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质工作感想

品质工作感想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

摘要: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塑造学生品格,端正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今,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将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作者自身的教学经验及知识了解为基础,对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提出了分析、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情感;教学

情感教育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重视了学生认知因素的基础上,将教、学双方的情感因素也考虑到教学工作中来,以进一步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如今,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必须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模式,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与情感教育相融合,最大限度发挥出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思想品德教育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对塑造学生品格,端正学生价值观、道德观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情感教育又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能够从很大程度上提升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从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与目的上来说,它主要是以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及社会认知为主要的培养、教育对象。通过对现实事件与基本理念的分析、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生意义与社会价值,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途径,能够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由于思想意识的进步与发展,虽然社会各方对过度重视理性教育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有了清楚的认识,但却并没有积极探索互补手段,没有重视对情感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有研究表明,如果教、学双方都能够以愉快、积极的心态投入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交流会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此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最佳的。所以,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能够引起学生共鸣的教学方式,以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与道德素质,提升思想品德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运用

如上所述,情感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师生间的教学共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力,使学生受到最佳的思想品德教育。

全文阅读

审美工业设计论文

1工业设计的现实意义

工业设计自身就是某种文化的产物,具有特殊的时代性征,它表现出时间、地域及民众差异的物质文化高低及大众的思想形式和生产方法。它提倡设计者去创造人们全新的生活,全新的自然环境,以提升大家的生活水平,达到大众的需要,并且拥有一定的作用性,“商品因为有用而有魅力”。当代商品都是通过设计产生的。商品的审美功效通常是功效美、形式美、艺术性的总体呈现,总体上向人们传达2种信息,一是知识即理性信息,另一种是感性信息。从技术美学方面来讲,优秀的工业设计第一应当为使用者提供最完美的问题处理方法,商品造型设计恰恰是以这点为根本,结合了技术、材质、工艺等带来了一种完整的关系。工业设计是将形态,比如形状构造、颜色、修饰质感等传达给人的审美感官,进而满足人们的某些审美需求。

2工业设计的艺术审美

工业设计是重要的艺术表现方式,在具备实用功效的基础上,在审美效能上也具有别的艺术表现方式无法代替的特色位置。比如在我们身旁,在生活中,人们都享受着工业设计的成效,小的如精巧的打火机,家里的沙发,大的如宇宙飞船,工业设计到处存在。工业设计已变为人们平日生活中不可割舍的构成,工业设计的审美观念正默默地改变着人们。工业设计的商品通常可以在大家最想不到的时刻,带给人们特殊的喜悦,让人们在平常的工业商品中发现美的存在。

3工业设计的审美

审美指的是在特定时刻、社会大众及地域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对美的基础认知及想法,和在此指引下的审美思想、乐趣、心理特性等。审美看法与社会上别的思想观念相同,受到社会生产发展水平高度的影响,与此同时它又对人类社会的整体思想产生影响。设计审美是科技人文理性意义延伸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价值转换而生成的现实化的当代审美范畴,是基于信息时代社会分层与文化多元的必然价值。它从美学的角度认识设计、理解设计,它研究的对象包括设计的所有领域,从设计作品到设计过程、设计方法,设计作品的使用、消费,从设计计划、构想到设计的文化品位、艺术形式、风格。从广义来讲,设计是一种构思与计划,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成为视觉化的形态和形状。因此这两个认识相互统一才能最大限度地呈现设计内涵及外表形状。将想法创意“可视化”,变成能够看,可以摸的实际东西的过程中,要求渗透设计和审美元素。设计过程中要从构造美感、技艺性、效能性、时代性等方面来研讨构想、创造。

3.1功能美

商品是由功效与造型2个基本点组成的,当代设计商品以能否具有功效为核心目标,其美的展现一定是以该商品的有用性为前提,在不影响应用功效的基础上呈现,而不是不考虑实际效果,无端附加和拼接。功效是种整体定义,他的表现实质上是组成整体的各个部件一起发挥作用的效果,只有各个结构间具备和谐美,整体的魅力才能完全呈现。

