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活动前言:
金秋送爽,万里河山披锦绣;丹桂飘香,一轮明月寄深情。在我国的两大传统节日即将来临之际,以迎中秋、庆国庆为契机,以发扬中国诗歌文化为初衷举办一次中秋诗会。“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每年中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总会让广大旅人思绪万分,明月千里寄相思。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亦可望月怀远,聊寄相思。
中秋诗会,欢迎您的参与,欢迎您的关注。中秋诗会,我们等你来……
【活动意义】
(1)大三同学将面临考研与就业的压力,本次活动可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在大学。像诗歌讲座这样弘扬中国文化的活动也不多,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也很宝贵。他们可以通过诗会诗人对诗歌的讲解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像这样的机会在他们参加工作时就不多了。
(2)大二年级的同学需要通过这次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继承和发扬我国的诗歌文化。
(3)大一新生刚入校,新鲜感很强,新生在军训将要结束期间就举办这次诗会活动既能展示自我并向他们展示高年级学长的风采,又能通过活动消除陌生感。营造健康、开放、多姿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让他们体会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化的魅力。
一、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活跃校园气氛,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对诗歌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营造大学校园的诗歌文化氛围。
一、活动目的:
“4.23”是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请捧起心爱的书,在温馨的环境里享受阅读的快乐,请互赠一本最喜爱的书,传递美好感受,请一起诵读美文,体会心与心的交融。世界读书日,让我们用书籍构建文化长城,用知识激发智慧泉涌。为庆祝世界读书日,**镇小学语文组、少先队大队部、教导处将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镇小学诗语诗歌朗诵会”。
二、主办:**镇小学语文组。
三、活动内容:
(一)比赛时间:4月22日上午8:30-12:00
(二)活动面向:全校学生。
(三)比赛方式:要求每班以班为单位选送一个节目(以抽签的形式决定出场顺序)
(四)地点:**镇小学的大操场。
w.尊敬的家长朋友、亲爱的小朋友们:
y.敬爱的叔叔阿姨、可爱的小伙伴们:
(合)大家上午好!
w.今天我们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y.新的一年就要到来了,我们又长大了一岁。
(合)新的一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生活!今天,我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欢送今年的离去、迎接xx年年的到来!
(合).下面,就让我们把新年的祝福送给你,送给我,送给他,送给在座的每一个人!
w. 请您欣赏童声演唱《新年好》
诗歌朗诵比赛策划书(一)
一、活动背景
上海世博完美落幕,广州亚运激情正酣。在此之际,我院一年一度的外语文化艺术节,将以举办外文诗歌朗诵比赛的形式拉下帷幕。谨以此,诗赞世博,歌咏亚运。
二、活动目的
诗歌朗诵比赛旨在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充分展现我院学生风采,并提供同学之间学习交流的机会,提高学习外文的兴趣,深入领略外文诗歌的内涵、希望同学们在比赛中求友谊与成长,赛出风格,赛出水平,勇敢秀自己,展现团队协作精神。
三、活动主题
诗赞世博歌咏亚运
四、活动对象
庆新年诗歌朗诵稿
庆新年诗歌朗诵稿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亲爱的朋友,××年是充满希望有一年。随着新年的脚步将近,我用我诚挚的心和真情的诗篇,为你们祝福————
迎春花开放
在火红的太阳底下
你听,那是百鸟的啁鸣
它们惊喜地叩响了
春天的第一道门扉
一篇好文章,除去思想深刻、内容丰满、逻辑严密,还应当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这个“上口”,可以说是文章的音乐感。
又不是写诗歌,为什么强调音乐感?这和人们的审美习惯有关。几乎每一个国家,最古老的文字都是韵文作品。它好读好记,读起来轻松愉快,人们就喜爱它。后来,韵文变化出了散文,读者仍然对它有这个要求。我国有着古老的文化,是一个韵文特别发达的国度,因而读者对文章的音乐感,要求就更高。实际上,写文章讲究音乐感,早就成了我国文风中的优良传统。一千七百年前的齐梁时代,卓越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中,就专门讲了“声律”一节。要求作者写文章要依据唇齿的发音规律,来协调声音的高低变化,不能“随音所遇”,就那么随便一写。我们行文的时候,只有把语调字句安排得十分妥帖、和谐,讲究抑扬顿挫、长短疾徐,才能将文章的思想感情抒发得恰如其分,把读者带进一种美的意境。据说抗战时期,重庆有一次举行诗歌朗诵会,著名演员赵丹也在场。有人要他朗诵一首诗歌。赵丹拿了一张纸,疾徐有致、抑扬顿挫地朗诵起来,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他朗诵的是什么诗呢?有人上前一看,原来他拿的是一张菜谱。可见,语言讲究音乐感,有着相当大的感染力。如果不讲究音乐感,人家读起来呆板、绕口,还有什么文采可言,又怎能谈感染力呢?
