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前沿技术论文

前沿技术论文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研究机构承担前沿技术开发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国外著名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的对策建议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情况、我国国立科研机构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采取了挂靠式和独立式两种管理模式、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知识产权管理激励机制、一般课题组支付专利申请费,科研机构支付维持费、绝大部分的科研机构对科研人员获得知识产权都进行了奖励、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德国马普学会(MPG)、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加快建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实行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为知识产权管理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等,具体请详见。

国立科研机构是由国家(中央政府)建立和资助的各类研究机构,包括国家大型科研机构、部门所属研究机构和其他各类研究机构。国立科研机构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主要承担与国家使命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关键竞争前沿技术的开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国立科研机构每年产出大量的科研成果,但是对这些科研成果及相应知识产权的管理状况却不尽人意。在调查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国际著名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举措,为完善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提出对策和建议。

1我国国立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情况

目前,我国国立科研机构设置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主要采取了挂靠式和独立式两种管理模式。挂靠模式下,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一般都挂靠在科技主管部门内,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办公室或专业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一般管理科研成果的奖励、鉴定等,并在原有管理模式之下兼管知识产权管理。独立模式是成立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一定的经费,并确定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人员。智力成果的产生及知识产权的形成、转移、许可和转化都由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统一管理。

笔者对我国64个国立科研机构的调查显示,设有专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单位有7个,占总数的11%左右;由科技部门(如科研开发处、科技处、计划财务处、科技投资管理处等)管理的46个,约占总数的73%;由外事部门兼管的4个,占6%;由科技部门和外事部门共管的3个,占4%;由其他部门兼管的4个,占6%。关于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配备,在被调查的科研院所中,配备专职管理人员的有5个,占8%;配备兼职人员的单位有42家,占66%;个别单位既有专职人员,又有兼职人员,专兼职人员都没有的单位有17家,占总数的26%。有许多知识产权工作量大、面广、任务艰巨的科研机构也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职的管理人员。根据访谈中了解的情况,目前许多科研机构所从事的知识产权工作都是停留在专利统计、奖励申报和审查等流程性、事务性的管理层面。知识产权管理兼职人员往往未经专门学习和培训,缺乏工作经验,并且常因人员变动而难以保证。

1.2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

全文阅读

电力前沿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

关键词:电力技术前沿技术发展前景

“电力技术是通向可持续发展的桥梁”,这个论断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研究表明,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应尽可能把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使用,提高电力在终端能源中的比例。因为,在保证相同的能源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使用电力这种优质能源最清洁、方便,易于控制、效率最高。如果能将大量分散燃用的化石燃料都高效洁净地转换为电力使用,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活质量就会大大改善。因此,电能高效洁净地生产、传输、储存、分配和使用的技术将成为下世纪电力技术的重点领域。电力技术属于传统技术的范畴,技术创新和出现重大突破的机会要比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新兴学科少得多。但是,应该看到,电力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电力研究的一些前沿课题反映了这种趋势。以下将对若干电力前沿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进行评述。

1分布式电源

分布式发电装置(DistributedGeneration)是指功率为数千瓦至50MW小型模块式的、与环境兼容的独立电源。这些电源由电力部门、电力用户或第3方所有,用以满足电力系统和用户特定的要求。如调峰、为边远用户或商业区和居民区供电,节省输变电投资、提高供电可靠性等等。

当今的分布式电源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_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

1.1应用背景

由于公众对输电线路可能产生的电磁影响的忧虑,开辟新的线路走廊越来越困难。例如,北美和西欧许多国家已决定一般不再兴建新的输电线路。于是,直接安置在用户近旁的分布式发电装置便成为一种替代方案。其次,与大电网配合,分布式电源可大大地提高供电可靠性,可在电网崩溃和意外灾害(例如地震、暴风雪、人为破坏、战争)情况下,维持重要用户的供电。加拿大魁北克省1997年冰雪灾造成输配电线路灾难性破坏,引起大面积停电,许多重要用户长期不能恢复供电。人们认识到,如果能有与电网配合的分布式电源在运转,供电可靠性将会大大地提高,一些灾难性后果是可以避免的。

