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启蒙音乐教育

启蒙音乐教育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音乐教学启蒙教育论文

一、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

(一)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研究证实,人的大脑在功能上有明显的分工。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各司其职又相互协调。左半球负责逻辑思维管理,主要处理与分析语言、数学等方面的抽象思维;右半球主要是处理音乐、美术等形象思维。只有将二者交叉运用才能使得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协调统一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脑的功能。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不仅能够使其具备一定的音乐细胞,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自身智力潜能。

1.音乐启蒙教育能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启蒙教育的音乐不同意其他的音乐种类,它是与幼儿本身气质相符合的一种纯真、活泼、可爱并且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旋律。美妙的音乐对幼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能够让幼儿对音乐更加融入、更易理解与接受,同时也影响幼儿的德智发育与创造能力的塑造。幼儿也能够对音乐中的美感与艺术形象进行活灵活现地展现,引起内心与音乐的共鸣。比如在《小老鼠上灯台》的儿童歌曲中,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创意性的表达,激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与模仿能力,童真地来表达小老鼠上灯台的肢体动作,扩充幼儿的思维附着力与想象空间,这对幼儿双脑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

2.音乐启蒙教育能够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形式就是语言,它能够交流人内心的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在幼儿阶段很重要。音乐为父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式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例如:幼儿平时听到一些歌曲逐渐增多的时候,也许会无意间哼哼几句,父母或者幼师这时应该有意识地区鼓励和引导幼儿,而不是去打消他们的积极性。因为此时,幼儿的语言能力在随着提升,并且也使幼儿体会到运用语言的快乐,这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3.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听力和记忆力的发展

全文阅读

儿童音乐启蒙教育研析

一、音乐启蒙教育的对象

音乐启蒙教育的对象问题,即音乐启蒙教育到底是面对少数具有音乐学习兴趣和具有一定音乐天赋的儿童,还是面对每一个普通儿童,并纳入他们基本受教育内容的问题。

从欧洲的某些音乐渊源看,他们早从中世纪开始,由于宗教对当地人民生活的渗透与影响,儿童一般从小就跟随长辈进入教堂进行礼拜活动,他们自幼便在“圣咏”的歌声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接受了音乐的启蒙教育,特别是乐音(音高、音准)、歌唱,以及多声部和声的熏陶与影响。这也是一般欧洲人注重和声,而音准概念比较强的传统根源所在。

而我国则没有同样的宗教音乐文化传统的背景,相对来说,少年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表现了极其多样化,非常散乱而缺乏规范性的特点,每个儿童接受音乐的启蒙教育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有的儿童最初的音乐启蒙来自家庭中长辈从事专业音乐工作或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有的来自民歌、戏曲的熏陶,或学习乐器演奏等。少部分有这样条件的儿童在他们的学龄前就已经接受了不同程度的音乐启蒙教育,而大部分儿童是在入学后接受的粗略而随性的音乐启蒙教育(这里还未计入部分不能或没有条件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儿童在内)。这样就造成一种情况,除了一部分儿童在学龄前接受的不够系统的音乐启蒙教育以外,大部分的儿童在学校接受的音乐启蒙教育更是大打折扣的,实在难以保证具备最基本的“音乐入门”的知识和素质,如果加上一部分不能进入学校学习或学校没有能力安排音乐课程的情况,我国儿童普遍接受音乐启蒙教育的状况还是令人堪忧的。这样一批没有接受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的儿童,当他们长大成人后一定就会出现对音乐茫然无趣,进入音乐厅就想睡大觉的情形。

笔者建议在我们的教育系统中构建如同我们古代教儿童断文识字的“三字经”这样的“少年儿童音乐启蒙教材”,为音乐教育者提供可靠的教学材料,并将这个教材通过家庭和小学校普及到我国每一个儿童身上。当然这个设想的实施,最为重要的是对教材内容的制定,这需要经过严谨的科学论证。比如在这个教材中选用经典的音乐作品片断作为儿童“音乐入门”的聆听或学习材料,例如选择贝多芬的《欢乐颂》作为儿童认知“大调音阶”的材料;选取民歌《东方红》作为儿童认知中国民族商调式的材料;选取格里格的《晨曲》作为认知和声色彩的材料;选取莫扎特的《弦乐四重奏》作为认知小型弦乐队的材料;选取马思聪的《思乡曲》作为认知小提琴音色的材料;选取刘北茂的《小花鼓》作为认知二胡音色的材料;选取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作为认知管弦乐队音色的材料等等。