要使文章有音乐感,我以为要注意这样几点:
一要讲平仄。诗歌对平仄有严格的要求。平仄字交替出现,语调抑扬顿挫,美感便会油然而生。读过唐诗的人恐怕都有这个感觉吧,“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读起来多好听!写文章不必像诗歌这样严格,但也要有意识地做到平仄交错,能够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前几年,我写过一篇守边人的稿子,有一句开始是这样写的:“北风扑面,严霜铺地,冬天就要来了”,念念,觉得不大顺口,因为“面”和“地”都是仄音。稍作推敲,改成这样:“北风送寒,严霜铺地,冬天就要来了。”这个句子中,“寒”是平音,“地”是仄音,平仄交错,念起来就顺当多了。
二是讲疾徐。一首歌曲,唱起来有急有缓,时而如高山瀑布,时而如涓涓小溪,才能动人。同样,一篇文章,语气有明显的节奏感,才会让人读起来舒服。如果经常出现几十个字都没有标点的句子,读起来上气不接下气,谁还找这个罪受呢。古人为文,十分讲究语气的疾徐。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讲赤壁月夜,说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这些句子,长短参差,疾徐有致,读起来音乐感极强,使人在吟咏之中,情动神移。一些古典文学作品之所以流传甚广,人们愿意讲,愿意听,语气疾徐有致,也是一个原因。
三是讲对应。就是在一个复合句中,分句与分句在同一地位上的词类,字数大体上要相同。这样读起来节奏感强,听起来悦耳。比如,孙犁在长篇小说《风云初记》里,讲到主人公躺在房顶上想心思,就用了很自然的对应手法:“他想,什么时候才能置办得起一身新人的嫁妆,才能雇得起一乘娶亲的花轿?什么时候才能有二三亩大小的一块自己名下的地,和一间自己家里的房?”
在这段文字里,“一身新人的嫁妆,一乘娶亲的花轿”“一块自己名下的地,一间自己家里的房”,对应得相当整齐,读起来圆润和谐,朗朗上口。如果把“花轿”改为“轿”,把“房”改为“房屋”,你再读读看,恐怕就不那么上口了。所以,要使自己的语言美起来,就要注意推敲字句。当你写下一个复合句子时,最好念上一遍。一念,就听出毛病来了。前些年,我写过一篇《崇高的爱情》,讲一名小学女教师嫁给一个双目失明的战士,曾获得全军好新闻奖。这篇稿子在运用复合句子时,我都下工夫讲对应。讲到女教师雨夜思考自己的婚事,开始用了这样的句子:“窗外,雨打竹叶,像在声声催问;屋内,姑娘思来想去,心里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念念,觉得不上口。几经推敲,最后改成这样:“窗外,雨打竹叶,像在声声催问;屋内,辗转反侧,姑娘心如麻团。”这样,读起来就好听多了。
语言讲究音乐感,可以增加文采,但不能为了单纯追求音乐感而使文章变得浮华、空泛。这一点,倒是值得我们切切注意。
2012年10月8日下午4:30分,位于香港中环中国人民驻香港部队总部,举行隆重的赠书仪式,国际著名诗人蔡丽双博士向香港驻军官兵赠她的心血力作《鱼水情深》诗文集,副政委冯晓林将军满怀感激地从蔡博士手中接过三包红丝带紧系着的《鱼水情深》5000本和《慧心挚语》200本,以及《新季》、《读海》、《香江风情》、《祖国赞》、《赤子情怀》等诗文著作,共计5600册;象征着香港人民把歌赞祖国、热爱香港、热爱驻香港的真切情怀,如爱心暖流般地献给了防护香港安全的人民军队,更表达出诗人自幼热爱的诚挚真情。
驻香港部队由冯晓林副政委率领多个部门的负责人来接受这份军民鱼水深情,他们分别是驻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方玉信大校,政治部副主任季强大校,刘锋贤中校、全建平中校、彭志展少校、王杞杨中校等指战员。