全文阅读

前沿科学成果的网络新闻传播机制研究

摘 要 文章分析了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传播学视角下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的优势,在对新浪、腾讯、凤凰三个门户网站中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的现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论证了从前沿科技论文到网络科技新闻、科技知识的信息推送机制,最后提出该传播机制的改进策略,即协调科学性与普及性、互动性与引导性的基本矛盾,鼓励作者、期刊主体等自我转化,强化科技新闻工作者科学素质和技术素质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 前沿科技论文;网络科技新闻;论文新闻化;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 G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5-0051-03

科技论文的创作目的在于探索和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而科技新闻是科技领域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科技论文具有科技新闻的真实性(其创作过程是再现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实验现象、结果的过程)、客观性(有翔实可靠的材料作依据,所提出的观点需排除主观随意性)、实效性(争取尽早发表)和自我完备性(具备类似于新闻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等结构要素)。两者在基本特征、基本要素等属性上的一致性成为科技论文新闻化的基础。前沿科技论文与一般科技论文相比更具新颖性与独创性,其新闻属性更多。以网络科技新闻的形式传播前沿科技论文知识,无疑是一种有效途径,改变了学术成果的传播方式,并且在路径实现上无根本性的阻碍。然而,目前对包括产出发表、质量评价、存储共享在内的科技论文前认证交流系统研究较多,对科技论文的后传播交流系统研究不足[1]。互联网中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就是一种后传播问题,在后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将学术语言转变为新闻语言,并借用各种网络传播渠道取得良好传播效果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

1 互联网中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概述

1.1 含义

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即前沿科技论文经过内容与形式的转换,以科技新闻的方式进行报道,从而实现科学知识的传播。源于前沿科技论文的科技新闻具体的传播媒介有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等,而网络媒体传播与平面媒体传播相比价值度更大。例如,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杂志于2013年6月6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实现世界最高分辨率的单分子拉曼成像的学术成果,国家级平面媒体《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科学时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证券报》与地市级平面媒体《安徽日报》、《江淮晨报》报道了这一成果,平面媒体赋值为7.2(一个国家级平面媒体报道积1分,一个地市级平面媒体报道积0.1分)。另外,综合类门户网站光明网、人民网、新浪网、新华网、搜狐网、科学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腾讯网、网易、中文国际网、果壳网,以及地市行业网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网、中安在线、科技世界网、国际功能量子设计中心、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科研教育网、合肥新闻网等其它网络也报道了这一成果,网络媒体的赋值高达12.6(一个综合类门户网站报道积1分,一个地市行业等其他网络报道积0.1分)。

1.2 优势

全文阅读

Malmquist指数法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误解和争论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近年来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中,在Malmquist指数分解问题上存在分歧和争论,本文对这些分歧做出深入分析,并指出:现有的很多研究由于理解的偏差,对技术变化指数进行了错误地运用;宏观经济研究更适宜使用规模报酬固定的假设;序列DEA方法能够更加准确的测度技术效率变化指数。

关键词:Malmquist指数 技术进步 规模报酬 序列DE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世所瞩目的成就,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要素生产率(TFP)作为衡量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重视。然而,不同学者测算得到的结果往往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别无非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数据,二是方法。对于TFP变动的研究,目前主要有四种方法:增长核算法,生产函数法,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DEA-Malmquist指数法)。DEA这种非参数方法由于无需事先确定生产函数的形式、允许无效率存在以及便于分解等诸多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章祥荪和贵斌威,2008)。然而很多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的研究都在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的问题上存在误区,也引发了一些争论。

对技术变化指数的理解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可以被分解为技术变化(进步)指数(TC)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TEC)。但很多采用DEA方法探讨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忽视或曲解了Malmquist指数分解中技术变化指数的真实含义。事实上,该指数反映的是生产前沿的外推(Fare et al.,1994),也就是最优技术的变化,而不反映决策单位(如厂商、国家或地区)的真实技术水平变化。换句话说,技术变化指数和真实的技术水平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只有假设先进的技术一旦产生便能够被系统内的所有决策单位无成本、无时滞的使用时,技术变化指数才反映各个决策单位的真实技术变化。然而这种假设意味着,不处在生产前沿的决策单位(追赶者),其真实技术水平的变化是由外部给定的。这种假设并不符合现实,也不符合内生增长理论的本意―即便技术可以完全无条件的扩散,对于追赶者而言,新技术也是需要成本(如人力资源储备等)和时间来模仿、学习和消化吸收的。

