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琵琶行教案

琵琶行教案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琵琶行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1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当堂背诵第二节;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

由“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导入。

全文阅读

浅谈琵琶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琵琶作为乐器在我国已经繁衍几千年,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程专业的细致化分配,目前琵琶已经作为专业的课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渐走上了专业化的教育道路,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然而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琵琶的认识和掌握欠缺,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掌握和运用能力。本文笔者结合新课改的内容,实施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摸索、探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案。

关键词:琵琶教学;有效策略;情境;音乐感;技能

琵琶作为乐器在我国已经繁衍几千年,他在艺术界中有着重要的欣赏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琵琶留给我们的有大量的、形式丰富的乐曲。丰富了现代的演奏风格,升华了人们对乐曲的品味,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众对琵琶乐曲的欣赏呈递增状态,而作曲家、演奏家也应大众的需求,创作出紧跟时代的新作品,与此同时,琵琶作为一门课程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逐渐走上了专业化的教育道路,随着琵琶演奏的日益增多,其演奏程度也不断的上升,学生如何掌握和演奏琵琶作品是琵琶教师尤为关心的问题。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琵琶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创建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最大的魅力在于能够激发人们跟随音乐的变化而产生丰富多样的想象,闭上眼睛,深深体会,犹如身在其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本身的魅力,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不同的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深入探究、学习的兴趣,以情境启发、诱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琵琶对于学生来说是较为稀罕的乐器,如果想要学生长时期的保持这种新鲜感,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身心发展状况,来设计不同的情境,确保其注意力的长时集中。如:在学生刚接触琵琶时,我采取用琵琶弹奏一些学生最为熟悉的歌曲,如《新年好》《好一朵茉莉花》等等,让学生感受琵琶这种乐器的独特音色,引导学生闭上眼睛,跟随琵琶弹出的节奏,感受音乐的魅力,品味以其他乐器表现音乐形式的不同,将学生带领到琵琶学习的意境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随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弹,这时学生的自主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但是在音色和技能方面把握不到位,教师可以趁势启发学生探究的精神,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启发、培养学生的乐感

琵琶是民族乐器中的一种,其突出点在于他在歌唱演奏中以“点”来构建旋律线,属于弹拨乐器类。在教学中想要培养学生能够运用琵琶弹拨出具有歌唱性特征的演奏,需要首先培养学生的乐感、指法在弹奏过程中对节奏、节拍的掌握,养成内心歌唱的习惯,加强对节奏、节拍的敏锐性。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全面掌握学生学习的状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实施指导、引导,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琵琶的弹挑技法,在手指用力上,往往大拇指的力度大于食指,导致节奏的混乱现象,使的琵琶失去其本质的乐感,一般琵琶在弹奏时,其大拇指控制弱位,掌握弱拍;食指在强拍位置上,控制强位。因此,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乐感以及琵琶的有效运用时,应首先指导学生学习琵琶技法,从节拍、旋律的衔接等开始练习,把握好手指力度使用,之后练习乐曲的演奏,单一的完成之后,再结合练习,增强学生的音乐感,从而使得演奏富有语气感。如:在培养学生琵琶节奏协调性教学中,我采取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游戏来进行的,即:合作伙伴唱出一个音,自己就赶快用琵琶来弹出这个音,这样相互替换位置,以游戏的形式锻炼学生双手的协调性以及灵活性,逐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把握手指力度的使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音高、音准的敏锐性,这样以游戏、娱乐的形式进行,使得学生能够以放松的状态去练习,在实践中巩固、提高音乐感。

三、音乐内容与技巧相结合

全文阅读

浅谈琵琶艺术的推广

摘要:琵琶作为传统的民族乐器,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弹拔乐器之一,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它充分吸收了中华民族的灵气和这片土地长到了一起。但同大多民族器乐一样,它的普及与推广仅仅局限于少数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中,远达不到它作为“民乐之王”该有的认知度和普及度。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整理、访谈研究和自身学习琵琶十余年的经验,站在琵琶艺术特质的基础上探索琵琶的推广之道,从艺术本身和市场两方面,提出了六点建议,旨在实现现代社会中琵琶与大众的良好对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自然而然地传承琵琶艺术、琵琶文化。