陪同蔡丽双出席这一捐赠活动的有新华社驻香港特区分社、亚太区总分社社长俱孟军先生,著名朗诵家、诗人、蔡丽双博士诗文朗诵协会会长向垒先生,内蒙古政协常委、内蒙古海外联谊会副会长蔡彬彬先生,内蒙古政协特聘委员、香港当代文学研究会创会会长蔡曜阳青年诗人,一起见证这一富有历史意义的光辉时刻。
主持这次盛会的是驻香港部队的政治部副主任季强大校,他热情地向官兵介绍了蔡丽双的著作等身的文学创作成就,至今创作出版了87部诗文专集,是优秀文学家,身兼数职,获得海内外多种奖项和荣誉,并曾于200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资格。季主任简述了《鱼水情深》455首诗文所包括的歌词、新诗、散文诗、散文和中华诗词,用各种文体、从不同角度,赞颂了生活在香港和大江南北的官兵,展示了中华武装的历史画卷,反映了和平年代忠诚的人民所怀揣着的一腔拥军情谊。
冯副政委代表司令员张仕波中将和政委岳世鑫将军,欢迎蔡丽双博士赠送拥军爱军诗文著作,并从历史和时代的角度深刻阐述了军队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情结;特别向官兵介绍了蔡博士三次走进香港军营与官兵的接触,激发了她创作军旅题材的激情,为香港驻军、为全军指战员谱写了一组颂赞之歌,树立新时代人民热爱子弟兵的典范。冯将军特别指出,蔡博士的诗文积极、真挚、坦诚,鼓舞人们不断进取,树立崇高理想,乐观面对生活,是部队官兵素质的良好教材,希望借此激发战士读书的热潮,增强民族情怀,化作为官兵立足香港,巩固香港防务,维护和平的精神力量。为此,副政委也充分地肯定了绝大部分港人爱国、爱港、爱驻军、爱人民的赤子情怀。
冯副政委发言后,蔡丽双博士赠送了两幅书法给驻港,由副参谋长方玉信接受,第一幅行书七绝:“军民鱼水缔深情,挚语慧心清馥萦。字里行间衷意厚,书声歌韵绕兵营。”第二幅隶书对联:“古国扬威如铁壁;雄狮驻港固长城。”表达了蔡丽双对驻香港部队的一片鱼水真情。冯将军更代表驻军,向蔡丽双博士赠送象征着中国人民驻香港部队的“荣誉剑”,表达了对蔡丽双的万分的敬意和深刻的谢忱。
蔡丽双致辞,感谢部队领导组织的隆重的接书仪式。她娓娓地倾诉了三次与香港驻军的接触,由第一次和诗坛泰斗贺敬之、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与岳宣义将军等,踏进驻香港部队总部,被副司令员王郡里将军和官兵的赤诚柔肠强烈感染,激发起她心灵的火花,触发了她青少年时期所埋藏的对的热爱之情,唤起她创作体栽的诗文专集的灵感与动力。经过近两年的日夜辛劳,蔡丽双立求多方位地写出全国人民的丰功伟绩,让八一枪声永存划时代的回响,让长征红军的热血永远鲜活,让八路军的抗日精神延续到今日对的捍卫,让、志愿军的英勇气慨继续发扬,让抗险救灾的爱民之光不断传承……在创作中,蔡丽双自然而然地变成了一名女兵,为保卫祖国,为捍卫和平,在自己确立的岗位上,陈述着士兵的心声,贡献自己的热血肝胆,不断为弘扬中国文化尽个人绵力。
之后,著名朗诵家向垒出场,他首先宣读了两位将军的贺信,原司法部副部长岳宣义给蔡丽双发来的贺信,他祝贺赠书活动成功,热情地肯定了蔡丽双的爱国爱港爱军的深切情怀,和杰出的文学创作和贡献的活动,他认为《鱼水情深》,在对部队官兵的思想教育和素质建设上,可以发挥巨大的动力,对广大的人民的精神文明起到建设性的效应,更号召人们学习蔡丽双爱军拥军的高尚品行,带动一种拥军热潮。岳将军的贺信对官兵鼓舞巨大,赢得热烈的掌声。领导王郡里将军的贺诗七绝:“邦国金秋喜气萦,好书欣送子弟兵。共庆香江繁盛日,讴歌鱼水铸深情。”热情昂扬晓畅,官兵听罢激情昂扬,倍感亲切,掌声雷动。接着向垒朗诵了蔡丽双的四首不同题材的诗文,令全体官兵耳目一新,真实感悟到了诗人的巾帼柔肠,融入到诗歌刻画的青春军营中。首先朗诵的是歌词《子弟兵爱中华》,激发了官兵身在香港,心怀祖国,为香港坚守防务的信念。新诗《军嫂心絮》,朗诵家以军嫂窃窃诉说的亲切口吻,表达了对远在天涯的军官的柔情眷恋,声情细腻感人,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在座的官兵共鸣强烈,许多人热泪盈眶,再次唤醒官兵们戍边护国的荣誉感,融入亲情的感恩里。