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教材、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田径运动模块田径必修单元投的基础知识、技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最后用力技术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铅球成绩的远近;间接影响学生对成功感的体验和对田径这门相对枯燥一些的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也影响投掷学时间的相互衔接和教学质量。同时,本课的教学可以融运动技能、运动体能、身体健康和合作、参与为一体,符合新课标"培养学生运动爱好与专长的要求";符合新课程设置的理念。
2.教学目标
本课的知识性目标为:让全班同学了解铅球最后用力的基本技术和关键点,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意识。
本课的技能性目标为:让85%以上的同学基本掌握铅球的最后用力的技术,减少错误和多余的最后用力动作。并能在其后的学习中和今后的体育活动中自觉的运用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和练习方法有针对性的锻炼身体。
本课的情感目标为:发展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的兴趣和主动性、探究性;培养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协作的优良品质;形成良好的团队和竞争意识。
3.本课的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学习爆发式的最后用力技术;
摘 要:推铅球是田径运动的投掷项目之一,它对增强体质,特别是发展躯干和上下肢力量有显著的作用。随着田径运动的实践和体育科学的发展,推铅球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曾几何时,铅球运动作为体育高考的重要项目,在各中学蓬勃开展。但是,现在它已不再辉煌,在校园课堂上已少见它的身影,铅球运动作为传统的田径项目,还是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的。
关键词:铅球教学;课程改革;发展
每次教材的变化都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产生。以人教版为例,推铅球技术作为教材内容在2000年的课程改革中被删除,在这之前铅球作为中考测试项目也慢慢被实心球取而代之。在人教版教材中以实心球的推、投、抛为教材。铅球教学离学校体育教学越来越远。
一、铅球教学的现状
推铅球运动技术的尴尬局面:虽然推铅球技术作为教材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但是它却在众多的学校田径运动会中保留了下
来。推铅球技术也只能作为少数运动尖子的特有技术,只有在县以上单位举办运动会上,推铅球运动才能在少数参赛单位中展现出来。而在基层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上,除了参加县以上运动会学生能有推铅球运动技术外,其他的学生不要说推铅球技术了,连基本的比赛规则都不知道,而作为基层学校在裁判工作中也只能将就学生,把规则做出适当变通,违反规则的学生只要手和脚不触及抵止板前面区域就可以,在动作上只要学生把铅球弄出去就行,很多学生出现扔、抛等动作特别出现在刚入学的七年级学生,对于七八年级也只有少数参加过县以上大型比赛的运动员才会,其他的学生根本不会把铅球从肩上推出,总而言之,一个基层学校最多只有⒓庸县以上运动会的男女各2名学生掌握。对于其他学生对推铅球运动项目的认识和体验都是错误的,这导致学生对此项体育文化的缺失或错误的理解,有的学生可能会终身理解错误,导致学校体育文化传播缺失。
二、怎样让铅球教学再次在学校体育课堂再次焕发生机
1.安全第一作为基础
摘 要:铅球运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力量、速度和协调能力,是一项难度比较高的运动。然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铅球的教学并未受到足够重视,教学效率也不高。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方法,优化高中铅球课堂教学质量,改善目前学生铅球成绩不理想的现状。
关键词:协调能力;素质;铅球教学
长期以来,铅球运动都不受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生,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铅球对技术有较高的要求,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以及教学模式的落后和教学方法的单一,导致学生的铅球成绩普遍偏低。铅球运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力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提高高中铅球的课堂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提高高中铅球的课堂教学质量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视基本功的专项训练
铅球运动是一项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也是体现力量与速度协调发展的一个项目,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相关专项素质的训练,主要包括力量、速度和技术的训练,而最基础的训练是力量的训练,铅球能力的提升以力量的增强为基础。
1.加大跑跳练习的力度
跑跳是铅球运动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帮助运动员充分发挥自身的力量,很多学生在练习时不注重这一环节,没有认识到跑跳能力的在铅球运动中的巨大作用。实际上,跑跳练习有助于增强学生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而力量又是铅球运动的关键因素。因此,重视跑跳环节的练习,可以为投掷铅球打下良好的基础。
2.做好推铅球的练习
晋级制,就是把一个运动项目的成绩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个学生的初始成绩在哪个级别范围内,就定为几级。该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下次成绩测试时,由于本人刻苦训练,该项目成绩进步到了上一个等级,则就给这个学生晋级,反之由于该生训练不努力,不会用脑训练,该项目成绩退步到了下一个等级,这时候就给这个学生降级。