因此,测算得到的技术变化指数对于追赶者而言是外生变量,并不反映其自身技术水平,用技术变化指数测算经济体自身技术变迁带来的影响是一种张冠李戴的方法。当然,使用该指数评估生产前沿的变化给决策单位生产率带来的潜在影响仍然是可行的。

全文阅读

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前沿共词知识图谱分析

[摘要]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共词分析方法及可视化技术,对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19个代表性期刊进行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得出,当前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存在8个前沿知识群,其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企业技术创新与风险投资、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关系,企业战略管理、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集群、制造业的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公司治理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科技创新的评价,企业的管理模式与企业绩效,企业信息化与科研管理关系等,并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展望。

[关键词]中国技术创新理论 研究前沿 共词分析 可视化 知识图谱

[分类号]N99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第一步,选取国际上被美国ISI(科学情报研究所)的SCI、SSCI数据库(科学引文索引、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的10个技术创新创新理论研究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期刊(见表1)。

第二步,从SCI、SSCI中下载2001―2005年间英语语言的文章3 066篇,提取3 233个关键词,依出现频次的高低提取186个关键词。

第三步,确定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的期刊。首先,在中国全文数据库中,输入关键词“技术创新”,搜索登载“技术创新”方面文章居多的期刊(2001―2005年);其次,在第一步的基础上,统计出的期刊,同时被CSSCI收入及包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指定的管理类、经济类、科学学期刊范围内,或只包括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指定的管理类、经济类、科学学期刊范围内的期刊(见表2)。

全文阅读

《材料科学前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 基于《材料科学前沿》课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和分析,对课程论文考核方式进行讨论。

关键词 材料科学前沿 教学目标 课程论文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材料科学前沿》课程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材料科学研究前沿新动态,新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方法和技术以及新材料的研发对现代材料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课程主要向学生介绍近几年内材料学科的热门研究方向,介绍新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征及新材料产业与材料科学前沿之间相互依赖关系与发展规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了解新材料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的新材料表征技术。通过近几年来对该课程的实践教学,笔者主要阐述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性,通过实例教学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探索如何让学生全面了解材料科学前沿领域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新模式,同时就如何进行课堂讨论和课程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以材料研究前沿动态为指引,拓展教学内容

本课程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其内容可分为前沿动态和新技术发展两个部分。课程基于ESI数据库中多个研究前沿,根据材料学科的特点,甄选出了2014-2015年排名前10的热点研究前沿和5个新兴研究方向,涉及材料科学及材料结构表征领域。

在前沿动态教学方面,主要学习材料学科前沿动态和国内外最新报道的新材料制备技术和实验研究方法。在新技术发展方面,主要集中在现代高新产业中正在实施产业化的新材料制备技术以及新材料研发过程中采用的先进工艺和方法。这两部分涉及知识范围较广,因此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新知识和新理论的系统化,需要不断更新国内外的发展动态,注重先新实验技术的介绍,以知名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结果来增强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保障。课程中对于实验原理和设备的教学内容应该与最新设备和最新技术相一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如Nature和Science等专业期刊网站的链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2引导学生探索材料研发新领域,培养创新思维

全文阅读

引入前沿成果提高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摘要:各高校开设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化学技工类专业学生对化工专业英语类信息的获取能力和产出能力,来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该专业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从而在学术研究上有所突破,为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具备足够开阔的理论前沿视野。本文从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阐述了前沿成果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引入化学专业前沿成果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并初步介绍了化工专业前沿成果的引入办法。