二、音乐启蒙教育要循序渐进

音乐启蒙教育应该如何循序渐进的问题,也是儿童音乐启蒙教育是否收到良好效果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对于音乐启蒙教育的教学材料的选择,一定要注意根据儿童年龄的增长对使用的教材做科学有序的调整。看到有的儿童家长为了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不分青红皂白地拿贝多芬、海顿、莫扎特、肖邦的作品放给儿童聆听,以为这样就可以增加儿童对音乐的理解和储存。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大地之歌》、肖邦的《革命练习曲》虽然都是非常经典的音乐名作,但不一定适宜儿童聆听。如若在第一阶段的聆听之后,选用施特劳斯的圆舞曲、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四季》、莫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则更能收到好的聆听效果。这样才符合由浅入深、螺旋式前进的人对自然普遍的认识规律。

三、音乐启蒙教育的根本目标

全文阅读

学前音乐启蒙教育思考

【摘要】音乐启蒙主要是通过培养儿童的音乐音响感知的方式,来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达到提升儿童对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本文基于音乐的启蒙教育,结合着当前国内学前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现状,就今后我国音乐启蒙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建设,从科学的视角探寻其规律,简要表述以下看法。

【关键词】音乐;兴趣;启蒙

1关于学前教育中音乐启蒙的思考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我国学前幼儿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目前我国在学前音乐教育发展领域,为了更好的启迪儿童对音乐的喜爱,以及焕发出儿童对音乐的兴趣,多是借鉴国外的幼儿音乐教育模式。其中所涉及到的音乐教育流派包括有,奥尔夫、柯达伊、达尔克罗兹等。但是本人根据自身在该领域的探索研究坚持认为,以上这几种音乐教育流派,在现阶段并不适合国内幼儿音乐启蒙的教育建设。个人认为蒙台梭利宣扬的音乐教育启蒙思想应当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和关注。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它是基于对音乐现实的思考,这一点比较接近生活,因为音乐本身就来源于生活,音乐在演唱的时候,包括意境、情感、思想,字里行间都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感悟。这一点完全符合当下国内音乐教育领域特别强调的“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这两个目标,同时这种理念正是当下国内音乐启蒙教育中却严重欠缺的。当前国内在该领域的发展和建设,突出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对于一些4-10岁的儿童而言,正是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内心处时刻渴望着对情感的倾诉,但是在接受音乐教育过程中,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几乎都表现出对“成绩”、“能力”的片面倾向,过于看重儿童学习的结果,过多忽略掉学习的过程。以培训老师为例,对自己的学员(儿童),唱歌能力好的学生,予以鼓励,对唱歌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不闻不问,只是“轻描淡写”般的代过;其次是家长,以结果作为评判标准,对孩子予以奖励区分,没有过多的问及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在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体系下,最为核心的一项理念就是“感受”,如果缺乏“感受”的过程,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2关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

对于儿童来说,对音乐音响的感知体验,是他们扩展对音乐语言理解力的最佳途径。这里所提到的音响感知体验,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感受”,其中重点强调“感知”,因为对于幼儿来讲,他们可能并不会知道“音乐音响”是什么意思,也可能无法理解这一内涵,但是这种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着的,是客观存在于他们的潜意识下的。此外,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听觉是幼儿相对最为敏感的一个器官,同时也是幼儿用来感知客观世界发生作用最早、最多的身体器官,因为在人的大脑右侧半球处,存在着能够对空间图形、色彩、声音有较强处理能力的物质,而我们在音乐启蒙教育研究领域,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对幼儿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来促进两个半球机能的和谐发展,从而提高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这对于幼儿在整个学前教育健康学习、舒适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小学、中学学习生涯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通过上述一段观点阐述,相信很多人清楚的明白了音乐启蒙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纯粹的注重对孩子从小音乐感知能力的锻炼、培养,它们只是一种方式、一条路径,最终的目的则是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思维的焕发。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注重“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感受是人类固有的一种思想,欣赏代表着一种兴趣,表现则是指学习/教育的过程,而这些因素共同致力幼儿创造力思维的焕发。所以,在音乐启蒙教育中,最忌讳的就是“重结果轻过程”这一现象的出现,这种错误的思想严重背离了音乐启蒙教育的最初本质。针对这一问题现象,本文在这里基于音乐启蒙教育的科学化建设,简要表述以下观点认识。

(1)第一步,感受。“感受”是学前教育音乐启蒙的第一步,正如蒙台梭利音乐启蒙教育课程中所宣扬的那样,对孩子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聆听、感受和表现。这一点需要老师和家长特别注意,转变传统落后的观念认识,重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对于幼儿而言,他们不同于我们成人,特别是那些3-6岁的儿童,包括思想和心智,还没有得到健全发展,家庭就是他们眼中的社会,而这一阶段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属于被动接受的教育(也可以明确的说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换言之,在这一时期,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角色要重要。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根本不懂什么叫音乐(这是事实),也不会欣赏音乐(有点片面),所以不怎么重视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处在零状态,从小就开始让孩子学习音乐,从幼儿圆到小学再到中学,一直逼迫、渴盼着自己的孩子成为下一个贝多芬。上述提到的这两种情况都是建立在完全忽视孩子自身感受的基础上。基于这一点,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该以注重孩子“感受”为主,包括家长和老师在内,摒弃那些功利的心态,将当孩子是一个生命来培育,进行一些简单的听觉训练,反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幼儿对听觉刺激的感知能力,这有助于后期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第二步,兴趣。对于学前教育的教师而言,要懂得学前教育的真谛,或许有的孩子对音乐存在一些天赋,也可能有些学生对音乐极度反感,但是都要平常对待,一切以保护儿童对音乐的兴趣为主。基于上述提到的感受所进行的反复性训练,主要是听觉上的训练,因为这一时期幼儿还不具备完整的读写和动手能力,听觉是他们认知客观世界最本初的一种感官体验。因此,在兴趣培养阶段,要切实掌控和处理好听觉训练重复性的效果,不可让幼儿过早的学习乐器。