结合当前国际形势,被侵犯事件,向垒朗诵了一首蔡丽双即将出版的自创词牌《清丽双臻?国旗飘钓岛》抒发了诗人保卫激愤之情,古腔古韵,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气慨,把诗人巾帼侠女的气魄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最后是散文诗《仰望军旗》,再次激发着战士的使命,坚定着保卫国防的决心,持守着为维护祖国和平与人民安康的献身襟怀。
为了让家长们玩儿的时候有人管孩子。
――一位10岁的法国女孩对“学校有什么用”问题的回答(广东叶惠敏荐)
结了婚的女人不一定会生孩子:生了孩子的女人不一定结了婚。
――河北石家庄某小学生用“不一定”造的句子(广东叶惠敏荐)
大象张开翅膀向远方飞去,因为爱后不爱;老鼠在镜子面前流泪,因为爱后不爱。
――在学校文学社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一后现代主义诗歌推崇者朗诵的后现代主义诗歌(内蒙古张凯荐)
妈妈,百事可乐,牛奶。
――39岁的美国人特里・瓦利斯在昏迷了19年之后苏醒过来说的话(山东袁刚荐)
泉师初开刃
1959年夏,我考入福建省泉州市师范学校。泉师是福建省的传统名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很高,在全省有很好的口碑。8月底,十个班的新生,怀着对名校仰慕的心情,从晋江地区各市、县来校报到,很快就融入这个校风纯朴、学风浓厚 、训练有素的大集体。9月1日开学,上课、活动一切都步入正轨,正常运转。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儿就到了11月底。突然市政府通知停课,因为绕城而过的母亲河晋江,每年一到山洪暴发,就奔腾咆哮,淹没两岸的村庄、农田,还冲入市区,逼得居民投亲靠友“跑大水”(躲洪水)。市政府为根治水害,决定赶在明年6月份洪灾到来之前,在晋江两岸修筑铜墙铁壁般的防洪堤。这就需要大量的土方,所以市政府决定泉州师范等学校停课,参加挖运土方。泉师校址在城北,土方要推运到十里外的西郊金山。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经一番紧急动员,全校立即行动起来,参战的学生分为挖土、运土两部分。我们班负责运土,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一辆板车,四个人,有的后面推车,有的前面拉车。通往西郊的十里长路上,热闹起来了,整天涌动着成百上千拉车的人,载土的车。车来人往,穿街过巷,络绎不绝,人声鼎沸,煞是壮观。学校还要求我们结合语文课学习,用诗歌把这次劳动的热烈场景、同学们的无比热情反映出来。学校及时出油印小报,一周数期,劳动结束后全校出诗集。这样一来,我们这些语文学习爱好者可有了用武之地。每天除了劳动之外,还得随时观察,随时扫听,及时收集素材。想到一个句子,就赶快记下来,然后利用工余,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把所想到的词句,结合劳动的内容,编排成分行的诗。反复诵读,很是得意一番,再工工整整地抄写,投进稿箱,然后就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大多如石沉大海,杳无消息。偶尔有几次见“报”的,也只有名字还是自己的,其余皆面目全非。有的被改了结构,全诗更协调了;有的被改了句式,音韵更顺畅了;有的被换了个词语,意思表达更准确了……和底稿一对比,深知这都是老师的功劳,才使得那分行写的长短句,起死回生,见了“报”,并被戴上了“诗”的桂冠。我们这些所谓的诗人,当时虽还不知赧颜,但已开始知道“诗”是怎样改出来的。
