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惠金融成亮点

2014年是中国经济企稳发展的关键年,快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产业与移动支付产业首次实现了全面的交锋与融合,爆炸式增长的电子商务市场为中国互联网金融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的层次和产品”。这意味着未来我国的金融业要能够做到有效、全方位地覆盖到社会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群体。

适时,以“汇科技、慧金融、惠生活”为主题的2014中国国际金融展在北京展览馆盛大开幕。与往年相比,此次金融展最大的亮点在于,创新性地将惠民生活服务与惠企金融服务进行了同比重的规划展示。在同步进行的第十五届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中,来自金融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金融机构、跨国公司和知名企业的高管,针对普惠金融、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等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

惠及小微 惠及民生

“普惠金融也被称为包容性金融,其核心是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为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体、小微经济实体提供价格合理、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东荣在中国金融发展论坛上进行了演讲,从国家政策层面解读了发展普惠金融对推动我国金融业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李东荣指出:“发展普惠金融的关键在于解决好金融服务覆盖弱势群体和边远地区带来的成本和效率问题,即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金融服务对于企业和民生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日前,国务院办公厅了《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从十个方面发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包括广大小微企业盼望已久的清理整顿不合理金融服务收费、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等。

与国务院颁布的该指导意见遥相呼应的是,本次金融展体现了对小微企业前所未有的重视。在展区,各参展企业不仅将自己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产品“搬”进了展会,同时还有部分企业开展现场咨询、现场办理相关服务。民生银行的小微金融2.0版本、华夏银行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商战略、北京农商银行的凤凰福农信用卡以及银联商务的天天富产品、农信银支付清算系统等,一系列以“扶小帮微”为主的产品在本届金融服务展中吸引了不少小微企业代表前往展台了解服务内容、洽谈合作项目。

在论坛中,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小微金融研究院院长陈达伟从服务主体、服务模式、创新能力等方面探讨普惠金融的创新发展,他表达了对中国小微企业的深切关注。“我们普惠金融瞄准的主要方向第一个是草根用户。这些人没有机会进入大型理财机构做金融产品,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提供普惠的金融产品。第二个是小微企业,我从上大学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小微集团的聚宝盆项目,一直在想办法让小微金融机构能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大家共同做好金融服务产品,为金融市场中众多的小微企业服务。”

“三农问题”一直是中国民生问题的焦点,惠及“三农”的科技产品在本届金融展中可见一斑。总部设于英国的光荣国际(Glory Global Solutions)带来了一款超极“迷你型”的钞机芯―MultiMech Secure,它带有两个安全钞箱的小型出钞模块,能够对全球范围内各币种的钞票进行精确地管理和出钞。由于其容量相对较小,可以满足农村地区对现金量需求的同时,降低农村地区不熟悉ATM设备的低成本需求。

全文阅读

升华普惠金融

农民王永安种植的太阳花,正在浙江农信普惠金融的阳光下怒放。

王永安是浙江宁海县胡陈乡永和村村民,一年前,他嗅到了太阳花种植的商机,但中途遇到了建造基础设施的资金问题。在宁海农信联社的驻村金融指导员的帮助下,王永安得到了资金和技术支持,开始了太阳花种植,一年时间实现了毛利润27万元。现在太阳花销售形势喜人,王永安的客户范围从县里扩展到了周边城市,他还带动身边其他农户,成立了太阳花种植专业合作社,这成为宁海县胡陈乡的又一致富新产业。

“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基础金融服务的权利,让每一位浙江人都享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多年来,浙江农信坚持践行普惠金融的理念,用金融服务助推每位浙江人追梦、圆梦。

浙江农信也有梦想,就是要构建“基础金融不出村、综合金融不出镇”的服务体系,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普惠金融的阳光普照浙江大地,惠及5000多万城乡百姓,使浙江省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程度走在全国前列。7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浙江农信普惠金融工程”新闻会,此项工程的正式全面启动,意味着浙江农信把开展已久的普惠金融工作升华到系统性、持续性、民生性工程的高度。