全文阅读

清末音乐启蒙教育探析

一、精神教育 精神教育主要是指思想、文化方面的教育,在清朝末年的背景下,以音乐为载体的精神教育不仅指通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思想精神,更主要的是爱国精神、道德精神和民族精神,以达到开启民智、培养新民的目的。 首先,精神教育是通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思想精神,或者是由欣赏音乐时达到一个极佳的精神体验。如李

宝嘉曾提到:“故欲握人情之中枢,使归教育之范围,舍音乐不为功……特于音乐学极力研究,并拔其曲谱之粹而无汉文歌词者,缀而补之,以谋整理中国国民之情,定精神教育之基础。”[1](p153—154)陈鸿年在其《东游日记》中有音乐与精神教育的详细而生动的描述:“至横滨大同学校观学校演艺……开演,风琴、洋琴、军乐、唱歌……均有可观。最后演《班定远平西域》新戏,尤足激发吾国尚武精神。演至未出,欢迎凯旋,以军歌军乐和之,其声悲壮,令人慷慨激昂,泣数行下,华人莫不拍掌,呼中国万岁,不愧精神教育。”[1](p90)

其次,精神教育就是通过音乐来启发国民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以达到开启民智、培养新民的目的。梁启超在将音乐定性为精神教育时曾说过:“盖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此稍有识者所能知也。”[2](p58)日本的铃木米次郎在、《中学唱歌集》的叙言中也有关于音乐精神教育的一段话,能够使我们更好的理解精神教育的内涵:“夫音乐一科,与各种教育相辅而行者也。小学时代,学生之脑力幼稚,故各种科学精神之教育,必附丽于形质;至中学,则智识渐完,优美之思想,完全之人格,必于此时期养成之。音乐之道,何独不然。是编修辞、选曲,多以精神教育为主,其唤起伦理之观念,政治之思想,振武之精神诸作,皆能令歌者奋然兴起。”[1](p159)由上可以看出,精神教育有着丰富的内涵,精神教育就是以音乐为催化剂,发挥音乐教育的启蒙作用,以图能够实现开启民智、培养新民的目的。

二、美育教育

王国维第一次提出“美育”一词,他在其《论教育之宗旨》中不仅提出“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3]还强调美育有其自身的独立价值,更充分肯定了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乃至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继《论教育之宗旨》之后,王国维又发表了《孔子之美育主义》、《霍恩氏之美育说》、《论小学唱歌科之材料》三篇文章,同样指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音乐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1907年,王国维发表了《论小学唱歌科之材料》,这篇文章集中体现了他的音乐教育的思想。他指出,音乐教育要将自身的美育功能作为主旨,而不是作为德育的依附和工具,也体现了他主张美育独立性的思想。王国维在本文中,将小学开设唱歌科的目的分为这样几个方面:“一调和其感情,二陶冶其意志,三练习聪明官及发生器是也。一与三为唱歌科自己之事业,而二则为修身科与唱歌科公共之事业。故唱歌科之目的,自以前者为重。即就后者言之,则唱歌科之补助修身科,亦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歌词)。虽有声无词之音乐,自有陶冶品性,使之高尚和平之力……”[1](p229—230)值得注意的是,王国维把音乐教育的内容分为两个环节:其一是训练儿童的听力及发声,使他们能够唱出更动听的歌声;其二是通过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他们高尚、纯洁的意志品格。显而易见,只有做好了第一个环节,才能做到第二个环节。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王国维把美育价值作为音乐教育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在于,唱歌科不仅是一门课目或一种知识,它更担负着培养具有高尚情感、独立自主精神的新一代国民的重任。

三、塑造新的国民性教育

国民性常指一个国家民众的整体精神风貌,及其深层次的民族性格,那么清末的国民性是什么情况呢?剑虹曾在1906年这样描述中国:“保守数千年之旧习,愈趋愈下,不思振作”,“国民心理之大缺点,莫感情若也。内之见同胞之痛苦不知恤,外之受强邻之欺侮不知耻。”[1](p220)梁启超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也提到:“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云,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箝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4]