几个学校的师生苦战二十多天,终于在指定的时间内备足了土方,为防洪堤能抢在洪灾到来之前竣工奠定了基础。而全校师生汗水和智慧的结晶――诗集《锁蛟龙》,也呈现在我们眼前了。这是学校专门请专业印社的师傅精心刻板油印的,封面画的是一条凶恶的蛟龙被豪气冲天的修堤大军制伏。虽是油印的,但与铅印的正式出版物同样精美。因为印数有限,一班只能发一本,供大家传阅,大家都倍加珍惜。当传到我手里时,我一页一页认真地看,当然也没忘了数一数,我共有六首诗经老师润色后入选。我初中时虽已有获奖作文被编入泉州七中优秀作文选,但这次不同啊,是诗啊!那一阵子,我整天都沉浸在写诗的欢乐中,时不时就即兴诌几句。
有一次作文课上,胡仕霖老师对我们说,福州市某小学在教学改革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学生每学期的作文训练多达几万字。鼓励我们发挥读写方面的潜能,借运土方修堤、学习写诗两不误的好势头,冲破自卑思想的束缚,拿起笔来。“我手写我口”,结合自己的经历、学校的活动、社会的变化来进行写作练习。胡老师一席话,又点燃了同学们的写作热情,略作沉思后,大家就开始热烈议论起来了。有的想写小说,有的想写儿歌,有的想改编民间故事,有的想收集民歌……这次练习没有篇幅限制,没规定完稿时间。没有要求,胜过有要求,大家更自觉地反复琢磨,互相切磋。而我则结合学校鼓励我们开荒种菜的活动,写了一篇故事,两万多字,反映同学们千方百计找荒地的艰难。南方草多,蛇也多。一想到那丑类吐着信子向人们示威的恐怖情景,就头皮发麻。所以,我们出去找荒地时,都由一个胆大的同学拿根竹竿,走在前面,这拨拨,那敲敲,打草惊蛇吗!但荒地没找到,蛇也没遇上,大家就不紧张了。有一个同学还打趣:“别怕,山神知道我们来巡山,早让它手下的那些活物,要活命的全躲开了。”可这一次,那个同学还漫不经心拨弄草时,突然惊呼一声:“蛇!” “哪呢?” “哪呢?”当大家惊慌警觉时,那蛇早嗖的一下子钻进草丛,再也找不着了,一场虚惊。我就把这一素材写进故事里:“我们急忙沿着蛇消失的方向追了下去,磕磕绊绊,追了几十米,蛇早无影无踪了。但在一片龙眼树的后面,竟豁然出现了一片开阔地。我们禁不住欢呼起来,把周围树上的鸟鹊都惊飞了。那个爱说笑话的同学又说:‘这条蛇是灵蛇,是山神派来给我们引路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靠蛇引路啊!’”当时,幼稚的我很为这一虚构而洋洋得意,自认为是神来之笔。胡老师也给予鼓励,说写得很活。
60年的五一节前,学校举行诗歌朗诵会,同学们推荐我朗诵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我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做了准备。演出那天,到了会场,一看演出顺序表,才知道有两个节目也是朗诵高尔基的《海燕》,而且演出顺序在我之前,我不免有些担心。看了他俩的表演,我松了一只气。他俩是看着课本朗诵,而我是按照脱稿朗诵准备的。轮到我上台了,我手握一本杂志作为道具,轻松自然,颇有风度地走到舞台的中央,扫视一下会场后,我一边沉着地想象暴风雨到来之前,大海波涛翻滚的壮阔景象,一边从容地酝酿感情。大家看我没拿课本,愈加关注了。在大家的等待中,我才声情并茂地开始朗诵:“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下子就抓住了全场听众的注意力。再以语调的抑扬顿挫,合理的手势动作,来加强朗诵的效果,充分地表现了革命者渴望迎接暴风雨的激情。这时,全场静极了,我在台上都能感觉到,当朗诵完毕,全场爆发出的掌声格外热烈。我回到座位刚坐下,一位同学对我说:“你真棒,一个字都不差。”原来他是借邻班同学的课本对照着听我朗诵的。时至今日,那热烈的掌声仿佛还响在耳边。
