,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任务的增加:青少年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过重的作业负担、烦繁的考试、同学间的竞争和关系不良、过高的期望,常引起强烈的“应急反应”,可出现焦虑、抑郁情绪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头痛、失眠、心慌、胸闷等症状。现在的青少年中所谓的“厌学的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学习或考试受挫,学习中的困难无人帮忙,烦恼无人可以诉说,对老师的惩罚感到丢脸等等引起的抑郁、无趣的情感和回避学习的态度,学校缺乏健康的文娱活动和生动活泼的学风也有一定的关系。有的青少年厌恶学校,沉溺网络之中,以致成瘾(网络综合症),实际是他们排解烦恼的一种方式。有些青少年学生对自己期望过高,选定了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一旦未能实现,则失望、厌倦、郁郁寡欢,甚至觉得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学业有成是青少年学生的一项心理需要,老师应善于理解和帮助他们,鼓励他们面对学习空难,这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
3.正确认识和处理性冲动、学会和异往:青春期性意识觉醒,由于生理变化引起青少年的羞怯和紧张,甚至自我反感。他们每天都在注意自己身体的细微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同伴进行比较。当他们发现自己的身体变化远远早于或落后与同伴是,则会引起焦虑不安。反复出现的性冲动常令他们惊恐不已,并且警惕地以多种方式来防范这种感觉。明智的处理办法是:对青少年进行适当性知识的教育,同时教育青少年应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学习和思考。青少年需要学会与异性友好交往,个性羞怯的青少年容易在和异往时发生“社交焦虑症”,一旦出现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根据临床评估给予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4.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青少年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外界诱惑,他们对自己身体和心理变化惊奇不已,而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尚无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要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懂得今天社会要求的行为标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青少年要积极投入现实生活,面对现实,不怕困难,不但要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要了解社会,了解人生,要培养爱心、学会宽容,要有合作精神,勇于承担责任。要有理想有抱负,严于律己,乐于助人。青少年要学会自我设计,也要善于接受指导。有些青少年不认识时代赋予的责任,没有正确的生活态度,没有建立自己的生活目标,以至在不良的诱惑面前不能自已,沾染了一些恶习,甚至走向违法乱纪的道路,辜负了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期望,这是值得人们反思的。
为了使青少年健康成长,首先要理解他们的生理心理需要。生理上,应注意适当的身体锻炼,均衡的营养和良好的睡眠,以适应身体成长的需要;心理上,青少年需要独立性、安全感、友谊交往、爱、自尊、成就感、解决问题的经验,需要有人指导,需要思考时间,需要有生活目标等,以适应培养健康人格或心理健康的要求。青少年只有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承受生活的各种压力,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善于交往并能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他们就可以顺利度过这个危险期并健康成长。
摘要: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整体趋势,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视角出发,解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意义及心理问题,提出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措施,以期能够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思考与借鉴。
关键词:素质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青少年素质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效途径,也是现代社会对青少年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基于素质教育观念,审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从青少年实际的心理素质情况出发,构建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是素质教育整体改革的关键环节。
一、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解读
1.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意义。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普及心理健康的卫生内容与常识,一方面帮助青少年学习解决与处理常见心理问题的技巧,另一方面帮助青少年适应学习、生活与社会做准备;二是预防重大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发生,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帮助青少年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利用学校提供的心理资源寻求帮助,做到防患于未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会影响青少年思想与品德方面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实现人格的健全与完善,促进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再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通过情绪、心态、信念等方面的心理教育,充分开发青少年的心智潜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2.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在心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大方面:一是学业适应问题,由于课业负担过重与升学竞争过强,很多青少年难以适应学业的开展,出现考试焦虑情绪、厌学情绪、抗挫折能力差等方面的心理问题;二是人际交往萎缩问题,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为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娇生惯养,形成自我中心的孤僻性格,很难融入到人际交往的过程之中;三是情绪情感问题,这种心理问题的内在表征为恐惧,如心理症状的恐惧、社会评价的恐惧等,容易使青少年产生焦虑、敏感的情绪;四是社会适应问题,青少年由于个性发展的不成熟与不完善,存在薄弱的意志力、较差的承受力、不稳定的情绪等各种个性发展问题,这使得青少年很难适应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这些心理问题会阻碍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利于青少年的人格发展与健康成长。因此,要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寻素质教育背景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为青少年形成健全的心理提供途径与保障。
二、素质教育观念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教师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之一,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构建是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基础,因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先要构建教师心理健康观与心理健康教育观。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培训、讲座等多种活动类型来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观念,引导教师深入地认识到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心灵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倡导教师“心理保健师”的新型身份,即教师要时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发现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地针对性措施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