全文阅读

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素质修养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完成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心理素质修养是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重要因素,是应对当前时代社会变迁引起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必要准备,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条件。

一、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内涵

心理素质是指人的各种心理品质的综合状况,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于其心理素质的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者身上的经常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具体表现为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丰富健康的情感、坚定而果断的意志、富有内涵的气质、良好的性格。教育工作者的这些心理素质对于感染教育对象的情绪、满足其心理需要、激发其积极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较强的心理适应性,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心理素质修养的必要性

(一)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者从事的是培养人的思想品德工作,其工作对象是人,是有独立的思维、行动和情感的活生生的现实的人。工作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劳动不同于其他行业劳动的特殊性,这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工程;工作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依据工作对象的特点,提高心理素质修养,以沉稳、自信、宽容的人格魅力形成一种权威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去影响人、塑造人,用自己高尚的品格使受教育者得到教育和熏陶。

(二)工作过程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

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工作对象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需要依靠思想政治工作者和其工作对象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精神互动的关系。思想政治工作者处于主导地位,是工作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品格,为增进心理健康而自觉地学习和自我反思,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修养,才会在工作中树立威望,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进行营造良好的氛围。

全文阅读

浅谈立体构成作品材料体验

[摘要]立体构成的创作思维、构想、造型创作及各种材料的分析、选择都是围绕创意主题展开的,材料本身的质感也是作品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恰当的选材对体现作品视觉效果以及作品的个性极为重要。

[关键词]艺术设计;立体构成;创作构想

[中图分类号]J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0-0103-02

立体构成作为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其创作思维、构想、造型的创造及其创作所使用的材料、作品的形式、作品的视觉效果,都与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有着很大的分类与不同,形成了自身独有的特点。旨在培养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和三维形态的创造。在学习中不但要求学生具备立体造型的创作能力、设计的思维能力,还要具备很强的实践性和动手操作性。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新观念、新工艺、新技术在结合新材料所创作出的新作品,不断满足着人们新的需求,美化着人们的生活。这就要求我们在作品构想阶段,充分考虑材料因素,重视对材料的研究与使用。材料种类繁多,各种材料的性质、性能、形状会给人的视觉心理上产生不同的感受。可以看出,材料的选择对作品主题的表现有很强的提升作用。

一、立体构成创作造型思路

思维是去想,造型是去做。思维与造型设计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知道了怎样去想,才能知道如何去做。如何想是作品造型创作的首要条件。在思考创作之前首先有一个信息观察和接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是去观察不同的设计作品,提升自己的观赏水平。在观察中怎样去想、怎样去看、看什么样的作品,对自己的创作有何启发,就成了观察思考的主要问题。观察中要注意选择好切入点,不同的切入点会得出不同的思考结果。设计过程中观察、思考、构想、造型在创作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作品创作初期,大脑中要对创作的造型有初步的描绘,清理出新颖、象征、有审美形态的造型,提取精华,删去或忽略与其他设计者雷同或相似的方案及不完整的空间形态造型,形成设计方案。接下来就可以动手实践了。在实践过程中完善不足的设计思路,改进视觉效果,除去不恰当的地方。三维空间中点、线、面的不同位置排列构成立体形态,从而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立体空间效果。同时考虑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去实现,运用什么样的工艺和设计,什么样的结构才能创作出更好的效果,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作品的初步设计阶段,作品创作思维、构成方案都基本完成。而现在的重点不是对作品形体的加工,而在于怎样使作品形态能给观赏者的视觉和触觉产生美感,提高作品的审美品位。对参观过作品的人留下美好的印象,让观赏者享受到视觉的空间美感。要达到这些目的,要求我们对作品材料进行初步研究。材料运用得当决定了立体构成作品的表现力,对材料的关注、筛选、加工运用就显得极为重要。因此,把材料问题结合到立体构成创作的研究中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材料与造型相辅相成