关键词:前沿成果;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效果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展开,各专业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对世界产业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这直接导致科研领域内的人才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背景下,各高校从人才培养战略到课程教学模式,都应以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专业前沿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目的。英语是世界四大语言之一,是全球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官方语言,是国际友人之间相互沟通最有效的语言桥梁,也是国际各专业领域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时所普遍采用的语言类型,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到来,熟练地掌握交际英语尤其专业外语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此给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强化英语作为基础,拓展英语思维,充分了解西方前言科技信息成果,从现实角度出发,为提升教学质量创造条件,满足现阶段社会与国家对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目前高校化学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对化工专业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在实用英语方面的能力,培养外语、化工与涉外领域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是目前化工专业英语教学的当务之急的。但对于各高校的化工专业课程教学来说,很多教师都以专业课本为纲,将教学重点局限于研究、发展国内化学专业经典学术科研理论成果上,而对化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重视不够,或在专业英语教学中只局限于基本语法词汇的听说读写,而对国际行业领域的前沿科研成果理论教学不够重视。对于化工专业学生而言,熟练掌握本专业英语,积累前沿学术成果理论知识,可提高其对专业英语文献信息的获取能力,是学生扩大学术视野,吸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内最新科研成果理论的前提条件[1]。对于专业教师而言,广泛关注、引入国际、国内前沿学术成果理论,可以丰富其教学内容体系,启发其学术研究思路,提高其学科专业教学效果。

二、引入前沿学术成果理论可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

1、前沿学术成果理论与经典学术理论的关系

在专业英语教学课堂上,经典学术理论教学中的基础词汇、表达方式及其口语听力是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基础,也是从事化工相关专业科研活动中必备的语言工具。在经典学术理论基础上引入前沿学术成果,促进二者在专业英语教学中有效结合,可以形成学术深度、学术广度和学术形态上的互补。但引入前言成果并非完全取代经典学术理论教学,而不合理的引入行为反倒会影响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

全文阅读

对煤矿开采沿空留巷支护技术的对策分析

[摘要]文章在对当前我国煤矿生产沿空留巷支护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沿空留巷技术的发展对策,为提高我国沿空留巷技术的使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沿空留巷技术;煤矿开采;技术手段

[中图分类号]TD3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171-01

1 当前我国煤矿生产沿空留巷支护的主要问题

因为我国煤矿的地质状况差异较大,所以使得进行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时需要进行复杂的研究,巷旁支护技术处于初步使用阶段,技术层次和水平等没有很好的适合生产的需要。当前在沿空留巷的支护设计,巷旁支护的实践和理论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1.1沿空留巷支护设计思路问题

全文阅读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摘要]运用最新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方法,绘制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得知其存在9个知识群,形成“核心知识群一次级知识群一边缘知识群”,即“核心-衍生-边缘”三个层次的格局,并且,通过对代表性被引文献的内容分析及施引文献关键词的词频与内容的剖析,计量出各知识群的研究主题所在。

[关键词]技术创新 科学计量学 文献共被引 关键词 知识图谱

[分类号]N99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的数据获取,采用主题检索形式,经过反复比较,参考若干比较权威的技术创新研究文献,并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确定采用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OR(technological lnvcn-tion*)),在Web of Science的SCI、SSCI与AH&CH中进行主题检索,比较符合学术规范。检索时间跨度为2004-2008年。

研究所用的主要软件是CiteSpaceII,是美国德雷克赛尔大学美籍华人陈超美博士开发出来的一种知识可视化计量软件,该软件可以在其主页(http://cluster.cis.drex-el.edu/-ccben/citespace/)上自由下载,免费使用。

2、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

利用CitespacelI软件对所下载的5179篇文章进行文献共被引(cited document)分析,运行结果显示网络中有304个节点与l 321条连线出现,并且形成形象化的“聚类面积”;另外,启动CiteSpaceII中作者关键词与出现频次功能,图谱的各文献聚类中会进一步显示各共被引聚类文献的施引文献出现的关键词,见图1。

全文阅读

前沿科技新闻传播论文

1互联网中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概述

1.1前沿科学成果的网络覆盖度超过传统纸媒传统纸媒的阅读用户数量日趋萎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互联网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纸质媒体通过开通网络版新闻网站来吸引更多的受众人群,新闻综合网站中科技新闻栏目已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通过对最近10年(2004—2013年)安徽省204项前沿科学成果的传播状况进行调研,结果显示,95.4%的科研成果在新闻门户网站的覆盖度大于国家级平面媒体,部分安徽省前沿科学成果在平面媒体与门户网站上的新闻报道情况。