普惠金融造福百姓

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和地方金融的重要力量,浙江农信已在之江大地上耕耘了60多年,一直践行着这种非常朴素的支农支小服务理念。“这个理念贴民情、顺民意、暖民心,其实质即是对普惠金融的探索。”浙江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姚世新说。

贴民情,让农信服务广覆盖

浙江农信4200余个网点,如繁星般闪耀在浙江版图上。

全文阅读

普惠金融的大局

科学家曾尝试在完全封闭的建筑内模拟向外星殖民的环境,最终以失败告终。因为环境太小,生态太简单,因而很不稳定。生态经常被用来比喻经济,人类也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发展出今天如此复杂的金融业。尽管如此,仍然只能惠及人类的一小部分。展望未来的普惠金融,更需要构建丰富而有机的环境。

中国长期以计划经济替代金融,金融生态更加脆弱。在传统金融生态尚未完善的时候,又迎来了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的浪潮,套用老生常谈,这是巨大的危险也是机遇。

互联网金融既是独立的趋势,也是普惠金融的动力之一。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在中国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发言指出,现在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通讯工具,开始和一些领域的商业行为融合,比如叫车软件。并且融合以后利润来源就改变了。这一点值得给予足够关注。

互联网金融可能对宏观经济政策也带来很多影响,可能会加快利率的市场化。“金融和商业,互联网融合以后,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影响,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地很准确,但是影响正在逐步地显现出来。”

万事开头难

门槛低才称得上普惠金融,这是对受众而言,而对于普惠金融机构,却意味着门槛高,需要极强的风险管理能力。用宜信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简称MFC)专业的术语来说,“基于风险定价的风险管理,确保公司在执行标准、管理架构和风险控制工具上高度统一,又能兼顾不同业务、区域和人群的特点,融入相当的灵活性,以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

金融服务风险管理的控制一般按照征信、评级、授信和催收的流程来操作,在大数据的积累过程中,信用管理模型十分重要,帮助金融机构预估成本、定价并分散风险。但在中国征信记录的获取是一件很棘手的事情,只有和银行打过交道,才会在央行的征信管理系统中留下信用记录。然而很多小微企业主没有这样的记录,使得征信必须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

实际操作有两种模式,一是个人独立完成寻找客户、实地征信、风险评估、贷后管理全过程的“信贷员模式”,一是批量、流水线作业,完成营销、审批、放款和催收流程的“信贷工场模式”。两种模式最终都导入数据决策的风险管理技术,包括现金流分析、风险定价模型、催收策略模型等。

全文阅读

兴业版普惠金融

上市银行由于其集金融资源配置和公众企业的两大特征,更加凸显其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履行社会责任不能只限于捐款、扶贫、助教等公益活动,更应当通过提品和服务来更好地惠民和促进环境保护,这也是7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的《关于金融支持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即“金融国十条”的题中之义。近些年,银银平台和绿色金融作为兴业银行颇有作为的两个领域,在践行社会责任与业务发展上更是相得益彰。

怎么看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与绿色金融发展路径?怎么看其背后的金融逻辑?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日前专访了兴业银行董事、董事会秘书唐斌。

《证券市场周刊》:“银银平台”和绿色金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

唐斌: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通过网络金融平台的构建,将先进的管理经验、金融产品与科技能力,传递至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并以此有效覆盖城乡、服务“三农”。也就是说,兴业的“银银平台”有效延伸到了缺乏先进金融支持与服务的城乡中小型城商行、农信社与村镇银行,并以此间接提升了这些金融机构对其终端的三农、小微客户的服务。

所谓绿色金融,通常是指围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所做出的一切融资行为和制度安排。这方面服务的对象多为中小、小微企业,规模小、轻资产特征明显,缺乏足值的抵质押品,不易取得传统信贷融资的支持。而兴业银行通过创新运用多种金融手段,有效降低了企业节能减排融资门槛,使缺乏抵质押担保资源的中小、小微企业客户获得资金支持,得到了公平的金融服务机会。

当下金融市场流行的一种提法——“普惠金融”。所谓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言下之义,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或忽略了的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机会。过去我们通常将小额信贷称作普惠金融,而如果具体看看兴业银行的“银银平台”和绿色金融,究其实质,不失为一个兴业银行特有版本的普惠金融实践。