关键词:传统艺术;琵琶推广;艺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78-1

一、创作琵琶历史故事动画片

针对琵琶推广没有针对性这一点,笔者在调研培训机构的过程中发现儿童通常缺乏对琵琶乐曲的理解,但琵琶乐曲中往往又蕴含着很多历史故事和哲理,儿童学习时不仅要学手上功夫更要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制作一些琵琶经典历史故事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在看故事的同时了解到乐曲的创作背景,既引起兴趣,又对乐曲有完整的认知。比如琵琶名曲《十面埋伏》描绘了西楚霸王与汉王刘邦决战垓下,最终项羽溃败逃到乌江边,自感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故事。全曲先后对应故事发展中的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项王败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回营十三段,如果能将故事和乐曲恰当的融合到动画中,必然对儿童的琵琶教育大有帮助。另外琵琶还有很多武曲是有具体、生动的历史故事,也可以参照《十面埋伏》做成故事动画片。

二、琵琶(民族器乐)博物馆

推广民族器乐,包括琵琶,国家的力量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近几年我国博物馆的数量逐步递增,并由收取门票改为免费对公众开放,表明了国家在培养大众文化素养上的重视。在国内所有的博物馆中,暂时没有以琵琶展示为主的博物馆。但在邻国日本却有一家以琵琶为主题的博物馆――东京琵琶艺术博物馆。这不免看出我国对传统器乐的代表之一――琵琶的重视不够。笔者认为无论是琵琶还是类似民族器乐的博物馆,都不能只是单一的乐器陈列和讲解,等待着受众来参观,而是要主动出击,培养受众尤其是儿童受众,设置一系列的配套推广方案。琵琶博物馆可以设置两大区域:参观区域和表演区域。在参观区域展示琵琶器乐和其发展历程,兼具文字、图像、音响,并制作2D场景、3D动画,让参观者可以触摸、弹奏琵琶。在表演区域,一方面排演以琵琶为主题的音乐剧(以富有故事性的琵琶曲为蓝本)和提供琵琶演出供参观者观看;另一方面开设小教室,聘请音乐老师为参观者讲解如乐团编制、乐理、琵琶名家、琵琶名曲的知识,以娱乐的形式普及琵琶知识。

三、琵琶小型社区演出

全文阅读

侗族琵琶歌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摘 要】侗族琵琶歌的内容丰富多样,几近涵盖了侗族历史、神话、传说、故事、古规古理、生产经验、婚恋情爱、风尚习俗、社会交往等各个方面,其唱词为研究侗族社会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提供了重要资料。侗族琵琶歌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有效保护侗族琵琶歌对侗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介绍侗族琵琶歌的内容、存在现状、在传承中保护侗族琵琶歌。

【关键词】琵琶歌;保护;传承

侗族是一个以稻作为主的农耕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交界地,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共有2,960,293人。侗族能歌善唱,其社会的传统风尚是老年人教歌、年轻人唱歌、年幼者学歌,因此,侗族地区享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其中,琵琶歌是侗族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一、侗族琵琶歌介绍

(一)琵琶歌的由来传说

琵琶歌是中国贵州南部侗族的一种单声部民歌,侗语称“嘎琵琶”,因以侗族乐器琵琶伴奏而得名,在贵州的黎平、榕江、从江和广西的三江、湖南的通道地区流行,因为歌师唱歌时要自己弹琵琶伴奏,所以叫“琵琶歌”。关于侗族琵琶歌的由来,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一个传说是这样的:传说在远古时期,一场滔天的洪水淹没了整个人类,世界上只有两兄妹坐在葫芦里才得以存活,他们是张良和张妹,为了繁衍后代,两兄妹结成了夫妻。后来,他们的后人为了纪念他们,召集了八百青年,一边弹琵琶,一边唱歌,歌声宛转悠扬,天上的七位仙女被他们的歌声所感动,因此七位仙女也天天弹唱,教会了整个侗族的族人,侗族琵琶歌就这样完美的形成了。