全文阅读

论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培养

【摘要】素质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的教育。一般来说,素质教育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心理素质四大方面。在这四个方面中,思想品德素质是核心,科学文化素质是主要内容,劳动技能素质是关键,身体心理素质是基础。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把思想品德教学作为教师研究教学的课题。本文从小学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小学思想品德的措施等三个方面就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教学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小学生;思想品德;探究

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学识基础和个性特点。有关资料能表明: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小学生最鲜明的特点是“富于个性和创造力”,但个性特点不容小觑。他们多数独生子女,有学习跟不上怎么办的焦虑、抗挫折能力不强、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嫉妒心强等特点。为此学校要发挥新时期育人的作用,按照素质教育教学和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结合教材内容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问题。供参考。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

新时期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生存价值和生命质量,这样的目的依托于个体良好的品德构成。因为此时的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稍有不慎或者出现其他变故都会影响学生的个体发展。美国品德教育专家克里纳教授把良好品德要素分为三类:一是道德认知,包括道德意识、认知道德价值、设身处地、道德推理、道德决断、自知之明;二是道德情感,包括良知、自重、同情、崇尚善、自我控制、谦虚;三是道德行为,包括能力、意志和习惯。在这三要素中,认知指导情感,情感投射于行为,行为再强化认知,三者形成回环反复的形式。

二、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学必须按照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实行“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制度塑造人”18字方针教学策略。

1、以理服人的道德认知。根据克里纳教授对品德的分类,道德认知应该成为纠正学生行为的根本点,使学生个体从根本上意识到自身行为的偏差。一是教师要做的是适时地纠正学生在不同场合出现的不恰当言行,通过对言行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其不合理性。素质教育教学背景下的小学生如果能够通过纠正分析,摆出道理,从道德意识、道德决断和自知之明等方面培养学生分析自身行为的能力,让说理过程从事后被动分析过渡到事前主动分析(这点尤为重要),这样,小学生对于自身或身边现象行为的评价判断就会趋向合理。

全文阅读

重视非智力因素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就是增强实效性。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相结合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关键词:非智力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非智力因素,是指有利于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情感、意志、道德、性格、气质、理想、信念等。在人的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虽然一般不直接参与智力活动,但在智力活动中具有动力和调解的功能,属于意向活动范畴。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观念落后、方法僵化、缺乏实效性等问题。主要原因就是忽视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同时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味地采取“灌输”的方式,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非智力因素主要通过六个环节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影响着人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思想品德行为。

1 认知。是指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关系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原则、规范的理解和领悟。思想品德认识是思想品德情感、信念和意志形成的依据,是一定社会的思想品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行为的基础。离开一定的思想品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思想品德。但是,由认知到行为是不能直接转化的,其间还必须经过动机、情感、兴趣、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参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以思想道德认知和动机、情感、兴趣、信念、意志、价值取向等非智力因素均衡发展为基础的过程。

2 动机。是指激发和推动人去从事某种活动,并将活动导向某种目标的行为动力,是行为的内部动力。动机作为个人行为的动力,是引发个体行为的直接原因,它是一种内部刺激。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了解大学生的各种道德行为、思想观点、价值选择背后的动机,然后根据学生的动机选择合适的主题和教学方法,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全文阅读

渗透情感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思想品德教学应重视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主要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渗透情感教育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情感教育;思想品质;思想品德教学

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也应该适应新课改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一条适合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是当前一项迫切需要的任务。《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学应“注重学生道德认识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并以此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发挥思想品德课的优势,是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要和孩子们成为知心朋友,就要从他们的兴趣出发,与孩子们共忧伤、同欢乐,不要把自己当做老师,孩子们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经常运用课余时间到班级内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和他们一块打扫卫生、聊天、做游戏、讲故事。记得有一次,我给初一的学生第一次上课,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大字“四有”,并笑着问学生其中的内涵。大部分学生能说出正确的内容,我则用亲切的口吻说:“同学们是不是也应该把自己培养成为‘四有’的人才呢?可是要做到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一定要认真学习才行,我们的思想政治课就是为培养你们的全面发展而设立的。”接着,我又给大家介绍了革命老前辈赴汤蹈火的事迹,然后通过反面例子教育学生:有一位大学生,虽然学了很多的知识,可是对政治不管不问,以至于自己的道德品质低下,最后偷人家东西,被人发现而坐了牢。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行不行?思想品德学习重要吗?”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激发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