泉州师范的一年,真没白过。师范要学三年才毕业,泉师又不是速成师范,为什么说一年呢?我考上泉师时就听说,毕业时成绩优秀者,可保送福建师范学院或华东师大深造。当师范一年级结束时,恰好有个机会可转到北京去上学,我就想,如果能转到北京师范就读,我再努努力,不就有希望上北师大或北京师院吗?于是我就怀着无限眷恋告别了泉州师范,告别了呕心沥血教育我成长的老师,告别了与我结下深情厚谊的同窗好友……
海师试锋芒
1960年8月4日,我兴冲冲地来到北京,还没来得及去瞻仰首都既古朴又年轻的风貌,就到处打听北京师范在哪区。却被泼了一盆冷水:北京师范已升格为北京师范专科学校,现在只有各区办的师范学校了。我只好找到海淀区招生办公室,招生办主任说:“转学可以,但再上一年就毕业,分到小学任教(后改为,到小学实习半年,再返校学半年毕业),别的可能性没有。”冰冷的回答,宣告美梦难成真,面对这判若云泥的变化,我只好既来之,则安之了。就这样,我成了海淀师范学校62级3班的学生。
翻开这本沉甸甸的诗稿,当一些会心的字句掠过眼下,一个熟悉的身影,立刻浮现目前。那略带江津口音,庄重而又朴质的口诵,又隐约回响耳际。于是,我被带入曾经多次经历过,而又久违了的理趣诗的意境。
亡友的遗著摊在桌上。物是人非,惆怅难已。往事历历,不胜沧桑之感。
我和凌文远学长相知虽深,而相识恨晚,记得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壬戌春北碚诗会上。那次诗会,要讨论一个青年人的诗。因我曾在广播《青年节目》中介绍过其人其作,就被邀列席带去该节目的录音在会上放送。遗憾的是我当时对诗歌界的情况很陌生,对与会的著名专员诗人凌公,却一无所知。在我的脑海里,官员写诗的确也不少,但多是口号类之作,便不以为意。会上,一位朗诵者朗诵了凌公的近作《丹桔颂》。那深邃的哲理,精微的用典,独特的句式,大出我意料。赞赏之余,对自己的偏见,颇感愧疚。会上,凌公对那位青年诗人极其赞誉,并赠其《汉书》一部,励其深造。
晚上,一些人参加晚会去了,他来我寓室谈天。他听说我在受罚禁笔时,也曾口诌摆弄过平平仄仄,谈起他也作点律绝。这又使我更感意外了。他要我念几句旧作,我就以罚戍峨边劳动时戏笔“后列前排俱看右,闲花野草一挖休”之句请教。他由此而谈了对今事今词入律绝旧体应予肯定的见解,尽管他写律绝时却常巧用和惯用典故。谈到宋诗的理趣诗,我们的看法很一致,都认为其意韵耐人寻味,不应一律以味同嚼蜡看待。这一夕畅叙,顿成莫逆。我还即席赋赠一绝有“今夕初逢如有憾,相知应在年前”之句。
诗会后不久,一天,他来我处,交来他准备出刊的诗稿《乡音》,要余薇野兄和我作责任编辑。说,这是他第一本新诗选。对于新诗,余薇野兄是行家,请他作编辑,自可理解。要我这个外行作陪,就令我惶然不解了。他向我解释说,让局外人参与选删,更能客观一些。足见他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即使删去看来是他自认为得意之作时,他也忍痛割爱了。这也许亦是一种用人不疑的作风吧。
这之后,他请我与薇野兄去他所管辖,也是他家乡的江津,为当地文宣干部讲文艺写作和新闻采写课。他陪我们参观了著名的黑石山聚奎中学和白屋诗人故居。我写了这样一首律诗以志这两件事:
橙枝桔叶满城廊/济济斯文会一堂/旷世长联传百代/巧吟老将显村坊/悠悠白屋流芳赋/莽莽黑石茂学痒/又听新韵妙/清音自应出诗乡。
他所在的专区并入重庆市后,他调来重庆任市政协副主席。他不遗余力地投身组建重庆诗词会参与诗词创研工作。调来重庆不久,他请我和薇野兄到他家便饭,我们才知道他的夫人一直没有工作。我感到奇怪。我问他说:“从专区并入重庆,调来的干部还没有听说有配偶没工作!”他答说“原来就待业在家”。我突然想到我们那里调来的人。听说原是一般工作人员,调前就升成副处级了,妻子也随着转干。遂又问他:“为什么调来前不安个工作?”他愕然张大了眼反问我一句:“那岂不成了?!”这看来虽有点过于固执不近常情,确也令我肃然而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