(二)琵琶歌的分类

琵琶歌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琵琶歌和叙事琵琶歌两类。青年人一般喜欢弹唱抒情歌,抒情歌有短有长,短歌大多数是即兴创作,长歌的大段以抒情为主,情节次之。传统抒情长歌有“银情美”、“银情枉”等十大”“银情歌”,“银情歌”也就是所谓的“情人歌”。有一首贵州黎平琵琶歌叫《给句好话暖我心》,歌词是这样唱的:

全文阅读

浅谈五弦琵琶的艺术魅力

【摘 要】由于五弦琵琶从宋代以后被认为多一低音弦却毫无用途而很少被演奏甚至记载,因此演奏起来拥有强大气场的五弦琵琶就逐渐失传埋没,取而代之的是四弦琵琶。本文将通过对五弦琵琶的历史以及它较四弦琵琶多一弦的特点这两个方面来对其艺术魅力进行重温回顾。

【关键词】五弦琵琶;四弦琵琶;低音弦;艺术魅力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4-0073-01

在我国曾出现过秦琵琶、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三种类型的琵琶。其中秦琵琶为我国本土创造,又名“秦汉子”,其外型构造为圆体直颈、四弦十二柱。四弦琵琶和五弦琵琶均为国外传入,是一种曲项梨形琵琶,值得注意的是,四弦琵琶与五弦琵琶都比秦琵琶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中影响大。五弦琵琶,也叫五弦,其历史渊源深远,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神秘而复杂,汉魏之交,由西域人传入我国。目前在日本奈良的正仓院保留的一把螺钿紫檀五弦琵琶,是世界上唯一的一面唐传五弦琵琶。它的琴身由紫檀木制成,上方错缀玳瑁,镶嵌螺钿等,腹面上嵌有一位骑驼人手抚琵琶的画面,做工精湛华美,它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一、五弦琵琶的历史魅力

关于五弦琵琶的起源,专家学者们给出了各种各样不同的答案。日本林谦三认为“五弦琵琶发源于远古时代的中亚地区,发育完成在印度地区。”日本的岸边成雄依据伊东忠太编辑的《世界美术全集》中的一幅石雕《托胎画雕像》也提出了五弦琵琶起源与印度的关系。这幅浮雕的下半部分是一组歌舞乐人,中间乐人横抱着的直项乐器即为五弦琵琶。此外,在南印度阿马拉瓦蒂石雕中还有一幅描绘五弦琵琶的图,与《托胎画雕像》中的琵琶属于同一类型。沈知白先生则认为五弦琵琶并不是源自印度,而是产生于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但由于沈知白先生的这段研究没有图片和实物说明,因此并未得到学术界的共鸣。

在这一问题上,最终达成的共识是依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0年编写的《中亚文明史》,其中把印度列入中亚范畴内,所以目前更严谨的说法是五弦琵琶是在中亚地区发展完善的一种乐器。

五弦琵琶在我国隋唐九、十部乐中均有使用,如清乐、西凉、高丽、龟兹、疏勒、高昌、安国、天竺。五弦琵琶在唐代还十分流行,但到了宋代就几乎不被记载和演奏。直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大同乐会曾制成过一张五弦琵琶,由于战乱原因,这张五弦琵琶也已失传。

全文阅读

《琵琶行》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390-01

白居易在谈诗歌创作时说:“事物牵于外,情感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咏叹。”而他的《琵琶行》就是一首因事兴感之作。在对本诗的教学中,我摒弃了以往的先介绍背景作者,后分析内容,归纳主题,分析艺术特色等传统教学模式,而是结合课后练习,大胆设计教学程序,结果,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情感教育,教学效果良好。

在实施教学的每个课时,我先向学生明确交代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内容。具体做法如下:

一、了解创作背景(文中小序),补充作者被贬原因

小序虽是文言,但注释较详,学生疏通文意时无多大障碍。从序中得知,诗人权高位显,多次上书言事,剖析朝政,得罪了权贵,被贬九江,诗人的政治热情大大减退,内心压抑苦闷。深秋之时,送客别离之际,闻水上琵琶之声,又偶遇琵琶女,遂成一篇千古名作。由此,将学生带入“江州司马青衫湿”的诗情画意之中。

二、重诵读,让学生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这首诗的思路很明晰:送客――听乐――琵琶女自诉身世―― 诗人独白。教学时,我有意让学生诵读一段、讨论一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诗文七字句的形式,概括文意。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我适时点拨,使学生准确归纳出了各文段的内容。即: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重闻琵琶青衫湿。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又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的故事情节。