全文阅读

幼儿古典音乐教育启蒙

1让幼儿“接触”古典音乐

台湾立恩蒙特梭利教育方案将蒙氏原有的五大教育领域扩展为十大教育领域,分别为:日常生活训练、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文化教育、体能教育、音乐教育、美术教育、戏剧、社会教育。蒙特梭利认为,孩子能向周围的环境吸收一切,而0~6岁是最佳吸收期。因此,针对0~1岁左右的孩子,蒙氏教育设置了NIDO课程(NIDO是意大利文“鸟巢”的意思),引导婴幼儿早期建立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统合发展能力。“鸟巢”为新生儿提供味觉、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环境,循序渐进的对幼儿进行感官引导,以促使幼儿感觉统合。在开学初期,这间“鸟巢”里一共接收了8名婴幼儿,其中6~7个月的幼儿两名,10~11个月的幼儿3名,12~14个月左右的3名。几乎每一名刚刚来到“鸟巢”的幼儿都离不开妈妈的呵护,离不开妈妈的怀抱,不时地发出阵阵哭闹。这时,通过教室里的音响器材,轻轻地传出了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四季》是协奏套曲《和声与创意的尝试》中的头四部分,即春、夏、秋、冬。作品大约创作于1725年,其中以《春》的第一乐章(快板)最为著名。

这是一段歌颂美好春光的音乐,强弱交替的力度对比使音乐增添了欢乐的气氛。我们惊喜地发现,刚才还流泪满面的幼儿不知何时已停止了哭闹,不时地向四周张望,想发现鸟儿在哪儿歌唱?充满欣喜、充满渴望,情绪慢慢稳定下来。音乐给幼儿带来的冲击是非常细腻而有力的。在不断重复播放《四季》时,幼儿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反映,有的非常激动,左顾右盼,有的情绪稳定,静静地听,一般在播放半个小时左右时大部分幼儿会听着乐曲在妈妈的怀抱里慢慢睡着了,总的来说,这间“鸟巢”里的大部分幼儿对古典音乐的反映不太明显,还无法感知到古典音乐的精致美妙。这样过了一个多月,随着来到次数、时间的增加,那3个稍大点的孩子中有两个在听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E大调时开始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了,还不时的喃喃细语;随着音乐身体律动是这段年龄的小朋友生来具有的本能,喜欢抓握、触摸,逐渐完成从翻身到爬行、站立到行走的过程。把幼儿放置在这样一个充满古典音乐的环境中,他们将很容易受到感觉刺激。通过对这8个幼儿的观察不难发现,这3个月在“鸟巢”里播放古典音乐,古典音乐对幼儿还没产生什么吸引力,主要是让幼儿身处充满古典音乐的环境,让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古典音乐,让古典音乐潜移默化、循序渐进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在往后的第3~4个月,继续重复播放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同时又新增加了莫扎特的《嬉游曲》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莫扎特的音乐典雅秀丽,如同珍珠一样玲珑剔透,又似阳光一般热情温暖,洋溢着青春的生命力。而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首别出心裁、谐趣横生的管弦乐组曲具有十分感人的魅力,作者以生动的手法,描写动物们在热闹的节日聚会中,各种滑稽有趣的情形。整部组曲由十四个分曲组成。在跟踪观察中发现,反复播放《动物狂欢节》旋律的过程中,一岁半的“琪琪”在听到(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时,眼瞪得大大的,就好似威严的狮子;听到(二)公鸡和母鸡时一岁多的孩子走到音响旁,四处张望想发现公鸡和母鸡藏在什么地方?当听到第(八)毛驴时高兴地手舞足蹈,听到(十三)天鹅这段最优美、最动人的旋律时,“琪琪”和另一名幼儿静静地趴在音响旁,生怕把美丽的天鹅赶走他们不厌其烦地反复听、模仿并重复着公鸡和毛驴的声音,充满表情而又富有音乐性的牙牙学语;当然睡觉的时间也要听,一天要听二三十遍,还不许教师关掉,百听不厌。医学专家认为,幼儿的听觉在母体内4个月时就已经形成,在一个人经验形成的感觉通道中,聆听是最重要又最不被重视的能力之一,让幼儿反复聆听会帮助记忆,也能获得单纯的喜悦。

而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人类的世界语言,儿童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但也明显看出,年龄偏小的幼儿相对年龄偏大的幼儿来讲普遍存在对古典音乐反应迟缓、漠不关心的情况,甚至有一名7个月幼儿每当听到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总是不停地哭闹,老师只好把她抱到其它教室里去,这种现象存在了两个多月。蒙特梭利称这种倾向为“吸收性的心智”,在她的著作中,常用海棉来比喻儿童的头脑,对一个儿童来说,运用全身所有的感官,去研究他周遭这个有趣的环境而获得讯息,是一个自然而且愉快的活动。像传声板、传声简、蒙特梭利铃(分辨音高之用),这些是为训练幼儿耳朵分辨声音的能力的,大部分幼儿都能拿起来玩耍,并且还相互之间聆听,相互互换使用,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自由成长。通过观察他们的肢体动作,可以发现古典音乐对他们有了初步的影响。