晋级制是一种竞争机制,由多个任务不同的训练周期组成,每个训练周期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而定。下面以甘肃省高考体育专业考试一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中的原地推铅球为例,介绍我在体育训练中实施晋级制的具体过程。
我所带的34名高一年级体育专业考生,开学初的第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我对他们的原地推铅球成绩进行了测试,男生在7~10m之间,女生在5~7m之间,成绩不理想。根据这次成绩我对他们进行了等级确认,成绩在5~6m之间的定为5米级,成绩在6~7m之间的定为6米级,依此类推。如某个学生的铅球成绩是8.80m,该生铅球就是8米级,男生成绩在满分12.60m以上、女生成绩在满分9.60m以上的定为最高级。分级办法公布后,训练的34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都明确了自己的级别,在接下来的第二个训练周期,我开始实施我的“晋级制”方案。
第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每个学生在第一个周期成绩测试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级别制订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如6米级的,他的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就是7米级。
第二步,成立互助小组。将34名训练学生按铅球技术的好坏和训练自觉性的强弱分成两两组合的17个互助小组,使他们在训练时既可以相互对推,便于组织教学;又可以在学习技术和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中相互帮助、相互竞争。
第三步,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和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互助小组成立后,我就开始教他们原地推铅球技术,并穿插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这个过程中,当互助小组的一个成员在技术上出现问题时,另一个可以予以纠正;当一个训练不主动时,另一个可以督促和鼓励,使他们在互助中竞争,在竞争中互助。
第四步,重新晋级。通过一个周期的训练,学生成绩由于技术的改进和推铅球能力的提高,大部分学生的铅球成绩或多或少都有了进步,这时,按照晋级制计划,就要重新进行晋级的测试,测试的成绩在哪个级别,就重新定为几级,对于因自己主观不努力或训练时不动脑而成绩下降的学生,就要予以降级处置。
晋级制的每一个训练周期由以上四个环节组成。在一个训练周期,互助小组的两个成员是固定的,但到下一个训练周期,就要按照互助小组成立的原则重新组合互助小组,达到使每个互助小组搭配更合理的目的。在不同的训练周期,学习原地推铅球技术的重点也不一样,如刚开始的第一个周期,以学习握球、持球和原地正面推铅球为主,而在第二个周期,就要以学习原地侧向推铅球技术为主。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每个周期也不一样,侧重点也不同,应根据每个周期的训练计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摘要:作为中学体育教师(教练员),除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怎样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是体育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晋级制”就是作者在多年教学训练中总结出的一种行之有效地训练方法。
关键词:中学体育 个性特点 运动成绩 训练方法 晋级制
盲目随从是新招的高一体育特长生在专业训练时最容易犯的训练性错误,也是学生诸多训练错误中最严重的错误,其危害性有三个:一是训练时无目的,不知道为什么要训练,训练要达到怎样的程度。二是训练时不动脑或不会动脑,对老师所讲的动作要领不思考,对老师示范的动作不好好观察模仿,别人怎么做,他就怎么做,至于做的对不对从不考虑。三是训练时怕吃苦,自觉性不强,遇到困难就退缩,不迎难而上。针对这部分学生在专业训练中盲目随从的不良训练习惯,我尝试着用晋级制解决,效果良好。
所谓晋级制,就是把一个运动项目的成绩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划分成若干个等级,每个学生的初始成绩在哪个级别范围内,就定为几级;之后,该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下次成绩测试时,该项目成绩由于本人刻苦训练,进步到了上一个等级,则就给这个学生晋级,反之由于该生训练不努力,不会用脑训练,该项目成绩退步到了下一个等级,则就给这个学生降级。
晋级制是一种竞争机制,由多个任务不同的训练周期组成,每个训练周期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训练任务的不同而定。下面以甘肃省高考体育专业考试一般身体素质测试项目中的原地推铅球为例,介绍我在体育训练中实施晋级制的具体过程。
我带54名高一年级体育专业考生,其中男生36名,女生18名。开学初的第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我对他们的原地推铅球成绩进行了测试,男生在7~0米之间,女生在5~7米之间,成绩不理想;根据这次成绩我对他们进行了等级确认,成绩在5米至6米之间的定为5米级,成绩在6~7米之间的定为6米级,依此类推,如某个学生的铅球成绩是8.80米,该生铅球就是8米级,男生成绩在满分12.60米以上,女生成绩在满分9.60米以上的定为最高级。分级办法公布后,所有训练的54名学生根据自己的成绩都明确了自己的级别,接下来的第二个训练周期,我开始实施我的“晋级制”方案。
第一步,明确奋斗目标。每个学生在第一个周期成绩测试后,都要根据自己的级别制订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如6米级的,他的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就是7米级,7米级的,他的第二个周期的奋斗目标就是8米级。