三、欣赏音乐描写,解读琵琶之声(此为教学中最成功的案例)

全文阅读

我国古代琵琶的形制及演奏方法分析

摘要:琵琶是我国古老而又重要的弹拨乐器,由古代波斯传入我国,并经我国人们逐渐改进,成为极具特色的民族乐器,开创了古代音乐之新风。同时,随着我国戏曲音乐、民间乐器的兴起、蓬勃发展,琵琶形制与演奏方法也随着变化。本文主要基于我国古代琵琶,分析琵琶的形制与演奏方法,为琵琶艺术鉴赏提供参考。

关键词:琵琶 形制 演奏方法

在南北朝时期,琵琶由古代波斯的传入我国,指的是波斯的“乌德”是当时所有弹拨乐器统称。此后,通过伊斯兰教势力的扩展,琵琶广泛流传,产生较大影响,推动我国音乐的发展,完善我国琵琶乐器的形成,赋予民族特色。在我国流传过程中,乌德的弹奏姿势逐渐由横弹变为斜弹、竖弹,最终成为现在的琵琶。琵琶的形态、演奏方式、技巧之精湛均在中外乐器中独树一帜。同时,琵琶的形成与该乐器的沿革、我国明显审美观念、习性、演奏方法等具有一定联系。

一、我国古代琵琶的形制

对于琵琶名称、形制而言,我国历史上将其分为多种,但总体而言指的是两种基本的演奏动作,如在《释名・释乐器》中,东汉刘熙提出“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故又称为“枇杷”。在形制方面,琵琶可分为曲项琵琶、直项琵琶两种,类型为三弦、四弦、五弦、阮咸。其中,曲项琵琶呈梨形,共鸣箱与颈相连,在琴柄、鸣箱之间的存在明显可辨、较长的过渡性曲线,琴身下宽上窄;而直项琵琶共鸣箱呈圆形。同时,直项琵琶流传于秦汉年间,为我国本土乐器,将鼓的摇柄朝上,琴柄即为摇柄,装上弦后便成为弹拨乐器,因此,又成为“秦汉子”、“秦琵琶”。而在晋朝前后,曲项琵琶随天竺乐从西域传入我国,如《隋书・乐志》记载“曲项琵琶,箜篌之徒”,斜抱,共四根琴弦,用拨子弹奏。

在三弦、四弦、五弦、阮咸类型方面,三弦琵琶是在两面蒙革的鼓头中插入一长柄,鼓头小、圆,直柄,上有三根细弦,竖抱在怀中。该类型琵琶多在秦代出现,到了汉代便逐渐淡化,是我国自己最早发明一种琵琶。而四弦琵琶形制或为直项、曲项,或为长柄、短柄,且以曲项四弦琵琶最为流行,故到了宋代以后,曲项四弦琵琶统称为琵琶,并不断发展成为今天的琵琶。同时,在南北朝至唐朝,该类琵琶曲项、细柄、共鸣箱体阔面宽;宋朝,为易于携带演奏,整体略小。五弦琵琶的在汉末由西域传入,在隋唐流行,形制为梨形音箱、或短柄或长柄,多为直项,也存在少数曲项,包括小梨形和大梨形五弦琵琶。其中,小梨形琴体娇小,琴头呈梯形近方形形式,而大梨形共鸣箱阔面宽圆,琴身整体较大。此外,阮咸琵琶产生于西汉早中期,其形制为圆形音箱、长柄直项、四弦十二柱,因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成为“阮咸”,后逐渐改进、发展成为“阮”类乐器。

二、我国古代琵琶的演奏方法

(一)抱持姿势

全文阅读

小小道具显神通,一只琵琶亦关情

“道具”一词原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后来被用来指演剧或摄制电影时表演用的器物。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道具可理解为人物的随身之物或者人物周围的环境。那么,道具就具有揭示人物身份、内心世界、人生遭遇等作用。下面我们以《琵琶行》为例,具体谈谈琵琶作为道具的作用。