2让幼儿“感受”古典音乐

幼儿对古典音乐的感觉,首先是对旋律的感觉;而古典音乐对幼儿的影响,应该是在节奏方面。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铃木镇一经过长期研究、试验,总结出儿童在音乐才能的发展上有敏感期,婴儿降生后对音响就能产生反应;大约在5个月左右就能开始对音乐的音响表现出某种程度的反应和记忆力;大约在7个月就可能会模仿简单的节奏;9个月时会辨别不同的旋律;16个月可以学唱部分旋律;两岁时就会学唱较完整的旋律。而在蒙特梭利看来,儿童是永恒的求知者。他们“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将它们纳入自身”[1]在一个经过精心设计的、引起学习者兴趣的环境中,儿童会有目的地、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琪琪”等幼儿在蒙特梭利幼教中心已经待了6个多月了,古典音乐继续天天播放,一部分幼儿能把听到的声音“收录”下来,然后他们就会用自己的行动或语言“回放”出来,“琪琪”等幼儿还会把几个月前听到的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春的片段“模仿”出来,虽然不是太完整、准确,但不难发现幼儿对听到的古典音乐有了比较长期的记忆。

IC“幼儿之家”里最为重要的区域之一是日常生活区,14个月~3岁的幼儿,通过丰富的日常操作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教具等产生刺激,传讯给大脑,再由大脑传讯给感官,使孩子产生知觉、思想,构建智力基础,从而达成自我意识。IC的另一重要区域就是它提供了比“鸟巢”更为丰富的感官体验,由台湾原装进口的教具和教材,尽量迎合每一位孩子需求,使儿童的感受性更加敏捷、准确、精练,给幼儿带来更丰富的感官刺激。此阶段的幼儿走路、站立、跑步、跳跃、蹲下、翻滚、登高、越过障碍物等动作都已熟练驾驭,探索方式丰富,欲望强烈;幼儿耳朵里听到的是古典音乐,身体感觉到的是律动,这种节奏和运动本身充满爱和想象,而且这还不单是一种节奏,还有强弱、快慢、音高、音调的变化。这时给他们播放一些节奏明快、短小活泼的古典乐曲,启发幼儿随音乐有节奏地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然后逐步增加踏脚、走步等动作。伊利诺伊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充满刺激的环境中长大的实验动物,每个神经细胞都会多出25%的神经突触,从而得出结论“丰富的体验形成丰富的大脑”,音乐正是能造成这样的的一种体验。

全文阅读

启蒙教育与音乐教育论文

一、音乐教育对儿童启蒙作用

音乐教育在启蒙教育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们稍稍懂事之后我们就愿意听妈妈给我们催眠歌,音乐是我们的第一堂课。从我们牙牙学语开始我们首先接触的是各种儿歌,通过学习抗战时期出现的红歌像《红星歌》,《英雄赞歌》,《参加八路军》,《歌唱二小放牛郎》,《毕业歌》,《在北京的金山上》等等这些气势恢宏的歌曲,学习它们或许比听一些抗战时期的英雄故事更能够鼓舞人心,如身临其境般,音乐虽短而它所代表的意义却是千言万语诉说不尽的。跟着音乐的脚步我们开始慢慢成长。启蒙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教育阶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所以音乐教育关系到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和全民族音乐文化水平的提高。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担,肩负着继承传播人类文化遗产音乐艺术这一宝贵财富的重大使命。音乐启蒙教育往往比言语更能够把一种精神,一种生活状态表述的更加淋漓尽致。就像对于没当过兵的人可能怎么都想象不出军旅生活到底会是怎样一种光景,一首短短的短短的军歌便可以了解到。一首《军中绿花》道出了多少军人内心深处对亲人的思念,一首《小蛋壳》道出了让我们领悟到军人那不怕苦不怕累的刚毅品质。一首短短的歌曲把战士的生活描述的淋漓尽致。

二、音乐教育有利于开发儿童智力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不仅仅是启蒙的工具是开发智力不可缺少的。儿童在认识事物了解身边的事物的时候最早使用而且使用最多的也不过就是耳朵了,儿童会用最纯真最不带成见的听觉去感受世界上的一切音响,鸟语,由此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单独把一首曲子拿出来念词相对于记忆谱上曲子的儿歌很明显后者比较容易记住。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科学眼睛表明:语言和音乐是由左脑和右脑分别掌管的。如果只是把词念出来,我们只有一边脑袋接收信息,相当于仅仅用了一半,而如果是唱出来既有词又有曲两边大脑同时动了起来,这样显然就是后者更容易记得牢。由此可见音乐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此外,音乐对于提高儿童的思维方式以及想象能力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会欣赏音乐能够强化神经系统的功能从而锻炼了视觉记忆,听觉记忆。我们都很熟悉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他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个人才。据说爱因斯坦生前是个快音乐的人,他在钢琴,小提琴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研究者还说:爱因斯坦从喜欢的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到自然音乐规律的反应从而有了后来科学上的一系列不菲的成就。所以我们不可以小觑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三、结论