《证券市场周刊》:“银银平台”如何超越同业竞争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唐斌:自5月下旬起,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开始升高,端午假期后并未止步,至6月20日演变为极致。然而回过头来看,细观所有Shibor报价行,兴业银行在6月20日前后的Shibor报价只排在中下水平,并未显示出对资金的极度饥渴。对于同业负债比重高的兴业银行而言,何以能在资金市场“完美风暴”可能来临之际淡定自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兴业银行“银银平台”所带来的同业存款对“钱荒”表现出了一定的免疫力。

全文阅读

数字技术下的普惠金融

近年来,中国的普惠金融在新的数字技术的驱动下和“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大型商业银行,还是新成立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对普惠金融情有独钟。但我们国家的普惠金融仍面临成本高、效率低、服务不均衡、商业不可持续等全球化的共性难题。

这些难题,成为实现全面普惠金融目标的主要障碍,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去破解。

一、普惠金融理念与实践

(一)普惠金融理念

15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展开信贷业务来遏制高利贷,被认为是普惠金融的萌芽。20世纪以来,小额贷款先后在孟加拉、巴西等国家出现,国际上掀起一股金融减贫热潮,人们意识到,单一提供贷款是不够的。

2005年联合国在综合全世界金融实践的基础之上首先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即强调通过加强政策扶持和完善市场机制,使边远贫穷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能够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

自普惠金融提出以来,全世界发生了很多有关普惠金融的实践探索,这种探索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持续升温。2009年以来,二十国集团成立普惠金融专家组,并推动成立全球普惠金融合作伙伴组织,积极推动构建全球层面的普惠金融指标,制订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最佳范例的资助框架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金融包容盟等专门性国际组织也同时成立,督促各国明确做出普惠金融相关承诺,组织研究开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评估各国普惠金融工作成效。

普惠金融是要解决传统金融的局限性――金融排斥。因而,普惠金融是传统金融的进一步发展和重要的补充。两者互为补充,可以协调发展。

全文阅读

普惠金融为何“知易行难”

普惠金融注重的是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和控制信贷风险等手段提高业务的盈利性,适当的盈利水平是普惠金融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普惠金融概念最早由联合国于2005年提出,受到中国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普惠金融取得了丰硕成果,还涌现出了诸如国家级兰考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各地市自主普惠金融试点等试点基地,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尽可能全面地分析普惠金融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

政策和技术驱动普惠金融发展

1.上下高度重视。贫困县域发展问题以及“农村、农民、农民工”问题是目前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破解的主要问题。普惠金融作为新型金融发展理念,兼具公平和效率的特点,在县域推动改革,让金融从重点支持“阳春白雪”转向同时关心“下里巴人”,让那些传统金融难以惠及的弱势群体、落后区域也能获得普惠金融的“阳光普照”,对于金融更好地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破解当前中国贫困县域发展问题都具有重大意义。

其实,早在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概念以前,小微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问题就已经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中国政府在政策上已经广泛提出了加大对小额贷款和面向农户贷款支持力度等要求,适逢普惠金融概念的提出,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国上下的一致关注和支持。

2.与扶贫攻坚相互契合。中国提出确保到2020年所有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金融作为其中的生力军,始终是各级政府扶贫攻坚部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上,普惠金融作为金融中最重视贫困问题的一个金融概念,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各地的扶贫工作在实践中都很自然地与普惠金融发展结合起来,以期能发挥出普惠金融在扶贫中的作用。

3.运用科技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在运用手机、微信、网上银行、自动设备等领域发展迅速。以兰考普惠金融试验区为例,在征信系统方面,通过研发“企业非银行信息系统+农户信用信息系统+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这样的新型信用信息系统,进一步扩大了对小微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支付系统方面,通过“普惠金融一网通”微信号,将有关社保、医保、水电煤气等公共事业缴费渠道和有关涉农补贴渠道纳入;在硬件环境方面,设置惠农金融便利店、助农取款点、刷卡设备、点钞机、自助银行等现代化设备,工行还通过增加网点渠道投入、智能设备的布设,打造县域智能化银行。