高中语文教材中《琵琶行》一文,论者多多。多从琵琶女或者抒情主人公的角度分析,且不乏真知灼见。而本文拟从小小道具入手,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我们都知道,《琵琶行》一诗写于元和十一年,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时所作。写诗人夜闻琵琶之声,借琵琶女的精彩演奏和她令人欷的命运感慨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心苦楚和悲慨。

诗前有序:“元和十年,余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诗人先自叙被贬经历,可见,此次贬谪对诗人内心造成的伤痛。且又遭遇异乡送客,心情之惨淡可想而知。在这时,琵琶第一次出场,仅有其声,不见其器。

这是一只能演奏京都之音的琵琶。贬谪之地忽闻“京音”,不啻是对此时的诗人最大的心理安慰。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什么呢?

琵琶作为我国传统乐器,在唐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上至宫廷乐队,下至民间演唱,琵琶都是主要的演奏乐器。而此时此夜,如此的琵琶声意味着什么呢?

在“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的浔阳城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连基本的音乐都听不到,哪想此时传来京都之琵琶音。暗示了这是一只从京都流落于此的琵琶;它本应出现在京都的歌舞酒宴之上,弹奏着欢快之曲。但它没有,而是出现在了远离京都的“浔阳江头”。

在“枫叶荻花秋瑟瑟”“茫茫江浸月”的萧瑟秋夜里,一只琵琶在浔阳江头演奏着京都之声,它本不应出现在此时此地,但它出现了,暗示着这还是一只夜未眠的琵琶,弹奏之人心事重重,难以入眠。

全文阅读

论多媒体技术在琵琶教学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G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0-0010-01

随着越来越多的普通高校开始增设音乐教育专业,琵琶学科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器乐类的主要课程之一,也走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琵琶是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不少青少年都有学习琵琶的愿望。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琵琶演奏技巧繁难,练习过程枯燥,让很多初学者望而生畏。其实不仅学生觉得琵琶难学难练,就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觉得教起来不易――学习艺术,最紧要的是学习者的思考和感悟,而老师不厌其烦的理论讲解和动作示范,不仅自己疲惫不堪,有时候还容易产生让学生陷入教条和僵化的反作用。穷则思变,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开始尝试将多媒体技术引入琵琶教学之中,渐渐积累一些经验和教训,现写出来求教于方家。

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提升琵琶教学效果

1.多媒体技术有助于建构丰富多彩的教学生态。多媒体教学是一种以多媒体传播媒体为手段,以人的感官为通道,以呈现模式的多样化为特征的现代化教学途径和方式2,这些优势比较适用于琵琶教学的个性化需要。琵琶是民族乐器中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有着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琵琶最大的艺术魅力就在于指法丰富、技巧性强、个性鲜明,丰富的指法使其音色富于变化、张力四溢,但同时这也是很多人学习琵琶、练习琵琶最大的障碍。通过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我发现这种手段可“降低”教与学的难度,有效激发青少年学习琵琶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证明,在琵琶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引入多媒体技术,其课堂生态会比传统教学过程显得生动而多彩。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及大容量的知识贮备是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特点,原来的琵琶教学的纸本讲义变成多媒体课件更会给师生带来耳目一新、引人入胜等新感觉。琵琶乐曲欣赏是琵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它集文学、艺术为一体,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核心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素养、艺术品位,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琵琶艺术的感悟力。传统课堂生态下,教师通常只能借助教材、亲自示范等有限的教育资源展开教学,很多内容教师不易讲透彻,学生理解起来也很困难,费时费功,效果不佳。如今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笔者发现如此不仅大大增加了琵琶欣赏课堂的知识容量,节省了板书、读教材的时间,更重要的是便捷地实现了文字、音效、动画的完美组合,便利于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琵琶演奏技巧通常是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需要教师的反复师范、学生的用心捉摸,有了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我们就可以在备课时精心制作、准备相关课件,直观、准确、生动、全面地向学生展示琵琶演奏技巧,对那些繁难的技巧还可分步骤、反复地演示,直到学生掌握为止。对接受程度不强的学生,教师还可将相关视频下载给他们,便于他们课后自主学习。《十面埋伏》是琵琶演奏中的看家曲目,这套大型武曲风格波澜壮阔,曲式丰富,意境雄浑壮丽,具有厚重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感染力。可以说,凡是琵琶爱好者都想熟稔掌握这套曲子,是我们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也难点多多,多数学生都不易熟练、完美地弹奏它。我们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可事先制作有关《十面埋伏》的多媒体课件,精心制作的集音画于一体的课件可使学生轻松、准确地理解这套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质,层层递进,渲染楚汉之争的紧张氛围,直至营造出楚霸王被刘邦大军围困垓下,面对“十面埋伏”的绝境无可奈何的悲凉与悲壮,借助画面的引领和文字讲述,使音乐一步步渲染和影响着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可以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霸王别姬时的生死相依、项羽突围无望时英雄末路的悲凉与悲壮……水到渠成,很多学生都能借助多媒体这一系列的展示过程,准确地理解这部作品、理解项羽这位人物的性格和内心世界,此时再开始相关技法的教学,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得多了,兴趣也会被激发,远比传统课堂生动、高效。