音乐在民族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以及在国家之间的交流中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借鉴他国优秀文化传统,进行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流。音乐文化的存在形式决定了音乐教育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定表现形式,而音乐教育作为一种音乐文化形式则反作用于音乐文化本身,从而使音乐教育自身呈现深刻的文化意义与精神内涵。音乐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使音乐教育成为音乐文化传承活动中有着深刻民族气息的文化形式。通过音乐教育来传承文化,来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来培养祖国的花朵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李丛慧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全文阅读

谈幼教音乐启蒙教育

摘 要: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心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它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幼儿为对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音乐教育早期开发是幼儿情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幼儿成长,而且幼儿时期是最容易接受的时段。

关键词:幼教;音乐;启蒙;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是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音乐可以愉悦幼儿的心情,丰富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它是以教育为目的,以幼儿为对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音乐教育早期开发是幼儿情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影响着幼儿成长,而且幼儿时期是最容易接受的时段。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能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可使他们掌握简单的音乐技巧,并能发展他们的音乐创造能力。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对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对生活无限热爱。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

在内容多样的音乐活动中,在唱一唱、跳一跳、玩一玩的过程中,让幼儿去亲身体验音乐并去亲身的感知音乐聆听音乐,才能获得相应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识,使他们能够有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本钱和本领,能唱、会跳、能欣赏、会创造,才能在音乐艺术活动中感受音乐,聆听音乐和表现音乐,接受美的熏陶,萌发幼儿从音乐中所感受到的美、想象中所要表现的美,迁移到生活中去,从而对其他事物的认识和了解和对事情的分析能力,这样一来就不是单纯的能跳,能唱了。那么,在音乐活动中我是如何去完成这一重要使命的呢?我认为,让幼儿置身在游戏中接受美育是重要的。我国早期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游戏完全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童心本性,幼儿虽然喜欢音乐,但对音乐的兴趣却是不持久和易转移的,因此,笔者就以让幼儿在每次音乐活动中能保持长久和浓厚的兴趣为抓手来进行我的音乐活动。

首先,我非常重视音乐活动的选材。如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有模拟叫声的歌曲,或有游戏性质的歌曲。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能违背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应要细心正确的研究选用教材,挖掘有用的材料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儿童的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在幼儿有一定得音乐能力后再结合和教材的技能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教育内涵。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不但孩子能一步一步的接受新知识,而且教育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小班教学中可以教授“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歌曲。

其次,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过程是音乐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如在上歌曲《朋友越多越快乐》第二课时中,我按照这首曲子的强弱进行处理,但如果老师很简单地说第一句唱得轻一些,第二句唱得稍微响一些等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不会留下很深的音乐中的强弱概念的,也许他们会把老师的要求颠倒或搞错,因此,在教学中,我就根据歌词内容向幼儿解释这样的一种意境:天空中白云飘过是静静的,哦!静静的!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树上小鸟在叫,哇!多么悦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草地上的花儿点头,小草弯腰有没有声音呀?你们说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唱呀?而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唱歌跳舞肯定声音很棒!很响亮,那我们唱得响一些,我们肯定是很快乐的。我把这样的一个意境带进孩子们的脑海,孩子们兴趣很高,且自然而然地按照我处理的要求唱,我的教学目的也在游戏中完成了。

又如在新授歌曲《学好样》时,在歌曲间奏的地方加进动物的叫声,可以边唱边叫,很有童趣,幼儿觉得十分有趣。教学设计也包括整个音乐活动的设计,而设计好整节音乐活动的环节与环节的自然过渡也非常重要,做到各环节情节化,承上启下,过渡自然,使幼儿从一个意境走到另一个意境。如有这样一节音乐课,我先对孩子们说:“让我们大家做游戏”即是节奏训练,到练的时候我则说:“小朋友游戏做得很开心,小动物们也来了”,而在授课前我则说:“小朋友们、小动物们都很开心,现在老师给你们听一首叫《欢乐颂》的歌曲,听听它们怎么欢乐的”!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在做游戏一样。另外,音乐游戏作为音乐课殊的环节其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有很大作用的。因此对每节活动结束前的音乐游戏活动设计我也非常重视,一般音乐游戏设计是围绕教学活动的内容,如在学习《小雪花》这首歌曲后,我即设计了一个《我们爱玩雪》的音乐游戏,幼儿唱了雪花的歌,又做了玩雪的动作,音乐结束做雪人的造型。如此游戏,不但提高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又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从而达到美育的目的。