第二步,成立互助小组。将54名训练学生按铅球技术的好与不好和训练自觉性的强与不强分成两两组合的27个互助小组,使他们在训练时既可以两人相互对推,便于组织教学,又可以在学习技术和提高原地推铅球能力的练习中既相互帮助,又相互竞争。
中图分类号:G82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8-000-01
摘 要 核心力量训练最早在健身和康复领域得到运用,经过多年的蜕变后由国内外运动训练方面的专家学者不断深入研究,如今成为一种新兴的体能训练方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核心力量训练方法逐渐被我国运动训练方面的教练员所认知和接受,本文在针对原地投掷铅球这项项目中结合核心力量训练不断完善和提高训练方法和训练成绩。
关键词 核心力量训练 中学生 原地投掷铅球 训练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本文选取云南省玉溪市易门第一中学高三体训班2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摘要:铅球技术是投掷项目中比较难的技术,在教学中教学的难度较其他项目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本身器械的重量比其它投掷项目的器械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感到枯燥和兴趣不高的状态,导致教学的效果不明显。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自己多年教学体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效果,教学设计和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铅球技术;教学方法;兴趣;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引言:
铅球技术是一项技术项很强的项目,需要一定的力量和速度,对于初学者来说,首先要解决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让学生对这个项目产生一定的兴趣,往往在教学中忽略这些因素导致学生从开始学习就没有较高的积极性,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教学的手段越来越丰富,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了解教学的对象,其次要合理科学安排好教学的设计,同时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铅球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1.根据教材内容了解教学的对象,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中突出"健康第一"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终身锻炼身体的意识作为重点,确保体育与健康的乐趣。
2.在教师的诱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实心球)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趣味性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在教与学、学与练、练与乐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有关原推铅球运动技能,愉悦了身心,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避免铅球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形式
摘要:速度力量是铅球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推重球练习是提高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最有效的方法,但对推重球的重量选择看法不一。运用功率理论,采用实验和录像解析方法,对129名二级以上铅球运动员和60名体育大学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推重球的方法发展铅球运动员专项速度力量的最佳重量,是运动员次最大投掷功率重量到最大投掷功率重量区间,次最大投掷功率重量应作为练习的首选重量。
关键词:运动训练;最佳练习重量;铅球运动员;投掷功率;推重球
中图分类号:G808.1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2-0071-04
Best weight for event specific speed and power training of shot-putters
LIU M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1,China)
Abstract: Speed and power are important contents in shot-putter training. Heavy shot putting exercising is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enhance shot-putter’s event specific speed and power, but there are different views in selecting the shot weight. By applying the power theory, and by means of experiment and video analysis, the author studied 129 shot putters at level 2 or higher and 60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best weight for developing shot putter’s event specific speed and power by using the heavy weight putting method is somewhere between the weight for sub maximum putting power and the weight for maximum putting power; the weight for sub maximum putting power should be used as the first choice of the weight for exercising.