2.多媒体技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青少年有着独特的认知心理特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时候是学习态度问题,但更多的时候是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不感兴趣所造成的,传统课堂的满堂灌、教学资源单一、学习内容枯燥等都会严重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适时、适量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琵琶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多媒体课件的有声有色演示,全面激荡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容易让他们迅疾集中精力,专注于多媒体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作为琵琶专业教师,我们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认真研究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全面分析多媒体课件在声音、图像、动画、影像等方面的传播优势,有效整合多媒体技术与琵琶教学的特点,使两者实现融合交互,创造出图文、声乐并茂的艺术氛围,以此激发学生认真学习、自觉学习、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潜力。

使用不当也容易陷入误区

制作琵琶多媒体教学课件,需要用整合的思维、开阔的视野对琵琶作品进行专业化、个性化阐释,需要教师对琵琶作品、对教学整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有着独特的理解、全面的把握。但是,不少专业教师目前还达不到这一境界。

多媒体作为辅教学工具,在琵琶教学中只能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可是不少教师却将此错位为课堂主角,自己却沦为了课件播映员,甚至一堂课从头到尾学生都在忙着“看片”,教师则忙着操作电脑,传统课堂的讲解、互动等优势荡然无存。更有甚者,不需要多媒体的教学环节也唯多媒体是举,结果难免适得其反。

全文阅读

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论述

摘 要:音乐教育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同时也是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手段。而琵琶演奏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其以美妙的音色和绝妙的演奏技巧赢得了音乐爱好者的青睐。当前环境背景,全国高校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教育改革,琵琶演奏教学如何结合创新教育指导性文件要求,进行相应的教学创新改革,成为了相关教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基于此,文章就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这一课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视阈;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

琵琶,是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民族乐器,是我国众多民族艺术文化中的一束奇葩,而琵琶演奏作为依托琵琶而衍生出来的一种乐器表演艺术形态,其自身所具备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极具民族特色等优势是其他乐器演奏形态所无法比拟的,这同时也彰显了其在我国高校音乐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21世纪的今天是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艺术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空间。结合当前实际,我们可以看到琵琶演奏在高校音乐教育体系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如火如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涵养与魅力。然而,创新教育形势下,传统的琵琶演奏教学模式已逐步与时代脱轨,难以满足学生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促进了高校教学改革步伐,琵琶演奏教学改革的研究也正在悄然蔓延。

1 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高校琵琶演奏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样的一个时代给了文化创意产业新的发展契机,在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下,国内文化创意行业日趋成熟和逐步标准化、规范化。相信在未来,我国的文化创意行业将能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取得新的突破。就高校琵琶演奏课程来说,要想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要,满足创新教育发展文件的要求,就必须要明确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综合型的人才。为此,高校必须要在如下几方面的基本条件中形成突破:

第一,坚持教学理念的革新。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单位,他们是学习活动中的核心,高校琵琶演奏教师应根据创新教育发展指导性文件的要求,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树立以生为主体、以生为中心的教学新理念。第二,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艰巨性。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漫长的,需要经过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目标优化等诸多方面的艰辛努力。这就要教师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总结反思、不断试验、不断探索,以构筑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教学模式。第三,根据学生专业性发展实际需要准确把握教学要求。教师应制定一套操作性强的教学方案,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

2 高校琵琶演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对专项教学的认知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