二、通过渗透情感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工作中,爱国意识与思想道德的培养,以及价值观与积极人生态度的树立,是义务教育阶段必须渗透的教学内容。可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受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普遍不高,荣辱观、价值观意识模糊。这是由于部分学校没有真正地重视思想教育,这就需要我们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同时,对他们渗透情感教育。因为道德情感对一个人的品德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爱国教育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祖国的情况,并明白“热爱祖国”的道理,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情通理达”。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一课时,我这样教育学生: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要想使自己的祖国繁荣富强,就应该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祖国的具体行动就是努力学习。同学们听后深受感动,表示今后应更加认真学习,从而使整节课的教学效益也很好。

在教学实践中,正因为我注意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生才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他们越来越喜欢这门科了,同时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从而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想品质。这都说明情感教育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探索,认真研究新课改精神,使学生掌握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渗透情感教育,努力提升他们的思想品质。

全文阅读

浅谈艺术设计的意义

[关键词]艺术设计;意义;特点

所谓艺术设计,就是将艺术的形式、美感结合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因素,再现于与我们生活精密相关的设计当中,使之不但具有审美功能,还具有使用功能。换句话说,艺术设计首先是为人服务的(大到空间环境,小到衣、食、住、行、用等),艺术设计应是人类社会一定的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的完美结合,是现代化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

艺术设计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同时艺术设计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艺术设计贵在创造活动与实践。

一、设计表现的意义

1. 设计家的特殊的语言。设计师的想象不是纯艺术的幻想,而是把想象利用科学技术使之转化为对人有用的实际产品。这就需要把想象先加以视觉化,这种把想象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就是运用设计专业的特殊绘画语言把想象表现在图纸上的过程。所以,设计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绘画基础和一定的空间立体想象力。设计师只有精良的表现技术,才能在绘图中得心应手,才会充分地表现产品的形、色、质感,引起人们感觉上的共鸣。设计师面对抽象的概念和构想时,必须经过具体过程,也就是化抽象概念为具象的塑造,才能把脑中所想到的形象、色彩、质感和感觉化为具有真实感的事物。设计的过程是非常微妙的。一个好构想会瞬息即逝, 设计师必须立刻捕捉脑中的构想才行。设计是一项为不特定的对象所做的行为,往往要超越国界、时空等距离,可以用语言、文字来描述、传达。但是,作为人类共同语言,设计者必须具备的又不可缺少的技能――绘图。绘图的意义就像音乐家手中的五线谱一样,一目了然。所以说,设计表现的表达能力是每一位设计者应具备的本领。

2. 设计领域的沟通工具。在设计师思考的领域里,采用的是集体思考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互相启发,互相提出合理性建议。现代工业设计不同于传统的手工艺品的设计和制作同出一人之手,现代工业生产的产品设计者和生产制造者不可能是个体,工业设计经常是一种群体性的工作。因此,产品造型设计师在构想制作产品之前,就必须向有关方面人员――企业决策人、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乃至使用者或消费者,说明该产品的有关情况,使该产品在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制造出最有利于生产美观且受欢迎的产品。产品在生产酝酿过程中,生产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愈高,就能更好更顺利地组合产品,并使其更具效率。这一系列的说明和陈述工作构成了表现的基本内容和任务。

二、设计表现的特点

1. 传真。通过色彩、质感的表现和艺术的刻画达到产品的真实效果,正确地让人们了解到新产品的各种特性和在一定环境下产生的效果,便于各种人员都看得懂,并理解。设计领域里“准确”很重要。它应具有真实性,能够客观地传达设计者的创意,忠实地表现设计的完整造型、结构、色彩、工艺精度,从视觉的感受上,建立起设计者与观者之间的媒介。