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best weight for exercising;shot-putter;putting power;heavy shot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知识与物理实验相结合的一门精辟的学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活动中,注意设计教学,创设问题情境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树立现代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如何提高学生的素质呢?我觉得应从课堂教学开始。为了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就要发现和紧扣学生的问题意识,而问题情境创设的难度,应使学生经过努力而能够达到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将使学生坚持持久的学习积极性。下面谈谈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验操作的综合能力培养的看法。
提出问题应建立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础上,它是表现以学生为主的内容。乔治·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指出“对你自己提出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课内或课外以及社会的有关问题,作为教师是很喜欢和关注的,并尽可能给予一定程度上的解答。但在实际上大多数的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做不出的练习题,很少能提出有分量的实质性问题。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思维,敢于课前、课堂中提出一些见解、观点来,并争取在课堂中得到解决。教师要有更多时间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解决它。例如,在初二物理课“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中,原理的得出并不是靠逻辑推理,而是靠实验证明它的。所以我在课堂前创设情境,先引导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万吨轮,在水中为什么不下沉?热气球为什么能腾空而起?石头沉到水底还受到浮力?这些现象都与浮力有关。那么什么是浮力?它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所以在课堂中,我让学生动手做实验,做几次测量木头、石头所受的重力,木块、石头在水中所受的重力,木块、石头排开水的重力。在实验中提出一些看法、一些质疑,看看自己在实验中找到什么答案等等问题来。想想这些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学生在酝酿之后即能计算出重物所受水的浮力F浮=G排。在问题中得到析疑,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样的效果是明显的。在课堂中如果没有设疑、质疑这一环节,而直接推出F浮=G排,学生是很难接受的,或者也是机械性地接受。通过经常性创设情境的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也愿意多提问题,学生也由学会变成会学了。当然问题多了并不等于质量好了,课堂分为活跃并不等于教学效果提高了。
教师对学生提出来的问题,一般来说会对题目进行分析和解答。教师如何分析问题,采用什么方法、方式来分析问题呢?如何抓住这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从现代的教育观来讲,虽然这一环节教师唱主角,但学生的参与进来是很重要的。教师必须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模式上来。教师要给学生留有空间,有发挥的余地,教师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有这样一道题:两个实心球的体积相同,其中铜球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而铅球则从桌面边缘由静止开始落向地面,则:A、两球都在桌面上时重力势能相等;B、铜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大于铅球的重力势能;c、两球的机械能始终相等;D、铜球的机械能始终大于铅球的机械能。这是一道机械能转化过程的题目。大部分的学生遇到这类较复杂一点的题型是较为模糊的。因此,在分析题目前,我提示学生注意所学知识间的联系,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分析:因为铜的密度大于铅的密度,而两者体积相同,所以铜球的质量大于铅球的质量。它们都在桌面上时,所处高度相同,因此铜球的重力势能打,铅球在下落过程中,势能逐渐减少动能逐渐增加,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但它的机械能并没有增加,所以铅球的重力势能始终小于铜球的重力势能,因此铅球的机械能也始终小于铜球的机械能。所以选择B、D正确。学生在对存在的问题通过知识点的因故关系联系起来,不但掌握了分析复杂题目的要领,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更自如,同时也会觉得学习物理这门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中遇到的问题是很普遍的,教师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把答案直接给予他们,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独立思考才是关键。
解决问题的强弱,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低。就目前中考、高考试卷已转向检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主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运用综合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师工作成败的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目前的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项目,教师就应该尽可能创设条件,哪怕是很简陋的器具,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思考、推理、判断、收集数据,讨论分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结论,通过实验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责任编校:卫风)
解决问题是学好数学学科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把解决问题列为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目标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现实世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下面就我在教解决问题中的教学思路谈几点拙见:
一、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生活语言和数学语言之间的互换,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如果说数学是船,那么数学语言就是水,水深则船大。学生刚入学时,脱口而出的往往是生活语言,教师要根据实际加以引导,促进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的转变。在“长短”的教学中,我出示的实物是――两根红绿铅笔,学生只会笼统说出“红的长,绿的短。”我说谁能把问题说的再详细些,有的学生说:“红铅笔长,绿铅笔短。”这时,我又拿出一支黄色的铅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又说:“黄铅笔短,绿铅笔长。”我说:“刚才你们说绿铅笔短,现在又说绿铅笔长,到底绿铅笔是长还是短?应该怎样说才更加准确?”学生们通过讨论比较,知道应该说成谁比谁长或短。如: “红铅笔比绿铅笔长,绿铅笔比黄铅笔长。”“绿铅笔比红铅笔短,黄铅笔比绿铅笔短。”“红铅笔最长,黄铅笔最短。”通过引导,不仅使学生懂得了长短是相比较而言的,更丰富了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了数学语言,就等于掌握了进行数学思维、数学表达和交流的工具。生活语言是数学语言的基础,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语言来为数学语言服务,使抽象的数学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借鉴,从而能透彻理解,运用自如。同时,教师更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语言抽象到数学语言,在比较辨析中规范数学语言,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促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的迅速发展。
二、帮助学生学会审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解决问题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决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多看。多看即多观察。低年级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低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2.多读。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3.多说。为让学生弄懂题意,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在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吃掉”、“藏起来”、“遮住”、“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