再次,在组织教学中,教师的语气表情和动作都会不自觉地影响幼儿的情绪。如果教师的语气是儿童化、趣味性的;教师的表情是丰富的、多采的;教师的动作是有童趣的、夸张的。那么,幼儿的兴趣会很高涨,幼儿会积极参与。另外,注重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教育也是我在音乐活动中做得比较好的。如今年我虽然接的是中班班,可有一半左右的幼儿是从新转来的或者有的根本没上过幼儿园,音乐对于他们是很陌生的东西。因此,除了选趣味性的教材和设计成充满游戏趣味的游戏之外,对每个幼儿的要求也不同,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我班有个非常内向的幼儿,她对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都非常差,因此对她的要求我放得很低,当她会做一个动作或模仿我做某一造型时我都会朝她满意地一笑,使她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有信心,才能增强她学音乐的信心。而注重了每个幼儿的不同差异,对他们的要求不同,才会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全文阅读

幼儿启蒙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一、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够启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幼儿启蒙音乐教育通过音乐表达情感,体现幼儿的情感变化、心理变化、思维变化,通过各类音乐活动、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其次,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与记忆力。幼儿启蒙音乐教育通过听力传递音乐信息,有利于加强幼儿对音高、音值、音色、强弱、节奏、力度等方面的听辨能力,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觉能力,对幼儿记忆力的培养也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最后,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对提高幼儿情操,促进幼儿德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让孩子与音乐频繁接触,通过音乐感知将音乐传递到大脑,增加积极情感,促进幼儿的情操与情感体验,使幼儿获得对美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总之,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强调以人为本,通过音乐培养幼儿的情感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用生动的音乐语言让幼儿的情操与情感得到发展,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能力。

二、家长对于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家长对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认识不断加深。幼儿出生后最早接触的是家长,家长若能全面、细致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便能及早发展幼儿的音乐天赋。在此基础上,家长要保护幼儿的音乐天赋,尊重幼儿意愿,针对幼儿的爱好与兴趣等具体情况,制定适合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计划。第一,全面开发幼儿大脑。幼儿启蒙音乐教育对促进幼儿右脑开发有重要作用。右脑主要运用于色彩、图像、音响等形象思维。为了让幼儿有更加丰富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开发幼儿右脑很有必要。家长让幼儿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与孩子进行一些音乐活动,可以让幼儿的右脑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从而增强大脑的活动机能,促进左右脑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开发幼儿大脑。第二,培养幼儿艺术修养,为幼儿的学校音乐教育奠定基础。音乐是感情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幼儿启蒙音乐教育能够激发孩子对美的追求,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的注意力、艺术修养,塑造幼儿健康、开朗的人格。儿童早期接触音乐教育,在幼儿园和学校打下良好的音乐基础,能够增强其音乐节奏感和听辨能力,培养其音乐鉴赏能力。

三、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与教学方法

(一)正确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

音乐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模式要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相符。幼儿学习是游戏化的过程,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好动、好玩,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在音乐活动中表现为合群、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情绪转换快、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快乐与兴趣是幼儿音乐教育与教学活动的重要准则,因此,家长必须正确把握孩子的身心特点,了解孩子的音乐学习心理,准确掌握孩子对音乐的需求,从孩子的角度开展音乐教育活动,让孩子真正喜欢音乐,热爱音乐,只有这样才能对孩子起到有效的教育作用。

(二)创造良好环境,加强节奏感训练

全文阅读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摘 要: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全面发展成为社会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的方面,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培养也在教育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幼儿期作为人一生的启蒙阶段,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音乐启蒙教育作为幼儿时期开展的教学活动,对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培养发挥着重要作用。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全面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音乐启蒙在幼儿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重要性;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4-141-01

一、前言

幼儿时期作为启蒙教育的重要阶段,在培养幼儿的智力、感知、情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促进幼儿身体肌能的提高,在促进幼儿个性发展和音乐能力培养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时期进行音乐启蒙教育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可见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本文主要从促进幼儿成长、培养学生语言认知和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分析音乐启蒙教育发挥的作用。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也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接受,越来越多人开始在幼儿时期开展音乐启蒙教育,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成为了幼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情操培养、语言能力培养,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音乐启蒙教育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在幼儿的智力开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启蒙教育能有效的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采用轻松活泼的音乐旋律,对幼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轻松活泼的音乐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的促进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在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帮助幼儿更好的接触客观世界的存在,引导幼儿向着积极活跃的状态发展,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全文阅读