4.探索发展模式。中国不仅重视普惠金融发展理念的传播,也非常重视普惠金融的模式探索,已有多个地区提出开展普惠金融的试验或者试点(如表所示),先通过“试”的方式,摸索经验,力求探索出符合国情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

全文阅读

普惠金融文献综述

摘 要:近年来,普惠金融理论被越来越多的提及,相关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结合2005年“普惠金融体系”这一概念被首次推出以来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的研究从基本理论、比较分析、现存问题、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最后做出了总结和展望,并指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普惠金融;理论;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02-0085-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02.19

一、引言

联合国在“2005国际小额信贷年”组织很多专家共同编写了一本有关普惠金融体系的蓝皮书。该书对普惠金融体系未来发展的前景做出了这样的解释:在政策、立法和规章制度的支持下,每一个发展中国家将会建立这样一个金融体系,即可持续的、能够给人们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体系。由此,普惠金融体系(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这一崭新的概念被正式提出,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5年焦瑾璞率先在国内引进普惠制金融的概念,但国内目前对“普惠金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现阶段,对普惠金融的研究多集中在理论探讨方面,缺乏与实证的有机结合,总体来说相关研究较少。

二、国外相关研究

随着全球金融业的迅猛发展,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仍然是有限的。金融发展带来的好处在惠及大部分人的同时,有一部分人和企业是享受不到的,尤其是那些贫困地区的人群。Kuznets(1955)提出的一项假说中他认为,在发展的初期不平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会不断的扩大,直到经济效益的增长蔓延到整个经济体[1]。这一假说得到了美国以及其他发达国家早期发展的经验证据的支持,但是在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成立的。

一些再分配政策难免会对工作机会和储蓄带来消极的影响,Thorsten Beck,Asli Demirgüc-Kunt and Ross Levine(2007)认为金融部门改革的重点应该是消除这些负面影响。消极的激励措施不应该是我们主要的做法,相反,应该选择积极的政策措施,从而逐渐健全金融市场,提高人们的经济权力和参与其中的可能性[2]。

全文阅读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

摘要:普惠金融是指能有效、全方位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尤其为中低收入阶层及小微企业提供可行性金融服务。本文分析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困难,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路径的建议。“普惠金融”概念是由联合国在2005年正式提出。当前,国际社会发展普惠金融已取得一定成绩,先后有20多个国家制定并启动了国家普惠金融规划或战略。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让所有市场主体都能分享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2015年11月9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2016年1月由国务院正式印发,这标志着普惠金融正式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

一、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现有金融体系。我国现有金融体系的形成有其特有的时代烙印,并且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和调节作用。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社会层面上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或者自然人等优质客户,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金融体系提供金融服务的支撑,而金融体系又越来越倾向于服务价值取向较高的客户,中小企业等客户还不能与大中型客户享受到同等的金融服务,甚至被排斥在金融体系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之外,这就意味着很大一部分低收入人群和微小型企业为了生计和发展只能通过非正规金融途径,被迫接受代价高昂或条件苛刻的其它金融服务,如民间私人借贷、借高利贷等。因此,依靠技术革新和政策支持来推动普惠金融市场的发展,从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现代金融体系,向市场提供种类更加丰富、价值更加合理的金融产品,有利于减少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和弊端,最大限度地为中小客户群体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

(二)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发展普惠金融是要从政策性、制度性和规范性上破除各种障碍,将金融服务向欠发达地区、微小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拓展,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和服务深度;发展普惠金融就是通过创新金融工具将市场资源跨主体、跨行业、跨地区进行有偿移动,提高社会面资金配置效率。发展普惠金融要创新金融服务的手段和方法,让那些被排斥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的穷人和微型企业获得更平等有效的金融服务,以帮助他们脱贫,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现代金融服务的需求。