1.2门户网站近两年相继开通科技前沿类新闻频道随着公民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关注前沿科学进展的需求愈来愈明显。新浪网于2013年4月在“科学探索”频道下开通“科技前沿”专栏;腾讯网于2014年2月在“腾讯科学”栏目下开通“科技前沿”专栏;凤凰网于2010年8月在“凤凰科技”栏目下开通“前沿•探索”专栏。图1是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新浪、腾讯、凤凰网站内每月科技新闻情况。三个网站中源于前沿科技论文的科技新闻数占网络科技新闻总数之比分别为15.3%、10.5%、18.6%。另外,果壳网自2010年7月“科学人”栏目开通以来,每周刊登科技新闻约40条,主要以邀请科研论文作者参与创作前沿科学成果为报道内容,截至目前已拥有10万的用户阅读量。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和《Science》每年都发表众多论文,除纸质版论文集外,也通过自己的官方网站相应论文题目及内容摘要,并一些科技新闻。此外,由一些科学协会或科研机构开办的科技专业网站,如英国皇家学会网、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网、美国科学促进会网、美国太空网、中国教育信息网、科技世界网等,其新闻大多与科技相关,每天都有更新。此外,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等新闻媒体官网上,也都存在大量的源于科技论文的科技新闻。

1.3网络科技新闻传播的优势分析源于前沿科技论文的网络科技新闻的传播优势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覆盖面广。不论是纸质报刊还是电子报刊,受众范围均有限。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借助媒介融合(传播手段、工具、形态、渠道的汇融)的优势,以多种表现形态来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社会需求,受众的覆盖范围得到广泛延伸。(2)拉近距离。此处的“距离”分为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两个方面。从地理学的视角看,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的过程是新闻工作者编码的过程,将不同地域的论文信息转化为易识别的符号传达给受众,从而拉近了受众与信息的区位距离;从心理学的视域探究,借助受众对陌生事物的好奇心,以区别于论文的语言格调和版面形式传达给受众,引起受众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从而拉近了受众与信息的心理距离。(3)娱乐感强。碎片化传播时代到来,公众厌倦长篇大论、严肃乏味的文章,娱乐性、趣味性的信息成为公众消遣、放松的优先选择。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迎合了受众的消费心理,激发受众的情感意识,引发受众与信息的共鸣。用象征性符号传递所要表达的主题,既有效地传达了信息,又让受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感受到休闲与娱乐。(4)交互性好。传统媒体主要为命令式的单向传播模式,受众无法自由选择。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展现了有效的双向传播模式,公众可以根据自身喜好和需求有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拥有了对信息的调控权。通过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形式的互动交流,使公众真正参与到信息传播的整个过程中来。

2前沿科技论文的网络新闻传播机制

互联网中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可从对象与主体两个层面进行考量,对象与主体在网络环境下的相互作用形成相应的网络传播机制。其一般路径是:以前沿科技论文形式表现出来的前沿科学成果,经相关主体转化为网络科技新闻,再经公众读取后变为科技知识,而科技知识对科技创新有重要的反馈作用。其中,主体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科技人员及其团队、科技新闻工作者、公众三者之间。

2.1前沿科技论文的获取机制前沿科技论文可以直接来源于科技人员及其团队,也可从科技期刊中获取。开放式获取模式的发展,使得论文获取成本降低,论文共享的概率逐步提高。实践中,部分期刊已经实现对其内容提供一定程度的免费获取或优惠价格获取,新兴的采用作者付费、读者免费方式而直接在网上出版的电子期刊也越来越普遍。多数数据库也收录诸多科技期刊的论文,并实现与期刊同步更新,但其本质仍来源于期刊。在前沿科技论文新闻化过程中,科技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快速获取关于前沿科学成果的最新信息。

2.2网络科技新闻的转化机制转化机制有直接转化机制与间接转化机制之分。直接转化机制是作者、期刊主体直接将前沿科学论文转化为网络科技新闻的过程。作者最熟悉论文内容,享有最充分的权利,在转化上有天然的优势;期刊主体作为论文的与集成者,通过著作权合同的安排也享有部分权利,在转化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科技论文资源。间接转化机制主要指科技新闻工作者对前沿科技论文的新闻化转化过程,此处的“间接”是从科技新闻工作者的一般性特征即不占有科技资源方面来看的。由于科技新闻工作者受到专业限制,加之前期的走访调研显示,此种转化机制在整个科技新闻转化过程中占有很小的比例。上述三者在掌握的论文资源数量、转化过程的耗费、论文权利的享有、转化专业性程度、转化经历的文字性审核、转化时效性等方面,都各有优劣势。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