电子管风琴与音乐启蒙教育的关系

【摘 要】电子管风琴作为具有丰富音色和音响效果的键盘乐器,对小朋友的音乐启蒙教育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电子管风琴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优势和未来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电子管风琴与音乐启蒙教育的关系。 【关键词】电子管风琴;音乐启蒙教育;音乐素养;音乐体验;快乐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209-01电子管风琴作为一种新兴乐器,引入中国以来,短短几十年风靡全国。它拥有类似管风琴的三键盘,可演奏多种类型的音乐风格,也可以模仿多种乐器的音色,这对于教育特别是幼儿乃至于青少年的音乐教育是具有优势的,对于他们了解整个音乐的环境创造了一种非常大的可能性。幼儿启蒙教学坚持以兴趣为前提,让儿童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音乐学习,强调孩子对于音乐的感受,培养综合性的音乐能力是教育的目标。一、电子管风琴在音乐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期的教育(不只是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能积累快乐的体验感受,但是片面追求教育成长,不断地被迫消化课程,而没有余力感受快乐,也是常见的情况。所以必须充分思考教育本来的目的,然后再考虑对幼儿更好的方法。对孩子来说,觉得快乐的状态是在与人接触中产生的,特别是与家长的关系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通过与家长的接触来共同感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价值观及基本的态度。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以技能学习为主,而是应该使其真正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键盘乐器至今已被世人认为是学习音乐基础最适宜的乐器,钢琴这一传统乐器的优势不言而喻。电子管风琴作为键盘乐器的一种,对幼儿音乐启蒙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利用其特有的种种优点而进行音感指导、和声指导、韵律指导、合奏指导等等。在乐感的培养上,能够一个人手脚并用演奏旋律与伴奏和声,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对幼儿教育而言,容易发出声音也是一大优点,但往往会对自己制造的声音、音色、音质有所疏忽。从手指灵巧型的层面来看,幼儿期要求高难度的演奏技巧是很困难的。二、运用电子管风琴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优势目前,基于世界广泛运用的平均律理论而创作的音乐,是人类根据自然界的声音,将声音的美组合起来,作为人类相互沟通情感的方法。电子管风琴拥有多种音色,从幼儿期开始,作为营养源,提供富有表情的音乐语言,并加以培养,由此逐渐扩展其音乐世界。儿童期后,孩子们能将此前阶段积累下来的音乐语言,经验、知识自己加以相关性串联、发掘、想象。以过去的印象为基础,再加上自己本身的新要素,培养其他创造性。在这种创造性的行为上,孩子们能自己找到喜悦,并且积极参与。首先是音乐的体验,让小朋友们在教室里聆听不同风格的曲目,从而使小朋友对音乐及电子管风琴本身产生兴趣,享受音乐的本质,引导小朋友用心的听音和音色,能够判断所听之间的质感,听了之后能够产生共鸣,然后慢慢地哼唱出旋律,接着让小朋友在键盘上演奏。对幼儿来说,歌唱可以说是把握乐曲表现最适合的方法,因此,在键盘演奏上,较困难的强弱表现或微妙的音乐表现等都可以充分的体验到。以弹奏为前提的歌唱指导,其目的是要将所唱的能弹奏出来。所以唱和弹应当美妙的结合起来,增强小朋友的乐感及乐曲的处理方式。对幼儿来说,应该是以享受音乐为优先,在听唱弹的体验中用眼睛确认已经充分体会的乐曲,应该作为幼儿课程的根本。最重要的是要用眼睛确认的作业必须能唤起对乐谱的兴趣,让小朋友们有兴趣去认识音乐表现在乐谱上究竟如何表示。最后是创造,在这一步骤,更加完美地体现出了电子管风琴的优势。完成之前的四个步骤的音乐体验,接下来就要引导小朋友能够表达想要在这里弹,想要听这里的积极意见,这种生动活泼的自我表现欲望,可以说是创造性的胚芽。三、电子管风琴与音乐启蒙教育的未来前景电子管风琴作为近十几年才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专业,充满了挑战和机遇。在启蒙音乐教育这条道路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要与启蒙音乐教育更好的结合起来。启蒙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发掘出小朋友更多的音乐天赋,需结合孩子每个阶段的不同特点,用电子管风琴的独特魅力,使孩子更好的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教育界对电子管风琴的认同,对未来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及演奏形式的渴望和向往,为电子管风琴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从事音乐教育的学者们都期待有更新的教育模式的出现,期待电子时代的到来,也使我们相信,国家的富足,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身的改善,将给电子管风琴带来一个新的时代,新的发展空间。在幼儿启蒙音乐教育上,越来越多的机构提出让孩子爱上音乐,体验音乐的美的模式,也逐渐发掘出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天赋。所以不管是对电子管风琴的发展还是幼儿启蒙音乐教育的未来亦或者是两者的结合来说,都将是灿烂辉煌的明天。参考文献:[1]朱磊.中国双排键电子琴发展与前景展望[J].乐器,2002,(8):76.[2]关于双排键电子琴的几个问题――朱磊短访[J],视听艺术,2000(6).作者简介:朱 波(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电子管风琴教学与演奏。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