(三)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增强社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总理强调:“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普惠金融发展正是要求在金融领域注重体现“人人都有平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这一理念,真正体现“客户第一”的金融服务理念。金融服务的主要宗旨在于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使在传统金融中无法正常得到金融服务的中小企业、微型企业、个体经营者、农户以及贫困人群能够享受到基本的金融服务,促进社会面人员就业创业,不断改善民生,化解社会面可能积聚的金融风险,促进共同富裕,从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普惠金融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一)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还没有做到深入普及。目前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有时被过度的泛化或者是误读,最主要的表现是认为搞普惠金融就是要政府出钱,搞平均主义,这是被误读的概念。我们认为普惠金融不是一种新的金融体系,而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在传统金融基础上发展和创新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和金融服务理念,而这种理念是贯穿在整个金融服务过程当中,它强调更多的是给予更多需要金融服务的对象提供便利有效的服务。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深度和广度,需要各级政府层面和金融体系、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基础设施等服务内容和服务渠道的大力支撑。普惠金融关注的重点是针对需要金融需求服务的对象提供有效的金融需求服务,更专注的是弱势群体,一定不是高收入群体。普惠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主要体现在低收入群体、缺乏行动能力的残疾人等特殊的群体、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缺乏地区的农民等等。以上种种情况在现阶段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同和深入,与普惠金融的服务理念还相差较远,需要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加大宣传和推进力度,推进普惠金融作为国家战略的发展。

(二)普惠金融的服务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发展普惠金融是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指向,构建较为完整的普惠金融体系框架就是要建立多层次金融需求、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监管有效、竞争适度、优势互补、可持续发展的金融体系。目前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结构和层次都存在不平衡现象,主要表现为:维系普惠金融体系的规划、发展和持续运行的体制机制还没有构建形成,普惠金融作为政府的职能定位还不清晰;金融保障和服务的基础性架构还很薄弱,中小企业、弱势人群享受金融服务还存在比较突出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小型社区类便捷型金融机构(网点)的布设和完善、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等与金融服务需求的差距还较大。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都严重抑制着普惠金融的发展,应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进行顶层设计,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金融组织体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力度,优化机构布局和运行管理。要不断加强金融专营机制建设,拓展金融服务渠道,研究将传统金融与现代新兴金融业态相结合,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提升和满足金融服务需求,真正做到金融普惠于民。

全文阅读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摘 要】我国农村金融一直较为薄弱,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者尚无法享受到充分的金融服务,这极大地制约了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切实完善我国金融体系建设,本文研究了普惠金融的涵义、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分析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农村普惠金融体系

1 普惠金融的涵义

普惠金融是指能够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它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涵义:一方面,普惠金融是一种理念。唯有让每个人均能充分享受金融服务,才有机会使其充分参与我国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实现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另一方面,普惠金融是以较低的门槛将那些被排除在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人纳入到金融服务体系中来,它并非一种单纯的资金转移,而是要让所有人都享受到实惠且可持续的金融服务。

2 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意义

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逐步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广大农村地区的中低收入人口常游离于传统金融体系之外,缺乏有效的资金支持去发展及扩大生产,使得这部分人群难以脱贫致富。通过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向农村居民提供充分的农村金融服务,是帮助他们致富的有效途径之一。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村地区的人口能够获得平等的享有金融服务的权利,逐步促进教育公平、医疗公平等,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公平,为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社会与经济基础。

3 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经过多年发展,现阶段已初步形成了以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及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的农村金融体系。与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相比,非正规的、以自由借贷为主要形式的民间融资在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仍然广泛存在。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还远未实现全面覆盖的发展目标。

全文阅读

普惠金融的法律保障

【摘要】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这一全新提法意味着,在完善现代金融体系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体系的普惠程度。虽然目前普惠金融的推广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是仍面临着诸多困境,本文从普惠金融的发展遇到的问题入手,着重分析如何在法律层面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普惠金融;问题;法律

一、普惠金融的产生和发展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

虽然普惠金融提出的时间不长,但从历史来看,发展普惠金融的理念已有相当长的历史,特别是其在实践上的探索也一直持续着。例如早在15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就开展了信贷业务以抑制当时盛行的高利贷利率。

从近期来看,20世纪80年代,全球小额信贷项目在早期方法论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打破了传统意义上扶贫融资的概念。在2005年联合国倡议的“国际小额信贷年”活动中,“普惠金融”首次被提及,同年,年焦瑾璞率先在国内引进普惠制金融的概念。

可见,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发展经历了小额信贷、微型金融、普惠金融这三个阶段。

(二)普惠金融的内涵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