全文阅读

积极心理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政治功能,重视灌输式的说教与高压式的管教,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和积极品质的塑造,致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情感体验、意志锻炼和行为训练,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初目的,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陷入教育效果不佳的困境。积极心理学主张以发展为导向,着重研究人的发展潜能和思想美德等积极方面,关注人的正面力量,它的兴起和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对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基本思想

第一,从主观层次上分析,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主要指人类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所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即能幸福满意地回忆过去、快乐而充盈地感受现在以及积极乐观地憧憬未来,主要研究人的幸福感、满意感以及快乐感,引导个体建构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二,从个体层次上分析,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人格特征。积极的人格特征,是积极心理学理论得以建立的重要基础,存在两个独立纬度:正性的利己主义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主要包括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创造精神和能力、与他人积极的人际关系,积极的审美体验,以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世界等等,研究人的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个体能够有效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第三,从群体层次上分析,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的积极的公众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个体的成长及其经验的获得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基础上,积极的环境,是构成积极品质的重要的支持力量,这就要求人类个体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以及积极的公众品质,主要研究公民的美德、利他行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价值

(一)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以道德规范教育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过于突出政治性,强调教育的矫治功能,忽略了学生的情绪体验和个性需求,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长此以往,容易引导学生的反感,导致学生对其“敬而远之”,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人价值、人生意义、自我实现,关注人的自身潜能的挖掘,重视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从而使人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种理念突破和超越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束缚,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积极心理学,往往能更加深刻地震撼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的情感鸣,使其乐于接受并践行道德规范,这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的提高。

(二)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有助于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工作思路直接决定了工作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过于单一和死板,过于重视管理轻视育人,注重结果忽略过程,重修补学生存在的问题,忽视学生的内心需求,这种“修补-改错”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因而往往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专家认为:“人内在的积极品质是预防问题产生的最好武器,在预防工作中所获得的进步和提升大多源于引导个体自身去塑造各项能力,还不是直接修正个体的各项缺陷”。因此,在这种理念取向下,教师要转化教育理念,从肯定学生的角度入手,挖掘学生的潜能,注重学生积极品质的开发,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预防学生问题的再次发生。

全文阅读

工业产品设计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摘要】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其设计思想、设计准则、设计规律、设计方法等方面将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明的繁荣而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进入21世纪,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发展,使得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功能齐全不再是最基本的要求,更要求产品能够完善消费者对审美的需求、情感的交流、文化的体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与此同时在产品的设计、制造和使用中能够保护自然、避免造成对大自然环境的污染与地球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多元化;发展趋势

通过对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往昔解析,预测未来工业产品设计的发展状况。未来工业产品设计发展方向不仅体现在最基本的需求层:生理需求;相对应即“以人为本”的需求理念。还体现在对消费者心理的关怀与诉求,即“情感诉求”,让产品本身折射出的人文气息与消费者的精神认知层面相互交融,让消费者从产品中寻找精神的慰藉。

一、工业产品设计未来发展趋势之“以人为本”

在20世纪就已经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为人而设计,人是设计最终的消费者。“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是人―机―环境―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之上,产品设计师将其理念进行探索与分析,深入转化为“普适设计”“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

“普适设计”与我们当下社会主义社会倡导的和谐社会理念相似。产品的最终受益人是大众,大众是产品的最终消费者,只有设计出最广大人民适用的工业产品,大众的最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普适设计”的内在含义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绿色设计”在设计中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绿色设计理念的提出是与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相并行,其根本出发点是基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实施,社会的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我们的产品设计师也相应地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设计师有责任引领人们走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为子孙后代和资源环境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地球资源的不断损耗与浪费让我们的生存环境只会日益受到破坏,倡导环保生态、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是绿色设计最终的理想与追求。

“生态设计”在产品的整个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资源,以其为核心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在创造我们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环境资源要得到充分的保护,设计的核心要协调好人与自然关系的整体统一性。产品满足了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精神需求,与此同时对环境的依赖要达到最低的影响。生态设计的范围不仅涉及的是生态环境,还要满足我们的自身生存发展、繁衍生息、享受大自然等生态需求。

全文阅读